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 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人其它元素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Ca 4820(钙48)轰击Cf24998(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a 粒子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º。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4. 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 h(ν3一ν1) (B) h(ν5+ν6) (C) h ν3 (D) h ν4 5.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种波在t 时刻和t+Δt 时刻的波形曲线.B 和C 是横坐标分别为d 和3d 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 向上运动,则质点C 一定向下运动 (B)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 的速度为零,则质点C 的速度也为零 (C)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76Δt(D)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136Δt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相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μmg.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 53μmg (B) 43μmg (C) 23μmg (D) 3μm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2007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α粒子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秋色条纹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 .h (γ3-γ1 ) B .h (γ5+γ6)C .h γ3D .h γ45种波在和3d A .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 向上运动,则质点C 一定向下运动B .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 速度为零,则质点C 的速度也为零-2529.6 -632.4 -281.1 -158.1 -101.2 0 1 2 3 4 5 ∞ n E /eVC .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76Δt D .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136Δt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
200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α粒子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秋色条纹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 .h (γ3-γ1 ) B .h (γ5+γ6) C .h γ3 D .h γ4-2529.6-632.4-281.1 -158.1 -101.2 0123 4 5 ∞nE /eV5、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 种波在t 时刻和t +Δt 时刻的波形 曲线。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1]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eb3000390c69ec3d5bb7510.png)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综试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图a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1υB .2υC .3υD .4υ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2007届江苏高考物理信息卷(一)

2007届江苏高考物理信息卷(一) 编审: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07.5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70%,电学综合30%.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为一种利用电磁原理制作的充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类似打点计时器,当电流从电磁铁的接线柱a 流入,吸引小磁铁向下运动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电磁铁的上端为N 极,小磁铁的下端为N 极B .电磁铁的上端为S 极,小磁铁的下端为S 极C .电磁铁的上端为N 极,小磁铁的下端为S 极D .电磁铁的上端为S 极,小磁铁的下端为N 极2.图示电路中,电阻R 1、R 2、R 3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那么,开关S 接通后流过R 2的电流是接通前的A .1/2B .2/3C .1/3D .1/43.如图所示,两条柔软的导线与两根金属棒相连,组成闭合电路,且上端金属棒固定,下端金属棒自由悬垂.如果穿过回路的磁场逐渐增强,下面金属棒可能的运动情况是A .向左摆动B .向右摆动C .向上运动D .不动4.如图所示,在电路两端接上交变电流,保持电压不变,使频率增大,发现各灯的亮暗变化情况是发:灯l 变暗、灯2变亮、灯3不变,则M 、N 、L 处所接元件可能是A .M 为电阻,N 为电容器,L 为电感器B .M 为电阻,N 为电感器,L 为电容器C .M 为电感器,N 为电容器,L 为电阻D .M 为电容器,N 为电感器,L 为电阻5.在地球的北极极点附近,地磁场可看做匀强磁场.假设有一人站在北极极点,他面前有一根重力不计的水平放置的直导线,通有方向自左向右的电流,则此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是A .向后B .向前C .向下D .向上 6.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在原线圈输入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提高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A .只增加原线圈的匝数B .只增加副线圈的匝数2R 3空气导管C .只减小用电器R 1的电阻D .断开开关S7.如图所示,A 、B开始时开关S 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度增大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靠近些B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C .保持开关SD .断开开关S 后,将A 、B 分开些 8.一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中的正确的是A .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B .t=0.01s 时刻,磁通量的的变化率最大C .t=0.02s 时刻,交流电电动势达到最大D .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9.图中a 、b 为竖直向上的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质点自a 点由静止释放,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达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判断的正确的是A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B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电场强度大C .从a 到b 的过程中,质点可能先加速后减速D .带电质点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电势能小10.如图甲所示,一个闭合矩形金属线圈abcd 从一定高度释放,且在下落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在竖直平面上.