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合集下载

思政教师培养计划

思政教师培养计划

思政教师培养计划思政教师培养计划 1一、活用政治教材——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的支撑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材是基础,是教师教的基础,是学生学的拐杖。

老师要立足教材,在既定的框架内舞蹈。

学生应该专注于教材,在有限的知识框架内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

因此,灵活运用政治教材是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的支撑点。

1、要做到活用教材,必须要尊重教材,解读教材。

尊重教材,意味着尊重教材编写、编排的意图,这就要求从整体上明白该教材想教给学生什么,某一课、某一框、某一目意图教给学生什么,课与课、框与框、目与目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

解读教材,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详细了解,做到“深人浅出”。

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必须研究教材的知识内容及其编排意图。

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教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的教师常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距。

因此,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可能设计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学习知识的过程,才能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走的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2、要做到活用教材,必须要驾驭教材,超越教材。

尊重教材不等于只唯教材。

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知识内容、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功能释放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纲,驾驭教材,超越教材。

例如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感受文化影响》,本框题共有三目,分别是“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深远持久的影响”。

如果根据课本安排对学生讲授在逻辑上有点混乱,知识点不够突出,而且学生难以把握。

纵观本框题内容,实际上讲述三个问题:一是文化影响的来源,二是文化影响的表现,三是文化影响的特点。

在讲授时,本人结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对教材目题结构做了如上的适当调整。

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逻辑结构清晰自然,知识目标落实较好,课堂效率也很高。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理论与实践

过程中如何基于教材 、 超越教
材?也 就 是怎 样在 尊 重教 材 、
基 于 教 材 的前 提 下 对 教 材 进 行 二度 开发 , 教学 过 程进 行 对
要 的重复 。
帮助 学生 理解 , 商 品生 产 和 有 商 品交 换 就 有 市 场 和 市 场 调 节 , 市场 调节 不 等 于市场 经 但 济 , 有 当市场 成 为 主要调 节 时 ,才 发 展成 为 市 场 经 济。 二是在 学 习市场 调节 的优 点后 , 引 导学 生认 识 市场 调 先
基于 教 材 越教 材 超
超 越教 材 , 教 学 的活 力 是 所在 。 在全 省 乃至 全 国辽 阔地
难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域统 一 使用 的教 材 , 以及 时
反 映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新情况 、 政 策 , 新 总会 具 有 一

于志山
定 的滞 后性 ; 以关 照不 同地 难 区 、 同学 校 的教 学 实 际和 不 不
会 主 义 理 论 基 本 观 点 的 社 会 科学 课 程 , 是一 门引 领学 生 又 观 察 思 考 社 会 现 实 生 活 的生
宣科 、 照搬照抄依然是十分常
见 的现 象 。 也有 教 师为 超越 而 “ 越” 超 ,对教 材 断章 取 义 , 随 意增 删 , 至完 全 脱 离教 材 自 甚 搞一 套 。 这里关 键 的 问题是 必 须对 基 于 教材 、 越 教材 有 一 超
与智 慧 。 实 施新 课 程 以来 , 于教 基
材 又 善 于超 越 教 材 已 成 为 广
性 ,是其他任何教辅用书 、 参 考资料所 不可替代 的课 程资
源 。但 是 , 于教 材 并 不是 教 基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于教育思考中的自我超越——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所谓“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金色的九月,在张静老师的指导下,我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

窦老师在她的书中以“主题”为中心串联起所有内容,包含了人生主题、教育主题、课堂主题。

不过最开始吸引我的还是教育主题中提到的“三个超越”,超越什么呢?带着疑问我跳读到这一内容,去细细品读。

一、教育观点之“三个超越”窦老师带着她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提出了自己语文教学的教育观——“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一)超越教材窦老师主张超越教材,不是脱离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教师要引领学生突破教材的局限,广泛涉猎各种优秀的文本资源。

为帮助学生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从低年级开始,窦老师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共学生阅读:精选180篇文章,泛读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从阅读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到阅读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背诵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还让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量变产生质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焉有不强之理?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超越,教师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更是引领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从而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提升语文和人文素养。

