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关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1.力学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2.振动和波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3.热学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4.电磁学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5.光学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7.量子物理基础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8.分子与固体B:5条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B:6条10.天体物理与宇宙学B:3条11.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自选专题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2. 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四、素质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 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2. 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3. 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五、教学过程基本要求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习题课、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提倡有条件的学校以小班形式进行,并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为主,学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0%,争取做到不少于15%;鼓励通过网络资源、专题讲座、探索性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学手段——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提倡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演示实验——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40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4. 习题与考核——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规范的重要标志;习题的选取应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考核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5. 双语教学——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物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查阅外文资料和科技外语交流的能力;六、有关说明1.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和理科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物理课程,其中A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2.本课程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数学基础;3.本基本要求建议的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B类内容和学时数,例如: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12月3日附表: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说明:1.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共有74条,B类共有51条;A类内容构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是核心内容;B类是扩展内容,它们常常是理解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基础,讲述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基本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充实;各学校除了保证基本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外,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应仅满足于A类内容,而应当根据学时范围和授课对象所需基础尽可能多地选择B类内容,必要时还可适当开启新的“知识窗口”,介绍与科学前沿和技术应用发展相关的内容;由于各学校类型、办学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一些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可以在A、B两类内容之间进行小幅调整,但由A类内容调整为B类的比例不应大于15%;调整的论证资料应由学校存档;调整后的教学内容通过各校教学大纲加以规范;2.应适当加强近代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近代物理的内容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的五分之一;3.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夯实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物理基础,在基本要求的内容中包含了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物理基础专题;专题内容可用以拓展物理知识面,例如:介观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凝聚态物理、信息光学、耗散结构理论等;也可以介绍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应用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例如:激光、超导、液晶、量子信息、红外辐射与遥感、扫描隧道显微镜、核磁共振、超声等;专题内容和学时由各学校自行确定,并应订入课程教学大纲,予以落实;4.本教学基本要求不涉及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和编写教材的章节顺序;在实施教学中,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机衔接;。
大学物理教学案例
大学物理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本案例是关于大学物理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的问题。
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案例描述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 创设互动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深入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来。
2. 运用实例: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实例来解释物理原理,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通过实例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物理原理。
3. 实践体验:在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例如实验、观察和模拟等,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中来。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4. 探索性研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案例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本案例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调查:设计问卷或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学方法的参与度和研究体验的评价。
通过分析学生的反馈,可以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研究成绩对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对学生的研究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学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说明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3. 学生反馈分析:对学生的研究笔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可以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通过以上评估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本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结论通过创设互动环境、运用实例、实践体验和探索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大学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传授。
大学物理教学课程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大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2. 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 熟悉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原理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3.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物理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对物理现象和科学探索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涵盖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推导和应用实例,结合实际物体运动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介绍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包括动能、势能、内能等形式的能量转换与守恒,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热力学基础: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方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结合实际热现象,阐述热力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电磁学基础:包括库仑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电磁现象及其应用。
大学物理_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分支和重要研究领域。
3. 理解物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的概念与学科范畴2. 物理学的基本分支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4. 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与现代科技发展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大学物理导论》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物理学研究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大学物理的概念与学科范畴(15分钟)1. 介绍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制等。
2. 讲解大学物理的学科范畴: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
3. 讨论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物理学的基本分支(20分钟)1. 力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2. 热学: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热能转换等。
3. 电磁学: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
4.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干涉、衍射等。
5.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结构、能级、光谱等。
6.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7. 凝聚态物理学:晶体结构、半导体、超导体等。
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5分钟)1. 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误差分析等。
2. 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物理定律、计算方法等。
