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合集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1.了解特质——因素理论,熟悉克鲁姆波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掌握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施恩的职业锚理论;2.了解金斯伯格、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熟悉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观,掌握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加里·德斯勒职业生涯五阶段的概括。

3、理解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教学重点: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加里·德斯勒职业生涯五阶段的概括教学难点: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内在结构关系;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为主,穿插一些课堂讨论与个别提问第一节职业选择理论一、特质—因素理论(一)起源和发展帕森斯Frank Parsons “职业指导之父”:职业选择的“三步范式”法威廉斯Williamson :“Trait-Factor Theory” ,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奠基理论(二)理论核心: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三)理论前提1. 人各有特性且可被测量2. 每个人的独特特质又与特定的职业相关联3. 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特性的人4. 人的特性与职业匹配程度与成功相关(四)“三步范式”法强调人在职业选择中必须做到:1. 了解自身的天赋、能力、兴趣、志向、资源、限制条件以及其他因素2. 对不同行业工作的要求、成功要素、优缺点、薪酬水平、发展前景及机会有明确认识3. 在这两组要素间进行最佳匹配(五)职业选择中的常见问题1. 没有选择2. 不确定的选择3. 不明智的选择4. 兴趣与能力相矛盾二、人格类型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John Holland创立:Career Orientation Theory,也称职业性向理论、人职匹配理论。

