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史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八章) • 水是生命之源。 •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 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水经 注,原序)。
水利史综述
• • • • 先秦时期(前21世纪~256年)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公元589年) 隋唐至宋、辽、金(公元589年~1280年) 元明清至近代(1280年~1949)
• 早期的井田制: 以沟洫(xu 4,水沟)渠道和 交通田埂将一片地分为9个区 • 战国:西门豹引漳水灌溉,淤灌“斥卤”之 地 • 楚国在安徽寿县修了著名的蓄水灌溉工 程:芍陂灌区, 寿县一度成为都城(原:淮阳) • 各国 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挑水,水攻) • 沟通江淮的邗(han 2)沟(前486), 4年后沟 通泗水济水的菏水. 说明了水利的基础地
1. 先秦时期(前21世纪~256年) 的中国水利
主要特点
• • • • 生产力比较低下, 生动而美丽的传说 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水利工程 水利的起始阶段 水利已在灌溉、防洪和水运等方面发挥 作用
1.1 水利的起源
• • • • 逐水草而居——用水(生活与生产) 择丘陵而处之——避水害 刳(ku )木而舟——航运 史学家认为:江河湖泊是人类文明的发 祥地,原始社会人类分布与水源的共生 相
3.1开元以后的分段运输法
• 江船不如汴,汴船不如河,河船不入渭(船 过三门峡砥柱山太困难) (抗日之分段运 输法,宜昌至重庆) • 五代的梁、晋、汉、周、北宋(均都汴 京)及以后皆不定都关中,原因之一, 漕运不便
3.2 北宋漕运的重要性
• 北宋都汴京,漕运距离缩短一半 • 五代战乱,黄河北农业遭到破坏,“国家根 本,仰给江南” • 宋太祖“东京养甲兵数十万, 居人百万家, 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忧” • 漕运的重要,促成了苏、杭、镇江、无锡、 扬州等城市的发展
2.1 水利对秦汉经济区的作用
• 秦汉基本经济区:泾、渭、汾河的河谷盆地与 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带,因铁器的使用, 耕地面积 扩大到5亿亩, 水利同步发展. • 汉武帝大兴水利: 扩大了郑国渠(前246年,关 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原 有灌溉面积,引渭水开漕渠,漕运灌溉两用;引北 洛河(龙首渠); 引泾河(白渠)。 • 关中土地占全国1/3,60%财富
都江堰略图
3 .隋唐至宋辽金 (公元589~1280年)
主要特点
• 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和平时期 • 水利上第二个大发展时期,规模超过秦 汉 • 唐代后期,长江流域基本取得了经济区 的作用 • 安史之乱至南宋中叶,全国经济重心逐 渐南移,生产发展快,经济繁荣
3.1 大运河的修通
•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南北朝,初步形成沟 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之轮廓 • 隋文帝为统一江南,公元587年,开山阳 渎(淮安到扬州),实际上是整修邗沟 旧道,以通漕运 • 隋炀帝605年续修四渠:济渠、永济渠、 江南运河(沟通长江、钱塘)扩建山阳 渎,
2.2 其它地区的水利
• 关外其它灌区的建设(如汾水流域) • 抗击匈努,屯垦戍边,派兵移民使得青 海湟水流域、宁夏河套地区及甘肃河西 走廊地区的水利得到了发展
2.3 西汉后,河道不畅
• 黄河历史上计6次大改道(清胡渭)(周定王五 年,宿胥口(浚县);始建国三年,魏郡(濮 阳);庆历八年,商胡(濮阳);金章宗明昌5 年(南宋),阳武;明弘治五~八年,河决封丘 金龙口、张秋,弘治八年,刘大夏治河,为防北 侵运河,南疏北堵,筑太行堤,黄河入淮;咸丰 五年,铜瓦厢) • 黄河连贯性大堤建于战国初年 • 西汉前半期,河比较安定,武帝之后,决溢频繁 (围垦滩地,乱修堤防,致使排洪不畅,黄河多 沙,是主要原因)
周定王五年为公元前 602年,加上1660,推 定禹河当成于前2262年
2.3 两汉治黄论说
• • • • 改道说,始自西汉(从未实现) 水力冲沙说 分洪说 滞洪说(在黄河下游),未能实施
2.4 南方水利开始
• 为统一全国,秦移民万户至蜀,“得蜀 则得楚” • 前256年(战国后期),蜀郡守李冰在灌县 修了都江堰(附注)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 • 三国至南北朝,江淮等地水利有了发展, 出现了能与北方抗衡的经济区
1.3上古传说
