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12社会控制讲解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控制
越高,如何进行社会控制?
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人们对虚幻 神灵的臣服和恐惧,以及对超脱现实、追求心 灵安宁的向往。
4、纪律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规定的其所 属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属于组织 控制的手段。
纪律对其成员具有强制力。但纪律的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 手段,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 强制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包括法令、法案、 条例等具体形式。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 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6、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社会上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 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 及看法,简称舆论。
社会舆论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大众 性、现实性、大众传播、非直接强制性 。
第二节 社会越轨
一、含义及分类
社会越轨——就是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 行为。
而越轨行为就是由于自我和超我没有得到 充分的发展,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抑制而造 成的。
3、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的理论不赞成从生物学和心理学因 素去寻求社会越轨的原因,而主张从社会环 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研究社会越轨产 生的原因。
差异交往理论:
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探求越轨行为的原因。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一 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 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什么人交往 。
3、强制性
不管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厉限制的专制社 会,还是在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社会控制 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三、分类
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根据控制的手段)
积极性控制主要是指运用舆论、宣传和教育等 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诱导,以 鼓励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消极性控制是对已经发生的违犯社会规范的行 为进行惩罚,造成危惧,以达到警告本人再犯或其 他社会成员效尤的目的。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 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6、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社会上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 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 及看法,简称舆论。 社会舆论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大众 性、现实性、大众传播、非直接强制性 。
第二节 社会越轨
一、含义及分类
社会越轨——就是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 行为。
二、特征
1、普遍性
一方面,任何社会都需要社会控制及其相
应的控制机制;另一方面,社会控制是以一
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为对象的,
2、阶级性
阶级社会里社会控制的目的及与此相关的 行为规范和控制手段,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 意志。虽然社会控制总是以全社会的或全体
“人民”的名义,但首先是或者在本质上是
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之体现。
外在控制是依靠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服从社 会规范的类型。
内在控制又叫自我控制,主要靠社会规范的 内化(Internalization)即个人对群体或社会规 范的认同来实现。
四、社会控制手段
1、习俗 2、道德 3、宗教
4、纪律 5、法律 6、社会舆论
1、习俗
习俗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经常接触越轨者,并受其强烈 影响,那他自己也可能成为一个越轨者。
标签理论:
从社会对行为的评价方面来解释越轨的原 因。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存在本 质上就是越轨的社会行为。那些被多数人看 作是越轨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他们被社会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
失范理论:
这种理论是从社会环境方面寻找越轨的原 因。
3、强制性
不管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厉限制的专制社 会,还是在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社会控制 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12社会学概论—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12社会学概论—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12社会学概论—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第一节什么是偏差行为1.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差异行为等。

2.社会规范:每个社会都存在一套对其社会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调节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3.偏差行为的类型(1)按照表现方式分为①偏差行动: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

如偷抢/强奸/杀人/自杀。

②偏差习惯: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如打麻将。

③偏差心理: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④偏差文化: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变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2)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分为: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①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②违章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

如交通违章,考试作弊。

③违规行为: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

如不适应行为,不从众、不道德行为。

4.偏差行为的功能负功能:①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②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③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④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正功能:①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②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③有助于社会预警④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

第二节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1.生物学解释(隆布罗梭和谢尔顿):是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根本缺陷:在于它无法区分产生偏差行为的生理因素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界限,也无法指出生理特征和偏差行为之间的实际联系,查理斯戈林发现。

2.心理学解释(费洛伊德):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之所以出现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偏差者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

《新闻学概论》第十二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学概论》第十二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古登堡
英国都铎王朝星法院法令
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社的禁令中,最著

名、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 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它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 年出版的范本。 该命令有9条,其核心条款是: 一切印刷商的印刷机必须经"皇家出版公司"批 准; 不准在伦敦市外任何地方从事印刷; 印刷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
如何评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的新闻自由
如何评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自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


