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 名词解释及简答
预算会计(完整版)
预算会计:是以价值为手段,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对各预算主体活动的财务数据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完整的记录、核算反映、监督控制和分析报告的一种管理活动,以促进国家预算收支计划圆满完成预算会计的特点:一、预算会计具有非盈利性这是由预算会计主体的性质决定的。
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或利润等价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2、追求的目标:效率最大化,非利润最大化。
3、收费的目的:提高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搭便车”问题。
4、衡量业绩的标准:政绩,非经济效益。
二、出资者与其所得具有经济上的非对称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金来源方面:预算会计主体的资金大部分靠强制手段获得或靠财政资助。
二是出资者不能获得直接对称的经济效益。
三、资金用途往往具有限制性预算会计的支出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
四、预算和法规具有法定约束性预算会计具有统一性和政策性特点五、以收支及余超为主要核算内容,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和盈亏计算预算会计主体的基本收支一般无直接的配比关系,收支差额不反映经营成果,只反映资金使用的余缺,因此不核算成本;另外,预算会计注重为预算的执行服务,不计算盈亏。
财政总会计系统分五级中央财政总会计省财政总会计市财政总会计县财政总会计乡财政总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分三级一级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三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另外还存在一种报帐单位各级总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1.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分成收入计算表”及其附件,如缴款书.收入退还书及更正通知书等。
2.各种拨款和转帐收款凭证,如财政库款拨付的预算拨款凭证“回单”和各种银行汇款通知书“回单”.拨款通知书等。
3.主管部门报来的各种非包干专项拨.款支出报表和基建财务管理部门或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专业银行报来的基本建设支出月报。
4.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
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财政部门的总会计,根据会计账簿及有关资料,以一定的表格形式,总括反映一定时期总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报告文件,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预算的基础
拨入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补助收入——是上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本级财政的款项
补助支出——是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
C 材料——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非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Y一般纳税人——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一般预算收入——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组织的由国家支配,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一般预算支出——是国家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
应付票据——是指事业单位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Q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预算会计名词
名词解释:1、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活动,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一门专业会计。
2、预拨经费:指由于特殊情况预拨给行政事业单位,不在当期内列支的经费。
3、预算周转金:各级政府为平衡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供应预算资金而设置的周转资金,是国家后备基金的一种形式。
4、基本支出:指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5、项目支出:指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6、事业支出: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7﹑结转资金: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8 结余资金: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资金。
9、主管会计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或建立预算管理关系(如预算外资金审批关系、单位预算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10、基金预算收入:按照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各项收入。
11、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2、应缴预算款:(应缴国库款)指各单位组织或者代收的事业收入、其他收入中、按规定应当上缴国库的收入。
13、调入资金:指本级财政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入收入,是各级财政部门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基金预算和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
14、财政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15、上级补助收入:指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是上级单位为了支持附属单位开展业务活动而在财力上给予的支持。
政府会计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
习题一1、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的会计,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
2、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或可靠性原则,是指预算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专款专用原则:凡有制定用途的资本必须按规定使用,不能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
4、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为标志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5、简述预算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及内容:[1]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畴。
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基础。
预算会计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2]持续经营:在正常情况下,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无限期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终止。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各项业务可持续正常地经营为前提[3]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预算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业务活动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一遍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预算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年度,在年度内还可划分若干较短的期间,如季度和月份[4]货币计量:是对预算会计计量尺度的规定,指预算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情况。
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6、预算会计有哪几个要素?1)资产:资产是预算会计主体占有或能够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权利。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总结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总结一、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1. 预算会计的定义预算会计是指通过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以实现经营目标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会计方法。
2. 预算会计的特点(1)经济管理工具:预算会计是为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的。
(2)长期性:预算会计是长期性的管理工具,它与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有密切的关系。
(3)周期性:预算会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控制。
(4)客观性:预算会计以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作为基础,进行编制和控制。
(5)统一性:预算会计统一了企业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预算体系。
二、预算会计的编制1. 预算编制的程序(1)制定预算计划: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根据经营目标和战略,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范围、调整和审核的程序。
(2)收集资料:通过调查、研究企业的内外部情况和趋势,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制定预算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预算的目标和指标。
(4)制定预算方案:根据预算目标和指标,制定预算的计划和方案。
(5)编制预算:根据预算方案,具体编制预算的预算表、预算方案和预算报表。
(6)审查和调整:对编制好的预算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批准和实施:经过审查和调整后的预算,提交给企业的领导层进行批准,并组织实施。
2. 预算编制的依据(1)经济环境: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到市场供求关系、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国际形势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2)企业内部情况: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了解和掌握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包括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成本结构、营销情况等。
(3)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确定预算的目标和指标。
(4)预算编制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编制预算的原则是统一的,包括合理性、可预测性、协调性、灵活性等。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预算会计名词解释汇总1、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对中央和地方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将财政资金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最终商品、劳务、工程提供者或收款人的帐户上。