(二)超越课堂窦老师说道:“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老师,我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要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好好学语文,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同样,课堂也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

超越课堂意味着将学习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睁开眼睛面对世界,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力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学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所以,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并且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灵活恰当地对教材实行再加工、再处理。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

这不但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更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

对教师来说,既要使用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调整教材顺序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理解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是行不通的。

所以处理教材时,我们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的“顺序”。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个主题的。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协助学生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水平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进入第二单元课文教学之前我就调整了教材顺序,在组织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后,我先将易于操作的“泡豆子”,观察豆子变化的学习任务布置下去,指导学生泡豆子的方法,给学生留足观察、实践的时间,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植物生长变化过程、深切的体会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本组课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奠定学习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二、调整教材内容教材的普适性决定了语文教材有取舍增删的空间。

所以,教师可根据学校、教师自身、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选用教材内容,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一)增补教材内容因为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使得教材内容可能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但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则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步伐。

这时,教师能够在使用教材时,适当补充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第五单元《长城》一课时,鉴于我班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我在课前搜集了很多相关长城的资料、视频。

基于理解与尊重 勇于超越与重构——谈小学科学教材的二度开发

基于理解与尊重 勇于超越与重构——谈小学科学教材的二度开发

堂鱼 夔皇堂
AIL S UB ECT T . H I G AND L J S EAC N EA RNI NG I P N Rl

YS HO C OL
基于理解与尊重 勇于超越与重构
谈 小 学科 学教 材 的 二度 开 发
马 水娟
【 摘
要】 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期望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与实施者, 更是课程的主动开
材教 ” 这一做法 的任 意 曲解 。教材 是教 育专 家 经过 深思熟 虑 、 精心 选 择 的典型 教学 材料 。作 为使 用者 的老师 , 首先应 该尊 重教 材 , 深入 钻研 教 材 , 清编 弄

部分老师把教材 当圣经 , 恪守 教材 , 不敢越雷
池半步 , 上课 就是 精心 地教 教材 。因传 统教材 绝大
多数是 以知识作 为逻辑 主线 的, 多是 结论加 验证 至 性实验 , 这样 “ 教材 ” 教 就成 了只教概 念 、 理 等知 原 识 的代名 词。“ 开放 性 ” 何 开放 成为 这一 类 教师 如 的沉重负担 。我 想 , 选择这种做 法的老师 , 有必要深

新教材 使用 中存在 的问题 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 的深 入 , 教科 书 改变 了原 有 的内 涵和形式—— 不再 是 学 生从 事 学 习 活动 的模 仿对 象, 而是赋予 了新的含义 。确切地 说 , 教科 书是并且 仅仅 是学生学 习的基本素材 。新一轮 的小学科学课 程改革期望教师 不仅 仅是 课程 的参 与者 与实 施者 , 更是 课程 的主 动开 发者 、 创造 者 。 然而 教材 使用 以来 , 对 这种 “ 新 面 开放 型 ” 教 材不 太适应 的教师 还大有人在 。
叛” 教材 原有 的框 架结构 进行 教学 。这 在我 们平 时

试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效驾驭

试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效驾驭

试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效驾驭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教材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教材观,有效驾驭新教材,并将传统教材与新教材融会贯通,让教材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载体。

关键词:思想品德;驾驭教材;全面发展教材就是在教育教学阶段用到的材料与信息的综合。

教材可以分为广义教材和狭义教材。

广义教材就是在教学中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而狭义教材就是简单地指课本。

对于新课改内容来讲,教材对学生来讲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有效进行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依据。

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依据课程有效地驾驭教材,把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将广义教材和狭义教材有机融合,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一、教材在课程标准化中的地位对于课程标准化,就是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阐述的观点和延展技能等内容选择最恰当地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基于教材是处理和驾驭教材的基础,也是提升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基于教材”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主要表现为:1.不结合学情,脱离实际。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创造,把学生难理解或者不能理解的都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讲解给学生,把死板教材赋予一定的生命活力。

