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谈美》读后感 ——人生与艺术的距离

《谈美》读后感 ——人生与艺术的距离

华南地区斑痣盘菌目物种多样性与该目双基因系统发育学研究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现代真菌分类学技术,对源于中国华南地区的斑痣盘菌目(Rhytismatales)菌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从形态解剖学特征、个体发育学、地理分布、生态生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这一地区该目成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

第二章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自中国本土的斑痣盘菌目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学研究,主要基于rDNA-ITS和nLSU rDNA单独序列和双基因联合序列构建斑痣盘菌目系统发育树来探讨该目科间、属间、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

通过对自行采集和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保存的华南地区干标本进行逐号检查,共获斑痣盘菌标本70余号,涉及寄主近40种。

基于Darke(r1967)、Cannon&Minter(1983,1986)、Johnston(1986)、Spooner(1991)、Kirk et al.(2001、2008)等国外知名真菌学家提出的相关分类原则,将所有标本进行鉴定与整理,共查明斑痣盘菌目1科9属29种,其中包括新种3个,分别为银杉散斑壳(Lophodermium cathayae)、简丝特里尔盘菌(Terriera simple)和络石特里尔盘菌(T. trachelosperi);中国新纪录种1个,即杜鹃隔孢缝壳(Lophomerum rhododendri);中国大陆新纪录种1个,为短特里尔盘菌(Terriera brevis)。

对3新种作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了点线合成图或显微照片;对两个新纪录种绘制了子囊、子囊孢子及侧丝的点线合成图;对其余各种作了简要的形态学特征的描述与讨论。

同时,编制了中国华南地区斑痣盘菌目分种检索表,以便于简明扼要地区分该区各种。

在对华南地区斑痣盘菌目成员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中,主要从寄主、个体发育特征和地理分布等三个方面展开。

结果表明源于华南地区的29种斑痣盘菌寄主范围广泛,涉及多种植物,其中以裸子植物居多,特别是松属(Pinus)植物,本次查明的松树上共有9种斑痣盘菌。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我们知道,一千种人有一千种思想,当然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道路,一千种不同的审美观点。

看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后,总觉得他不是在谈美,而是在谈哲学,谈人间万象。

《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

在《谈美》这本小书中,枯燥复杂的美学理论变得平易近人了,朱光潜先生用明白晓畅的话语让我们先体验“美感”,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事各个方面去,从而“美化”人生,最后达到人心的“净化”。

以下概括《谈美》各个章节的精彩之处: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带有人为的创造性。

木商那种“实用的态度”偏重事物对人的利害,以善为最高目的;植物学家那种“科学的态度”偏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真为最高目的;画家那种“美感的态度”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以美为最高目的。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表面看来,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但是,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人的美感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因此,“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可以照耀过去和未来一片漆黑的天空。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树的倒影往往比正身美,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这是什么缘故呢?看倒影,看稀奇的景物,看旁人的境遇,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熟悉的环境,好比乘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4篇朱光潜《谈美》的1纵观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大致分为了三个板块,其一是谈对美的欣赏,其二是讲美的创造,最后引申到了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先生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自己最重要的理论。

这本书看完后,对人生与艺术,自己与美有了自己的感悟。

书中开篇就解释了谈美的原因,“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要做到“免俗”。

而探讨现如今美的意义,或者是美学的意义,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就是现代美学的美育,美学可以把人的存在纳入形式表达的方法,审美的本质就在于让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意味着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真正获得对人生的的深层把握。

以我所学,美育能够成为可能的基础,是因为艺术主要就是负担人的感性认知以及美感意识的水平的职责。

而审美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才能摆脱生命的慵常性,复苏被现实麻痹的感知,重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而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被技术统治的时代,艺术成为了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大潮里,唯有通过美育获得存在的感知,得到真正的本真。

在对美的欣赏上,首先是态度问题,对一颗古松不同的身份会有不同的感悟,而无论何种感悟都是带有个人的主观,这也体现出艺术与人生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引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仔细观察生活,确是如此,生活中极平常的东西都带有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看到公寓旁边与楼齐高的参天大树,我们可能习以为常,而当我用审美的观点去看待它,它又是那么的特别。

站在树底下观之,只觉望不到树尖,树干上都是风霜的痕迹,凹凸不平,却带有一种古朴美;有次站在楼顶观之,别有一番景象,居高临下,它是那么的孤立,独树一帜,显示出傲然挺立之感,不畏寒冬,心中不觉对此敬佩。

