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色回归:简约之美论文
本色语文,因简约而美丽论文
本色语文,因简约而美丽现在的语文课堂似乎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真实、扎实、朴实。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语文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上?”笔者认为:应该还语文一个简约、真实的面貌。
一、“合作交流”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走进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以往僵化沉寂、相对封闭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享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一时间,这合作交流成了“香饽饽”,人人用之,课课用之。
问题是,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看需不需要而非必须。
语文课上几乎都安排了小组的讨论,按兴趣分组学习的环节,但稍加推敲就发现不少这样的环节是不太恰当的,有的是虚设的。
小组的讨论应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之上,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小组合作,个人有了收获想和别人分享时需要与伙伴交流,或者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分工合作……我们却经常不管时机,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合作,也不管是否合作了,怎么合作的。
有的课堂为了体现合作,甚至成了闹剧。
有一位老师上《大熊猫的故乡》一课,让学生小组讨论:1.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2、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哪四个条件?3、大熊猫和熊猫幼仔的样子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又何须大费周折地讨论一番呢,纯属浪费时间,多此一举。
其实,语文课上,我们教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稍稍深入地想一想,每篇课文我们到底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经历什么过程,掌握什么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些什么考虑,而这一切是否都是属于语文课上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我们不要因为要体现一些“理念”而去教学,好的教学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语文的教和学的规律,尊重了规律,“理念”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诸如特级教师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上课,很少有课堂合作的设计,但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留给我们的一样是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
崇尚简约语文 回归语文本真
学归纳,也要讲……可以说讲解 、讲析 不仅应 当 ,而且 必
须在语文教学 中应用 ,关键是讲多少 、讲多深 ,哪里需 要
略讲 ,哪里需要畅讲 、详讲、讲透 。但是 , 不是一讲了 并
之。 ”
在课堂教学中 ,我坚持让学 生带 着老师的问题去读 ,
.
崇尚简约的生态课堂观
或默读或朗读或范读或齐读不 一而足。课文不仅需要读 ,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 氛围 。
率》 等论文 ,对克服 语文课堂 “ 、慢 、差 、费 ”等 弊 少 病,发表 了自己的见解 。一些专家看后说 ,一个农 村初中 的青年教师能对课堂教学 中的本质问题作深层思考 ,而且
“ 观点新颖 ,见解独到” 实属可贵。 , 新课改后 ,强调 “ 自主 、合作 、 究”的学 习方 式 , 探
食 ,完全舍弃 ,也是不现实的。 ”着力 阐释 了 “ 要把握好
“ 不死 ,活而不乱 ;动静相生 ,张弛有度 ”是我 所追 实而
求 的课堂教学心律。 “ 实”在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
方法的夯实 ,追求 方法 的多样性 、活动的丰富性 ,不使学 活”在 思维 的活 ‘ ’ 讲 ,必须 正确处理好与之相关的三个关系,即讲与问的 生的思维僵 化 ,不使课 堂一潭死 水 ; “ 关系 、 讲与读的关 系和讲与练的关 系”的道理 ,从而厘 清 跃 , 有对话有争辩,有思想的交流 ,有智慧 的碰撞 ,不追
一
我的课堂教学打破 了以教师讲授 、 生被 动听讲为 主 学 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 、 学生 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变
教师 “ 一言堂” “ 教师 、 学生”的单向交流为 “ 教师 、学
时讨论风盛行 ,教学中常用 的教学方法讲授 ( 讲解 、讲
让语文课堂回归真本色
显平实 、充实的品格 ,彰显简朴之 美 。简朴是一种境界 ,一种韵 味 , 简朴背后是大气 、精要 、深刻 、智
慧 、超 越 ,不 是 故 弄玄 虚 ,不 是 教
二 、立足 文本解 读 。体会 真 情 实感
语文本 色教学在 于文本阅读 。 语 文课 就应 该在 文本 阅读 的基 础 上 ,进行 听说读 写的挖掘 与创 新 ,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 翻新。课堂教学热热 闹闹 ,教学形 式变化多样 ,可就是听不到琅琅 的 书声 ,看不到对精彩文 字 的品 味 ,
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许多语文教 师都 想在 自己的课 堂上 “ 新立 标 异 ”玩 出点名堂来。特别是置身于 公开课时 ,教师更是刻意于人文精 神 的挖 掘 ,刻意 于作 者情 感 的体 会 ,而淡化 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的教学。甚至为 了避免课堂上出现 冷冷清清的场面 ,教师在设计教学
语 文 课 要拒 绝 虚 浮 花 哨 ,要 回归 到
生有所 收获 ,实现事半功倍 之效 ,
动性 和直观性 ,将语文课堂变成舞 台 ,让学生 扮 演教 材 中的某一 角
色 ,进 行 形 式 主义 的 过 度表 演 ,完
这 才是语 文课 的真本色 ,这 才 是
“ 原汁原味的语 文” 。语文教师是时
生品味语言文字 ,才可让学生体会
到语 文诤 陛的 光 芒 ,感 受 到语 文 课
但 是如 今 ,在语文课堂上几乎听不 到琅琅 书声 了,一堂课下来 ,教师 的 “ ”一统天下 。许多语文教师 讲 虽然知道读 的重要性 ,却常常 因为 过于 “ 满堂灌” “ 满堂问” “ 满堂
练” ,造 成 时 间 紧 迫 而 把 读 完 全 抛 在 一边 了 。有 的教 师 认 为 课 文 实 在
让语文课回归本色
摘要:本色语文课绝非平淡乏味、波澜不惊,通过语文课教学进一步呼唤本色的回归,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同时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获得思想的启迪,以及张扬个性,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的本色就是一种爱。
有了这种爱,人们走进我们的课堂,才会说:“语文课,真美!”关键词:语文回归本色教学改革“什么是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通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同时具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逐渐从理论阐述、探讨转变为课堂教学实践,正经历一个困惑、反思到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由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走向了科学、辩证、理性的和谐境界,对于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来说,“和谐”、“回归”成为主旋律。
