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腰骶部筋伤--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一章 总论--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筋伤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综合历代中医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所谓“筋”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的人体上述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范畴。
引起筋伤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
全身性的内在因素与局部筋伤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局部筋伤也可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但是骨折、脱位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骨折愈合或脱位整复后仍遗留有各种筋伤症状的病例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这表明筋伤与骨折、脱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外来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扑闪挫或慢性劳损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导致筋伤,故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或日常生活中筋伤的发病率较高,在骨伤科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筋伤诊断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是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之一。
祖国医学很早就对筋伤疾病有所认识,据古文字专家考证,出土于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病名记载,并有使用按摩、外敷药物治病的记录。
《吕氏春秋·古乐篇》介绍有:“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周礼·天官》载:“以酸养骨,以辛养筋……”等。
据史料考证: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和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在与虫蛇猛兽的搏斗中,各种创伤疾病在所难免。
古人通过用手抚摸、按压肿痛之处以祈减轻疼痛,用树叶、草茎等涂擦、包扎伤口或固定肢体以止血、消肿、止痛,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也是筋伤原始疗法的起源。
中医筋伤学第十章腰骶部筋伤OK
中医筋伤学第十章腰骶部筋伤OK第十章腰骶部筋伤腰骶部筋伤又称为脊柱性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
引起腰骶部筋伤的原因很多,如腰骶局部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各种病理性损伤、先天及后天结构异常等。
腰骶部是指躯干背部的下部,是由5个腰椎、1块融合的骶骨和1块尾骨及两侧的髂骨形成的骨性支架。
腰椎位于活动度很小的胸椎和固定于骨盆中的骶骨之间,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而且还是躯干部最重要的运动枢纽,可作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各个方向的运动。
这种承载和复杂的运动,极易导致局部的损伤。
腰椎是由1个椎体、2个椎弓根、2个椎板、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和1个棘突构成的(见图10~1)。
腰椎的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型,横径大于前后径,前缘长于后缘。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内,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外。
横突粗大,朝向后外方。
上关节突的背面有一大而不规则的突起,称为乳突,为肌肉的附着处。
棘突呈垂直的板状,几乎呈水平突向后方。
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腰椎体的软骨盘。
盘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髓核。
盘周围部分是按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层构成的纤维环,它能牢固地连接上、下椎体,并限制髓核向外突出(见图10~2)。
椎间盘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能立刻复原,具有“弹簧垫”样的缓冲作用(见图10~3)。
椎间盘还允许脊柱作一定范围的各方向运动,当脊柱前屈时,椎间盘前部被挤压变薄,后部增厚,伸直时立刻恢复原状。
此外,在椎间盘的上、下各有1块附于椎体的透明软骨,称为软骨板。
其与椎体和纤维环紧密相连,可防止纵向受力时髓核突入椎体内。
腰椎的关节突关节由胶原组织和黄色的弹性组织构成的关节囊包绕。
因腰椎为躯干的运动枢纽,活动范围较大,故关节囊较松弛,当腰部扭伤时易造成关节囊滑膜嵌顿。
第5腰椎与骶椎构成的关节称为腰骶关节,此关节负重最大,较容易发生局部损伤。
