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

合集下载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二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二章)

劳动力资源的总量与结构的变动,既受经济规律影响,又受自然规律制 约。首先,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同时,又要符合经济规 律。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人口的质量越 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生产等量的产品所需的劳动力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人口的数量越大,对产品需求的总量越大,需要的劳动力就越多。
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
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潜在劳动力资源 现实劳动力资源 = 潜在劳动力资源-在校生-现役军人-自愿失业者等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能动性。这是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根本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劳动力 资源对其他资源的支配作用。劳动力资源的能动性特点也决定了劳动力生产 要素对劳动制度、工作环境、文化、经济刺激具有强烈的反应。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劳动力首先是人,是新陈代谢的 生物体,与其他生物具有相同的特性。同时,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和智 力也是社会投资的结果,这种投资的是能够带来回报和增值的。
所谓“帕累托改进”是指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基础上,对各种资源在不同经济 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规模、素质等加以调整,以促进整体效用水平的提高。
不论是 “帕累托有效”还是“帕累托改进”,都涉及劳动力优化 配置的部分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劳动力优化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改善和调整劳动力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劳动力与物质资源的空间关系;二是劳动力之间的空间关系。
我国三次产业的范围划分: (1)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等; (2)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 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等。

经济学中的劳动市场

经济学中的劳动市场

经济学中的劳动市场劳动市场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着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并且对整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劳动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和劳动力市场中的主要挑战。

一、劳动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地方。

在劳动市场中,劳动者供给劳动力,用人单位则需求劳动力。

劳动力交易通常以工资作为交换媒介。

劳动市场的供给方包括各类劳动力资源,如工人、技师、专业人员等,他们通过提供劳动力来获取工资收入。

劳动市场的需求方则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雇主,他们需要劳动力来完成生产和服务任务。

供给方和需求方在劳动市场中根据各自的需求与供给条件进行交易,最终确定劳动力的价格和数量。

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1. 定价功能:劳动力市场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水平。

供需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工资水平的变动。

2. 分配功能:劳动市场将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分配给各个行业和企业,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强度进行优化配置。

3. 信息功能:劳动市场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劳动力市场参与者可以获取关于工作机会、薪酬待遇、技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

三、劳动力市场的挑战1. 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失业问题。

失业现象对个体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困扰,同时也对整个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2. 薪酬不平等: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薪酬不平等的现象。

一些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加稀缺,从而取得更高的报酬;而一些劳动者由于技能不足,只能从事低薪的工作。

3. 技能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传统技能可能会减少需求,而一些新兴技能可能会迅速增长,这给劳动市场带来了调整和适应的压力。

四、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控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问题,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调控措施。

1. 就业培训: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项目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全球化带来的跨国经济活动和国际移民,使得劳动力市场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同时,技术革新和自动化带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了解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对企业和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本文首先回顾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随后,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包括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劳动力流动性和职业发展路径的变化、以及员工管理和激励方式的变化。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及其环境2.1 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以雇佣关系为核心的劳动力交易市场。

简单来说,劳动力市场就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市场。

雇主需要雇佣员工来完成工作任务,而员工也需要找到工作来获取薪水。

在这一过程中,雇主与员工之间进行谈判,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2.2 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当前,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正在尝试将其业务延伸到海外市场。

这种趋势导致雇主和员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2)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就业比例正在改变。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公共部门就业进行了裁员。

此外,许多私营企业正在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3)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正在带来新的挑战。

全球城市化过程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带来新的挑战,使人口流动性和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

城市化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

(4)技术革新和自动化正在改变生产方式。

随着技术革新和自动化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正在发生变化,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这些变化导致了员工技能需求和特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变化。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言劳动的定义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或相对资本等要素而言的“劳动力要素”。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市场及其影响因素)劳动力的定义▪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研究方法(一)实证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方法即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

●劳动经济学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主要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其次,需要设定假设条件;再次,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或提出理论假说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和结果,试图找出影响行为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最后,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

