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
欧阳修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
欧阳修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欧阳修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摘要: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的综合型人才之一,也是宋代文坛上影响深远的一位诗词大师。
本文主要围绕欧阳修的诗学观念进行探讨,提出他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诗学思想的影响,并分析其诗学观念对诗歌语言、韵律、意象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第二部分分析欧阳修的诗学观念和其与诗歌创作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欧阳修的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第四部分总结欧阳修的诗歌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欧阳修、诗学观念、诗歌创作、语言风格、古典文学史一、欧阳修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河南项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后进入官场,曾历任中书舍人、知制诰、参知政事等职务,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之一。
除了政治和书法方面的成就,欧阳修还以其诗词才华著称,其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思怀乡土、批判时政、自嘲幽默等为主题,兼有华丽、清新、哀婉等不同的风格。
欧阳修通过多年的文学创作和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诗学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汲取精华,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诗学思想,从而推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二、欧阳修的诗学观念和其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欧阳修的诗学观念主要表现在对诗歌的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他深信“文必有道,道必有文”,认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应该相辅相成,形式应该是表达内容的方式,内容是支撑形式的根据。
这一思想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得他的诗歌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既注重文学的审美效果,又注重诗歌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以做到文学与社会的有效联系。
另外,欧阳修还对诗歌的语言和韵律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认为语言和韵律是诗歌的关键要素,是诗歌艺术的根基和灵魂。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韩愈诗歌研究述要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韩愈诗歌研究述要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韩愈诗歌的研究日益深入。
从古至今,日本学者一直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继而推进其文化历史和当下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韩愈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综观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韩愈诗歌的
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从诗歌创作和鉴赏的角度出发,从诗歌转型的视角思考,以及从诗歌解读中汲取当代文化意义。
首先,与其他文人流派一样,日本学者也深刻探讨了韩愈的诗歌创作和鉴赏理念,特别是其“不苟话语,言有上下”的独特表达风格。
探讨他的散文性质、抒情性调以及描写生命困境的哲理思考,日本学者尝试从细节中体现韩愈独特的诗歌形态。
其次,很多日本学者尝试用诗歌转型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韩愈诗歌的实质精神,看看韩愈的诗歌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转换和表达。
也就是说,他们发现韩愈诗歌本身往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思想,因而加深了日本读者对韩愈及其诗歌的理解。
最后,日本学者也注重韩愈诗歌中潜藏的文化意义,例如韩愈倡导的“道德”观,他所指出的“节俭”等。
他们也特别关注韩愈
诗歌中潜藏的政治思想,如韩愈的反对正统的立场和他追求的文化自觉性,同时也悬然以及研究他所强调的政治运动背景下的社会变革。
因此,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韩愈诗歌研究成果重要而深远。
他们不仅深入剖析韩愈的诗歌个人特色,还从多种视角重
新审视韩愈诗歌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与人类智慧,为未来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
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翁小娣【摘要】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出琬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一方面,欧阳修诗歌题材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欧诗渊源与影响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同时在研究的方法上,既有对欧阳修诗歌艺术风格的宏观把握,又有对其诗歌创作渊源的微观深入。
这些研究在注重传统文本研究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欧阳修;诗歌;综述【作者】翁小娣【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
据笔者粗略统计,2005年至 2015年有关欧阳修诗歌研究的单篇论文约95篇。
就欧阳修诗歌研究的著作而言,出现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欧诗注本,主要集中在注释和评析两方面,代表性的著作如: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1]及刘德清《欧阳修诗编年笺注》[2]等。
并且诸如刘扬忠、黄进德、林冠群、周济夫、丁功谊、刘德清等选注赏析本亦是欧阳修诗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随着2007年欧阳修学会的成立,欧阳修诗歌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又出现了新的变革,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欧阳修诗歌创作研究,欧阳修诗歌渊源与影响的研究,欧阳修诗论研究及欧阳修诗歌文献研究四个方面。
