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动物遗传与育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创新发展
X u m u s h o u y i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水平、生活的丰富程度,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都有非常迅速的发展,动物食品、动物食物的质量、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等,与我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动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对于动物品种的新要求,就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现代的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这对动物育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动物品种的创新,以及动物生长和检验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动物育种技术创新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生物产业方面发展的实际水平。
如果想在生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概述及技术创新的意义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概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目标就是进行农业动物遗传改良,向基础研究及应用不断的延伸,而这也是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科技问题,把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群体、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深入研究农业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与形成机理。
猪、牛、羊、淡水鱼等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创新的意义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不断的进行转型,以往传统的动物育种方式造成大量饲料粮食的浪费,资源没有被高效的利用,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以及饲料的来源,进而发现更好的物品及方式。
动物品种改良对动物食品需求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会在这个领域当中不断的进行优化,直接关系到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等诸多方面。
从产量上来看,尽管我国的肉类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都已经位居世界之首,奶产量也排在了世界第三的位置,可是,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与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动物食品来源相对缺乏,动物品种的创新会使动物食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增加。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
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 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 达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Gordon等人首次成功地将含有HSV(单纯疱疹病 毒)和SV40(猴空泡病毒40) DNA片段的重组质粒 DNA以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得 到了带有这种外源DNA顺序TGM。 1982年Palmiter等运用此法得到的所谓“超级巨 鼠”,曾引起整个生物学界的轰动。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获得转基因鱼、鼠、羊、猪、 兔、牛等等大小动物。
四、繁殖方法
近亲繁殖: 即近亲交配,指血缘关系极为相近 的个体之间或遗传组成极相似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 配繁殖。常有全同胞兄妹交配、父女或母子交配、 堂兄妹交配等。用于近交系育种繁殖。 异系杂交: 两个不同的近交系品系之间进行的 交配。用于杂种一代育种繁殖。 随机繁殖: 群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同 另一性别中的任何一个个体进行交配(即随机进 行的交配)。用于封闭群育种繁殖。
一、杂种一代的育种繁殖
二、重组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一、杂种一代的育种繁殖
C57BL/6 ♀× DBA/2 ♂ ↓ B6D2F1
DBA /2 ♀ × C57BL/6♂ ↓ D2B6F1
二、重组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第五节 携带特定基因品系的育种繁殖
一、突变基因的培育和保持
二、同源导入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三、分离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一、突变基因的培育和保持
裸鼠的繁殖生产
二、同源导入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用回交系统培育同源导入近交系
(目的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或共显性)
用杂交—互交系统培育同源导入近交系
(目的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三、分离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用于分离近交系培育的回交(A)和互交系统(B)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遗传学
基因表达
显性表达: 基因对中相对于另一个基因表达的基因。 等位基因: 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的基因的两种或更 多形式中的一个。
遗传学
表达: 基因决定的特定形状的表现。
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是关于DNA 如何编码生命的生化反应过程的 学科。 — 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
遗传力: 动物表型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其 中基因的效应是可以遗传的,个体差异中加 性基因效应所占的比例。
遗传学
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
— 转基因动物的生产
— 基因组图谱
育种学
育种学: 应用遗传原理对家畜进行改良的科学。
