《汽车概论》课程标准5.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概论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适用阶段:中职阶段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2.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导向,以汽车行业发展为引领,以汽车构造与性能和汽车服务实务为课程主要学习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递进式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详实的案例辅助以动态课件提纲挈领地全面讲解汽车专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兴趣;以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汽车知识自发学生;拓宽知识面。为学生日后在工作生活对汽车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比如汽车时尚,汽车运动,汽车品牌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课堂组织的灵活性: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老师讲,同学可以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汽车心得;以及采用角色扮演的之类的教学方法。都会使得课堂比较的活跃。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穿插图片,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多元化。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可以辨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各主要部件。
(2)能够知道汽车面向社会发展期中的各方面要求。
(3)能够辨认车辆各种识别代号所表示的车辆信息。
(4)可以专业性地从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入手评价汽车的配置。
(5)通过对汽车服务贸易的研究与学习,从而提高对汽车市场与营销策略的认识。
(6)锻炼学生宏观看待事物、细节处了解事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
(2)发展行动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3)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1)教材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先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或优秀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实训教材应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项目实训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校企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材,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3)教材选择注重科学性、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和创新、渗透人文精神等方面要求。
(4)推荐教材:《汽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蔡兴旺编著。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适当布置一些课下自学任务,并在课上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成果课堂展示,锻炼学生自学、总结和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虚拟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考核与评价
建议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可参考下表: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基本教学资源:试题、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课程授课计划、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视频资料、仿真与虚拟现实等教学资源。
2.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网站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网站和网络课程、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