有关欧阳修诗歌创作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论文约有29篇。
学者们多围绕欧阳修诗歌的题材、艺术风格及创作阶段等方面进行探究。
其中对欧阳修诗歌题材的分类探讨,是现阶段欧诗研究的新视角,这主要体现在咏物诗、山水诗、纪游诗等方面。
胡迎建在其《论欧阳修的咏物诗》一文中认为欧阳修的咏物诗善于记事描写,同时具有纵横议论的风格,其咏物古风和咏物近体各具特色。
[3]与前人相比,欧阳修咏物诗大多精心结撰,理应在咏物诗门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其《简论欧阳修的山水诗》一文,从欧阳修山水诗的写作追求与表现手法的九个不同视角逐一观照,深入剖析,展现了欧阳修山水诗奇、险、美等特征。
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
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北宋作为代周而起的新帝国,文化思想上急需一种具有强大号召力、生命力的理论来稳固它的统治根底,以此到达稳固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
但是自唐末五代以来,儒家思想的日渐式微,使它的作用和影响遭受了巨大冲击,社会思想上出现了混乱状况,文风绮靡流荡,古文阵地渐失。
北宋初期,以平淡著称于世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坚决反对晚唐体及西昆体的浮靡文风。
那时朝廷内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吕夷简为代表的保守派政治矛盾十分锋利,而欧阳修那么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为了实现政道与文道的统一,欧阳修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求道胜文至,变唐代古文家文以明道的主张为言以载事、事信言文为立言准那么。
以简而有法为文法标志,并提出一系列文学理论主张,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带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并以其诗文词兼善的文坛领袖身份,高扬继承与革新的文化旗帜,最终成为这场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
苏轼评价其创作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
一、儒学创作思想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儒学之士应该通乎天地人之理,而兼明古今治乱之原夫儒者所谓能通古今者,在知其意,达其理,而酌时之宜尔。
他的儒学思想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强调要注重社会实践,关注百事生活。
学术大家季羡林曾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发扬前人的智慧。
而欧阳修那么要求儒学之士从书本的沉湎中脱离出来,紧密联系现实,关心国家和百姓疾苦,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对不公正的现象要敢于抗争,才能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起到经世致用的作用。
他时刻将自己个人的得失荣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以自身的努力为国家人民而献身。
他曾感慨:如修之愚,既缺乏任之能,亦不堪任之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
今幸以文字试于有司,因自顾其身、时、偶三者之幸也,不能默然以自羞。
欧阳修这种立足现实、勇于批判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一生的价值理念,影响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创作。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欧阳修的诗文成就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学者,他的诗文成就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下面将围绕他的诗歌作品、散文作品以及文学批评成就进行详细的展开。
一、诗歌作品1. 抒发个人情感:欧阳修的诗歌以情感抒发为核心,表达了作者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踏莎行·青青陵上柏》等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激情澎湃的笔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2.抒发社会触动:欧阳修的诗歌也有着思考社会现象和表达触动的一面。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望岳》等作品,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变迁的描写,借以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反思。
3.技艺娴熟的词作: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文笔优美、婉约自然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生查子·元夕》等篇章,以其深入人心的意境表达,展示了他高超的词艺。
二、散文作品1.文笔流畅的散文: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以文笔流畅、极富变化的风格为特点。
例如《札记》、《归田录》等作品,他在散文中运用了富有韵律感的句式,并运用独特的构思和描写手法,将诗情融入散文之中。
2.论述社会问题的散文:欧阳修在其散文作品中也涉及了对社会问题的抨击和反思。
例如《论疾病》、《女解元》等篇章,他通过批判现实不公和探讨社会伦理,展现了他深刻的社会触觉和批判精神。
3.文人雅集的生活描绘: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中还包含了描述文人雅集生活的描绘,如《饮中八仙歌》、《浮生六记》等篇章,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北宋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三、文学批评成就1.提出修辞学和排律学理论:欧阳修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修辞学和排律学的理论,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和文学鉴赏中,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善于鉴赏才子佳作:欧阳修对于他人的作品也有着敏锐的鉴赏眼光,他善于辨析、点评才子佳作。
例如他的《醉翁亭记》中对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牧的诗歌进行了赞赏和评析,为后来文学评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宋代词人欧阳修研究
宋代词人欧阳修研究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生于1007年,逝世于1072年。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擅长诗词歌赋、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他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更在于他在文学、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的贡献。