在它进入一个有直线边界的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的过程中,取线圈dc 边刚进磁场时t =0,则描述其运动情况的图线可能是图乙中的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8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0分)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螺线管A 和B 、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1)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ba DABC乙× × × × × ×× ××甲bc转,其原因是.A.开关位置接错B.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C.线圈B的接头3、4接反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2)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先确定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为此还需要的器材是.具体方法是.12.(12分)为了测量量程为3V的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000Ω),实验室可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V/(量程为5V,内阻约为3500Ω)电阻箱R1(0-9999Ω)电阻箱R2(0-99.9Ω)滑动变阻器(0-100Ω,额定电流1.5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为0.5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1)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内阻的实验电路.在右面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原理图,图中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字母标注,并要求测量尽量准确(2)写出计算电压表V的的内阻R V的计算公式,并说明符号的意义:13.(13分)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 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已知线圈匝数n=400,电阻r=0.1Ω,长L1=0.05m,宽L2=0.04m,角速度=l00 rad/s,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5T.线圈两端外接电阻R=9.9Ω的用电器和一个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求:(1)线圈中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动势.(2)电流表A的读数.(3)用电器上消耗的电功率.14.(14分)一电子以水平速度V0沿两平行金属板A、B的轴线MN射入,两金属板间电压U AB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电压周期为T,电压为U0(1)若电子从t=0时刻进入两板间,且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板的上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速度为多大?(2) 若电子从t=0时刻进入两板间,且能从板右边水平飞出,则金属板为多长?(3)若电子能板右边N点水平飞出,电子应在哪一时刻进入两板间?两板间距离至少应为多大?U-U AV0 B NM15.(14分)如图所示,在直线MN 与PQ 之间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 l 、B 2,方向均与纸面垂直,两磁场的分界线OO'与MN 和PQ 都垂直.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以速度V 0垂直边界MN 射入磁场B l ,并最终垂直于边界PQ 从O'Q 段射出,已知粒子始终在纸面内运动,且每次均垂直OO'越过磁场分界线.(1)写出MN 与PQ 间的距离d 的表达式. (2)用d 、V 0表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16.(15分)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中,x>0的区域内存在两个有理直线边界的匀强磁场,方向均垂直纸面向里,且B 2=2B 1,边界坐标为x 1=L ,x 2=2L .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从坐标原点射入磁场.如果它沿+x 轴方向射入,当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不能从B 2的右边界射出?它从y 轴上射出的最大坐标是多少?17.(15分)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V ”字形导轨OPQ 与KMN 倒放在绝缘水平面上,两导轨都在竖直平面内且正对、平行放置,其间距为L ,电阻不计.两条导轨足够长,所形成的两个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都是α.两个金属棒ab 和a /b /的质量都是m ,电阻都是R ,与导轨垂直放置且接触良好.空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1)如果两条导轨皆光滑,让a /b /固定不动,将ab 释放,则ab 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如果将ab 与a /b /同时释放,它们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分别是多少?(3)如果ab 可无摩擦滑动,a /b /再释放a /b /,a /b /仍可保持静止?O'18.(13分)如图甲所示,一个半径r=10cm 圆盘由两种材料Ⅰ、Ⅱ构成,每种材料正好形成一个半圆,它们之间除圆心O 以外由绝缘薄膜隔开.圆盘下端浸没在导电液体中,O 点到液面的距离是半径r 的22倍.圆盘可绕O 点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只要材料进入液体中,材料Ⅰ在O 点与液体间的电阻恒为R Ⅰ=1k Ω,材料Ⅱ在O 点与液体间的电阻恒为R Ⅱ=4k Ω.圆盘通过转轴、导电液体与外电路连接,导线与导电液体电阻不计.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2000V ,内阻不计,R =4k Ω.R 的两端与两块竖直放置、正对且等大的平行金属板相连,板间距离不计.金属板右侧依次有半径为r/10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及竖直放置的荧光屏,已知平行金属板正中央的小孔O 1、O 2,匀强磁场的圆心O 3,荧光屏的中心O 4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O 3O 4=20cm .现有一细束带电粒子从O 1点沿O 1O 2方向进入平行金属板间,初速度及重力不计,比荷kg C mq /10327⨯=.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0T ,圆盘的转动周期T =4s .(1)圆盘处于图示位置时,两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是多少?带电粒子打到荧光屏上时距O 4点的距离y 是多大?(2)如果圆盘在图位置时为零时刻,在图乙画出平行金属板间电压在一个周期内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不写计算过程,但需在图上标出具体数值)(3)在图丙中定性画出电子到达屏上时,它离O 4点的距离y 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参考答案1.D 2.B 3.C 4.C 5.B 6.BC 7.D 8.B 9.A BC 10.ABC 11.(1)A (2)一节电池、保护电阻 用一节电池与电流表、保护电阻连接12.(1)(2)UU UR R V -=/1 U /、U 分别为V /、V 的读数13.解:(1)Em =nBS ω代人数据得 Em =400×0.25×0.05×0.04×l00 V =20 V (2)Im=rR E m +代人数据得Im =1.09.920+A=2A∵是正弦交变电流,所以电流表读数即有效值 I=22=m I A=1.41A(3)p =I 2R =()22×9.9W =19.8W .14.(1)meU V V 020+=(2)T nV L 0= 321、、=n (3mT eU d 820≥)15.解:(1)粒子在O /Q 间射出,轨迹如图所示. 