可是,有些教师就对教材上的内容缺乏思考,一味地按部就班,使思想品德课成为了“讲读课”,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获得开发知识的潜能,还让学生在认知上的情感有了限制。

2.教师教学脱离书本。

在新改教材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重要资源,学生不学教材内容就会在认知事物上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就是冷落教材。

一是教师忽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过于强调教材滞后性,这样使学生完全脱离了文本。

这种现象在教师评优课上尤为明显,许多教师为了得到学生和评委的关注,过多地投入到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甚至一节课都没有阅读教材,而教材中很贴近实际的案例就与学生失之交臂。

尊重与丰富 拓展与超越——例谈高三复习教材的处理策略

尊重与丰富 拓展与超越——例谈高三复习教材的处理策略
图所示 . ”
萃 取 操 作 等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好 地 体 较 现 了课 标 和教材 在 《 学 1 对 该 部 分 内容 的 化 》
双基要 求 , 给学 生 明确 了学 习 目标. 参 考答 案 :1 过 滤 () 玻 璃棒 、 斗 、 杯 漏 烧
( ) 1+2一一I+2 1 ( ) C 4 溶 于 2C2 I 2 C一 3 C 1不
复 习启 示 : 材 编 写 的依 据 是课 程 标 准 , 教
某化 学课 外活 动小 组 以海 带 为原 料 获 得 少 量 碘水 , 以 C 1 并 C 为溶 剂 将 碘从 碘 水 中提 取 出来 , 体过 程如 下 图所示 : 具
不 同教 材 对 同一教 学 内容 的 呈现 方式 可 能 不


学 ・ 名师点拨
■I = ▲
尊 重 与 丰 富 拓 展 与 超 越
— —
例谈 高三复 习教 材 的处理策略
江睢高中 蓑2。 芰 苏宁级学 c2 2。 ,
教材 是教 学 、 习、 考 的蓝本 . “ 标 复 备 在 一 多本 ” 的背 景下 , 三化 学 复 习 对教 材 的使 用 高 应 采 取怎样 的策 略才 能将 教 材 的作 用 发 挥 到 极 致 ?下 面 以“ 的 提 取 ” 例 , 合 教 材 习 碘 为 结
子形式 存在. 在实验 室 中 , 海 藻里 提取 碘 的 从
因是 : 集.
. 最后 晶 态碘 在
里 聚
试 题简评 : 题仍 以碘 的 提取 为背 景 材 本
料 , 仅 考 查 了碘 的提 取 的化 学 反 应原 理 和 不
流程 和实验装 置如 下 :
过滤操作 , 同时考查了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 萃

教师超越教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超越教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解 , 又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正在使用 的教材 。只有 当教师将 自 己变成教材 的主人 , 不 将 自己的视域 禁锢于教材文 本之 中, 教师 才能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 , 对学生进行 有价值 的引导 , 使学 生学到 的知识具有 立体感 、 层级感和连续性 。
2 把 握 教 材 知 识 内容 的 纵 横 向的 关 系
眼 光 来 审视 创 造 性 的使 用 教 材 。 关键词 : 理解教材 创 造性使 用教材 超越教材
中图分类 号 : G4 2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1 9 . 0 3 7
越o[ 1 1
能创造性的“ 浅 出” , 才能实现对教材 的“ 超越 ” 。 超越教材最 重要 的是要抓 住教材 的“ 灵魂 ” , 即探究能力 、 科 学思维能力 、 在情感态 度上理解教材 设计 的内涵 。 教 师要善于 挖掘、 精炼教材 的基本 内涵 , 为此 : 方面 , 教材 的背后实际隐含许 多的东西 , 如知识 的源头与
解和 应用 , 不 仅在 一定 程度 上反 映了教 师 自身 对教 材 的理 解程 度, 也体 现出 自身专业知识 和科 学素养的深度 。理解教材既是课
堂教学 的起始点 , 又是 有效教 学的关键 点 。教师要 尊重教材 , 因
为教材是教育理论 与教 育实践相互转化 的桥梁 , 教材 的内容编排 是专家 、 学者 、 有经验 的教师经过理 f 生的思考 而精 心设计 的 , 具有
突破思 维深度 , 达到质 的飞跃 。想让学 生在 思维深度 上有所 突 破, 教 师既要深入挖 掘和提炼教材 , 对教材 的内涵有广度 和深度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及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及反思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超越教材、丰富学生的课堂资源。

