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合集下载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最大的祸根我国胃癌的发病数在全球占44%,死亡数占50%,全球每年大约有100多万的新发胃癌患者,其中约有50万都在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

关于诱发胃癌的因素,目前已知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饮食因素(过量摄入高盐、烟熏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和习惯因素(喝酒、抽烟、缺乏运动等)。

在这些因素中,最大的外因就是幽门螺杆菌。

据估计,我国有50%以上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总数超过了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是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柳叶刀子刊上发布过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胃癌研究,该研究使用我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样本,并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癌为92.2%,普通人群为75.6%。

这项研究表明,不管是贲门癌还是非贲门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我国人群患胃癌的巨大风险。

我国大约80%的非贲门胃癌以及60%以上的贲门癌,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胃窦、幽门等位置的胃粘膜上,在繁殖生长的时候会产生毒素,对胃黏膜直接造成伤害,还会激发人体免疫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而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至胃癌,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二、2种食物或加速胃癌进展,少吃为好胃癌的发生和饮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期摄入下面几种食物可能会加速胃癌的发展,最好要少吃。

1、烧烤如果长期大量吃烧烤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的副主任雷敏提到,肉类在经过高温烘烤后,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变性,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杂环胺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诱发胃癌的发生。

2、腌制食物在腌制食物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产生,硝酸盐进入胃部后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属于致癌物质。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一、概述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的可能。

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

有关癌症的这些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邓春燕

有关癌症的这些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邓春燕

有关癌症的这些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邓春燕发布时间:2023-07-06T04:41:05.686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邓春燕[导读]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200癌症是指由于某些基因突变或异常,使细胞失去对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从而发展为具有恶性特征的肿瘤。

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癌症死亡。

以下是癌症相关的常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癌症和预防癌症。

一、癌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癌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遗传突变和环境因素。

遗传突变可能是个人先天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

而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食、暴露于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

此外,慢性感染和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在癌症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导致细胞分裂变得不可控,从而导致细胞分裂失控,产生了癌细胞。

癌细胞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细胞,它们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从而阻止正常细胞生长。

二、常见的癌症有哪些?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烟草和酒精导致的。

在美国,大约有90%的男性和70%的女性患有癌症。

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90万人,而其中将近一半的患者是在50岁及以上。

从地域上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癌症负担国家,每年约有近300万人患上癌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5%以上。

在国内,肺癌、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四大主要恶性肿瘤。

三、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什么不同特点?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癌症有许多不同之处,并且不同癌症均有自身特点,例如:乳腺癌比肺癌更容易发生转移;胃癌和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胃癌和肝癌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还有些癌症发展速度极快,在发现后立即治疗,也往往难以逆转,如胰腺癌。

四、如何发现癌症?癌症早期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因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部分患者也会因此丧失手术根治机会。

中国癌症发病率世界第一

中国癌症发病率世界第一

中国癌症发病率世界第一提起癌症,我们总是莫名的恐慌。

不仅仅是因为癌症的疼痛难忍,而且还是因为癌症患者逐步侵袭到我们的身边人。

癌症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我们对于癌症却是束手无策。

但是数据表明,我国癌症发病率世界第一。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患癌半个世纪前国人对癌症还很陌生,而如今癌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

2015年癌症死亡人数高达281.4万,新发病例429.2万,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患癌。

按中国人均寿命74岁计算,国人一生中患癌率达22%。

其中肺癌、胃癌、肝癌、与食管癌最为常见,占全国癌症病例的57%。

地域不同,癌症分布也不同河南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区由于长期吃过快过粗过烫过咸的食物,导致食管黏膜受损,易发食管癌。

沿海地区由于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且潮湿炎热的气候又利于黄曲霉素滋生,易发肝癌。

辽宁山东甘肃江苏福建地区则因长期食用熏烤盐腌类食品,易发胃癌。

为什么癌症的病发率这么高各类癌症轮番登场,不断挑动国人神经。

癌症发病率呈井喷之势,和我国控烟不力有很大关系。

肺癌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最高,而10个死于肺癌的人9个是烟民,7.4亿国人深受二手烟危害!香烟中的70多种致癌物除了引发肺癌,还可诱发喉癌口腔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