育种过程: 选种:体质外貌、生产性能、遗传参数
生长发育 选配: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公、母鹿的交配。
疫学反应。 - 输卵管环境对受精的影响。
早期胚胎发育
早期胚胎各阶段发育过程和特点 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早期胚胎发育与环境
妊娠
妊娠机理 - 附植、附植时间、附植部位、附植过程、附植
机理、延迟附植、影响延迟附植的外界因素 母体对胚胎附植的调节 妊娠识别
繁殖学
分娩
母体妊娠后至分娩前的各种激素的调节与变化
繁殖学
雌性动物生殖
卵泡的发生与发育过程 - 解释卵泡波的募集、选择、优势化、排卵或
闭锁的调节机理。 发情周期的划分及特点
殖学
雄性动物生殖
精子发生周期
- 丘脑-垂体-睾丸轴对雄性的精子发生过程中的 调控作用。
、
受精
配子的运行 - 精子与卵子排出后,在母畜生殖道内的同
步运行规律和调节机制。
受精 - 受精前后发生的生物物理、生理生化和免
动物遗传育种分类
动物遗传育种分类引言:动物遗传育种分类是根据动物的遗传背景和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了解动物的遗传特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育种,以改良动物的品质和性状。
本文将介绍动物遗传育种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
一、按照遗传方式分类1. 随性遗传:随性遗传是指动物的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而且基因间相互独立,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例如,眼色、羽毛颜色等性状就属于随性遗传。
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理想基因组合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目标性状的表现。
2. 连锁遗传:连锁遗传是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紧密相连,往往一起遗传给后代。
这种遗传方式会导致某些性状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育种过程中,可以利用连锁遗传来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期望获得更好的遗传效果。
3. 显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某个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能够完全掩盖其他基因的表现。
在育种中,如果希望某个性状能够表现出来,就需要选择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增加该基因在后代中的比例。
4. 隐性遗传:隐性遗传是指某个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被其他基因所掩盖,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显现出来。
在育种中,如果希望某个隐性性状能够表现出来,就需要选择具有该隐性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以增加该基因在后代中的比例。
二、按照目标性状分类1. 生产性能育种:生产性能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高产、高效等优良生产性能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例如,奶牛育种中,通过选择产奶量高、乳脂肪含量高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渐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肪含量。
2. 抗病育种:抗病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例如,家禽育种中,通过选择对某种疾病具有较强抗性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渐提高家禽对该疾病的抵抗力。
3. 品质育种:品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动物的品质。
例如,猪肉育种中,通过选择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渐提高猪肉的品质。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育种学概述遗传育种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方法应用于育种改良的学科,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遗传原理和方法,通过不同遗传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再生和遗传育种、种子繁殖等措施,改良和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从而提高生物体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定律、独立组合定律,这三个定律构成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 隐性和显性基因: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有些基因会显现出来,而有些则处于隐性状态。
这种显性和隐性的表现形式是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
通过这些基因的遗传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表现型。
3. 杂合和纯合:在杂交和自交过程中,基因型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杂合就是指由不同的两个纯合子交配,而纯合则是指由同一纯合子自交的过程。
4. 杂交优势和劣势:在杂交后代中,因为来自不同亲本的基因组合,有些会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性状,称为杂交优势,而有些则会表现出比亲本差的性状,称为杂交劣势。
5. 连锁和不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会相互连锁,而有些则是相对独立的。
通过对连锁基因的遗传,可以推测出染色体的连锁关系。
三、遗传改良1. 选择育种:通过对种群中个体的选择,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推进种群中优良性状的积累和传递,达到改良种群性状的目的。
2. 杂交育种: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常用的杂交育种包括杂交猪、杂交鸡、杂交犬等。
3. 突变育种:通过人为诱发或发现天然突变,改变物种的性状,从而获得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突变育种被广泛用于提高生育率、改良产奶量、改良外貌等方面。
4. 组织培养育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细胞,再通过诱导多能细胞分化形成无性系再生植株,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植株。
动物遗传与育种学
动物遗传学一.名词解释:遗传力:又称为遗传传递力,指遗传变量占总变量的比率,用以度量遗传因素对性状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对后代性状进行选择的重要指标。