1近些年来我国语文教学中一些现象1.1学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本我《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语文课课堂上热闹非凡,师生问答如流,问题都是一些简单的易懂的,没有价值的。
这样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就是流于形式,一言代替了一组人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心灵之窗,学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本我。
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之类,大多老师追求课堂上的“浓妆艳抹”“有声有色”,不说五颜六色的图片、声情并茂的朗读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单就课堂容量大,多媒体包装过度而言,语文课虽变得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但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模糊,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所获甚少,甚至将对文本的阅读丢至一边,渐渐地成为语文课本的看客。
1.2语文课被“异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将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教学重点,使得语文课成为历史课……并且语文课被“异化”成音乐、美术等大杂烩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着。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呼唤本色语文的回归 精品
呼唤本色语文的回归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语文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
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新课程给一线教师带来的困惑。
困惑一:教材编排的无序化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强调了语文和社会、生活、自然的联系以及学科之间的综合,加强了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目前课改区使用最为普遍的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编排的,明显偏重于人文性,语文知识教学分量极微且缺乏系统性,语文知识无序化问题由此产生。
本次课改在教材上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是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它被认为是最大亮点之一。
从编排上看,它显然是为作文教学设置的,但事实上,它的设置只解决了作文教学“说什么”的问题,至于“怎么说”“怎么写”则根本未涉及,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困惑二:课堂教学的非常态化教材“重人文”而“轻工具”的倾向难免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在实际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包括一些层次较高的比赛中,语文教学的无边界泛化,语文教学过程的空泛化、形式化、无序化成了一种客观存在。
一些语文课看似热热闹闹,却无多少实际效果,甚至异化成了科学课、政治课。
一些语文课在字词上转来转去,亲近语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的落实,离真正品出味来还存在较大差距。
语文课程究竟姓什么?思考语文生活化、综合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作为一门课程,语文教学存在一个界限问题,那就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视角、视野、视点。
这个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语文的本质属性上。
我们语文教学的无边界化、空泛化、形式化、无序化,从表象上来看,问题出在教材编排和教学实践中,但究其根源却是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不严或理论解释不够。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能力观”变为了“语文素养观”,看上去似乎辩证圆满,其实不然。
工具性是所有学科的共有属性,人文性是所有文化的共有属性。
虽然语文是特殊的工具,是特殊的文化,但用泛文化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来界定它的本质属性是不科学的。
一咏三叹显”本色”,回归自然求简约论文
一咏三叹显”本色”,回归自然求简约摘要:我们提倡的“本色”课堂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我们用简明的教学目标整合三维目标,对教材创生和开发的进行再加工赋予教学内容的简要,简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自主实践和活动。
关键词:本色简约高效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老师多年的努力下,在展示了自身魅力的同时,也激活了语文教学课堂,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可谓老师洋洋洒洒,学生依依呀呀,但学到最后往往迷失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即使是在我市倡导的“半小时”高效课堂的模式下,很多老师也只是走走过场,注重流程,注重形式,注重课堂上看似繁华的展示。
所以,很少能看到真正的语文课,更多的是品德课与表演课的整合课,或是一堂课满堂问,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教课文,而非教语文。
所以经常听到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课很难上,众口难调”,“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语文课了”等等。
一、剖析阅读教学中的两点问题我们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存在两点问题:一是为教而教。
教师事先设计好教学过程,而后就按部就班地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开展课堂活动。
为了让课堂“完美无缺”,如果课堂实际与教师预想的两样,教师会依旧执着于自己的设计。
即使一些老师设计了开放的环节,其实质也是换汤不换药,让学生的思维围绕自己的设计开展。
二是为学而灌。
多媒体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意识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训练等等,无一千方百计纳入自己的40分钟课堂。
一篇课文,从形式到思想内容,从布局谋篇到人文内涵,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要挖深讲透。
