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剂,织物抗菌剂,布料抗菌剂,纺织抗菌剂

合集下载

纺织品常用抗菌剂

纺织品常用抗菌剂
3深圳 市北岳 海威化工有限公 司, 东 深圳 5 85 ) . 广 10 1
摘要 : 围绕抗 菌纺 织品 的3 种基 本生产方法 , 阐述 了纺织品常用抗 菌剂及其抗 菌机 理 、 菌纺织品生 抗
产方法及其抗 菌剂 的选择 。 对溶 出型抗菌整理剂和非溶 出型抗 菌整理 剂的特 点 , 讨 了被 整理 纺织品 针 探 的溶 出特性 , 于指导抗 菌纺织品 的生产厂 家选择 合乎安全性要 求的抗 菌剂 , 动和 引导抗 菌剂的生产 对 推 厂 家研发更安全 高效 的产品 具有 重要 意义。 关键词 : 织品 ; 菌剂 ; 菌整理 剂; 出性 ; 纺 抗 抗 溶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 9 . 9 T 152 + 目前 市 场上 见 到 的各种 抗 菌
纺 织 品( 括针织 物 、 包 机织 物及 无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 编号 :0 0 4 3 (0 6 0 — 0 5 0 10 — 0 3 20 )8 0 2 — 5
核 杆菌 ,仅 19 年 就有8 0 97 0 万人 发 病 ,9 万人死亡等 。 8 20 19 年全球死 9
项 目名 称 : 广东省科 技攻关项 目( 020B 200620B 0007 o N :05 34 10 ,05 14 10
作者简介 : 陈仪本(99 , 研究员, 14一)男,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工业杀菌剂、 霉腐微生物及其防治的研究。

2 ・ 5
维普资讯
合成纤维类产 品 ; 二是在织 物印染 后整理过程 中加 入抗菌剂 ( 常被称
为抗 菌整理 剂 ) ,然后制成各 种抗 菌纺织 品 , 这种 方法既可生产 纯天
以防范新 出现 的传染 病” 。近 年来
发生 的S R 危机 和禽流感 威胁 更 AS

加拿大纳米级银离子纺织抗菌剂

加拿大纳米级银离子纺织抗菌剂

加拿大纳米级银离子纺织抗菌剂美国EPA (环保署)认证号:84630-2加拿大TransTex Technologies, Inc. 公司出品:SilverClear™ 是一种具有超强威力抗菌、治疗、祛除异味功能的纳米级银离子溶液。

它是医学专家、化学专家和制造商团队在研究一种可以治疗严重烧伤和长期创伤的银系溶液时所共同研发出的一项专利技术产品。

这个产品在治疗严重烧伤时所表现的功能和超乎寻常的治疗结果使SilverClear™ 一举成名。

为了让其它行业与用户也能受益于这个革命性的产品,Silv erClear™ 研发专家针对不同领域的材料,研制出一整套的创新技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医用及个人健康护理领域获得了专业的肯定。

SilverClear™ 是具有极广谱的超强杀菌、抗菌功能,能有效杀灭、抑制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杀菌率达到99.9% - 100%。

应用举例包括:∙纺织(机织布、无纺布、针织布、地毯等)∙服装(一般服装、户外服装、女士贴身内衣等)∙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医用产品(敷伤口贴、手巾、毛巾、纱布、绷带、医用服装等) ∙化妆品(乳液、凝胶、肥皂等)∙清洁用品(消毒液、清洁液等)∙涂料、家用物品、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为了确保产品的功效,根据国际的通用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标准等),SilverClear™ 系列产品持续地经过第三方实验室测试。

用经SilverClear™ 处理过的伤口敷料被加拿大国家卫生部归类为二类医用产品,应用于医院及诊所,它被用来直接与绽开的伤口或皮肤接触,不引起任何过敏、刺激。

SilverClear™ 特点∙生态性: 不含有机溶剂的生态性产品,研发团队所开发的水状SilverClear™ 致力于保护环境,其活性成分通过美国环保署(EPA)认证。

