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合集下载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与葫芦之间的情感联系。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培养学生对个体差异和个性尊重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清兵卫与葫芦》全文。

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2.2 教学重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面临的困境。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对传统文化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葫芦艺术品,引起学生对葫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小说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标记重要句子和段落。

完成阅读日志,记录对清兵卫和葫芦的情感变化的理解。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与葫芦的关系。

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对情节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合作和表演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并进行有效的表演。

4.2 评价方法:阅读日志: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小组表演: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清兵卫与葫芦》原著。

5.2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设备、阅读日志表格、角色扮演道具等。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个性解放和儿童天性的关注,认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自主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内容介绍。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表扬优秀学生。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清兵卫与葫芦》,举例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 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3. 选取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体会执着追求梦想的可贵。

(2)认识现实生活中挫折与困难,学会勇敢面对,保持乐观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联系,体会执着追求梦想的可贵。

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经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经历,讨论其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兵卫的执着追求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展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解释其对故事主题的作用。

3. 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清兵卫执着追求梦想的看法,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困难的应对态度。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故事情节、题材、人物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和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交流技巧、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要点解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对象特点的分析和情感体验的引导。

三、教学准备•课堂PPT•课堂笔记本电脑•学生朗读和朗诵的资料•团队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情感共鸣学生就《清兵卫与葫芦》的人物特点和情感体验进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对人物的共鸣和情感连结。

比如,教师可以问道:“你认为小兵卫和小葫芦都有哪些特点和经历,你和他们是否有类似的地方?”3.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朗读葫芦娃片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语音、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一段葫芦娃的对白,然后导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声音和情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4. 团队合作学习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任务和分组表,自由组合成小组,合作完成《清兵卫与葫芦》小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交流技巧、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成果,指出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小组合作任务的达成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反应,掌握教学效果,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案标题: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目标:1. 通过故事《清兵卫与葫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故事延伸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段有关葫芦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葫芦的特点和用途,展开简短的讨论。

二、故事阅读(15分钟)1. 介绍故事《清兵卫与葫芦》,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 分发故事书籍或打开电子版故事书,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3. 阅读完毕后,进行简短的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清兵卫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葫芦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有哪些特殊功能?-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怎么利用葫芦的力量?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创作延伸(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或角色进行延伸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设计新的情节或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绘画、手工制作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故事《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2.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通过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故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创作过程的反思或对故事的感想。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

教学资源:1. 《清兵卫与葫芦》故事书籍或电子版2. 视频或图片关于葫芦的素材3. 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材料(可选)教学评估:1. 学生在故事阅读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程度。

3.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教学目标1.正确对待待小孩的爱好爱好,尊重个性进展。

2.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2.难点:品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读课文,把握课文显现的生词。

二、导入三、感知--研读1.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纳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迷恋。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完全毁了一个小孩了爱好爱好。

2.课文中哪些地点写他对葫芦的迷恋?你认为哪个地点写得最传神?讨论并归纳:他对卖葫芦的店铺专门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专门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觉一个专门的。

3.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那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讨论并归纳: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制造能力。

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小孩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如何明白得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父亲仍无法明白得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忧,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5.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了解作者夏目漱石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清兵卫与葫芦》是夏目漱石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清兵卫与一只葫芦之间的故事,反映了日本封建社会末期的现实生活。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清兵卫与葫芦》原著及相关解读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视频、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

4. 实物资源:准备一些葫芦,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实物、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葫芦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

4.精讲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5.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6.口语表达训练(1)教师设计口语表达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

(2)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全班交流、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资源1.课文:《清兵卫与葫芦》2.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3.写作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写作题目4.口语表达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口语表达题目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屈从。

2.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体会并理解作者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作品。

2.简介“葫芦”。

3.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

3.明确人物,体会情感。

三、深入研读1.细节描写分析。

•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父亲对葫芦的粗暴打压。

2.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3.深入解读文本。

四、拓展延伸1.拓展讨论:葫芦是否该放弃?2.小组辩论:教育方式的取舍。

3.教师小结。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教育的批判。

•重点:通过细节描写,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屈从。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原著片段。