欧阳修的词创作是其文学成就之一,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充满睿智和典雅的气质。
相比于当时其他的文学家,他更加关注词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并在词的形式、艺术技巧和表现力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创新。
欧阳修的词有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首先,他对音乐性的追求十分强烈,注重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
在表现情感和意境时,他经常使用一些抒情、铺陈、变幻多样的音乐句型,让词具有更加感人的表达力。
其次,欧阳修的词常常表现出一种含蓄而不失深刻的哲学思考,具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洞见。
例如,他在《生查子·元夕》中曾经写道:“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句意蕴丰富,表达了人生中极为常见而又复杂的情感经历。
我们可以通过欧阳修的词品味到他对生命真谛和情感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此外,欧阳修的词中也体现出了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的关注。
他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一些词作中展现了他对当时政治、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比如他在《蝶恋花·小园春早》中写到:“坐看红树不知远,走过青山便落晖。
”这句别有意味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背景的洞察和思考。
欧阳修的词创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在文化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精美的词,而且对于词史、音律及韵律等词学问题也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学术遗产。
总之,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对于后人的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文艺教育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更是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
浅谈欧阳修对诗作的考证与研究
浅谈欧阳修对诗作的考证与研究摘要:欧阳修是宋代古文献学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他在思想上承袭韩愈道学,在文学上诗文词兼长,而《诗本义》与《六一诗话》两书均是欧阳修潜心研究诗歌创作与理论的成果。
其中《诗本义》的主要内容是辨正《诗序》、《毛传》、《郑笺》、《孔疏》中的得失和归纳诗篇的本义;《六一诗话》是我国最早的诗话,为后代诗歌理论著作的奠基石。
这两部著作均体现出欧公对诗作的考证和研究方面的造诣。
关键词:欧阳修考证研究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勇于摆脱传统成见,开创北宋新学风。
《诗本义》一书,辨正《毛传》、《郑笺》之误百有余处[1],考证了《诗经》的“本义”,这是《诗经》学史上的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也是其致力于诗作考证方面的代表作。
欧公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及创新,则主要集中于《六一诗话》一书,他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重视生活内容与社会现实,言简而意深,为北宋诗风的转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对后代的诗人学者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对《诗经》的考证欧阳修对《诗经》的考证是建立在众多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的,关于《诗经》,欧阳修对前人之论著(包括《小序》、《孔疏》等)既不全信,又不全盘否定,认为必须审定原文献观点的是非才能决定弃取。
所以,他以敏锐的眼光和大胆的疑古精神,对《诗序》、《毛传》、《郑笺》皆持分析的态度,对书中的观点既不轻易发表自己观点,又不轻信于书中见解。
对文献中合理的解释,加以吸收;对附会之说,则加以摒弃;对疏漏处,则加以补充解释;对疑难处,如不自知,则厥而不论,以俟再考。
[2]正是本着这种治学严谨的态度,他在考证《诗经》的过程中,发现了《诗序》本身存在的自相抵牾等问题,对《毛传》、《郑笺》做了理论系统的梳理,打破了汉代以来《诗经》研究的日趋僵化局面,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影响深远。
《诗本义》全书的主要部分是阐发《诗经》的篇章大意,占了前十二卷的篇幅,涉及《风》、《雅》、《颂》一百一十四篇。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
・文学研究・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3邱美琼(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 330031)摘 要: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
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关键词:20世纪;日本学者;欧阳修;诗歌研究中图分类号:I 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10)01-0065-04 欧阳修诗歌在镰仓(1192-1333)、室町(1333-1568)时代即传入日本,当时日本兴起以五山诗僧为代表的汉文学活动,称为“五山文学”。
五山诗僧接受宋代诗歌的影响,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诗作都成为他们研习和模仿的对象。
江户末期,日本著名诗人山本北山(1752-1812)亦大力提倡宋诗,他的《作诗志彀》一书,极力鼓倡清新性灵之说,反对以唐宋定优劣,认为宋诗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欧阳修、苏轼等人能够不蹈袭唐人而大变旧法。
这种鼓倡一直影响着日本学界的诗歌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关于欧阳修诗歌的研究,更是成果丰硕,在宋代诗人诗作研究中可谓蔚为大观。
这主要体现在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四个方面。
一、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较早出现的是有关欧阳修诗歌的选译本。
1967年,朝日新闻社出版《宋诗选》(《新订中国古典选》,入谷仙介选译),其中选译了欧阳修与柳永、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等16位宋代诗人的诗词,入谷仙介在序文中提出,宋诗是理性优于感性的诗,一旦认真读了宋诗的人,就能够懂得深刻的人道主义的道理,获得丰富的人生智慧,用理性来修正、淳化感情。