沿骶骨底上面作一直线,其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称为腰骶角,正常为34°(见图10~4)。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第十章下肢筋伤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第十章:下肢筋伤1. 引言下肢筋伤是指下肢肌肉、腱或韧带的损伤或炎症。
在日常生活中,下肢筋伤是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本章将介绍下肢筋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下肢筋伤的分类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下肢筋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肌肉拉伤:是指肌肉的过度拉伸或撕裂,常见于运动过程中的瞬间爆发力造成的急性损伤。
•腱断裂:是指腱的断裂,常见于肌肉收缩受阻或外力过大的情况下。
•韧带损伤:是指韧带的部分或完全撕裂,常见于关节扭伤或运动过程中的不合理姿势造成的拉伤。
•肌腱炎:是指肌腱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慢性过度使用或姿势不当引起的炎症。
3. 下肢筋伤的临床表现下肢筋伤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以是急性的、剧烈的或慢性的。
•肿胀:在损伤部位出现局部肿胀,伴随着局部温度升高和红斑。
•活动受限: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和不适,导致活动受限。
•肌肉力量减退: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肌肉力量减退的症状。
•关节不稳定:韧带损伤可导致关节的不稳定感。
4. 下肢筋伤的诊断下肢筋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伤情和病史,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医生问诊:询问患者的伤情、病史和疼痛情况等。
•体格检查:检查损伤部位的肿胀、红斑和触痛等。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MRI等,用于明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5. 下肢筋伤的治疗方法下肢筋伤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对于轻度的肌肉拉伤或肌腱炎,休息是必要的,可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冷敷:在损伤后24-48小时内,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热敷:在48小时后,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筋肉。
•物理治疗:如按摩、牵引和理疗等,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等,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中医筋伤学(421页)
概论
• 1 筋伤学的概念 • 凡因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
原因造成筋的损伤,统称筋伤。
• 近日,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 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显示,认为经常腰酸背痛比例为62%, 慢性劳损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 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 高达50%,比如科技、新闻、广告、 办公室人员、教师、出租车司机、售货 员、家庭妇女等更是高发人群。
• 三、筋伤的并发症 • (一)撕脱性骨折 • (二)关节失稳或脱位 • (三)神经损伤 • (四)血管损伤 • (五)骨质疏松
筋伤的辨证诊断方法
• 一、问诊 • (一)主诉 • (二)问受伤的原因 • (三)问受伤时的姿势和部位 • (四)问受伤的时间
• (五)问疼痛 • (六)问肢体功能情况 • (七)问寒热 • (八)问昏迷
与远节指 骨平行
近 指 间 0100°远指间 0-80°
拇
内
同上
指
收
腕 掌 关 与食指平 与拇指平 0-60°
节
行
行
下肢
关节
运动
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髋
屈
伸
仰卧或侧卧, 对侧下肢伸 直
侧卧,被测 下肢在上
股骨大转子 同上
与身体纵轴 平行
同上
与股骨纵 轴平行
现代交通在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由此 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已成为对 人类生命安全威胁 最大的“世界第一公害”,全世界的交通事故伤 的人数也有逐渐增加趋势。在本世纪中全世界因 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400万,伤残者约数亿。 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约6万,伤者近20万, 创伤已成为国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前四位依次 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心血 管疾 病),而创伤中的半数为交通事故。故西方 把交通事故伤称为“发达社会疾病”。交通事故 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 压榨伤及跌打伤等。
中医筋伤学第十章腰骶部筋伤OK
第十章腰骶部筋伤腰骶部筋伤又称为脊柱性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