(一)理论假设1. 大多数人的人格类型可归为六种人格类型中的一种2. 现实中存在相应的六种环境类型3. 人们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4.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个性特征与环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二)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霍兰德认为,同一类型的劳动者与职业互相结合,便能够达到适应状态,其结果是劳动者找到适宜的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获得了合适的人才,劳动者的才能与积极性便得以很好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的有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逐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在施恩 看来,这些人都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的 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毕业生已经成为某大 城市中的一个成功的城市住房购买商、修缮商和承租商;另外一位麻省理 工学院的毕业生则创办了一家成功的咨询公司。
职业生涯规划 的理论与理念
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胡海洋
2009-09
1
求学寒窗苦读,前路一片茫然; 应聘惨遭失败,求职困难重重; 证书毫无用处,培训失去目标; 工作繁重枯燥,人际错综复杂; 升职前途渺茫,加薪遥遥无期; 跳槽没有把握,改行没有方向.
2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并在不同 发展阶段对自己的现在、过去 和未来,做一次重新的审视、 评估,为自己描画一个适当的 职业人生,并为此制定充实知 识、训练技能、做好择业准备 的行动计划。
Galton(1822-1911),父亲为银行家,外祖父为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早期进化 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医生。2岁半开始读书,5岁通读英文和拉丁文, 6岁入学,7岁熟读莎士比亚,16岁入综合医院学医,18岁进三医学院,大 学后开始旅行,涉足并精通地理、气象、数学、统计、优生学、力学、心 理学、人类学
4
生涯发展与规划
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 过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角色,让我们可以发展 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能力,兴趣,人格特征以 及对工作世界的认识。社会、经济、心理、 教育、生理及机遇等因素都影响个人的生 涯发展。
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生 活的过程,包括主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 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3.现实期(从16-18岁之间开始)
这一阶段是人们正式的职业选择决策阶段。分为 三个小的阶段: (1)试探阶段,根据尝试期的结果,进行各种试 探活动,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 (2)具体化阶段,根据试探阶段的经历做进一步 的选择,对一种职业目标有所专注,并努力推进 这一选择,进入具体化阶段; (3)特定化阶段。依据自我选择的目标,做具体 的就业准备。青年人为了特定的职业目的,进入 更高一级学校或接受专业训练。已有工作但不满 意者,想重新进修,再找工作,也属这个阶段。
5.自我处理(self processing),指检视自我并了解影响自我 的因素的能力。 6. 开 放 及 有 弹 性 的 见 解 ( openness and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指知觉并认识到不同的观点与可能的解释方 法,并能用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并接纳与自己看法不相符的观 点。 7.负责任(ability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指个人愿意接 受自己的决定或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计较一些未知的或不可 抗拒的阻碍等因素。 8.扮演新角色的能力 (ability to take on roles),指主动寻求 扮演新角色的机会,并能在新角色或新活动的情境中扩展个 人能力与行动的基础。 9.自我冒险的能力 (ability to take risks with self),其特殊 性在于当一个新的和适当的要求来临时,个人会不顾及“自 尊”地冒险进入。
5.职业生涯后期(55岁-退休) 任务:继续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成为一名良师, 对他人承担责任,维护自尊,准备引退。
五、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
薛恩职业周Career Anchor 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依循着个人的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搜索,所确 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 换言:职业锚就是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 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 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技能矩阵表格
非常愿意使用
非常熟练
可以胜任
比较愿意使用
愿意使用
最好不用
很不愿意
不胜任
能力分析—— 成就事件
分析你具备的能力: 回忆你的成就事件,描述的越详细越好。成就来源于
工作、学校、课外活动、爱好、志愿者经历等。
成就事件引导语: 写下生活中令你有成就感的至少10个具体事件,不用
考虑是否挣钱,或者事件有多大。 只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就可以被视为“成就”: (1)你喜欢做这件事 (2)你对结果感到自豪
个人成功和社会责任
信托责任
比尔·盖茨
沃伦·巴菲特
财富·教育
教育的本质
不是谋生 财富的本质是唤起兴趣 是社会信托责任是。鼓舞精神
是为了承担责任。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 有关的目标,亦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 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 性,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 反映。
个人价值观探索
重要价值观列表:
真实的“价值”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选择
它是你自由选择的,没有来自任何人或任何方面的压力吗? 它是从众多的价值观中挑选出来的吗? 它是在你思考了所做选择的结果后被挑选出来的吗?
2)珍视
你是否珍爱你的价值观,或者为你的选择感到自豪? 你愿意公开向其他人承认你的价值观吗?
3)行动
你的行动是否与你选择的价值观一致? 你是否始终如一地根据你的价值观来行动?
分析:价值观与职业匹配度
将重要的价值观与几个选择职业进行匹配 最合适 3 合适 2 一般1 不确定? 不合适 0 非常不合适 -1
工作
目前的软 件工程师
价值观
工作生活平衡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
特质因素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生涯建构理论目录特质因素论特质因素论职业选择的要求干预特质因素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生涯建构理论目录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ogni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职业选择的要求干预线性发展式规划课程体系找工作的人应该多读一些介绍各种职业的书刊杂志同时也应该去参观工厂看工人做工和他们交谈