• 共工氏: 壅防百川, 堕高湮(yan 1) 庳(bi 4) (本氏农田不受淹) • 鲧: 9年 • 禹: 13年, 变堵塞为疏导, 夏君,禹导河,凿 龙门, 战国《夏书》说明,夏已有灌溉技术 • 战国《禹贡》: 化全国为九州,祥于黄河, 略于江淮,禹迹茫茫,化为九州
1.4 上古即表现出其基础地位
台儿庄运河北段
穿淮安城而过的古运河
宝应纵棹园
高邮保留有中国最完整的古驿站遗址
• 大 运 河 给 瘦 西 湖 更 添 美 姿
1.2 水利一词的意义
• 水利——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指捕鱼之利 • 《史记.河渠书》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防 洪、灌溉、航运等事业: 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 • 193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决议提出,水利范 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 污渠、港口等八种工程在内。 • 但未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现代汉语辞典: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的灾害
3.3 元代之后的京杭大运河
• 元代都北京,原隋大运河路线太远,于 是,裁弯取直,有了元之后的京杭大运 河。
3.4 隋唐京航大运河路线图
3.5 元京航大运河ຫໍສະໝຸດ Baidu线图
•
运河远眺
大运河北京什刹海段(大运河起点)
大运河通州段
•
大运河通州段
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过了图中的金钢桥后汇入海河
穿过聊城东昌湖的古运河,两岸绿影婆娑
水利的地位
• 农业是基础
• 水利是命脉
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 公元589年)
主要特点
• 秦汉统一,“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为水利 发展创造了条件 • 水利史上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 西汉前期水利建设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人口 缓慢南移,水利在长江下游、江淮、四 川等地得到较大发展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八章) • 水是生命之源。 •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 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水经 注,原序)。
水利史综述
• • • • 先秦时期(前21世纪~256年)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公元589年) 隋唐至宋、辽、金(公元589年~1280年) 元明清至近代(1280年~1949)
• 早期的井田制: 以沟洫(xu 4,水沟)渠道和 交通田埂将一片地分为9个区 • 战国:西门豹引漳水灌溉,淤灌“斥卤”之 地 • 楚国在安徽寿县修了著名的蓄水灌溉工 程:芍陂灌区, 寿县一度成为都城(原:淮阳) • 各国 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挑水,水攻) • 沟通江淮的邗(han 2)沟(前486), 4年后沟 通泗水济水的菏水. 说明了水利的基础地
1. 先秦时期(前21世纪~256年) 的中国水利
主要特点
• • • • 生产力比较低下, 生动而美丽的传说 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水利工程 水利的起始阶段 水利已在灌溉、防洪和水运等方面发挥 作用
1.1 水利的起源
• • • • 逐水草而居——用水(生活与生产) 择丘陵而处之——避水害 刳(ku )木而舟——航运 史学家认为:江河湖泊是人类文明的发 祥地,原始社会人类分布与水源的共生 相
3.1开元以后的分段运输法
• 江船不如汴,汴船不如河,河船不入渭(船 过三门峡砥柱山太困难) (抗日之分段运 输法,宜昌至重庆) • 五代的梁、晋、汉、周、北宋(均都汴 京)及以后皆不定都关中,原因之一, 漕运不便
3.2 北宋漕运的重要性
• 北宋都汴京,漕运距离缩短一半 • 五代战乱,黄河北农业遭到破坏,“国家根 本,仰给江南” • 宋太祖“东京养甲兵数十万, 居人百万家, 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忧” • 漕运的重要,促成了苏、杭、镇江、无锡、 扬州等城市的发展
2.1 水利对秦汉经济区的作用
