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蔡礼旭-弟子规笔记
![蔡礼旭-弟子规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c8db0d07f1922791688e8a5.png)
幸福人生讲座1.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择业择时择友等等都是抉择。
幸福的感觉就是下对了抉择。
需要看对人的能力。
人生的第一大事就是教育好儿女,教育需要身教。
有责任心才有担当。
解决问题要从根本解决。
上行下效。
活在感恩中的人很幸福。
为人长者眼光要放远,谨慎判断,将影响世世代代的人。
2.家庭不是谈利益的地方,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
抉择中择念最重要,解决冲突就要从根本下手,根本就在思想。
不能张扬欲望,要看到本分。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分事。
要人爱存心。
福田心耕,从小做到为人着想,老年会有福报。
3.诚者,物之终始。
从小用圣贤去教导孩子,让孩子用爱心,仁慈,真诚去经营一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任何伟大的思想和行为都从微小的事开始,要从自身开始,要修身。
不学孝道,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法形成。
4.学贵立志,学贵力行。
学习要有主次,从小到大。
读书不可长傲慢之气。
夫妇之间关系处好就能处好五伦关系,很重要。
爱是用心去感受。
要去辨别真正的爱。
爱没有花言巧语。
别用代理父母教孩子,要亲力亲为。
5.财富有因有缘才会有结果,散财不是没有了,无形中还存在,遇到机缘就显现出来了。
要懂得种财布施的因下去,财富就会越聚越多。
布施要真心,福报终会有。
教育注重以身作则,丈夫需要具备恩义、情义、道义,妻子要具备妇德、妇言、妇工、妇容,家庭才和睦,造福后代。
6.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无信而不立,一个人要有信用才能在社会立足。
要时常反省,才会不停增长智慧。
父母长辈都宠爱子孙,会造成一个自私的后代,要以身作则。
7.要多担心自己的学问够不够,别去管别人。
生活要有规律,关系到身体健康。
孝心开,百善开。
很多事情要亲自去感受,才会有更深的感受。
既然知恩,就要去报恩。
要正心,格物致知,才能修身齐家治天下。
8.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人因该越熟越尊敬。
说话做事态度很重要。
跟人讲话要遵循一个原则:夸。
言行一致才能应该的别人的尊重。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https://img.taocdn.com/s3/m/28f34169e518964bcf847c30.png)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05/2/21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030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 假如我們能夠在家庭經營一個很好的談話風氣,那家庭氣氛就會很好。
那我們假如是一個團體,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也要常常口吐蓮花,讓所有的同仁在談話當中,都可以如沐春風,可以互相鼓勵、互相肯定。
我們要帶動這樣的談話風氣。
那假如是一個團體領導人,是一個政府領導人,他談話的時候都是對別人的漫罵,挖人家的隱私,都是這些攻訐的言詞,雖然逞了一時之快,那流弊、往後不好的影響確實很難估算。
因為小孩子沒有好壞判斷能力,看到領導人都這麼說話,那我也應該可以。
所以後面的後果就很難收拾。
俗話說「公門好修行」,因為處在公門影響的面都很大,一言可以興邦,一言會喪邦。
所以我們當領導者不得不在言語當中,要多加謹慎、多加考量。
只要我們有這個態度,相信也可以在言語當中,帶動社會的良好風氣。
『奸巧語』。
這個「奸」是欺騙、是機巧。
那為什麼要用奸跟巧?就是為了把自己的言語過錯,自己沒有守信用的過失掩蓋起來。
所以孩子他假如用奸巧語,他就有可能是在撒謊。
能撒謊的孩子聰不聰明?不聰明還撒不出謊。
有一個初中生,因為跟同學常常攀比,所以都喜歡買貴的東西,母親不讓他買。
有一天說要配名牌眼鏡,他媽媽不肯,說:你本來就有一副了,還配?媽媽不給他配,他就自己去,去了一會兒回來了,配好了,然後跟他媽媽說:去付錢!聰不聰明?他可以不用帶一兵一卒,不用帶什麼錢,就可以講得讓對方相信他媽媽會來付錢。
所以很多家長,小孩子反應很好,他都說:好聰明!我很怕聽到小孩子好聰明,小孩要的是樸實、是忠厚。
現在的小孩聰明都用到哪?用到撒謊,用到達到他的目的。
比方說,有個小女孩跟她父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有好幾家冰店。
她走在第一家冰店就稍微腳步放緩,就跟她父親說:天氣怎麼這麼熱。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https://img.taocdn.com/s3/m/b3a8165b6529647d26285270.png)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
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
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
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
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
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
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
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
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
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
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
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
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
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善相劝』。
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
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
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https://img.taocdn.com/s3/m/8b216ce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e.png)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弟子规》含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风格、深入浅出的儒家精髓,能够让我们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这里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
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下午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
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
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去回想一下,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诸位朋友,你的人生曾经下对哪些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现在有没有在下抉择?假如现在在底下说:今天好累,我打个瞌睡好了。