•小组辩论所需道具。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作者及作品,简介“葫芦”。

2.教学策略:复述、讲解、讨论、辩论。

3.学生活动:小组辩论、细节描写分享、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同时,介绍作者及作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朗读文本,把握情节。

1.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和点评,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学生明确人物特点及情感走向,为深入研读做好准备。

教师提问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深入研读:细节描写分析,体会情感。

4.学生细读文本,找出描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屈从的细节描写,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清兵卫的情感世界。

5.学生细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对葫芦的粗暴打压的细节描写,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情感世界。

6.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阐述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2.认识封建教育扼杀人才的危害,在今天的教育中应如何吸取教训。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2.认识封建教育扼杀人才的危害,在今天的教育中应如何吸取教训。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葫芦()熠熠()谆谆()玷污()呵斥()2.解释下列词语。

①古里古怪:__________ ②熠熠:__________ ③谆谆:__________④呵斥:__________ ⑤诲人:__________ ⑥鉴赏:__________3.了解作者。

二、导入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选择题。

(可请同学来回答)假如你有一个非常喜欢的东西,比如是一个精美的陶罐、一只可爱的宠物或是一种有趣的玩具等等,可你的父亲突然要把它打破,并声称这是为你好,你同意吗?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的。

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一个小学生讲述自己的心爱的葫芦被父亲强行扼杀的故事,来揭示封建教育扼杀人才的危害。

现在,让我们来阅读这篇课文,思考一下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本文的情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故事的开端(第1—2段):清兵卫有一个爱好。

故事的发展(第3—13段):清兵卫迷恋葫芦,偷偷种植,父亲训斥他。

故事的高潮(第14—16段):清兵卫喜欢的葫芦被父亲全部砸碎。

故事结局(第17—20段):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转移到绘画上。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开头至“现在,他正把自己的梦写入读本”)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和喜爱。

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2.这一部分中哪些词语和句子你特别欣赏?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语文版

《清兵卫玉葫芦》教案[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

文章叙述直白,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欣赏与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 初三•三班是我这学期新接的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情况还不了解,通过一周的教学,我感觉这应是个中等水平的班级,课前有约半数的学生能够预习,上课的秩序井然,学习的热情较高,与教师配合较好,在学习上尚需教师的引导、启发与点拨。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篇小说的情节。

作者以故事的结局开头,然后依次展开情节,巧妙的匠心见诸笔端。

小说是围绕什么物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旨的呢?生:(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

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学生点头认同)[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一、总体构思: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

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最好两节课连在一起。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

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

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

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

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系统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见板书设计)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

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精品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精品教案 语文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熟读课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4、认识发展个性的重要性,从而关注自己的个性,同时尊重别人的个性。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父亲扼杀孩子的天赋是悲剧,而清兵卫在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而且毫无怨恨,这不是更让人感到悲哀吗?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清兵卫”是小说的主人公。

他曾经非常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有很高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家长的专制、学校的专横,他的爱好被剥夺了,个性被扼杀了。

以此为题,点明小说人物与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

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卒于1971年10月21日。

作品有处女作《菜花与少女》、中篇小说《和解》、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等。

在日本,志贺直哉有着“小说之神”的美称。

3、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4、学习生字:茶卤.(lǔ)熠熠.生辉(yì) 络.绳(luò)呵叱..(hē chì)名伶.(líng)干涉.(shè)战战兢兢.(jīng)校役.(yì)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46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清兵卫的纯真和对葫芦的热爱。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清兵卫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深入分析课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清兵卫与葫芦”这个有什么含义?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辅导。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和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1.讨论清兵卫的人物形象:a.清兵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清兵卫为什么喜欢葫芦?c.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有何象征意义?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a.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b.这些写作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深入探讨课文主题:a.课文想要表达什么主题?b.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四、课后作业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2.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分析清兵卫的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一、深入探讨课文主题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课后作业讲解1.分析学生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