引起腰骶部筋伤的原因很多,如腰骶局部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各种病理性损伤、先天及后天结构异常等。
腰骶部是指躯干背部的下部,是由5个腰椎、1块融合的骶骨和1块尾骨及两侧的髂骨形成的骨性支架。
腰椎位于活动度很小的胸椎和固定于骨盆中的骶骨之间,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而且还是躯干部最重要的运动枢纽,可作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各个方向的运动。
这种承载和复杂的运动,极易导致局部的损伤。
腰椎是由1个椎体、2个椎弓根、2个椎板、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和1个棘突构成的(见图10~1)。
腰椎的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型,横径大于前后径,前缘长于后缘。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内,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外。
横突粗大,朝向后外方。
上关节突的背面有一大而不规则的突起,称为乳突,为肌肉的附着处。
棘突呈垂直的板状,几乎呈水平突向后方。
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腰椎体的软骨盘。
盘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髓核。
盘周围部分是按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层构成的纤维环,它能牢固地连接上、下椎体,并限制髓核向外突出(见图10~2)。
椎间盘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能立刻复原,具有“弹簧垫”样的缓冲作用(见图10~3)。
椎间盘还允许脊柱作一定范围的各方向运动,当脊柱前屈时,椎间盘前部被挤压变薄,后部增厚,伸直时立刻恢复原状。
此外,在椎间盘的上、下各有1块附于椎体的透明软骨,称为软骨板。
其与椎体和纤维环紧密相连,可防止纵向受力时髓核突入椎体内。
腰椎的关节突关节由胶原组织和黄色的弹性组织构成的关节囊包绕。
因腰椎为躯干的运动枢纽,活动范围较大,故关节囊较松弛,当腰部扭伤时易造成关节囊滑膜嵌顿。
第5腰椎与骶椎构成的关节称为腰骶关节,此关节负重最大,较容易发生局部损伤。
沿骶骨底上面作一直线,其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称为腰骶角,正常为34°(见图10~4)。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单选+多选=20 总论+各论的总述部分填空=20-30 总论部分名解5题=25简答2题(鉴别)梨状肌与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与胸口出口综合征(较少见),颈肩部与肩周炎特殊检查的方法案例2题=20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01.“筋”,综合古代中医文献、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浅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02. 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人体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03.《内经》--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也是筋伤学的理论渊源.对筋的概念有了描述, 有“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其中“筋” “筋膜” “肌肉”等名词延用至现在.★《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填空)《素问》: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04.《金匮要略》导引、吐纳、膏摩;即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筋伤疾病。
华佗—五禽戏与摇脊疗法,这是软组织损伤的功能疗法和按摩疗法(模仿虎、鹿、熊、猿、鹤--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
05.葛洪是中国创伤骨科的创始人;代表作《肘后救卒方》,对筋伤的肿胀、疼痛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或加酒或加醋或用药熨患处),沿用至今。
06.刘涓子著《刘涓子鬼遗方》后由龚庆宣整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对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提出消、托、补等治法。
07.隋·巢元方等《诸病源侯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与骨伤和脱臼的诊断名称。
还记载了开放伤口的正确缝合方法。
0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归纳了按摩手法,手法治疗筋伤从此有了记载,以及筋伤的内外用药(天竺国按摩法说明当时的医学对外交流)。
09.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该书强调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整体治疗思想,逐渐成为筋伤治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伤科—腰部筋伤
