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材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_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教材分析《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地质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课的主题。

本框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并运用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分析设计产品,该问题也是全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框题是对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展现与深化,是如何正确运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分析产品的整体体现。

教材通过分析设计的基本原则,说明我们在设计中要遵循这些原则,本节课在整个第二章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技术的六大属性、设计的概念及其特点等内容,基本具备了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但是本课的知识容量偏大,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需要准备足够的材料做支撑。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能运用基本原则权衡、分析案例。

2. 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案例和学生举例并实践,初步应用这些原则去看待与评价一些现实问题与产品。

2.能够学会用权衡的思想方法处理技术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形成对原则的感觉和认识情感。

2.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难点:分析案例时权衡基本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直观形象地展开教学。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八、教学理念加强遵循设计原则理念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调整模块。

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编小诗导入复习提问: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我们知道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讲授新课】一、展示教学目标,提问学生大声朗读。

二、展示教学流程树三、科学性原则讲述探究活动一:科学性原则技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重属性。

通用技术工作计划教材分析(通用10篇)

通用技术工作计划教材分析(通用10篇)

通用技术工作计划教材分析(通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通用技术工作计划教材分析(通用10篇) 通用技术工作计划教材分析第1篇我校高二年级共18个班,本期开出必修2模块,实行分班开课的形式。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技术的性质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章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性质课时:任务一作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性质。

(2)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目的性。

(2)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体验,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3) 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讲授演示、技术体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性质”的任务一。

这节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是技术的目的性,能分析所例举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即发明该技术的初衷;二是技术的实践性,体会技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三是技术的综合性,理解技术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在第前两节的教学中,学生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技术的几个性质,对技术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

本节的教学重点将放在技术的综合性,通过技术体验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的内容以学生进行技术体验和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的“桔槔”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_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必修)》中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围绕“认识材料”和“选择材料”,介绍了材料的一些基本常识,包括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常见材料,并阐述了在设计时选用材料的思想方法,指明正确、合理的选择材料是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而实际的问题。

此节内容是后续知识的一个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初步具有选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材料的分类。

2、理解材料的性能。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其基本性能及主要用途。

4、掌握在设计活动中选择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展示,了解材料的分类。

2、通过对材料性能的简单测试,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

3、经历技术设计活动中材料的分类、性能等常识的研讨,初步掌握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合理选择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材料知识和现代技术思想,合理选材的初步能力,增强其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及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材料的性能。

2、设计制作活动中材料的合理选择。

难点:对材料性能的理解和材料在实际运用中的妥当把握。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索法、实物展示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实践与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理论知识可以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又可以正确指导实践。

注意对学生思维表现中的合理性、周密性、灵活性和开拓性等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虽然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材料,但对材料的理性认识却是毫无基础的,因此应引导学生步入对材料的理性认识轨道。

此外,有关材料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新材料技术的意义问题等,学生可能从来不曾考虑,而这些常识却应该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教师应注意启迪。

学生在参加认识材料的实践活动中态度认真,行动积极,同学之间有较好的交流和合作。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技术与设计1》技术设计的原则技术设计的原则一、教材分析《技术设计的原则》是高一《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粤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

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原则、(2)实用原则、(3)经济原则、(4)美观原则、(5)安全原则、(6)道德原则、(7)技术规范原则、(8)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后面各章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及作品”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比较陌生,但前面两章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它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2.学生的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载体的选用上,使用都知道的产品,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并使学生意识到设计的一般原则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隐含在每个物品中。

3.高中学生生活经验比初中学生丰富,能够模仿生活中已有一些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但大多是出于某种兴趣而进行的一种随意的制作,没有相关的理论作指导,也不会对自己的设计作品优劣之处做出客观准备的评价。