(二)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也是劳动经济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往往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建议。

●它的哲学基础是规范主义,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和状况可以有好坏之分,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行为即可有好坏之分,也可以有正确或错误之分。

●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往往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说明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劳动力市场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
• 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及其家庭
• 劳动力需求方:企业、政府等用人单位
05
劳动力市场的教育与培训问题
教育与培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就业能力
• 影响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工资水平
培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生产率
• 违法处罚: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活保障
劳动力市场政策效果评估与优化
劳动力市场政策效果评估
• 政策效果评价指标:就业率、失业率、劳动者素质等指标
• 政策效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因果分析等方法
劳动力市场政策优化
• 政策调整:根据政策效果评估结果,调整政策手段,提高政策效果
• 政策创新: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政策创新,提高劳动力市场政策水平
工资的类型
• 固定工资:用人单位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 绩效工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 计时工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 计件工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
工资的决定因素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买卖的场所。

供需结构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和地点,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相对供需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是描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波动的趋势。

本文将就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进行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基本概念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市场上自愿提供劳动的劳动者人数和数量。

劳动力供给取决于人口的数量、素质和就业意愿等因素。

在供给方面,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增强和劳动力的流动性都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用人单位需要雇佣的劳动力人数和数量。

它受到宏观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和用工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劳动力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等的状态。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对宽松。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特点1. 结构性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存在结构性变化,即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信息技术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制造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较为突出。

2. 地区差异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存在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劳动力需求相对旺盛,供给相对紧张;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需求相对不足。

3. 季节性波动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还受到季节性波动的影响。

某些行业或职业的用工需求在特定的季节或节日会有较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

比如,旅游、零售业和农业在节假日期间的用工需求相对较高,而其他行业则可能存在淡季。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8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9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0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1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12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3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1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5U-V 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6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劳动力价值的形成以及相关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供求关系。

3. 掌握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

4. 熟悉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控和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a.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劳动力市场的分类和特点c. 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框架2.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供求关系a.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b. 工资决定的基本原理c.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衡3. 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a. 劳动力价值的理论基础b. 劳动力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c. 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4.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控和相关问题a.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b.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c.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福利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或实验设计,以加深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核:进行理论知识的答题测试。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劳动经济学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4. 课堂演讲: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堂演讲,评价其表达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劳动经济学导论》(第三版),作者:John M. Keynes,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 《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劳动经济学》(第五版),作者:George J. Borjas,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介绍和基本概念讲解2. 第二周:劳动力市场的分类和特点3. 第三周:供给和需求分析4. 第四周:工资决定的基本原理5. 第五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衡6. 第六周: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方法与影响因素7. 第七周: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8. 第八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9. 第九周: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福利10. 第十周:复习与总结八、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籍2. 课程PPT和讲义3. 相关案例和实地调研资料4. 论文和学术文章以上便是《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1)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2)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2)第六章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 (3)第七章政府对劳动市场的调控与规制 (3)第八章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4)第九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4)第十章公共就业服务 (4)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5)第一章绪论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劳动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即剔除了价格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4.劳动力: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人的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合。

5.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即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7.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资金可能购买的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力)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因素。

二、劳动力市场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的个体与需求劳动力的企业、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场所。

在这个市场中,个体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工资,而企业、组织则通过雇佣劳动力以实现经济增长。

2. 特征:(1)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具有供需关系,个体以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满足企业、组织的需求。

(2)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工资水平的差异。

(3)竞争与谈判: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方式基于竞争和谈判,个体与企业、组织在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讨价还价。

(4)信息不对称:个体和企业、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三、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1. 需求方:企业、组织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根据生产需求来决定劳动力的规模和结构。

需求方的决策受到产品市场情况、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 供给方:个体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通过选择就业与否、工作时间和岗位等方面来提供劳动力。

