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跟孔子学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 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场事故是由于 机械维修师在更换飞机挡风玻璃时,粗 心上错了螺母而引发的。更让人后怕的 是,多亏当时没有丢下机长,因为一旦 机长被丢下,他百分百会被卷入机翼上 转动的引擎里,结果只能是机毁人亡, 谁也救不了!
学会做人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智慧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 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 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 其一,做人要重视“仁德”。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为人谦 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博爱之心,对 仁者特别亲近。以上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孔子要求弟子们多读一点 书。当然,这里的学文,不仅仅是指学 习书本知识,也包括学习各种技艺(古 时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 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 和拾荒者是肮脏丑陋的,也是低智商的。 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 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 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素质一点都不 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生活 所迫没有时间坐下静静阅读罢了。他们 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 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 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 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 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 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 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 性。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按时去练习和实践,不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感悟: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
这三件事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
孔子最看重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
学习可以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地快乐。
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指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方面的学问。
学习了之后,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让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让学到的道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说交友。
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
要多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去请教,去学习。
再说处世。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并且努力坚持下去。
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更不能奢求于外。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感悟:父母疼爱子女是物种延绵的生物本能,而孝顺父母需要提倡和教育。
孝悌是"为仁”的基础,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
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论语中做人的道理名句
以下是一些《论语》中的名句,它们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
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乐于学习,不断进步。
而与朋友相聚也是快乐的,我们应该珍惜友情。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
想,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别人。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做到忠诚、诚信和负责。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品德的人不应该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追求进步和学习。
5.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这句话告诉我们,选拔正直的人,
罢免邪恶的人,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自己成
功,首先要帮助别人成功。
只有让别人成功,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成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
反思过去的事情,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经验,从而成为别人的导师。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论语》中的为学之道
《论语》中的为学之道作者:韩星来源:《月读》2020年第07期人非学不足以成人,孔子提倡“学为成人”,为学之道就是《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这里孔子讲了为学的次第和重心,实践孝、悌、谨、信、泛爱众五事是人生的根本,有余力了再去研究学问。
即首先学做人,处理好各种人伦关系,在生活中修行仁道,其次才是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
为学要先立本,本即做人。
由孝悌而谨信而爱众而学文,是一种顺承关系。
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前面的“入则孝”等,这些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是需要在具体生活中践行的。
践行以后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孝、悌、谨、信、泛爱众五事,其中孝悌之于亲人,属于家庭伦理;谨信之于社会,泛爱之于众人,属于社会人际关系;最后都归结到亲仁上。
这五事都要行——“行”就是修行,躬行践履,说到做到,身体力行。
也就是说,就为学之道而言,学做人是第一位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朱熹《论语集注》解释说:“故者,旧所闻。
新者,今所得。
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
”朱熹在延续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章的反面——“记问之学”,意思是没有“温故而知新”能力的人,所做的学问是“无得于心”的“记问之学”,是“不足以为人师的”。
这里朱子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有所学,二是所学要得于心。
《礼记·学记》记载:“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所谓“记问之学”,就是只记诵书本知识,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也指对学问未能融会贯通,不能成一家之言。
作为老师,当然要明白这个道理,并贯彻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
这是从教育学角度的解读,把“温故而知新”视为为师的重要条件。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作文篇一:《论语》读后感寒假读《论语》七则有感论语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今年寒假认真的拜读了一直认为是无聊的天书的《论语》,读后方知《论语》这本书讲的是“人生”。
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学习和教学。
一、如何做人:“仁义”待人“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
《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
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在这里提到的“爱”,有个从“孝悌”到“泛爱”的过程。
爱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表现为对父母的孝顺,对家庭中长者的尊重、手足的同情、晚辈的怜爱。
“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能“泛爱众”。
孔子追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他曾提到人们应该要“人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的就是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
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她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
“诚信社会”从谁做起?我认为首先就应该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做起,我们做到了讲诚信,再教会学生从小就树立诚信意识,那么整个社会诚信气氛的形成才有了基础。
此外,为人还要能推己及人。
孔子曾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不能见利益就自己上,有难处就推给别人。
应该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到自己想得到的别人也可能想要,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也不会喜欢。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学习《论语》的心得8篇《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学习《论语》的心得精选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2022《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1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