∙应用领域广泛: 可以被应用于纺织品、塑料、聚合物、木材、水等许多广泛种类的材料上。

∙持久性: 根据实验室的测试结果,SilverClear™ 处理过的产品能在经过100次水洗后,仍然保持90%以上抗菌性。

无菌纺织品与抗菌纺织品、抑菌纺织品、高抑菌纺织品及技术共同点和不同点

无菌纺织品与抗菌纺织品、抑菌纺织品、高抑菌纺织品及技术共同点和不同点

无菌纺织品与抗菌纺织品、抑菌纺织品、高抑菌纺织品及技术共同点和不同点概述: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抗菌纺织品,人类已意识到功能性的织物,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随着世界医学界对其深刻研究,前后经历四个关键不同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抗菌纺织品-----能抵抗病菌的纺织品,为广义词:初步的解决了,当时难以克服战争年代时期恶劣条件下的外伤感染问题,实现了隔离伤口和外部细菌的接触引发感染及内部伤口细菌,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抗菌纺织品由于添加了化学剂抗菌剂来抗杀病菌,其对人体皮肤带來的各类副作用渐渐浮现,因此未能被大规模应用于民生纺织制品上,科学家开始研究能减少副作用的抗菌技术及其纺织品。

技术概述:-为化学抗杀菌模式,对人体(尤其皮肤)有副作用;-无具体的杀菌标准;-不耐洗,抗菌功效因洗涤快速流失;第二个阶段:抑菌纺织品-----能抑制病菌生长的纺织品;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发现常见细菌在抗菌纺织品化学抗杀病菌的时候,产生很多耐菌珠,因此对抗菌模式产生了新的要求。

人类对自身安全健康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抑菌纺织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抑菌纺织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理方式除菌的要求,极大程度的地减少了产品本身对人体的危害,弥补了抗菌纺织品对人体安全性的不足。

但是,抑菌纺织品在减少了对人体危害的同时,除菌能力也大大低于抗菌纺织品,并不能够彻底完成人类清除细菌的要求。

技术概述:-为物理方式,大大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研究应用于民生纺织制品上;由于抑菌以物理抑制方式减少病菌存活率,其除菌能力大大低于化学杀菌, 且研发阶段结果:- 未说明有否溶出性(或释出性);- 无具体抑制病菌标准(或抑菌率);- 未解决耐洗能力及洗涤后抑菌功效流失率;抑菌纺织品由于没有具体标准,因此未能被广泛应用;第三个阶段:以纳米重金属应用为代表的高抑菌纺织品;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纳米在重金属领域的应用为高抑菌纺织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

通常情况下,抗菌效果的评定是通过抗菌率和抑菌率来进行衡量的。

抗菌率是指杀菌率或抑菌率,是指纺织品上的细菌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与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细菌数量的减少率。

而抑菌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纺织品上的细菌数量与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细菌数量的抑制率。

这些指标的设定和测试方法需要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确保抗菌效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其次,纺织抗菌标准需要规定抗菌剂的使用标准。

抗菌剂是用于纺织品抗菌处理的重要材料,其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不同纺织品的适用抗菌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需要对抗菌剂的环境友好性和对人体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定,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纺织抗菌标准还需要规定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要求。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经过清洗和磨损,因此其抗菌效果的持久性显得尤为重要。

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不同纺织品在经过一定次数的清洗或使用后,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对持久性抗菌效果的要求。

这样可以确保纺织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性能。

最后,纺织抗菌标准还需要规定抗菌纺织品的标识和宣传要求。

通过标识和宣传,消费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从而选择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需要规定抗菌纺织品标识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抗菌纺织品宣传中的抗菌效果的宣传要求,避免夸大其词或误导消费者。

总之,纺织抗菌标准是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其制定和执行对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规定抗菌剂的使用标准、制定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要求以及规定抗菌纺织品的标识和宣传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纺织品产品。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提要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

织物抗菌原理

织物抗菌原理

织物抗菌原理
抗菌面料注剂在高温时上染涤纶和尼龙纤维内部,抗菌面料注剂被固定于纤维内部且受到纤维的保护,故具有耐洗性和可靠的广谱抗菌效果。

其抗菌原理是它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胞内渗透压是胞外渗透压的20-30倍,因此细胞膜破裂,胞浆物外泄,这样也就终止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

抗菌纺织品,你了解多少?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即纺织品对细菌的抵抗能力。

通过特殊途径将抗菌整理剂固着在织物表面,达到抗菌和耐洗效果的一种特种纺织品,具有广谱,耐久、安全可靠的效果。

抗菌纺织品的原理
根据选用抗菌剂的种类不同,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原理也大相径庭,但总的来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种:
◆与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以破坏其机能;
◆使细胞内各种代谢失活;
◆通过电荷吸附作用使细菌细胞壁破裂;
◆破坏细胞内能量释放体系;
◆加快磷酸氧化还原体系以打乱细胞正常生长体系;
◆阻碍电子转移系统及生成氨基酸转酯;
◆抑制孢子生成,阻断DNA合成,抑制其生长。