个体的决策受到教育水平、技能、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调节: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当劳动力供给过剩时,工资水平下降,促使个体减少劳动力供给;反之,当劳动力需求增加时,工资水平上升,吸引更多个体提供劳动力。

4. 市场失灵: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的情况,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完全竞争、劳动力流动性差等。

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规、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四、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1. 教育与技能:个体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做出重要影响。

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2.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企业雇佣劳动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社保费用和其他福利待遇。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分析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从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失业、贫困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和劳动力之间交换的地方。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愿意支付一定的工资,从而获取劳动力的服务。

而劳动力则愿意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

在劳动力市场中,我们会用到以下几个概念:1.劳动力供给:指愿意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数量。

2.劳动力需求:指愿意雇佣劳动力的雇主数量。

3.劳动力市场均衡:当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4.工资水平:雇主愿意支付的工资。

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中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因素。

人口变化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到工资水平和就业率。

2.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生产力,使得某些职业的需求变得更高,而某些职业的需求则变得更低。

3.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社会福利和税收政策等,这些制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例如,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可以对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4.市场因素市场因素包括供给变化、需求变化等,供求关系的变化都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劳动力市场的失衡现象1.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引起的就业困难。

例如,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结构性失业。

2.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雇主和求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就业困难。

例如,一些求职者没有完全了解到工作岗位的信息,因此无法与雇主联系。

3.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需求而引起的就业困难。

例如,一些季节性工作,如农业和旅游业等,在非季节性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失业。

四、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控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以确保就业和稳定工资收入水平。

(整理)劳动力市场学.

(整理)劳动力市场学.

劳动力市场学第一章绪论1、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2、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3、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4、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1)、主体要素劳动力市场主体要素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参与市场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是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

有一下特点:自由参与市场的活动,具有参与市场活动以实现自身利益的内在劳动和行为能力,能及时接受和发出市场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的运行和走势。

2)、价格要素3)基础要素是指劳动力市场赖以存在和运行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的总和,是劳动力市场建立的基础。

其中硬件要素是指劳动力市场运作所必需的场所、设备,以及服务机构等物质条件,软件要素是指指导市场发展的理论认识、思想观念、信息等导向性要素。

4)、保障要素是有政府出面,代表社会对劳动过程的风险、对市场竞争中暂时退出市场形成的风险以及劳动者最终推出劳动过程后的基本生活进行的保障。

5)、调控要素5、劳动力市场的类型:按照交易方式和途径划分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通过职业介绍等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所形成的劳动力交易,特点在于其交易活动有固定的场所,具有经常性。

无形市场: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的就业广告,人际关系等非市场中介组织所形成的劳动力交易。

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无形市场的交易活动较为零星和分散。

6、劳动力市场的功能:1)、资源配置2)、激励鞭策3)、经济促进4)、信息传递5)、窗口导向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7、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反映了整个社会发展中对劳动量的需求状况。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一种绝对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所以雇佣劳动力,是应为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就能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所以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其最终取决于它所生产的产品、服务需求。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识记:(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3劳动的创造性(3)劳动的分类:1)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经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4)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 (劳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不同)2、领会:(1)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1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2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3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4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3)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4)其它分类标准:必要和剩余、生产性和劳务性、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死人和社会等。

B、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1、识记:(1)劳动方式的含义: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2)主要的劳动行为:1劳动分工 2劳动协作 3劳动竞争(3)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3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 5社会人际关系2、领会:(1)不同劳动方式产生不同劳动结果的原因:1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2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的属性相关3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2)劳动分工的三种分工形式: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3.按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3)劳动协作的不同类型:1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分为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2根据劳动协作所发生的空间,可分为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3根据协作行为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4)劳动竞争的不同种类:1一方的成功寄托在另一方不成功的基础上2两败俱伤3双赢。

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

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

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涉及了人们的就业与工资待遇等诸多关键问题。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工资决定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以及工资决定的主要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工资收入,而用人单位则通过雇佣劳动者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的供给受到人口结构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规模,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例如传统制造业的萎缩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工资决定的主要机制。

