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概述.

合集下载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洋浮游植物: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海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海洋浮游植物(Marine phytoplankton):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的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者)。

海洋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浮游植物固定有机物的能力(300-400mg C/m2·d)。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海洋中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基础。

海洋浮游藻类概述1、细胞壁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有周质体。

有些具有囊壳。

硅藻门:由两个U形节片套合而成,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甲藻门: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

2、细胞核3、色素: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4、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

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5、贮存物质绿藻:甲藻:淀粉硅藻:脂肪金藻:白糖素蓝藻:蓝藻淀粉裸藻:副淀粉6、与运动有关: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

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

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7、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8、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9、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接合生殖。

10、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小型浮游生物:20um~200um大型浮游生物:200um以上11、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饵料,药用与食用,水污染的指示生物一、硅藻门特征:主要特征(1-3)1、细胞壁: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无色透明。

浮游植物概述

浮游植物概述

色素体
•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 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 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 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板 状 色 素 体
杯 状 色 素 体
↓ 片 状 色 素 体 ↓
↑ 螺旋带状↑ 星 状 色 素 体 盘状色素体↓ ↑
四、繁殖及生活周期
• 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 的接合生殖。 • 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不通过 生殖细胞的繁殖方式,如出牙繁殖和群体破裂 • 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通过产生孢子 进行繁殖,孢子不需结合。 • 有性生殖(sexual propagation):配子两两结合 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同配、异配、卵式 • 接合生殖:由营养细胞形成不具鞭毛的可变形的 配子相结合。产生接合孢子(合子)
分门检索表
• 1(2)细胞无色素体,色素分散在原生质中。贮存物 质以蓝藻淀粉为主--------------蓝藻门 • 2(1)细胞具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或脂肪或其它 物质。 • 3(4)细胞壁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壳面具有 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硅藻门 • 4(3)细胞壁不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合成。 • 5(8)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横沟和纵构,或仅具纵沟。 • 6(7)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纤维质板片组 成--------------------------甲藻门
分门检索表
• 7(6)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纤维质板---------隐藻门 • 8(5)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 • 9(14)色素体绿色,罕见灰色或无色。贮存物质为 淀粉或副淀粉。 • 10(11)植物体大型,分枝,规则地分化成节和节 间----------------------------------轮 藻门 • 11(10)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的丝状体 或叶状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 • 12(13)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游动细 胞顶端具1、2或则3条鞭毛。有时无色。贮存物质为 裸藻(副)淀粉------------裸藻门

第2周-藻类综述

第2周-藻类综述
Cyanophyta 2(1) 细胞具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或脂肪或其它物质。 3(4) 细胞壁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壳面具有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 纹……………硅藻门Baccillariophyta 4(3) 细胞壁不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 5(8) 营养细胞或动泡子具横沟和纵沟,或仅具纵沟。 6(7)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纤维质板片组成 …………甲藻门Pyrrophyta 7(6)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纤维质板片…………… 隐藻门cryptophyta 8(5) 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 9(14) 色素体绿色,罕见灰色或无色。贮存物质为淀粉或副淀粉。 10(11) 植物体大型,分枝,规则地分化成节和节间……………轮藻门Charophyta 11(10) 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 12(13) 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游动细胞顶端具1、2或3条鞭毛。有时无色。 贮存物质为裸藻淀粉………裸藻门 Euglenophyta 13(12) 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丝状体或薄壁组织状等。游动的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 2条(少数为4、8条等)等长,顶生的鞭毛。罕见无色的。贮存物质为淀粉……………绿 藻门Chlorophyta 14(19) 色素体为红色、黄色、黄绿色,有时呈淡绿色。贮存物质为红藻淀粉、白糖素、 甘露醇或褐藻淀粉。
孢子类型有以下几种:
1 不动孢子:具有明 显的细胞壁,无鞭毛, 不能运动。 2 动孢子:细胞裸露, 有鞭毛,能运动。 3 厚壁孢子:具厚壁 的不动孢子。
4 休眠孢子:营养细胞增大,细胞贮存物质增 加,与母细胞壁融合成极厚的附加细胞壁, 抵抗不良环境。
5 似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 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 不同。