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许多…… 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教化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才智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学问时,能有新体会。新发觉, 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3页 共27页
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学习方面,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
关键,这对于我国如今的教化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孔子在和弟子 的交谈中多次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还主见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 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即文化学问、品德修养、忠诚 笃厚、坚守信约。在学习目的上,孔子明确指出要学以致用,为 国家和人民做实事。
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 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德达到了“仁”的 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 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 的特长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擅长提出问题,很多伟人都喜 爱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 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学问,就 会有新的发觉、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意于一知半 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经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 讲完,我早已得意忘形地在心里说,这么简洁还用讲吗?可是做 题的时候才发觉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 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探讨作 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 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 爸爸笑话,他指责我读书不专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 实在令人惭愧。颜回“闻一知十”,擅长举一反三,将老师的学 说不断发展下去。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du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zhi,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dao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并且反复的阅读,这样你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
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管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那么》。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屡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学论语智慧丰盈我人生作文
《论语》伴我成长作文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出自于中华文化之瑰宝——《论语》一书,《论语》记载着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一路伴随着我,使我终身受益。
捧起手中那本厚厚的《论语》,翻开它,使我不禁眼前一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使我明白了要常温习知识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让我懂得要实事求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告诉我要明辨是非,“入则孝,出则悌”让我知道要尊敬长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告诫我要诚实守信……在生活中,父母面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孝敬长辈,主动问好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我想,我做到了“入则孝,出则悌。
”在这之前,我就是家中的一位高高在上的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他人,根本不懂得孝敬长辈,是《论语》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使我下定决心摘下“公主”的金冠;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会面对《论语》这本书仔细回想当天发生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过错并积极改正,我想,我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
”之前,面对自己的错误,我每次都选择了回避,对此视而不见,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指点,依旧我行我素,慢慢坠入深渊,是《论语》将我从“无底深渊”拉了出来,让我变得谦虚谨慎。
朋友之间,我能够真心对待,诚实守信,我想,我做到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之前有个坏习惯,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不一会儿就会忘记,于是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是《论语》让我重拾破碎的友谊……它就像我的老师,不断地吸引着我,改变着我,鼓励着我,使我逐渐变得完美。
《论语》不愧是中华之瑰宝!这本书经久不衰,陪伴着我一路成长,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它,能为我的心灵除尘,它,是我最好的伙伴,伴随我在成长之路上越走越远!《论语》伴我成长作文2金棕色的阳光透过窗户,一圈圈温柔的光环荡漾着,树挺立在路边,叶片在天地间百转千回,与风为伴,翩翩起舞,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读书心得15篇
《论语》读书心得15篇《论语》读书心得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
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
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论语》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部文学著作。
《论语》是儒家的精学。
在书中,他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奥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短短的9个字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
它的主要意思是:在三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就肯定会有一个能当我老师的人。
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
其中,有擅长的跳舞的舞蹈天才,有喜欢绘画的画画大师,有爱好运动的体育健将,还有能言善辩的口语天才。
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有许多能但我们老师的人。
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以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虚心要他人请教,而且对待他人要仁慈,要宽容。
《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大致意思是:子贡问曰“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需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正如《论语》中所说,这句话使我们一生都可以受用遵循的,对待身边的人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和你交流。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代表他们任何人接受或拒绝你不想要的东西。
他们有说“不”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人权利。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要求自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语》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确实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有必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
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
浅谈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论语》是一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家经典名著,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历来中华民族内在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如何全面健康地成长,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论语》作为孔子言论的代表作,今天在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笔者根据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重点从大学生的学习、做人两个方面,谈一下《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帮助。