学习完本节知识后,学生会在产品设计上有一个指导原则,进行设计作品制作就不会盲目进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归纳、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在活动中体验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实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 、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媒体演示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历程:
马车→蒸汽汽车→内燃汽车→现代汽车
师: 从古代的马车到现代人们乘坐的形态优美、 性能卓越的汽车, 人类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先进, 制造交通工具的技术也越来越高明。 在这人过程中, 结构的更新, 动力的改变, 工艺的进步, 乃至每个零件、每种材料的革新, 都显示着技术的发展进步, 而每一个进步, 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
教师首先媒体演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技术与设计的例子, 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通用技术课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教学采用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交流协作等多种教学模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有共同的学习目的, 通过分工合作, 互相配合, 互相帮助, 培养了合作意识, 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教学效果显著。
(1 ) 设计促进技术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 请举出你想到的其他一些例子?
(2) 通过实例, 说明技术更新对人类生活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3、 小组协作, 实践运用
结合以下材料, 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 激光唱片被设计出来, 它采用激光束照射唱片上的音槽, 不会发出摩擦声,播放的乐曲优美纯净、 自然动听, 如同乐队和演员就站在眼前演出一样。 并且, 唱片设计采用激光技术后,其录入信息大大增加, 一张唱片可以存储一个小时的节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 增强对设计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感受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2) 提高技术素养,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_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这一章主要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了解技术对人的的价值,主要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技术的产生对人、社会和自然的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为课程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让学生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对人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2、学情分析技术与人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但《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

对于这门课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又由于不是高考科目,地位受到到较大影响。

第一节课既是开始,又是引导课和兴趣课。

为了一个好的开始,第一节课要达到以下目的:了解要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了解技术的主要性质和独特价值,以及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技术的过去和现在,了解技术与人类的关系;②知道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能用技术的思考方式思考与技术有关的问题,以提高思维水平。

(3)、态度和情感:培养主动探究技术,学习技术的乐趣。

5、重点和难点:技术概念的来源和理解;技术对人类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价值和影响6、教学方法:分析、讨论、讲解和辩论。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中的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课:技术的价值。

(其他导入语略)讲授新课:(讲授、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新课内容: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2)技术与社会(3)技术与自然详细过程:(1)、技术与人:首先,技术是人类位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这里,并不需要给技术下一个严格确切的定义,只是要让学生知道技术产生的原因。

这里的大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阅读】(学生快速阅读)“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讨论】(师生互动进行,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没有发明灯,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我们人类对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次,技术的产生实现了对人的保护、解放和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分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分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分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分析引言:一、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

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企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

记得《纲要》颁布的当天,《中国教育报》发表一篇题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评论员文章。

文章指出:“《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了21世纪新课程的美好前景”,与此同时文章还强调:“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现行的课程教育体系存在着两个不适,那就是:“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提到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咱们不得不想一想,素质教育提出已经几年了,可是如果让咱们真正的说一说素质教育的定义,还真不好说,记得咱们《大河报》的一位记者在郑大问到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时,一位大三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咱们国家的素质教育就象三毛小说里的爱情,只能用心体会,不能用嘴说出。

”这也不得不说现在素质教育仍然在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心中,还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选拔人才的指挥捧仍然发挥着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这是为何进行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关与在普通高中开设技术类课程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的,二是国内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加速了全球人才竞争,世界务国都把目光放在教育上。

发达国家都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总的改革趋势是呈现出了一种趋同现象。

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证明,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课题的确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课题的确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效果分析每个任课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节课我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经过了全学科组的思考、在不断修订中改进,围绕一个主线展开即新版水浒最终选择在东平拍摄,通过发现问题、明确要求,最后解决问题,成功进行拍摄,并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这样设计的效果会怎样?通过紧紧围绕新版水浒选择在东平拍摄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十分新奇,都充满了兴趣,课堂上也十分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我重在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也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通过大多数中下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足以得到体现。

总之,本节课在我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问题”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他们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教材这里指的问题是技术问题。

对于发现技术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可能知道可以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但对其它的途径和方法并不了解。

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但学生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很少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如何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设计课题的确定”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

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各版本通用技术教材分析(吴景文)

各版本通用技术教材分析(吴景文)

各版本通用技术教材分析一.各版本的特点1.苏教版特点教材在栏目设计、活动设计等方面非常新颖、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知识容量大,为学生预留了较大的学习空间。

但是内容过多导致许多内容在一课时内无法完成,只能简单了解。

最后单元小结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比较突出,使更容易掌握知识框架。

2.地质版特点教材内容中的许多探究活动比较偏重定量分析,运用到许多物理方面知识进行分析,设计的比较细致,更能提升学生对设计系统科学性的认识。

在“技术设计2”中的流程图的设计非常有特点,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插图多为黑白色、单线条设计,非常清楚。

3.广东版特点情境化的学习模式——教材编写依托于问题、项目和任务,让学生进入我们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让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运用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4.河南版特点学习模式与广东版的差不多,但其情境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做中学的项目设计比较出彩,学生操作难度简单。

