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路径 实践立德树人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德育内涵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涉及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灵世界的建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践行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刻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德育内涵的概念、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实施的路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德育内涵的概念德育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品德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观念、人格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德育内涵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消费至上、功利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得一些孩子的人生方向失焦。
德育内涵要求学校通过教育和实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法律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立德树人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在办学中注重育人,将德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
学校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摒弃形式主义,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学习情况等。
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策略。
通过分析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科教学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策略,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学科教学的特点1. 知识性:学科教学以传授学科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 方法性: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性:学科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综合性:学科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实践方法与策略1. 融入德育元素(1)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德育资源。
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1)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德育需求,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过程。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3)加强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
3. 创设德育情境(1)构建德育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富有德育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家校社协同育人(1)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2)搭建社区德育平台。
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3)推动校企合作。
企业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四、案例分享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某教师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父子情深,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广,立德树人成为了当前教学体系中的根本任务,一个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但是近几年社会思潮的不良转变逐渐对当代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三观还未形成的小学生,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策略引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指的是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即“德才兼备”,其具体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德”,在教学中德育优于智育,教师通过积极向上的正面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二是“树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德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
1.小学阶段德育教学还存在的问题1.家长普遍不重视德育教学在当前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成绩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在家长群体中不断蔓延,进而导致多数家长不认可也不配合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认为德育教学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显然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德育教学没有与时俱进教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效果无法像其它学科一样进行考量,因而教师在德育教学实践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空洞,大多以说教的形式传递价值观,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增加了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渠道,而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论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没有考虑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1.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社会在选拔人才时都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标准,在这种社会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拥有深厚的才学功底,同时还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能在社会中起着模范作用,使得社会环境和睦繁荣,但随着近现代各种思潮主义的涌入,利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冲击着原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加之四通发达的网络将这些内容传送到各个群体,人们固守的美好品德受到负面影响。
“五育”并举,进行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五育”并举,进行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一、构建“五育”教育体系要想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有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首先,学校要做好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将“五育”体系融入小学教学管理中,渗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实行“五育”并举,将核心素质与所学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首先,学校要明确设计教育目标,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并围绕这些目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确保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相关能力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德育为先,创新德育方式学校开展德育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五育”并举的核心任务也是立德树人。
何谓立德树人?立德是指建立德业,树人是指培养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条件和基石。
所以,“五育”并举应该以德为首。
一是学校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国家明确了各学段的德育目标,并具体规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基本方面的教育内容,明确提出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工作路径和要求。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因校制宜,严格统筹规划并落实好学校德育工作,这是培养21世纪新人的必然需要,也是优质校园建设的必经之路。
二是学校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深化小学生德育,这对学校开展系统的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更要突出德育的实效。
学校可以通过对德育的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深化,特别是对课程教育、活动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方面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在全校可以组织班级五星的评价,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际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创新德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024立德树人实践创新案例

2024立德树人实践创新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我们的学校,一直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传统的说教方式有时候让学生们觉得有些枯燥。
为了能让德育更加生动、深入地走进学生们的内心,我们开启了这个“梦想树”计划。
二、具体做法。
1. 梦想树的诞生。
我们在校园里选了一棵大树,这棵树就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梦想树”。
然后,美术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把这棵树装饰得超级酷炫,树干上画满了各种代表美德的图案,像诚信的天平、友善的握手等等。
2. 种下梦想种子。
每个学生都能领到一颗特制的“梦想种子”,这可不是普通的种子哦。
这颗种子代表着他们的一个关于品德成长的小目标。
比如说,小明的种子代表他想要学会勇敢地承认错误;小红的种子则代表她希望自己能更加包容同学。
他们把自己的种子种在梦想树周围的小花盆里。
3. 成长守护。
为了让这些“梦想种子”茁壮成长,我们设立了一系列的守护任务。
学生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与自己品德目标相关的行动。
每完成一个行动,就可以在种子旁边的小卡片上画上一个小太阳。
小明勇敢地向老师承认自己忘记写作业了,他就可以画上一个小太阳。
而且,同学们之间还可以互相监督和鼓励,如果发现同伴有进步,还可以给对方的种子浇一点“成长水”(其实就是在卡片上贴上一个小水滴贴纸)。
4. 收获果实。
当小卡片上的小太阳达到一定数量,就代表这个学生在这个品德方面有了很大的成长。
这时候,他们就能收获一颗“梦想果实”。
这个果实是学校定制的小徽章,可以佩戴在身上,超级有成就感。
而且,这些收获果实的学生还能成为“梦想树守护者”,去帮助其他还在努力成长的同学。
三、创新点。
1. 趣味与教育结合。
把枯燥的品德教育转化成有趣的种种子、收获果实的活动,就像玩游戏一样,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积极参与到品德的自我提升中来。
他们不再觉得德育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挑战。
2. 可视化的成长。
每个学生的品德成长通过小卡片上的小太阳和小水滴都能直观地看到。
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也方便老师和家长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立德树人及其实施路径的认识和看法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我看来,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施路径则包括改进教育体制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
1. 立德树人的意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道德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2. 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1)改进教育体制机制要实施立德树人,首先需要改进教育体制机制。
要建立量化管理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激励机制,使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能够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
