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
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活动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难点】
根据主题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

【活动内容】
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老师课前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时间搜集资料。

活动一课时:“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课外搜集资料、课内陈词交流并展示成果,以每人办一份手抄报的形式交流资料,进行展示)
写作、评讲:两课时
【活动准备】
1、师生:
(2)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黄河污染的资料分组交流。

八、课堂练习:
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心系黄河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收获颇多。

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这篇文章共1617字。

《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黄河》教后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的第二年能有机会开区级公开课,既感到很兴奋,也感到压力很大,在这种心情下完成了本节公开课。

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个环节,从中给我很大的启发。

首先评课组肯定了本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充分使用。

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针对性和目的性强,没有花里胡梢内容,有的放矢。

同时在李老师的指点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将教材钻研透彻、学习明白,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到授课时条理清楚,课件切实结合教材内容,使得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不会出现脱节现象。

最后介绍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有进一步拓展和发挥的空间。

二、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我校作为一所以音乐为特色的学校,学生普遍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因此,我在导课时选择《黄河大合唱》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结尾阶段使用歌颂黄河的歌曲、诗歌的艺术方法作为收尾,能够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对祖国的山河更加关注、热爱。

这样既充分符合了学校的办学特点,也符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赋予地理课的新意。

三、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

在介绍黄河中游特点时,引用..... ......。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

《黄河》教学教案及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面向初中生。

学生已经学过具有代表性的五大河流和中国地理文化知识,具有认知基础,本节课旨在使学生从对黄河的印象中,领略中国黄河流域的壮美山河和众多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2.学习黄河的水文和环境问题。

3.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

4.发现和感受中国五大河流中黄河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引入环节1.展示几张图片:黄河岸边的农家、青藏高原雪山的图片、黄河的流域地图等。

2.提问学生:你们对黄河有哪些印象?(可能得到的回答包括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黄河曾经发生过洪水、黄河风沙很大等。

)3.引出话题: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一个充满着神话传说和文化历史的地方。

我们将一同学习黄河的故事和文化。

正文教学1.黄河的流域地图–展示黄河流域地图,指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

并与学生合作发现和描述黄河流域地形、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特点。

–展示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走向和重要行程节点,并与学生一起探查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黄河流域内的文化遗产,例如遗址、古塔、古城、名胜等等。

2.黄河的历史–对黄河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例如中华文明发展和黄河地区的奴隶社会、农耕文明。

–展示兰考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古文明的图片,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探索古文明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黄河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并与学生合作感悟黄河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黄河的环境保护–利用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呈现黄河水文、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探究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措施,例如黄河三角洲示范区建设、水库、堤防建设、水土保持、工农业的环保、黄河流域劳动者生态经济实验区等。

–请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自发参与黄河的保护与治理。

总结环节1.请同学自发发表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黄河》这课,是中国自然地理中的《长江》教学后的一课,学生已具备认识河流的基本方法,此课不仅能体现贯彻三维目标教学中一课,还能巩固新课程理念下河流教学的特点。

课后的反思,体会最深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如下:一、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1、正确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能够整体把握教材重难点,描述知识间的联系。

2、紧抓新课程“三为主”核心理念,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能力本节课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的创设的每个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对每一位学生,体现了“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得相关黄河的信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达到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4、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导入虽说是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心智还是比较幼稚,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为此以视频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给学生以比较强的听觉和视觉刺激,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本节教学设计不足之处1、教学内容方面:在对黄河流经省区和地形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同时授课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如果不加思考,学生很容易误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就是我国第二大河。

2、应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和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改进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落差。

虽然一个小小的教学改变对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此次反思,使我想起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经典名言。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到每个细节,全面、多方位的考虑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篇1:黄河教学反思“自主探究”就是要求同学用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觉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远东和技巧,通过沟通接受新的语文学问和进展学习语文的力量,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同学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分,就是同学不是从零开头。

由于,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你在一、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学法指导,使同学把握“自主探究”的本事指导学同学把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学校生思维进展的实慰动身。

由于他们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进展的阶段。

这就是说学校生比较简单接受详细的形象的学问,而多媒体呈现学问内容,形成情晰详细的映像,有助于同学精确地理解,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系统。

这样,同学就能依据已把握、理解的学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学问延长到解决详细问题中,促进学问迁移,使学问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