喜欢思索的人,面对复杂的人生,更要阅读宋诗,只读唐诗而不读宋诗的人,可以说是还没有完全理解诗歌艺术的人。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的宋诗研究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的宋诗研究邱美琼【摘要】Yoshigawa Kozir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ng Poems pursuers. He puts forward his original opinions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status of Song poems, the developing phase of Song poem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ng Poem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ang and Song Poems, and the case study on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 His studies have deeply affected the tendency towards Chinese ancient poetics study in Japan, shown the important consulting and inspecting significance.%吉川幸次郎是日本最重要的宋诗研究者之一,他在宋诗的地位、宋诗的分期、宋诗的特点、唐宋诗之别及宋诗人个案研究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深刘影响到后来日本学界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走向。
对我国的宋诗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成为我们审视自身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的反观之鉴。
【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9)004【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日本;吉川幸次郎;宋诗研究【作者】邱美琼【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吉川幸次郎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在宋诗研究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深刻影响到后来日本学界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走向。
欧阳修词与其风格研究报告
欧阳修词与其风格研究报告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修好古嗜学,博通群书,诗文兼李白、杜甫、韩愈之长,文章名冠天下。
唐末五代以来,一般崇尚内容空洞、风格浮艳、怪僻艰涩的文风。
他着手文风的革新,强调文章的内容重于形式,反对内容浮薄空泛。
写作平实朴素,建立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得到梅尧臣、苏舜卿、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的有力支持,古文革新运动渐次展开,取得蓬勃发展,在平易这点上,他的诗风和文风也颇为一致,常常以文为诗,但诗歌的创作不及他的文章。
欧氏并擅长写词,词作数量颇多,并取得相当成就。
表现风流蕴藉的情调,一般写得清丽明媚、语近情深。
文学批评上,《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提供一种简便灵活的形式。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文字是人用来交流思想和意见的特殊语言工具。
据说任何一种动物都有语言,语言其实是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进行信息交换的媒触。
人具有最高级的神经系统,因而也有最为发达的语言。
人语言发达的一个表现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使用文字这种语言工具。
几千年中国文明史中,文字一直是士人即读书人独享的“桑塔纳”。
一些士人终身在制造“桑塔纳”。
在某一时期,桑塔纳的车型发展出一种只追求形式美观而违背其“载货运人”旨归的方向。
唐和宋初都出现过这种情形。
其文章雕章琢句,险怪艰涩,浮艳侈靡。
这种文风象舞厅里浓烈的脂粉气,令人感到窒息。
欧阳修青年时一直在这样的脂粉气里呼吸,据说后来他读到韩愈的散文,顿有一种在桑拿室的蒸笼里出来给凉水一头浇淋的特“爽”的快意。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
方书籍一览》 20 年) , 2 等又讨论 了中华书局校点本 0
《 阳修 全集 》( 逸 安 点 校 , 欧 李 中华 书局 ,0 1年 ) 20 所
义的道理 , 获得丰富的人生智慧 , 用理性来修正、 淳 化感情 。喜欢思索的人 , 面对复杂的人生 , 更要阅读 宋诗 , 只读唐诗而不读宋诗的人 , 以说是还没有完 可
( 昌大学 中文系 , 昌 30 3 ) 南 南 30 1 摘 要 :0世 纪以来 日本 学者的欧 阳修诗歌研 究, 2 其成绩主要体现在 四大方面 , 欧阳修 诗歌材料 的整理 、 即: 选
译, 欧阳修 的生平 、 思想研 究, 欧阳修诗歌的 艺术特 色研 究及 欧阳修诗 论研 究。 日本 学者的欧 阳修 诗歌研 究对我 国
20 0 1年 ) 对 日本 天理 大学 图 书馆所 藏 《 阳 文忠 公 , 欧
全集》 作了考证 , 为现在 中国大 陆及 台湾所 藏的 认
、
欧 阳修 诗歌 材料 的 整理 、 选译
南宋本《 欧阳文忠公集》 都是残本 , 只有天理大学附
属 图书馆 所藏 的南 宋本 《 阳 文忠公 集 》 5 大抵 欧 13卷
一
出 , 成 欧集最 后 定本 , 则 以后 欧集 诸 本 , 皆出 于此 。
倡宋诗 , 他的《 作诗志彀》 一书 , 极力鼓倡 清新 性灵
3 1本学者东英寿长期从事欧阳修的研究 , 他从历代 书 目出发 , 系统清理 了欧 阳修文集的历史及现存版
之说 , 反对以唐宋定优 劣, 认为宋诗 之所 以值得 提 倡, 是因为欧阳修 、 苏轼等人能够不蹈袭唐人而大变
用 的欧阳衡本存在 的问题。此外 , 东英寿还有 《 欧 阳修 <居士集 >的编纂 意图》 《 ( 中国文学论集》 ,
千古奇诗曲折深邃——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
千古奇诗曲折深邃——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千古奇诗曲折深邃——欧阳修《日本刀歌》欣赏黎烈南日本刀歌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丱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北宋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有些诗文,看起来很是平淡,但平淡中却时时带着一种如痴似醉的忧患。
仔细赏读他的这首《日本刀歌》,读者会感受到,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是何其深沉与痛切。
而诗人的字句,又是那样平实而委婉,把他那一颗忧患的心灵显示得那样微妙而深长;这种微妙深长的余味,至今还是值得读者来反复咀嚼的。
欧阳修生活在北宋之太平无事但危机潜伏的中期。
这是一个很能引起士大夫们既自豪又忧虑的时代。
也许正是这种时期,使得他们对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会以警觉的眼光去观察,冷静的心情去思考。
当欧阳修看到了一把日本刀时,他浮想联翩,一直思考着其中令他深感忧虑的信息,于是写下了这首深邃委婉的忧国忧民之歌。
诗题为《日本刀歌》,诗人却并不急于即入题目,却先从另一方面写起。
你看,日本处于中国的东部,作者却从中国的西部写起:“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昆夷,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后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西北民族因为与内陆遥远,不再有往来交通,其地世世相传之能切玉的宝刀怎能穷极得到呢?“切玉”典出于《海内十洲记· 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