中医伤科—腰部筋伤腰部筋伤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伤科疾病,主要指在日常生活或运动过程中造成腰部肌肉、韧带和其他软组织受损引起的不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有关腰部筋伤的定义、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1. 定义腰部筋伤是指由于剧烈扭转或拉力作用导致脊柱周围肌群发生撕裂性损害而产生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2. 原因2.1 错误姿势:长时间保持错误坐姿或站立姿势会增加对背部支撑结构施加压力。
2.2 运动损伤断裂:突然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如重量提升和频率增加等都可能导致断裂。
3. 症状与诊断3.1 钝挫型:- 局限性胀感;- 深层数目明显触电样横纹收缩;- 可出现局限范围内淡黄色皮下血液渲泄(多为浸润性)。
3.2 慢性劳损型:- 背部僵硬;- 疼痛加重,伴有活动受限。
4. 治疗方法4.1 中医药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缓解腰背肌群的紧张和骨关节的不适。
- 推拿按摩:利用手法技术对局部进行揉、推、拉等操作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舒缓筋肉压力。
4.2 康复训练:包括渐进式强化锻炼、牵引及功能恢复运动等方式,旨在增强脊柱周围支撑结构稳定性并提高其耐受能力。
5. 注意事项在康复期间应避免以下行为或情况:a) 提重物;b)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导致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c) 坚持错误坐姿或站立姿势;6.附件本文档无附件内容。
7.法律名词及注释- 错误坐/站委: 不正确的身体位置造成额外负载或不适。
- 针灸: 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
筋伤-腰部筋伤(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图8-15:腰部扭伤理筋手法
对椎间小关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者,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患者端坐方凳 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以右侧痛为例,助手面对患者,用两腿夹住患者 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以维持固定患者的正坐姿势。术者坐或立于 患者之后右侧,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绕过颈后,手指挟在对侧肩颈 部,左手拇指推按在偏右棘突的后下角。当右手臂使患者身体前屈60°〜 90°,再向右旋转45°,并加以后仰时,左拇指用力推按棘突向左,此时可感到 指下椎体轻微错动,或可闻及复位的响声。最后使患者恢复正坐,术者用 拇、食指自上而下理顺棘上韧带及腰肌(图8-16)。
腰肌及筋膜损伤时,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在棘突旁竖脊肌处、腰椎 横突或骼靖后部有压痛;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时,在脊柱屈曲受牵拉时疼 痛加剧,压痛多在棘突上或棘突间;骼腰韧带损伤时,其压痛点在骼靖部 与第5腰椎间三角区,屈曲旋转脊柱时疼痛加剧;椎间小关节损伤时,腰部 被动旋转活动受限并使疼痛加剧,脊柱可有侧弯,有的棘突可偏歪,棘突 两侧较深处有压痛;若挫伤合并肾脏损伤时,可出现血尿等症状。
腰部扭挫伤一般无下肢痛,但有时可出现下肢反射性疼痛,多为屈髋时臀 大肌痉挛,骨盆有后仰活动,牵动腰部的肌肉、韧带所致。所以,直腿抬 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局部封闭后检查,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的下肢痛相鉴别。
X线摄片检查,主要显示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和肌性侧弯,不伴有其他改变。
图8-16:坐位脊柱旋转法
对患者不能坐位施术者,可用侧卧位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髋、 膝关节屈曲,健侧在下,髋、膝关节伸直,腰部尽量放松。术者立于患者 前侧或背侧,一手置于肩部,另一手置于臀部,两手相对用力,使上身和 臀部做反向旋转,即肩部旋后,臀部旋前,活动到最大程度时,用力作一 稳定推扳动作,此时往往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腰痛一般可随之缓解(图 8-17)。
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肘与前臂筋 伤
第一节肩与上臂部 筋伤
第三节腕与手部筋 伤
第一节肩与上臂部筋伤
一肩部扭挫伤 二冈上肌腱炎 三肩袖损伤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 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六肩峰下滑囊炎 七肩关节周围炎 思考题
第二节肘与前臂筋伤
一肘部扭挫伤 二肱骨外上髁炎 三肱骨内上髁炎 四尺骨鹰嘴滑囊炎 五旋前圆肌综合征 六旋后肌综合征 七桡侧腕伸肌肌腱周围炎 八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九肘管综合征
第四节筋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手法治疗 三固定疗法 四练功疗法 五药物疗法 六针灸疗法 七针刀疗法 八手术疗法 九其他疗法
第一节颈项部 筋伤
第二节胸背部 筋伤
第三节腰部筋 伤
第四节骶尾部 筋伤
第一节颈项部筋伤
一颈部扭挫伤 二落枕 三先天性肌性斜颈 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五颈椎病 六颈椎关节错缝 思考题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第一节皮神经卡压综 合征
