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1最显著的区别是产生条件的不同:水土流失必然是流水作用较强或多暴雨,土质疏松或因坡度重力致使土壤容易被冲洗侵蚀,最终引发“水〞和“土〞的流失。
荒漠化那么是风力作用较强的地方,原生植被稀少,由于加倍干旱或人类垦殖采伐致使原生荒漠扩大,原有的林地、耕地、草地退化,有向荒漠开展的趋势。
2因为成因的不同也造成了二者多发区的不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域,荒漠化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域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转变进程。
正因为如此,但凡具有发生沙漠化进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域。
广义荒漠化那么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乃至半湿润地域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和亚湿润干旱〔drysubhumid〕地域的土地退化。
该概念明确了3个问题: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开展的;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域,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散布范围;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世界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
200-400mm
<200mm
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
第16页/共42页
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第17页/共42页
2.地形:
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第33页/共42页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第34页/共42页
第35页/共42页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36页/共42页
荒漠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降雨集中;丘陵地形
人口增加;过度樵采
过度垦殖
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聚地表。
;不合理排灌
第28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危害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第9页/共42页
5、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6、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第10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概述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0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0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植被破坏、水土流水与荒漠化1.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答: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称。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物或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多种有用物质材料。
植被还是气候和无机环境条件的调节者,无机和有机营养的调节和储存者,空气和水源的净化者。
植被在人类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植被破坏能带来哪些危害?答:植被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比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自然灾害加剧,进而更进一步引起土壤荒漠化。
土壤的荒漠化又会加剧水土流失,以致形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3.试述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只把看作是生产木材和薪柴的场所,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长期过量地采伐,使森林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其生长速度。
其次,现代农业的有计划垦殖以及城市建设占用土地使部分森林永久性地变成农田或城市,这也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
4.试述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采取自然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乱开滥垦,使草原破坏严重,以致造成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日益扩大,生产力不断降低。
此外,牧民还将将原本不适宜用于耕种的草原转化为耕地,造成草场面积损失。
5.什么是水土流失?答: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6.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是什么?答:根据水土流失的动力,一般情况下把水土流失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这三种类型。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地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指的是干旱地区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会导致土地失去肥力,水资源的缺乏,以及生态多样性的减少。
水土流失则是指土地表面被暴露在空气中,而没有保护,经常受到风雨的浸蚀,导致土壤的流失。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也影响到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退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水资源的缺乏,食物的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干旱地区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生态系统,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都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有关。
此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可能导致土地的贫瘠和荒芜,从而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方法为了解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可以采取。
以下是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三种有效的方法。
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植树造林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保护土地免受风蚀和水蚀,从而使土壤更加肥沃,并为当地社区提供更多用于建筑和饮用水的木材和资源。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帮助恢复生态系统,增加生态多样性,以及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水源保护和管理水源保护和管理是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一种重要方法。
水资源的管理可以通过建造水库、防洪堤、灌溉系统等设施来实现。
此外,水资源管理还可以采用耕地旋作、田间排水、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减少荒地的流失和保护沃土。
另外,通过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可以减少人类对地面水的需求,从而缓解水源短缺问题。
3.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来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例如,灌溉沙漠地区,使其变得充足、肥沃有机,使荒地恢复过去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丰富性。
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首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土保持一个是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是与水土流失对应的。
水土保持是对水土流失的对抗。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与半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都是对土地的危害,都会造成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用比较专业的语言来说是指农用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土地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有很多的现象可以表现土地的退化,比如农牧交错带的南移,过牧草地产量下降,植被覆盖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等等。
土地是所有动物与植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摇篮,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离不开土地的养护。