所以对学校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详细内容的学习,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同学把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同学理解词、句。

对比,我不是要求同学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同学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即使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同学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启发同学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这样久而久之,同学就把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同学通过阅读发觉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

于是我立即借助计算机使句中的感叹号和问号不断闪耀,激发同学进行争论,同学争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

黄河教学反思范文

黄河教学反思范文

黄河教学反思范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因此,我们应该把黄河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但是,现在的教学反映出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对黄河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黄河教学应该更具有生动性和情感性。

在教授黄河文化时,很多老师只是以讲解的方式呈现,而忽略了黄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实地观察、情景模拟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爱好。

让他们深入了解黄河文化,而不是生硬的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般为感性认识到概念性认识,所以在介绍黄河文化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教他们肢体语言、情感语言等黄河文化表现方式。

比如对学生来说,学习黄河文化就像是一次探索黄河的冒险之旅,让他们感受黄河的浩瀚和险峻,这样他们就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黄河文化的概念。

再者,我们还应该瞄准学生的特点开展黄河文化教学。

现在的学生们越来越闲暇,所以教学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

比如在教授黄河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进行,使教学更加生动。

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增加黄河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认识黄河的文化。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更加深入地传递黄河文化。

黄河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现在的学生在智力、性别、爱好等方面差异很大,所以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在教授中华文化时,要注重女性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让她们了解儒家思想中重视女性地位的思想。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提高文化的传承效果。

黄河教学这一块,应该更加注重情感和特点,让学生们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验和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们也需要更加努力地深入研究黄河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才能更好的将这些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

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导语)师: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

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生1: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生2:那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生3: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生4: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等也产生在这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师:“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人们对黄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诗客为了表达对黄河的这份感激,写下了许多隽永的诗句,你能说出其中几句吗?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生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生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过渡)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展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师:我们国家在黄河上已经建成了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些吗?生1:龙羊峡生2:刘家峡生3:八盘峡生4:青铜峡……师:其中最大的水电站是……(话音未落)生5:龙羊峡,它高178米。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导语)师: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

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生1: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生2:那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生3: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生4: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等也产生在这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师:“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人们对黄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诗客为了表达对黄河的这份感激,写下了许多隽永的诗句,你能说出其中几句吗?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生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生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过渡)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展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师:我们国家在黄河上已经建成了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些吗?生1:龙羊峡生2:刘家峡生3:八盘峡生4:青铜峡……师:其中最大的水电站是……(话音未落)生5:龙羊峡,它高178米。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化龙中学地理科陈菊学校的教师技能大赛已告一段落,我选择了《黄河》一课作为参赛的公开课,虽然此次比赛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但通过自己的反思和本科组成员的评课,我深感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希望通过这次的反思,能令我今后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黄河的主要支流等这些程序性知识点的学习,由于课本都已经以地图、阅读材料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所以教学过程中,以“你知道吗?”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找答案,并通过指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区、用简单的线条表示黄河主要支流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同学,这样能训练学生的读图、绘图技能,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配合地图学习地理陈述性知识,防止死记硬背。

第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贯串课堂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与个别同学的交流来获得知识。

黄河各河段产生的忧患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述,无法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见解和对黄河的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因此,教学中主要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通过阅读课文P49—P52的图片、资料、课文内容,尝试找出黄河各河段出现的忧患问题,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形、气候、河湖知识,分析各河段忧患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有的知识基础,提出解决黄河忧患的方法。

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指引。

小组讨论结束,由学生进行分析解说,教师在学生解说的过程中,就学生忽视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

最后,填表归纳总结。

合作学习使学生能找到的答案相对完整,对教学要求的知识点把握比较到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交往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黄河反思

黄河反思

黄河》一课的教学反思《黄河》这节课,通过自己上课和同行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观摩课一些闪光点和我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反思之处。

闪光点:1.注重了学生创新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如:在学习黄河的地理概况时利用了读图导学的方法,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启发引导列出一些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再如,在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上,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如果你是水利部部长的话,你认为在中游“截弯取直”可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拿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方案,然后教师再给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归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治理时,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视频资料,以及补充一些课外的“地上河”的阅读材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