抗菌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两种方法,其中以定量测试为主。

◆定性实验
通过细菌定性的方法可以大致判断纺织物中抗菌成分
的性质,即区分抗菌剂是否为溶出,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

◆定量实验
通过对样品布料添加一定浓度的指定细菌,两者一起在37摄氏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回收布料上的细菌,来观察样品对细菌的杀灭效果,通常情况下使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

目前使用的抗菌定量法主要为吸收法、震荡法及贴膜法。

抗菌面料占比标准

抗菌面料占比标准

抗菌面料占比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抗菌面料中抗菌剂占比的各项要求,包括纤维类型、织物结构、抗菌剂类型、抗菌性能标准、抗菌级别、测试方法、洗涤次数和安全性能等方面。

1.纤维类型抗菌面料可以由各种纤维类型制成,包括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和人造纤维(如聚酯、尼龙、粘胶等)。

根据纤维类型的特点,对抗菌剂的适用性和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纤维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剂,并确定抗菌剂的占比。

2.织物结构织物结构对抗菌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织物结构越紧密,抗菌性能相对更高。

因此,在确定抗菌面料中抗菌剂的占比时,需要考虑到织物结构的影响。

3.抗菌剂类型抗菌剂的类型也会影响其在面料中的抗菌效果。

不同的抗菌剂具有不同的抗菌机制和特性,因此需要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抗菌剂。

同时,需要考虑抗菌剂与纤维的相容性,以确保抗菌剂能够在面料中充分发挥作用。

4.抗菌性能标准抗菌性能标准是衡量抗菌面料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抗菌性能标准包括抗菌率、抑菌环大小等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确保产品的抗菌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5.抗菌级别根据抗菌效果的不同,可以将抗菌面料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般来说,抗菌级别越高,抗菌效果越好。

因此,在确定抗菌面料中抗菌剂的占比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抗菌级别要求。

6.测试方法为了评估抗菌面料的性能,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振荡法、浸渍法、喷雾法等。

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和评估指标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评估抗菌面料的性能。

7.洗涤次数抗菌面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洗涤,而洗涤次数对抗菌效果会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后,抗菌面料的抗菌效果会有所降低。

因此,在确定抗菌面料中抗菌剂的占比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洗涤次数要求。

8.安全性能在选择抗菌剂时,需要考虑到其安全性能。

一些抗菌剂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低毒或无毒的抗菌剂。

同时,需要确保抗菌面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织物印染后整理用的抗菌剂

织物印染后整理用的抗菌剂

交联剂含量增多造成手感及吸湿透气性差,且溶出性也 较大,即使洗涤多次,用晕圈法检测仍会有不小的抑菌 圈。 3反应结合型抗菌剂 这类抗菌剂的分子中含有大量的反应性活性
基团及阳离子抗菌基团,一方面依靠抗菌剂的活性基团 与含有活泼氢的纤维分子以共价键结合,另一方面利用 阳离子抗菌基团在纤维表面形成正电场,产生抗菌作用。 由于抗菌剂全部与纤
织物印染后整理用抗菌整理剂大多为有机系抗菌剂,有 机系抗菌剂分为化学合成抗菌成分和天然抗菌成分两类。 化学合成抗菌剂的主要抗菌成分为有机金属化合物,如 碘络合物,醇、酚、
醛、酯及醚类化合物,咪唑系及 唑系杂环化合物,季 胺盐系及双胍类有机含氮化合物等。天然抗菌剂的主要 抗菌成分目前主要有脱乙∏多糖、扁柏硫醇,甲壳质的盐 酸盐,茴香油等。为
提高手感的辅助柔软剂。这类抗菌剂的抗菌物质一般选 自现有医用抗菌剂或消毒剂。纺织品抗菌剂生产厂家主 要的研制工作是挑选手感较好的交联树脂和满足印染后 整理工艺要求抗菌剂的研制相对 比较简单,故新型号、新产品不断出现,目前国内外的 抗菌整理剂大部分是这种类型。这类产品与纤维分子既 有直接亲和力,又有共
了保証抗菌织物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即耐洗涤性),织 物印染后整理用抗菌整理剂按与织物纤维的结合方式, 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并具有不同的溶出特性。 1直接吸附型抗菌剂
依靠抗菌剂与纤维的直接亲和力(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氢键、离子键等),实现抗菌剂分子与纤维分子的结合。 这类抗菌剂的抗菌物质一般选自现有医用抗菌剂或消毒 剂,典型产品有聚六
亚甲基双胍氯化氢,羟基氯代二苯醚以及某些天然抗菌 成分的抗菌整理剂。这类产品与纤维分子有较好的直接 亲和力,抗菌织物通过水洗等过程引起化学键断裂释放 抗菌剂,使其表面的抗
菌剂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这类产品一般耐洗性较差、 溶出性最大,用晕圈法检测有很大的抑菌圈(抑菌圈D >7mm),主要用来生产具有治疗作用的医用杀菌消 毒纺织品。 2交联

