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柳永词二首

合集下载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何日去来此宿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何必见闻多,惆怅南山有松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闲时到庐喜相见,长相知。

【教案】一、阅读理解1. 课文中的第一首词是一首怎样的描述?2. 你认为柳永为什么“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3. 第二首词的主人公是谁?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二、思考讨论1. 柳永作为一位著名词人,你认为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课文中的柳永遗产是什么?你认为柳永为什么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名人?3. 你对于柳永的词作有什么感受?三、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于这位词人的认识,并谈谈你的感受。

【例子】1. 柳永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亲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战乱,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像他时常表现出的忧愁、惆怅和离愁别绪,这些在他的词作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 柳永的词作中对于爱情的表现深刻而丰富,他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对于爱人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珍视,这些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3. 柳永的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词风朴实而优美,令人叹服不已。

他的词作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历史文献。

4. 我对于柳永的词作深深地被其所感染,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的意境,我对于其中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和对于历史的探讨非常喜爱。

他的词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

5. 柳永的作品不但在当时风靡一时,就连在现代,他的词依然流传。

他的词作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让我们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风貌,体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4《望海潮》课文解读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④自古繁华。

(钱塘是东南形势显要、湖山优美、风景秀丽的地方,它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①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②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③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当时属吴郡。

)[起句是总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一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形胜”状其自然景观,“都会”赞其人文景观。

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词开篇三句就这样以“形胜”“都会”“繁华”六字对杭州给以概括交代,下面如数家珍,依次进行具体铺叙,形象描写。

]烟柳画桥①,风帘翠幕②,参差③十万④人家。

(如烟似雾的柳树、彩绘如画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高高低低、犬牙交错的房屋,约有十万户人家。

①烟柳画桥: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②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门窗的陈设。

③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这里形容楼阁、房屋的外形。

④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确数。

)[这是上承“三吴都会”一句进行的铺展描画。

纵目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卧波,胜景似画。

这里人烟阜盛,楼阁参差,勾心斗角,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

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微风过处,风帘轻摆,翠幕荡漾。

真是人间仙境、地上天堂啊!]云树①绕堤沙,怒涛卷霜雪②,天堑无涯③。

(高耸入云的大树笼罩着沙堤,奔腾的江流翻滚着巨浪,溅起雪白的浪花,一条大江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绵延无边。

高中语文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件

[带着问题去阅读] 我对合作的认识是
我周围的人对合作的看法是
我是否能与别人团结合作?
我以后准备这样做


1.离别,虽然带着点点的愁绪,虽然有些许的惆怅,可是 离别,也蕴含着希望。正因为有了离别,重逢时的喜悦和兴奋才 显得格外的闪亮;正因为有了离别,思念和友情才会像颗颗璀璨 的天星, 闪耀在世间; 正因为有了离别, 种种的情感才会被拉伸、 增大,深入人们的内心。离别,不仅仅是离去、分别;离别,何 尝不是全新的开始?
2.离别是一本书,写满了桩桩件件的往事;离别是一句话, 传达着你我之间珍贵的情谊;离别是一首歌,唱出了我们难忘的 成长经历;离别是一张画,油印着一只只从小渐大的脚丫„„面 对离别,我们纵然心酸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无可奈 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 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 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 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 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 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 来到了海边, 从此, 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 自的家庭、 子女, 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 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素材挖掘] 一、课内素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 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 无声胜有声”, 是“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既然这么不舍得, 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于生 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 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 道破?请领略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 。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柳永词两⾸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法⼆、过程与⽅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律美;运⽤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感受词的魅⼒,感受宋初杭州物⾩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的。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种,所以⼜称“长短句”、“诗余”、“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

官屯⽥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

为⼈放荡不羁,终⾝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通俗,⾳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凡有井⽔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柳永⼤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榜题名,⽽且幻想着有⼀番⼤作为。

谁知第⼀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笑,填词道:“富贵岂由⼈,时会⾼志须酬。

”等了5?年,第⼆次开科⼜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牢骚歌不胫⽽⾛,传到了宫⾥,宋仁宗⼀听⼤为恼⽕,并记在⼼⾥。

高二语文《柳永词二首》粤教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柳永词二首》粤教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柳永词二首》粤教知识精讲高二语文《柳永词二首》粤教知识精讲一. 教学内容:《柳永词二首》要点:一、作者介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