那么,如何合理使用教材来满足新型课堂的需求呢?〔教学片断〕1.看图,初步了解《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内容。

(屏幕显示《一去二三里》图画)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古画,仔细观察,想想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

(学生观察图画)师:好!现在同学们发言,把你看到的讲给大家听。

生1:这是一个村子的景色。

因为有几座房子,山上有亭子,路旁有大树和花。

生2:这是一座寺院。

那几座房子就是和尚念经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啊,怎么办呢?生齐:看书!2.读诗,了解诗的内容。

师: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

(生读课文,师引导有节奏地多读几遍)(生看图,师范读)师:这下谁想说说这幅画的内容?生1:这是一个村子的景色。

两个孩子看到了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山上有几座亭台,路边有树、有花。

(师引导看图,要求学生由远及近的顺序说)生2:远处山上有座亭台,近处有树木,路边开着花。

3.运用多媒体课件“撞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推向新的高度。

⑴出示一组烟村的课件生齐:啊!纷纷举起了手。

生1: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了,家家户户都在做饭,烟囱里冒出了烟。

生2:这是我妈妈在炒洋芋丝丝。

(学生们大笑,课堂气氛比先前更加活跃)。

⑵出示课件亭台师:古时候人们把这叫“亭台”,现在人们把这叫“亭子”。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亭子呢?生1:我在平凉柳湖公园见过。

生2:我在田家沟见过。

生3:我在王母宫山见过。

师:你见过湖中心的亭子吗?生4:我在电视上见过。

师:那叫湖心亭。

⑶课件出示:五颜六色的花师:仔细观察,花除了数量多,还有什么多?生:颜色多师:对了,用我们今天学的含有数字的成语来形容,那就是五颜六色的花。

师:还可以说五颜六色的什么呢?生1:五颜六色的蜡笔。

生2:五颜六色的世界。

浅谈如何合理处理教材

浅谈如何合理处理教材

浅谈如何合理处理教材
以《浅谈如何合理处理教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教师处理教材是利用教学文本材料,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环节。

因此,教师处理教材有关教学效果的高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此,本文就如何合理处理教材进行浅析,以期探讨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材处理策略,为教师处理教材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在处理教材之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客观把握本课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在处理教材时能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

其次,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尊重教材的科学性。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是经历过严格的教科委员会的审核和编写的,应该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做到全面而系统地教授,以科学的教学理念,做到客观可靠的处理教材。

再次,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图片、文字、影像等手段,形象生动地表达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处理教材时,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材只是提供学习资料的工具,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要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大量实践,形成智力和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处理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尊重教材的科学性,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实效性,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通过合理处理教材,实现脱离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目的。

以育人为导向 活用教材

以育人为导向  活用教材

以育人为导向活用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提倡尊重教材,超越教材,但并不否定教材的价值,这是因为:教材是“活”的,它需要激活;教材是“用”的,它需要开发;教材是“动”的,它需要建构。

“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用教材教”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下面是我们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理解老师》时的教学片断。

【教例一】师:是谁在我们幼小的心田撒下求知的种子?是谁循循善诱勾起我们求知的欲望?是谁谆谆诱导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教材上原句)生:老师。

师:(指名阅读:“程门立雪”的故事。

)说一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生:他们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

师: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呢?生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

生2:尊师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生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

师: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指名阅读教材:“毛泽东的尊师故事”。

)师:是啊,一日为师,终身敬师,毛主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那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我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呢?生: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不紧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教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尊敬和关心老师,并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教例二】一、课前活动:访谈老师活动步骤:1、确定小组;2、确定访谈内容、时间、对象;3、访谈;4、整理访谈结果二、讲授新课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师:这首歌的主题是?生:歌颂教师。