西方国家60年代就开始控烟,抗癌效果显著,而我国由于烟草业政企合一,控烟成效总是令人一声叹息!除控烟不力,各类污染也难逃其咎。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各种有害微尘也和肺癌肆虐有脱不开的关系。

此外,我国土壤污染范围高达40%,主要污染物无机砷可导致皮肤癌、膀胱癌及肾癌的高发。

而农村地区的胃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又和食品及水污染脱不开干系。

现代化的生活也助长了各种癌变。

久坐少动会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进而增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现代人的作息紊乱又会引发内分泌失调,使机体产生过多自由基,容易引发淋巴癌。

大城市乳腺癌高发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低哺乳率,尤其产后不哺乳,会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增加癌变几率。

一例胃癌患者的疑难病例讨论

一例胃癌患者的疑难病例讨论

治疗经过
2023.3.6 患者气促胸闷不适明显缓解,血氧较前 明显改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 5L/min,SPO2:94~96%), WBC:6.2*10^9/L, 无 发 热 , 心 律 齐 : 波动在100次/分。
2023.3.12 患者SPO2:95%~96%,呼吸频率20~22次/分, 遵医嘱停止氧气吸入后患者SPO2:94~95%, 继续给予雾化、拍背咳痰、监测血糖等处理,患 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
治疗经过
2023.3.2 患者术后第一天,T38.3℃,SPO2下降(85%-91%),心率快,115--130次/分,自觉咽部有痰,痰 难以咳出,稍感气促不适,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呼吸浅快,血气分析:酸碱度:7.387;二 氧化碳分压:35.5mmHg;氧分压:58.5↓ mmHg ;D-二聚体:8.52 ↑ ug/ml。降钙素原 7.76ng/ml↑,考虑:I型呼吸衰竭 床旁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非特异性T波异常;异常心律心电图。 处理:呼吸内科急会诊,升级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雾化Tid,机械排痰、拍背咳痰。
2023.3.10 予 拔 除 尿 管 , 患 者 C-反应蛋白61.2mg/L , 白 蛋 白 31.6g/L,呼吸频率较前稍稳定,SPO2:96%,炎性指标 下降,肛门开始排便排气,白蛋白:30.5g/L,患者出现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样液体,遵医嘱予盐酸甲氧 氯普胺10mg静脉注射Bi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3-12
7.8
7:00
11.5 11.5 11.0 10.4 7.5 11.7 10.4 8.4 9.3 10.0 9.0
术后血糖值(mmol/L)
11:00
15:00

2023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统计

2023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统计

2023 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统计简介癌症是一种以异常细胞的不受限制增长和侵袭其他组织为特征的疾病。

每年,数百万人死于癌症,这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提供2023年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的统计数据,包括各种癌症类型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一些预防措施。

癌症概述癌症是一组疾病,其中异常细胞在身体中快速增长,形成肿瘤。

在早期阶段,癌症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体验到疼痛、疲劳、体重下降等症状。

癌症可以发生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包括肺部、乳房、结肠和直肠、前列腺、胃等。

2023年中国癌症报告统计数据根据2023年中国癌症报告,以下是一些关键统计数据:1. 癌症发病率在2023年,中国全国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以下是一些常见癌症类型的发病率统计数据:•肺癌:发病率最高,占总体癌症发病率的约30%。

•胃癌:发病率排名第二,占总体癌症发病率的约15%。

•肝癌:发病率排名第三,占总体癌症发病率的约10%。

•结肠和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总体癌症发病率的约8%。

•乳腺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2. 癌症死亡率癌症死亡率是评估癌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癌症类型的死亡率统计数据:•肺癌:死亡率最高,占总体癌症死亡率的约35%。

•胃癌:死亡率排名第二,占总体癌症死亡率的约15%。

•肝癌:死亡率排名第三,占总体癌症死亡率的约12%。

•结肠和直肠癌:死亡率相对较高,占总体癌症死亡率的约10%。

•乳腺癌:在女性中死亡率较高。

3. 癌症预防措施尽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癌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癌症预防措施:•吸烟和二手烟暴露:避免吸烟和尽量避免二手烟暴露可以降低肺癌、口腔癌等癌症的风险。

•饮食健康: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胃癌、结肠和直肠癌的风险。

•运动和体重管理:定期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乳腺癌和结肠癌。

胃癌的发生原来身体早有信号,出现一个就要提高警惕啦,具体指哪些信号呢?