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

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

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于铺叙,《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二、课文简析〔一〕蝶恋花1、原文及译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黯然地升起。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衣衫丝带渐渐觉得宽松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表达了主人公为爱情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主旨〕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作品没有明示,应是男女均可。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柳永词二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柳永词二首

《蝶恋花》中爱情意象及其意境营造
爱情意象
伫倚危楼、望极春愁、草色烟光、无 言谁会凭阑意等,构成一幅孤独守望 爱情的画面。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词人孤独地守望爱情,以及 春草萋萋、烟雾迷离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表达了词人 对爱情的执着和渴望。
两首词中不同意象对情感表达作用
《雨霖铃》中的离别意象如“杨柳”、“晓风”、 “残月”等,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使 词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挚。
古典诗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 展。在鉴赏时,要关注诗歌的 创新之处和艺术成就,这有助 于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 魅力和价值所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古典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意 境深远悠长。在鉴赏时,要仔 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感 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 征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在 鉴赏时,要注意理解这些意象 和象征的含义和作用,这有助 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 意义。
探究诗歌的创新之处
《蝶恋花》文本解读
80%
主题思想
全词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词人 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悼念,情感 深沉而真挚。
100%
意象运用
词中通过“危楼”、“细风”、 “草色”、“残照”等意象,营 造出一种孤独、落寞的氛围,衬 托出词人的相思之情。
80%
写作特色
词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 手法,将爱情的美好与逝去后的 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 的表达力度。
两首词情感共鸣点挖掘
01
离别与爱情的共鸣
两首词都以情感为主线,分别表达了离别和爱情两种情感。通过深入挖
掘两种情感的内在联系和共鸣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柳永词两首分别是望海潮和雨霖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江神子·题柏舟壁》登快艇,依山行,望五湖,宫阙寥落。

水波生处是有人家,黄鹤楼,细柳庵,竹枝寺,远近闻名争拜。

两岸烟树何处。

定风波,浩气长存,易水寒,洞庭秋思。

清洛渐行渐远,万里层云,千帆过尽,何日才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理解柳永词的特点和特色,掌握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江神子·题柏舟壁》的词意和创作特点。

2.提高学生对于柳永词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意象和形象。

2.鉴赏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5min)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唐诗、宋词,对其创作背景和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阅读(20min)1.师生一同朗读柳永词,并解读其中的生动意象和抒情方式。

2.小组讨论,总结柳永词的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再次朗读,体味其音韵和情感。

分析(20min)1.让学生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江神子·题柏舟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从词的结构、词牌和词调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其创作特点。

鉴赏(20min)1.让学生认真品读两篇词的选段,体验其中的意境和音美。

2.带领学生回顾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趋势。

3.让学生讨论柳永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10min)1.学生就鉴赏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

2.师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作业1.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柳永词欣赏体会。

2.准备下节课主题为“花”的相关材料和文章。

结束语通过总体学习《柳永词两首》,学生们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和创作例子,提高了对诗词鉴赏能力和美学审美水平,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

《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

《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
【形胜】
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
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天堑】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
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高牙】
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
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蝉】
寒,既指傍晚雨后天寒,更指心寒。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长亭】
本送别之亭。

【都门】
原送别之地。

【兰舟】
催,反衬留恋时间之长,难舍难分。

【烟波】
千里。

【烟霭之浓之重】
暗指阻隔之厚,衬托离情之深。

情景交融。

【暮霭】
沉沉。

【楚天】
阔,浩渺无边,徒叹何去何从,倍增穷途之感。

【以上为实写之景】
以下为虚写之景。

【杨柳】
“柳”同“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寓指不忍分别。

【晓风】
清晨凉风习习,倍觉凄凉。

【残月】
残缺不全的月亮正指人已离别,难以团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山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对柳永的两首经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进行解读。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离别的凄美,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词人借酒消愁,却又无法排遣离别的伤感,只得催促船家启程。

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词人酒醒后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倍感凄凉。

词人感叹离别后的日子,即使有良辰好景,也无人共赏。

这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柳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以抒发春愁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写词人伫立在高楼之上,眺望春景,却只见草色烟光、残阳如血,引发词人的愁绪。

词人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下片写词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排遣愁绪,却发现强乐还无味。

词人表示,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绝不后悔。

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柳永的这两首词作,分别以离别和春愁为主题,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高中语文必修6柳永词二首(ppt)