由 qv 0B=mv 02/R (2分) 得R 1=mv 02/qB 1(1分), 同理得 R 2=mv 02/qB 2(1分)M OQO ‘N又d=(2n+1)(R 1+R 2)(n=0,1,2,3……)(2分) 因此d =()()0212112V B qB B B m n ++(1) 粒子在磁场B 1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112qB m T π=,在磁场B 2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22qB m T π=(1分)粒子在O'Q 间射出,在两个磁场中分别经历2n 十1个4T ,所以()()0212122241124412v dqB m qB m n T Tn t πππ=⎪⎪⎭⎫ ⎝⎛+⨯⨯+=⎪⎭⎫ ⎝⎛+⨯+= 16.mL qB V 13≤L y m )226(-=17.解: (1)ab 运动后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后受到安培力,当受力平衡时,加速度为0,速度达到最大,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 mgsin α=F 安cos α 又F 安=BIL I =E 感/2R E 感=BLv m cos α 联立上式解得αα222cos sin 2L B mgR v m =(2)若将ab 、a'b'同时释放,因两边情况相同,所以达到的最大速度大小相等,这时ab 、a'b'都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且是串联. ∴mgsin α=F 安‘cos α F 安‘=BI ‘L(1分) RBLvI m2cos 2''α=∴αα222'cos sin L B mgR v m =(3))sin (cos cos )cos (sin 2)sin (cos cos )cos (sin 22222αμαααμααμαααμα-+≤≤+-L B mgR V L B mgR18.(1)1000V cm 320(2)、(3)。
2007年江苏物理高考真题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物 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3题,23题,共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8题,5题,共31分)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5.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画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一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 .R π2,0 B .0,R π2 C .R 2,R π2 D .0,R 2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3.下列t v -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4.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 .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 C .质量小的物体先落地 D .两个物体同时落地5.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 .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 .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 .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6.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弹力作用C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物体的接触面D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平行于物体的接触面7.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 和5N ,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 .最大为10N B .最小为2N C .可能为15N D .可能为1N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 .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9.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B .力的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C .功的大小仅由力决定,力越大,做功越多D .功的大小仅由位移决定,位移越大,做功越多 10.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B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C .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D .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 11.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 的功,则 A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 B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大于2J C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小于2J D .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J 1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B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C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D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 13.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线速度A .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时刻改变B .大小时刻改变,方向保持不变C .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D .大小和方向均时刻改变 14.一颗人造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 .2)(h R Mm G+ B .2RMm GC .2hMm GD .hR Mm G+15.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J 和8J 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A .48J B .14J C .10J D .2J16. 在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仅将各自的电荷量均减小为原来的21,则它们之间的为库仑力将A .增大为原来的2倍B .增大为原来的4倍C .减小为原来的21D .减小为原来的4117. 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M E 和N E ,由图可知 A .M E =N E B .M E ﹥N EC .M E ﹤N ED .无法比较ME 和N E 的大小18. 如图所示,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 ,则该环形导线中心处的磁场方向为 A .水平向右B .水平向左C .垂直于纸面向里D .垂直于纸面向外19. 通电直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如图所示。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2020082790257)

)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
摩擦。 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
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
室温( 270C)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
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体在 3 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 、 v1
B 、 v2
C、 v3
D 、 v4
19 .用大量具有一定能力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线。调高电子的能力在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
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 5 条。用△ n 表示两侧