第五课时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清兵卫人物形象分析:对话设计: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兵卫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在故事中表现出了哪些特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清兵卫的纯真体现在他对葫芦的热爱和执着上,即使面对他人的嘲笑和讥讽,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兴趣。

语文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初中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8《清兵卫与葫芦》四川省三台县向阳中学卢宗德编写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前后对对照顾的写法。

2体会意理和神态描述3思考如何保护孩子培育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教学重点:目的一、2教学难点:目的3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

速读课文。

分段。

完成课后练习一。

一,检查:注音1热衷茶(chá)卤(lǔ) 葫(hú)芦(lu)籽(zǐ) 呵(hē)斥(chì) 战(zhàn)战(zhàn)兢(jīng)兢(jīng) 薪(xīn)水(shuǐ) 隐(yǐn)瞒(mán) 嘀(dí)咕(gu) 干(gān)涉(shè)2多音字:没(mò)收(shōu) 没(méi)有(yǒu) 便(pián)宜(yi) 方(fāng)便(biàn) 人(rén)参(shēn) 参(cān)考(kǎo) 参(cēn)差(cī)不(bù)齐(qí) 朝(cháo)鲜(xiǎn) 朝(zhāo)气(qì)3词语:呵斥:高声训斥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

茶卤:很浓的茶水。

异样: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与:参与过问他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玩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伶俐。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速读课文开端发现葫芦发展教员没收高潮砸碎葫芦三,分段:一喜爱葫芦。

二尾声葫芦变价结局改变爱好三爱绘画问题讨论:清兵卫对葫芦酷爱有加,他也曾几回对他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何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讨论后教师结合练习一提示如下: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非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必然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必然的目光的这些结果与前文多处内容组成对比,例如:1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2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清兵卫与葫芦
教材分析
1.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反应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以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主题深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习《孔乙己》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者和别人的不幸,让学生懂得要有同情心,继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一厘米》,告诉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

《差半车麦秸》让学生体会到游击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懂得革命战争的艰险。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


学情分析
1.这课学生不难懂,内容学生一下就了解,我想要上的是让学生懂得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阅读小说,学生是可以读得下去的,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学生也是懂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扼杀学生的爱好,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那种痛,学生不一定体会得那么深刻。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以当导演拍电影的方式深刻体会个性、爱好被扼杀的那种绝望与悲哀,从而唤起他们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比较深刻地了解作者在小说里表现的关注青少年个性,反对封建家长粗暴干涉孩子兴趣的思想倾向。

2.了解清兵卫的形象和性格。

3.品尝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尝语言和结构。

4.培养朗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青少年个性被扼杀的绝望、无奈与悲哀,救救孩子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开头(一)、简介作者:志贺直哉是日本作家,
“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生,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二)、指导学生分析学习课文。

(一)、让学生把镜头
对准第一自然段,一个叫清
兵卫的孩子正在认真画画,
画外音:“该孩子现在正热
衷于画画,正如他过去热衷
于葫芦一样。

”他为什么不
喜欢葫芦了,镜头把时光推
回到从前(二)、让学生把
镜头对准第二、三、四、五、
六自然段。

〈1〉.第二自然
段拍摄到的镜头:阳光下清
兵卫正以娴熟的动作泡制
葫芦,切开口,掏出籽,装
上塞,泡上茶或酒,再不停
的擦亮表面;〈2〉镜头三:
清兵卫痴迷于葫芦误把一
老头光彩熠熠的秃脑袋当
作葫芦,不由得大笑起来,
一边不住的笑着,一边跑过
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
笑。

〈3〉..镜头四,清兵
卫放学会来,不跟别的孩子
玩,直奔葫芦,收拾葫芦,
烘烤葫芦,永不疲倦地看着
葫芦,第二天把葫芦挂在朝
阳的廊檐下晒,才去上课。

〈4〉.镜头五,整个商业码
头,整个市镇,其实是很狭
小,只要二十分钟就走完
了。

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
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
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
也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三)、其他人物上场,个
性被扼杀的残酷与无奈开
始上演。