水土的破坏会直接危害到生物的多样性,使数个物种数量锐减甚至消失。
而且此类的破坏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复原。
这其中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从地理方面来说,土地的荒漠化出现在我国的三北地区,那些地方的气候条件相较于南方比较恶劣,阳光充足,降水少气候干燥,土壤多为盐碱性土壤不合理的灌溉很容易使土地盐碱化,导致一大片土地寸草不生。
而且我国北方的水文条件远不如南方,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这些都使得北方的荒漠化灾害十分严重。
南方的环境问题则集中在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方面负担以及由水土流失带来的地质灾害。
如农牧的减产,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我国华南部地区,出现了一种叫做“红色沙漠”的现象,很大一片山坡上寸草不生,因为南方的土地为红色,所以放眼望去一片胭脂一般的红色。
所以被称为“红色沙漠”。
导致这种现象是因为,该片山地的植被遭受到破坏,土地裸露出来,南方降水充沛,大量的雨水将土壤中所剩无几的营养元素冲刷干净,红土地本来就很贫瘠,植物更加难以生长。
经过进一步的破坏,就形成了这种红色沙漠。
红色沙漠上的土壤无法固定,从而成了泥石流发生的隐忧。
对山下的城市或者乡村造成了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十大国家之一,生态环境与现今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矛盾。
生态学考试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生态学考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两大难题,治理措施多样且复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 工程措施:比如修建梯田、护坡、挡土墙等,以减少径流冲刷,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 农业技术改进:如合理轮作、间作,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保护土壤结构。
4.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的土壤侵蚀。
荒漠化治理措施:
1. 植树造林:在荒漠地区种植耐旱植物,构建防护林体系,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节水农业: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发展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破坏。
4. 生态移民:将受荒漠化影响的居民搬迁至其他地区,
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压力。
5. 科研监测:加强对荒漠化原因和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概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概论LT第一章1、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2、水土流失的特点:(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2)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治理难度大(3)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
3、水土流失的危害:(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2)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3)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4)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4、水土流失发生因素:(1)自然因素——潜在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质地、植被等(2)人为不合理活动——主导因素:包括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5、水土保持策略:(1)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加快防止水土流失的新途径(2)预防为主,依法防治水土流失(3)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规划,综合治理(4)坚持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5)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安排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关系(6)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治理的水平和效益(7)建立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8)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水保意识。
第二章土壤侵蚀的类型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土地表层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木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清水河县老牛湾镇人民政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1600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将防治策略实施好,并且保障在防治策略的实施中,能够发挥效果。
因此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中,要想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研究,只有研究好防治策略,才能保障其策略实施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水土流失是指因为重力、风力和水力等外在作用力改变水土资源现状,使水土资源改变原有形态,呈现破坏或损失状态的一种自然现象。
荒漠化现象是指因为多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使地面植被减少,土地呈荒漠现象的一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人为现象。
两者均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或自然因素变化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表现。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植被、气候、地貌以及土壤本身性质等自然力量发生变化。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加剧造成原有的自然系统遭到破坏的活动因子。
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商周时代还有大象出没,后因为自然环境趋于干旱加上人类历史上不断对该地区植被进行破坏,使地表植被减少,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当夏季雨季来临时,造成水土流失形成至今的千沟万壑形态。
2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尽管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但这种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依旧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当在荒漠化地区进行耕种时,因原有的土壤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农作物成长不良,加上风沙影响,改变了局部地区气候,使该地区的降水减少,同时风沙对阳光的遮挡作用,使农作物光合作用效果减弱,进一步了降低农作物产量。
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原因 危害和治理
红漠化(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 红漠化: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
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如我国 露出光秃秃的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
显。
化。
石质荒漠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 红漠化: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貌区(云贵高原)
自然原因:土质,降水(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低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植被破坏,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 破坏
1、土地退化,土壤板结与 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 阻碍作物生长
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水分蒸 发;施用秸秆降低土壤盐分 含量。
1.土地退化,使耕地表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2.地表植被破坏,使地表更加崎岖; 3.危害交通工矿基础设施安全(多滑坡,泥石流); 4.淤积江河湖库,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看题目和复习提纲,导学案) 例:黄土高原:生物措施:因地制宜,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开发新能源等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实质 表现
发生区域 成因