高中语文必修6柳永词二首(ppt)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触景生情,无限思念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法消愁,执着追求
中心句:写春愁,抒发刻骨的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愁”
1、诗人为什么“愁”? (“无言谁会凭阑意”,意中人离去,无人倾谈,孤独,无 奈。)
2、词中怎样抒发“愁”? (借景抒情,“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 抒发凄美、感伤、惆怅之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湖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人民富有)
染 艺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总括湖山之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民众悠闲的生活) 手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法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一)了解柳永
柳三变、柳屯田、柳七郎、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 长谱写乐曲。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二)朗诵课文,感知词味
蝶恋花
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词二首

柳永词二首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 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 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 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
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 达什么?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国维《人间词话》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柳永这两句 词,它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对理想、学业、事 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鉴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 千古流传的名句同时也是本首词的词眼, 说说它好在哪里?
鉴赏步骤: 1.说出具体的好处; 2.具体解释词句意思 3.分析所抒发的情感或形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 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 (步骤1) : 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 (步骤2) 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 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步骤3)
⑤凝噎:悲伤之极,气结声阻于 ,一时说不出话来 ⑥念去去:念,设想。去去,去而又去。即远远离去
⑦楚天阔:傍晚时分,天气阴沉,南天空阔无边。
⑧今宵酒醒何处:这句以下都是设想的话。
【今译】
深秋的知了声一阵一阵,叫得特别的急促而又凄凉。正当 夜幕降 临,咱们在长亭送别,忽 一阵无情的暴雨,此时 刚刚才停歇。在京 郊帐 的饯别宴上,有种说不出的愁苦 涌上心头,酒至唇边,也无心 绪喝干。正当咱们恋恋不舍的 时候,船工便来声声地催促。我俩紧紧 地含泪拥抱着,一会 儿手拉着手,眼望着眼,竟 说不出半句话来, 全都哽咽 在 咙。想到这次要去遥远的江南,无人陪伴,独自一人, 而那里又是水阔天长,茫茫无边。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多情的人,就为那离别而悲伤。更何 况在这 深秋冷清清的夜晚,特别令人难受。今天夜里,酒醒 过来时又该在何 处?恐怕只是那,杨柳依依的沙岸边,几缕 晨风凄厉,一弯残月空照。 这次分别将年复一年,纵 是遇 到了良辰美景,我也无心去观赏,天哪!即使产生了千般情趣 和万种风流,又该向谁人去诉说?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望海潮(东南形胜)【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仁宗时人,仕宦不得意,致力于词的创作,多与歌伎为伍。

词作艺术成就很高。

《四库提要》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大功绩,一是词体上,创作慢词,使小令走向长调;二是写作内容,由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扩展到下层市民生活,尤其是伎女们的不幸。

此词据说是柳永写给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词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杭州的美好风物,并以得体的言词赞誉了孙何的显赫如意。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an3)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誇。

【语意结构】上阕概写杭州的形胜繁华。

首三句从时空两个角度着笔。

烟柳三句概写城内风物人烟。

云树三句,概写城外风景形势。

市列三句概写杭州的富庶豪奢。

下阕重点写人民的游乐及孙何的吟赏,并预祝其高升凤池。

重湖三句,突出写西湖美景。

羌管三句,写人民的游乐,透露官吏的政绩。

千骑三句,写孙何的显贵及与民同乐。

异日二句,得体地预祝孙何入朝高升,而又不离杭州“好景”二字。

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柳永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下面具体学习欣赏。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鉴赏

语文必修4人教版《柳永词两首》鉴赏

语⽂必修4⼈教版《柳永词两⾸》鉴赏 《柳永词两⾸》皆属慢词,情绪繁复,语⾔优美,意境幽雅。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语⽂必修4⼈教版《柳永词两⾸》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必修4《柳永词两⾸》鉴赏 《望海潮》李清照在其《词论》中说:“逮⾄本朝,礼乐⽂武⼤备。

⼜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得声称于世。

”《望海潮》词调始见《乐章集》,即为柳永⾃创新声,极尽杭州之富庶与秀美。

从写作视⾓看,由宏观⽽微观,由内⽽外,由陆⽽⽔,由远⽽近;从写作声势看,则由博⼤⽽细致,由雄浑⽽婉丽,由激越⽽清柔;从修辞格来看,明喻和暗喻交叉,借代和互⽂更替,夸张和对偶并举;从表达⽅式来看,叙述和描摹融通,实写和虚构兼美;从句法措词看,以点铺⾯,以关键字眼带动全句,乃⾄全篇,⾏⽂畅达淋漓。

