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2 围
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3 引用文件
(无)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和权限
5.1 生产技术部
5.1.1 生产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5.1.2 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负责本部门职责围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5.1.3 组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5.1.4 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5 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5.1.6 组织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5.1.7 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1.8 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9 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审核设备、设施类控制改进措施。
5.2 安全管理部
5.2.1 负责本部门部及公司办公场所、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2.2 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负责审核相关风险辨识与评价表。
5.2.3 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控制改进措施,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监督、检查、考核实施情况。
5.2.4 负责绿化工程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2.5 组织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及厂区交通(公路)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 供储部
5.3.1 负责本单位职责围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2 负责委托运输相关的活动与设施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组织实施。
5.4 其他单位
5.4.1 负责本单位围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制订控制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负责实施公司审定的重大及不可容许控制改进措施。
5.4.2 负责进入本单位的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活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4.3 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6 工作程序
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按照相关法规定期进行。以下程序适应于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活动。
6.1 基本步骤
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
设立组织机构→工作活动分类→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必要时)→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6.2 成立评价小组
各部门成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使其有能力、有资格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6.3 选择和确定评价围和对象
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从事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的全过程。生产围包括从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建设、投产、产品销售和服务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围后,评价小组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
——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按地理区域、单元或场所;
——按装置、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施);
——按作业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
对所确定的辨识和评价对象,必要时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因素和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评价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前首选要了解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6.4 进行工作活动分类
评价小组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
如按照作业活动分类;
按设备或设施分类;
按生产过程或服务提供过程的阶段:如委托设计,签订检修合同,供方评定等;
被动性的工作,如紧急抢修等;
按确定的任务分类,如产品装卸,车辆运输等。
6.5 危害因素的分类
根据危害因素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害因素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6.5.1 第一类危害因素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害因素。
6.5.2 第二类危害因素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因素。第二类危害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6.6 选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