第二节纤维肌痛综合 征
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 第四节周围血管损伤
第五节颞下颌 关节紊乱症
第六节肌筋膜 炎
第一节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思考题
第二思考题
第四节周围血管损伤
思考题
第五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思考题
第六节肌筋膜炎
思考题
作者介绍
中医科中医诊疗腰部伤筋案(急性腰扭伤)
中医科中医诊疗腰部伤筋案(急性腰扭伤)尤某某,男性,37岁,经商。
初诊(202*年12月15日)患者因“扭伤致腰痛1天”前来专家门诊就诊。
患者诉昨日打网球时不慎扭伤腰部而致腰部疼痛,尤以右侧腰骶部持续性剧痛为甚,腰部伸屈及起卧翻身困难,咳嗽时疼痛加重。
查体:腰骶部肌肉紧张,尤以右侧为甚,右侧骶棘肌压痛及髂后上嵴处压痛,无明显放射痛,腰椎向右侧弯。
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无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下有少许瘀点,脉弦涩。
腰椎CR片检查显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腰部急性伤筋(筋脉受损,血瘀气滞);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
*老师予以芍药甘草汤加味,以缓急止痛、舒筋通络。
药用:白芍30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丹参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
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并配合针刺双手背的经外奇穴腰痛穴,采用捻转泻法,行针时嘱患者主动活动腰部,日1次。
二诊(202*年12月18日)患者诉腰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急性腰扭伤好发于青壮年,多由弯腰提取重物用力过猛或弯腰转身突然闪扭,致使腰部肌肉强烈的收缩,而引起肌肉和筋膜受到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所致,属中医“伤筋”范畴。
《景岳全书》云:“凡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瘀滞也。
”其病机为:筋脉损伤,血脉瘀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
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老师认为芍药甘草汤为和血养阴,缓急止痛之方,不仅对内科急症之痛症有效,而且对筋伤疾病所致的疼痛疗效亦佳。
方中重用白芍以益阴和营,配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其酸甘缓急,解痉镇痛的作用更强。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芍药甘草汤具有弛缓骨骼肌、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又有较强的镇痛、镇静等中枢抑制作用。
再配以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使松弛痉挛、抑制疼痛的作用倍增。
同时予以运动针刺经外奇穴腰痛穴,可以达到疏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芍药甘草汤方只要加减得当,确不愧为治疗筋伤疾病所致痉挛、疼痛之良方。
筋伤学概论
筋伤的现代检查手段
▪ 肢体测量法 ▪ 神经系统检查法 ▪ 特殊检查法 ▪ 现代仪器检查法
肢体测量法
▪ (一)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 (二) 肢体长度的测量 ▪ (三) 肢体围径的测量
肢体测量法
神经系统检查法
(一) 感觉检查 (浅) 1、触觉 2、痛觉 3、温度感 (深) 4、位置感 5、震动感
练功疗法
注意事项: 1、合适的功法 2、动作的准确 3、循序渐进 4、避风寒,保温暖 5、持之以恒,坚持练功
药物治疗
一、 内治法 (一)早期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二)中期 和营止痛, 理伤续筋 (三)晚期 补气养血, 补益肝肾, 补 益脾胃
药物治疗
二、 外治法 (一)敷帖药 (二)搽擦剂 (三)熏洗湿敷剂 (四)热熨药
▪ (一) 脊柱检查 (1) 头顶叩击试验(击顶试验) (2) 椎间孔挤压试验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神经牵拉 试验) (4) 直腿抬高试验 (5)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Laseque's) (6) 屈髋伸膝试验 (7) 骶髂关节分离试验("4"试验) (8) 分腿试验(床边试验)
特殊检查法
▪ (二) 上肢检查 1、 肩关节痛弧 2、 冈上肌断裂试验 3、 (1)网球肘试验(Mill's) (2)Cozen's 试验 4、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 5、 屈腕试验
筋伤的检查方法
(三)问诊: 问一般情况、主诉、受伤时间、原因、受
伤部位、伤后处理过程、寒热、疼痛及肢体功 能等。
筋伤的检查方法
(四)切诊: 1、脉诊 2、摸诊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①摸痛处 ②摸畸形 ③摸 肤温 ④摸异常活动 ⑤摸肿块 主要摸诊方法:①触摸法 ②挤压法 ③扣 击法 ④旋转法 ⑤屈伸法
《中医筋伤学》腰骶部筋伤
诊断 (三)X线检查
可发现椎体向 前或向后移 位,伴有骨 质硬化及骨 赘形成,无 椎弓根的峡 部裂。
真性滑脱
(腰椎峡部 裂造成的 滑脱)
正常椎弓投影在斜 位片上形似猎狗 的前半身, “狗嘴”代表同 侧横突;“狗耳” 代表上关节突; “狗前足”代表 下关节突;“狗 颈”代表椎弓峡 部。如峡部不连 则于狗颈部可见 一带状裂隙。