具体⽽⾔《望海潮》词中,⾄少“形胜”、“繁华”两词为点睛之笔,“绕”字下得准,下得简约,“泛”字从岸上移步⾄船上,“嬉嬉”写出⼈物怡然之态。

总之,《望海潮》显⽰柳永词风的另⼀⾯,即雅的⽅⾯。

《⾬霖铃》这⾸抒写离愁别恨的词,有着很强的感染⼒,除了作者有真实深刻的体验外,还运⽤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全词围绕“伤离别”⽽构思,层次特别清楚。

先写离别之时的愁苦;次写别后羁旅途中之愁苦,再想象“此去经年”的愁苦。

三个层次,从不同层⾯上写尽离情别绪,叹为观⽌。

其次,词⼈由外到内,由近及远,刻画离⼈的愁苦,由外界景物,刻画到内⼼世界,由当前处境,推想到分别后的处境,情景交融,虚实相间,把离情别绪表现得特别充分、细腻,体现了作者善于铺叙的艺术才能。

第三,词铺叙情景,不⽤典故,不堆砌辞藻,能做到语意清新,情致缠绵,⼀派离情曲曲写出,意兴写尽⽅才收笔。

第四,⾳韵优美。

此词⽤⼊声韵,加重离别时凄惨悲切的感情的表现。

还有双声词(凄切),叠韵词(寒蝉)的运⽤,领句字(念),仄声字(骤⾬、帐饮、泪眼、暮霭、⾃古)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成为千古名句,它像柳永的名字⼀样不朽。

高中语文 柳永词二首一等奖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 柳永词二首一等奖优秀课件

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创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
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 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 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 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 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 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 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 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

望海潮
前 言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 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 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 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 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
苏 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
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பைடு நூலகம்
名 家 评 价
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
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 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李清照: ①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⑤夸。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 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 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高二语文教案柳永词二首 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柳永词二首 教案

柳永词二首教案13.柳永词二首课文剖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极目远望春愁无际,黯黯暮霭自天边涌起。

伫:久立。

危楼:高楼。

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写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夕阳斜照里,青青草色映着烟霞的光彩,凭阑无语,谁能领会我的心意?“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 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打算疏放狂荡地图个痛快一醉,对着美酒纵情高歌,强求一乐反觉无趣味。