无义突变:碱基替代形成了终止密码,不对应于任何氨基酸,导致肽链合成停止。
联会现象:偶线期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开始紧密并列,逐渐沿纵向配对在一起。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且分别来自双亲。
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转移,易位改变了生物的连锁群,基因间连锁关系和位置效应变化。
简并性:指同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遗传密码子的现象。
颠换:指碱基替代过程中,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转换:指碱基替代过程中,嘌呤和嘌呤之间或嘧啶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携带基因的丢失,如果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臂的中间,称为中间缺失,如果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臂的一端,叫顶端缺失。
假显性:在染色体缺失变异中由于携带显性基因的片段消失,是原来的隐性等位基因表现出来的现象。
缺体: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丢失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2。
同义突变:产生了对应于同一种氨基酸的新的密码子,肽链的性质不改变。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位点上某种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该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连锁遗传图:又称连锁图,以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图距单位,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基因间的相互距离和排列次序,又叫遗传学图。
错义突变:碱基替代发生了新的三联体密码,在转译时出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氨基酸的突变。
重复:指的是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一区段。
倒位:指的是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倒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
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转移。
从性遗传:也称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中心法则:阐述生物世代,个体以及从遗传物质到性状的遗传信息流向,即遗传信息在遗传物质复制,性状表现过程中的流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数量性状的遗传
在一个大群体中:固定环境值方差=0 随机环境偏差总和=0
即:P = G + E = A + D + I = A 表型方差 Vp= Vg + Ve
H2(广义遗传力)= VD/Vp h2 (狭义遗传力) = VA/Vp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单箭头表示因果关系,方向是由因到果; 用双箭头代表平等的相关关系。
X1 Y3
X2
有关变量间关系图解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X3代表饲养条件,是X1与X2的共同原因,
把它省略了就用一条双箭头代替两条单箭头线。 单箭头线叫做通径,双箭头线叫做相关线。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二、重复率的计算
re = MSB – MSW/ MSB+(n-1)MSW 三、重复率的应用 1、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 2、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 3、估计畜禽个体最大生产能力(p79) 4、评定动物的育种值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一、遗传相关的概念 动物所表现的各种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数量性状的各个基因的效应是累加的。
但是,基因除具有加性效应外,还有非加性效 应。
由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产生 的效应叫做显性效应。
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叫做上位效应或互作效应。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原因: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一、动物遗传原理动物的遗传是指在繁殖过程中,由父母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主要包括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而染色体则是基因的携带者。
1.1 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即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
显性基因表现在个体外部,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
1.2 染色体的遗传规律动物的染色体有两种类型:性染色体和体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而体染色体则决定了个体的其他性状。
在性染色体中,雄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
体染色体则存在于细胞核中,数量和形态因物种而异。
二、育种方法育种是通过选择和配对优良个体,改良和固定种群的遗传性状。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
2.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根据个体的遗传性状,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以逐渐改良种群。
选择育种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如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病性等。
2.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跨越不同品系或亚种的配对,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利用杂种优势,使后代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性状。
2.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通过人为诱发基因突变,从而改变个体遗传性状。
突变可以是自然突变,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突变。