一、师:乐极生悲,
清兵卫痴爱葫芦,他把葫
芦带到课堂,演员怎样
演才体现清兵卫个性
被扼杀的残酷与无奈?
演员甲:老师气得声
音发抖,甚至说:“这种
小孩将来不会有出息
的。

”然后当场没收清兵
卫的葫芦。

(语言、神态)
演员乙:清兵卫痛苦
得哭也没哭一声,脸无人
色地回到家,靠在火炉边
发呆(神态、动作)
演员甲:老师家访,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
涉他……”(语言、神态)
演员丙; 母亲吓得
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
声。

老师走后,母亲哭,
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
味的怨言。

(神态、语言、
动作)
演员乙:清兵卫哆
嗦着嘴唇,在屋角缩成一
团。

(神态、动作)
演员甲:走了,没注
意到葫芦。

(动作、神态)
演员丙:父亲做工回
来,听了这话,立刻抓住
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
揍了一顿,骂到:“没出
息的孩子,赶快给我滚蛋
吧。

”父亲忽然注意柱子
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
一个一个地砸碎。

(动作、
语言、神态)
演员乙:清兵卫只是
脸色发青,不敢出声。

(神
态)
其他几组侧
写镜头:(一)、老
师把在清兵卫那儿
没收来的那个葫芦,
当做脏东西似的交
给老年的校役,叫他
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
在自己那间煤污的
小屋子的柱子上。

(演员丁:动作、神
态)
(二)、约莫过
了两个月,校役恰
巧因为没钱花,想起
这葫芦,准备多少换
几个钱,就拿到附近
的古董店里去看。


董店老板横捧竖捧
地仔细瞧了半天,马
上做出一副冷淡的
神气,把葫芦向校役
一推:“要买就算五
块吧。


校暗暗吃了一
惊,可是他乖觉,连
忙扳起脸:“五块可
不卖。

”古董店老
板马上加到了十元,
可是校役还不答应,
结果是五十元成交。

校役暗暗高兴,可是
评校役怎样聪明,也
不会想到古董店老
板把这个葫芦卖给
当地的富家,价钱是
六百块。

(演员丁、
丑:神态、动作、语
言、心里)侧面显示
出清兵卫的天赋和
独到的审美力。

--开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清兵卫:痴迷热爱-------沉默执拗----------发呆哆嗦------热爱绘画,不怨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学生表演得真实到位,说明他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深刻,说明他真正明白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说明他懂得文章的写作目的: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自我感觉设计得不错,上课的效果也不错。

我上的是慢班,这堂课,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清兵卫个性被扼杀的那一节,学生们理解得非常深刻,“同学们,你们认为清兵卫个性被扼杀哪里最残酷?”我问。

“清兵卫心爱的葫芦被他爸爸一个一个敲碎那里最残酷,”最坐不稳的黄健答。

“对,那一刻,敲碎了葫芦,就敲碎清兵卫爱艺术的心,那一刻,他的心在滴血,在无声的哭泣,”我补充。

“还有哪里也体现残酷呢?”我问。

“校役和古董老板讨价还价哪一段最可恶,他们拿清兵卫心爱的艺术在讨价还价,清兵卫因被迫而一无所知,他们的狡诈与贪婪最可恶。

”学生们义愤填膺地答。

“对,这从侧面更能体现清兵卫过人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能力,而这已经被家长和老师给扼杀了,尽管这样,清兵卫仍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现在正热衷于绘画”我说。

“可是他爸爸又在那里嘀咕了,再被扼杀一次清兵卫艺术的天赋,他的一生就被毁了,可悲啊!”聪明的许强感叹到。

“老师,明天还拍电影吗?”调皮鬼黄健和黄仲涛问,“这节课我听得最有味了”
看着他们开心的笑脸,我觉得一个老师备好课多么重要,有渊博的知识与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大胆地开创性地上课是多么必要啊!因为它能让厌学的学生喜欢学习,能让厌学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这也正是国陪教学设计上所强调的,我得好好铭记我这次开创式教学的感悟,也感谢我的学生,感谢国陪,因为这所有的一切,让我在教学上收获很多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