一、《论语》与大学生的学习(一)《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原则《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内涵很多,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观点,如:“学而时习之,不宜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对于知识的学习强调既要“学”又要“习”,同时强调互相学习。
“学”在《论语》中应该理解为学习的态度而不是一般知识的积累。
通读《论语》时,我们似乎发现孔子经常还原掉所学而只讲学,强调学是一种原发状态,即活泼又纯粹的学习态度和灵活善变的学习方法,这种境界是多少“所学”也堆积不起来的。
“习”也是求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只“学”而不“习”,则如竹篮打水。
《论语》中所孔子认为在讲的“习”是指自发的实践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
.“习”中,不仅仅要掌握住以往所学,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也可以用“温故而知新”去理解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中不仅注重自学,还要注重相互学习。
三可以理解为众,不单指三个人。
就学习而言,个体学习只是一个基础,学习更多的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是一个群体活动。
别人的优点长处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别人的缺点短处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面镜子,从而吸取教训,避免犯错。
(二)《论语》对大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学好知识是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的首要目的。
大学课程的设置与中学相比,更加全面也更加复杂。
对于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科学已经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
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
"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
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
"说完,还打了我。
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
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的读后感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主要讲了七个方面的内容:论仁德(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论道(对真理的追求),论修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论处世(待人接物)、论孝悌(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安定)、论为政(社会稳定)、论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很多内容意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一、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意在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认识与巩固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意在告诉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读书与思考缺一不可。
读书是思考基础,思考要在读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在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既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又要辩证的看待他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意在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学习也不例外。
8、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意在告诉我们: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吧,关键是要抓住现在宝贵的学习时间,把握自己的未来。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意在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不能照搬现成答案,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果一个道理还没弄明白,就不要急着去学新的东西了。
1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意在告诉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学习也一样。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不觉得厌烦。
意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尽,要有好学的精神。
1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没有四种毛病,能够做到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观意见。
1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好像老追赶不上那样,也还怕有所丢失。
意在告诉我们:要树立渴求知识的正确态度。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应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三、有关为人处世,如何做人: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误会了别人。
意在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他人,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知心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这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意在告诉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要给他人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意在告诉我们: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要从小事做起,经常回顾自己的言行,扬长避短。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意在告诉我们:能与同伴和谐相处,这是衡量一个人都的修养的重要标准。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意在告诉我们:人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意在告诉我们:与人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意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不能有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8、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到消化,睡前唠叨不绝会使思绪兴奋,不得安宁,因而影响入睡。
意在告诉我们:吃饭和睡觉,虽然是非常小的两件事情,但也要遵循相应的礼仪要求。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意在告诉我们:工作中应当能起到表率作用。
10、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故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要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意在告诉我们:对人要宽容,要与人为善。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即为明天忧虑是为了明天没有今天的忧虑。
意在告诉我们:人不可能摆脱烦恼,只有正确对待烦恼。
12、过而不改,是为过也。
错了还不承认、不改正,这时候就是真正犯错了。
意在告诉我们:人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做到知错改错。
13、不学礼,无以立。
做人不讲礼貌礼仪,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意在告诉我们:礼仪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是与人交往的前提。
14、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意在告诉我们:要与人和睦相处,避免矛盾和冲突。
1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
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意在告诉我们: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作为子女,爱父母、孝敬父母,尤以尊敬为主。
16、三思而后行。
凡事要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意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多思考,要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不要莽撞行事。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意在告诉我们:人应内外兼修。
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他还可以干什么呢
意在告诉我们:诚信,是天道之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
信任又是相互的。
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
19、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意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做事不能虎头蛇尾。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对朋友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意在告诉我们:交朋友的时候,要守信用、重承诺。
不能够说话不算话。
一个人没有信用,就是有才能、有学问,却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终将无用武之地。
所以,不要轻易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