刀切玉如泥。
”这开端两句,实在是平淡,但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满怀深重的愁与恨。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注意“道远”两个字。
在北宋时期,因为国力不振,无力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并与处于北方与西北方的辽、西夏等国关系紧张,时有战事发生,边疆形势吃紧;在这种情形下,宋人欲得到那穷远之地“昆夷”曾经贡献过的物品——切玉刀,不是痴人说梦么?可见,“道远”不能到西方的宝刀云云,实是国力不振、无力恢复国土的一声叹息;作者把北宋地域的狭小以及其中缘由乃至一己之悲愤,通过“不复”之沉重语气,“谁能”之向往口吻,在开篇便诉说与读者,正表明在欧阳修的心中,天下可忧非一事,因而顾此而言彼之委曲笔法,正是其内在忧患心绪之自然流露。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起源于汉朝,流传至今的唐诗宋词,其中不乏优秀作品。
比如有一位唐诗人欧阳修,几百年来,他的诗词一直在唐诗宋词当中广为流传,不少读者也对他的诗词怀有深厚的感情。
历史学家们把他的诗词仔细研究,发现他的诗词中充满了不同的思想和语言,为此,就有了深入研究欧阳修诗词的必要性。
欧阳修的诗词,大体上属于抒情性质的文学作品,他的诗节奏舒缓、抒情丰富,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他的诗词也常被称为“情调甜美、文句优美”,他的诗歌散发着浓郁的思想感情。
因此,众多学者聚焦欧阳修诗词,比较其中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及作者的思想色彩。
首先,欧阳修的诗词多以写景、表达内心情感为主,内容涉及各方面的文化,诗词中所提及的思想也可以反映欧阳修的深刻思想内容,一部分思想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则体现出欧阳修的个人思考和独到见解。
例如在《雁丘夜渡》中,欧阳修反映了自己长期深恋的一位女子到雁丘旅行的心情,勾出了梦现情思与水墨景物的对偶,以及一种萦绕着温柔幻想的伤感。
更有著名的《贺新郎》中,欧阳修写了他压抑但又无比真挚的爱情,表达了他对一位女子深厚而又持久的情感,把有限的激情与绵延不断的爱恋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激荡的精神与行云流水的流离之愁。
此外,欧阳修的诗词也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达,他善于利用不同的语言赋予诗句以抒情的力度,多才多艺,把诗歌的表达能力著力提升。
例如他的著名诗作《西江月》,用精彩婉转的笔法,勾勒出一幅明媚的江湖景象,表达出一种令人舒心的宁静之情。
此外,他还大胆使用了富有变奏性的句式,如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前四句均采用长句形式,把情节拟人化,深刻地反映了夜晚吹笛的景象;而第五句“沉醉人生几何时”,则采用短句,表达了欧阳修心中隐隐的无奈和怅惘,添加了另一份深情与沉郁。
最后,从欧阳修的诗歌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情思深厚的思想色彩。
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深植于诗词之中,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能够把原本朦胧模糊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位兼具技艺和情感的大诗人。
欧阳修诗歌风格分析
欧阳修诗歌风格分析欧阳修诗歌风格分析引言:: 欧阳修主要是继承了韩愈那平易流畅中富曲折变化、文从字顺、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下面就是小编分析欧阳修诗歌作品风格,欢迎大家阅读!欧阳修不仅是一代散文大家,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与梅尧臣、苏舜钦等共同成为宋调的开创者。
其诗风的形成,受到了多种诗歌传统的影响。
他是学者,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所以对西昆体的“雄文博学,笔力有余”(《六一诗话》)颇为赞赏,早期的一些诗歌在语辞和意境上都不难看出西昆体的影响。
但欧阳修更多的是取法唐诗大家李白、杜甫、韩愈。
《庐山高》是欧阳修颇为得意的作品,认为只有李白能与自己一较高下。
这首诗句式的长短错落、音调的抑扬顿挫、风格的俊逸明快,确实颇有李白诗歌的风神;同时作者又以“兮”字句体现出其诗特有的回环唱叹之美。
不过,对李白诗风的学习只是欧阳修的个人喜好,他的诗歌影响更大的还是那些取法杜甫、韩愈而形成的具有宋诗特色的作品。
“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这些最早出现于杜甫诗中、由韩愈发扬光大的特点此时又被欧阳修所继承。
欧阳修在《镇阳读书》诗中所说“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指出了宋人关注现实、议论时事的特点,而欧阳修之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正是为了以散文流畅的表达方式来体现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这样,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连贯流畅也就与韩愈的生僻险怪区别开来;在以议论为诗上,欧阳修的带情韵以行也不同于韩愈,而更得杜甫诗的精髓,但议论的思致深刻则过于杜甫。
例如《再和明妃曲》诗说:“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为借题发挥、借汉言宋的议论之语,但它以诗歌对明妃远嫁匈奴事的描写为铺垫,并不显得枯燥和突兀,而且议论之深刻与警策,也使这几句反而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又如《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
欧阳修是中国唐代诗人,被誉为“继李白之后文学最为全面的诗人”。
他的诗句风格独具,诗词创作技巧十分丰富,在唐代文学史上,他的作品颇受重视,多次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本文结合欧阳修诗词的特点,从其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来深入分析欧阳修的创作风格,以旨在理解他的诗歌,以及对他的作品做出评价。
首先,欧阳修和其他诗人不同,他在文学风格上与众不同,诗词中充满了豪放的气息,诗句节奏活泼,充满了热情,有诗句的抒情性十分强烈,有的更具夸张性。
其次,欧阳修的诗词创作技巧多样,不仅擅长论及自然美景,而且还擅长叙述古代及其他历史事件,在意象和组织上更考究,从而在文学创作上显现出较强的力量感和优美的韵律感。
最后,欧阳修偏爱婉约的诗句,使用细腻的字句,表达出深刻的情感,追求出一种深情宁静的诗歌氛围。
总之,欧阳修的诗歌多以诗句豪放热情及婉约宁静的特色闻名,其文学创作得以被唐代的诗坛普遍认可,而且他的诗句技巧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赞赏。
因此,从诗词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是唐代文学界中一位卓越的诗人,其诗句和创作技巧深受后世读者的赞赏。
就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而言,从古典学者角度来看,他的诗歌对下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令人称赞不已,在唐代文学史上,他的创作技巧更是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赞誉。
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分析欧阳修的诗歌时,不仅要注重他的创作技巧,还要注重他的文学风格,以及
他作品对唐代后世的影响,从而做出有价值的评价。