生涯规划基础理论
生涯教学设计的演 变
为什为什么大学毕业生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预测
干预
目 录
特质-因素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生涯建构理论
特质-因素论
特质-因素论
干预
职业选择的要求
目 录
特质-因素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生涯建构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CIP)
——帕森斯(1909)
目 录
特质-因素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生涯建构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伦特
干预
职业选择的要求
克朗伯兹
偶发事件学习理论
“ 如何创造自己,取决于我们如何投注精力。把我们 ” 眼前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样下一步自然就会出现。
目 录
特质-因素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生涯建构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干预
职业选择的要求
线性发展式规划课程体系
“找工作的人”应该多读一些介绍各种职业的书刊杂志,同 时也应该去参观工厂,看工人做工,和他们交谈。问问他们, 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工作,待遇又如何;有没有哪些他们不满 意的地方,为什么他们不满意?他们是否也希望其他的人加 入他们的行列,为什么?这些找工作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 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不同的工作,例如种田、照顾牲畜、 做木工、做机工、打字或卖东西等。这样既可以使他的经验 加深、加广,同时也可以发掘自己特殊的技艺、才能、兴趣 和能力。经过这样长时期的阅读、调查和实际的经验,这些 人能够发现哪一类工作较适合自己,从而进一步做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帕森斯特质 因素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始于美国的职业辅导运动,早在 1908年,帕森斯就在波士顿创设了职业局,专门辅导 青年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了解工作所需的条件以 便寻求合适的工作,达到人职匹配,他也因此而获得了 “辅导之父”的美称。
特质因素理论: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
1
个人特质: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态度、价值观和其他身心特征。
帕森斯认为,高水平的自我评价、职业和就业信息,再加上 专业的咨询专家,是帮助人们解决职业生涯问题的核心。
3. 最后,要以人职匹配作为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帕森斯认为只有这样, 人才能适应工作,并能使个人和社会同时得益。
制定生涯决策时需要掌握有关个人及其各种选择的良好信息。 最关键的一步是,人要仔细运用逻辑和推理的技能来决定哪种选 择最佳。一个人如果缺乏对自己和职业或工作的信息,或者推理 技能不足,那么他就会做出不适宜的职业选择。
素质和知识经验、工作环
2
境、薪酬、晋升机会及发,得出个人 特质与外界条件相协调和匹配的最佳职业。
帕森斯的理论强调
1. 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首先要评估个人的能力,因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关 键就在于个人的特质与特定行业的要求是否相配;
2. 其次,要进行职业调查,即强调对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工作情形、 参观工作场所、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
2
外界条件:把握好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以及自己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优 势和劣势、机会和前途。
3
上述两者平衡: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的关键在于个人特质与职业的匹配。
特质因素理论: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的原则
了解自我:即对自我进行
探索,包括了解个人的性
格、能力、资源、优势和
1
劣势等内容。
了解工作:了解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4、 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 此阶段的年龄为17~30岁,取得组织新的正式成员资格。面临的主要任务:
(1)承担责任,成功的履行与第一次工作分配有关的任务;(2)发展和展 示自己的技能和专长,为提升或进入其他领域的横向职业成长打基础;(3) 根据自身才干和价值观,根据组织中的机会和约束,重估当初追求的职业, 决定是否留在这个组织或职业中,或者在自己的需要、组织约束和机会之间 寻找一种更好的配合。 5、 职业中期。 处于职业中期的正式成员,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主要任务:(1)选定一 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2)保持技术竞争力,在自己选择的专业或管理领 域内继续学习,力争成为一名专家或职业能手;(3)承担较大责任,确实自 己的地位;(4)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 6、 职业中期危险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是35~45岁者。主要任务为:(1)现实的估价自己的进步、 职业抱负及个人前途;(2)就接受现状或者争取看得见的前途做出具体选择; (3)建立与他人的良师关系。
7、 职业后期。 从40岁以后直到退休,可说是处于职业后期阶段,此时的职业状况或任务:(1)成为
一名良师,学会发挥影响,指导、指挥别人,对他人承担责任;(2)扩大、发展、深 化技能,或者提高才干,以担负更大范围、更重大的责任;(3)如果求安稳,就此停 滞,则要接受和正视自己影响力和挑战能力的下降。 8、 衰退和离职阶段。 一般在40岁之后到退休期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会衰退或离职。此间主要的职业 任务一是学会接受权力、责任、地位的下降;二是基于竞争力和进取心下降,要学会 接受和发展新的角色;三是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着手退休。 9、 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 在失去工作或组织角色之后,面临两大问题或任务;(1)保持一种认同感,适应角色、 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急剧变化;(2)保持一种自我价值观,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 智慧,以各种资源角色,对他人进行传帮带。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1000字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要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依据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下面将介绍五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个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职业领域,如现实型对应了现实型工作,如技术工人和司机;而研究型对应了科学和研究领域,如科学家和工程师。