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 n 之差, 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
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 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 金属球将于再次碰
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
450。
25.两屏幕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在两屏内分别去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为
x 和 y 轴,
交点 O 为原点,如图所示。在 y>0, 0<x<a 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在
断,△ n 和 E 的可能值为(
)
A 、△ n=1, 13.22 eV < E<13.32 eV
B、△ n=2, 13.22 eV < E<13.32 eV
C、△ n=1, 12.75 eV < E<13.06 eV
D、△ n=2, 12.75 eV < E<13.06 Ev
20.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
2007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α粒子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秋色条纹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 .h (γ3-γ1 )B .h (γ5+γ6)C .h γ3D .h γ45、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 种波在t 时刻和t +Δt 时刻的波形 曲线。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及解析.docx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 .0.5B . 2.C. 3.2 D . 4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4 m/s,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a 所示,在下列 4 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 s 时波形的图是y/m y/m0.10.1-0.800.81.6x/m- 0.800.8 1.6x/my/m A By/m0.10.1- 0.800.8 1.6x/m- 0.800.8 1.6 x/mC D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 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 b 态相比, a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 .与 a 态相比, b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 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 .从 a 态到 b 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2007江苏物理试卷和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江苏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题, 共计 12 分)1、(4分) 9.某同学欲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相关实验.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内阻约6k;为小量程电流表;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较小.下列电路中正确的是2、(4分) 10.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D)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3、(4分) 11.如图所示,绝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将可无摩擦移动的导热隔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两室气体的温度相等,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的压强,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始时氢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氧分子的平均动能(B)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氢气的内能比初始时的小(C)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有热量从氧气传递到氢气(D)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112 分)1、(9分) 12.要描绘某电学元件(最大电流不超过6mA,最大电压不超过7V)的伏安特性曲线,设计电路如图.图中定值电阻R为1 k,用于限流;电流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为5;电压表(未画出)量程为10V,内阻约为10 k;电源电动势E为12V,内阻不计.(1)实验时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a.阻值0~200,额定电流0.3Ab.阻值0~200,额定电流0.5A本实验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填“a”或“b”).(2)正确接线后,测得数据如下表:与之间的(填b)根据以上数据,画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待测元件两端电压U MO随MN间电压U MN变化的示意图为(无需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分) 13.如题13(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优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 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现给滑块A 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题13(b)图所示.从力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关系;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题13(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题13(a)图题13(b)图题13(c)图3、(14分) 14.如图所示,巡查员站立于一空的贮液池边,检查池角处液口的安全情况.已知池宽为L,照明灯到池底的距离为H,若保持照明光束方向不变,向贮液池中注入某种液体,当液面高为时,池底的光斑距离出液口.(1)试求当液面高为时,池底的光斑到出液口的距离x.(2)控制出液口缓慢地排出液体,使液面以v h的速率匀速下降,试求池底的光斑移动的速率v x.4、(14分) 15.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45°.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m/s2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14°.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量,试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14°≈0.242;cos14°≈0.970)5、(15分) 16.如图所示,带电量分别为4q和-q的小球A、B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上,相距为d.若杆上套一带电小环C,带电体A、B和C均可视为点电荷.(1)求小环C的平衡位置.(2)若小环C带电量为q,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d)后静止释放,试判断小环C能否回到平衡位置.(回答“能”或“不能”即可)(3)若小环C带电量为-q,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d)后静止释放,试证明小环C将作简谐运动.(提示:当时,则)6、(15分) 17.磁谱仪是测量能谱的重要仪器.