师: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教师?为什么?生1:不愿意,因为老师太辛苦了。

生2:不愿意,现在的学生好难管哦。

新课程中的“两个超越”

新课程中的“两个超越”
维普资讯
鲁教研 究
M D R D C T N S I C O EN E U AI CE E O N
现 代教 育科 学
2 0 年第 4期 08
新课程 中的 “ 个超越’ 两 ’
张 丹
长春 10 2 ) 30 2
( 吉林省 实验 中学 ,吉林 摘
做 了一 些调整 ,如第一章 和第二章 教学顺序 的调整 。第二 章 《 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 调 到第一章 来讲有 两个 优点 :一
是 与初 中知识 内容更好地衔 接和从学 生真实水 平 出发 ( 中
考结束之后。学生的化学知识已积亲了一些) 二是第一章 ;
内容多 而难。如食 盐的精制 需要几个 复分解 反应 、蒸 馏 的 基本操 作和原理 、物质 的量 、气体摩 尔体积 、物质 的量浓
中 图分 类 号 :C 2 , 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8 3 (0 8 0 - 0 10 0554 20) 4 08-2
新课 程强调 ,教学是教 师与学生 间 、学 生与学生 之 间 分享 彼此 的思考 、经验 和知识 ,交 流彼此 的感情 、体 验与 观念 的过程 ,在这 种交 流 中生成新 的知识 ,求得新 的发 展。 教材 的使 用 、课堂 的教 学设计 作为 教师 的一种 日常工 作 , 正在发生很 大的变化。这种变化 ,一方面表现在尊重教材 , 但要超 越教材 上 ,另一 方面表现在 立足课堂 ,但要超 越课
些新知识 在选 修模块 中再生长 ,将分为 三章来拓 展加 深这 三 节 。这一 章又为选修 模块 知识 的入 门奠定 了知 识和 能力
基础。

尊重教材 。超越教材
( 吃 透教 材 一)
其 次 ,对本章 教材 中第 一节 的认 识 :与第一 章教 学 内

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学好教材,超越教材中图分类号:g71自中职德育课新课程改革以来,用教材教的理念,已经渐入人心。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老师们都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然而从具体运用层面上看,很多老师却未能真正领会大纲精神,也未能真正吃透教材,从而导致随意改编,删减教材,甚至完全抛弃教材,因而使教学活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在认真研读中职德育课程新大纲的基础上,对”用教材教”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以高教版中职德育课程为例,从”学好教材”和”超越教材”两个层面,来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用教材教”的理念。

一. 研读大纲学好教材尊重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落实大纲精神和育人方针,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大纲并学好教材,尊重教材。

从而体现教学的严谨性。

1研读大纲,为用教材教明确方向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德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大纲的具体要求。

首先,要准确理解中职德育四门必修课的课程性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为目的。

其次,要领会中职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掌握课程是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敬业诚信的职业人为核心。

以中职生逐步扩展的职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职业生涯,道德法律,经济政治,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设计。

此外,还要全面解析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辩证地看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全面研读大纲,全面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资源,选择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

做到脑中有纲,为”用教材教”明确方向。

2学好教材,为”用教材教”提供前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

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学好教材。

浅谈政治教学的“三个超越”

浅谈政治教学的“三个超越”

浅谈政治教学的“三个超越”思想政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开设和改革。

依据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的。

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及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教师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超越”:一、政治教学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今天的政治课学习,绝对不能凭政治教材就能学好,这一点广大教师已取得共识。

应该说,教材是具有一定权威的,我们必须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

正像今年中考命题原则所要求的“命题要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依据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有了这种政治教学命题的新思想,我们就应该大胆超越教材。

首先,打破传统的按每课、每节、每框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依据各自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的方式,拟定不同专题授课。

如:初一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品德教育,我先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再联系自身生活实际,采取主题班会、演唱会、辩论会、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如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的养成教育。

我就开展了“孝敬父母”、“老师,您辛苦了”等主题班会。

初二法律常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地实际,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举办实话实说、模拟小法庭等活动课,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使知识得到深化和理解。