3. 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
五、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与现代科技发展(15分钟)1. 讨论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电子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等。
2. 分析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环境保护、疾病诊断、灾害预测等。
3. 探讨物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认识。
2. 教师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思考题等。
大学物理实验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思考
验研 究报告的全程 自主学习活 动。 2 . 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要求 。 要求学生在经过 定 的物理基础实 验训练后 , 结合物理学 习内容 , 根据 实验学 习需要 ,提 出带有 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 或部分 设计性任务 的想法 , 与实验教师协商确定实验题 目。 做 设计性 实验 时 ,要求 学生 自行推证有关 实验 原理和理 论 , 择确定 实验方 法 , 选 选择 相关 的仪器设备 , 设计 实 验步 骤 , 独立 进行实 验 , 解决 实验 中的具体 问题 , 得到 实验结论 , 最后写 出完整 的实验 报告 。
一
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的办法 。
5 . 组织讨论交流 , 形成实验报告 。在教师组织和指 导下小组合作学 习, 同讨 论 、 共 确定实验方 法与步骤及 必需 的操作程序 ,指导 教师随时对 实验过 程 中的技术 重点 、 难点进行指导和把关。各小组之间也要定期 开展 学术交流 ,从学术 交流 中可使各组 之间互相 了解 实验 内容 、 研究思路 和创新 点等 , 也有利 于教师详细掌 握各 组 的实验进 度 、 问题等 , 存在 并及 时给予专业指导 。学 生 以小组 为单 位 , 出完整 的实验 报告 , 写 分析实验 成功 与失败 的原 因, 总结实验经验教训和体 会。 6多元化考 核 , . 发展性评价 。在综合设计 实验 教学
大学物理简单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主题:选择一个与日常生活或工程技术相关的物理现象或问题作为实验主题。
2.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包括公式、定律等。
3. 实验器材:列出实验所需的器材清单,包括仪器、设备和材料。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5. 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包括记录、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生活或工程技术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实验的主题和目的。
2. 实验原理讲解:- 讲解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包括公式、定律等。
- 通过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器材准备:- 展示实验所需的器材,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步骤和分工。
4.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注意事项。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6. 总结与讨论:-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实验,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估其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的大学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2. 实验指导书:编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偏振现象,掌握马吕斯定律,理解偏振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光的偏振现象2. 马吕斯定律教学难点:1. 光的偏振现象的观察和解释2. 马吕斯定律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偏振片、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光的波动性?举例说明光的波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入光的偏振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光会发生偏振?二、新课讲授1. 光的偏振现象:介绍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等基本概念。
2. 实验演示:观察光的偏振现象,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偏振现象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 分析偏振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液晶显示、偏振眼镜等。
2. 讨论光的偏振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遥感技术等。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光的偏振现象相关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光的偏振现象?光的偏振有哪些应用?二、实验演示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偏振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偏振规律。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光的偏振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遥感技术等。
2. 分析光的偏振现象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光学设计、光学元件制造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光的偏振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强调光的偏振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光的偏振现象相关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光的偏振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教案设计方案
1)定义为位移与时间之比 V=Δ r/Δ t,是一个矢量。它是一段时间内
质点位置变化快慢的粗略描述。
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不同,后者是路程与时间之比υ =Δ S/Δ t,它
是一个标量。
2、瞬时速度
1)定义为平均速度的极限,即位矢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V=dr/dt。它是
某时刻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精确描述。
位矢变换式取增量,可得:Δ rpo=Δ rpo/+Δ roo/ 式中的三项,依次为质点 P 对 O 系的位移和对 O/系的位移以及 O/
点对 O 系的位移,就是参照系变换时位移的变换法则。
3)位移与路程的概念不同。路程是一段时间内质点所经路径的长
度,是一个标量,用Δ S 表示。
三、速度:
1、平均速度
即产生加速度。
(2) 相异点:见下表所示。
惯性力
真实力
A:是假想力,即不是物体间的 A:是真实存在于物体之间的相
相互作用,而是非惯性系加速 互作用力。
度的反映。
B:有受力者,也有施力者;故
B:只有受力者,而无施力者; 存在反作用力。
故无反作用力。
C:形式多样(如万有引力、弹
C:形式为 F 惯=-mao(平动非惯 性力、摩擦力等) 性系)
9
一、
功的定义
功是力与受力质点位移的标积;有限功则是由力沿受力质点运动路径
的线积分给出
b
b
A= f·dr= f cosα dS
a
a
它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作用的物理量。功是物体间能量交换的一种方
式和量度。
二、
学习功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各点
1、
功是代数量。应明确功的正负取决于角α 的大小,理解正
物理的教案
物理的教案一、引言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是探究自然界运动规律和物质组成的学问。
而在教学中,制定一份良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研究撰写一份物理的教案。
二、教案准备2.1 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要学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具体来说,在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相关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学会的进行物理实验、观测和模拟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培养他们探究世界的态度。
2.2 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内容也是教案准备的核心。
在已经制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内容来撰写教学内容。
在物理学科中,教学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基础知识:机械、光学、电磁学、热学等;•物理思维:探究学习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思维方法;•物理实验:包括设计和实施;•物理应用:工程应用和科技应用。
教学内容需要具备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生动性等要求,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2.3 准备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具和教材,以便更高效地完成课程任务。
教学资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技术:宽带网络、多媒体设备等;•教材:教学教材、辅助教材等;•教具:教学实验器材、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好的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展示实验、提供练习题等来开展导入环节。
3.2 主体教学在主体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讲解、演示和实验。
在进行演示时,应注意强化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在进行讲解时,要讲解清楚并适当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确保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主动参与。
物理教学方案
物理教学方案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课程目标设定物理教学方案应明确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目标设定应具有可量化和可实施性,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
三、知识结构与认知层次物理教学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知识点。
将基础知识、原理及应用等内容进行有机串联,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整体理解。
四、实验教学的应用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级和知识水平,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五、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是以发现和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举例、提问和讨论等形式实现。
六、多媒体教具的利用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具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展示物理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组内合作、角色分工和互相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八、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教学。
可以通过组织不同难度的练习、设置个别辅导和提供个性化反馈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九、实践环节的安排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设置实践环节,并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大学物理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大学物理备课教案——光的传播与折射2. 课程性质:理论课3.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基本原理;(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原理;(2)光的折射定律;(3)折射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5.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的传播原理、折射定律及其应用;(2)实验法:观察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3)讨论法:分析折射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6.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7.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验器材二、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如光的传播、反射等;(2)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光的折射。