题。 从总体上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等的必然反映。 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 产阶级内部、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 资本主义制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 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却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 手段和条件。 就以出版自由来说,在西方各国,创办或收购一家媒体,都动辄 以上亿美元计算,甚至高达数百亿,除了财团,谁有如此巨大的 财力?于是,出版自由就沦为资本自由。这是西方新闻自由伪 善的一面。
米拉波
米拉波(Honoré-Gabriel Riqueti,count de Mirabeau,






1749-1791· 4· 2),法国政治家。 他放纵奢侈,早年多次被监禁。1776年他与女友私奔,落脚 阿姆斯特丹后靠写攻击法国旧制度的小册子谋生,名声鹊起。 1777年他被荷兰移交给法国,监禁到1780年,此间大量阅 读和写作。 他于1784-1785年居留伦敦,后于1786-1787年出使普鲁 士。 1789年他以第三等级代表的身份入选三级会议,尽管个人反 对三个等级联合开会,但他支持新建的国民会议的合法性, 并在其中成为核心人物。 1789年10月5日和6日之后,在拉马克的要求下,他向宫廷 献策,要求国王逃往外省首府,并着手君主立宪,但他的建 议被王后拒绝。1790年3月,他接受了国王的大笔秘密酬金, 此后与宫廷频繁通信直到去世,拉马克为中间人。 1791年2月他被选为国民会议的主席,4月2日病死,葬入先 贤祠。 1792年他与宫廷的通信被发现后,他的遗体又迁出了先贤祠。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二)心理学归因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 间应该有一个协调、平衡的关系。社会越轨产 间应该有一个协调、平衡的关系。 生的原因是人格中的超我和自我没有得到充分 的发展,破坏了本我、 的发展,破坏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 平衡关系,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控制, 平衡关系,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控制,从而导 致个人越轨行为。但是,如果超我过分发展, 致个人越轨行为。但是,如果超我过分发展, 也会导致社会越轨,因为严重的无时不在的犯 也会导致社会越轨, 罪感也会使一个本来正常的人做出不正常的行 为来。
第四, 第四,不能把社会控制只理解为宏观上 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也应包括微观上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
2、我们的界定: 、我们的界定: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指通过社会的自身力量,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指通过社会的自身力量, 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 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协调社会各个部 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维持社会秩序, 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维持社会秩序, 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和谐发展的过程。 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舆论的作用
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为舆论压 具体机制表现为: 力。具体机制表现为:社会舆论一旦形 成,就会对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心理压 力,迫使人们使自己的言行与众人保持 一致,以使自己不被众人所排斥。 一致,以使自己不被众人所排斥。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越轨行为归因理论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二)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政 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包括法令、 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包括法令、 法案、条例、决议、命令等具体形式。 法案、条例、决议、命令等具体形式。 法律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违法行为的 制裁和对广大公民的警示。 制裁和对广大公民的警示。 其作用的真正发挥,依赖于法度合理、 其作用的真正发挥,依赖于法度合理、执 法公正和民众懂法。 法公正和民众懂法。

新闻学概论12: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学概论12: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
第二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实践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先有后,但在此时期,敌对双方的宣传需 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 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
国会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保皇派
第三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 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第一,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自审与送审 相
结合
自审: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
出版、报道的信息,根据有关保密规定自己进行审 查。这是新闻单位编辑责任制的延伸。
送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送交
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第二,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 制度。


社会责任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正和修补

P8-9
三、自由是有条件的
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 象的; 2、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 不变的;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出版自由不仅仅是报刊的专利,它决定着人们的信 仰、思想自由,信息交流的自由,人身自由。
三、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
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从而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 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保护新闻自由是中国在内的现代国家最大、 最主要的一条新闻法规。
四、为防止新闻自由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新闻 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作了一定的限制。


2、现行宪法:

【12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学导论 林光耀

【12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学导论 林光耀
社会学导论
2、社会控制 概念
狭义: 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学导论
Q&A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2014年7月2日
社会学导论
个人因素
1、精神分析理论:童年经历而非遗传 2、行为理论:奖惩调节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失范理论
结构性因素
1、两种社会规范:目的规范、手段规范 2、失范:规范目标与规范手段之间断裂 3、遵从、革新、形式主义、退缩主义、 反叛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亚文化理论
1、遵循着所在团体的社会规范 2、所在团体的规范和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标签理论
1、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 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了偏差 标签。被社会定义的偏差 2、初级偏差、次级偏差(贴标签后)
社会学导论
2、社会控制 概念
广义: 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 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 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 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 约束的过程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负功能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正功能
1、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3、有助于社会预警 4、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心理学解释
社会学概论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linguangyao@
林光耀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概念
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 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 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欢迎阅读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含义: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结构—功能角度)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社会行为”角度)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六、“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

1、“失范”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

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

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2、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它是韦伯永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3、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4、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5、社会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7、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9、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1、结合关系:即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

对立关系是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13、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4、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5、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六)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社会学概论(六)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பைடு நூலகம்
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 c.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 (1)外在控制:利用外部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
遵从社会规范。外在控制对个人而言是被动的、 消极的,包括法律控制、规章制度控制、习俗控 制、道德控制。社会权威、角色期望也是外在控 制。 • (2)内在控制: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 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 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它对个人而言是主动的、 积极的,强调社会规范的习得和内化。
社会失控与社会过控
•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 有助于个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 反之,则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是对个性的压抑。 提倡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避免社会失控或社会 过控。
• 社会失控——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 由散漫性提高。
• 社会过控——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一面,忽视了 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 b.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在社会控制过程中 相辅相成:
• (1)制度化控制: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由某种 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包括法 律控制、宗教控制、规章制度控制。这种社会控 制能够较为固定和明确的社会规范。
• (2)非制度化控制: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 规定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 的共识来实现。包括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社会 舆论控制。
社会越轨的原因
• (1)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 (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 • (3)有助于社会预警; • (4)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 。 • 4.社会越轨的理论解释: • a.生物学解释 : • (1)观点: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
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着重于寻找偏差行为者的 的个人生理特质,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

社会学概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

社会学概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

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人行为和思维的规范化要求,而社会控制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人行为施加影响和限制。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探讨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的研究,并就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社会规范的概念与类型社会规范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准则,规定了个人在社会中应当如何行为和思考。

它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等各种规范。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两类。

正式规范是被明确规定的规范,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

例如,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的制度规定等都属于正式规范。

这些规范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威严来限制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非正式规范则是通过社会习俗、风俗习惯等方式形成的社会规范。

这些规范虽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但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约束力。

例如,礼仪规范、道德规范等都属于非正式规范。

社会规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它们可以引导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社会控制的概念与形式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和限制的过程。

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

社会控制可以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两类。

正式控制是通过法律、制度和组织等正式的机制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和制约。

例如,警察、法院、监狱等法律机构和行政机关都属于正式控制的范畴。

正式控制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威严和制度的力量。

非正式控制则是通过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式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和制约。

这种控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但通过社会习俗和道德约束来实施。

非正式控制可以通过舆论监督、道德批评、社会评价等途径对个人行为进行制约和引导。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通过合理的社会控制措施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预防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社会化与社会控制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它们是解释和理解人类在社会中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以及受制约的过程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机制,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

一、社会化的机制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交往、社会经验和社会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和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文化内容的过程。

社会化是人类成为社会人的途径,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也塑造和维持社会的稳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社会化机制:1. 内化:内化是指个体根据外界给予的信息和经验,逐渐接受并认同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这个过程通常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学习和接触社会化的代理人,如家庭、学校、媒体等,个体逐渐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2. 规范引导:规范引导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通过明确和隐含的规范要求,引导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社会化代理人、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向个体传递社会规范,使之遵循和接受社会价值标准。

3.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反馈,从中获取信息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通过观察模仿和反馈,个体能够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互动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4. 激励与惩罚: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激励与惩罚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化代理人和社会组织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

