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拷红》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 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14种宫调,193个套数,实际 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 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 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董西厢》从根 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 身又遭遗弃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由结合的婚 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成功的喜剧。赋予崔、张 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但《董西厢》 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白马将军 的战斗,不免偏离篇末提出的“佳人合配才子”的主题;对张生、 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不够鲜明。
《西厢记》的题材来源 演变的三阶段:
唐 传 奇 -诸宫调-元杂剧 《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
第一阶段:唐·元稹《莺莺传》
小说又名《会真记》,叙述唐贞元年间书生张生 和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后来 张生意识到不应和崔莺莺恋爱,便离开了崔莺莺。 在元稹笔下,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 “妖孽”,而张生则“善补过”,所以最后对她始 乱终弃。
词藻警人 余香满口 只管出神 默默记诵 感慨缠绵 点头自叹 心下寻思 心动神摇 如痴如醉 仔细忖度 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
作者简介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 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 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 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元稹《莺莺传》插图
元稹
唐·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 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 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 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 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 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 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 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 是用忍情。”
《西厢记》拷红
王实甫
西厢记妙词通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 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 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 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一 本四折: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林黛玉 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 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 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 母去。”
诸宫调——董西厢:“自(如果)是佳人,合配才子。” 注: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因唱的 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
第三阶段:元·王实甫《西厢记》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 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 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 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 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 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 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 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 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
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 之间,名诗人元稹(唐德宗贞元末年,约 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字微之)写了传奇 小说 《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 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 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 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 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 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 影 子 , 同时代人杨巨源也写过《崔娘诗》,李公 垂写过《莺莺歌》。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 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 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
金圣叹曾以《离骚》为第
一才子书,《庄子》为第二才 子书,《史记》为第三才子书, 《杜诗》为第四才子书,《水 浒》为第五才子书,《西厢记》 为第六才子书。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 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 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 不和’,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 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60岁时, 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 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 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 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
原始故事与王实甫《西厢记》
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 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 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 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 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 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 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 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 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 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 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 “玉取其 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 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 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 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