胃癌的发生原来身体早有信号,出现一个就要提高警惕啦,具体指哪些信号呢?

胃癌的发生原来身体早有信号,出现一个就要提高警惕啦,具体指哪些信号呢?展开全文我国胃病患者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达42%,人体的胃脏是最多病的脏器,胃胀,胃酸,打嗝,反酸,胃疼…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胃病最可怕的疾病。

而我国每年新发胃癌近50万人,占全球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胃癌大国"。

胃癌多是“拖”出来的,一旦饭后有4种迹象,别迟疑,赶快就医!1、饭后腹胀异常上腹部不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有饱胀感,甚至在只吃了少量的食物后,你也会感到异常的饱。

经常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并不长,症状也不是很剧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因此被忽视。

2、消化不良胃癌导致最早出现的腹部症状包括胃灼热和消化不良。

胃灼热,一种胸部和上腹部的烧灼感,是因为胃酸回流到食道,就会引起灼烧,出现常说的“烧心”症状。

而胃里长有肿瘤,因此会导致胃里食物分解不当,进而导致打嗝和消化不良的其他症状。

3、恶心呕吐在胃癌早期时,患者就会出现在吃进东西后恶心呕吐等感觉,由于这种症状跟其他胃病相似,因此要综合来判断。

一般来说,恶心常常是胃癌引起消化道梗阻所致,随着时间延长以及病情的加重,患者会由恶心、呕吐慢慢演变成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等异常,这时就一定不能耽搁,抓紧就医才好。

4、出现黑便食物在经过消化吸收后,排出体外,这时我们可以看便便的颜色来判断病情。

一般来讲,出现黑便时,往往提示肿瘤已是中晚期,胃癌也是如此。

因为胃癌会导致消化道或者小肠出血,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就会使患者粪便呈现黑色。

医生提醒:4种食物是胃癌“祸根”,饭桌上常有!食物一:好吃的麻辣烫麻辣烫作为现在一种特色饮食,深受年轻男女的喜爱。

好吃的麻辣烫以麻、辣、烫为特点,这些特点能充分刺激人的食欲,但对肠胃的刺激也不小。

经常吃麻辣烫,反复刺激胃粘膜,会让胃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如果让你的胃粘膜常年处在一个炎症—修复—炎症—修复的过程中,势必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这些人容易患上胃癌

这些人容易患上胃癌

这些人容易患上胃癌,你知道吗?胃癌已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

相比欧美人,中国人的胃受伤几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

携康长荣出国就医的专家提醒: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愈率可达90%。

1.胃癌是否有人种、地域、年龄等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胃癌病例为40.5万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

事实上,胃癌的人种、地域差异较明显。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

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

具体到大陆地区,胃癌也更“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甘肃、内蒙、东北三省等地。

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

我碰到的最小的胃癌患者年仅9岁,具体病因不详。

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全国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2.胃癌有癌前病变吗?胃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阶段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

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

3.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胃癌如何早期发现?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

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 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

中国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一最新版高发地图

中国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一最新版高发地图

中国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一最新版高发地图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布《世界癌症报告》称,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最大致死原因,而中国大陆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处于世界首位。

肺癌目前已成全球最大杀手,在中国也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有专家表示,中国阴霾严重是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世卫组织:中国癌症多肺癌成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的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发表《世界癌症报告》称,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最大致死原因,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全球癌症发病率四年中升高11%,到2012年约有1410万病例,因癌症死亡人数高达820万。

并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世界癌症病例将增长75%,达到近2500万。

2012年的全球癌症新病例中有一半发生在亚洲,其中大部份发生在中国大陆。

而肺癌在全球癌症病例中上升最快,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杀手,死亡率占癌症死亡数的19.4%;第二位肝癌的死亡率占9.1;第三位胃癌的死亡率占8.8%。

专家:中国癌症死者最多约占全球一半据陆媒报导,近期在天津举行的第22届亚太抗癌会议发出公布,称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的20%以上,有8种癌症的共计死亡人数约占中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称,亚太地区癌症新增病例占全球癌症新增病例的45%,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一半。