结果往往一节课下来,自己口干舌燥,学生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阅读课上下来,我们的孩子收获了什么呢?只有对语文课堂的反感或者不知所云而已,于是课堂中多了一些伫立着,少了一些思考者。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的孩子读得最多的是语文书,最不想看的也是语文书”。
那么,何不让课堂还阅读本来面目呢?其实一篇课文,编入哪个年级就预示着这是这个年级的孩子能学懂的。
有人曾做过实验,拿到课文以后让孩子自己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概明白课文说的是什么,他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无需我们在内容或思想上一一剖析,而很多老师乐此不疲,对课文内容精讲细读,其实我们只需要引导孩子在动情处、兴趣点、精彩处好好体验,细细回味,丰富积累,这就能让孩子受益无穷了。
让简约成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之美
让简约成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之美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简约则是一种美的表达方式,它能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精炼,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让简约成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之美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简约理念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1. 简约的教学内容安排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倾向于过分强调知识的堆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注重简约原则,力求精选、精确、精粹。
首先,可以适度减少教材内容,不圈定特定篇章或课文,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选取有代表性和深入浅出的诸多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精确定义和例证,避免繁琐的解释和冗长的案例。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简约的教学方法运用除了教学内容的简约外,教学方法的简约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简约的目标。
首先,倡导简单明了的课堂讲授,避免过度解读和冗长的讲解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掌握。
其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灵活的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通过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次,结合多媒体技术,例如演示文稿、视频和互联网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简约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简约的教学评价体系简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首先,教师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只看字数多少,而是注重文字的准确性、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其次,评价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可以使用评语、得分表和成长记录,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最后,注重多元化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评价权利。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评价、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语文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语文(心得)之回归语文本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论文之回归语文本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语文本色,让语文走在语文路上。
当前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了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但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如:把《小壁虎借尾巴》上成科学课,《秋天》上成艺术课,《钱学森》一课上成品德课。
语文到底姓什么?只有一个答案:语文课姓语。
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各种方式、各门学科都有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达到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姓“语”,文本不能缺席,应记住,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学生学语文、讲语文、写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发展的课,这就是语文的本色,本色的语文,怎样回归语文本色,让语文走在语文的路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课,突出本色语文,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1、“读”占鳌头首先书面语言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积累是对母语最好的学习。
其次,惟有多读,才能充分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最后要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潜心会文的读书习惯。
由此可见,语文课上思维训练,分析表达都要用“读”和“品”统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都应是从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读中受到人文性的熏陶的。
以读带说,以读带训,以读带练,以读带写,注意要以“读”为轴心,来统领覆盖课堂教学,要在不断的读中达到“以读促理解,又以理解促读,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刻骨铭心”,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正所谓“以读促思,读中悟情”。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体现一种“简约之美”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体现一种“简约之美”-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林朝阳卓越教师工作室2015年提出了工作室教学主张::"本真"语文::洗尽铅华,反璞归真,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体现一种"简约之美"。
我们工作室"本真"语文教学主张认为:"简约"不等同于简单。
语文教学的"简约",说到底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不必要的东西,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要和教学过程简约的三个层次。