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激励,也可以是口头和心理层面的认可,而惩罚则是对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以达到纠正和约束的目的。

二、社会控制的机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控制机制的存在和发挥,使得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遵循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社会控制机制:1. 外部控制:外部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例如,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和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教育机构通过学校纪律和评价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任何社会都必须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正常运行、良性发展。

上述过程就是社会控制,它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机制。

本章将讨论社会控制的定义、类型、几种具体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越轨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在一个车辆稀少的十字路口,过往司机只要稍加克制,不强行抢道,则大家都可相安无事通过路口,无需采用其他的强制性措施。

但随着车辆的增多,单凭司机们之间的谦让和默契再也不能保证大家顺利地通过路口,进一步的控制手段也就应运而生:安置红绿灯、设立岗亭、制定交通规则、委派交通警察,对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予以处罚等等,从而使车辆畅通,秩序井然。

上面所述可看作社会控制产生的一个例子。

社会控制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明确提出来的,他于1901年出版了一本名字就叫《社会控制》的著作。

罗斯认为“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具有对秩序的某种适应品质,”①“在良好的环境中,同情心、友善、正义感和怨恨能够靠它们自身产生出一个纯粹的自然秩序,亦即一个没有人工设计和作用的秩序。

”②在他看来,结构简单的前现代社会大都能产生上述“自然秩序”,因而无需特别的社会控制手段,但到了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多,群体的分化,使得自然秩序再也难以维持,因而必须运用各式各样的社会控制手段,建立起“人工设计”的秩序即社会秩序,以确保社会不致因混乱而解体。

罗斯非常强调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而在他之后,社会控制也确实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尽管社会控制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已经提出来了,但社会学界并不是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该概念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现代控制论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事实上,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所① ①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毛永政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46、32页。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4、请详述社会控制功能。

答:社会控制功能有:1、维护现存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开展进步提供条件。

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冲突,防止发生大规模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开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手段有?答:社会控制手段: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根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行为准那么。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并共同村手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标准。

6、宗教:社会共同持有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问题所公开表达情绪性一致意见。

3题目17完成总分值标记题目题干简述影响社会变迁因素答:任何特定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拟稳定构造关系。

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存在和开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因素。

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开展不平衡。

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需要和不平衡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构造关系。

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缓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构造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形式。

在影响社会变迁诸因素中,社会物质需要和经济开展变化是最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1.为社会成员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 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调适人际关 系,制约和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2.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地 位、社会权利和义务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ຫໍສະໝຸດ 系统,调节它们 之间的关系四、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规范真空”与“控制失灵”是这一时期 最常
过度控制也不好,它不利于社会成员发 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缺乏活力,犹 如一潭死水,最终不利于社会的运行与 发展。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越轨的涵义及其类型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学解释 (二)心理学解释
(三)社会学解释
1、默顿的社会失范论 2、 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3、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 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 概念。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及其类型
特征 1.社会控制的普遍性与阶级性 2.社会控制的统一性与强制性 3.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
社会控制的类型
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 2.硬控制与软控制 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4.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 5.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
三、社会控制的度
(一)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 社会控制的度具体包含三个维度: 控制力度、控制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
(二)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 三个角度
.历史的角度 社会稳定的角度 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三)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欠度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 秩序的维系,容易导致社会失序甚至社 会动乱。
见的社会控制失调现象。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社会控制手段 (一)组织控制手段 1.组织指令 2.组织规章
(二)制度控制手段
1.政权 2.法律
(三)文化控制手段
1.伦理道德 2.风俗习惯 3.信仰信念 4.社会舆论
二、社会控制过程
社会控制过程包括四个具体的环节,即: 决策环节、实施环节、监控环节和反馈 环节
三、社会越轨的控制
社会越轨,作为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社 会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
社会越轨有消极性、积极性和中性三种 不同的性质
社会学概论
SOCIOLOGY: AN INTRODUCTION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郭星华 教授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与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意义
一、社会控制的定义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 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 (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 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 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