2. 讲解光的传播原理:(1)介绍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曲线传播);(2)讲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1)介绍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2)讲解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分析折射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验证折射定律,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印证。
5. 讲解折射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透镜的应用;(2)光纤通信;(3)水底鱼群的探测等。
6.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2)分析折射定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布置作业:(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光的传播原理、折射定律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基本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
参赛内容目录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基本教学内容共10 章,此次教学设计的20 个课时 分别节选自第1、2、3、5、6、9、10、11、13 等9 章。
1.位置矢量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1 选自第一章:质点运动学/第二节:位置矢量 位移 速度加速度
(2)课程的总体设计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 及光学等内容,这些都是一个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针对课程概念 多、公式多,定理定律理解难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知识点的不同特点 采用了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其中混合式教学主要体现 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问题式教学主要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问题导入知识点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充分调 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主要体现在通过布置作业和小论文,强调物理 思维方式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易呈现以下问题:一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 二是不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缺乏对知识框架的整体认识。三是不擅长将 高数方法灵活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即使有部分学生知道应用微积分去解决,但在 求解过程中出现许多细节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将新旧方法混用。出现上述问题的 原因,一是物理知识难度的加深;二是学时的限制让高校教师在讲解大学物理时 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不注重 各章节间的联系,不理解物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导致他们觉得大学物理 内容“新、多、难”;四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较低,特别是当所学课程 有一定难度时,容易产生退缩情绪,出现玩手机、睡觉、抄作业等现象。
大学物理教案设计范本
大学物理教案设计范本一篇好的物理教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也是一位好老师重要的教学工具。
设计一份好的物理教案可以让教学更加系统化和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一份大学物理教案设计范本,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物理教案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这对于教学的整体规划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需要分为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
在知识层面,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和概念,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
在技能层面,教学目标应该明确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实验和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一份物理教案所要涵盖的知点和概念。
在编写教学内容时,教师需确保盖了物理学科中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并适度融入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意义。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让学生逐渐形成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行为规范。
一份好的物理教案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探究、实践、创新等等。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具体编写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灵活应变,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决策。
四、课堂实施课堂实施是指一份物理教案的具体执行方式和具体操作规范。
在具体进入课堂实施环节时,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并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控和反馈。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和发现物理学科的知识点和概念。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控制和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和练习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作为一份物理教案设计范本,教学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明确设计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用正确的评价手段和工具,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给予正反馈和指导。
大学物理-(含多场景)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经典物理学为基础,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物理学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课程。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物理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设置大学物理课程设置分为两个层次:基础物理和进阶物理。
基础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内容,为学生奠定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进阶物理则包括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在课程设置上,大学物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大学物理,学生可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方法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
课堂讲授是大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手段,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小组讨论和学术报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针对某一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学术报告则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进行文献查阅、综述撰写和口头报告,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实践环节大学物理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科研训练等。
实验教学是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则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科研过程,提高科研素养。
四、考核评价大学物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能力考核。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旨在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构化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
结构化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1.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很多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兴趣和动力,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化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2.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物理实验原理;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知识讲解;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4.实验的设计和实施;5.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3.2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2.学生通过实验前阅读、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演示来了解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3.学生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实验方案;4.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5.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6.撰写实验报告;7.学生向教师展示实验结果和报告。
4. 教学方法4.1 学生中心教学方法学生中心教学方法是本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2 结合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情境来讲解物理实验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5. 教学评价5.1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评价表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进行评价。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验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5.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评价表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价。
大学物理优秀教学设计
大学物理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旨在介绍一份优秀的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该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参与度。
通过清晰的目标设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估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
