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比较研究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和台湾南一书局出版的《国民小学国语》(五上)乙版,分别体现了文本的文学取向和儿童取向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两岸对教育的理解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差别,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生活环境、现实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教科书比较文学取向儿童取向
一、文学取向比较
1.选文作者的比较。纵观两个片反本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标明作者身份的篇目,笔者将这些作者的身份归纳为诗人、作家、科学家、政冶家四类。人教片反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明确标注作者的有24位,其中作家14位,诗人4位,学者2位,政治家l位。在南一书局国小五年级上册国语课本的14篇课文中,明确标注作者的只有5位,其中3位诗人,两位作家,其余的多是改编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从两个版本的教材对比来看,人教版编者更注重的是文学家创作的作品,而台湾的教材则收录普通人的作品和各种神话、寓言故事。
2.单元主题比较。人教片反本共分八组,南一书局版分为四个单元。其中,人教片反课本中具有文学性质的单元有六组,占了总单元比例的75%;而南一书局片反课本中具有文学性质的单元只有两组,占全部单元比例的50%。这样看来,人教片反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具有文学性质的单元所占的比例更突出一些。
3.课文类型比较。在人教片反的28篇课文中,体现文学取向的课文(即诗歌、散文、小说、喜剧等)共22篇,占所有课文的78.6%;南一书局片反体现文学取向的课文共9篇,占所有课文的6
4.3%。细分类目,其中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戏剧、散文在两个片反本教材的文学类课文中所占比例如下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教版课本在选文时注重小说和散文的收录,古今诗歌的比例相当,没有收录童话、寓言和戏剧。这也与《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的“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要求相适应。在南一书局片反的课本中,除了戏剧,各种文学体裁都有收录,响应了《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中对阅读“能认识不同的文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的要求。而其中童话和寓言占了文学类选文的55.5%。在台湾片反国语的《教师手册》中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从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中体会文学之美,能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感受文学的魅力的同时学习到语文技能技法。
二、儿童取向比较
教材选文的儿童取向指的是教科书选文的题材主要来源干儿童
生活的世界,或是与儿童时间紧密相连,以满足儿童的需要,达到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目的。
1.选文篇目比较。儿童取向的课文选文题材必须来自儿童生活世界,或是与儿童经验世界紧密相连,并注重选文的趣味性,以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为目的,如儿童诗、童话、反映儿童在校生活、假期生活趣事的文章等。从这个标准来看,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该类文章共5篇,占该册所有选文的17.9%;台湾南一书局片反国小五年级上册国语课本中有该类文章共计11篇,占了全部选文的78.6%。总体来说,台湾版的课本更加注重儿童取向课文的收录,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学生在该年龄的阅读水平和心理发展建设。
2.课文主角比较。人教片反共有少年儿童形象14人,占总人数40人的35%;南一书局版共有儿童形象16人,占总人数26人的61.5%。可以看出,南一书局版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儿童取向较之人教版更为明显。
3.故事主线比较。人教版课本中的14位儿童主角中,基本都是名人、作家站在自己童年的视角进行回忆式的描写,运用大量的独白来表现“当时的我”。如林海音小时候没有钱买书,就在书店“窃读”;著名作家叶文玲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著名作家梁晓声回忆穷困的童年,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劝阻为自己买书的故事;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作品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今后的影响。而在南一书局版课本16位主角中,以普通人为主,更加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运用大量的虚构人名。
如爸爸和“我”一起慢跑,“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对蓝湖美景的热爱;又如江老师、育文、明洋、伯盛、玉珍、伟祥、哥哥、弟弟等。
总体而言,在儿童取向的数量上,南一书局版比人教版更突出,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和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而人教片反的儿童主角故事更多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回颐童年,用名人、伟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把儿童看作是“小大人”,更像是名人的回忆录。杜成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命题,他认为,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最终要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