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胃癌和肝癌3种,其中肺癌是最主要的致死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称,癌症已经成为中国民众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世界上也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病。

有专家预计,中国每年的癌症新发病例总数到2020年将达到400万左右,每年病例总数将达到600万。

统计结果:每年死亡超200万肺癌致死最多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3年初发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达312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每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一人因癌症而死。

2024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完整版)

2024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完整版)

2024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完整版)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胃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胃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胃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3%和10.11%。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1/10万和18.44/10万。

胃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胃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量摄入蔬菜和水果。

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

(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三)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

(四)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五)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胃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二)筛查方法胃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首选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灶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

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也可考虑使用磁控胶囊胃镜。

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

我国年1.2亿人需要做胃镜,外交部向世界推荐这款明星产品!

我国年1.2亿人需要做胃镜,外交部向世界推荐这款明星产品!

我国年1.2亿人需要做胃镜,外交部向世界推荐这款明星产品!现实背景:我国每年1.2亿人需要做胃镜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是胃部疾病的高发地区,胃癌发病率更是位居全球首位,每年新发胃癌68万例,死亡50万人,死亡人数是世界第一。

遗憾的是,中国的早期胃癌发现率很低,多达90%以上的胃癌患者发现即晚期,死亡率高达80%。

而早期检查确诊及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可达90%,治疗效果较理想。

为何会这样,早期胃癌症状和胃炎基本相似,所以检查对于早发现、早治疗、及提高胃癌治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胃镜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

据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1.2亿高危人群需要做胃镜,然而传统插管胃镜的痛苦、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及中国医师资源的巨大缺口,使得上亿急需做胃癌筛查的患者放弃了传统胃镜的健康筛查。

磁控胶囊胃镜是什么?近日,磁控胶囊胃镜作为我国自主创新技术走进著名的外交部蓝色大厅,成为外交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球推介会上的“中国名片”,这一高科技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引发了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世界500强企业嘉宾以及中外媒体记者的关注。

推介会上,加蓬共和国《团结报》图片部主任让·布莱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安翰磁控胶囊胃镜高度认可。

胶囊机器人技术突破了国内外的被动式胶囊内镜只能随消化道的蠕动而运动、无法定位其在消化道内的准确位置、也不能被医生主动控制的技术局限,在独创的磁场精确控制技术的控制下,使被动式胶囊内镜变为'有眼有脚'的胶囊机器人。

胶囊内镜的概念:'胶囊内镜'全称为'遥控胶囊内镜系统',被誉为'完美胃部检查的胶囊内镜机器人'胶囊机器人另一个名字为磁控胶囊内镜。

它只需患者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

通过这个系统,医生可以通过软件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机器人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的目的。

胃癌诊疗的热点和问题

胃癌诊疗的热点和问题

胃癌诊疗的热点和问题符涛;季加孚【摘要】China has high prevalence of gastric cancer, with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leading the list of malignancy. The condition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in China fail to meet the need of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because of restriction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are facing a very serious situation of fighting against gastric cancer. Multidiscipline, individu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Numerous topics about gastric cancer are currently controversial a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clinical methods used for stomach cancer, laparoscopic surgical techniqu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conversion therapy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esophageal-gastric junction cance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ials of gastric cancer. Moreover, the foci and prob-lem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受区域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胃癌诊治条件尚不能够完全满足众多病患的需求,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抗击胃癌形势。

我国常见癌症现状与趋势

我国常见癌症现状与趋势

我国常见癌症现状与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世界有1000万人患上癌症,而死于癌症人数约6万,占全球死死人数的12%。

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80万,死亡140万,平均每3分钟就有1.3人死于癌症,而且癌症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到的势。

据《文汇报》报道,在过去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69%,死亡率增长了29.4%。

从我国来看,去年癌症新增病例人数约为139万,占世界癌症发病总数的17%,基本接近1/5。

其中男性发病率接近世界平均发病率,而女性癌症发病率与1986年相比下将了近24%。

近20年来,胃癌一直是我国最多发肿瘤,新病例数基本保持了世界胃癌病总数的1/3以上,而肝癌、食管癌的新病例书占全球发病指数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其中胃、肿、肝、食管、结直肠、口咽肿瘤居于我国多发肿瘤前几位。