那抉择打瞌睡跟认真听课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
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跟后面都是抉择。
“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行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
其实这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
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
所以,看人的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
《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
![《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https://img.taocdn.com/s3/m/a9d528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f.png)
《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首先先自我介绍,我姓「」,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礼旭。
小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有长辈到我们家里来,我一定会主动的去跟他问好,不管那时候我是身在何处,一听到长辈的声音,第一个反应,先放下手边工作赶快去问长辈好。
假如是阿姨来了就「阿姨好」,假如是叔叔来了就「叔叔好」,从小就养成这一个习惯。
诸位家长,这个习惯重不重要?重要。
养成以后,刚好我在大学时代,有一次坐电梯,有一位长辈跟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一进电梯,刚好是我先进,她后进,我说:「你好,请问上几楼?」诸位朋友,你会这么问的举手?你在坐电梯,后面来的你会问他:「请问上几楼」。
这个问候重不重要?重要。
我们好象觉得人生有很多很重要的事,但是不一定在做,有没有这个感觉?那怎么会这样?为什么重要的事没有排在前面来做?所以这个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在这点点滴滴当中慢慢拉远的。
所以当这个问候的语,在每一个人的口中都不出来的时候,这个社会慢慢走向什么?冷漠。
所以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所以当我们在看到社会人情愈来愈淡薄的时候,我们要回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很懂得主动关怀别人,很懂得尽一分人情味。
所以社会的整个风气,绝对是每一个人的影响,所以中国话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所有的社会状况、社会风气都是每一个人形成的。
所以当社会风气要好,绝对不是去怪别人,而是首先怎么样?从我们开始做起。
诸位朋友,下一次我们坐电梯的时候,后面进来的人,我们都懂得先问他什么?「请问你上几楼?」所以假如今天大家回去都做了,今天高雄市的整个气氛会不会不一样?突然会有很多人觉得说,这个世界很温暖,都会露出灿烂的微笑。
所以我问了她以后,她也很亲切,刚好跟我上的楼层是一样的。
因为是长辈,我又主动跟她问好,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礼旭」,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
她跟我母亲年纪差不多,后来聊起来,她女儿跟我是同一届的高中同学,都是雄中的同学。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e8e181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d.png)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1《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稿。
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目录,第一次推荐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目录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对家长说,一定要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养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
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
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幸福,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
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
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照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及时尽孝。
原来以为《弟子规》就是来约束孩子行为的,让学生们背,我不背。
我仅仅是要求他们会背。
兴致来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讲一讲肤浅的道理,觉得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其实我懂得的也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肤浅的意思,我从没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读,去做。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https://img.taocdn.com/s3/m/ae300050a0116c175e0e48c2.png)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做家事对一个孩子的心境还有处事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包含身体会比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体会付出者的辛劳,所以习劳知感恩;再来他也会从小比较勤快,养成习惯。
勤劳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炼都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点滴淬炼出来,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会跟著提升。
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况之下磨炼出来?在常常想放弃又不能够放弃的状态慢慢历练。
还有一个因素,常做家事人际关系会好,因为多做事多历练,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著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帮别人。
我在教书的时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课,有几位小孩他们都很主动留下来,就帮我收拾,帮我扫地。
当然我们当老师对学生都很爱护、都很平等,不过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会多加照顾,这个不叫偏心,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孩子很勤奋,他很有可能在人生过程就有人赏识,就有贵人相助,而往往勤奋的人也比较敏锐,比较好学。