浮游植物—认识金藻(水生生物学课件)

浮游植物—认识金藻(水生生物学课件)

白糖体圆球形,位于细胞后 端。
为池塘、湖泊中的浮游种类。 常见有具尾鱼鳞藻、延长鱼
鳞藻、伸长鱼鳞藻等。
棕鞭金藻科
• 棕鞭金藻科 棕鞭金藻科,单细胞或定形 群体。 鞭毛2条,不等长。 细胞有的棵露,有的外具囊 壳。
• 棕鞭藻属(赭球藻属) 细胞裸露,不具囊壳。 多数表质柔软、平滑,少数 表质硬,具瘤状突起。 单细胞,有的形成疏松的暂 时性群体。。
程中产生鞭毛,另一些种则在运动后产生鞭毛 • 在某些属中,原生质体在孢壁内经分裂,产生2~4个或多个游孢子
,然后再从孢壁中逸出,发育成新藻体。
硅鞭金藻科
硅鞭金藻科,细胞具1~2个 以上硅质骨架。
细胞外有骨骼基环,其形状 多样,为环状、椭圆形、三 角形、四角形或多角形。
基环的角上有辐射刺。 有时还有一个顶端器。
金藻的形态结构
一、体制和体形
• 本门约1000种,多分布于淡水中。 • 单细胞:圆形、椭圆形(单鞭金藻属、等鞭金藻属等) • 群体:球形、树枝状(黄群藻属、囊锥藻属等) • 丝状体:少数分枝(金枝藻属等)
二、形态构造
1、细胞壁 •(1)具壁:不能运动的种类,以果胶质为主 •(2)无壁:能运动的种类,裸露,有些种类的表质上有硅质化和 钙质鳞片、囊壳或小刺
• 单鞭金藻属 细胞球形至纺锤形,裸露, 多少能变形。 色素体片状,1~2个,有2 个色素体的种类,色素体位 于细胞两侧。
细胞核1个,其位置可在细 胞前端、中部或后端。
有的具1个红色眼点。 细胞后端常有一大的白糖体。
• 繁殖为细胞纵分裂,也有的产 生内生孢子。
• 生活于沼泽、湖泊或海洋中, 可人工培养,作为海产动物幼 体的饵料。
小三毛金藻为一种害藻,能产生鱼毒素,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在我国分布广 泛。此外,在海洋中也可形成赤潮,给渔业造成危害。

收藏水里常见微生物合集

收藏水里常见微生物合集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浮游植物1.蓝藻:介绍蓝藻的形态、分类以及生态功能,包括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

2.绿藻:详细介绍绿藻的多样性、生态特征,以及对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3.硅藻:介绍硅藻的种类、分布和生态学意义,包括它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甲藻:详细介绍甲藻的形态特征、功能和生态环境,包括它们的毒素产生和藻华现象。

5.水华:探讨水华的成因、影响和对水环境的威胁,以及水华的监测和治理方法。

二、细菌1.核糖体RNA:介绍核糖体RNA在细菌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嗜热菌:详细介绍嗜热菌的生态特征、分类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3.好氧菌与厌氧菌:探讨好氧菌和厌氧菌的生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以及它们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4.腐生菌:介绍腐生菌的分类、代谢方式和对水体有机物分解的重要性。

5.病原菌:详细阐述水中病原菌的种类、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肠道病菌和呼吸道感染菌等。

三、浮游动物1.海洋浮游动物:介绍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包括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2.淡水浮游动物:详细介绍淡水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生活习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拟水蚤:探讨拟水蚤的特征、分类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浮游幼虫:介绍浮游幼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详细阐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水环境质量评估的意义,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四、真菌1.水生真菌:介绍水生真菌的特征、分类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分解有机物、寄生和共生等。

2.毛霉菌:详细介绍毛霉菌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3.毛霉菌生物膜:探讨毛霉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生物学意义和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4.黄色真菌:介绍黄色真菌的分类、生态环境和对水环境的影响。

5.青霉菌:详细阐述青霉菌的分布、生态功能和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五、病毒1.水中病毒:介绍水中病毒的种类、传播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海洋浮游生物学概述

