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1、EVT, Engineering Validation Test

是针对工程原型机的验证,对象很可能是一大块开发板,或是很多块

开发板;关键是要有足够时间和样品。

通常,如果是新平台,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更多,会有很多问题

要解决,甚至有很多方案要对比;而修改既有产品的话,这个阶段会

简单很多,甚至省略。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设计问题,以便及早修正;或者说

设计可行性的验证。同时检查是否有规格被遗漏。

主要由研发部门来执行。

2、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这一阶段应该至少是可以看到产品雏形了,电路板已经达到目标尺寸,或者至少是可以放进一个完整的壳体。

这一阶段主要验证整机功能的完整性和设计的正确性,并可作出结论,这个产品可以拿去生产了。因为生产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所以,这将

是最后的查错机会,你需要把设计和制造的问题全部考虑过。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目标是产品拿到该拿的测试报告。

这一阶段,由研发部门和品保部门共同来完成,检验研发交出的成果。

3、PVT,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

这一阶段,处理对象应该是设计完成的产品,也就是设计的验证工作

可以告一段落。

这一阶段将严格按照该产品生产时的标准过程来进行,包括仪器、测

试工具、生产工具等都需要到位。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生产的

重要基础,包括工序是否太复杂,工具是否足够等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Fact的考量。

之后是MVT(Mass Verification Test),或者是和PVT合为一起的,

主要是考虑产品批量后的性能是否一致;然后是MP(Mass Production)。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新编修订

多因子身份认证测试报告

目录 1.1编写目的 1.2读者对象 1.3参考资料 二、测试环境..................................................................................................................................... 2.1HUE整体架构图 2.2硬件配置 2.3软件配置 2.4测试数据 三、测试策略..................................................................................................................................... 3.1功能测试 3.1.1绑定流程................................................................................................................................... 3.1.2认证流程................................................................................................................................... 3.1.3解绑流程................................................................................................................................... 3.1.4其它功能及流程....................................................................................................................... 3.2专项测试 3.2.1兼容性测试............................................................................................................................... 3.2.2网络情况测试........................................................................................................................... 3.2.3数据隔离测试........................................................................................................................... 3.2.4安全性测试............................................................................................................................... 3.2.5性能测试...................................................................................................................................

新产品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新产品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立项申请报告目录 1 立项申请表...................................................................... (2) 2 项目可行性报告...................................................................... . (3) 2.1 引 言 ..................................................................... .. (5) 2.1.1 本文目 的 ..................................................................... . (5) 2.1.2 适用范 围 ..................................................................... . (5) 2.1.3 .............................................................. ..................................................... 5 名词定义 2.1.4 .............................................................. ..................................................... 5 参考资料

新产品测试流程图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内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内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内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内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内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内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内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新产品验证规范

新产品验证规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制定部门制订日期文件编号版次页数页码産品工程部2009/01/08 QC060 1 8 1 发行章核准审核制定单位制定人 新産品验证规范 公司文件,非经许可不得翻印.复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送,否则将以公司规定论处

一. 目的: 对新产品可靠性测试作业规范化。 二. 范围: 适用於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所有产品。 三.职责与权限: 3.1産品工程单位负责制定可靠性测试规范。 品保单位负责依可靠性测试规范对産品进行验证测试。 3.2其他单位负责提供物料及安排人力支援。 四.作业内容: 测试时机及频率: 4.1.1 每季度安排选取在制产品和新开发的産品做可靠性测试。 4.1.2 当有其他特别要求时,可对特定产品做可靠性测试。 测试判定标准: 4.2.1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 4.2.2依连接器EIA或协协会规范。 4.3可靠性测试步骤: 4.3.1电气性能测试 (Electrical Performance): 4.3.1.1低功耗接触阻抗Contact Resistance (Low level): a. 测试目的:验证弹片或端子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微欧姆计 (Q0031) 。 c. 测试数量:2PCS。 d.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2绝缘阻抗 (Insulation Resistance): a. 测试目的:验证端子间的绝缘性能。 b. 测试设备:超绝缘计 (Q0030)。 c. 测试数量:塑胶主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3 耐电压 (Dielectric Withstanding Voltage): a. 测试目的:验证相邻端子间的耐电压性能。 b. 测试设备:耐压测试机 (Q0032) 。 c. 测试数量:8PCS。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 机械性能测试 (Mechanical Performance): 4.3.2.1 耐久性 (Durability): a. 试目的:模拟验证在规定下压次数范围内,公﹑母座弹片或端子接触的可靠性。 b. 试设备:相应产品的耐久性测试治具﹑测试机。