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来我从小没什么干家事?有没有看出来?没有看出来,因为我已经变了。
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马脚,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在这六年来主动干活帮忙,主动历练。
我要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就跟我母亲讲:母亲,你儿子太好命了,都没有什么磨难,没有什么锻炼,所以要趁年轻多磨,这样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
孟夫子有一段话讲「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样磨炼?「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就是要这样磨炼,才把他不会的能力可以锻练出来。
我记得在高中念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当圣贤人」,太苦了,还要饿其体肤,还要挨饿,但是我们这样的认知误解了,没有抓到圣贤人的存心。
后来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这一篇文章的意义。
它的意义所在,就是当我们人生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必须做,比方说教育孩子,比方说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些事都是应该做,也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https://img.taocdn.com/s3/m/f7cbe837cc7931b765ce15dc.png)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兄弟朋友篇目录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3)第十六讲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9)第十七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一) (14)第十八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二) (202)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它的财物、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一个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
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象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文字版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0073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a.png)
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开篇即提纲挈领地讲“有余力,则学文”,这便是做学问的态度和目标——当用有限的生命,在有生之年多学圣贤教诲。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即讲在家中长辈叫唤时,应一听到就回答,不要过久。
“事虽小,勿擅为”,即讲任何事情,纵然很小,也不要自己擅自主张,而必须先向父母请教。
“亲所好,力为具”即讲对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尽力去准备。
蔡礼旭老师又从生活细节处举例说明如何落实“入则孝”。
《弟子规》第二篇“出则弟”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讲做兄长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长。
这里包含着古人对和睦兄弟关系的重视。
蔡礼旭老师又从日常的称呼和请教问题处,讲如何落实“出则弟”。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特别重视实践,讲求落实。
例如他讲“事勿忙,忙多错”时便举出自己孩子的例子,说明在做事匆忙时便容易出错,因此做事情不能不假思索地匆忙完成。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还特别重视礼仪教育。
例如他讲“步从容,立端正”时便举例说,一个人走路时步履从容,就会显得很有威仪;一个人站立时能保持端正的姿势,就会显得很有精神。
以上是蔡礼旭老师讲解《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视频。
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6b04b3d65ce050877321356.png)
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莲南小学吴晓梅4月30至5月4日,在龙川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引下,我到顺德碧江正觉文化中心学习了《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四天的学习,无论是专家的讲座、大家的分享,还是义工的服务,都非常令我感动.这次学习主要通过蔡礼旭老师的《家和万事兴》、周泳杉老师的《新世纪健康饮食》、钟茂森博士的《百善孝为先》、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精彩的讲座和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导演和老妈妈》、《久病床前有孝子――王希海》等真实故事来诠释什么是幸福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幸福人生?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在我的脑海中,时时萦绕着著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讲到的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妈妈对待儿子可以说是特别的“关爱”,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倒好一杯凉水给孩子喝.恰好有一天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妈妈也倒了一杯水给他,孩子一喝骂道:“那么热,想烫死我啊!”,说完就把热水泼在妈妈的脸上.试问:这样的生活过得开心吗?这样的人生能说过得幸福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庭发生过类似的惨剧呢?悲哀啊!悲哀啊!是家庭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啊、、、、、、长此以往,我们的家庭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我们的社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不敢想象.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么造成这种悲哀的后果的人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吗?不是,而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家长肆意宠爱,太娇惯孩子了.可见,我们的家长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会给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多少的悲哀啊?