只得注意的是,我国女性的肺、肝癌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与1979年相比,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近15%,肝癌增长了近77%。

他们预测,未来消化系统肿瘤仍将是我国多发肿瘤。

如果粮食污染、食品卫生和饮食结构等诸多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保持高发势头。

尽管肺癌目前在我国还不算是最高发肿瘤,但其新病变和发病率增长速度使人堪优,近20年里,男性肿瘤新增病例数增加了近214%,女性增长了183%,在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烟草没有得到广泛控制的情况下,估计肺癌在未来的20年中仍将有交大幅度的上升。

另外,乳腺、胰腺、前列腺、卵巢癌等一度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肿瘤,由于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西化、人口年龄结构改变和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将在我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由于近10年来我国坚持对宫颈、食管癌进行一、二级预防,诊治水平和研究不断提高,这两类癌症的发病率将有可能持续下降。

2024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2024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2024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根据2022年版《胃癌诊疗指南》数据,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均位居第三,中国是世界第一胃癌大国,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β大部分胃癌患者为散发病例,约10%的胃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其中,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胃癌即遗传性胃癌,约占胃癌的1%~3%。

在某些胃癌低发病率地区,大部分呈家族聚集的胃癌是由遗传因素所致。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疾病: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什么是遗传性弥漫型胃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以(弥漫型胃癌、乳腺小叶癌高发)为特征,多由抑癌基因CDH1失活突变引起。

同时有一小部分HDGC家系具有CTNNA1基因异常。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有什么特点?第一,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的发病年龄很早,文献报道发病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38岁。

这比其它类型的胃癌好发年龄提前5~6年;第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病例大多都属于分化差的病理类型,尤其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为主,Lauren分型为弥漫型。

由于这几种原因,导致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胃癌。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该如何诊断?2020年国际胃癌联盟(IGCLC)发布了最新HDGC基因检测标准,并细分为家系诊断标准和个体诊断标准。

1、家系诊断标准不论年龄,家系中存在2例胃癌,至少1例确诊为弥漫性胃癌不论年龄,家系中存在1例及以上DGC,以及1例及以上70岁前患乳腺小叶癌家系中至少2例50岁前患LBC2、个体诊断标准50岁之前患弥漫性胃癌(DGC)不论年龄,毛利族人中有1例DGC不论年龄,DGC患者一级亲属有唇裂/腭裂个人史或家族史70岁之前患DGC和LBC70岁之前患双侧LBC年龄<50岁的家系成员,胃活检发现原位印戒细胞禾□(或月I戒细胞Paget病样扩散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有哪些治疗方式?内镜下治疗:日本胃肠内镜学会(JGES)于2020年更新了ESD手术的最新适应证,其相较于上一版本的一条重要更新,便是将无溃疡和溃疡瘢痕,且病灶长径≤2cm的黏膜内未分化型癌纳入了ESD手术的绝对适应证。

2023胃肠镜检查攻略(全文)

2023胃肠镜检查攻略(全文)

2023胃肠镜检查政瞄(全文}一、胃肠镜检查有多重要?人体的消化道从口腔到虹门可分为上、中、下消化道,一般来说再90%的疾病都集中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

这些部位的病变,胃镜和肠镜是最直接、高效的检查手段。

但就是这么重要的检查,却被很多人拒绝。

|临床上害怕做胃镜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觉得麻烦、痛苦。

拒绝内镜检查是眼自己的生命过不去。

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4个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道癌、大肠癌、肝癌,但由于恐惧胃镜、肠镜,大部分人基本不会主动到医院筛查。

胃镜检查我国每年尚有2300万例,而肠镜检查仅高500万例。

实际上需要胃肠镜检查的人可能超过1亿人。

胃镜胃镜检查借助-根纤细、柔软的筐子{光导纤维+高清摄像头),伸入胃腔、十二指肠腔,观察黠膜、拍摄或治疗。

胃肠镜检查是食营、胃、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也是食营、胃、肠道旱期癌症筛查的金标准。