新产品测试流程

新产品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1、EVT, Engineering Validation Test 是针对工程原型机的验证,对象很可能是一大块开发板,或是很多块 开发板;关键是要有足够时间和样品。 通常,如果是新平台,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更多,会有很多问题 要解决,甚至有很多方案要对比;而修改既有产品的话,这个阶段会 简单很多,甚至省略。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设计问题,以便及早修正;或者说 设计可行性的验证。同时检查是否有规格被遗漏。 主要由研发部门来执行。 2、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这一阶段应该至少是可以看到产品雏形了,电路板已经达到目标尺寸,或者至少是可以放进一个完整的壳体。 这一阶段主要验证整机功能的完整性和设计的正确性,并可作出结论,这个产品可以拿去生产了。因为生产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所以,这将 是最后的查错机会,你需要把设计和制造的问题全部考虑过。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目标是产品拿到该拿的测试报告。 这一阶段,由研发部门和品保部门共同来完成,检验研发交出的成果。 3、PVT,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 这一阶段,处理对象应该是设计完成的产品,也就是设计的验证工作 可以告一段落。 这一阶段将严格按照该产品生产时的标准过程来进行,包括仪器、测 试工具、生产工具等都需要到位。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生产的 重要基础,包括工序是否太复杂,工具是否足够等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Fact的考量。 之后是MVT(Mass Verification Test),或者是和PVT合为一起的, 主要是考虑产品批量后的性能是否一致;然后是MP(Mass Production)。

新产品验证试验报告样本

可靠性实验报告 Reliability Test Report 报告名称:XXXXXX验证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X 发出日期:Jan.13.2013 封 面 产品验证试验报告 TO: XXX CC: XXX 拟制: XXX 审核: XXX

报告编号:QA1301001 完成日期:Jan.15.2009 页码:1of 14样品数量: 10PCS 委托日期: Dec.25.2009 目录 1.0实验目的 (2) 2.0实验设备 (2) 3.0样品名称、编号及来源 (2) 4.0试验方法/环境与步骤要求 (2) 4.1实验室环境测试: (2) 4.2试验流程: (3) 4.3预处理: (3) 4.4初始测试项目及数据: (3) 4.5关键器件温升试验: (7) 4.6低温贮存与工作试验: (7) 4.7高温贮存与工作试验: (9) 4.8恒定湿热试验: (9) 4.9模拟故障测试试验: (10) 4.10最后测试: (11) 5.0实验结果判定 (14) 6.0附件 (14)

报告编号:QA1301001 完成日期:Jan.15.2009 页码:2of 14样品数量: 10PCS 委托日期: Dec.25.2009 1.0实验目的 新产品可靠性验证试验。 2.0实验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1 高压仪 TOS8870A FE-0011 2 三用表 34410A FE-0399 3 AC SOURCE Chroma 6520 FE-0400 4 电子负载 Chroma 6214 FZ-0010 5 功率测试仪 AN2102W FC11098 6 可程式恒温恒湿仪 TH-225D 060420A 7 数字示波器 DOS6032A FE-0398A 8 温度测试仪 DR130 FZ-0009 9 调压仪 TDGC2 \ 10 振动试验台 DZD-450A \ 11 跌落测试台 \ \ 3.0样品名称、编号及来源 3.1样品型号/名称:FP09M038 3.2FEREX P/N #: 3.3样品编号: No.1 ~ No.10 3.4试验样品来源:R&D 4.0试验方法/环境与步骤要求 4.1实验室环境测试:

产品测试报告模版

XX产品测试报告 1.简介 1.1项目概述 此测试报告主要描述了XX产品的测试的时间,测试环境,测试计划安排以及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对测试缺陷数据进行统计,测试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测试结论和测试总结。 1.2编写目的 测试报告是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对测试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全方位的对测试数据进行汇总,最后给出测试结论;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1.3预期读者 此文档适合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阅读,适合于任何产品和项。 1.4术语定义 1.5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a.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 b.项目开发计划;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概要设计说明书; e.详细设计说明书; f.测试计划; 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作规范。 2.测试实施 2.1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内存,cpu,主频,硬盘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补丁版本,数据库等软件版本,office版本,被测软件版本,还有诸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外件信息

网络环境 2.2测试安排 3.测试数据统计分析3.1缺陷结果统计 3.1.2 Bug状态分布

(模块名称&bug状态) (模块名称&类型)

按照缺陷类型和遗留问题统计 3.1.4按功能模块进行统计(测试人员&bug状态):

3.1.5按开发人员修复记录进行统计(开发人员&bug状态): 3.2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功能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

用于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的证明材料之一。 XXXX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研究成果报告 项目名称 XXXX 编制 XXX 日期 XXX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实施情况 1、执行期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时间备注阶段一进行项目调研编制研究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并评审为开发做好准备 2010年2月到3月阶段 二完成逻辑图与PCB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控制软件编制结构设计 2010年4月到10月过程中输出相关图纸阶段三制作样机对样机进行测试完成编制技术文件 2010年11月使用说明书、调试工艺、检验工艺等阶段四用户试用根据用户试用情况反馈对样机进行改进 2010年12月 2、达成的技术指标与参数精度 0.1级电源1530V DC标准24 VDC 过载满量程的1.5倍负载电阻≤50V-12Ω 输出二线制 4-20 mA DC 准确标准0.1F.S0.1F.S 工作温度-4085℃ 长期稳定性0.1F.S/年相对湿度≤85RH 防爆等级dⅡCCT5 3、项目技术创新情况采用复合微硅传感器技术的传感器电子板等核心部件组装采用模块化的现场安装方式适应仪表产品小型化、数字化的要求根据现场总线协议开发引入陶瓷与微硅固态传感器技术制造的智能压力变送器。设计具有两个功能单元主单元和辅助单元。包括模拟加HART数字通信、Profibus DP-PA型以及Fileldbus FOUNDATION数字通信协议允许远程设定、校验以及诊断不会对标准的420mA模拟输出信号造成任何干扰。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温度漂移并且符合现场总线HART通讯协议。变送器整机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长期稳定性好数字通信协议允许远程设定、校验以及诊断不会对标准的420mA模拟输出信号造成任何干扰。 4、对其他项目及后续项目的技术贡献采用模块化的现场安装方式使用独特的电感测元件使得安装更加容易产品稳定性和适用环境比以前开发的产品更加宽广。通过这个项目的研发在以后的项目开发和产品二次改进中可以把这些技术运用进去可以更好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在产品投入市场后根据客户反映市场情况以及前沿技术的发展本项目产品将做技术改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稳定性适应更加复杂的工业环境。 5、人才培养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融合了一支精诚合作、团结进取的优秀研发团队。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充分发挥了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作用提高了研发能力和水平造就了一支创新型研发人才队伍。建立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以公司制定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为基础以公司新产品开发目标和经营目标为导向年终结合目标责任制要求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最终确定其报

最新软件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X X X X 测试报告 软件名称:XXXXXX软件系统 版本号:V1.0 委托单位:XXXXX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年月日 批准人: 检验员: 测试员:

目录 1.项目概述............................................................... - 1 - 2.测试样品............................................................... - 1 - 3.测试依据............................................................... - 1 - 3.1标准............................................................. - 1 - 3.2文档............................................................. - 1 - 4.测试目标............................................................... - 1 - 5.测试环境............................................................... - 2 - 5.1硬件环境......................................................... - 2 - 5.2软件工具......................................................... - 2 - 6.测试方法............................................................... - 2 - 6.1性能测试策略..................................................... - 2 - 6.2结果分析方法..................................................... - 3 - 7.测试流程............................................................... - 3 - 7.1测试准备......................................................... - 3 - 7.2测试设计......................................................... - 4 - 7.3测试实施......................................................... - 4 - 7.4测试分析......................................................... - 4 - 7.5测试交付......................................................... - 5 - 8.测试开始条件........................................................... - 5 - 9.测试结束条件........................................................... - 5 - 10.测试结果.............................................................. - 6 - 10.1xxx模块......................................................... - 6 - 10.2xxx模块......................................................... - 7 - 10.3 xxx模块........................................................ - 8 - 10.4数据库存储...................................................... - 9 - 10.5用户文档....................................................... - 10 - 10.7测试总结....................................................... - 10 -

新产品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新产品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1.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检查工艺流程及产品符合客户及法律法规的合理性,并且寻求降低质量成本、工艺优化的机会。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阶段的各工序工艺验证确认。 适用于本公司工序/设备工艺过程变更验证确认。 适用于本公司批量生产产品的各工序过程再验证确认。 3.职责 3.1 设计人员标注出关键尺寸、特性要求。 3.2工艺人员把关键及特殊要求转化为过程控制。 3.3工艺人员负责定期组织进行过程验证,并负责工装方面的验证。 3.4综合管理部负责生产设备的过程验证。 3.5质量管理部负责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6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生产安排、组织生产。 3.7技术中心主任或技术副总负责所有工艺验证的批准。 4.工作要求 4.1工艺验证要求 4.1.1要求建立书面的证据,保证规定的工艺能始终如一的生产出符合预期标准属性的产品。 4.1.2要求工艺参数范围内能有效和重复生产出符合预期标准和质量的产品。 4.2工艺验证的原则 4.2.1充分的验证准备工作(含量产过程再确认): 对产品要求理解透彻;分析方法经过讨论明确;生产设备及测量仪器经过校验;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 4.2.2工艺验证并非试验 验证的目的在于建立工艺的一致性; 验证中的相关工艺参数必须进行合量化的定义; 验证发现参数偏差后的处理。 4.2.3确定验证对象和范围 工艺验证既然是产品验证,所以不同的产品必须分别进行验证;

根据公司特点,同一系列产品可抽取典型样品进行试验。 4.2.4确定各工序的关键工艺路线 工序的关键工艺参数来源:客户产品中指定要求;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FMEA检查发现的参数; 以往类似产品的经验数据要求明确产品的关键工艺参数,制定关键工艺指标,并对其抽样数据进行检查。 4.2.5 确定取样要求 要求检查样品的数据必须来源于验证批的产品。 4.2.6 确定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要求在工艺验证前准备完毕,按作业指导书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4.3 新产品工艺验证 4.3.1指新产品/产品开新线/生产场地搬迁等时出现的产品验证。 4.3.2新产品验证流程 工艺员组织新产品的验证活动:验证并确认工艺参数的范围,加工可行性检查分析及工装的验证记录。 综合管理部负责设备的验证:填写验证报告。 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质量检查,数据的采集,进行能力分析。 生产部安排员工进行新产品试生产。 4.3.3 新产品验证输出 4.3.3.1新产品工序验证输出(工序确认): 设备的确认报告,有具体参数时,要求有CMK分析综合管理部验证并确认各工序的工艺参数的范围,工装的确认报告工艺员 4.3.3.2 在4.3.3.1条确认基础上,新产品工序验证需进行连续生产验证,以下验证项目需连续工作七至十个工作日后统计分析后得出数据,特殊情况时采样数据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调整并核对各工序的产能节拍工艺员 设备故障率/维修率综合管理部/生产部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需求综合管理部、工艺员各工序的直通率分析质量管理部 各工序的关键参数的分析质量管理部 各工序的不良品信息分析质量管理部