海洋浮游生物学概述

中型(Meso-plankton)
大型(Macro-plankton) 巨型(Mega-plankton)
200- 2000
> 10000
小型水母、桡足类、枝角类、介型类
大型水母、大型甲壳类、大型被囊类
2000- 10000 水母、大型桡足类、磷虾、樱虾、被囊类
2、浮游动物
类别 小型浮游动物 小的中型浮游动物 大的中型浮游动物 大型浮游动物 大小 < 200 微米 200 微米- 10 毫米 1- 20 毫米 2- 10 厘米
海洋浮游生物学概述
主要教材:
1、Zheng Zhong, Li Shaojing, Xu Zhenzu 1989 《MARINE PLANKTOLOGY》 China Ocean Press & Springer Verlag 2、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1984《海洋浮游生物 学》海洋出版社 3、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1992《海洋浮游生物 学》台湾水产出版社(繁体字版) 1996《海洋浮游生物学》台湾水产出版社(修订再 版) 4、金德祥 1991《海洋硅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方面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及其与海洋理化环境 的相互关系,包括海流、水团的生物性指标、海底沉积过程的生物作用、 海-气界面的生物过程以及海洋环境中的营养动力学过程,属于生物海 洋学范畴。 另一方面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鉴定、形态构造、化学组成、生命 活动(包括生理机能、质能代谢、渗透调节等),属于海洋生物学范畴。
本章重点:
※ 浮游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 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 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什么是水生生物?有哪些类型?

浮游植物—黄藻的分类

浮游植物—黄藻的分类

绿胞藻纲
植物体为单细胞的鞭毛藻类。 无真正的细胞壁,外层只有 柔嫩的周质,因此能变形。
细胞常为背腹侧扁,背侧隆 起,腹侧平直,具1条纵沟。
鞭毛2条,游泳鞭毛向前, 拖曳鞭毛向后。
无眼点。
细胞前端具1个大的储蓄泡, 储蓄泡前端与胞咽相连,胞 咽开口于细胞顶端凹入处。
伸缩泡1~2个,位于储蓄泡 侧边。
中。
扁形膝口藻在我国较常见,常在温暖季节出现于肥水鱼池中。 大量繁殖时,形成云彩状水华,水色呈黄绿色,为鲢鳙的良
好饵料。
赤潮异弯藻
• 藻体单细胞 藻体单细胞,细胞裸露,易 变形,略呈椭圆形,长 8~25μm,宽6~15μm。 细胞腹部略凹,从此处伸出 2条不等长鞭毛,长者约为 细胞长的1.3倍,短者为细 胞长的0.7~0.8倍。
三、常见黄藻门植物
1.拟气球藻属
• 单细胞、球形、细胞壁薄,无“∪”形节片构造。
• 个体大小相差很大,大的细胞中央具1大而明显的液 泡。
• 幼细胞具1~2色素体,成熟后色素体为多数,椭圆 形、多角形或盘状,周生。
• 拟气球藻:浮游生活或潮湿土壤表面,动孢子具2条 不等长鞭毛。
2.海球藻属
• 细胞球形、个体大,直径大于500µm • 细胞壁由相等的两瓣组成,以边缘相连 • 色素体多个,侧生。 • 细胞的叶绿体常由原生质线连成网状 • 本种为暖水种,有时可大量分布于我国近海
我国南海、黄海、渤 海等有分布。
01 认识浮游植物
一、藻类的概述 二、认识蓝藻 三、认识硅藻 四、认识金藻 五、认识甲藻 六、认识裸藻 七、认识绿藻 八、认识黄藻 九、认识隐藻
02 认识浮游动物 03 认识底栖动物 04 认识大型水生植物
黄藻门的分类
一、分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 动物,通称水蚤或溞,是许多鱼类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饵料。 枝角类摄食大量的细菌和腐质,对水体自净起重要作用; 枝角类对毒物十分敏感,是污水毒物试验的合适动物,同 时可作污染水体的监测生物。 • 桡足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的动物,是小型低等 的甲壳动物。它们摄食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鱼类和其他动 物良好的天然饵料。某些桡足类与海流密切相关,因此可 作为海流、水团的指示生物。
浮游性绿藻主要是团藻目、四胞藻目、绿球藻目和接合藻纲中的 鼓藻目的种类,这几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 A )团藻目——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有鞭毛的种类除休眠期 外,始终具有鞭毛,能游泳 (B)四胞藻目——单细胞球形,以2-4个为一组分散在群体胶被四 周。每个细胞具有 2-4 条鞭毛,但因鞭毛全部埋在胶被中,不能 运动故称假鞭毛 (C)绿球藻目——单细胞、群体、集结体或由集结体组成的群体。 无细胞分裂,常见的生殖方式为似亲孢子,不具鞭毛 ( D )鼓藻目——单细胞或群体,群体球状或丝状。绝大多数种类 的细胞均分为两个半细胞,半细胞内各具一个或罕为数个同形的 色素体,主要繁殖方式是接合生殖
•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或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 水体环境对原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原生动物在自然水体中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并且应 用于水质分类的污水生物系统中。水体污染程度范围从未 污染的区域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可分为污染外带、寡污性水 体、β -中污性带、α -中污性带、多污性带。不同程度污 染的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群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多污性水体 发现的原生动物主要为施氏肾形虫、梨形四膜虫、小口钟 虫等;α -中污性带水体中主要为鞭毛虫、僧帽斜管虫等。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