荒漠化(沙漠化) 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 用下的沙质荒漠化原有土地 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 过程。
土地沙漠化:我国干旱和半 干旱气候区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 用不当
土地次生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在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盐 分在地表累积; 土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 北东北较多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因素
特征
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___夏__季_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 从平原向__山__地___、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__坡__面__物__质___不稳定
(4)模式:__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返回导航
研析考点·破疑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突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悟典例
(2022·山东潍坊模拟)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 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 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专家对塔克拉 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 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 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下左图为 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 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4_0_0___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两个不同的但相关的环境问题。
它们都会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问题的区别。
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土地过度开发、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结果导致土地转化为沙漠或半沙漠的现象。
荒漠化通常是长时间的过度开发和大量人口聚集以及过度放牧导致的。
荒漠化的原因复杂,但最常见的是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自然因素等。
荒漠化的影响可以是严重的,由于植被丧失、土壤贫瘠、干旱气候和强风暴,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将受到巨大的破坏。
荒漠化还有可能导致贫困、饥饿和冲突等问题。
荒漠化还可能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荒漠化有三个主要的传播方式:风、水和人类。
风和水可能会带走土壤和沙子,而人类的活动比如过度放牧、过度耕种和城市化等会加速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从而加剧荒漠化的程度。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其特点是表层土壤被水或风侵蚀并流失。
水土流失通常是由于大量雨水、洪水、山洪和水库溃坝等灾害过程引起的。
水土流失也可以是由于极端气候、气候性质的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当以及人为开发造成的。
水土流失会导致许多问题,如植物生长减缓、土壤肥力降低、水资源减小和水质恶化等问题。
水土流失会使土壤质量降低、减少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水源污染的风险,从而增加风灾和洪灾的威胁。
此外,由于有机物质、有机碳、氮和其他元素流失,土壤肥力极低,无法维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结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有其不同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然而,它们仅仅是环境中几个棘手的问题。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理,它们可能会给地球上其他地方带来更加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政策与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0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后果
成因
自然因素
地形、降雨、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等自然条件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发、采矿、修建道路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水土流失 的主要原因。
后果
科学治理,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VS
详细描述
库布齐沙漠治理是中国治理沙漠化的成功 案例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如 种植耐旱、耐风沙的植物,建设防护林带 ,实施节水灌溉等,库布齐沙漠治理取得 了显著成效,不仅遏制了沙漠的扩张,而 且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失败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总结词
水土流失
指地表土壤在水力、风力等外力 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 程,导致土壤资源损失和生态环 境恶化。
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农业生产受损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肥力丧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粮 食产量降低。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目录
• 土地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后果 •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 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全球关注 • 应对策略与技术 • 案例分析
01 土地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土地荒漠化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土 地退化现象,表现为植被覆盖率 降低、土壤贫瘠、土地生产能力 下降等。
国际合作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各国共同制定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地面监测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 数据,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 和生长状况等。
无人机监测
无人机监测是一种利用无人机 搭载传感器进行地表信息采集 的技术。
无人机监测具有灵活性强、成 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 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 据。
无人机监测在危险地区或难以 接近的区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有助于提高监测效率和安全性。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开垦陡坡等)、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土地退化。
影响与危害
影响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会影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它们会导致土地生产 力的下降,影响农牧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气候变化;导致贫 困和移民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危害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它们会导致土地资 源的丧失,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破坏文化 遗产和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CHAPTER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 等平台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非接触探测的技术。
CHAPTER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成效 评估
防治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土壤侵蚀程度
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包 括侵蚀面积、侵蚀程度和侵蚀
速率等指标。
水土流失量
监测水土流失的量,包括流失 的土壤量、流失的水量和流失 的泥沙量等。
生态恢复程度
评估荒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情 况,包括植被覆盖率、生物多 样性等指标。
通过种植耐旱、耐寒、耐 贫瘠的树种,增加地表植 被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 能力。