在黄河的根治中,黄河各段的忧患及其治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讨论,交流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再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根治黄河上,分组讨论,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有,在下课之际,用黄河水体污染和黄河断流的现象来刺激学生,治理黄河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再有,通过黄河之害和黄河之利的对比学习,我想通过黄河的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我们的母亲河。

《 黄河》教学反思

《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水平以及合作学习水平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教师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和录像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相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升自己的应变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合新课程改革。

黄河教学反思 (2)

黄河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是黄河的概况,内容多,比较简单,考虑到时间和课堂的整体节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没有面面俱到,只是展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

第二部分是黄河的贡献,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分析。

第三部分是黄河的忧患与治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

本节课的优点:
1.用视频导入,使学生对黄河有了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用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3.关于黄河的忧患与治理,学生合作探究效果好,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紧后松。

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

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要不断提取他人的意见,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更好的贯彻课程理念,使自己的点拨引导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教后反思《黄河》

教后反思《黄河》

教学后反思:王全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习,首先介绍了黄河的概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一条河流应学习那些知识:如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接下来学生学习到黄河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和给黄河下游地区人们所带来的灾难,使学生认识到一条河流对两岸的人的功与过。

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就来了解黄河和其它河流的区别,也就是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的原因,黄河泥沙的来源。

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到根源后,就让学生讨论解决办法,这是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

通过讨论使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认为学生的读图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一部分的黄河的地理概况学习难度大,学生掌握的情况差距比较大。

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应该分层次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

黄河的概况所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这样使这一部分所用的时间过多,今后应加强对学生的识图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关于黄河的奉献,学生结合图讨论,效果较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图的提示讨论交流黄河的奉献,学生发言积极活跃。

分析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和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时,只能找到人为的原因,自然原因说不出来,教师应加以说明。

从最后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发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差。

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地理现象和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这节课的活动学生乐于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地理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并且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全方位感受黄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黄河》一课的反思

《黄河》一课的反思

《黄河》一课的反思
《黄河》一课的反思
一、为巩固黄河源流概况这个重点,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黄河的形状及主要支流、城市画出来,并且边画边记,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这节课中我针对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的分析及治理这个难点,提出问题:黄河的泥沙来自何处?为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大,针对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回答的很全面,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学生从黄土高原的性质、植被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的很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如,黄河的.治理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在不同的说法交流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但是在课堂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得过多。

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

1/ 1。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潍坊十三中王敬华【教学理念】旧的教育体制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和呆板;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沉重;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洗脑”,即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1)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

(2)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3)从单一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际。

(4)从强调独立分科到重视全面综合。

(5)从评价重选拔到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5)从封闭保守的教学到开放交往的教学。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教学设计】《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等,内容很多,一节课要讲完、讲好必须进行精心周密的设计。

为此,我参阅了许多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汲取了大家的经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如下:1、出示黄河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兼诗朗诵《黄河颂》,让大家去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同学们对母亲河的热爱,从而进入学习的意境。

教师强调: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可以说中国没有黄河就如同古埃及没有尼罗河,古印度没有恒河,古巴比伦没有幼法拉底河,她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2、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同学们感叹黄河的伟大时,教师引入转折:然尔,千百年来人们又称它是一条害河,这又是为什么呢?从而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3、“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黄河的吧!”引导学生进入黄河源流概况的学习,充分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干流流经的省极行政单位、注入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穿插提出一些问题,如:黄河为什么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加深对黄河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黄河》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黄河》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黄河》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案八年级地理《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__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第二部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黄河》教材内容既是河流总论“中国的河流概述”的具体化,又是北方河流的代表,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又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的重要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掌握,而黄河这一特殊的河流比较生疏,因此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现实中,利用黄河景观图,引用《保卫黄河》让学生欣赏,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黄河的奔流气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区的什么山脉并注入什么海洋有多长源头叫什么干流像一个什么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重点内容,黄河的源流概况,主要支流,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我利用黄河干流简图,采用阅读指导法,提问——填图——提问,举一反三,最终完成这幅黄河的流域图。

黄河流域景观图、壶口瀑布、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强调黄河流域还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对黄河概况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生
活阅历,我采用让学生自主交流,分析黄河的贡献。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得出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合理设计使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提高课堂效率,以填图、绘图为媒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问、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过程轻松自如,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时代感。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探索知识,感受黄河的伟大,提高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为全面的学习地理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