目标设定-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如力、加速度、能量等;-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物理概念和原则,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应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注重重点、难点的讲解。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设备,并向学生分享实验的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探讨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励,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各类物理相关的书籍、杂志和论文,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份素材列表,供学生选择参考。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课堂表现。
2.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将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写成报告提交。
教师可以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来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小组讨论成果: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同行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展示的深度、清晰度和合作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小组讨论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有机会全面提升他们的物理知识和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结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物理概念,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这份教学设计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大学物理_授课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问题讨论、习题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刚体转动、振动与波动等。
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传导、对流与辐射等。
3. 电磁学:库仑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等。
5. 近代物理:原子结构、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核物理等。
三、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每学期共计32周,每周4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等。
3.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实验设备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讨论。
2. 实验:安排8次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习题课:针对重要章节和难点,安排习题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同行评价:学期末邀请同行专家听课,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大学物理教案怎么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大学物理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3. 典型问题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介绍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讲解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概念。
2. 分析基本理论,如牛顿运动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三、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1. 讲解大学物理的基本方法,如数学方法、实验方法等。
2. 介绍实验技能,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
四、课堂练习1. 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典型问题分析1. 选择典型问题,如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等,分析其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邀请学生进行解题演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实验技能训练1. 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讲解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如误差分析、数据拟合等。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完成速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教学参考书2. 课件、实验器材3. 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物理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设计模板:大学物理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 电磁学: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4.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5. 原子物理:玻尔模型、薛定谔方程、核物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实验法: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20分钟)1. 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示例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定律和公式的推导(15分钟)1. 推导本节课的主要定律和公式。
2. 解释定律和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3.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推导和验证。
四、物理实验(20分钟)1. 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设备。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3.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质量:讲解清晰、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答案准确,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大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基本环节进行了一些阐述;同时对希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要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一定的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大学物理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大学物理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1、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大学物理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大学物理教学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大学物理学思维方法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需要长期努力才可实现。
近期目标被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
近期目标可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是教师完成大学物理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教师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大学物理教学需要。
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大学物理学科知识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有着内在的知识序列,要循着逻辑实施教学。
2、大学物理教学方法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如何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内容。
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上:
教师可以依据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等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讲授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应用时,可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在讲授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时,可以采用实验动画演示法等。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课堂实际,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设计。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离不开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或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它为创设大学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创造了条件。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亲手参与操作,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这是从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分析原因,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设计要紧紧围绕所学理论进行,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比如麦克斯韦演示实验:观察演示版中钢珠的分布情况,和教材中分布函数图像做对比,使学生知道分布函数的得出过程离不开实验支持。
这样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强化了一节理论课所学理论。
而且起到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4、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包括怎样选择媒体、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首先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
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选择媒体时要保证所选的媒体能有效地实施相应的大学物理课
堂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很多:如幻灯、投影、动画、计算机网络等。
比如振动合成教学中用动画演示李萨如图形,就能直观地观察到相位差对图形的影响。
3、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是一节课的大学物理教案范例:
这样设计好的教案执行起来就会有条不紊。
4、单元复习和习题课设计。
教师在每学期进度表编排时要有阶段性的编排单元复习和习题课,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进行总结和复习的学习习惯。
大学物理习题很多,不做一定量的习题是掌握不了课堂内容的。
所以每学期必须准备一定量的作业题,作业题要精选和多样化。
作业题要分单元进行讲授、检查和测试,这样把每学期的内容化整为零分成单元来复习巩固,学生期末复习起来才不会仓促,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5、师生互动环节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
必要前提。
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总之,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以达到最优结合。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教学设计只有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王显军. 试论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河南教育学院学
报 [j] 2002年9月
[3]房毅,阴其俊,陈建华.构建导向大学大学物理探究型学习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4期
[4]李海南,聂兵.优化大学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5]解世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