突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品种、改良已有品种或获得新的遗传变异。
2.4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直接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基因工程育种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插入外源基因来增强个体的性状,如增加生长速度、提高抗病性等。
2.5 筛选育种筛选育种是通过对种群进行繁殖和筛选,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进一步繁殖和选育。
筛选育种可以根据个体性状的表现情况,进行筛选和鉴定,选择出更好的个体进行繁殖。
总结:动物的遗传原理是动物繁殖和进化的基础,了解动物的遗传规律对于进行育种和改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家畜育种学第一节品种的概述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品种的概念1、种(s p e c i e s)⏹生物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经自然选择形成变种、种。
⏹种间差异:生物学特性(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发育特征):猪、马、牛、羊。
2、品种(b r e e d)⏹畜牧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家养动物经人工选择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种。
⏹品种间差异:经济特性(生产性能、繁殖力、适应性)。
(二)应具备的条件1、较高的经济价值2、较高的种用价值3、一定的整齐度(同质性)4、一定的种间结构5、足够的数量品种是具有共同的来源和相对同质性、有较高育种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有足够的数量和完整的结构。
二、品种的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形成条件:驯化以后,长期缺乏人工选择的品种。
⏹特点:体小晚熟;体质结实;生产力低但全面;种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低;遗传性相对保守;耐粗耐劳、适应性强、抗病力高。
2、培育品种⏹形成条件:长期有意识进行人工选择和培育。
⏹特点:体大早熟;生产力高,较专门化;种用价值及经济价值高;遗传性相对不保守;分布地区广;饲养管理要求高、适应性差。
3、过渡品种:⏹形成条件:介于1、2之间。
⏹特点:两重性和鲜明的中间性;遗传不稳定。
(二)按生产性能分类⏹1、专用品种(special-purpose breed)(专门分化品种)•2、兼用品种(Dual-purpose breed)(综合品种)三、引种与风土驯化(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1、引种: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入当地,直接推广,作为育种材料,称引种。
(1)活畜;(2)冷冻精液;(3)冷冻胚胎。
2、风土驯化:家畜对新的风土条件(温度、湿度、地势、光照、饲料、饲养管理等)的复杂适应过程。
(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2、慎选个体❑3、合理安排调运季节❑4、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三)引种后的主要表现1、暂时性变化2、遗传性变化适应性变异退化第二节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一、概念1、生长(growth)⏹以细胞直接产生与自己相似的现象,以分裂增殖为基础的量变过程。
动物遗传与育种复习
判断1、“驯养的动物”和“驯化的动物”其真正的区别在于在人类的饲养下能否正常繁殖。
(×)2、牦牛与黄牛杂交后代,雄性是不育的,因此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种”。
(×)3、原始品种肯定是地方品种。
(×)4、原始品种一般多是地方品种。
(√)5、能在家养的条件下人工繁殖是驯化的标志。
(×)6、培育品种在经济价值、适应性和抗病力上均优于地方品种。
(×)7、印迹基因的表现与基因的不同来源(即父源、母源)以及后代的性别都有关系。
(√)8、巴氏小体只在雌性哺乳动物中才出现。
(√)9、动物的毛色是质量性状,因此它的遗传是不受环境影响的。
(×)10、在不同组织的细胞中,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11、A、T、C、G所编码的DNA序列包含了所有的遗传信息。
(×)12、在自然情况下,哺乳动物是不能孤雌生殖的。
(√)13、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4、矮小型突变小鼠正反交结果不同,这是由于印迹基因呈单亲遗传。
(√)15、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6、增强子可以跨越上千碱基而发挥基因调控作用。
(√)17、Igf-2基因只有来自于父本的才表达。
(√)18、普拉德-威利综合症发生的原因是父源基因异常(√)19、只有哺乳动物中才有DNA甲基化现象。
(×)20、参与DNA转录调控的蛋白因子被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21、从玳瑁猫的遗传来看,二条X染色体在不同的部位失活情况是不同的。
(×)22、刺鼠毛基因(agouti)是正常野生型的决定基因(√)23、c基因纯合时可阻止色素的形成,这与隐性上位作用的机制是一样的(×)24、Dd基因型会使毛色发生一定程度的淡化(√)25、S基因会决定毛色斑点的有无(√)26、白羽鹌鹑是著名的蛋用品种,它的毛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7、猪阴囊疝的遗传具有重叠作用(√)28、繁殖性状的高遗传力很高(×)29、生长发育相关的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30、鸡的胡桃冠是由于互补作用决定的(√)31、一般而言,泌乳量越大乳脂率会越低。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种群保护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种群保护动物遗传育种和种群保护是畜牧专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旨在提高家畜的遗传优势,并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育种和种群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1. 遗传变异:所有个体都会存在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具有所需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能够增加所需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
2. 遗传假设:遗传育种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遗传假设,即某一性状在个体之间是可遗传的,并且其遗传程度可以进行评估。
3. 选择与驯化:通过选择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渐改善整个种群的遗传特征,实现家畜的驯化和改良。
二、动物遗传育种的方法1. 选择性繁殖:根据所需特征选择有优良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其所需特征在后代中的表达。