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二、学习《弟子规》,能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这次学习我被分配在和敬组,我们这一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上还贴着止血贴,在第一天的小组分享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特殊状况:他们一家五口来到这里,自己是个大学讲师,已经退休,几年前因肺癌做了手术.老伴是个地质学院院士,七十多岁了还在上班,连走路都要扶着手杖.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时生了一个女儿,由于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山下乡,便放下五个月大的女儿让别人喂养.有一次,女儿不幸高烧不退,造成弱智.之后将她送到弱智学校就读,因而也能认字.弱智女儿结婚后又剖腹生下个女儿,女婿好吃懒做,便离婚了.如今的孙女上五年级,成绩很好,就是很懒惰、很不孝顺.从小家人就对它百般宠爱,就像是弥补以前对她母亲的过失.前些天奶奶洗脚,她在房间里写作业,奶奶就叫她帮忙把洗脚水倒了,说了几遍她也不肯,奶奶就动手打了她,她连忙拿起不锈钢的撑衣架,用力砸在奶奶头上,顿时鲜血迸流,拨打120送进医院,缝了几针、、、、、、老妈妈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拯救她那不孝顺的孙女,能将来孝顺她的妈妈.说完,老妈妈眼里闪着泪花,我们这一组的成员也泪水涟涟,真是悲哀呀!当天下午,我们小组就派人和小姑娘聊天,以求拉近与小姑娘的距离,同时还让她要认真听专家的讲座.第二天,我们就发觉她在认真地做笔记,晚修课时,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久病床前有孝子》记述王希海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照顾植物人父亲20多年的感人故事和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导演和老妈妈》讲述翟俊杰带着妈妈拍戏的故事时,小女孩好像心灵上有所触动.第三天早上吃饭时,我们意外地发现,小女孩跟妈妈坐在了一起,我们也当做没看见.晚上有15分钟的时间分享,我们的指导老师陈明阳老师从登记册中了解到她这几天生日,便选择同是这个月生日的另外两位老师和她一起过生日,讲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还说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等话语,让其余两位老师说说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点滴小事,以此让小姑娘受到感染.之后让她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一起为她祝福,一起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发觉小女孩会心地笑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妈妈、老伯伯都开心地笑了,眼眶里还闪着泪花.第四天,我们惊奇地发现小女孩带着奶奶、妈妈一起来上早读,吃完饭还主动帮奶奶、妈妈用纸巾擦盘子,前几天她自己的盘子都是义工老师帮她擦的.小姑娘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快呢?就是因为她学习了《弟子规》,她被深深的感悟了、开窍了,她懂得了“首孝弟”,就是说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学习《弟子规》,使得小女孩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了小女孩的“仁爱”、“慈悲”之心.三、学习、践行《弟子规》,教育工作者责任任重而道远.《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在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的时候,要想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学习《弟子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我们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任务就更加重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学好《弟子规》,学习《弟子规》中的《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提高我们的修养,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使得大家都能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生才能幸福.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身作则践行《弟子规》,把爱传递,为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感恩老师的分享!。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2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2](https://img.taocdn.com/s3/m/9380c837a32d7375a41780a7.png)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集)2005/2/27台湾高雄六和净宗学会档名:52-117-02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看到这么多人来听课,确实非常欢喜。
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求学问有三个法宝:第一个「好学近乎知」,第二个「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所以,我们能够好学来学习,离智慧就愈来愈近。
人生只要有智慧,你就可以处理非常多的事情,让它往圆满的方向去走。
「力行近乎仁」,学问你一定要拿来,比方说夫子教我们「凡是人,皆须爱」,而当你真正去关怀别人的时候,你才会了解到他有哪一些需要,你在做的当中,你的那种慈悲、仁慈的心就慢慢扩展开来。
所以学问要去力行的时候,你才能够提升你的心境,扩大你的心量。
因为我在大陆讲学的时候,刚好有一次在杭州讲学,刚好第三天讲完,中午吃完饭,我就刚好从餐厅走出来,有一位长者八十岁,他刚好是在他修学的地方听经,不是在我们上课的现场,而是透过转播看到。
他看了、听了以后,他觉得这些课程对现在的人很重要。
所以他就从他在修学的地方走到我们上课的地点,刚好看我走出来,突然长者双膝就跪下去了。
我在那个当下反应也很快,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是打羽球校队,羽毛球那个球速很快,我们马上要扑过去怎么样?救球,所以当下那个反射动作就出来,所以我双脚这么一滑,刚好把他扶住。
我说:「老人家我们站起来讲,不要这样子」。
结果老人家就说:「你要答应我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你一定要到我的故乡,新疆乌鲁木齐讲课」。
一位长者八十岁了,他的孩子在大学里面任教。
诸位朋友,他为什么要请我们这些老师去讲课?他的人生还缺什么?有没有?有没有缺?没有缺。
我们去新疆讲课讲给谁听?讲给当地的人听。
所以他那个祈求为谁?为大众。
他说新疆绝对听不到这些圣哲人的教诲,所以邀请我们一定要去讲。
所以其实这位长者的这样的行为已经深深的教育了我们这些老师,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因为长者阅历这么多,他一定了解到,假如这些做人的道理没有真正让下一代来学习,那下一代的社会将是怎么样?很难去想象。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7文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7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efe0da59b9d528ea80c7798d.png)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7文库诸位朋友,大伙儿好。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正己才能化人,那个化是自自然然的感化,绝对不是专门刻意的要去做给他人看。