一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舒筋 活络,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 缓解或消失。
1、掌按揉法; 2、腰部按抖法; 3、直腿屈腰法
辨证论治
二 、固定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2~3周。症状严重 者可采用屈曲型石膏背心或支架固定,减少腰 骶后伸。
三 、功能锻炼病情缓解后应加强腹肌锻炼,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定义
退行性腰椎滑脱系指腰椎自发性移 位,又称腰椎假性滑脱。
本病因退行性骨关节病而造成一个 椎体或数个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移 位距离一般不超过椎体的4/5,多发 生于45岁以上的女性,病程可长达数 年至数十年。
病因病机
腰椎退行性滑脱好发于腰4一腰5水平, 其他腰椎亦可发生。
关节突关节的相互磨损,也可导致腰5 向后滑脱。腰椎的滑脱使椎管扭曲,管径变 小,黄韧带增生肥厚,造成椎管狭窄。
查方法、手法为主的综合临床治疗。
思考题:
请谈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主要征 象和手法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症状和体征的不一致是 本病的特点之一,在患者伸腰运动或活 动后立即检查,体征可明显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少,常为两侧 性或一侧轻一侧重,部分患者可出现下 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和趾长伸肌最明 显,小腿外侧痛觉减退或消失为常见, 跟腱反射消失,膝反射无变化。
中医伤科—腰部筋伤
腰部筋伤
腰部扭挫伤理筋手法
1、松解腰肌:揉筋、按痛穴,提腿扳动
2、摇晃拨伸: 缓解疼痛
3、坐位旋转: 解除小关节 嵌顿
腰部筋伤 腰部劳损
腰部筋伤
腰部劳损
诊断要点 1、腰背部酸痛,胀痛(加重因素) 2、检查压痛点 3、X线照片:有相应的表现
治疗要点 1、理筋手法(效果好) 2、局部痛点封闭 3、针灸(拨火罐,艾灸) 4、药物治疗(外治、内服) 5、腰背肌练习Βιβλιοθήκη 腰部筋伤腰椎管狭窄症
诊断 要点
间歇性跛行 腰 腿痛 伴 随症状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行50~100米即想休息, 双小腿肌肉疲乏,休息后好转。
腰部酸重痛、剌痛、灼痛(后支炎症受压) 疼痛可放射至下肢(双侧或左右交替)
尿急或排尿困难
下肢肌肉萎缩(胫前肌、伸趾肌)
肢体皮肤感觉迟钝
膝反射迟钝
直腿抬高试验(+)
脱出 突出→后纵撕裂 膨出
椎旁肌肉代偿
出血机化 Ca沉积
骨棘形成 (40~50岁)
椎间隙变窄 小关节不稳
附着点炎症
腰肌劳损
平衡、退变
腰活动度受限 无痛(50岁)
炎症、增厚 椎管狭窄
无阳性体征(代偿) 间歇性跛行(失代偿)
先天、滑脱、脊柱骨折复位不良(容积减少)
腰部筋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一)
1、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痛:深在,有加重因素(腹压增高时)
放射痛:为坐骨神经的行程 (大腿后小腿外足背)
•痛:为炎症急性期主要表现 •麻:为压迫,或压迹效应,炎症消退 •胀:为椎管内压力增高的表现
腰部筋伤
2、体征
腰椎间 盘突出 症诊断 (二)
脊柱侧弯
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腰骶部筋伤腰骶部筋伤又称为脊柱性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
引起腰骶部筋伤的原因很多,如腰骶局部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各种病理性损伤、先天及后天结构异常等。
腰骶部是指躯干背部的下部,是由5个腰椎、1个融合的骶骨和1块尾骨及两侧的髂骨形成的骨性支架。
腰椎位于活动度很小的胸椎和固定于骨盆中的骶骨之间,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而且还是躯干部最重要的运动枢纽,可作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各个方向的运动。
这种承载和复杂的运动,极易导致局部的损伤。
腰椎是由1个椎体、2个椎弓根、2个椎板、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和1个棘突构成的(见图10-1)。
腰椎的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型,横径大于前后径,前缘长于后缘。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内,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外。
横突粗大,朝向后外方。
上关节突的背面有一大而不规则的突起,称为乳突,为肌肉的附着处。
棘突呈垂直的板状,几乎呈水平突向后方。
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腰椎体的软骨盘。
盘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髓核。
盘周围部分是按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层构成的纤维环,它能牢固地连接上、下椎体,并限制髓核向外突出(见图10-2)。
椎间盘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能立刻复原,具有“弹簧垫”样的缓冲作用(见图10-3)。
椎间盘还允许脊柱作一定范围的各方向运动,当脊柱前屈时,椎间盘前部被挤压变薄,后部增厚,伸直时立刻恢复原状。
此外,在椎间盘的上、下各有1块附于椎体的透明软骨,称为软骨板。
其与椎体和纤维环紧密相连,可防止纵向受力时髓核突入椎体内。
腰椎的关节突关节由胶原组织和黄色的弹性组织构成的关节囊包绕。