还需要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强调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只有教师本身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师培训体制,加强教师的道德伦理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
(3)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社会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
3. 我对立德树人及其实施路径的看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才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实施立德树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改进教育体制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认为,在实施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进行立德树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4. 由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从宏观层面着手,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指导和支持。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摘要】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德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关键。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德行,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栋梁之才。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要求,高校应教育立人、树德、育智、明方向。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德育体系、教师队伍、优秀人才、新时代、实践路径、时代要求、教育立人、树德、育智、方向。
1. 引言1.1 高校教育的使命与责任高校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作为社会主要的人才培养机构,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
高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
高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养成。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校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目标。
高校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理想、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教育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高校教育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校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的迫切需求。
1.2 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
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更加彰显其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只有有德者才能做好大事,只有有德者才是社会的栋梁。
立德树人是国家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代,国家对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胸怀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一、本文概述二、"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1、融合德育元素,实现全人教育在探讨“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时,融合德育元素,实现全人教育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全人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更重视人的品格、情感、道德、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德育作为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个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实现融合德育元素的全人教育,首先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做出创新。
学校应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德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强调科学家的道德品质和科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道德观念。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魅力。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道德讲堂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价值。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分享他们的道德故事,用生动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在全人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成为他们道德成长的引路人。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提升他们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德育元素。
家庭和社会也是实现融合德育元素的全人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道德成长,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则应通过媒体宣传、政策引导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为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融合德育元素、实现全人教育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程设计创新、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教师的师德引领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充满德育氛围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既有知识才华又有高尚品格的新一代青年。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通过对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的育人目标,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思路。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迫在眉睫。
教育部提出的“德育为先、以德育为先的培养机制”要求高校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将德育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这也意味着高校教师需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研究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德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学生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可以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科课堂中,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路径的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路径的探讨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超越传统知识体系束缚,突破学科框架限制,集主体性、实践性、探究性、整合性为一体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真实开放的情境中,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促进知行合一;以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为手段,强调学以致用;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激励共同发展。
积极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探索其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价值;现实路径中小学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视中小学德育建设,积极探寻德育的新路径成为了必然要求。
本文就积极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的融合是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路径。
1.构建多元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系统育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提升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考察自我、社会与自然三个方面的维度。
综合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接触中发展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内在德性。
例如,就自然维度的开发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于自然的丰富感受性,加深自然与人类之关联的理解,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提升自身保护自然的实践能力。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与德育是相契合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开发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的原则,积极整合学校、社区和当地特色的教育资源,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活动内容的递进性。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素材,因此,打造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促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究中传承。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环节,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侧重对基础性的具体活动的体验与认知;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够亲身了解真实生活,能够进行一定的假设和推理;小学高年级活动课程面向每一个或每一组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开放性,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演绎得出相关推论,从而使认知指向未来”。
用心立德树人 创新教书育人8篇

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8篇第1篇示例: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教育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而在这个时代,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用心来立德树人,用创新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需要敢于创新,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深刻地记忆知识。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创新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在现代社会,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教育内容也需要更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
只有在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未来潜力的学生。
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践行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停止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近800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加强调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创新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只有融合了立德树人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未来潜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没有健康的思想道德基础,高尚的人格修养,优良的品德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懂得感恩、勇于担当、自立自强,坚守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学习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知识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施路径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