拟把:打算。

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强乐:勉强寻找欢乐。

还:又。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精通音律,兼习民间新声,所制慢词, 雅俗兼备,美妙动听。他长于铺叙,融写景、 叙事、抒情为一体;其词大都反映都市繁华, 表现市民意识,抒发别离愁思,多有妇女不幸 和自身沉沦的哀感,曲折地表露出对社会现实 的关切和不满。千百年来,敢于彻底沉沦,沉 沦到如此精彩的,只有柳永。 《雨霖铃》表现作者临离汴京(开 封)南下时,与情人长亭话别的情景。 是柳永的代表作。
下阕 “今宵酒醒何处”,名句最是脍炙 人口。写景语,将关乎离愁的景物入词,涂 抹了色彩,酿造了诗意。柳谐音“留”,设 想中的月下风前杨柳,无一不起怀人之思。 造意境,所写景物由实转虚。船过杨柳岸, 破晓残月,风牵人衣而佳人不再,物是人非, 全由沉醉不知归路中来,人生匆促可见。下 阕“千种风情”呼应上阕“千里烟波” ,情 景相生而不避重字,将天地间的悲情扩大, 足以回肠荡气,叹为绝唱。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把词引向更宏阔的社 会人生天地。以文句填词,以史论入词,古往 今来,不拘一格,爱国情怀最著。与苏词相比 别开风气:豪放里又添了屈原“美人香草”式 的韵味。 南宋后期词坛,一变而为西风残蝉的悲凉 气息。姜夔是杰出代表。姜词历来以清妙秀远 见称,意境幽清,情怀落寞,生发出一种令人 感喟不已的艺术魅力。另有蒋捷、周密等人, 为遗民词人,亡国之痛,身世 之感,往往以比兴手法寄托于笔 端,词作包蕴深沉而意绪衰飒, 撼人心魄。
上阕总写杭州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以不 容臵疑的大气势概说杭州自古为镇,称繁华。 “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再写杭州 城中,柳桥如烟似画,帘幕舞风或垂,屋舍高 低,人口稠密。接写杭州郊外,钱塘江潮,汹 涌澎湃,横无际涯。末了陈列市民珠宝珍玩、 绫罗绸缎,真是家家富足户户殷实,人们尽享 太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阕专咏西湖风景与人物。先唱湖山胜 景,白堤分西湖为里湖外湖,灵隐、南屏诸 峰重叠;再写 “桂子”“荷花”,以花点缀 西湖的山光水色。更有渔翁笛管、莲女菱歌, 西湖满溢的是欢声笑语。作为投谒之作,词 尾缀以赞颂:长官醉赏西湖,与民同乐。
柳 永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都会:人物会集的地方。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叠巘:重叠的山峰。 高牙:高举的牙旗。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是江浙大都 会,从古至今何等繁华。雾缠的柳树、雕饰的桥 梁,风吹动翠绿的帘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 万人家。如云茂密的大树环绕沙堤,怒涛卷起白 雪般的浪花,钱塘江如天然的沟壑,宽阔无边。 集市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屋里充满着绫罗绸缎, 争逐奢华。 里外两湖与远近重山,清秀美好,有三秋的 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吹响羌笛,夜晚泛舟采 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嬉笑颜开。千 百骑兵簇拥着牙旗,乘醉听吹箫击鼓,吟唱着观 赏烟霞中风景。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都时好 向朝廷夸耀。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 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①龙头:鳌头,状元别称。 ②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③白衣: 无功名的人。④依约:隐约。
《雨霖铃》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词上阕和下阕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雨霖铃》先实写秋晚时分京都城外设帐饯 别的情景,别离时臵身雨后、耳闻寒蝉、执手帐 中、泪流舟侧的种种,再现了景色的黯淡和情绪 的低落。再虚写烟波浩渺楚天空阔别离前路的情 景,未来人生的迟暮与迷茫尽在不言中。
下阕虚写“今宵酒醒”后的情景,借助联想, 堆积 “残月”“晓风” “杨柳岸”三景,营造 了日后“良辰好景风情”不再的凄迷无依、孤苦 无聊的氛围。使整首词意境更为凄凉清丽、缠绵 悱恻。
上阕记眼前离别意,重在记别。寒蝉、长 亭、骤雨,叠加成悲秋销魂的景致;都门送别、 蓬帐饯行、兰舟催发、执手握别、泪眼相看, 铺叙了京都惜别,情人难舍的场面。犹如 一个晚秋的故事,被拉开了感伤一幕。 而“凄切”一词,起到了定调的作用。 词起首融情入景,营构了一个凄迷清 冷的典型环境,人物的离愁别恨也就 呼之欲出。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说: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 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
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柳永是第一个居处民 间的词家。失意仕途后,他没有隐逸于山水,而 是走进市井深处,并成就了他的文名。 宋代城市崛起,市民文化也呼唤着自己的文 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年少应试汴京,结 果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而有所待。世 人以他为风流浪子,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谑 甚或致潦倒一生。饱受世态炎凉后, 语 年近半白中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屯田。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群伎集资以葬。
词兴起于隋,发展于唐五代,鼎盛于宋。 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 多写闺情,调脂弄粉,词境狭窄。西蜀词人韦庄 独树一臶,于闺情中糅入离愁,词风清丽。南唐 后主李煜以亡国之恨入词,造就了词旨的突破。 宋初词坛承袭晚唐五代风气,晏殊、欧阳修 的词作渐渐脱离脂粉气息,清新婉约。失意文人 柳永是宋代创作慢词长调的第一大家, 混迹于歌楼舞榭,以市井风光、切身 感受入词,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 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 说法。