如何确定"简明,了然于心的教学目标"?体现"简约之美"?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总觉得教学目标定得越高,就越能体现老师解读文本的深度;曾有那么一个阶段,总觉得目标定得越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越多(),课堂就越高效;曾有那么一个时候,有这么一个错觉:只要教学目标定下了,无论多少和难易,课堂上就一定能让其付诸行动,让它落实到位。
可是,无数节课堂教学实践真实地告诉了我们:教学目标越是高远纷呈,看似面面俱到,却因"泛化过多",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总让教师自顾不暇,以至于老师讲课蜻蜓点水,胡子眉毛一把抓、课堂效果让学生眼花缭乱、手忙脚乱,忙碌得没有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学生就如无头苍蝇跟随着老师的指挥棒到处走马观花。
至于学到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我们工作室认识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在于气势磅礴或者高瞻远瞩,而在于要制定能让孩子们力所能及、简约明了的教学目标。
工作室提出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方向。
简明教学目标是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的容量,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思考学生能学到什么,再结合教材实际来确定课堂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就是要做到一课一得,简单明了,力争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确,在一节课内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从而利教、利学、利评。
中小学生关于论简约生活的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五篇
中小学生关于论简约生活的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五篇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起引导作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关于论简约生活的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小学生关于论简约生活的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五篇(一)芳华无数,仅拈一缕醉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简约生活,拂开遮眼浮云。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端手机,70%的功能是无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是闲置的。
手机再高端,轿车再高档,别墅再豪华,若我们不使用,它除了炫耀,还有什么其他用处呢?她打撒哈拉来,走过万水千山,看遍风物情长。
这个月光一样骄傲的女子,早早地,挥别父母,找寻乡愁,她活得真实而又生动,孤独而又饱满。
一人在异国他乡,从昔日的娇小姐变为知名作家,她舍弃了那个温暖富足的家,只守着一座小屋,放飞自己的信念。
她简约生活,体验异国独有的风情,终成《撒哈拉的故事》,她因为简约,升华了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开出的诱人条件,毫不动心,提出自己的唯一条件:“请你走开一些,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他不要荣华富贵,宁愿自己待在木桶中,简约生活,也不要那些浮华的事物。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惜对各国国君忍辱相迎,韩非屈于秦国,赔上了自由与自尊。
他们至尊至高,却终究沦为一枚棋子,在棋局里挣扎,始终逃不出那一方棋盘。
守得了荣华,守不住自己,留恋权势,不肯简约生活,终究失了自由。
而庄周只是一笑,挥手而去,宁愿曳尾涂中,他没有财富、权势,却留住了自己。
财富是一方潋滟的池塘,若陶潜踏进了,他将不再是靖节先生;权势是一梯金铸的长阶,若孟浩然踏上了,他将不再是鹿门处士。
简约生活,方能在这个尘世从容前行。
王维曾道:“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旅途之上,求的不过是“自我”二字,若太过在意所需事物的豪华,将会如《飞鸟集》中所言:“翅膀沾上了金子,鸟儿便不能飞翔了。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论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论文语文是一门魅力四射的学科,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宽阔深远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使这门学科散发熠熠光彩。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语文教学并没有从欣赏的角度来品读优美佳作,而是单凭地注重知识的传授,上成了“语基课”。
枯燥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始终是师生困惑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呢?那就让我们抓好常规教学,让语文教学反扑归真,回归语文本色。
一、让语文课堂传出琅琅读书声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要特征必须是书声琅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蕴涵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当前新课程语文教学倡导朗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
做到熟读成诵,读到“其言若出吾口,其义若出吾心。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体会文情,体会中心思想。
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应充分重视读的作用,以读激情,以景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表达,读中评价,读中迁移。
读出对圆明园的热爱和痛惜,读出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引导学生由读中感受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行经,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童年的故事。
这部分内容描述的是发生在“我”的母亲、父亲之间的事情,其中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
教学时要重视朗读,注意朗读的层次性,读准、读通,读出感情读出理解,读出升华。
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无论是母亲的话,还是父亲的.话,都要读出“爱”,可以采用师生合作对读等多样形式交替,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注意对朗读的激励与评价。
本色语文,因简约而美丽——由“简单语文”引发的思考
走 进我 们 的课 堂 , 打 破 了 以往僵 化沉 寂 、 对 封 闭 的学 它 相
出 的 问 题 和 观 点 ,就 能 激 发 学 生 创 造 性 地 多 角 度 地 思 考 问 题 , 极 大 胆 地 提 出 自己 的 观 点 和 看 法 。 积
( ) 读 边 悟 。 文 心 雕 龙 》 云 : 文 之 思 也 , 神 远 二 边 《 有 “ 其