3、行政单位: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单位。
是国家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而按一定的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4、结转自筹基建: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5、政府采购(财政直接支付):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由专门的政府采购机关使用财政资金集中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以满足同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种形式。
6、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管理会计1、变动成本:凡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成本,称为变动成本。
2、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业务量超过保本点业务量的差额,表明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下降多少还不致造成亏损。
3、现金流量: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或项目)而引起的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现金流出量与现金流入量。
4、标准成本:是指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
5、贡献毛益总额:是指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的差额。
6、固定成本:凡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7、经营杠杆率:是指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称为“经营杠杆程度”,即经营杠杆率。
8、最优生产批量:使全年的调整准备成本与全年的平均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的生产批量。
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的概念
1.预算会计概念:是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的,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之一。
2.预算会计体系: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税务会计和关税会计、政府国库会计、基建拨款会计
3.预算会计特点: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事业发展为目的,适用于各级政府和各类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预算会计有统一性和较强的宏观性,在全国形成一个预算会计的统一体系和信息系统;预算会计具有广泛性和政策性的特点;预算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复实现制。
4.总预算会计分级:中央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市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县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乡级总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完整版)
预算会计:是以价值为手段,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对各预算主体活动的财务数据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完整的记录、核算反映、监督控制和分析报告的一种管理活动,以促进国家预算收支计划圆满完成预算会计的特点:一、预算会计具有非盈利性这是由预算会计主体的性质决定的。
表现在四个方面:1、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或利润等价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2、追求的目标:效率最大化,非利润最大化。
3、收费的目的:提高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搭便车”问题。
4、衡量业绩的标准:政绩,非经济效益。
二、出资者与其所得具有经济上的非对称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金来源方面:预算会计主体的资金大部分靠强制手段获得或靠财政资助。
二是出资者不能获得直接对称的经济效益。
三、资金用途往往具有限制性预算会计的支出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
四、预算和法规具有法定约束性预算会计具有统一性和政策性特点五、以收支及余超为主要核算内容,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和盈亏计算预算会计主体的基本收支一般无直接的配比关系,收支差额不反映经营成果,只反映资金使用的余缺,因此不核算成本;另外,预算会计注重为预算的执行服务,不计算盈亏。
财政总会计系统分五级中央财政总会计省财政总会计市财政总会计县财政总会计乡财政总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分三级一级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三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另外还存在一种报帐单位各级总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1.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分成收入计算表”及其附件,如缴款书.收入退还书及更正通知书等。
2.各种拨款和转帐收款凭证,如财政库款拨付的预算拨款凭证“回单”和各种银行汇款通知书“回单”.拨款通知书等。
3.主管部门报来的各种非包干专项拨.款支出报表和基建财务管理部门或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专业银行报来的基本建设支出月报。
4.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
预算会计详解【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预算会计详解【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一、预算会计
(一)预算会计的含义
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从学术上讲,预算会计是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一门专业会计,同其他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
(2)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各类事业、行政单位。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事业、行政单位。
(3)预算会计的客体或者对象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
具体来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多项财政性资金活动。
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主要是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单位预算资金及其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
(二)预算会计的构成
根据周家预算组成体系,我国预算会计分为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
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的介绍
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的介绍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的介绍一、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办理国库业务过程中设立的国库会计、税务部门在办理税款征解过程中设立的收入征解会计以及建设单位会计等,在执行总预算会计过程中,均承担一定的预算会计业务,也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及各类事业单位。
2.预算会计的客体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活动收支过程和结果。
3.预算会计是一种独立、系统的专业会计。
但是与企业会计采用相同的会计理论基础、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方法,它与企业会计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专业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执行机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
其核算对象是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组成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组成是由国家预算体制和预算执行内容所决定的。
我国预算分为中央预算,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五级预算。
与此相适应,每一级政府预算都要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财政总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核算内容:1.核算预算收入。
各级总预算会计对本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督,对于预算收入的退库要严格把关,保证国家预算的执行。
2.核算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是指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
各级政府预算支出是维护本级预算所辖用款单位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财力保证,各级总预算会计必须严格履行拨款、支出的各项手续,认真核算拨款、支出的列报支出情况,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核算预算资金的调拨。
预算会计的名词解释
预算会计的名词解释预算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开展会计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
预算会计是指通过制定预算计划、执行预算、进行预算控制和分析,以实现企业目标管理的一种会计方法。
1. 预算预算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方式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计划和安排。
预算分为财务预算和经营预算两大类,前者主要关注企业的资金运作、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方面,后者主要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收入、成本、利润和各项经济指标。
2.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根据企业的目标和计划,结合过去的经验和环境变化的情况,通过制定各项具体预算的过程。
预算编制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环境,确定预算的内容和指标,并合理分配资源、设定预算额度。
3.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按照预算计划的要求,进行费用的支出和收入的获取的过程。
预算执行需要实施严格的费用控制和收入管理,确保实际支出和收入与预算计划的一致性,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目标的达成。
4.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