国外有关欧阳修的书籍
国外有关欧阳修的书籍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政治家、文化名人。
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坛巨擘,欧阳修的作品涉及了文学、历史、政治、词学等多个领域,其影响力至今仍在延续。
在国外,许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对欧阳修的作品和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有不少关于欧阳修的书籍在国外被出版和研究。
这些书籍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个人形象和贡献,还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国外知名的关于欧阳修的书籍。
首先,来看一本被誉为欧阳修传世经典的著作《欧阳修:北宋的文化巨人》(The Cultural Giant of Northern Song: Ouyang Xiu)。
这本书由美国知名学者约翰·李维(John Levi)撰写,全面介绍了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文化影响。
通过对欧阳修所处的时代背景、家族背景以及他本人的性格特点的分析,书中揭示了欧阳修为中国文化史留下的独特贡献。
另外一本备受国外学者推崇的书籍是《欧阳修的历史观与政治思想》(Ouyang Xiu’s Historical Outlook an d Political Thoughts)。
该书是由日本学者奥川久弥(Hisaya Okawa)撰写的,系统地研究了欧阳修在历史和政治方面的思想体系。
书中通过对欧阳修撰写的历史性著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他对历史的解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治理的见解。
这本书以其深度和独到的切入点吸引了许多国外读者。
除了研究欧阳修的个人和学术成就外,还有一些书籍专注于欧阳修的作品解读和文学风格分析。
其中一本知名的著作是《欧阳修的诗与词》(Ouyang Xiu's Poetry and Ci)。
书中作者克里斯多夫·福德(Christopher Ford)通过分析欧阳修的诗词作品,揭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从而使读者更加了解欧阳修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精髓。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
答:欧某某诗词比较研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欧某某诗与词的题材、表现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格之异同进行全面分析,试图阐释为何同一作家所撰诗与词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从欧氏诗词的题材入手,分析其诗词题材的类型和异同。
欧诗的写作范围以日常生活为主,咏物、送别和风土人情等是其采用最多的主题,并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对于同类主题的表现,欧氏在诗词中却各有侧重,透露出作者对于诗词的不同认识。
第二章从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对比欧氏诗词中最常用的联章体、铺陈、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归纳出诗词表现中各自的重点所在。
由于作者在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各有侧重,导致欧诗倾向于散文化,欧词则偏于诗歌化。
第三章通过分析欧氏诗词中相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的侧重点以及结合方式,归纳出欧氏诗词的几种主要的风格类型,并进而从社会环境、文学传统等方面阐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北宋时期,诗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转折,词也在此期间逐渐转型,走向成熟和定型。
欧某某是北宋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家,考察其诗词创作的异同,有助于深入认识这一阶段诗词互动的过程及其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北宋诗词的发展历程。
欧阳修研究
欧阳修研究欧阳修在北宋中期的文坛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是当时诗文革新的领袖。
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太学体的反对,都在宋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对西昆文学的态度,不是简单的否定。
本世纪的欧阳修研究,一是分析评价他的文学地位,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有一场关于欧阳修文学领袖地位的争论。
二是分析欧阳修诗、词、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相比于苏轼的研究,欧阳修研究在文章数量上远远不如,因而还显得稍微薄弱。
总的看来,研究者都能够认识到欧阳修的重要性,对其文学创作特性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一节生平与思想研究中的问题本世纪研究欧阳修生平与思想的主要成果,是几部传记和几部作品选的前言,专门的研究文章不多。
已出的欧阳修的传记有:梁容若的《欧阳修》,台湾《中国文学论集》1958年第4期;刘子健的《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年印行;袁行云编的《欧阳修》,中华书局1961年版;蔡世明《欧阳修的生平与学术》,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版;张华盛的《欧阳修》,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郭正忠的《欧阳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刘德清的《欧阳修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洪本健的《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及其《欧阳修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一、生平、籍贯与谪滁前的狱事研究者一般都将欧阳修的生平按仕途的发展分期,比如蔡世明在《欧阳修的生平与学术》一书中,将欧阳修的一生分为六节论述:1、西京留守推官时期;2、从贬官夷陵到复职;3、参与庆历变法;4、中年的蹉跎与再起;5、嘉祐治平之治;6、由剥而复的晚年。
1施培毅《欧阳修诗选》的《前言》,将欧阳修的生平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其特征:1、三十九岁即庆历五年以前,“满怀豪情,以天下为己任”,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很快被公认为文坛领袖;2、三十九岁到四十八岁,“思想上开始萌发了消极的因素,但主导倾向仍是对新政失败不甘心”,具有个人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诗篇多写于此时;3、四十八岁到六十一岁(至和元年到治平四年)重新被起用,但思想苦闷,报国无方,“归颍”无期;4、六十一到六十五岁,年已垂暮,又来了一次打击,“虽仍在官身,早已身游家园了。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译文|赏析《释秘演诗集序》是欧阳修为自己的友人、北宋诗人秘演和尚的诗集所作的一篇序文。