立德树人的内涵包含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素养、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旨在培养一代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德育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我们需要从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教师队伍等多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建立学生思想引导制度,加强学生党员、团员的组织管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通过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来实现。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科技创新,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精细化教育管理,建设优良师德教育管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德育水平,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过师德考核、交流研讨等方式,建设优良的师德风尚,使教师成为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引领力量。
四、加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合作立德树人不是学校的一项孤立工作,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合作共同推进。
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同时,学校也应该与社会各界开展合作,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的更好效果。
总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引领、德育培养等多重手段,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的工作,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立德树人实践活动规划

立德树人实践活动规划1. 活动背景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应秉持的根本宗旨。
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本规划旨在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立德树人实践活动方案。
2. 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活动内容3.1 德育教育主题活动1. 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德育教育讲座。
2. 举办“立德树人”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德育观念。
3. 开展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2 社会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 开展支教、扶贫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3. 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校园文化建设1.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学生风采,提升审美素养。
2. 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精神。
3. 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3.4 师德师风建设1. 加强教师德育教育培训,提高师德素养。
2. 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激励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3.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4. 活动实施与保障1. 成立立德树人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分工等。
3. 落实活动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加强宣传报道,总结活动经验,推广优秀成果。
5. 活动评估与反馈1. 活动结束后,组织专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2. 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3. 定期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推动立德树人工作不断深入。
6. 附则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立德树人德育先行--诌议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立德树人德育先行--诌议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所以德育工作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本文主要从课程德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论述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学校德育;课程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教育的内涵在于文化的“润化”,“润化”出来的是品格、是品质、是品味。
立德树人除德育工作,还有生活体验,要将德育融于生活当中,以生活感化学生。
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从校园投身社会,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等。
一、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存在思想问题近些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剖析和反思,并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谈话、问卷调查等,以了解当前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学校德育机制,转变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总体而言,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状况提升明显。
但仍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厌学、逃学、辍学、尚未树立理想。
学生存在“读书无用”思想倾向;自我自大,缺乏感恩的意识,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习惯了别人的关爱,缺乏感恩意识与行动。
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外出务工的父母较多而且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常为了生计而忽视对子女的培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存在缺少陪伴与引导,从而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思想道德问题。
(二)学生缺乏理想追求学生缺乏理想,存在迷茫与盲从的现象。
学习兴趣动机急需激发,厌学现象严重,自认为读书无法改变自己。
因家庭因素造成了有些学生心理变态,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树立理想。
还有些教师对学生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缺乏爱心、关心、恒心、细心,致使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学生因此丧失理想志向,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屡见不鲜。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管理聚焦/管理JUJIAO GUANLI荩哈尔滨市花园小学(以下简称花园小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黑龙江省市区各级领导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南岗区中小学大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立足校情、结合生情,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努力开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从培养“生力军”、打造“主阵地”、形成“共同体”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培养“生力军”———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
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
要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7年花园小学深度研发“种子课程”———黑龙江省立项课题“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研究”,现已结题。
在小学阶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亲近、理解、认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像种子一样深深地埋在学生心底。
实验中,学校引导学生创作“我眼中‘中小学生守则’”公益宣传画,创编了“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景剧,研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样态,学生不再苦记苦背核心价值观,冰冷的文字变为有温度、有内涵、根植在学生心中的价值信念。
今天坐在教室里的中小学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生力军”。
创新德育管理 落实立德树人

创新德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德育工作,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德育管理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我们需要从管理层面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创新德育管理需要建立全员参与的机制。
教育部提出了注重学生参与的理念,鼓励学校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参与德育管理的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学生议事会、学生会等组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创新德育管理需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也应当迎头赶上。
学校可以建立德育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
可以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表现,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创新德育管理的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创新德育管理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一方面,应当在教师培训中增加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教师掌握德育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案例教学、教师互动分享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要注重建立评价机制,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及时给予教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创新德育管理需要促进学校文化和氛围建设。
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学校文化和氛围的建设。
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3篇)

第1篇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需要教师们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
一、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德育教育1. 融入德育元素。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将德育元素融入各个学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
如语文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数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历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发具有德育功能的校本课程。
