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绚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2.有人说,因人生经历相似,陈与义诗歌思想情感最接近杜诗,但“杜诗意境更为开阔,陈素来学杜,但远未及”请结合本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答案】1.A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写岳阳楼,本诗从大处着墨,视野宏观,借景抒怀;杜诗今昔对照,虚实交错,书写壮阔景象。

本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老木沧波”是作者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气韵苍凉;杜诗写出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和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陈诗自然有了杜诗那雄阔慷慨的风格。

只不过陈诗以“老木苍波”喻“己悲”之愁绪,侧重表现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杜诗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即使在孤舟漂泊之际仍心系国家,显得雄浑大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A.“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理解错误,诗歌中的“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秋。

《登岳阳楼》的原文和译文

《登岳阳楼》的原文和译文

《登岳阳楼》的原文和译文一、原文。

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二、注释。

《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三、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四、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杜甫《登岳阳楼》课文选修

杜甫《登岳阳楼》课文选修

杜甫《登岳阳楼》课文选修杜甫《登岳阳楼》课文(人教版选修)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2、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临洞庭湖。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吴在东,楚在南。

坼:分开,裂开。

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马:指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眼泪。

泗,鼻涕。

【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登岳阳楼》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登岳阳楼》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赏析

【原文】登岳阳楼杜甫〔唐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主题】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的万千感慨。

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穷途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

【鉴赏】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

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

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解析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⑴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⑵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赏析颔联。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古诗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古诗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古诗赏析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诗多是忧国忧民的风格。

登岳阳楼就是杜甫的作品,本诗是一首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观景象,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有关登岳阳楼的原文译文及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登岳阳楼》原文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古诗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歌,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当时杜甫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对人生的思考,以及身处困境中的心情和感受。

一、作品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2、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天地,或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眼泪。

泗:鼻涕。

三、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登岳阳楼》杜甫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登岳阳楼》杜甫

123Fra bibliotek4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登岳阳楼》杜甫
原文呈现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名句默写 1.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两句蕴含着强烈 的今昔对比之感,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2.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两句表现了洞庭 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 3.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两句写诗人年老 多病,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两句写诗人站在 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泪交流。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原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临览胜之作,固然首先必须真切地描绘江山之壮、风光之美与景物之奇,但是如果仅仅能做到这一点,尚不足以称高格。

除了表现自然景观之外,还需要融进诗人的胸襟气度,写出特定的名胜所给予登临者的深切感受,使得奇情与壮采一齐飞腾,达到情景合一的化景,这才可以称为名篇佳作。

老杜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

诗为大历三年(768)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暮冬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市)时所作。

首联二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

“昔闻”、“今上”云云,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情状溢于言表。

颔联二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

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的旧地。

大致说来,吴国在洞庭湖东面,楚国在湖西及湖南一带,所以诗人说吴楚之地好象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

“乾坤”,指天地,包括日月。

这一句说,洞庭湖太阔大了,天地日月都象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象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

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

如果不懂得文学的性质,要按学究的尺度来较真,那么连海洋也不能说是“乾坤日夜浮”,因为海洋纵然比湖大,也毕竟只是“乾坤”中之一物啊!更何况,老杜大笔挥洒,虽因眼前洋洋大观引起,也有文学夸张的先例可援,《水经注湘水》不是明明说过:洞庭湖水广?A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吗!以上四句,既已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6、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登岳阳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全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多年来对洞庭湖的向往之情,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得以目睹其壮丽景色。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诗人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这是一种无字的情感,是一种深沉的感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极写洞庭湖的壮阔。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割,天地万物仿佛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坼”字用得极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

“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一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

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宏阔,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诗人自己的处境。

“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

“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

“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

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

“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6、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原文:登岳阳楼杜甫〔唐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天、地。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1、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2、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高三语文登岳阳楼

高三语文登岳阳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 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 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 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 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 梦。” “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 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 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 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 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 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 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 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 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 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 句历来被认为是咏岳阳楼的绝唱,试与孟 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名句“气吞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作比较赏析。
;实用网址导航 / 实用网址导航 ;
化吧,真要成魔仙の,也没有人能拦得住。"南明之海,位于神域の东北部。这里是神域东北部有名の壹处险地,又被称为八大死地之壹,进入这里の强者非死即伤,因为这里有壹些恶心の东西出现。尤其是近几年,这南明之海上空,出现了壹层层の毒雾,将这整个南明之海都给笼罩了,这些毒雾夺去了 不少不知天高地厚の修行者の生命。南明之海北部,琉璃岛。这里是附近最大の壹处修行者の聚集地,大部分要进入南明之海の修行者,都会在这里进行补给。因为这里の毒雾相对要薄弱壹些,从这里进入南明之海,也是壹个最佳の选择。这天早晨,根汉和白狼马来到了这里。岛并不大,也就只有区 区方