二.各版本比较下面我选取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

1.关于技术的性质分析比较总体上看,各版本对技术的性质的描述存在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1).从表中可以看到红色部分创新性,综合性是各版本都讲到的性质,且其概念的阐述也大致相同。

(2).黄色部分是我认为性质不同但有些相近的地方。

苏教版的目的性强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有目的的发明创造出技术。

地质版的实用性强调技术能解决人面临的问题,满足人的需求。

广东版的价值性强调,技术能促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具有天然的价值性。

(3).紫色部分苏教版现在的复杂性在老版本里是两面性。

我认为两面性包含是在复杂性的概念下的一个面。

(4).绿色部分是我认为各版本归纳技术性质时相差较大的点。

我认为苏教版提出的专利性有待考究,因为不是所有技术都能申请专利,而性质应该是普适所有技术的,因此归纳为性质有点牵强。

其它版本在另外模块强调了知识产权,对技术的保护。

通用技术新版教材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新版教材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新版教材内容分析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王怀新版本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整体来说质量比较高,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课程资源。

一、新教材内容特点: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修订的内容比较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学习目标:分析体验设计活动新版教材全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关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描述的时候,较多的使用了结合实例、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体会、体验、试验等词语,学生看到这些字以后,很容易联想要到达到目标,采用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内容:情境导入→任务引领→问题嵌入→活动贯穿新版教材内容组织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任务引领、问题嵌入、活动贯穿的方式。

每个章节开篇都以引入情境,介绍任务背景由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发现了什么问题,遇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在设定的情境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

在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材又设定了很多的问题,例如思维碰撞环节,经常让学生思考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这样启发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比较符合教育教学理念。

✓案例分析:更新时代特色贴近生活教材对教学案例进行了更新。

采用的案例内容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了技术的基础性时代性。

例如:大数据时代的产品设计,青篙素的发现与提取。

另外,教材还考虑了开放性和适应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

选取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案例分析灯:光座椅的案例、易于运输和组装的避难所。

精心选择的案例有利于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章节小结:思维导图每个章节的小节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的框架结构,比文字更加清晰,便于学生回顾复习。

学生用关键词复习知识点效率更高,能较快地形成知识脉络体系。

部分章节调整了顺序,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顺畅。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一般原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一般原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创意定格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而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经过精心设计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一件好的产品的设计不仅要经过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新课教学: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原则,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1.创新原则: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案例:功能的组合设计和洗衣机的发明与革新。

【案例分析一】:功能的组合设计:摄像头+手机=带摄像头的手机【案例分析二】:洗衣机的发明与革新:手摇洗衣机→第一台电动洗衣机→单缸洗衣机→双缸洗衣机→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让学生比较每相邻的两种洗衣机的主要变化,从而深刻体会什么是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内涵。

教师:洗衣机的每一步革新使得洗衣机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它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反之,如果一件产品的设计缺乏创新,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创新的涵义: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2.实用原则:教师: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产品的实用性包括: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诸要素给人以愉悦感等)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地位)【马上行动】:仔细观察格雷夫斯设计的自鸣式水壶图片,仔细思考体会这种水壶的各个部分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实用性。

壶嘴塞子:水烧开时,提醒注意;防止灰尘落入;美观形象,起到装饰作用;方便开启出水口。

高中通用技术_制订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制订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节制订设计方案一一、教材内容分析及地位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广东版)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中的第六节《制订设计方案》。

《制订设计方案》内容难度较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思路来开展,并能够学会设计方案的的制订、能正确的选取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广东版)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中的第六节《制订设计方案》,主要描述了多用途广告宣传灯设计角度和思路、设计方案的制订、方案的比较、权衡和决策。

方案的构思是设计的核心,学会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分析,并能构思出设计方案,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因此,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创新设计:设计一个中学生适用的台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第六节《制订设计方案》分二课时完成,就是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刻意训练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制订设计方案”知识和技能,学会设计分析和方案构思以及方案筛选,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第四章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知识的形成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轻松的掌握知识。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灯类型早已经知道,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设计的。

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制订设计方案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组织学生用任务驱动的探究方式学习,通过完成思考、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结论,认真体验不同的多用途广告灯的设计特点,通过一个中学生适用的台灯的设计,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思路来开展;(2)、学会设计方案的的制订;(3)、能正确的选取设计方案;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设计分析过程,懂得设计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思路来开展,能构思设计方案。

高中通用技术_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质版必修2§1.3 结构的强度探析——结构的强度探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通用技术教育的主旨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素养。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的认识理解,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设计,因此结构的强度既是“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的重难点,也是模块1学习内容的深入。

