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总结

心理学总结
心理学总结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的基本特征;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吧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学,科学的解释心理学现象,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为不同领域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4.临床法,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规则。(为了更好的贯彻客观性原则,在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手机资料时要如实地记录被试者的外部刺激、机体反应、行为表现及口头报告,不能用推断、臆测代替客观事实;第三,全面分析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人的心理现象描述、揭示、预测和控制。1描述心理现象,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就运用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质化分析和量化统计,指出各种心理现象的不同表征。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在精确的描述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影响心理活动的诸多因素。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基于对心理现象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

心理学的历史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一、时代背景: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理性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尔“天赋观念”;洛克“心灵如白蜡板,没有任何痕迹”。2.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种类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所致,同一种类内的个体差异则主要是因适应环境所致。3.生理学的影响。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赫尔姆霍兹,倡导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及无意识推理。费希纳,首创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传话为心理经验的过程。二、冯特的贡献:他开创了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他培养了一只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他的弟子: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所见的心理学》。4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

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创始人:马斯洛、罗杰斯。

当代心理学的特点:当代心理学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整合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的特点。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的指导。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时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的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键、情操和品质。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之一。系统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创新能力。5专业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人体的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心理产生的主要基础。脊髓参与简单的反射活动,一般情况,受大脑的支配与调节。脑主要由脑干、间脑和小脑三部分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脑神经一共是12对。

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通常将生长和发育分为4个时期。胎儿期,初生儿到成人的时期,成人期,老年期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只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而不具有反射能力。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组成。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它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个是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广义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动物心理的发生于发展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一、种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感觉阶段;2、知觉阶段;3、思维萌芽阶段。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二是劳动;三是语言的产生。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时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劳动在人类心理产生重的作用。劳动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另一个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二、个体心理的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个体心理发展分为10个阶段。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岁)4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岁)5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11.12-14.15岁)6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岁)7青年中期(19-25岁)8成年期(25-45岁)9中年期(45-65岁)10老年期(65岁以后)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以及差异性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扩展简答: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4个,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一个事错误的。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自然环境因素: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三、社会文化因素:1.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是多元化的,人类文化是人类心理产生的决定性条件;2.拷贝世界:从性质上看,既有有助于人格全面发展的,也有毒害人民的心灵的。拷贝世界透过其广泛多样的渠道,随时随地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而当大众传播的影响集中而有力时,则既可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也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与不安。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其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组织性。最后,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身高,体重,头面部发生明显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1初中生生理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机能成熟,使初中生有成人感,独立倾向日益严重。2心理发展有这样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初中生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冲动和草率。情绪上心理活动强烈,固执,狂暴,自我意识发展的盲目膨胀,情感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都会引起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盲目自尊或妄自菲薄,情绪易大起大落。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过渡性。表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在身体发育方面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2闭锁性。由于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作内部的获得时期。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对成人闭锁对同龄人开放。3社会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1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性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2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用逻辑法则的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低级生理需要相联系)情绪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感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迫切需要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忍受能力差

高中生的情绪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初中生。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反抗心理。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4岁之间,第二反抗期出现于初中阶段。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有新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高中生逐渐学会了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分析自己。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

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怎样度过初中生的危险期)。初中生: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高中生: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

为什么说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危机期及如何度过答案为:以上8条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

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包含三层含义: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表现为行为的变化,而引起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原因是个体经验的习得;3、学习所造成的行为变化,在行为品质上表现为行为水平的提升和持久稳定。二、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的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包含三层含义:1、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2、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3、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作准备的。

学习的种类。1、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理解性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是指新旧知识间内在的有意义联系,非人为联系指新旧知识间存在的观念的一致性。3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领会、巩固与应用),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和操作技能学习)和品德(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问题)的学习。

学习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外在行为解释人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由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联结学习的公式:S—R。三条学习的定律:准备律(有积极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的动机、心向),练习律(反复强化),效果律(强化物体对那个人本身有吸引力)。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2认知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关于某科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二、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形成。.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倡导,他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也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

顿悟学习的条件是在这个领域长期坚持努力的人,长期思考,是勤奋耕耘的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