新产品市场验证管理流程2016年

新产品市场验证(田间试验)管理流程为了规范新产品市场验证(田间试验)流程,保证试验能够切实反映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为下一步的商品化提供依据,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产品验证数据,特制定本流程。 1范围 本流程规定了新产品市场验证(田间试验)的内容及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控制要求。 本流程适用于第二装配厂全新产品和变型产品的市场验证(田间试验)控制。 2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 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3职责 3.1产品技术部是新产品市场验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田间试验大纲、田间试验委托协议、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简易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负责与田间试验单位签订试验委托协议;负责试验数据的分析,对产品性能及可靠性进行结论性评述;负责分析和解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故障,不定期进行试验跟踪。 3.2销售部负责根据试验大纲及试验单位资质要求指定田间试验单位,负责编制并与田间试验单位签订试制协议;负责试制协议违约或出现纠纷争端时的处理;负责试验数据索取并定期提交给产品技术

部;负责试验样机的消化处理;负责组织试验样机的发运及回运;负责试验单位对新产品意见的搜集,对新产品突出卖点及产品未来两年上市目标实现的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 3.3田间试验单位负责进行田间试验,解决试验中出现的一般性故障,记录试验数据;负责定期向销售部提交试验数据。负责编制产品适应性试验报告,对样机的农艺适应性、运输适应性等给出结论性评述。 3.4质量部负责必要时参与故障分析。负责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并监督实施。 3.5采购部负责田间试验样机及备件零部件的采购;负责协调发动机、前桥等重要外购件的维修和更换。 3.6生产部负责组织田间试验样机装配调试及入库。 3.7提升器项目部负责新型提升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4 工作流程 4.1 试验前准备 4.1.1 产品技术部根据新产品开发计划,制定产品试验大纲、田间试验委托协议、使用说明书(或简易操作规程)、备配件清单等技术文件,在样机评审及改进完成后七个工作日内发至销售部、采购部和生产部等相关部门。 4.1.2 产品试验大纲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试验目的 b)试验项目及起止时间 c)试验依据

年最新消毒产品检验规定报告

1.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1.1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检验时限 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检验时限见表1

1.2 灭菌医用包装材料检验时限 灭菌医用包装材料检验时限见表2 表2 灭菌医用包装材料检验时限 1.3 说明 (1)表1、表2项目中所需时间只适用于单项检测。 (2)检验机构应有样品受理人与委托检验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共同商定检验项目;检验时限为自受理样品之日起至出具检验报告之日,而且是指最长时限。 (3)检验机构受理样品时应出具检验受理通知单,并注明出具报告时间。 (4)表1、表2内所列检测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可另议,特殊情况是指中和剂筛选困难,实验动物来源不足,有效成分含量无标准测定方法,实验材料紧缺,特殊对象消毒等。 (5)根据产品性能所进行的理化、微生物与毒理试验检测时间应不超过5个月,单项检测时间较长者除外。

2 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 2.1消毒剂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 消毒剂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见表3 表3 消毒剂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 2.所有样品按此表数量,同时另提供同一批号复检和留存样各一套

2.2 消毒器械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 (1)大型消毒器械1件,中、小型消毒器械3件。 (2)消毒指示物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见表4 2.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全套检测需3个包装(每个包装不少于70个) 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全套检测需10卷 4.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标签全套检测需3个包装(每个包装不少于50个) 5. 紫外线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全套检测需3个包装(每个包装不少于70个) 6. 如包装中数量少于本表要求者,其总数不得少于总数规定。 2.3 灭菌医用包装材料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 灭菌医用包装材料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规格见表5 2.所有样品按此表数量,同时另提供同一批号复检和留存样各一套 3.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检验项目及要求 3.1 消毒剂检验项目及要求 消毒剂检验项目及要求见表