当时正值我背书背的很烦闷,忽觉树都能如此不畏环境的艰难,何况人呢。

我想这就是审美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体验。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1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1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变现”,本义为把非现金形式的资产换成现金。

而在当下,变现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有人经过长期学习和探索后将知识、才艺变现,还有人能轻松将颜值、恶搞甚至爱国情怀以流量的形式变现……但知识、才艺等存在着不能即时变现、甚至有时无法变现的尴尬,特别是某些人无底线变现成功,使得有些青年学生对于该推崇怎样的“变现”产生了困惑,甚至对求学求知产生了动摇。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青年学生的你对“变现”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首先解说了“变现”的含义,接着对当下社会的若干“变现”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进而提出话题“当代青年怎么看‘变现’”。

从材料的表述来看,既有困惑,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比如,知识、才艺变现困难的状况怎么看,怎么办;也有褒贬,旨在引导学生辨析,比如,变现和底线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变现做法。

该作文题,希望能通过写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立意参考】①变现要有底线;②不排斥流量变现,但更倡导劳动创造价值;③有些精神生活不是非得变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④社会主流价值应反对急功近利的变现观。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科学家,在20岁时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坚持做了3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论文,也给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启发。

但是,最后他发现这个问题的思路竟然是错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于是有人评价这位科学家,说他的研究都是浪费生命,而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你在生活或求学生涯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朱光潜的句子有什么样子

朱光潜的句子有什么样子

朱光潜的句子有什么样子1.正路并不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2.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制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

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

3.人自觉到自己bai的尊严地位,就要在言行上争取配得上这种尊严和地位。

4.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du劳动的zhi基础和手段。

5.人虽然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

6.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的。

7.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说:哲学家们dao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朱光潜的谈交友摘抄友谊的名言警句《谈美》经典段落摘录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

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这就是实用的态度。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也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我们也还是很亲切的么了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或是总长衙门,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朱光潜《谈美》】阅读任务一

【朱光潜《谈美》】阅读任务一

八年级中山书院(下)阅读专题之四谈美朱光潜【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

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百度百科【好书|推荐】《谈美》朱光潜著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

书中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文字明白晓畅,充满了真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简捷不绕弯的道路”,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被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1目录朱自清先生序开场话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像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摹仿开场话朋友:从写十二封信(指朱光潜先生著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给你之后,我已经歇三年没有和你通消息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1》背诵篇目与具体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1》背诵篇目与具体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1》背诵篇目与具体内容1.郭沫若《炉中煤》2.宗白华《夜》冯雪峰《山里的小诗》3.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

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4.鲁迅《野草·题辞》5.闻一多《死水》6.徐志摩《再别康桥》7.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8.卞之琳《断章》艾青《我爱这土地》9.冯至《十四行集-我们准备着》10.穆旦《春》11.郑敏《金黄的稻束》12.林语堂《秋天的况味》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明媚妖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13.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14.钱钟书《论快乐》“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谈美》读后感四篇《谈美》读后感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写于1932年4月的伦敦。

从十五个方面来论述,有: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将一件事物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在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中,对于一棵古松,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用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则是用欣赏的心态去看。

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

从经济、科学、美感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

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在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中,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从局中和局外人物的角度进行的阐述。

在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结束的段落中,不需多言,读完此书,更见朱先生对美、对艺术理解的功力。

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附答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附答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附答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1)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

在崭新的环境中,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

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

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

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

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2)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指着屋后的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

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

(3)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为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4)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象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文章来自:xx谈美①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

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

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

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

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

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

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③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④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最新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精品

最新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精品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谈美》是朱光潜在1932年于留学期间写成的一本书,在这部篇幅并不巨大的书中,他并没有用一种严肃的学术语气,而是用一种更像朋友间畅谈的口吻,力求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去解释他所坚持的思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讨《谈美》中的,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谈美》可以看成是朱光潜庞杂文艺美学思想的一部概括与缩略的简明指导,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能够让广大受众以一种明白晓畅的途径进入他的文艺理论体系。

尽管作品在形态上稍给人些许散漫的印象,但是其中生动幽默的例子和精心筛选的经验之谈还是能看出朱先生也是费了番苦心才写成此书。

本书由 15 个小章节组成,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前三章为对美感产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审美时态度、与被欣赏事物的距离以及移情作用;第四、五、六章是讲解几种与美感相似的心理感受,分别带有实用主义意味的快感、联想,以及欣赏与批评考证的关系;第七、八章为美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以及自然美和美的区别和联系;第九章在简单讨论欣赏与创造的关系后,进行比较总结发现艺术与游戏的相似性;第十到十四章为艺术创造的各种条件;第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艺术化。