抗菌药水,纺织抗菌消臭剂,织物抗菌剂,羽绒抗菌防臭剂,内衣抗菌剂

抗菌药水,纺织抗菌消臭剂,织物抗菌剂,羽绒抗菌防臭剂,内衣抗菌剂

纺织品抑菌整理技术进展的回顾杨栋樑资料来源: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一、抑菌整理的由来在人类生活的环境里,微生物的足迹是无处不在的。

土壤里、流水中、大气以及邻近地面的天空间,到处有它的亲朋好友,其种族有几千种之多,同时繁殖力尤为惊人(约20分种可繁殖一代)。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微生物打交道,享受它赋予的恩惠,同时,某些微生物会造成物质的霉变、腐烂、如侵入人体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纺织品上沾附的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形成菌丝或霉斑,以及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致使天然纤维(如棉)降解或产生恶臭味,造成服用性能的恶化。

人们为防止微生物损害天然纤维的服用性能,很早(约1900年左右)就开发防霉整理。

至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首先出现切断纺织品作为传播致病菌媒介链的卫生整理(SaniitizedFinishing)产品,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健康对微生物发起的新一轮绞杀。

卫生整理产品一出现就受到酷爱清洁卫生的日本人的青睬,不久,日本人提出卫生整理不如抗菌防臭整理更能表达产品的特征。

随着市场上抗菌产品的开发,而抗菌一词的定义涉及内容的广泛性,1996年后,又将开发抗菌性能更好的称谓抑菌整理。

卫生整理的出现是人们将纺织品作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来防御微生物的入侵肌体,而卫生整理先改为抗菌防臭整理,到现在的抑菌整理,充分反映了日本人在对待纺织品与微生物关系处理的几个阶段,也是抗菌整理技术进步的写照,本文拟对此进程和进一步的发展作些叙述;以就教诸同好。

二、人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1-5]不仅在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着微生物,它们还在人们的体内蛰居、繁殖。

真是人与微生物之间结下不解之缘。

正常情况下,人体除器官内部、血管和淋巴系统外,其余对外"开放系统"的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胃肠以及生殖和泌尿系统都有微生物存在的。

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菌种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或称"常态菌群"以致不会引起疾病而已。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

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

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由于这类抗菌剂一经洗涤便会脱落,所以并不能用于需要多次洗涤、效果持久的纺织品。

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以化学键结合这种整理剂处理过的织物对于穿着和反复洗涤具有耐久性。

其方法是在纤维上接枝或聚合抗菌剂或在纺丝原液中混入抗菌剂,以达到控制释放活性物质从而获得耐久性的目的。

非溶出型抗菌剂与纤维通过牢固的化学键结合,一方面使药剂不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对细胞核(遗传因子)没有影响,不会出现耐药菌;另一方面,抗菌剂还不会被人体的分泌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所以除了某些特定用途,非溶出型已经全面取代了溶出型抗菌整理剂。

常用的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二苯醚类、有机氮类、硝基呋喃类、双胍类、氯苯咪唑类等。

1·2 无机抗菌整理剂无机抗菌剂是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等无机物及其与无机载体的复合体。

它具有耐热加工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建材、造纸等行业。

防霉抗菌防臭剂,防腐剂,防霉助剂,皮革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

防霉抗菌防臭剂,防腐剂,防霉助剂,皮革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

应用纳米TiO2对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的研究张环陈克宁杨俊玲孟欣苑国红(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摘要】将纳米级TiO2制备成悬浮液,通过常规轧烘焙工艺整理棉织物,制备抗菌织物。