在秘演将南游之际,作者“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宋代:欧阳修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
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者豪杰。
不过我还认为:国家臣服统一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
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
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欧阳修,毕生唯诗,贵为章句之祖,其诗对当世乃至后世的学术界而言,都具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文将以“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为题,以此为视角,全面系统的探讨欧阳修的诗歌,深入分析其诗学特点,开拓出全新的视域,为欧阳修诗歌学术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一、欧阳修诗词不单是文艺批评,更是一种思维活动欧阳修诗歌是唐朝占据文坛的主流,他的诗歌多达数万首,被文艺史学家誉为“百家论道的第一人”。
欧阳修的诗歌不仅仅是文艺批评,更是一种思维活动。
欧阳修以别人的诗词作为素材,整合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诗歌。
他从不盲从别人,而是以强烈的个性化改写,挖掘出自己眼中的新世界。
在他眼里,每一句古诗词都有它的新含义,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诗句却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第二、欧阳修诗歌以情感表达为主欧阳修的诗歌,以情感表达为主,他把他的思想和情绪表达出来,使诗歌充满了激情和乐趣,也充满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欧阳修以词情表达,将画面与情感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读者。
第三、欧阳修诗歌反映了他对文本重新解读和创新的能力欧阳修的作品中没有传统的诗歌叙事方法,他有独到的重新解读文本的能力,也具有创新的才能。
欧阳修的诗歌把历史的真实性和情节性结合起来,使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他配合时代变迁,用以新的视角来描绘出旧的事件。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文本重新解读的能力,也反映了他对创新的能力。
第四、欧阳修诗歌反映出他对人生的理解欧阳修的诗歌主要是反映当时唐朝社会的状况,他在诗歌中对普通百姓的痛苦表达出强烈的同情与关怀。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以及他对人类思想的发展的认识。
他的作品中有关怀和爱的信念,将人的痛苦、快乐、奋斗和希望等进行深刻的体现。
他的作品表达出对他所处时代的理解和深情,对人生的渴望和真情。
本文以“欧阳修诗词比较研究”为题,以此为视角,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欧阳修的诗歌。
其中以思想印象和情感表述为主,探讨了欧阳修独特的诗学特征,开拓出全新的视域,为欧阳修诗歌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研究・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3邱美琼(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 330031)摘 要: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
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关键词:20世纪;日本学者;欧阳修;诗歌研究中图分类号:I 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10)01-0065-04 欧阳修诗歌在镰仓(1192-1333)、室町(1333-1568)时代即传入日本,当时日本兴起以五山诗僧为代表的汉文学活动,称为“五山文学”。
五山诗僧接受宋代诗歌的影响,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诗作都成为他们研习和模仿的对象。
江户末期,日本著名诗人山本北山(1752-1812)亦大力提倡宋诗,他的《作诗志彀》一书,极力鼓倡清新性灵之说,反对以唐宋定优劣,认为宋诗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欧阳修、苏轼等人能够不蹈袭唐人而大变旧法。
这种鼓倡一直影响着日本学界的诗歌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关于欧阳修诗歌的研究,更是成果丰硕,在宋代诗人诗作研究中可谓蔚为大观。
这主要体现在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四个方面。
一、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较早出现的是有关欧阳修诗歌的选译本。
1967年,朝日新闻社出版《宋诗选》(《新订中国古典选》,入谷仙介选译),其中选译了欧阳修与柳永、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等16位宋代诗人的诗词,入谷仙介在序文中提出,宋诗是理性优于感性的诗,一旦认真读了宋诗的人,就能够懂得深刻的人道主义的道理,获得丰富的人生智慧,用理性来修正、淳化感情。
喜欢思索的人,面对复杂的人生,更要阅读宋诗,只读唐诗而不读宋诗的人,可以说是还没有完全理解诗歌艺术的人。
后来又有保苅佳昭对欧阳修诗歌的译注,如:《欧阳修诗译注稿(1)》(《橄榄》1990年10月)、《欧阳修诗译注稿(2)》(《橄榄》,1991年)。
其次是欧阳修文集的考订。
欧阳修声名显赫,其文集屡经刊刻,宋时即有汴京、浙、闽、蜀等多种刊本,但由于种种原因,①错讹不少。
后周必大请诸门客重新编校,凡经六载,成《欧阳文忠公集》。
此本一出,则成欧集最后定本,以后欧集诸本,皆出于此。
日本学者东英寿长期从事欧阳修的研究,他从历代书目出发,系统清理了欧阳修文集的历史及现存版本,考察其源流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予以论说,如:《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的形成过程》(《人文学科论集》,2001年)、《关于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中国文学论集》,2001年),对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欧阳文忠公全集》作了考证,认为现在中国大陆及台湾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都是残本,只有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153卷大抵与南宋时代保留的原形同。
同时,他的《关于欧阳衡<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的底本选择问题》(《橄榄》,2001年12月)、《李逸安点校的<欧阳修全集>及其底本选择问题》(《东方书籍一览》,2002年)等又讨论了中华书局校点本《欧阳修全集》(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所用的欧阳衡本存在的问题。
此外,东英寿还有《欧阳修<居士集>的编纂意图》(《中国文学论集》,1988年12月)一文,从欧阳修66岁时与子欧阳发等编定《居士集》来探究欧阳修排佛之志的是否出现变化,亦很具启发意义。
2010年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第一期 Journal of Gannan Nor mal University Feb .20103①收稿日期:2009-09-25 作者简介:邱美琼(1966—),女,广西荔浦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学。