磁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射源S发出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被限束光栏Q限制在2的小角度内,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打到与限束光栏平行的感光胶片P上.(重力影响不计)(1)若能量在E~E+(>0,且E)范围内的粒子均沿垂直于限束光栏的方向进入磁场.试求这些粒子打在胶片上的范围(2)实际上,限束光栏有一定的宽度,粒子将在2角内进入磁场.试求能量均为E的粒子打到感光胶片上的范围.7、(16分) 18.如图所示,空间等间距分布着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竖直方向磁场区域足够长,磁感强度B=1T,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条形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0.5m,现有一边长l=0.2m、质量m=0.1kg、电阻R=0.1的正方形线框MNOP以v0=7m/s的初速从左侧磁场边缘水平进入磁场.求:(1)线框MN刚进入磁场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F.(2)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竖直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3)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区域的个数n.8、(16分) 19.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三、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26 分)1、(3分)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热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3分) 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放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粒子x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粒子3、(3分) 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影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4、(3分) 4.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称为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v1、v2、v3、v4、v5和v6的光,且依次增大,则E等于(A)h(v3-v1) (B)h(v5+v6)(C)hv3(D)hv45、(3分) 5.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种波在t时刻和t+△t时刻的波形曲线,B和C是横坐标分别为d和3d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向上运动,则质点C一定向下运动(B)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的速度为零,则质点C的速度也为零(C)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同波的周期可能为(D)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6、(3分)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A)(B)(C)(D)7、(4分) 7.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C)质量为10-3kg、速度为10-2m/s的小球其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0-28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8、(4分) 8.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中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江苏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题, 共计 12 分)1、(4分) AB解析:电阻丝电阻值较小,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采用外接法,A正确.电源内阻较小,同理可知应采用外接法,B正确.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变化范围大,应采用分压式,C错误.D电路图中应将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对调,才能利用“半偏法”测出电流表的内阻,D错误.2、(4分) BC解析:M=ρV=πd3ρ,向心力F向=G,当天体直径和天体间距均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因此B对,A错.由可得T=2,由此式可见,当M变为原值的、r变为原来的时,周期T不变,C正确,D错误.3、(4分) CD解析: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A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可知,系统绝热,对外无做功现象,因此系统内能不变,温度与初始状态相同,氢气的内能不变,B错.系统内部,氢气对氧气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氧气体积减小,温度升高,之后发生热交换,热量从氧气传递到氢气,因此,氧气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C、D均正确.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112 分)1、(9分)(1) a(2)a) Pb)(3)解析:(1)由于阻值0~20 Ω的滑动变阻器b的额定电流为0.5 A,而并联支路的最大阻值将小于20 Ω,因此并联部分的最小电流为I min= A=0.6 A>0.5 A,因此,必须选a.(2)假设电压表接在O端,由于电压表内阻约为10 kΩ,因此,并联部分的电阻应小于10 kΩ,但由数据看出,当I=0.06 mA时,U=6.16 V,此时,并联电阻大于100 kΩ,显然,电压表应跨接在P端.(3)待测元件导通前电压均匀增大,导通后,电压基本不变.2、(13分) (1) 6 不明显,可忽略(2)斜面高度h 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3)滑动摩擦力 arcsin 0.6 (arcsin 0.57 -arcsin 0.64都算对)0.3 (0.2~0.4都算对)解析:(1)a=≈ m·s-2=6 m·s-2;由上滑及下滑的v-t图象的近似对称,a值近似相等知,摩擦力很小,可忽略. (2)改变斜面的高度,可改变物体所受的下滑力,即可验证a∝F(m一定时);同理,改变滑块质量M和斜面高度h,使Mh保持不变,可验证a∝的关系,因为Mgsinθ=Mg=Mh,Mh不变即物块所受合力不变.(3)由图象可知s1=0.64 m=s2t1=0.4 s,t2=0.6 s则s1=g(sinθ+μcosθ)t12 ①s2=g(sinθ-μcosθ)t22 ②联立可得θ=arcsin0.6,μ=0.3.3、(14分) (1)解法一由几何关系知由折射定律代入,得解得(1)解法二由几何关系知液面高度变化,折射角不变,由,得解得(2)4、(14分) 直升机取水,水箱受力平衡T1sinθ1-f=0 ①T1cosθ1-mg=0 ②由①②得f=mgtanθ1③直升机返回,由牛顿第二定律T2sinθ2-f=(m+M)a ④T2cosθ2-(m+M)g=0 ⑤由④⑤得,水箱中水的质量 M=4.5×103kg.5、(15分) (1)设C在AB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B为l处达到平衡,带电量为Q库仑定律平衡条件解得(舍去),l2=d所以,平衡位置l=d(2)不能(3)环C带电-q,平衡位置不变,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后C受力为利用近似关系化简得所以小环C将做简谐运动6、(15分) (1)设a粒子以速度v进入磁场,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距S的距离为x圆周运动①a粒子的动能②x=2R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由④可得化简可得(2)动能为E的a粒子沿角入射,轨道半径相同,设为R圆周运动a粒子的动能由几何关系得7、(16分) (1)线框MN边刚开始进入磁场区域时感应电动势 E=Blv0①感应电流②安培力③由①②③解得F=2.8N(2)设线框竖直下落时,线框下落了H,速度为v H能量守恒定律自由落体规律解得(3)解法一只有在线框进入和穿出条形磁场区域时,才产生感应电动势。