在本章中它既是前面分析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后面结构设计和评价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这节课必须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开拓学生视野,在直接的经验认识基础上再上升到理论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学生前面已经对结构和结构受力、壳体结构进行了学习,只要通过合适的引导和适当学习场景创设,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能够主动有效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

但学生对内力比较陌生(高中物理不讲),应力理解就比较困难,且我们现在只是定性分析,不做定量计算,所以删除了有关应力内容的部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结构强度的含义。

(2) 理解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材料、结构的形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3) 学习从结构强度方面评价产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对试验观察、记录、分析,直接感受并总结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2) 经过对板凳的评价和改进,体会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知识的力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实际案例。

五.教学准备(试验器材及工具):铁丝、竹签、木板、泡沫板、报纸、纸板、钩码、绳扣、支架、鸡蛋、重物、板凳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环节1(新课导入)【任务】试坐板凳,是否能承受一位同学的体重?学生试坐,给出回答。

高中通用技术_通用技术认识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通用技术认识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认识结构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使用的是广教版教材,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节内容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结构与设计的重要性,知道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主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并通过受力情况讲解结构的分类。

虽然没有条件让学生进行压力试验,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类型结构特点的理解。

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作进一步的结构受力分析,也不要求画结构的受力图。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高中物理的一些力学课程,应该对本章结构问题的学习有一定力学基础。

高中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能准确把握结构的定义。

此外,学生不能准确地区分三类结构类型,特别是壳体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结构的含义;(2)学生知道组成结构的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3)学生会判断生活中物体的结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上理解结构的涵义和一般分类,能对生活中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分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探索大自然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形态各异的结构的兴趣。

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认识有关事物结构的研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结构与力;结构的类型难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一)教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和课堂提问,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多种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报告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报告

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一章技术与其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根本概念;〔2〕理解技术的开展需要发明和革新;〔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2〕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开展。

【学习重点】:1、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开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一根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展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2.发明与革新的关系;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本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少地使用讲授法。

四、教材知识点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根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根底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5、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电弧灯〕[2]、革新: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白炽灯〕[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2)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2)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发展。

【学习重点】:1、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2.发明与革新的关系;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本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少地使用讲授法。

四、教材知识点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5、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电弧灯)[2]、革新: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白炽灯)[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

正是由于技术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了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6、知识产权内容: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二)技能目标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草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三、教学策略演示法、讲授法四.教材知识点1、技术设计的种类[1]、原创性设计:就是最初的最原始的设计,也叫开发性设计。

如:最初的开瓶器。

[2]、改进性设计:在原有的技术发明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合理、完善。

如改进后开瓶器。

[3]、综合性(组合)设计。

2、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及作用[1]、设计的技术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技术符号、技术图纸、图样、图表、模型、原型、效果图等都是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

3.机械制图与图纸的识读[1]、投影和投影法[2]、正投影的特性:正投影有如下特性:1、真实性;2、积聚性;3、收缩性。

[3]、三视图:三视图是指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中的视图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叫三视图。

三视图的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2)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二)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确定设计选题和制订完整的设计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技术试验的魅力。

(2)增强对技术的兴趣、热情和创新意识。

(3)认识技术试验的内在价值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材料的分类与特性;2、材料的选择与资源保护3.了解五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难点:1.明确设计的条件。

2.针对简单的试验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议论法、举例法、讲练法等。

四.教材知识点一、怎样挑选材料1、材料分类及其标准件[1]、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竹子、木头、大理石等。