如欧阳修喜反复检查修改作品,但其声名太盛,往往未改定即传播出去,又有手抄或木版印书之误等。
关于欧阳修诗文的文本,森山秀二也有论述,相关论文有:《关于欧阳修的文本及其形成过程》(《立正大学教养部纪要》,1993年)、《论元刊本<欧阳文忠公集>》(《经济学季报》,2001年10月),考察了有关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集》的种种问题。
对于欧阳修的一些重要诗篇,也有考辨性论述,如:小金井东云《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文科》,1938年),猪口笃志《<庐山高>志疑》(《大东文化大学汉学会志》,1982年)等,充分体现出日本学者重视材料考证和文本细读的特点。
二、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在进入仕途后,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又多次被贬,多次被起用,经历坎坷,思想情感复杂,引发了中外学人探究的兴趣。
小林义广的《欧阳修及其生涯和宗族》一书(创文社,2000年)即是这方面的力作。
宋史研究专家小林义广对北宋初期的谱牒进行了系统、专门探讨,藉此考察欧阳修的生涯及与家庭、宗族的多方关系。
对于这一问题,小林义广还撰有不少相关论文,如:《欧阳修的生平与疾病》(《东海史学》,1989年)、《关于宋代吉州欧阳氏家族》(《东海大学纪要》,1995年)、《欧阳修的后半生与宗族》(《东海大学纪要》,1998年)、《欧阳修与母亲郑氏》(《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报告》,2009年)等。
关于欧阳修的生平,有内藤戊申的《关于欧阳修》(《羽田博士颂寿纪念东洋史论丛》,1950年)及东英寿《欧阳修贬谪夷陵与古文复兴运动》(《中国文学论集》,1987年)、《洛阳时期的欧阳修》(《人文学科论集》,1998年12月)等文论及。
还有不少论述探讨欧阳修与同僚、同仁的关系,如:清水茂《北宋名人的姻戚关系———关于晏殊与欧阳修等人》(《东洋史研究》,1961年12月)、羽床正范《欧阳修与梅尧臣———关于他们的形象》(《北九州大学文学部纪要》,1976年)、东英寿《欧阳修与尹洙》(《鹿大史学》,1998年)、井泽耕一《王安石与欧阳修》(《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2004年3月)、中尾健一郎《司马光与欧阳修》(《日本文学研究》,2009年1月)等,藉此考察欧阳修的性格、政见与文学观。
像欧阳修与尹洙,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政见一致,被政敌视作“朋党”;文学志趣相投,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平日诗酒往来,亲密无间。
在古文创作方面,尹洙承柳开、穆修开辟的道路,又开启欧阳修的创作,以迥异于流俗的作品,开拓出古文创作的新天地。
对此,东英寿作了深入的探讨。
又如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对诗文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因此,他们选择的题材十分相近,但由于地位、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两人诗文的风格、气度、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差异。
井泽耕一的《王安石与欧阳修》比较了二人的同与异,进一步深化了欧阳修研究。
欧阳修的思想意识也是日本学者的关注点。
北宋的仁宗、英宗及神宗初期是理学的酝酿和初创阶段,也是禅学向儒学靠拢,通过援儒证佛来寻求新的发展的时期。
处在这一时期的欧阳修,其思想中有强烈的儒学复兴愿望,又受到禅学教义的沾溉,对理学的形成有着导先路的作用。
对于欧阳修复杂的思想意识,羽床正范《宋代文人思想:论欧阳修》(《北九州大学文学部纪要》,1974年)、土田健次郎《欧阳修试论———理・人情・自然・简易》(《中国———社会与文化》,1988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近藤正则《欧阳修对孟子的受容———其经学复古与排佛论基调的中心》(《东洋文化》,1988年)、汤浅阳子《“醉翁”之乐———欧阳修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吏隐》(《人文论丛・三重大学人文学部文化学科研究纪要》,1999年3月)则分别对其儒学思想、隐逸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欧阳修诗歌的题材与艺术特色研究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卓有成就,无论是题材的开拓,还是艺术风格的拓展。
日本学界对此亦进行了很多探讨。
较早触论及欧阳修诗歌的题材与艺术特色的是吉川幸次郎。
吉川幸次郎撰有《宋诗随笔》、《宋诗概说》及《宋诗的情况》专门讨论宋诗,《宋诗随笔》是他撰写《宋诗概说》时的笔记,载于1961年7月29日至31日的《朝日新闻》,后收入《吉川幸次郎全集》;《宋诗的情况》出于《学事诗事》,发表于1959年,后收入《中国诗史》。
其中,《宋诗概说》对欧阳修诗歌的论说最为集中。
吉川幸次郎认为,欧诗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平静、内省之美;二是对悲哀与兴奋心情的抑制;三是题材的拓展,尤其相对唐代而言。
[1]佐藤保也从总体上论述了欧阳修的诗,他撰写了《欧阳修的诗》(《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报》,1985年4月)、《欧阳修的诗(承前)》(同上, 1986年4月)两文,讨论了欧阳修诗与李白、杜甫、韩愈诗的关系,对欧阳修诗分阶段予以论说,并考察了其政治生涯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尤为全面具体。
惜未见后续之文,有意犹未尽之感。
66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从分类的角度论说欧阳修诗歌的主要有保苅佳昭、森山秀二、森博行等。
保苅佳昭的《欧阳修与梅尧臣的酬唱诗──从二人酬唱诗看欧阳修(其一)》(《橄榄》,1989年9月)从酬唱诗来考察欧阳修;森山秀二的《欧阳修的悼亡诗———围绕悼亡的问题》(《立正大学教养部纪要》,1991年)从悼亡诗来探析欧阳修,他认为,较之密友梅尧臣,欧阳修的悼亡诗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要逊色,这与欧阳修的为人也是有关系的,因此,森山秀二还特别在文中描述欧阳修在梅尧臣请他为亡妻写墓志铭时的反应,分析欧阳修的心理及为人,颇有意味。
还有森博行的《欧阳修与邵雍———关于地上的仙界》(《大谷女子大学纪要》,2002年1月)则从欧阳修与邵雍描写的完满的人间仙境来探讨他们的观物思想及其诗文的意义。
关于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论述并不多,除前面提到总论欧阳修的吉川幸次郎、佐藤保外,仅见前野直彬、东英寿论及。
前野直彬编的《宋诗鉴赏辞典》前面有一节《宋诗的历史》,概说宋诗发展历程及各时段代表诗人,其中谈到欧阳修时,他说,欧阳修古体诗和他的散文一样结构紧凑,逻辑缜密,“长诗型的古诗,总是构筑着与其散文一样审慎严密的理念。
”[2]东英寿《论欧阳修的诗──着眼于“以文为诗”的特点》(《人文学科论集》,1997年11月)也从“以文为诗”的角度来探论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
确实,欧阳修的诗歌最为突出的是其两大特点———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日本学者的论述可谓切中肯綮。
笔者以为,欧阳修诗歌最为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作语言浅近自然,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惜乎研究欧诗者鲜有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