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二节 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学曾:北京琴书 ※“唱故事”以唱为主,有 腔有调,有辙有韵,有鼓板 丝弦伴奏。如:京东大鼓、
河南坠子、北京琴书、苏州
弹词等等。还有一种被称为 “韵诵体”的艺术表演形式, 如山东快书、快板等等,这类曲种虽无乐器伴奏,但通过快 板的击节伴奏,作品的节奏感依然很强。
曲 艺 评 弹
曲艺与戏剧的区别
戏曲是演故事,多人合作分饰各角色, 另加舞美、灯光、道具、音响、服装
民间说唱包括“说故事”与“唱故事”两大类
※“说故事”以说为主,语
言是散文体的。如北方的评 书、南方的评话,北方的相 声和南方的滑稽都属于这一 类型。也有以说为主以唱为
辅者,如北方鼓书,南方评
弹等。
评 书
满族说书
满族说部 《东海窝集部传奇》 《红罗女三打契丹》 《木兰围场传奇》 《比剑联姻》 《乌布西奔妈妈》
至汉代开始出现在喜庆的“宾婚嘉会”上。这种风俗沿袭至今。
唐代是中国木偶戏的形成期, 有完整剧目的出现。至宋,中 国木偶戏已经成型。今天我们 所看到的悬丝木偶、杖头木偶、 药发木偶以及肉傀儡、水傀儡 等木偶品种,在宋代都已出现。
皮影戏
也是道具戏的一种。剧中的人物、 动物均用动物皮革刻做侧面像,放 在纱帐里面,通过从里向外透射出
4.经费匮乏的问题;
5.生存环境恶化问题;
三、民间舞蹈 传统的民间舞蹈是在历史上产生 并以活态的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 社会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
肢体艺术形式。这类舞蹈具有较
强的自娱性和稳定性,表演过程 中虽有一定的随意性,但一旦形 成,便很少有大的变动,是了解 民间肢体艺术的重要手段。
民间舞蹈=娱人型舞蹈+娱神型舞蹈
的灯光,将皮影影像投射在屏幕上
供人观看。著名的皮影戏有甘肃兰州影、青海灯影戏、河南 驴皮影、陕西牛皮娃娃影、山西纸窗影、福建抽皮猴、北京 蒲团影、河北滦州影等等。皮影戏也是由幕后艺人操纵演出 的。艺人还要配唱、读白,旁边还要有锣鼓丝弦伴奏。
面具戏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剧种,
被称为人类戏剧史上的“活化 石”。早期的面具戏很可能来 源于宗教仪式中的驱傩。后来 才发展为民间戏剧。面具戏在汉族地区已不多见,但在
民间小戏的动作多来自当地舞蹈;
民间小戏的情节多来自当地说唱。
一出戏,一垧地。 任舍一吊钱,不把艺来传。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艺人红不红,看你行不行。 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 学会《大西厢》,玩艺儿就不糠。 唱好《西厢》、《蓝桥》,到哪儿没人小瞧。
戏剧传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服饰同化的问题; 2.唱腔改变的问题; 3.后继无人的问题;
舞蹈与民俗(秧歌)
舞蹈大秧歌
四、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歌”与“曲” “歌”是指有歌词的演唱; “曲”是指用乐器进行的演奏。 至于舞蹈中的舞蹈音乐、戏曲中的戏曲音乐、曲艺中的
曲艺音乐,均可放入舞蹈、戏曲及曲艺中,作为它们整
体中的一部分进行系统的搜集、记录、整理与保护。
五、体育竞技 所谓传统体育竞技,是指按一定组织形式、顺序与规则, 在平等前提下,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为目的的竞技娱乐活动。 体育竞技种类:武术、杂技、摔跤、棋类、弓弩、球类 绝大多数体育竞技都有表演成分,故有“文体不分家” 之说
娱人型舞蹈:用于各种节庆、迎客、联欢、娱乐、演出等场合,
如各种芦笙舞、秧歌、鼓舞、旱船、抬阁等等。
娱神型舞蹈:用于各种丧葬、祭祀、祈祷、治病、驱邪等宗教仪
式。作为重要的集体记忆,民间舞蹈会通过仪式定期举行,以此
缅怀远古祖先,并以祖灵的名义,不断固化社会自身的整体性。
舞蹈与历史(土家族摆手舞)
舞蹈与信仰(塔吉克鹰舞)
傩文化较为发达的贵州、湖南、安徽等省区仍有流传。
面具戏中的面具多脸谱化,从脸谱造型上很容易分辩出 剧中人物的忠奸善恶。
为什么中国乡村道具戏这么多?
1.不论长相:
演员都在幕后,好坏全在技艺。
先天不足,后天补齐;
2.低成本运作:
成员十来人,
演出成本村落个人 均可承受;
3.行头简单,
运输方便
民间小戏多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产 物,很难考订出产生年代。 表现形式的来源: 民间小戏的曲调多来自当地民歌;
来自百度文库
二、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是指在人类历史上产生,
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代言体 表演艺术形式。 1.道具戏:皮影、木偶戏 2.民间小戏:贵州的花灯戏等;
3.大型戏剧:京剧、昆曲等;
4.话剧、芭蕾传入历史较短又是舶来品,暂不会列入《名录》
道具戏
泛指用道具人形进行演出的民间小戏。根据使用道具的 不同又可分为木偶戏、皮影戏、面具戏等数种。
第 二 章
非物质 文化遗 产分类
目录
(三)传统工艺美术 (五)传统生活知识
(一)民间文学
(七)传统节日
(二)表演艺术
(四)传统生产知识
(六)传统仪式
第 二 节
表演艺 术类遗 产的基 本范畴
表演艺术类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 今的,通过唱腔、动作、台词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演出者内心世界的传统 演出活动。 表现形式:说唱、戏剧、歌舞、音乐、杂技等 价值:是认识历史、艺术与文化,展示人类表演才能的重要手段。
一、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又叫“曲艺”。是一种以“叙述体”为基本特征的表演形式。我
国民间说唱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随着佛教“俗讲”、“变文”的传入,
民间说唱很快便普及到了广大中原地区。至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民间说唱得到进一步普及。宋元以来,不但涌现出一大批专业艺人,而且 还产生了众多曲艺品种。宋代的“诸宫调”、“鼓子词”,元明以来的 “弹词”、“鼓词”、“道情”,清代的“子弟书”等等,都是说唱文学 的著名曲种。
木偶戏种类 杖头木偶 布袋木偶 水上木偶 药发木偶 由于木偶一直受人操纵,所以又称“傀儡戏”。
木偶的来源
最早的木偶来自殉葬的人俑。西周已
有木俑随葬习俗。在河南信阳出土的 楚墓女俑已装假发,手腕亦转动自如 ,而山东莱西西汉墓出土的悬丝人俑 已经可以由人操纵。这种用于殉葬的
人俑后来成为“丧家之乐”中的主角。
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呈现的;而曲艺是
以说唱讲故事,一般不要太多形体表 演,以说唱为主,并没有太多别的艺 术手法来加以修饰。 千军万马,就是咱俩; 文武老生,青衣花旦。
影响汉族地区民间说唱发展的主要因素
1.历史上佛教的“变文”; 2.北方少数民族的说唱(蒙古好来宝、满族子弟书等); 3.少数民族的史诗演唱(藏族史诗《格萨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