这是在结构上对全书进行归纳,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全书中都贯穿着一条主线是如何理解人的主观感情对在审美过程中、对美这样一种感觉的影响和作用。

《谈美》一书完整表述出对于“美”这一概念在人的主观情感中产生的完整过程以及如何去追求美感和追求美感的最终结果。

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如何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指导意见去评述周遭的事物如何用美学的观点深入理解文艺作品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发现美的方法美本是虚无与缥缈的,如何去理解美的内涵,朱先生给我们举出了一个相当生动的例子,对于古松的看法,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

在前两种态度中,人与物发生了实际效用的联系,既是探求物的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古松即成木料和显花植物,它的存在并不是独立于人的需求之外,这样就无法欣赏到古松的美感。

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2分)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

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园情怀、(hán)养进取品格,以奋斗(zī)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节选自《二O二三年新年贺词》)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粗拙(zhuō)炽(zhì)热焖(mēn)饭阳奉阴违(wéi)B.收敛(liàn)菌(jùn)子折本(shé)叱咤(chà)风云C.告罄(qìng)侮(wū)辱赢(léi)弱情不自禁(jīn)D.束缚(fù)诘(jí)问妄(wàng)图强(qiáng)词夺理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B.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鞠躬尽瘁。

C.中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时,要注重日常积累,养成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D.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笔走龙蛇,字字泣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海洋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中华白海豚在福建近海出现次数越来越高。

B.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从来都不曾屈服,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C.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东部,包括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三处泉水构成。

D.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迫于生计去举人家里偷书,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一道倡导中唐古文运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附答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附答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附答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1)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

在崭新的环境中,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

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

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

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

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2)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指着屋后的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

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

(3)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为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4)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象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谈美》经典语录

《谈美》经典语录

1.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2.“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3.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4.我知道旁人旁物的知觉和情感如何,都是拿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的。

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时是把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

5.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

6.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7.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8.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9.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

10.联想的性质如此。

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11.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12.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

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13.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

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

说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14.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15.心灵把混乱的事物综合成整体的倾向却有一个限制,事物也要本来就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024年10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时长150分钟。

第Ⅰ卷 (共33分)一、(3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小题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和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竭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才更加稳固有力,生活更加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更加。

他们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的贡献。

一个人爱国,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也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致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还是全心全意为民生福祉打拼,或是鞠躬尽瘁致力于重大科技创新,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时代需要面前,爱国情感总能出强烈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执着的事业心,指引一个人建树卓著功勋。

1.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横空出世方兴未艾不可磨灭焕发B. 一鸣惊人方兴未艾不可企及生发C. 一鸣惊人欣欣向荣不可企及焕发D. 横空出世欣欣向荣不可磨灭生发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爱国,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B.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C.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产生分野,而且往往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

D.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在意义层面往往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B.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把深沉大爱献给祖国C.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D. 祖国在他们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学原理)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学原理)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最经,我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颇受启发,收获良多。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美学这一陌生学科的大门,让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美学其独特的知识魅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朱光潜先生能够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深奥枯燥的理论分析地如此客观、如此透彻、如此深入浅出,让我们这些美学的门外汉也能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读完这本书,头脑里不是堆积如山的理论包袱,而是一种通透的、简单的、贴近于生活的印象,这也就使我在阅读后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以下就是我对于这本书内容的一些总结和概括,以及我在阅读后的所想所感。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

本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章节间的思路连贯,层层深入,其间的论述有理有据,语言深入浅出。

本书主要探讨了关于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美是什么,美从哪里来,美具有什么特点,美与自然的关系,美与实际人生的距离……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美学问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朱光潜用客观、精确、凝练的语言对其加以分析和论述,使读者初步了解和认识美学,正如朱自清在《<谈美>序》中所说:“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书的第一章到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美感是什么,美感从哪里来的问题。

在第一章中,作者以一颗古松为例,将人们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加以比较和区别。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所以,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在第二章中,作者强调要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事物本身的形象,美和实际人生有一定的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在第三章中,作者阐述了移情作用对于美的产生的影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用”,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而美感经验就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常含有移情作用。