总结范文:新产品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新产品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第一篇:新产品开发工作流程 新产品开发、上市工作流程 一、项目的提出 研发中心、市场部、销售公司根据本部门对市场的调研和了解,以《项目提出建议书》的形式提出项目建议。 各部门所提出的项目应结合公司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并对产品进行初步定位,包括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建议的技术储备项目。所有提出的项目应于每月10日前交研发 部汇总、筛选,并由研发副总在每月13日的研发会议上, 组织各部门对提出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讨论,并确定该项目的废、立,以及是否由市场部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再行决定。 二、项目调研 市场部依据研发会议的决议,对拟进行市场调研的项目制定调研方案。市场调研方案包括调研的方法、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内容。调研方案经企划副总批准后,由市场部组织实施调研工作。 研发中心、销售公司可根据本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其调研方案必须经过本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执行。如需要市场部或其他部门协助进行时,应及时沟通,并提供相应的市场调研方案。 三、调研结果确认

市场部根据调研方案中规定的推进计划,将调研结果以 调研报告的形式交企划副总审核,由企划副总提出调研结论。 第1页共5页 四、立项的确认 通过研发会议决议或市场部调研结论同意立项的项目,由研发部汇总,并制定相应的项目研发推进计划,呈报总经理批准执行。如项目不能通过立项,则停止运作。 五、项目开发 研发中心将总经理批准执行的项目研发推进计划,下发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根据推进计划中的时间安排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研发中心将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通报项目进行情况。如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研发中心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各相关部门。项目的实施可采取自行研发、购买专利、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 (一)产品小试阶段 1.通过技术资料的搜集,设计新产品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包括:试验配方、工艺过程等内容。 2.新产品使用的原辅料原则上以公司现有的原辅料优 先选择,若为公司内部没有的原辅料,可联系厂家索取样品必要时,可请综合计划部协助解决。 3.新产品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后,可将认为满意的产品在 研发中心内部进行品尝。研发中心品尝通过后,进行集团公

开发新产品的三个验证阶段EVTDVTPVT

1、EVT, Engineering Validation Test 是针对工程原型机的验证,对象很可能是一大块开发板,或是很多块开发板;关键是要有足够时间和样品。 通常,如果是新平台,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更多,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甚至有很多方案要对比;而修改既有产品的话,这个阶段会简单很多,甚至省略。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设计问题,以便及早修正;或者说设计 可行性的验证。同时检查是否有规格被遗漏。 主要由研发部门来执行。 2、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这一阶段应该至少是可以看到产品雏形了,电路板已经达到目标尺寸,或 者至少是可以放进一个完整的壳体。 这一阶段主要验证整机功能的完整性和设计的正确性,并可作出结论,这 个产品可以拿去生产了。因为生产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所以,这将是最后 的查错机会,你需要把设计和制造的问题全部考虑过。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目标是产品拿到该拿的测试报告。 这一阶段,由研发部门和品保部门共同来完成,检验研发交出的成果。 3、PVT,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 这一阶段,处理对象应该是设计完成的产品,也就是设计的验证工作可以 告一段落。 这一阶段将严格按照该产品生产时的标准过程来进行,包括仪器、测试工具、生产工具等都需要到位。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基础,包括工序是否太复杂,工具是否足够等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Fact的考量。 之后是MVT(Mass Verification Test),或者是和PVT合为一起的,主 要是考虑产品批量后的性能是否一致;然后是MP(Mass Production)。

新产品设计评审验证管理规定

产品设计评审验证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产品的设计评审、验证,确保设计输出满足相应阶段设计输入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空调产品的全新项目、改型项目、研究项目。 3职责 3.1设计开发部 ●项目组负责完成设计和组织样机制作,在评审会前完成评审会议所需的书面材 料。 ●设计三课负责审查评审资料是否完整并组织评审会,项目组编制《评审报告》(报 告最终审批者为技术副总)。 3.2品质管理部 ●负责编制《测试评价方案》。 ●负责对样机检查、测试并提供客观证据。 3.3技术工艺部 ●负责完成工装准备、工艺文件的编制,在评审会前完成评审会所需的书面材料。 3.4制造部 ●负责完成小批试制。 3.5采购部 ●负责协助项目组在不符合项整改中与供应商联系,并及时送样。 4术语与定义