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类型的了解,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帕森斯职业划分理论帕森斯职业划分理论认为,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技能和培训要求,而这些技能和培训要求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职业集合在一起。

例如,医生、律师和会计师这些职业都有明确的技能和培训要求,并且属于“专家”职业领域。

因此,通过对职业进行分类和划分,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领域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选择。

三、托曼职业价值观理论托曼职业价值观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职业有不同的价值观,例如对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地位和社会关系的看法。

职业选择应该与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这有助于个人达到职业成功,并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通过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认知和评估,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在职业规划中做出更恰当的决策。

四、莱文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莱文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认为,个人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探索阶段、建立经验阶段、建立稳固性阶段、改变阶段和成就和满足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业需求和挑战,例如在探索阶段,个人需要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并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而在建立稳固性阶段,个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稳定性,并开始为未来做准备。

因此,通过了解自己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个人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未来做好准备。

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

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

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对于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国外产生了很多相关的职业心理理论,这些理论可分为三种价值取向:一是重视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说明的个人价值取向,如特性—因素理论、人格类型理论和需要理论;二是注重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社会取向,如社会学理论;第三是综合取向,把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如行为论。

(一)金兹伯格的职业选择阶段理论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过长期研究,对于实践产生过广泛影响。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

1、幻想期(0—11岁):儿童们对大千世界,特别是对于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类职业工作者,充满了新奇、好玩的感觉。

此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

2、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具体划分四个阶段:兴趣阶段、能力阶段、价值阶段和转移阶段。

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有独立的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兴趣,对职业有更深层次的探索,更多的和客观的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

3、实现期(17岁以后--):这一时期又分为试探、具体化和专门化三个阶段。

青年即将步入社会劳动,能够客观的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专业方向、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

他们对所希求的职业不再模糊不清,已有的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展示了从幼年到青年期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的生动图景,表明早期职业心理的发展对人生职业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S:友善亲切的岛屿
居民个性温和、友善、乐于助 人,社区均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 服务网络,人们重视互助合作, 重视教育,关怀他人,充满人文 气息。
1.你选的三个岛屿依次是:
一、______ 二、______ 三、______ 2.选择同一岛屿的人交流一下: 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看看 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
工作环境也可以分为六种类型,与人格类 型的分类一致; 个人的职业兴趣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只 是集中在某一种类型上。 霍兰德代码:用3个字母的代码表示一个 人的职业兴趣,也可以描述职业的工作性 质和职业氛围 个人人格类型和职业环境之间的适配将增 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 成就感。
霍兰德兴趣岛游戏
主要职业: 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演员、艺 术家编导、教师;文学、艺术方面的 评论员;广播节目的主持人、编辑、 作者;绘画、书法、摄影家;艺术、 家具、珠宝、房屋装饰等行业的设计 师等。
4.社会型(S型)
Social
•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倾向,社 会适应能力较强; • 喜欢从事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等 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 • 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处理人际关系,愿意 发挥自己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倾向于成为 群体的组织者;
主要职业: 会计、出纳、统计人员;打字员; 办公室人员;秘书和文书;图书 管理员;旅游、外贸职员、保管 员、邮递员、审计人员、人事职 员等。
六种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
相邻、相隔、相对
(1)相邻关系 如RI、IR、IA、AI、AS、SA、SE、ES、 EC、CE、RC及CR。 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 同点较多。 如实用型R、研究型I的人就都不太偏好 人际交往,这两种职业环境中也都较少机 会与人接触。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生涯咨询与辅导论文职业发展理论述评学校:宁夏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年级:07应用心理(师)姓名:***学号:***********职业发展理论述评金琳微(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教育,使之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日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类型论生涯发展理论特质-因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论引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很快,我国的就业制度又进行了的改革,使我国的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给社会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所以,在我国进行适当的生涯咨询与辅导成为当务之急。

所以,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几个比较著名的理论进行述评,从而为毕业生及其他需要了解职业发展理论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霍兰德的类型论1.1霍兰德的类型论概述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人格类型论”。

其理论源于: (1)人格心理学概念,认为职业生涯的选择为个人人格的反应与延伸,企图以职业的选择及过程来表达自己、说明个人的兴趣和价值,事实上,Holland认为兴趣就是人格,兴趣量表的结果也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2) Holland本身的职业咨询经验及研究所形成的职业辅导模式,即由职业与人格类型的分析,协助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该理论简单易懂,应用相当广泛,美国劳工部最新出版的职业分析沿用了此理论。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 (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

(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

(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4)人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好为人师 •富有直觉和创造性 •评价数据系统或方法 •技术工作不惜代价 •有高超的分析能力 •善于逻辑推理不喜欢照搬照抄 •确定具体方法 •收集的数据多多益善 •承认客观事实的层次性 •寻求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
资深研究领导人 高级研究领导 研究梯队领导 高级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1、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视角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的视角
的视角
➢确 定 组 织 未 来 的 人 员 需 要
➢安排职业阶梯 ➢评 估 每 个 员 工 的 潜 能 与 培训需要
➢在 严 密 检 查 的 基 础 上 为 组织建立一个职业生涯规 划体系
➢确认个人的能力与兴趣 ➢计划生活和工作目标 ➢评 估 组 织 内 外 可 供 选 择 的路径
一 职业生涯五阶段理论
萨柏 Donald E. Super 是美国一位有代 表性的职业管理学家。他以美国白人作为自己 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 阶段:
1、成长阶段 2、探索阶段 3、确立阶段 4、维持阶段 5、衰退阶段
1、成长阶段
——从出生到14岁 ——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老师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 二 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原理 三 职业发展道路
一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
1、教育背景 2、家庭影响 3、个人需求与心理动机 4、机会 5、社会环境
二 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原理—人职匹配
1、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 帕森斯 2、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 霍兰德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概述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复习重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复习重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职业: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见解和期望。

