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思修课程教学标准框架(第一章)

合集下载

2018版思修教案——第一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抗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人的本质2、人生的目的与作用3、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难点:1、端正人生态度2、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课程导入:讨论题:马加爵和洪战辉两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是什么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轨道?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讨论: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案例[狼孩的故事]〔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1.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2.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稳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的内涵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毕福剑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

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

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一二章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一二章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习近平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一、人生与人生观人的生命历程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人不仅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有科学的认识。

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但是,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

人类在脱离动物状态而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蝴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人对自身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

2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2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成就自己。
常存感激之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不辜负亲人和社 会的期盼。 警惕自鸣得意,免得“大意失荆州”,将自己置于不利 之地。


面对逆境,不同的态度不 同的结果
面对逆境
自暴自弃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一事无成
品尝成果
失败告终

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 要认识到生死相依。 人的生命只有投入到社会才能 实现价值。

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 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 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 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 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不能把个体的幸福建立 在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 的基础上。



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 得失。 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面对顺境我们应该怎么 做?
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 的一种关系,是客体 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所具有的积极的意义和作 用,即客体对主体的 有用性。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 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 用和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 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 本观点。
柏拉图的“人”
1920年,印度一个山村,人们在打死 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 养大的女孩,大的8岁(取名卡玛拉), 小的2岁(取名啊玛拉,因体弱死去) 狼孩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 大,活习性与狼别无而二致。
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 天睡觉,晚上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 食熟食,只吃生肉;不是用手拿着吃, 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不遮挡身体, 不会说话,只会象狼一样引颈长嚎。
社会价值:人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 说所具有的价值 矛相相 盾互互 统依区 一存别 体 个人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 展所具有的价值

2018版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精简版.ppt

2018版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精简版.ppt

教学内容
1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3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LOGO
Step 1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历程
→→ ↓

LOGO 1.人生与人生观
1岁登台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 岁充满幻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到 处吃香,50岁挣扎向上,60岁告老还 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 90岁躺在床上,100岁照片挂在墙上。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 找出那短暂而有价值的生命 的意义。”
爱因斯坦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 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 乐。”
哈佛大学对毕业生人生目标调查
• 27%的人,没有目标 • 60%的人,目标模糊 •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价值观
价值取向 价值追求
价值尺度 准则
价值目标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什么,而是看 他贡献了什么
——爱因斯坦
“超女”影响女孩价值观 校园女生假期忙变脸
• “我要做李宇春这样的额头!多帅!”“我想有周笔畅那样的鼻 子,可爱!”在沈河区奉天街某美容院,三四名结伴而来的女中学
生异口同声,她们手捧着超级女声画册,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愿 望。
测试你的人生态度
• 来到度假胜地,住到预先订好的旅馆房间后,轻松地喘了 口气,试着打开窗户时……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
• A可以看见旅馆的游泳池和人群 B看到海边,还可以看见在那里玩的人们 C 可以看见远方有一座岛 D窗外是宽阔的阳台,上面种着五颜六色的花草
• 选择A 有点悲观型:旅馆的游泳池之类的,一般说来都在窗边,这种 距离感转换成时间轴时,以长久的态度而言,觉得将来是抓不 住的,稍微有点悲观的成分存在。 选择B 乐观型:看得到旅馆外的东西的距离感,表示你多少对长远的 将来抱有一点展望,一般说来,这是认为自己的将来很乐观。 选择C 超乐观型:可以看到那么远的距离的话,你的将来是不是很安 乐、无忧无虑呢?不过,比起忧郁地沈思,还不如开朗一点更 能招来运气。 选择D 严重悲观型:只有看到这么近的东西,你的未来观实在是非常 悲观!已经少有乐观想法,是不是已全部都像河水一样流光。

大学生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结构框架

大学生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结构框架

. .思修黄字(2018 年版)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 ....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存在和活动于具体的、基于特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定历史的现实社会当中。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

相互促进。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思修资料

思修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从课堂到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投身实践、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习总书记曾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陷入沉思。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是通过什么实现的?3.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思修2018课程设计

思修2018课程设计

思修2018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复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3.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以及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道德和法律知识对现实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通过反思和自评,明确个人成长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认识到道德和法律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的含义和实践要求。

