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精华篇
《大学之道》知识点总结
《大学之道》知识点总结大学是一个人成长为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而大学之道,正是指引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取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
大学之道不仅包括学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人格修养、社交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大学之道的各个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术方面1. 课程选择大学的课程种类繁多,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同时,要考虑课程间的关联性,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在选择课程时,要充分咨询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做出合理的决定。
2. 学习方法在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复习、整理笔记、多做练习等。
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其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 学术规范在大学之道中,学术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4. 学业规划大学之道还包括学业规划。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长远的学业规划,包括本科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制定学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将来的社会需求,设计出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学业规划。
二、人格修养1. 自律自律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在大学阶段,自律更是至关重要。
学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作息规律,远离不良嗜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志向大学之道还包括培养良好的人生志向。
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设置短期和中期目标,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迈进。
3. 道德修养在大学中,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讲究道德操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读《大学》有感范文一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
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
不过,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
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
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
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
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
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除了修身,《大学》中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
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
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
说的十分有道理。
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
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之道 译文之欧阳育创编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大学之道 译文
欢迎阅读【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
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
【原文】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
谨慎。
???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
?
?
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孔子语录精华100句
孔子语录精华100句(附释文)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能够修饰房屋,道德能够修饰身心,心胸宽广能够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四书必背精华80句,修身齐家
四书必背精华80句,修身齐家“四书”是儒家的经典,包含《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著作。
朱熹曾说:“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今天,小苑为大家收集了“四书”中的精华部分,供大家收藏学习。
《论语》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认真复习了吗?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天命,懂得哪些事是人力所不能决定的,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却不越出规矩。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能用以雕刻,粪土垒的墙壁不能被粉刷。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别人要求宽松,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到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时,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8.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9.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做下去。
《大学之道》PPT
”
1.在止于至善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先修其身 先正其心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 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翻译文本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 ➢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
课堂小结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修”、“诚”、“致”等, 并能够独立翻译文章。
2.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认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加强自身 修养,培养对祖国得高尚情操。
1.《大学之道》中,用“
”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
系和谐,家业繁荣。
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
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
行。
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3)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 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
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
(4)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是什么?
朱熹《大学章句序》: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 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 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 之节所以分也。
儒家经典语句
【儒家经典语句】儒家语录精华50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注: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注: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注: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注: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注: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注:《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注: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注: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注: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注: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注: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儒家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儒家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儒家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仁义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撒旦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正大光明,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填充房屋,道德可以修饰心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贤士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果园自己庄稼的听话。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青草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蕾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个股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有情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自己。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梧栖,知道耻辱就接近坚强。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大学之道》PPT课件
小
结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重点实词:静、安、虑、得 词类活用:在明明德 先齐其家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特殊句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1.词类活用
八、当堂训练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 )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
(3)欲正.其心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
精讲点拨: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①本末:“本”原指木之根为常;“ 末 ”指木 之梢为迹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 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 ②道:规律
释义: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 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精讲点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 ”“八目”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独立思考
阅读文本,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 解文章内容。(3分钟)
问: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了解作者: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 ,字子舆,春秋末年思 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做到八个方面,即“八目”,请概括(各用一个词概 括)。他们之间哪一个是根本?各方面有什么关系?