浮游生物形态学及其与渔业和水产业的关系

浮游生物形态学及其与渔业和水产业的关系

浮游生物形态学及其与渔业和水产业的关系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数量和分布情况既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渔业和水产业的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浮游生物形态学及其与渔业和水产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浮游生物形态学概述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类。

其中,浮游植物主要为海藻、硅藻和蓝绿藻等,而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甲壳动物、浮游虫和浮游水母等。

浮游生物的大小多数为微小,靠浮力维持在海水中,并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特征。

一些浮游生物,如底栖性和游泳性的甲壳类动物,其外骨骼庞大、强度高、形态复杂,其形态与游泳能力密切相关;而有无腕状或触手状附肢等细节则往往决定了浮游动物的食物类型和摄食方式等诸多生态习性。

二、浮游生物与渔业的关系1.浮游生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是各种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资源。

构成海洋生物链最底层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并向上层生物提供营养。

而浮游动物则是其它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对渔业资源产量和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渔业开发对浮游生物的影响随着渔业对近海海域的开发,人类对浮游生物的利用程度明显加大,直接的捕捞、养殖、底虾渔等虽是针对大型海洋生物群体的开发手段,但均对浮游生物产生了威胁。

此外,水体的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浮游生物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对渔业资源的发展和利用提出挑战。

三、浮游生物与水产业的关系1.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调控浮游生物在养殖用水中的存在,一方面会增加养殖效果,成为宝贵的生物源,但另一方面,其遗留下的废水往往会加剧养殖池塘水质的污染。

因此,水产业对于浮游生物的提前预防、监测和调控至关重要,可以减少浮游生物在养殖水中的寿命和数量,从而保障养殖环境和生产安全。

2.浮游生物作为水产养殖基础浮游生物在水产养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生物资源。

以海水养殖绿藻来说,其需要海水中富含的形成藻细胞的养分元素,这与海洋食物链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和分布密切相关。

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

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

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0%,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还对气候调节和碳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海洋浮游植物概述海洋浮游植物是指生活在海水表层的微型藻类,包括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多细胞藻类。

它们以光合作用为能源,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由于海洋浮游植物能够自主合成有机物,被称为生命之源。

二、海洋浮游植物的种类海洋浮游植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硅藻、钙藻、蓝藻等。

其中,硅藻是最主要的一类,其细胞壁由二氧化硅组成,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形状各异。

而钙藻则以含有碳酸钙的细胞壁为特征,形态多为圆盘状或尖针状。

蓝藻则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其细胞体中含有一种叫做蓝细菌素的物质,可以吸收大量的光能。

三、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态意义1.食物链的基础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海洋中的动物提供养分。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气候调节海洋浮游植物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3.碳循环海洋浮游植物参与了重要的碳循环过程。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海水中转化为有机碳,并将部分有机碳沉积在海底,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起到了重要的碳储存和封存作用。

