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1资料.
九年级走进文言文1-38翻译
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读后感想: 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第二单元】
1、《酒徒遇吝啬》从前有个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个吝啬的人。嗜酒的人说:“希望到贵府叙旧,又口渴又心烦,茶也行酒也行,只求止渴。”故人说:“我的贱寓很远,不敢劳烦您的玉趾。”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故人说:“敝寓十分简陋,不能让您来。”嗜酒的人说:“只要能开门就好。”故人说:“只是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故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_10资料全
1.多言何益[战国]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真题 文言文翻译(1)
•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1)又减价出售平常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 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 也属少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卷II】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020年新高考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 简要说明。(3分) •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有恩德。 •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 14. 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 么?
• 不仅要谋杀霍光,还要趁机废昭帝谋反。
•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 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卷II】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 为祸患的呢。
•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 灵的仁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卷I】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
•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资料
[专题解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考查文言文中 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以、因、 而”等18个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意义和用法的 能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故以燕能王通欲其结意于.于君.天下乎
B.拱朝手济而而..问夕曰设版焉C.源自缓三其人刑行政则.则必.有人我不师惧死
D.寡此人亡闻秦仲之.父续耳之.言此三者
[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和、同。B项,连词,表 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表顺承,那么,就。D 项,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 构助词“的”。 [答案] C
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 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题 号
2011年广东卷
2010年广东 卷
2009年广东卷
文言实词“苦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奇
考
5
”“纵”“官 ”“抵”(选择
语”“委 ”“识”“
”“起”“诛 ”“弛”(选择
点
题)
恙”(选择题) 题)
统
文言虚词“其 文言虚词“
计
6
”“以”“之 ”“且”(选择
之”“为 ”“所”“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
【原文】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原文】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集起来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原文】3.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什么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原文】4.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原文】5.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原文】6.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原文】7.晓知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快。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原文】8.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你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原文】9.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揭示的道理: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或担心。
走进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单元
0、黄婉聪慧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解字词: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③诏:皇帝的命令④以:凭借⑤奇:特别*⑥如:像⑦为:担任⑧爱:喜爱⑨应:回答⑩奇:认为与众不同译文: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告诉皇上,皇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太阳的像初升之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与众不同而十分喜爱他。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启示: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
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1、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
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之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注释:1.饷:用食物赠送。
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4.题:书写。
5.次:依次。
6.至:到了。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没有。
14.解:理解句子解释:以示众:(曹操)把(盖子上的字)给众人看。
众莫之解: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
【二轮文言文】文言精选小语段翻译系列1
【二轮文言文】文言精选小语段翻译系列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少()示()素()愿()是()除()擢()使()假()(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3)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1)敕()简()享()以为()向()亏()美()摄()未几()(2)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3)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150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1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③必不吾受也④君奚患焉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
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
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
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句一译及词语解释
《孙权劝学》译文及重点词语解释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初:当初,当时。
谓:告诉。
对……说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今:现在。
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辞:推辞。
务:事务。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治经:研究经书。
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但:只,仅。
当:助动词,应当。
涉猎:泛览,粗略的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历史。
耳:通“尔”,语气词,罢了5.卿言/多务,孰/若/孤?译: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孰若:与……相比呢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7.蒙/乃始就学。
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乃:于是,就。
就:本义是靠近,这里是从事,去做。
8.及/鲁肃过寻阳,译: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过:经过。
9.与蒙/论议,译: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论:讨论议:议事10.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大:非常,十分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1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即:就。
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
学生用课外文言文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
(2)椎鼓径进……译文: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译文:。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译文:。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答: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答: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原文】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大全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大全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如何提升高考语文成绩高考前注意事项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就直了,金属制的刀剑等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范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什么过失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达到千里;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不能)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用心专一啊。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译:秦国有足够的力量(乘他们)困顿而他们,追赶逃兵败将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
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以使盾牌漂起来;(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来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余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的应和他,都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中必背⽂⾔⽂及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1.⾼中必背⽂⾔⽂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曾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曾不知⽼之将⾄⼀作: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能⼈都汇聚到这⾥,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
兰亭这个地⽅有⾼峻的⼭峰,茂盛⾼密的树林和⽵丛;⼜有清澈激荡的⽔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排列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天,天⽓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来舒展眼⼒,开阔胸怀,⾜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与⼈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
有的⼈在室内畅谈⾃⼰的胸怀抱负;有的⼈就着⾃⼰所爱好的事物,寄托⾃⼰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羁的⽣活。
初中文言文翻译及讲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书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其中,《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以下是对该篇的讲解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讲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的概括,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态。
1.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技能等,“而”是连词,表示递进,“时习之”意为时常温习。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巩固。
2. “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3. “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表示从远处来到。
这句话说明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4. “不亦乐乎”:这里的“乐”通“乐”,表示快乐。
这句话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愉悦心情。
5. “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愠”表示生气、怨恨。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6. “不亦君子乎”: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总结:《学而》篇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与人交往的原则。
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温习;与人交往要真诚、友善;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不了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些都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中考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
中考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初一文言文翻译[1]
初一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初一文言文翻译:夸父逐日《夸父逐日》译文夸父逐日选自《史记》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
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个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 者又觉得它有可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 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 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领受官职的词:
历(担任)、留守(驻守) 、节制(管辖)
署 移镇 、改 (代理、暂任)
(镇守)
பைடு நூலகம்
(改任)
领 、召 、迁 (兼任 )
(征召来授予官职)
(调任)
知 充 、封 (主管)、 (担任)
(赏赐爵位)
追封 、赠 (死后封爵)
(为已死官员加封 )
A、随着案犯的相继落网,主犯被判刑,这 起全国量刑最重的侵犯商业秘密案告破。
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 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 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 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 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 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 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因此,)织品数量有限, 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 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的工作),对于贡献突出和甘 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 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 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赐骏马七匹。南唐将刘 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砦为援, 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 营垒。怀德夜涉淮,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 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 以白世宗。世宗大喜,赐袭衣、金带、器币、 银鞍勒马。世宗一日因按辔淮壖 以观贼势,见 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 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铖。
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 御之,留怀德守睢阳。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 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 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汉初,行周移镇魏博, 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 祖征慕容彦超,还过汶上,宠赐行周甚厚,并 赐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 刺史,改铁骑都指挥使。太原刘崇入寇,世宗 讨之,以怀德为先锋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 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 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 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 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 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 “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 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 不降?”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 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 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 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 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 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 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 乘之,杀获甚众。
“告破”是指将罪犯抓捕。判刑是“告破”后的 事情。
C、因贻误最佳手术期,先天性心脏患者小 薇病逝,专家痛心地指出:传统医学关于幼 儿心脏手术“宜早不宜晚”的观点是误解。
观点是一种误解。 例:油价“涨快跌慢”的观点是一种误解。
茶叶“越新鲜越好”的观点是一种误解。
(2009宁夏/海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3分)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 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 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 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 愕眙chì ,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 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 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 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 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 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 “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 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 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 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 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 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 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 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 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 道士马志就第疗之。四年,从平太原,改镇 曹州,封冀国公。七年,改武胜军节度。是 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 海郡王,谥武穆。
官职: 天平节度、齐王、牙职、都部 署、刺史、都指挥使、 虞候、团练使、牙校、行府事、 招安使、防御使、冀国公、 节度使、郡王、中书令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 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 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 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妇 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 不能举,溲恶sōu è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 涤。饮食必执匙chí箸zhù以进,久而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