因腰椎为躯干的运动枢纽,活动范围较大,故关节囊较松弛,当腰部扭伤时易造成关节囊滑膜嵌顿。
第5腰椎与骶椎构成的关节称为腰骶关节,此关节负重最大,较容易发生局部损伤。
沿骶骨底上面作一直线,其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称为腰骶角,正常为34度(见图10-4)。
骶骨与髂骨之间形成骶髂关节,骶骨在内,髂骨在外,关节面扁平呈“耳状”。
此关节活动范围微小,仅女性在妊娠期时,骶髂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腰椎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周围的韧带。
椎体前缘有前纵韧带,非常坚韧,紧贴于椎体前面,与椎间盘及椎体牢固相连,前纵韧带可防止脊柱过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
椎体后面有后纵韧带,其较前纵韧带细而薄弱,可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
相邻的椎弓板之间有黄韧带相连,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起于上个椎板前面,止于下个椎板后面,连于相邻的椎弓板之间,参与围成椎管,能限制脊柱过分前屈。
此外,还有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对维持脊柱的稳定具有一定作用。
(见图10-5)下背部及腰部的主要肌肉,按其解剖位置和作用可分为背侧组、前侧组和外侧组。
背侧组有三层:浅层为背阔肌的下部,中层为竖脊肌,深层为多裂肌、回旋肌。
竖脊肌位于棘突和横突间,具有伸直腰部的作用,当一侧竖脊肌收缩时可使脊柱侧屈或旋转。
前侧组有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具有伸腰作用。
外侧组有腰大肌和腰方肌,主要作用为侧屈脊柱。
胸腰筋膜由前、中、后三层组成。
前层覆盖于腰方肌的前面,亦称为腰方肌筋膜,起于腰椎横突前面和椎体的基底部。
中层附于腰椎横突,向上附于第12肋,向下附于髂嵴。
后层最厚,向上与胸部的深筋膜相连,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带,在竖脊肌的外侧缘前、中、后三层相连于腹筋膜。
胸腰筋膜具有保护肌肉和加强腰部支持力的作用。
脊髓位于椎管内。
由于脊柱发育速度较脊髓慢,故成年人脊髓末端的圆锥,仅达到第1腰椎的下缘,以下为马尾神经。
脊神经从两侧椎间孔穿出,即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又进一步分为内、外侧支。
外侧支有大部分运动纤维,支配竖脊肌的运动。
腰1~腰3外侧支感觉神经组成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部皮肤。
内侧支大部分为感觉纤维,分布于椎间关节突关节、椎板、棘突及其邻近的肌肉、筋膜和皮肤。
腰2~腰4脊神经前支构成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该神经控制的肌肉和皮肤感觉区域(大腿前内侧、小腿和足内侧皮肤)。
腰4、腰5和骶1-骶3脊神经前支构成坐骨神经,控制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区域(大腿后侧、小腿和足外侧皮肤)。
在前、后支分出前有一小分支与交感神经分支组成返神经,当脊神经后支或返神经受刺激时可反射到前支,称为反射痛。
当前支受刺激时,其疼痛感觉可向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放射,称之为放射痛。
腰部疼痛常伴有放射痛和反射痛,两种疼痛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区域,但因病变部位不同,故应仔细检查,加以鉴别。
第一节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病,易发生于下腰部,以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但平素缺乏劳动锻炼者,偶然参加劳动也易发生急性腰扭伤。
本病多见于男性患者。
腰扭伤可涉及肌肉、筋膜、韧带和关节(包括椎间关节突关节、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等),急性损伤后可立刻出现剧烈疼痛,腰部肌肉刺激性紧张,腰部活动功能受限。
受损肌肉、韧带、关节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损伤。
但不同部位和组织损伤,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急性腰扭伤发生后,早期如得到正确的治疗,一般多能痊愈。
若失治、误治,可致腰痛迁延,转成慢性。
急性腰肌及胸腰筋膜扭伤本病多由腰部突然闪扭所致,受损组织以腰部肌群及筋膜为主,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属中医“闪腰”、“岔气”范畴,损伤多发生在竖脊肌和胸腰筋膜的附着部。
如果损伤后又感风寒湿之邪,可导致腰部的慢性痹痛。
【病因病机】本病是在某种状态下,腰部肌肉强烈收缩,使肌肉和筋膜受到过度牵拉、扭曲,甚至撕裂,而致剧烈腰痛。
损伤因受力的大小不同,组织损伤的程度也不一样。
骶骨是胸腰筋膜及竖脊肌起点,局部组织损伤,血脉离经,血痪于内,气机受阻,不通则痛。
致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动作失调数人抬物动作不协调,或其中一人突然失足。
患者瞬间处于姿势不当且毫无思想准备的状态下,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反射性引起腰肌强烈收缩,导致腰肌及胸腰筋膜损伤。
(二)姿势不良猛然搬提过重物体或搬物时姿势不正确,所提物体的重心离躯干的中轴线过远,使腰部肌肉负荷过大,或腰肌收缩运动不协调,常可使腰骶部肌肉、筋膜受到过度的牵拉或撕裂。
(见图10-6)(三)重心失衡不慎摔倒时,身体重心突然失去平衡,腰肌骤然收缩;或跌倒时腰部屈曲,下肢伸展,造成腰骶部肌肉及筋膜损伤。
(四)腰部活动准备不足日常生活中,如泼水、弯腰、起立,甚至挂手巾、打喷嚏、打哈欠等,由于准备不足,可造成腰肌及筋膜扭伤,即“闪腰”。