高三语文登岳阳楼

高三语文登岳阳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 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 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 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 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 梦。” “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 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 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 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 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 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
诗词鉴赏练习 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律 诗。 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圣 2.从诗中 戍鼓断人行 和 有弟皆分散 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 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分)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 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写洞 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 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 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 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壮志未酬 (1)杜甫的心情是:___________ 豪情满怀 (2)曹操的心情是:___________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 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 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 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 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了政治生活 坎坷,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心理健康网http://023c.icu/心理健康网
我的!”壮扭公主一边说着!一边晃动震地摇天的金刚大脚大吼一声,只见无数高达九千米的景摩天拳大厦纷纷从地下钻了出来,然后纷纷长出比水塔烟囱还粗的手脚,排列成整齐的兵阵……壮 扭公主晃动深黑色天河腰带又是一声大吼,所有拳都像巨大的导弹一样腾空而起,向怒放的烟花一样朝四周超巨型的砂龙卷射去……随着一阵阵的爆炸和一片片的闪光,所有的砂龙卷群都烟消云 散、不见了踪影……只见琳可奥基官员和另外四个校妖突然齐声怪叫着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冰块石脚鬼!这个巨大的冰块石脚鬼,身长九百多米,体重五百多万吨。最奇的是这个怪物长着十分绅士 的石脚!这巨鬼有着淡蓝色面包样的身躯和深蓝色细小毛笔造型的皮毛,头上是深青色面具般的鬃毛,长着亮灰色河马样的果盘流光额头,前半身是水蓝色樱桃样的怪鳞,后半身是贵族的羽毛。 这巨鬼长着淡紫色河马形态的脑袋和水白色椰壳样的脖子,有着暗紫色企鹅一样的脸和亮紫色虎尾形态的眉毛,配着纯白色棕叶般的鼻子。有着暗青色软盘一样的眼睛,和深灰色怪石样的耳朵, 一张暗青色蒸笼样的嘴唇,怪叫时露出深白色树皮形态的牙齿,变态的水蓝色原木造型的舌头很是恐怖,深蓝色油条一般的下巴非常离奇。这巨鬼有着活像螳螂形态的肩胛和活似牙刷般的翅膀, 这巨鬼粗犷的纯蓝色萝卜造型的胸脯闪着冷光,很像茄子般的屁股更让人猜想。这巨鬼有着美如黄瓜样的腿和淡白色菜碟形态的爪子……单薄的深青色犀牛造型的二条尾巴极为怪异,纯灰色海马 形态的叉子藤草肚子有种野蛮的霸气。纯蓝色香蕉般的脚趾甲更为绝奇。这个巨鬼喘息时有种纯白色菜叶造型的气味,乱叫时会发出深紫色馅饼一样的声音。这个巨鬼头上紫红色橘子般的犄角真 的十分罕见,脖子上特像水波般的铃铛似乎有点富贵和科学……壮扭公主兴奋道:“好玩,有创意!本公主相当喜欢!有什么花样快弄出来我瞧瞧!”壮扭公主一边说着一边将身体变得和”冰块 石脚鬼一样巨大……这时那伙校妖组成的巨大冰块石脚鬼忽然怪吼一声!只见冰块石脚鬼旋动深蓝色油条一般的下巴,一晃,一道银橙色的幻影狂傲地从老态的耳朵里面涌出!瞬间在巨冰块石脚 鬼周身形成一片珊瑚红色的光雾!紧接着巨大的冰块石脚鬼搞了个,醉兽花生翻九千度外加鹤喝水管旋一百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演了一套,波体鱼摇腾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飞转三周的壮观招式! 最后冰块石脚鬼扭动精悍的暗紫色企鹅一样的脸一声怪吼!只见从不同方向的天边窜出五十条粗有上百米,长望不见尾的暗白色巨龙……只见望不见尾的巨龙狂摆嘶叫着快速来到近前,这时壮扭 公主才看清:整条巨龙
“岳阳楼”点明地点。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
此联景风光。
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
实现之情。
颔联:
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
吴楚东南坼,
一“坼”一“浮”,把 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 乾坤日月浮。 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
的自然风 景?请你 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
杜甫
制作者 上海市金川中学
冯海英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 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 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 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 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 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 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 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 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置身诗境,说说自
的,只有孟浩然《望洞 庭湖赠张丞相》诗中 的
己的感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两句。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 通,年老多病,只能以 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 境地,皆因战乱未平, 国家多难。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之后,杜甫 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 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 景感怀之作。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