教材章节:《思修》第一章第一节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探讨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材章节:《思修》第一章第二节3.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详细讲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教材章节:《思修》第二章4. 法律知识普及: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记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放牛娃: “娶媳妇,生娃。” • 每个人 都是有目的 记者:“生了娃呢?” 的生活的, 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 无论其层次 的高低。
人生目的之为爱情与功名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人 为爱情。”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着。” 培根:“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 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了这种软 弱的感情。”

42
思考:
“博士乞丐”陈某的
出现说明了什么?
43
(三)人生价值 ◆ 价值 ◆价值观 ◆人生价值
1、价值
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 一种关系。 哲学意义上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和功能。
价值关系图表
肯定、认可
主体的 需要 客体的 属性
满足
45
4
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文
5
人的本质——人是什么?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活着?
人生价值——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一)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人是什么?
我是人!
7
西方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苏格拉底:人是理性存在物。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
小学生会说:学好知识报效祖国。
中学生会说: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大学生会说: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农民会说:为了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工人会说:多多挣钱,使妻儿生活的更好点。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王选
其次,对人生无限性的理解
死只是一个人肉体的消失,留下的精神 却可以穿越时空永远流传,死就是另一种 形式的重生
最后,人生限度这一内涵的指导意义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 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 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主要内容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1)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1、人生追求的内涵理解
人生追求是高尚的人生目的体现,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 “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 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 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的确立,是人 生观的核心。
首先,人的生理过程
满足人的各种生理需要而使生命得以延 续的过程。生理过程体现的是人的自然属 性。
其次 ,人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使我们延续的
生命表现出意义与价值的过程, 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在从生 物人到社会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中,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使自 己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取得社会 成员的资格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
3
首先理解人生
人生的基本内涵
第一 从人生过程上看,人生是生理过程 与社会化过程的统一
第二 从人生限度上看,人生是有限性与 无限性的统一
第三 从人生活动上看,人生是改造主观 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
第四 从人生状态上看,人生是遵循客观 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第一 从人生过程上看,人生是生理过程与社 会化过程的统一

2018版思修教学大纲

2018版思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信息】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教学时数:54学时教学学分:3学分学生对象:所有专业大一学生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为主要内容,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优秀技能型人才提供学科支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

课程简介: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理解和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2.掌握人生观基本理论,深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理解在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3.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技能目标:1.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活的能力;2.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素质目标:1. 培养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

2. 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3.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4. 培养大学生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教育:强化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第二部分是道德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第三部分是法制教育:强化学生对职业法律的遵守。

2018思修课课程设计

2018思修课课程设计

2018思修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思修》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 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制观念;3.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历史、文化、道德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3.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本课程针对2018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思修》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准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宪法与法律知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宪法的基本原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法律体系。

3. 历史与文化认同:通过讲解教材中关于我国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4. 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思修2018新教材

思修2018新教材

目录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二、反对错误人生观三、成就出彩人生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爱国者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变化发展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二、社会公德三、职业道德四、家庭美德五、个人品德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一、向道德模范学习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引领社会风尚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后记绪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荅时代的问卷。

2018年版思修-绪论

2018年版思修-绪论

21
2021/10/10
22
大学:University
• unus:“一”
• versus:“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
• 从词根上看,大学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
标,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以获
取真理。
2021/10/10
23
大学校训之
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理论
基础
2021/10/10
2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和后续课程《毛泽 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பைடு நூலகம்概论》衔接得当,对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 的促进作用。
2021/10/10
3
一、课程介绍
基 础 课 的 逻 辑 结 构
53
2、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 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 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 背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 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 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
2021/10/10
• “青年一代有理想、 有担当,国家就有前 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我们
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
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
奋斗中变为现实。”
• ——习近平(2013-5-4)
16
大学是什么?
2021/10/10
17
2021/10/10
18
2021/1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
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
执笔人:
审核人:
先修课程:
编写日期:2017年9月
《××××》课程教学标准
前言
【描述课程教学标准制定的依据,以下供参考。

此红色内容正式稿删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职业工种为依据,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标准为核心,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融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参照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技术技能课程改革实践,制定本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三年制/五年制】【工科/文科】类专业【必修/选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核心/职业拓展】课。

本课程的先行课为……课程,后续课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等基本技术技能,具备……等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素质、……意识。

二、素质培养
三、教学安排
【以讲授为主的单元课程学时视为理论学时,以操作为主的单元课程学时视为教学做学时】
四、教学要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解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了解职业理想实现的途径。

2、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对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通过课堂演讲实践,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意识,坚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