因为做给他人看,人家都感受得到。
我经历当中,我在念国中的时候,有一天到学校去打球,一进门看到一个专门熟悉的背影,那是我的校长。
他正在巡视校园,专门自然的看到地上的纸屑他就弯下腰去把它捡起来。
而他在捡的过程当中就深深的感动着我,他那一分爱护自己的学校,爱护自己的环境,那一分心我们感受到了。
而当校长在捡那个纸屑的时候,他会可不能是为了我要做给学生进来看?那绝对不是如此的心境。
那个动作就阻碍了我一辈子。
从此以後,我们不只不可能丢垃圾,我们还会主动的去捡垃圾。
在我们整个推展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老师都专门适应的看到纸屑就把它捡起来。
往往那个动作,却让看到的人专门感动,那一分感动可能胜过於我们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课,都达不到那种感动的成效。
因为真正的去落实、去做,这种身教才能感人。
我记得我们一群老师到长城,就在登长城的过程,我们也专门自然就把垃圾捡起来。
就在捡的过程里面,有一个外国人他就拿着相机把它拍起来。
你看这确实是一道风景吗?因为在外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人是专门不爱乾净的。
然而那个中国人要打括号,什麽时候的中国人?失去我们圣贤教诲以後的中国人。
不然中国人是礼义之邦,讲礼的人绝对可不能污染环境,会尊敬人事物。
因此这是近代失去圣贤教诲的中国人。
我们从那个地点也反思一个重点,因为我们做得不善,而侮辱了几千年的祖宗,这是我们应该要深深省思的。
难道礼义之邦,到现在会被外国人觉得是专门脏乱,甚至无礼的一个民族。
这种形象都差不多到了连中国人自己都没信心了。
我们那时候在庐江汤池,刚好到一个学校去,当我们在参观那个学校,旁边的镇民出来,我们跟他们聊了一下,那个镇民就对着我们的老师讲:你们不是中国人吧?其中有一位老师听了就专门兴奋,他说:我因此是中国人。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06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06](https://img.taocdn.com/s3/m/930de41e10a6f524ccbf85eb.png)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入《弟子规》,我们把「总叙」念了一遍,我们翻到六十页,《弟子规.总叙》。
我们也提到了,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
「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
【弟子规。
圣人训。
】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撷取出来,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就有。
【首孝弟。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长辈。
『孝弟』,「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
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
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位朋友,有没有觉得:有这么夸张吗?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周朝。
多少年?八百年。
请问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凭的是什么?孝跟弟。
我们只读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也常常看到,别人的子子孙孙为什么这么优秀?只看到结果,对自己没大帮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
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亲叫太王。
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
当初太王刚好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时候,觉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圣主之相。
但是他的父亲排第几?排老三。
结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悦,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谁?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
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不声不响趁著要去帮父亲采药的这个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两个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后就没有再回来。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https://img.taocdn.com/s3/m/05692b0fcc175527072208a5.png)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1)集诸位学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诸位学友一起来研讨[如何让人生能幸福],我们这是[幸福人生讲座]。
首先我先自我介绍,我姓蔡,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蔡礼旭。
我小时候有一个习惯,后来才知道这个习惯也挺好,就是只要有长辈来到我们家,我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不管我是在何处,我一定先放下我手边的工作,到这位长辈面前跟他问好,我说叔叔好,阿姨好。
诸位学友,当我这么一鞠躬下去,抬起头来,长辈的表情非常高兴,摸摸我的头说,你这个孩子真乖,我也很满意,因为他肯定我,我也很高兴,我就走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在做有德行的事,他在力行圣贤教诲,圣贤教诲我们要当一个有礼貌的人,当他真正鞠下躬去的时候,事实上他的内心会很欢喜,因为人本来就有好善好德之心。
所以我从小这个习惯就养成,后来也因为这个习惯得到非常大的益处。
有一次刚好我在上电梯的时候,有一位女士跟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我先进电梯,后来她也进来,我就会问她说,[这位女士,请问您上几楼?]诸位朋友,您坐电梯会这么问的举手。
好,谢谢。
假如你进电梯的时候,有一个人跟你微笑说,[请问你上几楼?]诸位朋友,你的感受怎么样?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
所以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这个礼貌不得不教。
所以我常常跟我们学生讲,还有跟学生的家长讲,我说[学礼貌重要,还是考九十八分到一百分重要?]问:是学礼貌重要,是学一生正确的态度观念重要,还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哪一个重要?答:学礼貌重要。
都觉得礼貌重要。
问:请问现在的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中在做后者的工作?答:后者。
为什么?明明口头上都觉得做人做事重要,但是实际上遇到孩子的时候,都还是只逼他的功课。
问: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望子成龙。