八目”:格物(探究事物原理)、致知(获得知识)、诚意(使心意诚实)、正心(端正内心)、 修身(修养自身)、齐家(整治家庭)、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归于太平)修身是根本。
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的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 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 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高二《大学之道》原文
高二语文大学之道原文
一、大学之道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知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课件
CHAPTER
大学之道的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大学之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也为大学之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机遇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的碰撞,对大学之道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带来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发展大学之道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之道强调的是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之道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之道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现代的大学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将立德树人作为大学之道的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之道的教育教学,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结合、翻转课堂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大学之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03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大学之道倡导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01
强化企业道德建设
大学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企业文化。
02
提升员工素质
大学之道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04
CHAPTER
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培养道德品质
大学之道文言知识点总结
大学之道文言知识点总结大学之道,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大学中,学生除了获取知识外,应该注重品德修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本文将从儒、释、道三家思想角度出发,总结大学之道内涵,并以而哲学、文学、科学等现代学科进行延伸,以期对大学之道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儒家思想与大学之道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要义,其中修身即为道德修养,齐家即为家庭和睦,治国即为政治清明,平天下即为和平、安定。
在大学之道中,我们可以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以下几点体会:1. 修身养德:大学之道首先在于修身养德。
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端正为人处世的态度,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 尊师重道:儒家重视师德和师生关系,学生应该尊敬老师,遵循师长的教诲,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修身齐家:大学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应该注重家庭和睦,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家庭问题。
4. 治国平天下:在大学就读期间,学生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佛教思想与大学之道佛教思想提倡修行、慈悲、舍己为人,弥陀教育等,这些思想在大学之道中也有重要的意义:1. 修行养心:佛教倡导修行,意指通过持戒、打坐、礼拜等方式,克制自己的欲望,提高自身修养,这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2. 慈悲为怀:佛教强调慈悲为怀,学生在大学之道中也应该具有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
3. 舍己为人:佛教鼓励人们舍己为人,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也应该具有奉献精神,乐于助人,乐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三、道家思想与大学之道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养性修身,寂然无为。
大学之道也可以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以下几点体会:1. 修身养性:道家强调养生之道,对大学生而言,则是要注重身心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注重自身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3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第一篇:《大学》原文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知至,有一者而止,曰:修身;有一者而行,曰:养气;有一者而念,曰:敬神;有一者而信,曰:正名。
修身则道立,养气则生存,敬神则心灵,正名则自明。
道立则不悔,生存则不忧,心灵则神明,自明则得正。
所以修身在正其心,所以养气在诚其意,所以敬神在致其知,所以正名在正其治。
知其修身之正,而后能修身;知其养气之正,而后能养气;知其敬神之正,而后能敬神;知其正名之正,而后能正名。
知正四者之正,则可得無悔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虑事而有得,则知至矣。
第二篇:《大学》原文的中文翻译大学的道路,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而且,这条路上,知道要懂得‘知止’。
知道要‘知止’,然后才能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才能安;安而后才能虑;虑而后才能得。
任何事情都有其本末,都有起点和终点,只有懂得事情的先后,才有走近正确道路的可能。
古人要想明明德于天下,就要先治理好国家。
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治理好家庭。
要治理好家庭,就要先修身。
要修身,就要把心理调整正常。
要调整心理,先要维护自己的意志;要维护意志,就要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保持纯真;要保持纯真,就要才能掌握物理知识,才能养成勤学习的好习惯。
沉思内修外治的大学之道
沉思内修外治的大学之道引言《大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从《礼记》中被挑选出来单独成书,并列入科考的标准教材,可见其非常重要。
朱熹倾尽毕生心血为《大学》一书作注解,还改动了原本内容的次序,将其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依朱熹之见,《大学》的“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一书融汇了先贤思想的精华,具有儒学之“规模”,是儒家思想主旨的重要体现。
朱熹还主张读“四书”者应先读《大学》,因为《大学》外有“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祥”。
规模有“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三个纲领,节目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即“三纲八目”。
《大学》的“三纲八目”,换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内修外治——大学之道。
“大学”是以培养“修己治人”的人才为目标的。
因此,大学之道既是修身之道,又是治国之道,而最终目的就是“止于至善”。
一、内修的纲领内容和具体条目儒家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人们修身养性,关注自身的道德建设。
《大学》作为一篇具有儒学“规模”的经典,自然承袭了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并进行发扬光大。
《大学》中内修的纲领内容即“明明德”,是以孟子性善论为立论之基,而要实现内修也有具体的条目。
(一)内修的内容纲领——明明德《大学》兼有教育和政治思想,且以人性善为立论的根据,这与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孟子认为人性可善,具有天赋的良知良能。