预算控制通过制定预算控制指标和标准,对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收入进行比较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和调整,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 预算分析预算分析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预算分析通过比较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收入与预算计划的差异,分析影响偏差发生的原因和趋势,从而为改进预算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6. 预算报告预算报告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呈现的报告。
预算报告通过定期汇总和总结预算执行的情况、偏差的原因和调整措施,向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信息。
预算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统一的会计和管理方法,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预算会计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预算会计的理解与认识
对预算会计的理解与认识一、预算会计定义预算会计是用于核算和监督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各项财政性资金及事业单位的业务收支。
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政府及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并能够反映国家财政状况及各级次政府的收支活动。
二、预算会计特点1.政府预算的基础:预算会计与国家预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以政府预算为基础的,通过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来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
2.反映和监督的对象是财政性资金活动: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财政性资金活动,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资产和财政负债等。
3.以年度预算为依据:预算会计的核算应当以批准的年度预算为依据,平时组织定期、按期的会计核算,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4.具有强制性:由于预算会计涉及国家预算的收支核算,因此它具有强制性,必须按照规定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报账制度和编报时间等执行。
三、预算会计对象预算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财政性资金活动,包括各级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
具体来说,预算会计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性资金收入活动:预算会计需要记录和核算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如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
2.财政性资金支出活动:预算会计需要记录和核算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如经济建设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等。
3.财政性资金结余活动:预算会计需要记录和核算各级政府的财政结余,如预算结余、基金结余等。
4.财政性资金资产和负债活动:预算会计需要记录和核算各级政府的财政资产和负债,如国库现金、国债等。
四、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是预算会计对象的具化表现,是组成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基本单位。
根据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
这五大要素的具体定义如下:1.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第一篇:预算会计名词解释1、财政总预算会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总预算执行情况(1分)和财政性资金活动(1分)的专业会计。
2、财政周转金放款:指财政直接贷放给用款单位的财政周转金(1分),财政对此有债权(1分)。
3、预算外资金收入: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1分)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1分)。
4、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1分),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账户(1分)的支付方式。
5、事业基金: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1分),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和投资产权等(1分)。
1、财政总预算会计:又称政府财政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和监督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会计(4分)。
2、财政周转金:财政周转金是财政部门设置并管理的有偿占用、周转使用的财政资金。
(4分)3、行政单位会计:是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对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借以反映单位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
它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组成部分。
(4分)4、财政直接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一种方式,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国库国库执行机构审核后开出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收款单位账户。
(4分)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预算会计有什么特点?答: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一门专业会计(1分)。
预算会计是一种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1分)。
预算会计主要适用于政府总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1分)。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构成我国会计的两个分支(1分)。
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非营利组织,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预算会计以现金收付制为主要的核算基础等(1分)。
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作业(全部内容)一、名词解释:1、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以及事业单位,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会计。
2、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3、行政单位会计:我国各级国家机关以及接受国家预算拨款的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会计,称为行政单位会计。
4、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5、会计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构成和具体化。
7、会计交接:是指前后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8、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用材料。
1、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之间有关收、付转的结算凭证、在传递时有先有后,往往会发生一些收付款项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未收到凭证尚未记账的现象。
2、应缴预算款:是指事业单位应缴给国家预算的款项。
3、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阻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4、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
5、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6、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非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7、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8、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9、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0、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1、基本建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或自筹资金安排的固定资产新建、扩建和改建形成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预算会计 简答 名词(主编 吕兆海)
一.名词解释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一门专业会计. (p1)收付实现制原则——是指以实收实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原则. (p7)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p8)财政周转金——是各级财政机关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财政资金由一次性无偿拨款改为有偿贷款所形成的可转用的财政周转基金. (p103)预算周转金——预算周转金是指各级政府为平衡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是国家财政后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后备基金的一种形式. (p102)应缴预算款——是指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取得的应缴国家预算的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p215)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p216)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有的基金,也是行政单位占用的基金. (p243)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及投资产权等. (p242)结转自筹基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p241)基本数字表——是用于反映事业单位职工数量和人员构成以及事业单位成果等指标的附表./基本数字表是用于反映行政单位定员定额执行情况的报表,是行政单位根据财务部门或主管会计单位的要求编报的补充性报表,属于行政单位的附报. (p261/p171?)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p228)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时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结转已销产品或劳务成果的实际成本. (p234)二.简答题1.预算会计要素有哪些?(包括要素概念)预算会计平衡等式是怎样的?(p8-p9)预算会计要素有五个1)资产:是预算会计主体(即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负债:负债是指由预算会计主体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3)净资产: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在企业会计中该差额被称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4)收入:收入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5)支出:支出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或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平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期末资产=负债+净资产2.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有哪些?(见目录)设置预算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预算会计凭证,登记预算会计账簿,编制预算会计报表.3.什么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财它有何特点? (p39-p40)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资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情况的专业会计。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1.政府会计:是主要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