2. 合理配种:通过配对具有互补优点的个体,可以避免遗传缺陷的传递,并增加有益基因在后代中的比例。
3. 基因组选择:利用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广泛分析,以选择出具有所需基因组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
4. 基因编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个体的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造,以达到改良品种特征的目的。
三、种群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1. 保护遗传多样性:畜牧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对于物种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保护和维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种群保护的首要任务。
2. 建立遗传资源库:建立动物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对畜牧品种进行定期的收集、登记和保存,以充分利用和保护物种的遗传资源。
3. 交配平衡与遗传监控:控制种群间的交流,避免过密或孤立的种群繁殖,同时进行遗传监控,以及早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遗传问题。
4. 建立保护区与培育:建立物种保护区,保护野生或濒危畜牧品种,同时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以提高其种群数量和适应性。
结论:动物遗传育种和种群保护在畜牧专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性繁殖和合理配种等方法,可以改良和优化畜牧品种的特性。
同时,种群保护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也是保证物种持续发展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遗传变异、育种改良以及繁殖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了动物多样性的维护、良种的培育和繁殖管理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动物遗传育种以及繁殖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动物遗传育种是通过选择、交配和繁殖等手段,引导和加速有利性状的遗传遗传得以传递和积累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引入优良的个体,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功能特征,来提高种群的适应性和产出。
这样的育种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动物体型、肉质、繁殖性能等,进而实现对品种的改良。
通过遗传育种,我们可以选育出更高产、更强健、更适应性强的品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并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繁殖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起着关键作用。
繁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繁殖难题,提高繁殖效率,实现科学、规模化的繁殖管理。
例如,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将种公动物精子直接注入种母动物体内的技术,可以突破物理隔离、避免传染疾病传播,并提高繁殖效率。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将优良品种的胚胎移植到不同的母体中,实现种群的扩增和资源的转移。
克隆技术则可以通过复制某一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产生一系列完全相同的后代。
这些繁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繁殖效率,还可以保存珍稀物种、改良抗病性和遗传品质等。
然而,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中必须注意的是,与伦理学、动物福利等问题相结合。
在遗传育种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伦理原则,保障动物的福利和生存权益。
科学家和从业者应该尽量减少动物试验或者替代方法以避免动物伦理问题。
此外,繁殖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在伦理框架内进行,确保对动物进行尊重和保护。
总的来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对保护和改良动物品种、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遗传学和繁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动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创造出更好的品种,提高繁殖效率,同时还需要关注伦理和动物福利的问题,使得科学与伦理相结合,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福利做出积极的贡献。
畜牧业养殖中的动物遗传与育种技术
畜牧业养殖中的动物遗传与育种技术畜牧业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动物遗传与育种技术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遗传改良和优化育种,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养殖中动物遗传与育种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在畜牧业养殖中,动物的基因组成决定了它们的遗传特征和生产性能。
遗传学研究表明,动物的遗传信息主要通过基因传递。
基因决定了动物的形态、生长速度、繁殖力、抗病能力等重要特征。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选择和保留有利的基因,进一步优化动物的性状。
二、遗传改良技术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和配对优良个体,改善动物品种的性状和遗传特征。
主要的遗传改良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
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动物后代,逐步改良动物品种。
这种方法需要对动物进行全面的性状评估,并使用遗传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性状的遗传背景。
选择育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母畜的选择、公畜的精液选用以及配对方案的制定等。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基因型间的互补和优势效应,通过交配获得改良后代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并且可以加速品种纯化和进化速度。