(P111)3.职业能力: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P170)4.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P72)5.职业资格: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6.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二.简答题1.罗伊理论(需求取向理论)➢如果需求获得满足,就不会变成无意识的动力来源;➢如果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不能获得满足,那么这种需求将会消失而且不再发展;➢如果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未获得满足,将驱使人们去满足此类需求来维持生存,并间接地妨碍了高层次需求的发展;➢如果需求的满足受到延迟,就会无意识地驱动人们去满足这些需求,而且延迟其他的需要;➢个人心理能量的运作会影响个人需求的满足状况,而心理能量的方向又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特别是早年所获得的挫折和满足的体验和经验对个人心理需求的发展会有重大影响。

2.帕森斯理论(职业选择理论)➢清楚地认识自己,包括态度、能力、兴趣、资源限制和其他特质,即探究个人特质。

➢了解不同种类工作的要求、成功的条件、利弊、补偿、机会和前途,即探索职业可能。

➢联系和平衡以上两点,真实推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即匹配二者。

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条件匹配 2.特长匹配3.马斯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推进)✧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底层是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理需要;其上是安全需要,即人需要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环境;再上一层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最终和尊重他人;最上面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潜能实现,高峰体验等)4.职业成功法则(P158)◆积极心态◆积累知识◆培养技能◆发现优势◆控制弱点◆供需定位◆展开行动5.职业能力特征(P170)●应用性(职业性)。

职业生涯规划PPT课件

职业生涯规划PPT课件

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
8
五个层次的需要理论与四种人性假设关系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假设 (Y理论)
经济人假设 (X理论)
感情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9
二、动机与职业
动机是一种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 通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 概念提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 动机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动机分类: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分析美国小男孩割草的故事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激励和外部控制会 对人产生威胁,造成不良的后果。
●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冲突的,而是 能够达成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地调整自 己的目标,使之与组超Y理论)
●人的工作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同一个人 也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各种动机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复杂 的动机模式。
兴趣,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不感兴趣,则
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也易疲劳厌倦。
广泛的兴趣可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
.
14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 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
兴趣是职业选择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科卡的故事 研究生---技术员---销售员----人力资源部经理------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 ----克莱斯勒公司总裁
.
1
一、需求与职业的吻合
1·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理论
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阶梯式 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定: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在力图满 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 求取而代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 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 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 、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 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 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 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 就业 展,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 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 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 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 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 ,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 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 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 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 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 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E.H.施恩教授提出的。 1961年、1962年、1963年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 隆学院44名毕业生,自愿形成了一个专门小组, 愿意配合和接受施恩所进行的关于个人职业发展 和组织职业管理的研究与调查,并且在1973年返 回麻省理工学院,就他们演变中的职业与生活接 受面谈和调查。 施恩在对他们的跟踪调查和对许多公司、个人及 团队的调查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 了职业锚的概念。
职业概率是指择业者获得某项职业可能性的大小,通常主 要决定于4个条件: ①某项职业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职业概 率同职业需求量呈正相关。 ②择业者的竞争能力,即择业者自身工作能力和求职就业 能力,竞争力越强,获得职业的可能性越大。 ③竞争系数是指谋求同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在 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竞争系数越大,职业概率越小。 ④其他随机因素。 因此,职业概率=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竞争系数*随机性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职业规划是指个体通过明确目标、评估自身条件和制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以达到职业成功和个人满意度的过程。

在大学生阶段,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序的发展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市场的挑战。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Holland's RIASEC Theory)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职业规划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兴趣和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理论将人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分成了六类,分别是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类型,选择与之匹配的职业方向。

二、弗兰克-帕森斯职业生涯理论(Frank-Parsons Career Theory)弗兰克-帕森斯职业生涯理论认为,职业规划应该从个体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个性等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通过对职业市场的了解和就业前景的研究,制定适合个体的职业发展策略。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主导自己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Super职业生命周期理论(Super's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Super职业生命周期理论将职业发展看作一个持续的生命周期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探索期、发展期、稳定期、下滑期和退出期。