5内容 5.1评审委员会组成 组成:主任 ----技术副总经理; 副主任 ----技术总监、技术中心主任; 委员 ----设计开发部、技术工艺部、制造部、品管部、采购部的正/副部长; 其他成员----工艺设计课长、测试课长、总装课长、设计四课课长及相关工程师。 职责:评价项目各阶段成果与设计输入的符合性,评价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评价项目的先进性。同时评价结构、性能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 5.2 评审通过与不通过的大原则: a、电器安全不合格的不能通过评审; b、实测性能数据未达到内控要求的不能通过评审; c、其它不合格项能否通过评审,需评审会决定。 5.3 试制、试产过程中各部门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发现部门各自整理汇总成规范的“不符合 项汇总表”,经部门领导审核后发至开发部,再由项目小组进行最终汇总;提交评审时项目组须同时提交最终汇总的“不符合项汇总表”和各部门的单项“不符合项汇总表”,目的是确保评审时得到完全的不符合信息,从而尽可能减少评审风险。 5.4项目小组在进行问题整改时应根据最终汇总的不符合项汇总表开展整改,并保持相关整 改记录,确保试制、试产过程中各部门提出的所有不符合项都得到关闭(不需要整改或没有能力整改的相关问题都必须在整改措施栏里予以注明)。 5.5开发部进行预评审时,主要评审项目为各问题点是否全部关闭、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如 果不能完整提供开发最终汇总的“不符合项汇总表”和各部门单项“不符合项汇总表” 的项目,不予评审。

项目产品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文档号:密级:内部 版本号:2.0 ××××××系统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日期:×××××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简介 (4) 1.1目的 (4) 1.2背景 (4) 1.3测试工具 (6) 1.4测试工具 (7) 2测试内容概要 (8) 3测试结果及发现 (13) 3.1测试结果 (13) 3.1.1.............................................. 功能测试 13 3.1.2................................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5 3.1.3.......................................... 用户界面测试 16 3.1. 4..................................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7 3.1.5.............................................. 性能测试 17 4对软件的结论 (19) 4.1软件功能 (19)

4.2软件安全性 (19) 4.3软件容错性 (19) 4.4软件性能 (19) 5分析摘要 (20) 5.1能力 (20) 5.2缺陷和限制 (20) 5.2.1.................................... 缺陷的严重级别分布 20 5.2.2.......................................... 缺陷状态分布 20 5.2.3.................................... 产品各模块缺陷分布 20 5.2.4.............................................. 系统限制 20 5.2.5........................................ 缺陷密度的分布 21 5.3评价. (22)

新产品研发总结报告

新产品研发总结报告 篇一:项目研发工作总结报告 项目研发工作总结报告 I 引言1. 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1.2背景 说明: a.本项目的名称和所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此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 I.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已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所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

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实际开发结果 2.1产品 说明最终制成的产品,包括: a.程序系统中各个程序的名字,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千字节为单位的各个程序的程序量、存储媒体的形式和数量; b.程序系统共有哪几个版本,各自的版本号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c.每个文件的名称; d.所建立的每个数据库。如果开发中制订过配置管理计划,要同这个计划相比较。 2.2主要功能和性能 逐项列出本软件产品所实际具有的主要功能和性能,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功能需.求说明书的有关内容,说明原定的开发目标是达到了、未完全达到、或超过了。 2.3基本流程 用图给出本程序系统的实际的基本的处理流程。 2.4进度 列出原定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明确说明,实际进度是提前了、还是延迟了,分析主要原因。

2.5费用 列出原定计划费用与实际支出费用的对比,包括: a.工时,以人月为单位,并按不同级别统计; b.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区别CPU时间及其他设备时间; c.物料消耗、出差费等其他支出。 明确说明,经费是超出了、还是节余了,分析其主要原因。 3 开发工作评价 3.1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给出实际生产效率,包括: a.程序的平均生产效率,即每人月生产的行数; b.文件的平均生产效率,即每人月生产的千字数; 并列出原订计划数作为对比。 3.2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说明在测试中检查出来的程序编制中的错误发生率,即每干条指令(或语句)中的错误指令数(或语句数)。如果开发中制订过质量保证计划或配置管理计划,要同这些计划相比较。 3.3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给出对在开发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工具、手段的评价。 3.4出错原因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