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微生物培养,测试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证明纳米TiO2能赋予织物较好的抗菌整理结果。

【关键词】纳米TiO2、织物、抗菌TiO2作为一种优良的光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纳米级TiO2比之普通粒径的颗粒更具有卓越的催化性能[1~2]。

近十几年来,TiO2作为一种新型无机抗菌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卫生用品、建筑材料、涂料等领域[3~6],其抗菌性能广谱、耐久、安全,而且其光化学稳定性优良,无毒、价廉。

将纳米TiO2应用于织物上,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研究将纳米TiO2抗菌剂悬浮液作为织物整理剂,采用常规整理工艺制备出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

1.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28×28/354×196 纯棉织物。

纳米TiO2(金红石型),粘合剂106,分散剂IW,大肠杆菌E.coli,营养琼脂。

HORIBALA-300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日本岛津),HYG-A 全温摇瓶柜(江苏太仓实验设备厂),HH.B11-600 BS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 DL-101-1B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YX280B 蒸汽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NM-450二辊轧车(日本), DK-5E 焙烘机(日本)。

1.2 菌液准备在无菌环境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转种三次的新鲜斜面菌种,放入生理盐水中制成菌悬液。

用生理盐水将菌液稀释,稀释至菌浓度约104cfu/ml~105cfu/ml,备用。

1.3 抗菌织物制备方法整理工艺采用常规轧烘焙工艺,工艺为:二浸二轧—烘干(100℃/2min)—焙烘(160℃/2min)。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防霉抗菌剂或使用含有防霉抗菌剂的纺织材料,在布料中形成一种抗菌抑制霉菌生长的环境。

以下我将详细说明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防霉原理:布料防霉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霉菌的生长,二是防止霉菌扩散繁殖。

首先,通过在布料中添加具有抗霉菌活性的防霉剂,可以直接抑制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是一种能够破坏霉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磷酸锌等。

这些防霉剂可影响霉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酸或酶活性等,从而阻断霉菌的生长周期。

同时,防霉剂也可以增加霉菌细胞内的氨基酸浓度,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对霉菌产生抗菌作用。

其次,布料的结构和面料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布料的纤维结构可以影响湿度和通风情况,而霉菌适应生长的湿度通常在80%以上。

如果布料纤维结构呈现较大的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那么布料上的水分会更容易散发,减少霉菌的滋生。

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纤维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纤维上的细菌附着面积,同时它们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会影响水分在纤维表面的分布。

通常来说,亲水性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疏水性纤维会减少水珠与纤维表面的接触,从而减少霉菌的滋生。

抗菌原理:布料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使用抗菌纤维,来抑制布料上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的添加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物质,如银离子、二氯苯酚等。

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细菌的细胞壁、膜或细胞内的酶和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使用抗菌纤维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方法。

抗菌纤维是指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使得纤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抗菌纤维材料主要有抗菌塑料纤维、抗菌涤纶纤维、抗菌棉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释放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来抑制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或抗菌纤维在靠近细菌的位置释放抗菌物质,通过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或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纺织抗菌剂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纺织抗菌剂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纺织抗菌剂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纺织品是殖民菌繁殖的温床,因此纺织品抗菌处理已成为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和需求。

而纺织抗菌剂是用于织物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化学品。

如果在使用和保养时不注意细节,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文介绍纺织抗菌剂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注意。

1. 纺织抗菌剂的分类及特点根据纺织原料、织物种类及使用要求不同,纺织抗菌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型抗菌剂、非离子型抗菌剂、金属离子抗菌剂等。

常用的纺织抗菌剂有以下几种:1.1 银离子抗菌剂银离子抗菌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杀菌剂。

其特点是广谱、快速、持久,并且对环境无污染。

1.2 生物酶抗菌剂生物酶抗菌剂是一种生物技术抗菌剂,具有杀菌、灭菌、除臭、除味等多种功能。

1.3 醋酸类抗菌剂醋酸类抗菌剂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抗菌剂,常用于棉、麻、毛、丝等纤维素纺织品和各种化纤及其混纺物的防菌加工。