其次,对教材的理解,本着灵活多变的原则,进行专题教学、活动教学,对教材的某些内容进行规划重组,再创造。

如:在初三教材中,关于“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问题,这是贯穿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教材为了知识的生成性和系统性而把这一内容放在了最后一单元来阐明,但这一内容从教材第二单元开始在教学中都要随时用到,因而我把这一内容调整到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上,使学生在学习《认清基本国情》和《了解基本国策》的知识过程中,随时都能懂得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重要理论。

教师读书心得300字(精选3篇)

教师读书心得300字(精选3篇)

教师读书心得300字(精选3篇)教师读书心得1从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

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

《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

十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也时时刻刻的在帮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

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__,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

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她那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

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教师读书心得2近日有幸阅读了《现代教师读本》这本书,对于“要保持水源的的清洁”一节颇有感触。

文中用“水源”来形容人的心灵和思想,用清洁的水源来说明纯净的心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我想,教师的心灵正如泉源,而学生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而昼夜不息。

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泉源污浊,那么涓涓的小溪怎么可能清澈,而如果是无比清澈的泉源呢?那是一种惬意,一种难以言语的温馨。

正如心灵的纯洁,会激起高尚的行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生活动力。

教师和学生正如泉源和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文中苏霍姆林斯基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位19岁的青年,在公园一条狭小的路上相遇一位素不相识的16岁青年,仅仅由于对方不愿让路,他竟动了刀子,把对方杀死,继而捅伤了急速奔过来的16岁青年的母亲。

而更令苏霍姆林斯基倍感震惊的是,当他读着这位19岁青年写来的信时,信中流露出的竟然只有慌乱和恐惧,没有忏悔,更没有对罪行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的探索(祝国强)祝国强对象档案祝国强男,1959年生。

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获浙江省、全国首届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享受教授级待遇、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浙江省、宁波市中学政治教学学会会长。

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撰写各类文章100余篇,公开发表30余篇,参加编写或主编的教学用书、教育理论专著15本,已完成或正在主持、参加国家、省、市、县级课题近10项,其中4项获省、市级奖励。

典型课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育(教学)格言,甘于寂寞,崇尚自主,追求个性。

采访人骆柏林,浙江省余姚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

行为描述在高一思想政治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学中,师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共同学习、探讨了“农业是什么”、“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怎么样”等内容以后,按照教材应该进入整个课题的落脚点──“我国农业应该怎么办”问题的学习和探讨。

如果严格依照教材进行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已经阐述得相当清楚。

只要利用教材从两个方面(一是走发展“一优两高”农业之路,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简要落实即可。

然而,我没有这么做,而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地设计了一组讨论问题。

下面是课堂片断实录。

教师:面对我国农业的现状,我们的国家应该怎么办?农村和农民应该怎么办?我们青年学生又应该怎么办?提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内容,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结合自己对农业的了解和对我国农业现状的看法,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议论之后,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谈各自的看法。

A同学: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国家应深入研究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我国农业的规则。

如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中对农业有“黄箱”、“绿箱”等政策,通过国家的适当补贴,降低成本,提高我国农产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师: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农民不仅得到国家的补贴少,而且负担过重,收入增长速度减慢。

应采取哪些措施把农民过重的负担降下来,从而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B同学:切实搞好“费改税”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规范对农民的收费,用税收的方式把各项费用固定下来,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C同学:实施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战略,也可以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也能够加快农民的收入。

D同学:政府和农民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教育要重视培养新型的农业人才,各部门和广大农民要走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之路,尽快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E同学: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精简党政机构,裁减党政机关冗员,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用于农业发展,同样可以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

教师:这些同学都讲得很到位、很有针对性,这些确实是目前我国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力措施和方法。

教师: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在发展我国农业、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我国东北的大豆敌不过美国等国的大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没有销路,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亏的情况。

同学们说说,应该怎么办?F同学:我认为,关键在于品种和质量,我国的许多农产晶的品种老化、质量较差,因而缺乏竞争力。

国家应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开发新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同时广大农民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的方法经营农业。