2.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主要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机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
3.我国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总预算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一门专业会计。
4.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总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
5.行政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
6.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
第二篇政府会计7.一般预算收入: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
8.基金预算收入:是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
9.债务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向国家银行借款、向国外政府及国际组织借款等取得的各项收入。
10. 一般预算支出:是指一级政府对集中的一般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各项支出。
11. 基金预算支出:是指用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
12. 债务预算支出:是指在一般公共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务支出。
13. 财政性存款: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
14.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的缴库和拨付实行集中管理的国库管理制度。
15. 国库单一账户: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以及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的国库存款账户。
16. 有价证券:是指中央财政以信用方式发行的国家公债。
预算会计的名词解释
预算会计的名词解释预算会计是负责企业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的财务管理工作。
它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通过预算的制定和分析,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预算会计涉及许多专业名词和术语,下面将为您解释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
1. 预算预算是根据企业目标和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和盈余等进行计划和安排的一种财务计划表。
预算是企业规划的基础,通过预算可以合理规划各项资源的使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2.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计划,制定具体的预算方案和预算表。
预算编制过程中,会计人员根据过去的财务数据和经验,结合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业务量、成本和收入等,并将其反映在预算表中。
3. 静态预算静态预算是在预算编制时,基于固定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量进行计划的预算。
它假设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量不会发生变化,适用于业务相对稳定的企业。
静态预算一般针对一个固定的时期,如一年,可以反映企业在预期经营环境下的盈利能力。
4. 动态预算动态预算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环境变化,对静态预算进行修订和调整的一种预算管理方式。
动态预算允许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业务量的波动。
通过动态预算,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对待经营环境的变化,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5.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将预算计划落实到实际的财务行动中,包括预算的收入、支出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预算执行时,会计人员需要监控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和财务数据,对比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与预算计划的差异,并及时对偏差进行分析和调整。
6.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针对预算偏差进行分析、评估和调整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预算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偏差,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计划的实现。
预算控制包括制定预算控制指标、制定控制措施、执行预算控制和监督评估等环节。
7. 预算调整预算调整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的一种管理手段。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汇总分析
名词解释(很重点)1.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库存款账户制度)是指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中国人民银行)开设账户,所有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改革内容:第一,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
第二,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
第三,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3.暂付款: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借给所属预算单位或其他单位临时急需的款项。
可能收回,或转列支出。
财政上下级之间,由于财政资金的周转调度的需要,以及补助、上解结算等事项而形成的应补未补、应解未解等,待结算无偿资金称之为上下级往来。
4.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各级政府财政组织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是可以综合地安排用于政府的各项一般预算支出的收入。
5.预算周转金是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预算周转金一般用年度预算结余资金设置、补充或由上级财政部门拨入。
6.财政周转基金是财政用于有偿使用的资金。
它表明财政对这部分资金拥有产权,反映了一级财政周转金的规模。
7.基金预算收入:也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指各级政府财政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收入。
8.专用基金收入:总预算会计管理的各项专用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
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各级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
10.基金预算支出:各级政府财政用基金预算类收入安排发生的支出,强调专款专用。
11.结转自筹基建,指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12.修购基金:即事业单位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规定从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形成的,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13.结余分配是指事业单位对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按照有关的规定所作的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是指由一级财政所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6、行政单位会计的负债: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7、事业单位会计的净资产:事业单位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差额。
借:长期投资——股权投资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以无形资产方式
借:长期投资——股权投资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4、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比较
相同科目: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负债类: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收入类:其他收入。
2.负债类科目:借入财政周转金
3.收入类科目:财政周转金收入(占用费收入和利息收入)
4.支出类科目:财政周转金支出(占用费支出和业务费支出)
5.净资产类科目:财政周转基金
3、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程
以货币资金方式:
借:长期投资——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以固定资产方式
预算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2、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情况的专业会计。
3、行政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行政单位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简答题
1、政府采购的核算流程
1.划入
借:暂付款
贷:国库存款
同时,记
借:其他财政存款贷:暂存款Fra bibliotek2.支出
借:暂存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
3.列支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暂付款
4.划回:
借:国库存款
贷:暂付款
借:暂存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
2、财政周转金类的会计科目
1.资产类科目: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8、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行政单位待处理财产的价值及财产处理损溢。
9、资产基金: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具体指行政单位的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10、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