旱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如发展到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低于30%。

遗憾的是,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40%以上,旱期发现的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重视胃镜检查。

肠镜肠镜又叫电子纤维结肠镜是一支细长可弯曲的纤维软筐草径约1厘米,前端装有一个带冷光源的高清摄像头,通过目I门进入直肠,直到大肠,可让医生直观看到肠道内部情况。

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酋选方式,也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可确诊病变,还可切除癌前腺瘤他粤、肉等病变。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豆。

李兆申院士认为,我国至少1亿人需要做肠镜。

二、高危人群请自觉检查1、有下列情况的需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

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出现黑便或怕油样便。

X线坝餐造影或CT、B超检查怀疑胃、食筐、十二指肠形态改变或局部增厚等改变时。

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ditorial 卷首
严 防 千 里 之 堤 ,溃 于 蚁 穴
4 月 9 日,国际养胃日。 目前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 68 万,已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全球每发现 2 个胃癌病人,可能就有 1 个是中国人!而胃癌 又是最凶险的癌症之一 :早期胃癌的症状很不典型,容易跟普通的胃病混 淆,不做胃镜很难发现,这导致 90% 的人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为什么胃癌在中国如此高发?只要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很 多致癌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不良饮食习惯绝对可以占有“一席之 地”——饮食高脂高盐重口味,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占比低, 三餐不规律,吃得太多,吃得太晚,烟酒不断,经常叫外卖……另外,随 着中国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房价、孩子 的教育成本、就业……太多问题困扰着我们,随着压力而来的经常是如下 情景——情绪不好时,忍不住暴饮暴食 ;工作忙碌时,三餐难以规律 ;压 力大时,烟酒咖啡停不下来 ;加班到半夜三更,靠重口味的夜宵外卖来提 神…… 本期特别关注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如果平日里对胃不管不顾,任由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 常见胃病欺负你的胃,说不定就会埋下致命的隐患。那么,怎样做才能照 顾好自己的胃,吃对的食物、做对胃好的事情?详见 P32。在这里还想 特别提醒一下,虽然胃癌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很高,但据说日本新发胃癌 患者中有 50% 为一期,而我国是 5%。一期胃癌相对病情较轻,及时切 除病变部位,几乎可以痊愈。但一期患者大多是在做胃镜筛查的时候发现 的。可见胃癌筛查的意识非常重要。如果年龄超过 35 岁,尤其是有胃癌 家族史的人,不妨在每年的体检中增加胃镜检查的项目,如果你对胃镜感 到恐惧,也可以选择无痛胃镜。 4 月还有一个重要的需要提醒一下的日子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这 使我们很快想到了今年年初,在美国早已被消灭的麻疹病毒又卷土重来的 新闻。其实,只要疫苗能覆盖 95% 的人群,就可以预防疫情的爆发。那么, 为什么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儿童接种疫苗大多是免费的,还会发生这样的 情况?这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详见 P18。 更多有趣的文章,比如《是什么拯救了一个长期失眠者的睡眠?》(详 见 P24),又比如《“多事”之春,如何维护鼻健康?》(详见 P51),以及《警 惕上班族五大职业高发病》(详见 P14)等等,期待与你分享。 最后,希望在这个新绿盎然的盛春,健康与你同在。