1.4 多酚类抗菌剂多酚类抗菌剂是一种天然抗菌剂,其主要成分为酚类物质。

它不仅可以杀死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还可以活化人体细胞,具有保健作用。

2. 纺织抗菌剂的安全操作在使用纺织抗菌剂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操作,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1 佩戴防护用品在使用纺织抗菌剂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以避免化学品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2.2 防止误食纺织抗菌剂有些是有毒的,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止误食。

2.3 不要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使用纺织抗菌剂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

因此,不要将其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使用。

2.4 不要与食品同放纺织抗菌剂有些成分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因此,在存放时应与食品分开放置。

2.5 定期检查存放环境纺织抗菌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远离火源和高温。

建议定期检查存放环境,如发现腐蚀或泄露要及时处理。

3. 纺织品抗菌剂的保养纺织抗菌剂不仅要注意安全操作,还要注意保养,以保证其杀菌效果和使用寿命。

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助剂,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防霉剂

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助剂,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防霉剂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1、浸轧工艺:〈1〉用量:10~40g/L〈2〉工艺流程: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2、浸渍工艺:〈1〉用量:2~5%(o.w.f)〈2〉浴比:1:10〈3〉处理温度:40~60℃〈4〉处理时间:30~40min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纤维用抗菌防臭整理剂杨栋梁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200042)摘要介绍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审查项目,重点阐述分析主要的抗菌整理剂及其抗菌机理,包括目前最流行的天然抗菌整理剂。

叙词抗微生物剂机理种类纤维1 前言现代抗菌防臭(又名卫生)整理剂的发展史,可追溯到1935年由G.Domak使用季铵盐处理的军服,以防止负伤士兵的二次感染。

1947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由季铵盐处理的尿布、绷带和毛巾等商品,可预防婴儿得氨性皮炎症[1]。

1952年英国Engel等人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毛毯和床(坐)垫面料,但由于季铵盐活性较低,不耐水洗和皂洗。

以后,曾一度使用有机汞、有机锡等高效杀菌剂作为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剂。

但是,由于这类高效杀菌剂很容易引起人体皮肤的伤害,不久就被淘汰了。

以后抗菌防臭整理剂一直沿着安全、高效广谱抗菌和耐久性的方向开发。

直至1975年美国道康宁公司推出有机硅季铵盐(即商品名为DC-5700),可以说是现代抗菌防臭剂中最完美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但最近十多年来,无机化合物、纤维配位结合的金属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等三方面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开发研究,其进展令人瞩目。

抗菌防臭整理剂的用途主要涉及化妆品、食品、医药、造纸和纺织品等。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抗菌纺织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菌剂或将抗菌剂与纤维进行混合,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从而保持纺织品表面清洁和健康。

抗菌纺织品在医疗、餐饮、家居以及户外运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其原理、技术和市场前景等方面。

一、抗菌纺织品的原理和技术1. 抗菌原理抗菌纺织品通常利用抗菌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将抗菌剂混合到纤维中,通过抗菌剂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从而实现保持纺织品表面清洁的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银离子、氧化锌、硫化铜等。

这些抗菌剂在与微生物接触时,会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阻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2. 抗菌技术抗菌技术包括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环节。

在纺纱过程中,可以将抗菌剂与纤维原料进行混合,或者将抗菌剂加入纺丝溶液中,使得纤维本身就具有抗菌性能。

在织造过程中,可采用特殊的织造结构,增加抗菌效果。

在后整理过程中,通过热处理、涂覆等手段,将抗菌剂固定在纺织品表面,提高抗菌效果和耐洗性能。

二、抗菌纺织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1. 医用服装医用服装中的抗菌纺织品主要用于手术室、洁净室等对卫生要求较高的环境。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在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传播,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抗菌纺织品还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对服装的频繁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2. 医用绷带和敷料医用绷带和敷料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抗菌纺织品应用。

通过添加抗菌剂,使得绷带和敷料具有抗菌性能,可以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抗菌绷带和敷料还能够减少更换次数,降低医疗成本。

三、抗菌纺织品在家居领域的应用1. 家居纺织品抗菌纺织品在家居领域主要应用于床上用品、毛巾、坐垫等产品。

床上用品和毛巾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抑制床上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保持床品清洁卫生。