优点是安全、无害。

缺点是生长周期长,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

金属材料:铜、铁、金、银等。

优点是机械性能好,有韧性、可塑性,容易加工,可大量生产。

缺点是冶炼时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环境。

化学材料:油漆、涂料、塑料等,优点是稳定、耐用性能好。

缺点是生产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塑料不易降解,污染环境。

复合物质:各类铝合金、玻璃等。

优点是有特殊的性能,如铝合金即轻又硬。

缺点是生产制造困难。

新材料:指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优点是有新的特性,如超导电性能。

缺点是难生产,成本高。

[2]、材料的特性可塑性:指固态材料的保持形状的特性。

如金属、木头、塑料等。

弹性:固态材料恢复形状的特性。

如橡胶、钢材等。

耐腐蚀性:指材料的化学性能稳定。

如塑料耐酸碱。

其它特性:光学特性(玻璃)、放射性(大理石)、硬度特性(钢、钻石)。

[3]、元器件是指在电子和电器产品中,某一功能部件被广泛、大量使用,人们出于使用方便、简化制作过程和节约成本的需求,单独设计和生产了这种零部件,称为元器件。

[4]、标准件:按统一的形状、大小、公差、技术要求等生产的零件和部件,如国家标准的螺钉、螺母、垫圈、齿轮等。

2、材料选择和资源保护的要求选择材料时要坚持合理、合适的原则。

要求不要太高,以免浪费;也不要太低,以免达不到要求。

选择材料时要尽量选择标准件和元器件。

可以节约成本和能源。

选择材料时要尽量选可再生的资源、再生周期短的资源。

二、技术试验1、技术试验是从技术角度对材料、元器件及整机产品进行测试和试验。

2、技术试验的方法:实物实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

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与设备。

2.技能目标(1)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加工方法。

(2)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或原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产品的润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培养合作意识,增加团队精神;(3)热爱设计,热爱动手进行模型制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锯割、锉削加工方法模型的制作难点:锯割、锉削的操作要领。

零部件加工及组装三、教学策略演示法、讲授法四、教材知识点一、工艺1、工艺[1]、工艺是技术活动中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

[2]、加工的目的就是改变材料的大小、形状、特性、外观等,使其符合设计的规格。

2、常用的工艺种类(1)、零部件加工工艺:[1]、切削加工工艺:就是用切削工具把坏料上多余的部分去除,以获得我们需要的几何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剪纸、线锯锯木材等。

[2]、成型加工工艺:就是使用适当的外力,利用材料的可塑性,改变材料的外形、大小、形状等,且改变后材料的质量不变,叫成型加工工艺。

有折弯、压制等方法,如石膏雕像制作、钢筋栅栏。

[3]、浇铸及模塑加工工艺:利用浇铸模具成型来生产产品的方法。

金属、陶瓷、塑料、玻璃、石膏、蜡等都适合采用浇铸或注塑的方法。

如塑料相框、蜡烛、石膏像、古代的青铜器等。

(2)、零部件装配工艺:[1]、零部件装配工艺概念:将两件以上的零部件暂或永久的结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粘接、焊接、榫接、钉接、铆接、螺接等。

[2]、零部件接合方式:1.用胶水、焊条、焊锡等胶合零部件。

如用热熔胶、强力胶乳白胶胶合部件、用化学药剂溶解部件接触表面后接合、用高温将工件或焊条、焊锡等熔融后接合,如电焊、电路板焊接。

2.用类似于订书机的方式以机械外力接合部件。

如用铁钉或螺丝钉接合木头、用榫头接合木材、用铆钉接合部件、用铆钉接合金属板。

(3)、表面涂饰工艺: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护性或装饰性处理的加工方法。

如木材表面涂油漆、贴木皮、贴塑料皮处理;汽车表面防锈和喷漆处理;陶瓷表面上釉处理。

二、模型和原型的制作1、模型与原型概念[1]、原型:通常是样品,有时也是最终的产品。

它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产品。

如设计一款新型的汽车时通常要制作出一辆汽车的原型,以评估该款汽车的安全性、美观性、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可维护性等。

[2]、模型: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资金、材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制作出原型,只能使用仿真材料和精密的加工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工制作出尺寸精确、材质逼真的模型。

第五章设计的交流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设计评价的特点,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和要求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和评价。

2、过程、方法目标: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够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设计评价在技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形成质量管理思想;自觉运用设计评价,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负责任的设计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设计交流的方式及其应用;懂得产品说明的必要性;掌握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编写。

2、难点: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编写。

三、教学方法、策略本节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讲练法四、教材知识点设计的交流1、设计交流的意义:通过交流可以改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消除设计中存在的隐患;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变成产品服务社会。

2、设计交流的方式:文本、图纸、表格、设计模型、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计算机演示、网页等都是设计交流中的常用交流方式。

3、设计师和用户的交流:产品说明的重要性:设计师通常不能喝用户直接交流,只有通过用户手册和产品说明书向用户传递信息,因此生产商必须为用户提供用户使用手册或是说明书,以防止用户由于产品信息缺乏而导致利益受损。

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结构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了解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涵义,理解应力、内力的涵义与关系,了解链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通过设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设计和制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了解结构的知识。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就够所受不同类型的力;通过A形梯的事例,理解结构的稳定性;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