那分数一好了,就望子成龙了吗?分数一好之后,他人生就幸福美满了吗?所以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都需要我们用智能去判断,才可能判断正确。
蔡礼旭的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的弟子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6ded3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6.png)
蔡礼旭的弟子规观后感今天下午,我读了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蔡老师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详细解读儒家经典《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
蔡老师在讲怎样教育孩子时讲道:人的潜力就像冰山,要用哪兩把钥匙才能开发呢?蔡老师给孩子讲课时画了一个冰山,但只能看到他百分之五,大多部分都被海水埋没了,蔡老师告诉孩子们:“人的潜力就跟冰山一样,大部分都埋没了。
那么怎么把这九十五开发出来?老师今天送你们两把钥匙把它开发出来。
第一把是孝顺,第二把是礼貌。
礼貌其实本质就是恭敬之心。
”在孝顺父母的根底上,礼敬所有的人,这样心量自然会放宽,量大福就会大,留神理没障碍时,智慧自然就翻开了。
我读了这段话心里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小皇帝或小公主,在父母百般疼爱中成长,大都缺乏孝敬父母和礼貌待人的意识。
但是,孩子如果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没有礼貌待人的心,将来长大做事、待人就不会宽宏大量,也永远干不成大事业。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在生活上一味的疼爱孩子,在学习上让孩子整天忙着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要在品行上时刻教育孩子从小必须孝敬父母,讲礼仪懂礼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所以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弟子规》。
我们做教师的要带着学生认真诵读《弟子规》,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让每个学生牢记“父母照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用圣人训来标准我们的行为习惯,力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懂礼貌,讲诚信,排除心理障碍,用好两把钥匙,刻苦学习翻开智慧之门,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今天刚刚参加完为期4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启发很多,也有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
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广。
我形容这个课程是:世上最贵的课程,却是的,而且提供食宿。
让一个人受益一辈子的课程,让你学习,你愿意承受吗?参加学习的人没有年龄限制,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长,学乐融融,简直是人间仙境。
人间乐土啊;课堂上只有唯美,没有虚伪和猜疑,没有争斗,没有利益。
【免费下载】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01
![【免费下载】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01](https://img.taocdn.com/s3/m/7fcc0a989ec3d5bbfc0a742d.png)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主讲 (第一集)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这里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
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下午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
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
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去回想一下,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诸位朋友,你的人生曾经下对哪些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现在有没有在下抉择?假如现在在底下说:今天好累,我打个瞌睡好了。
那抉择打瞌睡跟认真听课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
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跟后面都是抉择。
「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行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
其实这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
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
所以,看人的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
假如跟对了上司,你的事业就会有很好的发展,进而你的家庭也会很安定。
所以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1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1](https://img.taocdn.com/s3/m/534c10a65727a5e9856a619c.png)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一集)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早上讲到《弟子规》:【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这一句经文。
『亲所好』,我们在早上也提到了,父母所爱好的东西,子女会起而效法。
当父母所爱好的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生,孩子他也会立志往这个方向走;假如父母所追求的是虚华的人生,那孩子可能就会耳濡目染受影响。
我们常说人生要追求富贵,什么是真正的富贵?我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者要清楚认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
什么是富?这个答案假如问中学生,他会怎么答?很有钱叫富。
他的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谁给他的影响?你再问他,什么叫贵?他会答什么?当官当得很大叫贵。
我们要引导孩子,富绝对不是钱很多叫富。
比方说他今天假如不知足,纵使钱给他再多他也不会觉得快乐跟满足;一个人真正知足,他内心常常觉得很充裕,知足者才能够常乐。
所以真正的富在知足。
不知道诸位朋友身旁有没有很有钱的人,他们有没有觉得他很够了?有很多就更想要再增加,因为人的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所谓「欲是深渊」,这个深渊踏下去不见底。
所以我们不要追求虚华的人生,应该是追求真实,知足才是真正的富。
而当我们这样引导孩子,他这一生懂得知足,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才不会崇尚虚华。
什么是贵?一般孩子说官做得很大叫贵。