• 秦汉基本经济区:泾、渭、汾河的河谷盆地与 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带,因铁器的使用, 耕地面积 扩大到5亿亩, 水利同步发展. • 汉武帝大兴水利: 扩大了郑国渠(前246年,关 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原 有灌溉面积,引渭水开漕渠,漕运灌溉两用;引北 洛河(龙首渠); 引泾河(白渠)。 • 关中土地占全国1/3,60%财富
都江堰略图
3 .隋唐至宋辽金 (公元589~1280年)
主要特点
• 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和平时期 • 水利上第二个大发展时期,规模超过秦 汉 • 唐代后期,长江流域基本取得了经济区 的作用 • 安史之乱至南宋中叶,全国经济重心逐 渐南移,生产发展快,经济繁荣
3.1 大运河的修通
•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南北朝,初步形成沟 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之轮廓 • 隋文帝为统一江南,公元587年,开山阳 渎(淮安到扬州),实际上是整修邗沟 旧道,以通漕运 • 隋炀帝605年续修四渠:济渠、永济渠、 江南运河(沟通长江、钱塘)扩建山阳 渎,
2.2 其它地区的水利
• 关外其它灌区的建设(如汾水流域) • 抗击匈努,屯垦戍边,派兵移民使得青 海湟水流域、宁夏河套地区及甘肃河西 走廊地区的水利得到了发展
2.3 西汉后,河道不畅
• 黄河历史上计6次大改道(清胡渭)(周定王五 年,宿胥口(浚县);始建国三年,魏郡(濮 阳);庆历八年,商胡(濮阳);金章宗明昌5 年(南宋),阳武;明弘治五~八年,河决封丘 金龙口、张秋,弘治八年,刘大夏治河,为防北 侵运河,南疏北堵,筑太行堤,黄河入淮;咸丰 五年,铜瓦厢) • 黄河连贯性大堤建于战国初年 • 西汉前半期,河比较安定,武帝之后,决溢频繁 (围垦滩地,乱修堤防,致使排洪不畅,黄河多 沙,是主要原因)
周定王五年为公元前 602年,加上1660,推 定禹河当成于前2262年
2.3 两汉治黄论说
• • • • 改道说,始自西汉(从未实现) 水力冲沙说 分洪说 滞洪说(在黄河下游),未能实施
2.4 南方水利开始
• 为统一全国,秦移民万户至蜀,“得蜀 则得楚” • 前256年(战国后期),蜀郡守李冰在灌县 修了都江堰(附注)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 • 三国至南北朝,江淮等地水利有了发展, 出现了能与北方抗衡的经济区
1.3上古传说
• 共工氏: 壅防百川, 堕高湮(yan 1) 庳(bi 4) (本氏农田不受淹) • 鲧: 9年 • 禹: 13年, 变堵塞为疏导, 夏君,禹导河,凿 龙门, 战国《夏书》说明,夏已有灌溉技术 • 战国《禹贡》: 化全国为九州,祥于黄河, 略于江淮,禹迹茫茫,化为九州
1.4 上古即表现出其基础地位
台儿庄运河北段
穿淮安城而过的古运河
宝应纵棹园
高邮保留有中国最完整的古驿站遗址
• 大 运 河 给 瘦 西 湖 更 添 美 姿
1.2 水利一词的意义
• 水利——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指捕鱼之利 • 《史记.河渠书》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防 洪、灌溉、航运等事业: 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 • 193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决议提出,水利范 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 污渠、港口等八种工程在内。 • 但未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现代汉语辞典: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的灾害
3.3 元代之后的京杭大运河
• 元代都北京,原隋大运河路线太远,于 是,裁弯取直,有了元之后的京杭大运 河。
3.4 隋唐京航大运河路线图
3.5 元京航大运河ຫໍສະໝຸດ Baidu线图
•
运河远眺
大运河北京什刹海段(大运河起点)
大运河通州段
•
大运河通州段
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过了图中的金钢桥后汇入海河
穿过聊城东昌湖的古运河,两岸绿影婆娑
水利的地位
• 农业是基础
• 水利是命脉
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 公元589年)
主要特点
• 秦汉统一,“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为水利 发展创造了条件 • 水利史上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 西汉前期水利建设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人口 缓慢南移,水利在长江下游、江淮、四 川等地得到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