而抗菌坐垫则可有效去除异味、防止霉菌滋生,保持家居空气清新。

2. 厨房用品在厨房领域,抗菌纺织品主要应用于抹布、洗碗巾等清洁用品。

纺织品抗菌7a标准

纺织品抗菌7a标准

纺织品抗菌7a标准纺织品抗菌7A标准是一种针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标准,它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抗菌剂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该标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同时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一、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规定了多种测试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振荡法。

该方法是将一定量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验容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一定时间,最后对细菌数量进行计数,以评价抗菌效果。

此外,还有自然沉降法、涂抹法等方法。

二、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规定了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率(IR)。

其中,MIC是指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剂浓度,MBC是指杀灭细菌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浓度,IR是指一定时间内抑制细菌生长的百分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的抗菌效果。

三、抗菌剂的要求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对抗菌剂的要求也很严格,要求抗菌剂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同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耐热性好、耐洗涤性好等特点。

此外,抗菌剂还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四、纺织品抗菌7A标准的优点纺织品抗菌7A标准具有以下优点:1.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选择。

通过该标准的测试和评价,消费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安全性。

2.促进了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推动纺织品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3.提供了科学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该标准采用了科学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的效果,为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4.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该标准对抗菌剂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抗菌剂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等特点,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提高了产品的环保性。

制菌整理剂,地毯抗菌剂,皮革抗菌剂,防菌剂,抗菌加工剂

制菌整理剂,地毯抗菌剂,皮革抗菌剂,防菌剂,抗菌加工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医用棉/涤纺织物耐久性抗菌整理烟台北方装饰布有限公司马英华王健栾景玺陈义忠【摘要】本文介绍了棉/涤混纺织物耐久性抗菌整理及增白整理,并就抗菌剂的用量、工艺配方,工艺条件、交联剂、轧液率、焙烘条件等因素对织物抗菌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表明,该抗菌整理工艺大大改善了织物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抗菌荧光增白剂棉/涤混纺织物0.前言众所周知,纺织品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如果细菌附着在织物表面,则所有纤维素纤维可被细菌分泌的外细胞酶降解生成可溶性葡萄糖而被吸入到细胞壁。

这样菌类在纤维的表面由表向里使纤维降解,即细菌可在纺织上繁殖进而传播。

公共场所中的纺织品成了细菌传播的途径,在医院中病菌的传播危害的后果更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抗菌纺织品的问世格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人们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改善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的,第一种方法是将抗菌剂用于合成纤维的混融纺丝中的掺混法。

用这种方法合成的抗菌产品的特长,在于它是纤维内部混入抗菌剂,故其耐洗涤性能良好,但另一方面它产生抗菌效果所需的时间长。

第二种方法将有机抗菌剂用交联剂涂敷于织物上,而使之固着的方法。

根据坯布的状态,大多采用涂层、浸渍、喷雾等方法进行包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
织物的消臭整理
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蓝克健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TF-3000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

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消臭整理TF-3000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

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

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

本文探讨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

1.消臭的机理分析
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以及低浓脂肪酸臭。

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

第三类是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同。

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消臭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1)物理消臭法
采用比表面积大、孔容大的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物质以吸附恶臭物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活性白土、硅胶等多孔物质,以及金属氧化物等。

载有稀土元素的沸石能够吸附多种有机溶剂挥发物,超细氧化锌可以吸附多种含硫臭体(其中包括化学反应:
ZnO+H2S→ZnS+H2O
Zn+C2H5SH→ZnS+C2H4+H2O)
另外,日本钟渊化学的Smellquard是由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铝形成的试铝灵硅酸盐和特殊粘合剂构成,在八面体非晶质粒子中有层状二氧化硅的结晶,可以进行吸附。

(2)化学消臭法
该方法是把产生恶臭的物质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加成、缩合以及离子交换等化学反应使之变成无臭味的物质。

如环状糊精,可利用其对氨、胺及硫化氢的包络作用而除臭;类黄酮类化合物、绿茶成分中的茶多酚类(含类黄酮类和单宁酸的混合物),可与恶臭物质进行中和及加成反应,使臭味消除。

另外的一种含有羧基的聚丙烯酸酯类纤维,可以吸附氨进行中和反应;应用两性表面活性剂整理的织物,如日本钟纺的Ribblesh织物;日本住江织物公司的一种除臭地毯中的有机胺,可除去甲醛。

(3)类似生物催化的消臭法
这是利用三价铁酞菁衍生物与恶臭物质生成化合物后,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的同时所引起的氧化作用而除臭。