大学生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应该积极地尝试不同的职业机会,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建构主义职业理论(Constructivist Career Theory)建构主义职业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决策不仅仅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和重建自我形象的过程。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探索不同的职业选择,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进行自我定位和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E岛--企业型(Enterprising)」 总体特征:为人乐观,喜欢冒险,行事冲动,对自己充满自信,精力旺盛, 喜好发表意见和见解。
喜欢活动:喜欢领导和影响别人,或为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的而说服别人, 成就一番事业。
喜欢职业:总体来讲,喜欢那种需要运用领导能力、人际能力、说服能力 来达成组织目标的职业。如:商业管理者,市场或销售经理,营销人员, 采购员,投资商,电视制片人,保险代理,政治运动领袖,公关人员,律 师。
职业类型
主要指那些组织与影响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主要职业:经 历企业家、政府官员、商人、行政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
企业型(Enterprising)
具有冒险、野心人格特征。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独断、 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领导、 销售人员等。
「I岛--研究型(Investigative)」 总体特征:自主独立,好奇心强烈,敏感,并且慎重,重视分析与内省, 爱好抽象推理等智力活动。
喜欢活动:喜欢独立的活动,比如独自去探索、研究、理解、思考那些需 要严谨分析的抽象问题,独自处理一些信息、观点及理论。
喜欢职业:总体来讲,喜欢以观察、学习、探索、分析、评估或解决问题 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如:实验室工作人员、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 工程师、程序设计员、社会学家。
「C岛--常规型(Conventional)」 总体特征:追求秩序感,自我抑制,顺从,防卫心理强,追求实际,回避创造 性活动。
喜欢活动:喜欢固定的、有秩序的活动,如组织和处理数据等.愿意在一个 大的机构中处于从属地位,并希望确切知道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喜欢职业:总体来讲,喜欢有清楚的规范和要求的、按部就班、精打细算、 追求效率的工作。如:税务专家、会计师、银行出纳、簿记、行政助理、 秘书、档案文书、计算机操作员。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地规划自己在教育行业中的职业发展,包括职业定位、职业目标设定、发展路径选择、职业成长等方面。

理论与方法是指在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需要遵循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些常用的理论包括:
1. 自我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了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需要深入了解自己
的兴趣、价值观、能力等,从而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规划。

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例如霍兰的职业兴趣模型、洛克的职业决策模型等,帮助个体
了解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决策过程,指导其进行职业规划。

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
1. SWOT分析:分析个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制定职业规划的战略。

2. 目标设定:根据个体的职业理想和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可行的职业目标,并制定
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

3. 行动执行:执行职业规划的关键在于不断实施行动,积极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以实现职业目标。

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方法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
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涯咨询与辅导论文职业发展理论述评学校:宁夏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年级:07应用心理(师):金琳微学号:职业发展理论述评金琳微(宁夏大学750021)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教育,使之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日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类型论生涯发展理论特质-因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论引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很快,我国的就业制度又进行了的改革,使我国的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给社会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所以,在我国进行适当的生涯咨询与辅导成为当务之急。

所以,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几个比较著名的理论进行述评,从而为毕业生及其他需要了解职业发展理论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霍兰德的类型论1.1霍兰德的类型论概述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人格类型论”。

其理论源于: (1)人格心理学概念,认为职业生涯的选择为个人人格的反应与延伸,企图以职业的选择及过程来表达自己、说明个人的兴趣和价值,事实上,Holland认为兴趣就是人格,兴趣量表的结果也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2) Holland本身的职业咨询经验及研究所形成的职业辅导模式,即由职业与人格类型的分析,协助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该理论简单易懂,应用相当广泛,美国劳工部最新出版的职业分析沿用了此理论。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 (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

(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

(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4)人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

人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相应分为六种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自己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个人的行为取决个人和所处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人格类型论是一种人格与职业类型匹配的理论。

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

不同类型人格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与其所需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谐和”。

类型与环境不谐和,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

1.2霍兰德的类型论评价霍兰德从实际经验出发,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把人的性格类型主要地划分为六种,并指出各种性格类型之间的相近、中性和相斥的关系,具有科学性。