其实当当官的他拿到这个权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哪件事?当他有机会当人民的领导人,当员工的领导人,他绝对不是拿著这个权位去压迫别人,甚至於为自己谋福利。
假如是这样的长官跟领导人,等他下台以后会有什么结果?所有的人都很唾弃他。
所以贵,我们要求其真正的意义,「人敬则贵」,当每个人看到你都心生欢喜,都打从心里尊敬你、佩服你,那才是实在的贵。
当我们有机会可以当公司、当政府的领导者,我们应该要提起的不是权势,应该提起的是本分。
为人领导者应该更重要的,比方说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我们应当时时念著如何带领员工走向更好的生活。
不只是在经济面要带领员工,在精神面我们也要跟员工一起成长,当你有这个定位的时候,相信你的员工会很尊敬你。
人生怎样才能幸福——学习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之“人生怎样才能幸福”之后改转
![人生怎样才能幸福——学习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之“人生怎样才能幸福”之后改转](https://img.taocdn.com/s3/m/e99a05de7f1922791688e88c.png)
人生怎样才能幸福?——学习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后改转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一次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给大家讲了蔡礼旭老师的“不学礼,无以立”以后,有很多家长深有同感!其实,您的一分同感,就是在通往自我幸福、家庭幸福和子女幸福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啊!佛教称有自我进步愿望和求福的人曰“同修”,其实,也是在说,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有共同的修行目标啊!蔡老师年岁并不是太大,可是悟性很好,他通过研修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内心丰满充盈,然后通过自己的感悟,开课堂,搞讲座,让我们大家也能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中能帮助我们靠近幸福的精髓,其实是在幸福自己的同时,幸福了千万人的人生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人生怎样才能幸福”》。
各位家长,人生怎么幸福?人生应该怎么样才能幸福?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观念,你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了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
你有好的命运,人生一定会幸福。
所以一个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还在他的思想观念,所以能够让思想观念正确,你的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就会有幸福的良好基础。
各位家长,要依据谁的思想观念来经营你的人生呢?甚至是替你的孩子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要依据谁的思想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个人人生要幸福,也就是思想观念要正确,思想观念一正确,才能做一个如法的好人。
你是好人,那人生一定会走得圆满。
所以现在人很喜欢看书,尤其很多人喜欢研究心理学,我常常会请教他们说,假如你看一个心理学家的书,他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了另外一本:问:请问你会先看哪一本?答:六十岁。
问: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先看六十岁的?答:心理更成熟了。
诸位朋友,我们刚刚这位学友说的,可能心理更成熟,更有智能,“可能”是不是一定?我们的命运,还有我们下一代的命运,可不可以建筑在“可能”上面?不行。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4aa68abceb19e8b8f6baac.png)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童敏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
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
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
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
我能做到将心比心。
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
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
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
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兄弟朋友篇目录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3)第十六讲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9)第十七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一) (14)第十八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二) (202)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它的财物、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一个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
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象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古代的人对于兄弟之情特别珍惜。
有一三兄弟,每次兄弟一聚会一定要三个兄弟睡一张床,那个亲得可能连他老婆都很嫉妒,所以这种兄弟之情很令我们羡慕。
"弟兄同居忍便安",能够忍得住。
我们在《弟子规》里面有提到"财物轻,怨何生",对于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
我们看中国这个"财"字,财物的财,它又通另外一个含义,是木材的"材",木材够用的话,烧起来就够了,当你木材堆了很多的时候,很可能太阳照太久了会烧起来,所以你财太多了,很可能会引火自焚。
所以当你时时都在搜刮财物,其实你自己的福分已经在耗损、在折褔。
当你搜刮的这个动作又被你的下一代学得非常彻底,所以你这个财物留得住吗?所以人要深谋远虑。
当你们上一辈就演出在那里争夺财产的样子,那下一辈一定会学得很彻底。
我们说财产是五家共有,天灾要你的钱,水灾要你的钱,请问现在天灾多不多?多。
水灾、火灾都属于天灾。
为什么灾难那么多?我们的人心缺乏教化。
所以现在有钱人自己心里面踏不踏实?也很难踏实。
因为现在天灾人祸太多了,这个钱很容易就守不住,所以守住财富的方法特别重要。
在民国初年,曾国藩先生的外甥聂云台先生,他在上海住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上海这个地方是人财富大起大落最明显的一个地区,聂先生把他几十年所看的这些事实真相用笔记了下来,看到很多富极一时的人到最后都破产,所以就提到如何真正能够留住财富的道理。
所以我们经营一个家庭,到底怎么把我们的财富留住,这个理你不能不懂。
有一位周先生他们家很富有,开钱庄的,而且开很多分店,在全国很多分店,他的财产有几百万两。
他有一个分店的主管,因为当地发生天灾,所以主管拿出五百两来赈灾,五百两多不多?几百万两的人拿出五百两来。