过 自己 的阅 读理 解 寻 找答 案 。 教师 在课 堂 上 要 善 于设 计 富 有 启 发 性 的 问 题 ,充 分 激 发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和 思 考 探 究 意识。
矣 , 寂 然 凝 虑 , 接 千 载 , 焉 动 容 , 通 万 里 , 咏 之 故 思 悄 视 吟
一
该深 入 地想 一 想 , 篇课 文 到底 老师 要 教 些 什 么 . 生 要 每 学
学 会 哪 些 知 识 , 成 哪 些 技 能 , 历 什 么 过 程 , 握 什 么 形 经 掌 方 法 , 感 、 度 、 值 观 方 面有 些 什 么 考虑 , 这一 切 是 情 态 价 而 否 都 是 属 于 语 文课 上 首 先 应 该 做 的事 , 否 有 利 于 学 生 是 的语 文 素养 的 形成 和 发展 ?
番 呢 , 属 浪 费时 间 , 此 一举 。 纯 多 其 实 , 文课 上 , 什 么 , 乎不 是 一个 问题 , 是应 语 教 似 但
课 上 得更 朴 素些 , 秀 的东 西 少 一 点 , 实 、 实 的东 西 作 真 朴 多 一 点 ; 设 的东 西 少 一 点 , 成 的东 西 多 一 点 … … ” 预 生 很 多 时 候 , 们 都 在 思 考 , 语 文 课 , 们 到 底 应 该 怎 么 上 人 “ 我 我认 为 , 该 还 语文 一 个 简约 渐 欲 迷 人 眼”课 堂 合作 非 要 不可 吗 ? 乱 。
回归本色,重拾“语文味”论文
回归本色,重拾“语文味”课改理念就像一股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房,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浪潮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检查教师是否践行新课程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
由此便有了拓展延伸的环节。
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
语文课姓“语”,语文教师在实践语文课堂时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一、语文教学变了味,失去了“语文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于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其他课程的沟通,这也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出的。
但在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颇有偏失。
比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感受月文化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
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时却花了许多时间津津乐道地讲了宇航和月球的知识,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科学课或综合课,这就必然导致了“语文味”的缺失。
语文不能“包打天下”,如果搞泛化教育,“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不仅使语文课程负担过重,也失掉了语文独有的真味。
所以,语文教学切莫“肥人田”而“荒己园”。
教师本意在于想提高学生素质,或者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于是将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等等,这些都将导致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缺失。
而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丧失,在语言面前迟钝化,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简约,让初中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2012-09教研论坛近几年来,伴随着课改的浪潮,初中语文课堂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经典好课纷繁迭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给以往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对于一堂语文课而言,我们不应该索取太多的东西,不可能将全局的任务都放入其中,这样只会造成语文课举步维艰。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起来呢?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目标驱动教学,任务引领课堂,这已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教什么比怎么教显然更重要。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
但不管怎样,每节课目标务必要简单而明确,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而幻想面面俱到,势必会造成教师匆匆过场,课堂教学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学生亦会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结果事倍而功半。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丰富的教学内容,总是认为这里需要讲透,那里需要体会到位,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于是,条分缕析、喋喋不休,教学的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教师备课时,更多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可学什么、可不学什么,学习中可能存在哪些困惑,充分地预测学情。
最后,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
只有大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三、教学过程要简化1.设计主问题,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无问不成课堂,滥问亦不成语文课堂。
江苏省“教授级”特级教师曹勇军说:“语文课堂,应当问真正语文的问题、问有生成价值的问题、问能牵动全局的问题。
”而设计合适的主问题,无疑可以向这方面靠拢。
实践证明,“主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可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从而达到“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让议论文回归简约本色之路
让议论文回归简约本色之路————————————————————————————————作者:————————————————————————————————日期:让议论文回归简约本色之路-中学语文论文让议论文回归简约本色之路杨静这两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势头愈演愈烈,而议论文写作也乘势而起。
书店里各种关于议论文写作的“秘籍宝典”层出不穷,学生谈起议论文却依然喜忧参半。
喜的是议论文有模式可循,好创作;忧的是议论文写了不少,可进步却不明显。
其实,我们是被这五花八门、纷繁缭乱的“秘籍宝典”亮花了眼,何不沉下心回头读读古人的文章,看他们是如何以简约质朴的文章让后人为之赞叹的。
记得在苏教版《唐宋八大家选读》一书里,有一篇题为《教战守策》的文章。
它是苏轼为了劝谏北宋统治者教民战守、以备外患而创作的,作者在文中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精巧的结构,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层层深入地论述,向君主、向世人展示他心怀天下的胸襟。