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破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在陡坡开荒,使地表变 得疏松,增加了水土流失的物源
坏
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
植 过度放牧 侵蚀
被 毁坏树木 和樵采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
合 理
露天开矿
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
土
合
治
理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1.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 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不 当,对土地资源、水资 源的过度使用。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退耕还林、还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 (6)封沙禁牧、禁樵禁采,恢复自然植被 (7)实行栏养,建立人工草场
感知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哪些内 容反映 了黄土 高原水 土流失 严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 等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 设活动有关。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人口增长,生存压力加大,导致 出现不合理人类活动,改变了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 况,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
(1)自然原因
因素 表 现
产生的影响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山地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水土保持的前提);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植树造林、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④搞好矿区土地复垦;⑤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右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练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练习2、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练习3、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A.减少人口数量B.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产高产田 C.发展当地的工业 D.停止露天开采煤矿练习4、甲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是某地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示区域所属地形区,乙图示区域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2)在乙图中用虚线画出两河之间分水岭的大致走向。
(3)甲、乙两区域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但乙地区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甲地区要大,其原因是什么?(4)甲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耕垦指数达50%以上,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遭到破坏而更加恶化,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摘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加大水土保持与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
针对此,本文将论述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概念,探究导致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最后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都是极为典型的环境退化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干旱地区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张。
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采取水土保持与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水土流失是指水力、风力以及重力等外部作用力对水土资源造成不可逆损害的现象。
土地荒漠化是指人类过度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的现象。
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会使植被覆盖面积锐减,地表裸露,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张。
客观地说,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环境突变、植被种类减少、土壤性能恶化等。
而人文因素包括乱砍滥发、侵占耕地、过度放牧等。
尽管自然因素是具有不可控性的,但人为因素是完全可以实行防控治理的。
2水土保持措施2.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强土壤渗透率等。
秉承因地制宜、因时而治的基本原则,结合地理位置特征和不同时段地理环境的变化情况,开展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
其中,按照工程内容差异,可将分坡面治理工程进一步划分为梯田工程、坡面蓄水工程以及山坡截流沟工程;将沟道治理工程进一步划分为拦沙坝工程、沟道蓄水工程以及山洪排导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如下几方面:1)山坡防护工程山坡保护工程可以改变小地形,防止斜坡上的水土侵蚀,拦截、积蓄和引导雨水或融雪水,用于农田灌溉、水田蓄水以及林地灌溉。
高中地理:区域生态-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区域生态-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知识点思维导图1、水土流失2、农业污染3、荒漠化的治理、、4、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解题必备】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①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和治 理
成 因 下 河 游 床 进 流速减慢 抬 入 泥沙沉积 高 平 地 原 上 河 地 区 危 害 人 河 工 堤 筑 暴雨 决 堤 洪峰 口 约 泛 束 滥 成 灾
世界 中游 含沙 流经 土质疏松 量最 黄土 植被破坏 大的 高原 河流
治本
水土保持 修建水库,防洪、治沙并举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 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 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 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环境污染问题 •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泥石流、盐碱化) 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河流开发---长江、珠江)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读图思考 1、黄河下游为什么 会形成“地上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 严重,大量泥沙被冲刷, 在黄河下游河流流速减 慢,泥沙堆积,河床被 抬高,故形成地上河 2、“地上河”有什 么危害? 河床较高,易决堤容易形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故 黄河流域成为洪涝重灾区。
土地贫瘠
水 土 流 失
土地生产 了下降
旱情加剧
农业生产 综合开发
水土流失的危害
• 对山区的危害——侵蚀和淤积 • 对下游的危害——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 涝灾害 • 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水土流失的治理
回顾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的实际, 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诸因素中哪些是人类可以控制 的,哪些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因此,人类可以采 取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治标
防 洪
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观察三门峡水库和小 浪底水库的位置,结 合黄河含沙量的变化 情况,两库面临的严 峻问题是什么? 泥沙淤积严重,水 库库底不断抬高, 蓄水量减少 这个问题对两库防洪、 灌溉、发电等功能有 何影响? 大大减弱
三 门 峡
小 浪 底
水土流失的危害——影响水土资源的 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以 西 青藏 经纬度位置: 宁 高原 北纬33°41′- 41 °16′, 市 东经100°52′- 114°33′
鄂尔多 斯高原 北以长城
东 以 太 行 山 脉
华 北 平 原
海陆位置:离海洋较近 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中 西部
南以秦岭 四川盆地
读图回答: 下列代号所对应的地理事物名称?