2007年江苏物理高考真题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物 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3题,23题,共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8题,5题,共31分)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5.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画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一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 .R π2,0 B .0,R π2 C .R 2,R π2 D .0,R 2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3.下列t v -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4.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 .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 C .质量小的物体先落地 D .两个物体同时落地5.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 .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 .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 .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6.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弹力作用C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物体的接触面D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平行于物体的接触面7.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 和5N ,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 .最大为10N B .最小为2N C .可能为15N D .可能为1N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 .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9.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B .力的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C .功的大小仅由力决定,力越大,做功越多D .功的大小仅由位移决定,位移越大,做功越多 10.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B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C .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D .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 11.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 的功,则 A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 B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大于2J C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小于2J D .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J 1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B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C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D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 13.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线速度A .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时刻改变B .大小时刻改变,方向保持不变C .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D .大小和方向均时刻改变 14.一颗人造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 .2)(h R Mm G+ B .2RMm GC .2hMm GD .hR Mm G+15.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J 和8J 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A .48J B .14J C .10J D .2J16. 在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仅将各自的电荷量均减小为原来的21,则它们之间的为库仑力将A .增大为原来的2倍B .增大为原来的4倍C .减小为原来的21D .减小为原来的4117. 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M E 和N E ,由图可知 A .M E =N E B .M E ﹥N EC .M E ﹤N ED .无法比较ME 和N E 的大小18. 如图所示,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 ,则该环形导线中心处的磁场方向为 A .水平向右B .水平向左C .垂直于纸面向里D .垂直于纸面向外19. 通电直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如图所示。
2007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辽宁、浙江、河北、河南、山西、广西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图a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4321υυυυ、、、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1υB .2υC .3υD .4υ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答案:全题18分,每小题选对的给3分,错选或不答的给0分。
1.B2.A3.D4.C5.C6.B二、答案:全题20分,每小题全选对的给4分,选对但不全的给2分,错选或不答的给0分。
7.BD8.ACD9.AB10.BC11.CD三、答案:全题22分,其中第12题9分,第13题13分。
12.参考答案:(1)a(2)a)pb)(3)13.参考答案:(1)6;不明显,可忽略(2)斜面高度h;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3)滑动磨擦力;arcsin0.6(arcsin0.57~arcsin0.64都算对)0.3(0.2~0.4都算对)四、答案14.参考答案:(1)解法一由几何关系知x lLh H += 由折射定律2222Ll n L H l h =⋅++ 代入2222,2442HL h l L H n L H Lx h H==+=+=⋅得 解得3Lx =解法二:由几何关系知x lLh H += 液面高度变化,折射角不变,由,24HL h x ==得 22lL h Hlx hH == 解得3Lx =(2)2x h Lu u H =⋅15.参考答案:直升机取水,水箱受力平衡T 1sin θ1-f=0 ①T 1cos θ1-mg=0 ②由①②得f=mgtan θ1③直升机返回,由牛顿第二定律T 2sin θ2-f=(m+M)a ④T 2sin θ2-(m+M)g=0 ⑤由④⑤得,水箱中水的质量 M=4.5×103kg.16.参考答案:(1)设C 在AB 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B 为l 处达到平衡,带电量为Q库仑定律 2q Q F kr = 平衡条件 ()2240c kq Q kq Q F l d l -=+=+ 解得113l d =-(舍去),l 2=d所以,平衡位置l=d(2)不能(3)环C 带电-q ,平衡位置不变,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 后C 受力为()()222242c kq kq F d x d x -=+++ 利用近似关系化简得23c kq F x d =-所以小环C 将做简谐运动17.