工资水平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是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的边际产出贡献。

当劳动者的边际产出贡献越高,他们所能获得的工资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工会力量和政府政策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和罢工等方式,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争取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政府则通过最低工资法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工资的分配。

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与工资决定的因素。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标为重点第一章*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1、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2、其基本要素是价格。

3、其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三种含义〕1、指人的劳动能力;2、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3、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劳动就业:是指到达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者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失业: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时机,从而也失去获得劳动报酬的时机,这就是失业。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凡在规定年龄之上,以下情况者属于就业人员:1、正在工作的人。

2、有职业但面临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

3、雇主和自营人员。

4、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合营和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

工资的基本形式: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

*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货币工资的购买能力受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所制约*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1、市场性;2、开放性;3、竞争性;4、层次性;5、标准性*劳动力市场的特性: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式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市场复习资料-⾃学考试劳动⼒市场复习资料(根据讲课内容整理,准确内容于12⽉28⽇下午复习才知道)第⼀章名词解释:1、劳动⼒市场:劳动⼒市场是通过劳动⼒供求双⽅⾃愿进⾏劳动⼒使⽤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的劳动者,运⽤⽣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的报酬收⼊或经营收⼊的经济活动。

3、实际⼯资:实际⼯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电、交通、教育等各项⽀出)的数量。

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资就是实际⼯资。

简答题:1、如何理解劳动⼒市场的含义?劳动⼒市场是通过劳动⼒供求双⽅⾃愿进⾏劳动⼒使⽤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其含义为:(1)、劳动⼒市场有⼴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市场有有形和⽆形之分。

(3)、劳动⼒市场是劳动⼒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市场运⾏机制受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具有作为⽣产要素市场的⼀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

由于劳动⼒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市场还有⾃⾝的特性,表现在:(1)、劳动⼒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市场交易受⼤量⾮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化、歧视和风俗等。

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市场的⼈员构成、劳动⼒供求状况和⼯资⽔平的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表现为影响劳动⼒市场的⼈员构成,另⼀⽅⾯表现为影响劳动⼒的供求与⼯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市场配置的⼀个重要⾮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资差别,甚⾄职业差别。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概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本文旨在介绍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的是劳动者提供自己的劳动力并参与劳动市场的行为。

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首先,人口数量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人口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个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较高的失业率。

最后,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对劳动力供给也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对于就业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者整个经济体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受到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以及技术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市场规模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规模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高。

其次,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反,当劳动力成本下降时,企业可能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最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劳动力都被自动化和机械化取代。

因此,对于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需求可能会更高。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涉及到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行为和决策。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着工资水平和就业率。

当劳动力供应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失业现象,工资水平可能下降。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应时,企业可能面临人员短缺,工资水平可能上升。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分析1.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它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是劳动力市场中最基本的关系,它直接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发展。

因此,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分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具体来说,劳动力的供应是指愿意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们的人数,而劳动力的需求是指雇主雇佣人数的需求。

3.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人口因素、教育因素和劳动力参与率。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例如,人口增加时,劳动力人数增加;人口老龄化时,劳动力供给减少。

教育因素则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能力,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越强。

劳动力参与率则是指愿意从事某种工作的人的比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也越高。

4.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资本投入、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

生产率是劳动力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了单位成本中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从而影响雇主是否愿意雇佣工人。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增加,从而可以增加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

资本投入能够直接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政策法规则直接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行为和就业情况,而市场需求是影响劳动力市场中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

5.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周期、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市场能力。

经济周期是劳动力市场走向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处于繁荣期时,国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个时期,供给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处于需求的劳动力市场之上。

当市场进入经济下行周期时,供给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处于需求的劳动力市场之下。