因此,教育就是帮助人找回丧失的本心本性,即“求其放心而已”。
《大学》中的“明明德”思想正是孟子性善论的继承和发扬,并作为修身的理论基础。
“明明德”也就是使人本来具有的良知良能发挥出来,弘扬人光明正大的品德。
《大学》之作者从《周书》、《商书》和《虞书》中引经据典,证明“明明德”思想古已有之,非其杜撰的。
“明明德”作为大学之道的首条纲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外治的重要基础。
(二)内修的具体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内修的具体条目是对“明明德”这一纲领的阐明,也就是如何实现“明明德”的具体方法。
《大学之道》文意理解与知识归纳
《大学之道》文意理解与知识归纳一、课文再现礼记〔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对照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三、课文简析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大学之道的翻译
大学之道的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的开篇语。
它表达了古人对大学最根本的理解,也体现出儒家对大学的总体要求和追求目标。
大学的宗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的目标是要完成一个由内到外的修养过程。
《大学》中对这个过程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
这里的每个“修身”都很重要,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格物”是讲究科学研究,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澄明,外在世界更加明了。
“致知”就是让我们去探求事物的本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当时子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大学”。
孔子回答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这里的“大人”并不单指有官职的人,还包括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这句话出自《礼记》。
说的是孔子在评价一首诗歌时,对此诗的主题给予了明确肯定。
这与《大学》的精神相符合。
《大学》把《诗》、《书》、《礼》、《乐》看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指《诗经》,“诗三百”是指《诗经》的三种形式,即“风”、“雅”、“颂”,前两种为“国风”,后一种为“雅”、“颂”。
“书”是指书法;“礼”则指礼仪规范;“乐”指音乐,这里的“乐”指的是雅乐,即周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论乐的原则。
《乐记》上说,音乐的情调是由乐器的材质和制作的技术决定的,这些条件会受到社会、时代等因素的影响。
“《书》者,政事之纪也。
”——《论语》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记载孟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著作。
《大学》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些思想在经过两千多年发展演变后,逐渐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圣贤曾以三纲五常来约束世人,但后来却逐渐被淘汰,只留下其中的精华部分——大学。
所谓“大学之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便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大学之道》 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3.修
(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
(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
(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四)状语后置
1.在止于至善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三、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五、当堂练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
经典禅语: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大学之道】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为如果施行德政,就像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环绕。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管理者,然而良好的品德操行对我们同样不可或缺。
没有大才我们可能是平凡的,但没有基本的道德,将会被他人厌恶憎恨,寸步难行。
言必信,行必果,待人以诚,心存善念,做不到的不承诺,做得到的不推诿,让嘉言懿行成为一种习惯。
【大学之道】清明时节,让人不禁感伤而又深思:我们都是人生过客,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
其实,那落下的夕阳在地球的另一边,正是一轮初升的太阳!【大学之道】张兵在其所著的《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而不是渔夫那样思考。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和事进行思考,并加入众多理想化的成分,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认知,实际操作中免不了困难重重。
所以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或许很多事会变得更加透彻明晰!【大学之道】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其著名的酸柠檬效应讲解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悲观消极的人拿到一个酸柠檬时,往往会说“我真是太倒霉了,别人能拿一个苹果,为什么就给我一个破柠檬?”他认为这个柠檬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随手就扔掉了。
其实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从享乐中得到的,坦然接受你现有的条件,不要沉迷在悲观情绪中无法自拔,要在征服困难中享受快乐,学会成长!【大学之道】善于思考的人总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看出玄机,从而有所悟、有所为。
周立波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话:做人要像走路,后脚抬,前脚放;做人要像走路,能前行,能退让;做人要像走路,能疾步如飞,能戛然而止。
走路本是件极其平常的事,但一些哲思敏捷的人却从中获得了非同寻常的体会,在日后的为人处世中变得更加得体、通达,也更加从容。
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努力做个会思考的人!【大学之道】建立人脉的提示: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调;5.有礼貌;6.言多必失;7.学会感恩;8.遵守时间;9.守信;10.学会忍耐;11.有一颗平常心;12.学会赞扬别人;13.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4.经常自省。
【大学之道】善意和美的感动其实是在一起的,善意的人明白生命的珍贵,舍不得践踏美的一切。
一朵花开,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花的美丽,还有花从落籽到绽放所经历的时光。
【大学之道】《傅雷家书》中用“化”字定位求学的目的。
傅雷说:“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变成字典或书架,我最讨厌有些专家,除了他本身学科以外,一窍不通,更谈不到阔大的胸襟,高远的理想,也有科学家在实际生活中毫不科学,也有文学家艺术家骨子里俗不可耐。
这都是读书不化,知识是知识,我是我,两不相关之故。
”我们应时刻警惕,切勿成为傅雷口中的“有些专家”一类人。
【大学之道】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有些人会暗自得意,心想:“要是我,一定比他强。
”但真正强大的人,总是在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引以为戒,自己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
那些爱看热闹喝倒彩的人,从来都只把自己当做观众。
而那些时刻警惕的人,则一直蓄势待发。
学着用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来要求自身,有时候“局外人”做久了不再是“得之欣然,失之淡然”的旷达,它意味着被边缘化,意味着与“真知真行”渐行渐远。
【大学之道】《弟子规》开篇即有“首孝悌”、“泛爱众,而亲仁”的论道,只要保持着对人、对社会的一份诚心,一定能够做出有益于他人的事。
爱心的原点在于孝心,孝悌养成以后,就能够广泛地仁爱社会大众。
真正成圣成贤之道也是爱心的成就。
正如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能够对父母尽孝的,在家里行孝悌之道的,也能够对社会大众、百姓有一种仁爱之心,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之道】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季节,都值得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包容,以微笑送别,以微笑纪念和珍藏;用微笑诠释生活,以温润体味人生。