参考答案:(1)设a 粒子以速度v 进入磁场,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距S 的距离为x圆周运动 2v q v B m R =① a 粒子的动能212E m v = ② x=2R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 ()12222m E E m Ex q B q B +∆∆=- 化简可得12m E x E q B E ∆≈∆(2)动能为E 的a 粒子沿ϕ±角入射,轨道半径相同,设为R圆周运动 2v q vB mR = A 粒子的动能 212E m v =由几何关系得 ()2222co s 221co s 42sin 2x R R m Eq Bm Eq B ϕϕϕ∆=-=-=18.参考答案:(1)线框MN 边刚开始进入磁场区域时感应电动势 E=Blv 0 ①感应电流 EI R = ②安培力 F=BlI ③由①②③解得F=2.8N(2)设线框竖直下落时,线框下落了H ,速度为v H能量守恒定律 2201122H m g H m v Q m v +=+ 自由落体规律 22H v g H =解得 201 2.452Q m v J == (3)解法一只有在线框进入和穿出条形磁场区域时,才产生感应电动势,线框部分进入磁场区域x 时感应电动势 E=Blv感应电流 E I R =安培力 F=BlI解得 F=22B lv R要t →t+△t 时间内由动量定理 -F △t=m △v 求和22220B l B l v t x m v R R ∆=∆=∑∑ 解得 220B lx m v R =可穿过4个完整条形磁场区域解法二线框穿过第1个条形磁场左边界过程中平均感应电动势 2B l E t =∆ 平均感应电流 EI R =平均安培力 F I l B =根据动量定理 10F t m v m v -∆=-解得 2310B lm v m v R -=-同理线框穿过第1个条形磁场右边界过程中有2311'B lm v m v R -=-所以线框穿过第1个条形磁场过程中有23102'B lm v m v R -=-设线框能穿过n 个条形磁场,则有23020B ln m v R-=- 02324.4m v Rn B l =≈ 可穿过4个完整条形磁场区域19.参考答案:(1)设棒第一次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a 环环受合力 F 环=kmg -mg由牛顿第二定律 F 环=ma 环由①②得 a 环=(k-1)g ,方向竖直向上(2)设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向上为正方向,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 1 由机械能守恒121222m v m g H = 解得 12v g H =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a 棒由牛顿第二定律 a 棒=–(k+1)g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 2112v H a =-棒 解得 11HH k =+棒运动的路程 S=H+2H 1=31k H k ++ (3)解法一棒第一次弹起经过t 1时间,与环达到相同速度v ’1环的速度 v ’1=-v 1+a 环t 1棒的速度v ’1=v 1+a 棒t 1环的位移 2111112h v t a t =-+环环 棒的位移 2111111112h v t a t x h h =+=-棒棒环棒解得 12H x k =-棒环一起下落至地22211'2v v gh -=棒 解得 22g H v k =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222222n n x h h Hk Hx k =-=-=-环棒环相对棒的总位移X=x 1+x 2+……+x n +……W=kmgx 得21km g H W k =-- 解法二设环相对棒滑动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 mgH+mg (H+l )=kmgl 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W=-kmgl解得 21km g H W k =--。
2007年江苏高考物理第17题_全解_

发现 , 高考标准答案给出 的只不 过是当 H= 特殊情况 .
$ x 2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 R cos U=
)
62 )
V ol. 28 N o. 11 ( 2007)
物 理 教 师 PH YSICS T EA CHER 4 2 mE sin 2 U . qB 2
第 28 卷第 11 期 2007 年
2007 年江苏高考物理第 17 题/ 全解0
周蓉娟
( 江苏省苏州中学 , 江苏 苏州 215007 )
从解题的条理来看 , 本题好像没有问题 , 但是第 2 小题 给出的却是一个特殊解 . 限束光栏有一定的宽 度 , A 粒子将在 2 U 角内沿垂直磁 场方向进入磁场 , 这样就 并不是 图 3 给出 的这唯 一一种 情 况.
2 U) ] . ( 4) 如图 7 所示 ,
2 mE 化简可得 $ x 1 U $E . qBE ( 2) 动能为 E 的 A 粒子沿 ? U 角入射 , 轨道 半径相 同 , 设为 R , 由圆周运动得 q vB = m v2 , R 1 mv 2, 2 2 2 mE ( 1- cos U) = qB
则 $ x 2 = 2 R - 2 R sin H=
图1 图2
本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 : ( 1 ) 设 A 粒子以速度 v 进入磁场 , 打在胶片上的位置与 S 的距离为 x ( 如图 2 ) . 由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得 q vB = m A 粒子的动能 1 mv 2 , 2 x = 2R . E= 由 ( 1) ~ ( 3 ) 式可得 x= 2 2 mE . qB 2 2 m( E + $E ) 2 2 mE . qB qB ( 4) ( 2) ( 3) v2 , R ( 1)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目及答案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目及答案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α粒子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秋色条纹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632.4-281.1 -158.1 -101.2 023 4 5 ∞nE /时刻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 .h (γ3-γ1 ) B .h (γ5+γ6) C .h γ3 D .h γ45种波在t 时刻和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α粒子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秋色条纹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
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 .h (γ3-γ1 ) B .h (γ5+γ6) C .h γ3 D .h γ4-2529.6-632.4-281.1 -158.1 -101.2 0123 4 5 ∞nE /eV5、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 种波在t 时刻和t +Δt 时刻的波形 曲线。
B 和C 是横坐标分别为d 和3d 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A .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 向上运动,则质点C 一定向下运动 B .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 速度为零,则质点C 的速度也为零C .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76Δt D .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136Δt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A .5mg 3μ B .4mg3μ C .2mg 3μ D .mg 3μ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 B .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 C .质量为10-3kg 、速度为10-2m/s 的小球,其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0-23m ,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D .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一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8、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
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 到10m 之间的电磁波 B .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C .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D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9、某同学欲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相关实验。