常见的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亲本选择、杂交设计和杂交种群的管理等。
3.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动物基因组,精确修改某些基因,实现特定的遗传改良目标。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某种疾病易感基因的修复,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基因编辑还可以用于改良动物的毛色、肌肉质量和肉质口感等性状。
三、育种技术的应用意义动物遗传与育种技术在畜牧业养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1. 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例如,通过选择育种,可以选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动物的出栏率和肉品质量。
同时,杂交育种可以获得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
2. 优化品种结构和适应能力通过遗传改良,可以优化品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提高动物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遗传育种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品种: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等)的家畜或家禽。
2.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
3.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现出来,只有当这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的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4.系水力:也叫保水力,其测定方法为(肉样总水分-压后损失水分)/肉样总水分所得的百分比。
5.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polygenes)所决定,性状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是连续分布。
6.遗传力:群体中各数量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
7.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
8.剂量补偿效应: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中的某些调节因子能使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
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这样就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然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这个过程就称为剂量补偿。
9.基因组印迹:也称亲本印迹(parent imprinting),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基因组的化学修饰(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而使基因或DNA片段被标识的过程。
10.表观遗传: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信息的现象。
11.联会: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
12.纯合子:成对基因相同者。
13.限性性状:某个性别才表现的性状。
14.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
15.单体-2n-I,(abcd)(abc)。
16.发育: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17.后裔测定:以后代的表现为基础的选种方法。
18.异质选配:以表型不同为基础的选配。
19.专门化品系:按照选育性状可分的原则而建立的各具一组优良性状的品系。
动物遗传学与育种
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动物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在动物种群中传递和变异的科学,它与育种密切相关。
育种是人为地选择和繁殖具有某些有利性状的动物,以改善品种质量。
动物遗传学为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遗传学与育种的关系,本文将从动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选择性繁殖和基因改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物遗传学基本概念动物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动物种群中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物质在种群中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动物遗传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的进化、种群的遗传结构以及遗传性状的形成和传递。
二、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动物个体或群体中存在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多样性。
遗传变异是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可以发现和利用有益的遗传变异,改良动物品种。
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等。
三、选择性繁殖选择性繁殖是指根据某些有利性状选择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选择性繁殖可以利用有益的遗传变异,加快有利性状的集中遗传,同时减少或排除不利性状的遗传。
通过多代选择,可以逐步改良品种,提高其经济效益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指通过干预动物遗传物质的改变来获得有利性状的一种育种技术。
基因改良包括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传统育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繁殖和杂交等方式,利用遗传变异进行品种改良。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克隆等可以直接修改动物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更好的育种效果。
总结起来,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密切相关,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动物品种的改良与提高。
通过遗传变异的研究、选择性繁殖和基因改良的手段,我们可以改良动物品种,提高其产出和适应能力,进而满足人类对动物产品的需求。