【诊断】(一)临床表现多有腰部扭伤史。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剧烈,腰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甚至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轻者伤时疼痛不明显,数小时后或次日症状加重。
严重者腰部当即呈撕裂样疼痛,不能坐立、行走,疼痛有时可牵涉至一侧或两侧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肌呈紧张状态,常见一侧肌肉高于另一侧。
有时可见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消失,甚至出现侧曲。
(二)检查1.压痛点损伤早期,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多位于腰骶关节、髂嵴后部或第3腰椎横突处,同时可扪及腰部肌肉明显紧张。
2.腰部功能观察腰部活动受限,特别是前屈受限,行走时常用手支撑腰部,卧位时难以翻身等。
3.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拾物试验可呈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三)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病理性改变,有时可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消失或有轻度侧曲。
【辨证论治】可用手法治疗以舒筋活血、解除痉挛、缓解疼痛,同时配合服药及其他方法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一)手法治疗1.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尽量使肢体放松。
医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掌根,先自大抒穴开始由上而下按揉。
再点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以膀胱经腧穴为主,目的在于舒通经脉。
(见图10-7)2.调理腰肌患者俯卧位,滚推两侧腰肌,着重于痉挛一侧。
由周围逐步向痛点推理,再在痛点上方,将竖脊肌向外下方推理直至髂骨后上棘,反复操作3~4次。
(见图10-8)3.捏拿腰肌医者以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对合用力,捏拿腰肌。
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从腰1起至骶部臀肌。
重点是两侧竖脊肌和压痛点处,反复2~5min。
(见图10-9)4.按腰扳腿医者一手按住患者腰部,另一手前臂及肘部托住患者一侧小腿上段,并手反扣大腿下段。
双手配合,下按腰部及托提大腿相对用力,有节奏地使下肢起落数次,随后摇晃、拔伸,有时可闻及响声。
两侧均做。
(见图10-10)5.揉摸舒筋医者以掌根或小鱼际着力,在患者腰骶部行揉摸手法。
以患侧及痛点处为主,边揉摸边滑动,使局部感到微热为宜。
(见图10-11)(二)药物治疗1.内服药本病多以血瘀气滞为主,故治宜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可用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滞明显者用泽兰汤加独活、乳香、没药;血瘀为主者,用地龙散加减。
伴有便秘者可加用桃仁承气汤和大成汤;若伴有气血虚弱者,不宜攻之过猛,可加补气行气、补血活血之药,或适当加服六味地黄丸。
还可用跌打丸、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活血止痛散、伤科七厘散等中成药治疗。
2.外用药局部有瘀肿发热者,可用双柏散、消炎散外敷,也可用狗皮膏、伤湿止痛膏外贴于患处。
(三)功能锻炼损伤早期不宜强行锻炼,应卧硬板床休息,防止进一步损伤,并有利于组织修复。
疼痛缓解后宜做背伸锻炼。
后期宜加强腰部的各种功能练习,以防止粘连,并增强肌力。
(四)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常用穴位有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委中、承山、昆仑、阿是穴,多用强刺激的泻法。
2.局部封闭疗法局部痛点封闭,5-7日行1次。
此法还可作为诊断性治疗。
3.理疗疼痛缓解后,可用理疗、磁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进一步治疗。
急性腰部韧带损伤腰部韧带具有限制腰椎过度活动,维持腰部稳定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有肌肉的保护作用,可使韧带免遭外力过度牵拉。
当韧带处于紧张状态而肌肉收缩力不足时,韧带因受强大外力牵拉,造成损伤,甚至断裂。
临床上腰部韧带损伤多见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髂腰韧带。
棘上韧带为索状纤维组织,比较坚韧,但在腰骶部较为薄弱。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棘突之间,呈长方形,其腹侧与横韧带相连,背侧与背部长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棘间韧带纤维较短。
下腰部活动度大,韧带所受压力也最大,故棘间韧带于腰4~骸1之间的部分损伤机会也最多。
髂腰韧带比较坚韧,自髂嵴后部的内侧面至第5腰椎横突,呈向内、向下的斜行走向。
该韧带有限制第5腰椎前屈功能的作用,当腰部完全屈曲时,竖脊肌完全放松,该韧带将承受巨大的牵拉力。
故弯腰工作时,易致髂腰韧带损伤。
腰部韧带损伤,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损伤之后,若失治或误治,可转为慢性韧带损伤。
【病因病机】腰部韧带损伤与腰部肌肉、筋膜损伤有密切联系。
当腰部肌肉、筋膜损伤后,韧带失去保护,受力增加,易导致韧带损伤。
反之,腰部韧带受损后,腰部支持、稳定能力降低,腰部肌肉、筋膜为之代偿,易产生腰肌、筋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