他把性格类型与职业指导结合起来,致力于性格类型和职业的匹配,对职业指导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一个人对某一种职业很有兴趣,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能把这种工作做好,对工作的兴趣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影响职业的心理因素是多种的和复杂的。

性格类型论根据某种原则,把所有的人划归为某些类型,使直观地了解人的性格极为便利。

类型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的研究成果,已被许多学科所采用,它的产生最早是由于临床医学实践的需要,现在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医疗、管理、军事和职业选择等领域。

但是,类型论把人极端复杂的性格概括为少数几个类型,必然会忽视中间型。

与此相关,如果将一个人划入某种性格类型,就会只注意这种类型中有关的特征,而忽视其它特征,即只注意一个人一个方面的特征,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特征,这样就会导致简单化和片面性。

另外,类型论也容易将人的性格固定化、静止化,忽视性格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容易忽视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把偏重于对性格的质和整体了解的类型论与从量上分析性格的特质论结合起来。

2.生涯发展理论2.1生涯发展理论概述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有国际化的视角,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各级学校和社会机构。

作为生涯辅导的大师,他首次提出了职业生涯的概念,他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是生涯辅导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实现了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辅导的转变。

他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其理论观点是现今生涯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

舒伯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具体分述如下。

1.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2.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3.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4.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

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

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2.2生涯发展理论评价舒伯是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以及有关职业行为发展方向的长期研究结果,舒伯本人比较喜欢将其理论命名为“差异一发展一社会一现象的心理学”(differential-developmental-social-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舒伯汲取了这四大学术领域中有关生涯发展的精华,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

其理论观点是现今生涯辅导重要的理论基础,指导了目前生涯辅导的具体实施,得到了各国生涯辅导界的普遍支持。

而且舒伯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己的理论。

以往舒伯理论大多局限于他的发展阶段和对职业的自我观念论上,这些可以解释个体一生的生涯发展,其涵盖范围很广,但深度略嫌不够,随着“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即一生生涯彩虹图”的提出,正好弥补了原有的不足。

在实际应用方面,其横向的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即生活广度的部分)和纵向的生涯角色的发展(即生活空间的部分),交织成一个具体的生涯发展结构,这对辅导时促进个体的自我了解、自我实现,有很大裨益。

在舒伯的理论研究非常注重实际应用。

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生涯辅导策略,对实践中的生涯评估、辅导措施以及指导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职业生涯晚期专门从事将他的生涯发展理论的应用。

特别是舒伯和他的同事发展了评估工具去测量职业生涯决策的准备(职业生涯发展量表),关注职业生涯发展任务(成人生涯关注量表),显著生活角色(显著性量表),和价值(价值量表)。

这些评估工具组成了舒伯被称为生涯发展评估和辅导模式的核心。

大多数这些评估工具都已经被国际研究工作所采用,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变迁,终身学习观念的提出以及人的寿命的增加,生涯发展理论中关于中年期、老年期的角色与任务,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否则理论会欠完整。

而且生涯发展论似乎较忽略经济、社会因素对生涯发展方向的影响,且学习的因素与职业发展历程的关系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3.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3.1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概述职业指导的正式创立一般以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 Parsons)1908 年在波士顿创办职业指导局为起点。

帕森斯主张在公立学校开设职业课程,配置专门的职业咨询工作者。

1909 年,帕森斯在其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首次提出“特质因素论”,这是最早期的职业指导理论。

特质因素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稳定的特质(即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态度和行为表现等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而职业也具有稳定的因素(即客观工作要求人必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等条件)。

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清楚认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即对自我的认知,如个人兴趣、能力、资源、局限及其他特征;与此同时,还应当清楚了解职业世界,如各种职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发展前景等;在掌握上述两类信息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各种可能的职业岗位相对照,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相匹配的职业。

这就是帕森斯的“职业指导的三大原则”。

3.2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评价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的职业指导方法,是职业指导最基本的理论,至今仍对职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质因素论注重在实际辅导中,借助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解释,对咨询者进行指导。

但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的问题。

同时,特性因素论假定个人特质与工作特征是稳定不变的,但事实上,二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静态测量的结果未必能真正反映出个人的长处与内心深层次的冲突,有可能仅止于表面的帮助。

4.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4.1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由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以经典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