动物遗传学与育种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动物遗传育种 动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保种与引种护理课件
饲养管理
根据引进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 产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 案,包括饲料配方、饲养密度、
环境控制等方面。
保种与引种的注意事 项
遵守法律法规
在进行动物遗传育种、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时,应遵守国家相关 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科学合理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种与引种计划,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 展。
动物园和马戏团中的动物需要经过严格的遗 传管理和选育,以确保其健康和表演能力。
通过动物遗传育种手段,可以选育出具有优 良性状的动物品种,提高其观赏价值和表演 能力,为动物园和马戏团提供优质的动物资 源。同时,动物园和马戏团中的动物也需要 得到精心的护理和医疗保健,以确保其健康
和幸福。
动物遗传育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
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跨界合作与国际交流的加强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更加协调发展
动物品种品质和抗逆性得到显著提升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物育种企业
如何应对动物遗传育种的挑战与机遇
应对挑战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如何应对动物遗传育种的挑战与机遇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抓住机遇 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
如何应对动物遗传育种的挑战与机遇
01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 核心竞争力
02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影 响力
THANK YOU
加强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动物遗传育种、 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发展。
动物饲养学中的动物遗传与育种研究
动物饲养学中的动物遗传与育种研究动物饲养学中的动物遗传与育种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动物繁殖和改良的科学原理与方法。
通过遗传与育种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遗传特征,提高动物品种的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动物遗传学和育种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动物饲养学中的重要性。
一、动物遗传学基本概念动物遗传学研究的是动物的遗传特征和遗传机制。
在动物体内,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传递来实现。
基因是生命的载体,具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
在动物饲养学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遗传信息,即性状基因和数量性状基因。
性状基因决定了动物个体的外部形态和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则影响了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出特征。
二、动物遗传学研究方法1.育种选择育种选择是一种重要的动物遗传学研究方法,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提高下一代的遗传品质。
育种选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型选择和复型选择。
单型选择是指根据某一特定性状选择优良个体,例如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动物进行繁殖,从而提高整个群体的生长速度;而复型选择则是同时考虑多个性状,例如既要求动物生长速度快,又要求肉质好。
2.群体遗传参数估计群体遗传参数估计是指通过对群体中个体间的遗传相关性进行测定,推测出群体中各个性状的遗传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和遗传变异程度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估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底哪些性状是比较容易遗传的,以及遗传程度的大小,从而指导我们的育种策略。
三、动物遗传与育种的应用动物遗传与育种研究在动物饲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改良动物品种通过遗传与育种研究,我们可以挑选出具有优良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改良动物的品种。
通过长期的选择和育种,可以使得动物的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佳,毛色更漂亮等。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动物遗传与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可以提高农场动物的生产性能,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世代间隔:
• 年改进量=选择反应/世代间隔
4、性状间相关
• 表型相关 • 遗传相关
5、选择性状的数目
(三)种用价值评定 1、个体选择
• 根据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生产力的实际 表现来推断其遗传型的优劣。 • 选择性状遗传力 ,改进
2、系谱选择
• 根据系谱,按个体祖先的表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选种 的方法。
四、生长发育(Growth) 1、测定
• 体 长:自肩端到臀端的直线距离 • 胸 围:沿着肩胛软骨的后缘量取胸部 的垂直周径 • 体 高:自鬐甲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腿臀围:自左膝关节前缘,经肛门绕至 右膝关节前缘的距离 • 管围:左前肢管部最细处的周径。
2、计算 • 累积生长: • 绝对生长=(末重-始重)/所经过的时间 • 相对生长=(末重-始重)/始重
(一)意义 (二)保种方法 • 一是以配子(单倍体)形式保存 • 以合子(二倍体)形式保存 (三)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利用 • 1、直接利用 • 2、间接利用 • 1)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原始材料 • 2)作为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十、杂种优势(Heterosis) (一)概念与意义 • 繁殖性状杂优明显;肥育性状杂优较 明显;胴体性状杂优不明显。 (二)杂交 1、简单杂交 • A × B • ↓ • AB