这其实正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的——抛开繁缛,创作出简约、本色但又能说理透彻的文章。
笔者认为一篇简约、本色的文章其结构必然简单而清晰。
就如《教战守策》中的论述思路,笔者用五个字来概括,即引——议——联——深——结,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经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只是笔者概括得更为具体一点。
“引”是引出论点,“议”即围绕中心论点略微展开论述,“联”是联系现实对论点做进一步阐述,“深”则是对论点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结”就是收束全文,呼应中心,可以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等。
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提到:作文总分由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构成。
作文共分为四类文,其中一类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有如下说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其中“深刻”是指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
而引——议——联——深——结的“深”刚好能帮助学生在发展等级分中占得优势。
笔者曾经布置学生写过一则“香樟与白杨”的新材料作文。
简朴教学彰显语文本色论文
简朴教学彰显语文本色语文到底是什么呢?语文课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呢?我们如何在大班额的现状下,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我带着困惑聆听了成都名师团的讲座,受益颇多。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简单、朴实,不花哨,杜绝浮华,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精心呵护,关注全体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充满情感的爱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多数比较紧张,这时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
”尤其对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于永正教师说过“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劝慰,更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爱意和善意的流露,这便是艺术。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
二、创设情境,搭建活力课堂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强化学生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在审美活动中以美育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了具体的感受,激起了对学习活动的热情,不由自主地把情感移入学习情境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王二小》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课文背景,以及情境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首先播放一段哀乐调控学生的情感,再播放一段相关电影,学生在影音的感染下,体会了英雄王二小,内化了自己的情感。
虽然下课了,可学生们依然还沉浸在课堂中。
本色语文让课堂彰显简约之美
教学篇•教学反思让简约回归语文的本色,摒除一些不需要的“奢华”与“花絮”,简明、简约、简便地教语文。
但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
这需要教师独特的匠心和精神,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精准的解读与加工,需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真切的爱;需要教师对教学生活的深入发现和深刻认识。
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简约时,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双方收获更多的精彩与美丽。
一、让目标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目标就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了方向。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被激发出学习的动机,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作出较为正确的调整和评价。
如教《孔乙己》这篇小说,一位湖北的黄老师在他的说课稿中列出了3个知识目标、3个能力目标、1个德育目标和1个美育目标,还没加上3个教学重、难点。
要想在2课时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目标,也就只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其实这么多教学目标大可以简单明了:(1)欣赏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
(2)透过语言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思想意义。
二、让内容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如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教师可以“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这一中心问题导入课文。
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特别是结尾部分的反复品读,让学生在“听”中领悟到人生、社会和宇宙的发展规律,感受到自我心灵的净化,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的深入对话。
三、让方法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简便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学生当然更乐意接受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
所以,好方法才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笔者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就根据文本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的特点,把学习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法作为教学目标。
四、让语言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文尚简要,语恶烦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本色的回归:简约之美
在新课改的理念的指引下,尽管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有时感觉很困惑,阅读课不知道应该怎么上更好了。
可能是因为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