如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3. 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德育表现,将道德品质纳入评价体系。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德育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实效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认识。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2. 体验式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3. 艺术教育。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养。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1.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社会合力和整体效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有效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校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创新“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提高“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为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一方面,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
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
任何社会都强调“德”的重要性。
“立德”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首。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这三不朽中把“立德”摆在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1]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高校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1、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需求随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高校正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任务更是举足轻重。
高校立德树人,不仅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更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稳固人才支撑和保障。
2、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高校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立德树人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秉持着道德和良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3、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高校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高等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使高校教育真正做到全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高校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
2、搭建立德树人的实践平台高校要创造条件,为立德树人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教育创新路径

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教育创新路径摘要:幼儿教学阶段,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需要以完善德育为主。
德育教育会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而且强化德育教育的情况下,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时候,教师应该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充分体现德育教育价值的同时,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所以,结合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详细分析,把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实现幼儿园德育教育创新做好准备。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幼儿园;德育教育;创新路径前言:幼儿教师作为重要的教学主体,应该把握孩子的具体动向。
幼儿教师在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关注自身实际,提升自我素质。
拥有对自我成长认识的情况下,幼儿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带领幼儿健康发展。
教师作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帮助者,在不断的升级德育教育工作情况下,让幼儿园教育教学释放出价值。
教师对立德树人模式进行完善,在不断的升华教学体验之下,真正的实现幼儿综合能力进步。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关注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展现出十分重要意义的情况下,促进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在此,要对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意义进行全面分析。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在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过程中,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这让幼儿在认识到爱国情怀重要意义的情况下,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升华自我。
幼儿教师在和孩子沟通的情况下,也从孩子的实际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在不断的指引幼儿学习进步情况下,实现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而且,幼儿在思想的指引下,也拥有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教师通过德育教育手段,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自身信念,更好的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幼儿教师德育工作开展更加全面和高效。
教师把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会不断丰富自身德育理论知识,为孩子带来良好的德育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德育路径实践立德树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德育收效甚微。
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在德育方面进行新思考,遵循务实求真,实施实效德育,追求德育实效的原则,观念更新,行为创新,开始新的行动。
一、由“灌输”到“互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高在上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表面迎合顺从老师,内心未必认同。
为避免学生因为畏惧身为“教育长官”的老师而形成双重人格,我们倡导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精神对话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讲,教育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应当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把心理教育与班级学生管理相结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集体活动、团体培育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班主任要在学生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团队”建设活动。
完善“相亲相爱一家人”“有缘千里来相会”等系列活动,拉紧学生心灵的手;举行“我长大了”学生成长仪式,把学生过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中外节日纳入老师视野,纳入德育范围;举办“我爱我班”“我建
我班”等系列主题班会。
二、由“他律”到“自律”
他律是必要的,法律、纪律的强制性是必然的。
但是,他律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他律,如果他们只有在老师、家长面前是“乖孩子”,背后又是一副面孔,那么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德育目标之一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战胜自己、犯错误时谴责自己、进步时鼓励自己。
我们的做法:(1)通过诵读、背诵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开展读书活动等,在学生心灵深处种植美好的花朵,树立理性的行为标准。
(2)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让学生自我反思,写《反思书》而不是检察书。
没有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日反思”“周反思”,通过自我积极的“元反思”,清理心灵垃圾,保持纯洁心灵。
(3)引导学生写《成长日记》,体验成长历程。
我们要求老师不能用“语文”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日记的优劣,而要以“先行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4)开展每周承诺书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改正自己的一个小缺点,并郑重承诺,让孩子们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开展学生自我奖励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每一个小小进步都要学会自己奖励自己。
三、由“单独”到“渗透”
德育不是一门课程,不能专门教授。
朱小蔓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必须将盐溶入各种食物中吸收。
人体在吸收盐的时候,看不见盐本身,因为已经溶入各种食物。
所以有效的德育不能单独孤立地进行,而应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之中。
如,我们日常课堂要求学生快速解题、读书时形成带笔勾画习惯、体育课上和吃饭站队培养遵守规则的未来公民素质、课间欣赏优美的乐曲等。
四、由“话语”到“行为”
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可以用考试和话语来衡量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坚决禁止这样的竞赛:看谁关于热爱祖国的演讲或作文讲得最漂亮。
教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取代了教学生爱祖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通过评价强化养成教育。
比如改革品德与生活课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给学生确定品德与生活课的等级。
如果学生的行为是自发自愿,而不是“强制”的,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学生思想品德(或内在心灵)的外在表现(或外化)。
五、由“客体”到“建构”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不是老师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的对象――客体。
德育过程是一个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飞扬的灵魂参与、积极的主观能
动性体现和充满活力的思想情感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老师精神互动的伙伴。
我们要求老师在德育工作中,不能让学生麻木机械地接受、训练和规范。
我们在告诉学生什么“不可以”做的同时,要更多地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
六、由“封闭”到“生活”
正如温室里的花见不得阳光,我们不能将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
有人说:“学校教育一点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
”是德育的失败,是温室式“纯”德育的失败。
德育应当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和抵御社会“病毒”的能力。
所以德育应当贯穿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全过程。
德育要向家庭开放,通过家校联系卡、短信联系平台、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德育要向社会渗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取舍;德育要向自然发展,让学生在青山绿水间陶冶情操、强健体魄、飞扬心灵。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纵横联系的大德育网络。
另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要向社会和家庭延伸,除了看学生在校表现,更要看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
参考文献:
王梅.论学校德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现实路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