苏轼词风格多样,清新俊逸者有之,刚 健豪放者更著。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突 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词言事、说 理、抒怀(怀古、感旧、记游等),“无意 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促使词从“樽 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词境得 以开拓。 南宋国运式微,词坛慷慨悲壮、低迷感 伤情绪交织。李清照是经历南渡悲苦的 爱国女词人。词篇多抒发个人不幸 遭遇,蕴涵着家国兴亡的感慨。
宋人谢处厚评柳永《望海潮》: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据说完颜亮听人演唱柳永《望海潮》,闻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 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望海潮》为山川颂歌,亦为 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欲谒见 两浙转运使孙何而写此。词上片极 力赞美杭州名都,自然环境秀美、 城市经济繁荣。下片细腻描绘西湖 美景,黎民安居乐业,政要与民同 乐。词作有粉饰太平的味道。
俗白美 柳永词不喜堆砌词藻,多以本色语言、 白描笔意来描摹对象。语俗情真的魅力,让 柳永的词跨越了时空而存在,故有“凡有井 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婉约美 柳永笔下景物多有轻柔纤巧的特质,色 彩柔和里缠绵一种凄艳哀婉的情绪。柳词写 景,不同凡响,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词意 上多能达到物我交融的至境。
招聘也叫“找人”、“招人”、“招新”。就字面含义而言,就是某主体为实现或完成某个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择人活动。 招聘,一般由主体、载体及对象构成,主体就是用人者,载体是信息的传播体,对象则是符合标准的候选人。三者缺一不可。 南昌夜总会招聘 / 南昌夜总会招聘 jzh63kbe 载体种类较多,口碑或牛皮癣式的纸片,简单、经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高级但费用昂贵;科技发达,思想进步,将互联网 作为载体的趋势正逐渐兴盛。 在现象上,招聘活动多表现为上至下、强向弱的特征,老板招聘员工数千年几乎成了铁律为人们所遵循
上阕艺术手法迭见,“执手相看泪眼” 浅近如俗语,用来白描人物形象,承上又多 了一层情感的跌宕。“念去去”,妙用叠字, 委婉表达去者不忍行,送者难为别的两情缱 绻。“念”字领起,想象借此打开,设想前 路迢递,烟波浩渺,暮霭深沉,而旅人前途 未卜,情人相见无期。落笔在景,生发在情。
下阕抒别后失意情,重在怀 人。 一个“念”字贯注下阕, 带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怀。 榫接自然,不仅把远近景连成一 片,更是推己及人,宏衍了离愁 别恨的时空内涵。“那堪”语, 直抒胸臆,读来有仕途蹇涩,不 胜秋寒而无奈飘泊的诸多苦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 脍炙人口,一是景语传情:组合离愁景物入词, 涂抹了色彩,酿造了诗意。柳谐音“留”,设 想中的风前月下杨柳,无一不是怀人之景。二 是意境拓展:所写景,由实转虚。船过杨柳岸, 残月破晓,风牵人意,而佳人不再,物是人非, 全由沉醉不知归路中来,人生匆促可见。“此 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陈心境。由“今 宵”思及“经年”,由“千里烟波”顺接“千 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 说”,虚实相间,情景相生, 足以回肠荡气, 叹为观止。
《望海潮》一词从哪些方面描绘 了都市繁华的景象?抒发了词人怎样 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富庶、繁荣、太平、 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显以下几个方 面:地理位臵上,它是东南重镇;历史文化上, 它是古来繁华;自然景观上,有著名的钱塘江 潮,有秀美的西湖风物;市井风貌上,有稠密 的户口,有豪奢的陈设;百姓人家上,处处繁 花、时时羌管,人们安居乐业。地方治理上, 仪仗威风,箫鼓升平,可称与民同乐。 词人通过对杭州都市繁华与山川秀美的描 绘,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喜与艳羡 的情怀,中间或有谒见达官的奉承的意味。
时期 唐、五代 北宋初
主要风格 婉约艳丽
代表作家 温庭筠 韦庄 李煜 晏殊 柳永 秦观 姜夔 苏轼 李清照 张炎
北宋中叶到 婉约/豪放 南渡 南宋前期 南宋后期 壮怀高唱 哀感低吟
辛弃疾 陆游
唐宋词发展四个时期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 初名三变,排行老七,世称柳七, 著名词人。一生仕途坎坷,饱尝羁 旅苦况,晚年中进士,做过屯田员 外郎,故称柳屯田。 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 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他的词深受人们喜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柳 永
骤雨:阵雨。 兰舟:兰木造的船,通常是对船的美称。 凝噎yē: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暮霭ǎi:晚云。 那堪:哪能忍受。 宵:夜。 经年:年复一年。
傍晚阵雨刚停,面对十里长亭,听寒秋的蝉 声凄凉悲切。汴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喝着酒却无 心情,依依难舍之际,舟子催促出发。拉着手儿, 满眼泪花互望,到最后悲伤抽噎而无言。想想真 要走了,千里迢迢,云水迷茫,那夜雾沉沉的楚 州天空多么空旷。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心离别,更难忍受的是 遇上冷落凄凉的深秋季节!我今夜酒醒时将身在 何地?怕是只能见那清冷晨风、河岸杨柳和黎明 残月了。这一去年复一年,(爱人不在一起,) 料想即使遇到好时辰、好风景,也形同虚设。就 纵然有千般情意,又再向谁去倾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