胃癌“早筛”丨血浆RNF180Septin9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胃癌“早筛”丨血浆RNF180Septin9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2. 产品管理类别:三类 6840
3. 申请人名称 :博尔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4. 产品预期用途:该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浆中甲基化的 RNF180 及 Septin9 基因。该产 品适用于经临床医师诊断建议胃镜检查同时由于患者个人原因拒绝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检测 结果阳性不作为胃癌早期诊断或确诊的证据,检测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胃癌的可能,患者最终 诊断应依据胃镜检查结果。该产品不用于普通人群的肿瘤筛查。基于现有研究,仅限于有胃癌 家族史者或 40 岁以上胃癌高风险人群检测。
NO.3 该试剂盒适用于普通人群筛查么?
NMPA批准该产品的适用范围/预期用途为: 该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浆中甲基化的 RNF180 及 Septin9 基因。 该产品适用于经临床医师诊断建议胃镜检查同时由于患者个人原因拒绝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该产品不用于普通人群的肿瘤筛查。基于现有研究,仅限于有胃癌家族史者或40岁以上胃癌高 风险人群检测,患者最终诊断应依据胃镜检查结果。
综合可见,在临床上,经临床医师源自断建议胃镜检查同时由于患者个人原因拒绝进行胃镜检查 的患者(有胃癌家族史者或40岁以上胃癌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适用该胃癌“早筛”产品,受益将会 比较高。 参考资料: 1.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5. RNF180/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PCR 荧光探针法) 说明书
该试剂盒对病例组的检测灵敏度比传统蛋白肿瘤标志物高 40% 左右,其中在 I 期灵敏度比传统 蛋白肿瘤标志物高 40%左右, II 期灵敏度比传统蛋白肿瘤标志物高50%左右。
该试剂盒对临床试验中443例前瞻性样本检测胃癌的灵敏性为 62.10%,特异性为 85.44%。 该试剂盒对临床试验中783例回顾性样本检测胃癌的灵敏性为 61.69%,特异性为 84.58%。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解读李学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解读李学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 见(草案)解读
(2017年,上海) 李学辉
一、前言
•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 居男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排在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筛查方法
• ①血清Hp抗体检测:通常检测的Hp抗体是针对尿素酶的 IgG,可反映一段时间内 的 Hp 感染情况,部分试剂盒可同时检测 CagA 和VacA 抗体(区分Hp毒力)[29]。
• ②尿素呼气试验(UBT):UBT 包括 13C-UBT和14C-UBT,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 侵入性试验,具有Hp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内灶性分布影 响等优点[30]。
三、筛查方法
• 4)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 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 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 因此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
三、筛查方法
• 2. 内镜筛查: • (1)电子胃镜筛查:尽管胃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胃镜检查
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 即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尚未能实现用内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5]。
三、筛查方法
• (2)磁控胶囊胃镜筛查:由于胃腔较大,常规的被动式小肠胶囊内镜不适合胃部疾病的诊断,目前应 用 成 熟 的 技 术 是 磁 控 胶 囊 胃 镜(magnetically-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MCE),是将胶囊内镜(CE)技术和磁控技术成功结合 的新一代主动式胶囊内镜,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国械注准20173223192)。通过有效的胃准备和磁控操作技术,MCE 对胃病变的诊断可实现与常 规电子胃镜高度一致的准确性[32]。近期多项针对国产磁控胶囊胃镜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MCE对胃疾病诊 断的敏感度为 90%~92%,特异度为 90%~95%,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 95%~98%[33-35]。MCE 诊断胃内病变(包括 溃疡、息肉、黏膜下隆起等)的敏感度 为 90.4% ,特 异 度 为 94.7% ,诊 断 准 确 度 为93.4%,且安全舒适,患者的接受 度高达96%[36]。针对无症状人群体检 MCE 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胃癌检出率达 2.2‰,而对 45 岁以上人群检出率可达 6.7‰,癌症检出率已达到日韩用电子胃镜筛查的水平,且人群接受度高,无严重并发症。因此,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惊!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4月20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在北京正式召开。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许多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中晚期的胃癌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

而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

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要做规律的筛查,以免延误诊治。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我国专家学者将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确定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它高危因素等。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4月·长沙)》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对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被称为"血清学活检"。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清PGⅠ和(或)PGR(PGⅠ与PGⅡ比值)水平降低。

一般以"PGⅠ≤70 μg/L 且PGR≤3"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临界值。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低于40%,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几项指标的组合进行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3)其他方法:
此外,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等也是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血清G-17水平的升高可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Hp的血清学检测常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此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

2. 内镜筛查
(1)胃镜筛查:
胃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目前在早期内镜的基础上亦衍生出了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并提供更加丰富的病理学信息。

但是胃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即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尚未能实现用内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

因此,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

(2)无痛内镜筛查:
无痛的胶囊内镜可减轻患者检查的不适,但其主要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存在较大的漏诊率。

近年来,有在此基础上改进的磁控胶囊内镜出现,但都缺乏临床验证数据。

综上所述,据国外经验,胃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卫生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国民胃癌预防及早期筛查的意识,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筛查及医治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