感知黄土高原
D
A
B
C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5~9题: 5、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 地理要素分布中具有明显的( ) A、过渡型 B、多变性 C、不确定性 D、单一性 6、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⑤火山爆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7、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8、该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人地矛盾尖锐 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a-贺兰山 b-太行山 B、c-秦岭 d-汾河 C、a-祁连山 e-湟水 D、b-长白山 c-天山
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 况和地貌形态起作用
黄土高原
西南地区
中 国 水 土 流 失 分 布 图
读图探究讨论:通过读图分析两地形成水土流失的重 要原因?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且集中 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土壤层较薄,降水强度大
感知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的东、 南、西、北方 的边界在哪里? • 黄土高原包括 哪些省区? • 描述黄土高原 的地理位置? 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质构造
黄土高原地面 破碎,沟谷 纵横,谷坡 陡峭,对流 水侵蚀非常 有利。历史 上多地震, 加剧了坡面 破碎程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破坏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植被破坏
毁掉了生态屏障 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 赖以生存在的环境
降低流速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 • • •
降水强度 地表物质构成 地表植被 地面坡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植 树 种 草
退 耕 还 林
退 牧 还 草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坡
面 水
流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淤坝地
打坝淤地有何
作用?
1、拦蓄泥沙, 防止泥沙流入 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 积成“坝地”, 土层深厚,土 质良好。
坝地玉米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右图,思考并讨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部分应分别采用什么治理措施?
沟边埂 条 田
保塬、护坡、固沟
B
C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 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 成3~5题。
8.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9.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10.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 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哪些内 容反映 了黄土 高原水 土流失 严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质构造
• 黄土高原 地面破碎,沟 谷纵横,谷坡 陡峭,对流水 侵蚀非常有利。 历史上多地震, 加剧了坡面破 碎程度。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本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本章节主要学习的内容;了解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 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水的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 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 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流失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的特性
•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 遇水崩解。
名词链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降水特点
1、读图, 比较我国南方地 区和北方地区降 水季节分配的特 点。 2、北方地 区降水的季节特 点对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有什么 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 侵蚀和淤积(山区)
•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加剧沟壑的发展
水 土 流 失
使耕地支离破碎, 不便耕种 危及工矿交通设施 的安全
引发山区泥石流
水土流失的危害——生态恶化
• 植被有什么生态环境功能?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植被破坏
•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水旱灾害频繁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 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 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 成危害。
植被覆 径流减 侵蚀减 盖率 少率 少率 (%) (%) (%) 20 15 30 40 60 80 30 50 60 50 85 89
>90
70
9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的特性
自 然 原 因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质构造 植被
黄 土 高 原 水 土 流 失
人 为 原 因
开垦陡坡 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滥用土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针
①保塬 平整土地,增加水 流入渗,减少地表径
流;营造护田林网,
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针
②护坡
缓坡修筑水平梯
田发展林果基地;
封坡育林育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针
③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
建库,拦泥蓄水,
支沟分段营造防护
林。
探讨: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中具 体应该在什么位置? 种植护坡林 修建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 平整土地
当堂训练: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2题。 1、该地( )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 读右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3、该景观主要位于( )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B、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C、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D、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4、该景观主要成因为( ) A、地壳运动使其隆起 B、风力的侵蚀和搬运 C、流水的侵蚀和搬运 D、冰川的刨蚀和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