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6 A ,内阻约0.1 Ω;电压表的量程为3 V ,内阻约6 kΩ;G为小量程电流表;电源电动势约3 V ,内阻较小,下列电路中正确的是10、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161C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D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11、如图所示,绝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将可无摩擦移动的导热隔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
初始时,两室气体的温度相等,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的压强,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初始时氢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氧分子的平均动能B .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氢气的内能比初始时的小C .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有热量从氧气传递到氢气D .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导热隔板A 描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 )的伏安特性曲线C 3 Ω)B .测定电流表内阻D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22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12、(9分)要描绘某电学元件(最大电流不超过6 mA,图中定值电阻R为1 kΩ,用于限流;电流表量程为10 mA,内阻约为5 Ω;电压表(未画出)量程为10 V,内阻约为10 kΩ;电源电动势E为12 V,内阻不计。
⑴实验时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a、阻值0到200 Ω,额定电流0.3 Ab、阻值0到20 Ω,额定电流0.5 A本实验应选的滑动变阻器是(填“a”或“b”)⑵正确接线后,测得数据如下表a)根据以上数据,电压表是并联在M与之间的(填“O”或“P”)b)根据以上数据,画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
⑶画出待测元件两端电压U MO随MN间电压U MN变化的示意图为(无需数值)U MOU MN13、(13分)如(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 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
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
(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⑴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b)图所示。
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⑵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⑶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c)图。
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c)四、计算题或推导证明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90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4分)如图所示,巡查员站立于一空的贮液池边,检查池角处出液口的安全情况。
已知池宽为L ,照明灯到池底的距离为H 。
若保持照明光束方向不变,向贮液池中注入某种液体,当液面高为2H 时,池底的光斑距离出液口4L。
⑴试求当液面高为23H 时,池底的光斑到出液口的距离x 。
⑵控制出液口缓慢地排出液体,使液面以v 0的速率匀速下降,试求池底的光斑移动的速率v x 。
15、(14分)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 =500 kg 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45°。
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 =1.5 m/s 2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14°。
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量,试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 。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14°=0.242;cos14°=0.970)16、(15分)如图所示,带电量分别为4q 和-q 的小球A 、B 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上,相距为d 。
若杆上套一带电小环C ,带电体A 、B 和C 均可视为点电荷。
⑴求小环C 的平衡位置。
⑵若小环C 带电量为q ,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 ()x d =后静止释放,试判断小环C 能否回到平衡位置。
(回答“能”或“不能”即可)⑶若小环C 带电量为-q ,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 ()x d =后静止释放,试证明小环C 将作简谐运动。
(提示:当1α=时,则 ααn n-≈+1)1(1)17、(15分)磁谱仪是测量α能谱的重要仪器。
磁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射源S 发出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α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被限束光栏Q 限制在2φ的小角度内,α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打到与束光栏平行的感光片P 上。
(重力影响不计)⑴若能量在E ~E +ΔE (ΔE >0,且E E ∆=)范围内的α粒子均垂直于限束光栏的方向进入磁场。
试求这些α粒子打在胶片上的范围Δx 1。
⑵实际上,限束光栏有一定的宽度,α粒子将在2φ角内进入磁场。
试求能量均为E 的α 粒子打到感光胶片上的范围Δx 2-P18、(16分)如图所示,空间等间距分布着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竖直方向磁场区域足够长,磁感应强度B =1 T ,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条形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 =0.5 m ,现有一边长l =0.2 m 、质量m =0.1 kg 、电阻R =0.1 Ω的正方形线框MNOP 以v 0=7 m/s 的初速从左侧磁场边缘水平进入磁场,求: ⑴线框MN 边刚进入磁场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F ;⑵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到竖直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 ⑶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区域的个数n 。
19、(16分)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 ,上端套着一个细环。
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 ,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 (k >1)。
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
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
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求: ⑴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⑵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 ⑶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