2、三元杂交 • A×B • ↓ • AB × C • ↓ • ABC 3、双杂交 • A×B C×D • ↓ ↓ • AB × CD • ↓ • ABCD 4、轮回杂交:即两三个或更多个品种轮流参加杂交,杂种母畜 继续参加繁殖。 5、顶交:近交系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
The End
1、概念: 2、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有较高的种用价值 3)有一定的整齐度 4)有足够的数量
• 新品种猪至少应有分属5个以上不同亲缘系统的50头以 上的种公猪和1000头以上的生产母猪。
5)一定的品种结构
3、物种、品种与品系的区别:
•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 品种:是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产物。 • 品系:源出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具有特定 基因型的动物。
慢羽
快羽
二、遗传力 h2 (Heritability)
1、概念:
2、主要经济现状的遗传力
1)繁殖性状:0.1-0.2,h2较低 • 产仔数 、初生重 、断乳全窝重
2)生长、肥育性状:0.3-0.4,多为中等h2 ①生长速度:
• 平均日增重= (终重-始重)/肥育天数。
②饲料利用率:耗料/增重
3)胴体性状:0.5以上,h2较高 ①屠宰率: • 胴体重/宰前空腹活重×100% ②胴体瘦肉率、脂肪率: • 受品种(瘦肉型沉积脂肪阶段较晚)、肥育方式、屠宰期 影响。 ③胴体长度:h2=0.62(第一颈推前缘至耻骨联合前缘) • 取决于胸腰椎的数量,一般20-23个。 ④背膘厚 • 背部皮下脂肪厚度; ⑤眼肌面积 • 左半胴体,最后肋骨处 ,背最长肌横截面积。 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cm)×眼肌宽度(cm)×0.7
5)精子载体转基因法
六、选种(Breeding)
(一)概念与意义
• 概念:
• 意义:
有利基因的频率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减
少,使有利基因纯合个体的比例逐代增多。
(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1、遗传力: • ① 直接影响选择反应 • ② 影响选择的准确性 2、选择差与选择强度
选择反应=选择差×遗传力 =选择强度×该性状表型值的标准差×遗传力
4、同胞选择
• 以旁系亲属(全同胞或半同胞兄妹)的平均表型值来 选留种畜。
七、选配(Optional)
(一)选配的作用
• 1、能创造新的变异
• 2、能加快遗传性的稳定
• 3、能把握变异的大方向
(二)概念理解
1、同质选配 2、异质选配 3、纯种繁育:使品种内的个体相配 4、杂交繁育:使品种间的个体相配
交叉遗传,在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2)如配子异型的性别传递这个 伴性性状,在子一代中全部正 常,子二代中,配子同型的性 别全部正常,配子异型的性别, 正常的和伴性的各占一半。
如: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4、应用
如鸡的伴性遗传:主用于自别雌雄 ① 金银羽:s—金色 S—银色
② 快慢羽:k—快羽 K—慢羽
遗传力高的性状用-----------纯繁
遗传力低的性状用-----------杂交
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低,0.1----0.2 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中等,0.3------0.4
体型、胴体性状的遗传力高-----0.4以上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低
2)确定选择方法
遗传力高的性状用----个体表型选择
遗传力低的性状用----家系选择 遗传力低、共同环境影响大的性状用----家系 内选择
3、生长发育的规律 1)不平衡性和非等速性 • ①骨骼生长的不平衡性 • ②外形部位生长的不平衡性 • ③体重生长的不平衡性 • ④组织器官生长的不平衡性
2)阶段性 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 3)发育受阻及其补偿 ①发育受阻的三种类型: • 胚胎期 成年时仍具有头大体矮、尻部 低、四肢短、关节粗大等特征。 • 幼稚期 成年后仍具有躯短肢长、胸浅背窄 等幼龄时期发育受阻的特征。 • 综合型 体躯短小,体重不大,晚熟,生产力低。
家系选择是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予以留种 家系内选择是从每个家系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
3)确定建系方法
遗传力高的性状用----性能建系
遗传力低的性状用----系谱建系(亲缘建系)
4)预测选择反应和估计育种值
R=S· h2
S是选择差,它是留种群某一性状的平 均表型值与全群体平均表型值之差
三、品种 (Variety)
(三)近交的用途
• 1、固定优良性状:
• 2、揭露有害基因:
• 3、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
• 4、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八、动物育种方法(Animal breeding methods) (一)本品种选育 • 纯繁: • 品系繁育: (二)杂交育种 1、引入杂交 2、级进杂交
九、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及其利用
pH:6.0
系水力:肌肉不脱水的能力。 大理石花纹:
4)毛色性状:
•
显性白(长白、大约克)>黑>棕。 (长白对东北民猪例外)
5)产量性状:低遗传力,如牛的产奶量 6)质量性状:高遗传力,如乳脂率,产 蛋的平均蛋重等 7)与适应性有关的性状:低遗传力,如 成活率,孵化率等
3、性状遗传力的应用 1)确定繁育方法
第四章 动物遗传与育种
一、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1.概念: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2、特点: (1)性状分离比数在两性中不一致; (2)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往往表现交叉遗传。
Xh
h
3、伴性遗传规律:
(1)如配子同型的性别传递伴性的性状,则F1代表现为
------背膘厚
• 终测时用RENCO测膘仪进行测量,测定部位为肩胛 骨后缘、最后肋处和腰荐结合处并距中线4~6cm 处,取三点平均值。
第10-11肋 腰荐结合处 最后肋 第5-6肋
• 采用B超时测定第10-11肋处膘厚或倒数第3、4肋 骨处。
⑥腿臀比: • 腿臀重/胴体重×100% ⑦肉品质: 色泽:由肌肉中肌红蛋白(Mb)决定
②发育受阻的补偿 • 补偿生长:概念
肉鸡补偿生长曲线图
肉牛补偿生长曲线图
五、转基因(Transgenic)
1、概念: 2、转基因常用方法: 1)显微注射法 • 优点:可靠性高,重复性好。 • 缺点:导入基因整合的随机性和不可见性
2)通过动物体细胞克隆生产转基因动物:
3)胚胎干细胞法:
4)基因打靶法
• 一般采用分析法和对比法 • 但根据系谱选种只能预见个体的遗传可能 性,多用于对幼畜的选留和引种上。
3、后裔选择
• 根据后代的平均表型值选择的方法。 1)母女对比法 2)同龄女儿比较法
3)半同胞比较法
4)公牛指数法 F=2D-M
F:父亲的产乳遗传潜力,即公牛指数;D为女儿 的平均产乳量;M为母亲的平均产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