结果被这位周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这钱是我的,你还给我拿去捐,这样一骂下去,以后主管敢不敢去布施?都不敢。
所以他得意洋洋,都告诉别人,我这一生能够留住这么多财富的方法就是进得来、出不去,一定把它握住;就像守财奴一样,非常吝啬。
结果等他去世之后,刚好那个时候进入民国时代,他的财产转换成民国的单位是三千万圆,多不多?多。
三千万圆,以前一个大圆就不得了。
三千万圆假如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我看是几十亿了。
这么多的钱分成十份,刚好他的子孙分成十份,结果这十份分完之后,下一代在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完全败光。
因为他这么吝啬,他的子孙一定觉得那些钱是谁的?他的子孙绝对不会说那是要回馈社会的,他们都想那些都是我们的,所以他拿来之后会不会节俭?不会,很快就挥霍完。
甚至于十个子孙当中还有这么一、两个还比较有德行,没有这么挥霍,但是也是接二连三遇到厄运,全部败掉。
为什么他的子孙连有一点德行的人还是败掉?因为当身旁很多的人都饿死的时候,而你还在那里这么富有,都不肯散财,这个损自己的阴德,这非常折福。
所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易经》的话都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这个余殃殃及后代子孙。
所以我们真正不了解财富的道理的人,可能在这一生都会干出很多让子孙都会学习错误的一些方法跟态度,所以人不明理很难把家庭经营好、把孩子教育好。
所以财富的真因还是要多多布施。
当然兄弟之间你也懂得布施,那就不会有争吵。
有一句话说"人欠你,天会还你",这个"天"就是天理,你的福分会水到渠成。
人往往不能忍一时之气,就干出了一些违背德行的事情,所以上一代只要争,下一代就没好榜样,所以要能够忍耐得住。
"莫因毫末起争端",这"毫末"就是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兄弟争吵。
下一句,"眼前生子又兄弟"。
兄弟姐妹又生了孩子,又有他的兄弟了,所以我们这一辈要做好样子,"留与子孙做样看",所以这个就特别重要。
我们一开始举的周朝的例子,开国的几个圣王做出了孝跟悌的榜样,所以因为有这么好的榜样,它的朝代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朝代,所以朝代能悠久都不是偶然的,一个家族能兴旺几百年也绝对不是侥幸的。
所以诸位朋友,您的家族、您的家庭要兴旺多久?你要有所志向才能教出很好的子子孙孙。
在兄弟相处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兄弟有过失能不能视而不见?不行,你视而不见,他可能愈走愈误入歧途,我们怎么可能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足继续做错事,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劝诫。
那用什么方法去劝?我们要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兄弟对我们的信任到哪里,而这份信任一定要在平常相处的时候就开始积累,你不要等真正要劝他的时候才说平常几乎没有在通电话,那这个时候去劝,他就觉得不能接受。
所以信任愈高,劝诫的效果愈好,所以很多的功夫要什么时候扎?平常就要扎。
古代的人劝自己的兄弟都非常有耐性,也很有智慧。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后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回来,大哥就给他破口大骂,气得半死:问:结果持续一段时间,弟弟有没有改善?答:没有改善。
问:你们怎么都知道?你们有看到?你们可能体会到成年人最难放下的是什么?答:面子。
你们怎么又知道了,你们太有智慧了,最难放下的就是面子,面子现在一斤多少?我们说要能够增长学问,头一件事要把面子卖出去,要把它彻底卖出去。
所谓"知耻近乎勇",要知道自己有很多过失,不要顾及这个面子的人,学问才会有很大的增长,才能够面对错误,但是我们在劝别人过失的时候还是要顾及他的面子。
所以陈世恩就跟他大哥说:"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
"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你在那里等,十一点、十二点,你会怎么样?会不会火都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切法要成于忍耐的功夫。
当他弟弟一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摸摸他弟弟的身体,"弟弟,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然后就一边扶着他说,"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
"然后把他弟弟带进来,还亲自把门锁好,然后陪弟弟走进来。
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一种关怀,一种爱护,把他带进来。
其实一个人在外游手好闲,他会不会觉得很快乐?他也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所以当他能够很感受到兄长对他的爱护,其实他会慢慢走回头,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的,只要你让他有台阶下,只要你让他知道往怎么样走才是对的,你拉他一把,没有人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这种方法能够让对方感动、接受,这个就要靠我们的修养跟智慧。
所以后来他弟弟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
我们常常听这些德育故事,就觉得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可以演出好戏,为什么我们都演不出好戏,而且是坏戏连篇,好象一直相续都是在后悔,问题在哪?修养。
所以任何事要成就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而不是要求任何一个人,所以《大学》给我们一句最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管你是天子也好,不管你是一般的平民也好,你这一生要有事业,你这一生要把家庭经营美满,都要从哪一个起点开始?修养自己,修身的功夫。
所以身旁的亲友不能感动,谁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德未修",道德不够,所以"感未至",没有办法让人感动。
所以儒家有句心法,只要这句心法你时时能放在心上,那您儒家的学问会很高,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做不好不先检讨任何人,先检讨自己还有哪里做不好。
当我们有这个存心的时候,你的时间绝对不会耗在烦恼,你的时间也不会耗在批评别人,你的时间会马上回归到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这个事情更好,所以这个态度至关重要。
当你时时处处都反省自己,身旁的亲友跟你相处会很感动,会被你的德行折服。
好,那我们从刚刚整个,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从这些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伦常关系假如能够经营得好,人生就会觉得非常踏实,非常快乐。
我们说人生要追求快乐,常常遇到很多家长,我会问他们说,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走什么样的人生?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问: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答:孝顺的人。
好,很好,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
你心里要有想,因为你是孩子的引路人,他很多思想观念是要靠你帮他扎根的。
假如你的人生活一天算一天,都没有目标,那你会把他带到哪里去!所以当父母觉得孝顺很重要,帮孩子扎孝顺的根,那对他一生就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