二价铁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三价铁,继续循环作用,是一种类似生物酶催化作用的消臭剂。

(4)光催化氧化法消臭
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物质吸收紫外线后产生电子和正穴,使吸附的水氧化为OH·,空气中的氧被还原为O·过氧化物,能和多种臭体反应,从而更强的消除臭味。

如日本触媒化成的Cu/TiO 2及Zn/TiO2,住江织物公司除臭地毯混入了几种金属盐类,通过催化氧化,可除去四大恶臭及尼古丁、乙醛。

2.消臭加工剂TF-3000的应用试验
通过对以上消臭机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臭味物质的复杂性,决定了消臭整理加工的多变性。

光催化氧化法消臭,不能离开光与热的环境,这对于与人体接触最近的针织内衣来说,消臭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一些消臭整理剂与纤维缺乏亲和力,水洗牢度差而影响其持久性。

我们选择的是花王株式会社生产的TF-3000消臭加工剂。

2.1试验材料
40 s棉弹力罗纹(经过漂白)
2.2药品
TF-3000,TF-3500,柔软剂MAX-90A
2.3TF-3000的整理工艺
采用浸轧法,处方:TF-3000 X g/l, TF-3500 Y g/l, MAX-90A Z g/l
温度:40℃,轧液率:80%,100℃烘干
2.4消臭整理织物洗涤试验
采用JIS L0217-103法,中性洗涤剂1:30,40℃洗涤5min,常温下每次2min清水洗二回作为一个循环。

2.5消臭织物的吸水性试验
毛细管效应法(30min测水位上升高度)
2.6整理织物的色度测定
SF600分光仪,DataMatch测色软件(DataColor公司),测未整理织物与整理后织物的色度差别
3.试验结果分析
3.1 TF-3000的消臭机理
TF-3000是以天然聚合物为主的淡黄色液体,颗粒直径为1~4μm,分散性良好(不存在分层与凝聚现象),基本结构是由弱酸性基与弱碱性基高分子复合构造而成,因而对于酸性或碱性气体均有一定的吸着及清除性能。

与臭体反应后,TF-3000的活性基团由于与臭气结合而暂时降低消臭效果,经过洗涤,消臭基团又重新恢复。

TF-3500是TF-3000与纤维的连接固着剂,可以使织物经受大约30次的洗涤。

3.2消臭效果的测试
为了证实消臭效果,就有必要进行定性或定量测试。

但是一般的定量方法极困难,原因是臭味构成分较多,而且含量较低。

表2是几种臭味的测试方法。

表2:
花王会社提供了如下消臭性能检验办法。

TF-3000消臭剂在含湿条件下消臭效果优良,因而整理布样烘干后应适当回潮。

A:代表:差B:较差C:尚可D:可以E:较好
由表1、表3可以看出,TF-3000用量在30-50g/l时,整理布样的消臭效果较好,TF-3500用量在20g/l时,可以使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涤性能,用量提高,洗涤后织物的消臭效果稍微提高。

3.3织物的吸水性测定结果及分析
消臭剂TF-3000在高湿度下有好的消臭效果,因而以纯棉为整理面料,整理后可使织物获得较好的吸湿性与回潮率,使消臭效果得以实现。

3.4色座标及色差测定结果及分析
由以上色座标及色差可以看出,整理后织物色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0.2-0.5色差单位),属于痕迹色差,可视为无色差看待。

3.5工艺确定
通过对小样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产样整理工艺为TF-3000:50g/l、TF-3500:30g/l、MAX-90A:10g/l,浸轧后烘干。

通过样品的试穿,普遍反映良好,无异味现象,并且吸湿透
以提高织物的舒适性、清洁性为目的的TF-3000消臭整理,是采用天然的高分子消臭物质为原料(TF-3000的LD50为2000mg/kg以上,TF-3500的LD50为2500mg/kg以上),采用适当整理工艺,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消除人体产生的异味气体作用,改善人体周围的呼吸环境。

整理后织物吸水性良好,无色变现象,调整工艺简便。

对织物进行消臭整理,是织物保健功能的一种,另外可以同时进行防紫外线、防电磁波、抗菌等功能整理,全面维护人体健康,提高纺织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宋肇基:二十一世纪的功能整理、全国纺织品保健技术研讨会资料,2000,1
2.上海
2.杨立艾,消臭纤维和消臭加工,印染助剂,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