小语理事长家崔峦在一次“关于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讲座上提出: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内容太多、太杂。
教师驾驭不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
“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
二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
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
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
三是方法单一,策略不合适。
”
崔峦老师曾提出:“阅读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那如何进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呢?
一、解读文本内涵,简化教学头绪
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
我们现在感觉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
教师怎么选择应该教什么呢?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
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
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准确解读文本,组织教学,要做到薛法根老师说的“简约之美”: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本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目标要简明,“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
一篇课文或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蜻蜓点水似的教学要好得多。
如《黄河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一个: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精神。
于是我就以此目标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就以“那些语句——”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一次次品读中达成教学预设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适量安排教学内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其一:选材要“少而精”。
这个少不是简单机制地减少教学内容,也不是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
其二:用材要“单而丰”。
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北京张龙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
张老师把一个20多个自然段的小说,讲的那么精彩。
大家想想这么长的文章如果换我们来讲,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讲不完。
而张老师教师对教材有效的进行取舍,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学生学习的目光集中在第7、14、22自然段上,并注意非常巧妙地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用长文短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在重点段落的教学中,张老师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多样、手段灵活。
如:层层剥笋地理解“久久凝望”、抓标点符号——省略号,作用体会嘎羧情感、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师生对比读等,引领着学生逐渐走入嘎羧的内心,感受其情感。
(三)教学环节简化──简化而不失扎实。
整合设计,整合问题,言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
《黄河的主人》教学环节很简单,没有花哨的形式在里面,就是扎实的一节常态课。
教学通过三次读文落实教学目标。
一读,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二读,默读抓中心句感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三读,配乐动情的读诗歌,升华文章的主题,对艄公的精神由衷的敬意。
就是在这看似如此简单的教学环节里,知识容量却不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得到了有效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简便不是随便,“简约而不简单。
”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上下功夫,选择简单的教学方法使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组织呢?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文章题目入手。
例如:《黄河的主人》(苏教版第八册)读了题目后,可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筛选出主要问题:谁是黄河
的主人?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他怎么就成了黄河的主人?
组织学生围绕主要问题朗读理解课文,从而感悟“艄公”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2)从文章中心句入手。
例如:《九寨沟》(苏教版第七册)中可以从“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体会为什么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
总之,要根据文本的特色来确立文本主题。
文本主题确立后,教学中要围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抓语言文字训练,优化教学环节,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对话,形成情感碰撞,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落到实处。
二、落实语言训练,回归语文本色
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中指出: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等方面来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无非就是加强字词教学;重视句、段、篇的理解;落实说写训练。
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
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希望每位老师都树立“简约之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摸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我们大庆的小语教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最后:希望我们的阅读课,是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是学生讲故事的地方;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