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市场能力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走向的因素之一,以公共部门工薪人员的合理化就业为例子,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表1、: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力分布
• 图表2:中国劳动力总体分布(比较美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几个比例指标
• (一)、劳动年龄人口 • 1、不在劳动力人口: • 军人、学生、家务劳动者、因病(残)提前退休、服刑 的犯人、不愿意工作的人、每周劳动少于15个小时的家庭 或家庭企业雇佣。 • 2、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 • 3、失业的更进一步定义:(1)当前没有工作(含自我 雇用);(2)愿意并准备工作;(3)正在积极地寻找工 作。 • (二)非劳动年龄人口 •
贸易商品占GDP比重
贸易商品占GDP比重
每小时劳动补偿
(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
• 中国: • 1、从城镇登记失业率到调查失业率。 • 登记失业率的局限性 • 2005年开始统计调查失业率 • 2、工资率低,工资增长的不均衡。 • 多个分割的市场:国有垄断的、外资的、集体的、 乡镇的,不同的工资确定模式。 • 3、有管理的劳动力供给 • 如计划生育、户口制度、暂住证,
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比较)
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
90年以来的工资增长
中国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How Cheap it’s!
二、劳动力市场运行
• • • • • • (一)需求曲线的形成 1、需求曲线的定义 总体的、行业的、厂商的。 2、需求曲线的平移 规模效应如市场开放和市场扩大; 和替代效应如资本价格下降。如电话自动 接驳系统、喷水纺织。
• 城乡二元经济形成了基本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 次级市场的规模不可忽视,农业生产主要是劳动力自我雇 佣(近年来产业化、集体化的农业有所发展)农业的自我 雇用形式形成了劳动力的蓄水池。 • 基本市场:受教育程度高(如大学生)、技术工人、熟练 工人等供给房,稳定的合同关系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劳动力 市场制度如内部市场,需求方主要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雇员、私营企业管理阶层; • 次级市场:供给方受教育程度低、未受过培训或非熟练工 人、雇佣关系不稳定,福利保障层度低,如建筑业工人、 乡镇企业雇工等。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 和概况
一、描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定义
• • • • • (一)、对市场的更进一步的理解 1、非实际的市场是“观念上”的市场。 2、供需双方以信息为纽带。 3、存在地区和层次的差别。 全国性的和当地的市场;基本劳动力市 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差距和层次划分
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
•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
• 潜在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减去其中 丧失劳动力着和服刑犯人。 •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 • 就业率=就业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
(三)、劳动力的工资报酬
• 1、工资率(wage):每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 • 2、工资(salary): 劳动时间乘以工资率,通常以 月或年计算。 • 3、劳动报酬(Labour Income): 出卖劳动获得的 实物或货币总收入,主要含工资和福利(Benefit): 带薪休假、保险等。 • 4、劳动补偿(labour compensation): 站在厂商的 角度考虑劳动用工成本,主要含劳动报酬和为劳 动力支付的税收(社保)。 • 5、通货膨胀与实际工资:考虑通货膨胀率,通常 是消费物价指数。
二、劳动力市场运行
• • • • • (二)、供给曲线 1、供给曲线的定义 垄断的、竞争的。 2、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冲击:流行病、战争、出生高峰、开 放市场。
二、劳动力市场运行
• (三)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 均衡的就业和工资 • 供给变化导致工资调整 • 劳动力市场不能灵活调整达到均衡的情况: • 劳动力市场政策、工会活动等。 •
(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
• 1、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经历的发展 • (1)、失业率劳动参与率 • (2)、工资增长 • (3)国与国之间的差别。
失业超过一年以上(占总失业)的比例
雇主负担的社会保险费和劳动力相关税占劳动补偿比重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的项目开支占GDP比重
政府对市场的管制程度
竞争性市场下如何判断均衡工资?
• 不存在工会(劳动力供给垄断); • 不存在内部劳动力市场; • 不考虑效率工资理论; • 厂商如何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 • 1、直接观测;2、间接观测,是否存在过 多的求职者;或找不到工人;是否辞职率 过高;3、其他职业特征产生的经济租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