老师提示:这位同学讲得很有道理。

大家能否结合我们余姚市的情况,谈谈政府和农民该如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G同学: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余姚农业要做好服务城市的文章,如河姆渡的茭白等绿色农产品人上海市场,前景广阔。

H同学:还有如余姚的榨菜、杨梅、竹笋等也大有发展开发的潜力。

行为访谈问:祝老师,请您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处理教材。

答:从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上讲,教学活动是活的东西,而思想政治课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则是静态的死的东西。

因此,要把教材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应对它进行科学适度的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实际。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并且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灵活恰当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从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及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教材作为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往往具有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尤其是我们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层次多、民族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国家中所使用的全国统一教材──《思想政治》,其局限性更为明显。

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具有滞后性,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所决定的。

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即使对它的修改再及时,即使每一年都修改一次,其教材的内容也不可能超前于现实;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活动则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发展步伐。

因此,教材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第二,具有普泛性,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距很大,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差异也相当大,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往往比较注重共性,考虑得更多的是比较落后地区的教学实际,并要照顾到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因此,不同地区的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深广度、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完全可以也应该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可以这么说,科学并大胆地处理教材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现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有一定道理的。

问:请您谈谈在平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

答:处理教材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尊重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它集中体现了时代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

它既集中了参加教材编写的专家们的集体智慧,更集中了该学科古今中外探索的精华。

因此,其科学性、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尊重教材。

处理教材从层次上讲包括利(选)用教材、重组教材、超越教材。

(1)利(选)用教材是处理教材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但是,利用教材不是简单的搬用教材,照本宣科,甚至只是教师自己或由学生照读教材就算完事,而应根据当时、当地、本校、教师自身、所教学生的实际和特点选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取舍增删。

这既是由教材自身的滞后性、普泛性等局限所决定的,更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2)重组教材是对教师处理教材的经常性的要求,是处理教材的主要内涵所在。

所谓重组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有利于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

重组教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具体教学实际重新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这既是以正确利用和选用教材为基础的,又是比利(选)用教材更高一层次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完全有权利、也完全有必要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

(3)超越教材是处理教材中层次最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先进入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站得比教材更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超越教材有两个维度:一是量的维度,主要是从广度上讲,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进行发掘,从外延上拓展教材,并关注知识间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联系;二是质的维度,主要是’从深度上讲,对教材所涉及的概念、观点进行挖掘,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该降的降,该升的升。

对重要性正在下降的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降低要求,而那些重要性正在增强的学习内容或者影响后面许多内容的、“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较低要求而自己的学生又完全有能力达到更高要求的那部分学习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时则可以提升要求。

问:我很想了解一下您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设想。

答:对课文内容是否进行处理、进行怎样处理,是根据教材内容、社会实际以及教师、学生的具体实际来决定的。

课文在该框中关于“我国农业应该如何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条理是十分清楚的,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存在着这样几方面的不足:第一,没有与当前的农业发展的国内、国际大背景联系起来;第二,不能体现当地农业的发展的状况和特色;第三,没有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有纸上谈兵的味道。

通过上述“行为描述’’中那样的教材处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同学们的思考、讨论、分析,能达到几个目的:第一,同学们能把课文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和社会实际的习惯。

通过讨论,使更多学生对农业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村“费改税”及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等有进一步的了解;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

通过现在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打破教材对学生思路和视野的束缚和局限;第三,这样的讨论既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可以在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互相补充,在教师的总结中完善,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能力。

问:这种教材处理方式体现了哪些教育理念?答:这种教材处理方式至少体现了这样一些教育理念。

第一,自主、合作教育理念。

对于我国农业应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教师既不是把书本知识强加给学生,也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在平等、合作、健康的师生关系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

第二,创新教育理念。

处理教材和超越教材本身是一种创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种促进。

“结合实际想一想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农业?”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而且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同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对“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农业”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已经对农业的了解及当前农业发展的大背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沟通的方式,逐渐完成“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农业”这一新知识的构建。

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相关链接在一次省级教研会中我开设了一节教研课,内容是高二《思想政治》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材在介绍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含义和根本分歧等知识以后,明确地对学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