澡雪而精神,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履。
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梦想,还有远方,还有希望,它们让我们的悲喜有所依凭,让我们的艰辛付出有了坚持、坚守、坚忍的力量。
【大学之道】禅故事分享:和尚与徒弟云游,徒弟背负包袱,言重不止,和尚不语。
路经一村,和尚摸村妇手,村人喊打,两人疾跑。
和尚问:还重吗?徒弟答:刚才只想到逃命,没想到重。
◇两和尚外出,途中一和尚背了一个女子过河。
另一个和尚一路责备不止。
背过女子的和尚回问:师兄,我早已把她放下了,怎么你还背着,放不下呢?【大学之道】在公交车上让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公德,它是一个人道德高尚、有爱心的表现。
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行为。
在车上主动让座,不仅会使自己感到坦然和愉快,更能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来参与这样的行为,这种和谐谦让的气氛会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你我他中不断延展,把我们对社会、老人和孩子的爱,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展现出来。
【大学之道】古往今来,许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大德名士,无一不是惜时如金的典范。
他们在珍惜时间方面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墨至宝,以警后世学子不要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
像《明日歌》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和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名言佳句都是在勉励自己,并劝诫他人要好好珍惜时光。
【大学之道】禅之智慧:1.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2.当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欺骗得了你。
3.世上的人多知道对法律负责,却少有人知道对因果负责。
4.把自己压低,才是真正的尊贵。
5.良心是每个人一生最公正的审判官。
因此,对自己好一点,因为这辈子并不很长;对身边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
【大学之道】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相信呢?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论瞪大了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自己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有所悟:我们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大学之道】一样的事情,有的人可以胜任,有的人却难以驾驭;聪明的人会从中挖掘出宝贵经验为以后所用,肤浅的人只会为自己找出若干理由。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本来要输却又输不起。
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
已输了一半,若还不知检讨,只知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生活的强者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输”,淡定认识别人的“赢”。
【大学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就如物理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一样。
若你想着别人的优点,想着他平日待你的种种好,抱着爱的情绪去与他交谈,你同样会感觉到他对你的喜爱;但如果你心里对某人有了成见,尽管你没有说出口,但你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的口气,已将你心中的愤懑暴露无遗,你也就不可能得到对方热情的笑脸。
因此,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善待他人。
【大学之道】成语“三缄其口”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敬慎》,其中“三”现在往往理解为“多”。
其实,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来源于周太庙前用布绕嘴三周的“金人”形象。
这曾给崇尚周礼的孔子以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所以,孔子在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大学之道】春风拂过原野,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明天是五一劳动节,是劳动,建成了到处耸立的万丈高楼;是劳动,造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劳动是神奇的、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大学之道】有得必有失。
世上少有绝对的事情,许多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
得到的同时也是失去:你得到爱情,就失去了自由;你得到金钱,就失去了淳朴的快乐;同样,失去的同时也是得到,你失去爱情,就得到恋爱的经验;你失去金钱,就得到教训,金钱有价,教训无价。
所以,对得失还是超然一点好。
【大学之道】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人共同的节日。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诚然,社稷之根本在青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就是未来,青年就是希望。
“青年节”快乐,青春万岁!【大学之道】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是夏季的开始。
但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个时节,蚯蚓也在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迎着初夏的阳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你会从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大学之道】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
”在人的一生中,立身两件大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
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和成就自己人生之道的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会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务实。
而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还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目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大学之道】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人生在世,不只是为了吃饭睡觉,人活着还应有更高的追求:人需要建功立业,需要得到肯定,需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成功,每个人都能对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各人的修养高低不同,超越个人形体的渺小和意志的懦弱,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是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高校通】【大学之道】人生多舛,世事艰难。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虽然使人痛苦,使人压抑,但对一个有作为、有修养的人来说,各种各样的逆境会锻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智慧。
没有人永远走霉运,否极泰来,时机到了,自然会由逆向顺。
如果你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大学之道】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之于世,离不开吃饭穿衣这些生物的需要,然而,人又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生物需要上,毕竟人还有文化,还有文明,而文明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善的力量。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当你善待万物时,万物必将善待你,善的力量随处可见,把它运用到人生中,将使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学之道】《圣经》上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慈恩给谦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