名著导读《谈美》

名著导读《谈美》
然而,是不是因为木材商和植物学家他们不具备审美细胞而没有看 到美的吗?于是作者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解释了这一现象。他 指出当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普遍具有一种“围城”心态,当我们太关心 利益和知识的时候,美就离我们远了。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 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距离太远和太近,我们都不能看清楚美 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才能真正进入并沉浸在艺术 的美感之中。
首先是美感与快感。 二是美感与联想的区别。 三是考证批评和审美之别。
• (三)对美本身的分析
• (四)本书在艺术与游戏
同游戏一样,艺术创造把欣赏 所得的对象主观化,使它成为一 个具体的情景,然后通过某种媒 介,造出一种具体的作品来。但 艺术终究高于游戏,因为艺术带 有社会责任性。当艺术创造出一 个意象之后,作者还要进一步把 这种意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而 游戏只需自我满足,自我尽兴而 已。
• (4)“作为美学家,朱光潜不满足于关在书斋中 研究理论,他花了很多精力把审美眼光推广到大 众之中。他的《谈美》对于把中国人从泛政治化 的畸形视界中解放出来嘉惠实多,而尤以《谈美》 末章中的此篇具有代表性,以至于阿尔卑斯山谷 中的这句旅游广告语‘慢慢走,欣赏啊’,成了 唤醒中国人古老艺术心灵的一时名言。” ——周实 《齐人论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1月第1版
——《“ 不 似 则 失 其 所 以 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 我”——创造与模仿》
14、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 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 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 厚的修养。鱼跃鸢飞,风 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 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 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 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 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 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

“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表现。

朱光潜的早期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谈美》这三本书中。

《悲剧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而《文艺心理学》才是朱光潜美学的一个综合构架,在这本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他早期的美学观点。

《谈美》则不仅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而且如朱自清先生在序中所说,“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

——‘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明的例子;这是孟实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论。

”(注:朱光潜:《谈美谈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第110页、第126页、第111页、第112页、第116页、第12页、第17-18页、第19页、第27页、第31页、第35页、第36页、第55页、第57页、第58页、第60页、第70页、第75页、第79页。

)重读《谈美》,发现其中说到的《文艺心理学》中所不详的和那一章“人生的艺术化”的增加,实际上是朱光潜对于自己在《文艺心理学》中没有专门论述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与指归目标的阐明,那就是人生的艺术化,其中内涵着朱光潜的人格理想。

毫无疑问,朱光潜的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得益于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思想,特别是克罗齐、康德、尼采、立普斯、布洛、柏格森等人的学说,他自己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尼采。

但朱光潜不是把这些学说剪裁、拼贴在一起,而是按照一条主线加以改造、吸收,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美学思想。

这条主线就是建立高尚的人格理想,使人生艺术化。

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完整性,才能理解他在历史的风雨中始终珍视并且坚持的美学观点,才能理解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在《谈美》的收尾一章,朱光潜提出了“人生的艺术化”这个命题,旨在说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

实际上,他在这一章里提出了他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荚。

在崭新的环境中,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

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

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

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

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地回过头来指着屋后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的观赏事物本身的形相。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
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的欣赏形相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
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这些风格的创始者,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
分客观化。

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

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奉先咏怀诗》。

《悲愤诗》和《奉先咏怀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人往往看不到实际生活的美,因为没有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没有关注到事物本身的美。

B.把一条街看做某处的指路标,把一座房子看做私家住宅,都是把它们当作了实用的工具,而不是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它们。

C.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是由于现代的人没有陷入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而把它当作意象来观赏。

D.艺术家与海边农夫的区别在于,他们能认真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相,不仅欣赏屋后的一园菜,更能欣赏门前的海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昌黎文以载道的观点和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的主张,都是从道德和实用的角度来谈艺术。

B.极端的写实主义往往引导观者关注实际人生,艺术重在引导观者与实际人生保持距离,专心欣赏形相本身的美。

C.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正是这些似乎不近情理的地方使得它们趋向于艺术。

D.《悲愤诗》和《奉先咏怀诗》能成为伟大的艺术作品,主要在于作者身处逆境,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道德的观点谈文艺和写实主义的态度,实际上都是把艺术拉回到实际人生,两者都容易使人们忽视美感问题。

B.古希腊、中国、埃及、波斯等一些艺术过于形式化,因为不触及艺术上的实质,时有流弊,虽含有至理,也常遭人唾骂。

C.艺术永远没有人生和自然本身真实,因此真实性不是艺术的最高追求,而与真实保持适当距离,恰是艺术的目的所在。

D.虽然艺术都是主观的,但还必须具有客观化的成分,这种客观化指的是艺术家在写作时要由亲历者的角度退位到观赏者的角度。

答案:
1.D
.D
1.B 答案解析: 1.他们的区别在于跳开利害的圈套,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本身。

1.两诗不仅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还是经过反省后的情感,是痛定思痛后的结果。

1.把它们理解为不触及艺术上的实质错误;文中说的是遭浅人唾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