四、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航空遥感技术、潜水器观察、浮标观测、船载调查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大范围、连续性的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全面地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五、海洋浮游植物的保护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如过度捕捞、过度施肥、工业废水排放等。

1.1藻类概述

1.1藻类概述
44
p96
P96接 合
45
厚壁孢子
p120同形配子 P116同形配子
46
自体两性生殖
p121
47
四、藻类的生活史
生活史(生活周期):是指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 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或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 历的各个时期 藻类生活史包括: 1. 营养生殖型 2. 无性生殖型 3. 有性生殖型 4. 无 性 和 有 性 生 殖 混合型
42
接 合 子
43
(d) Fertilization occurs within these cells; the resulting zygote develops a thick, resistant cell wall and is termed a zygospore. The vegetative filaments of Spirogyra are haploid, and meiosis occurs during germination of the zygospores, as it does in all Charophyceae.
第一章 浮游植物
1
一、水生植物的分类
• 植物界按进化系统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 • 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包 括细菌、藻类、黏菌、地衣 • 高等植物的植物体有茎叶的分化,故称茎叶体植物, 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 蕨类、种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维管束 组织,故称维管束植物 • 水生植物包括从低等的细菌、藻类到高等的种子植物
41
3、卵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状,大小都不相 同,卵(雌配子)较大,不能运动;精子(雄配 子)小,有鞭毛,能运动 4、接合生殖:是静配子结合,即静配同配生殖 • 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接合或由 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 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 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 接合而成合子 • 这种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藻类所特有 的有性生殖方法

海洋浮游生物学3篇

海洋浮游生物学3篇

海洋浮游生物学第一篇:海洋浮游生物的概述海洋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洋中漂浮的、不能通过游泳或爬行方式移动的微小生物。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不仅为海洋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也参与了很多生态过程。

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很多,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它们的大小进行划分。

普通的浮游生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 眼露螺类:这些生物是最小的浮游生物,通常只有数微米大小。

它们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其他节肢动物和小型鱼类的食物。

2. 浮游植物:这些生物包括了各种海藻和单细胞植物,它们都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它们生长迅速,数量庞大,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

3. 浮游动物:这些生物包括了各种桡足类动物、水蚤和水母等。

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移动方式,包括游泳、漂浮和被动随水漂动等。

它们也是许多鱼类和其他大型动物的食物来源。

海洋浮游生物的存在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还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大部分的浮游生物是含有叶绿体的,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是一种温室气体,从而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第二篇: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如下:1. 食物链的转移:浮游生物是海洋中各种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如小型鱼类、海洋大型动物和鸟类等。

它们通过食物链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所需的能量。

2. 调节海水的环境:浮游生物在海洋中不断吸收和释放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影响海水的光、热,化学等特性,通过这种方式调节海水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含量,从而影响海洋中其他的生物。

3. 形成有机碳:浮游生物的身体含有大量的有机碳,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将其固定在身体内,再通过死亡、腐烂等方式将其释放到海洋底部,形成海洋的有机碳。

总之,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它们不仅为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绪论1.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2.浮游生物的特点:多数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多数分布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

3.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海洋浮游生物学与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及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5.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营养方式):浮游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也包括细菌)。

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自养方式,其中,藻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是生态系统的还原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浮游植物一般分布于海洋的真光层。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水母、轮虫、甲壳类、毛颚类、翼足类、异足类、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仔鱼、稚鱼等。

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异养方式,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赖已有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多为滤食性。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分布于真光层,也可分布于较深的水层。

6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个体大小分):海洋浮游生物浮游动物7.海洋浮游生物的经济意义:有利方面: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浮游生物是鱼类洄游路线和渔场的标志;浮游生物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饵料;一些海洋浮游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可作为海流的指示种;浮游生物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海洋古地质和古环境;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不利方面:浮游生物可造成赤潮,危害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浮游生物可破坏鱼网,捕食幼鱼;浮游生物会暴露军舰的夜间航行路线;浮游生物可聚集而形成声散射层--假海底;硅藻1.海洋浮游植物的经济意义: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海洋渔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流和水团的指示生物,在生物海洋学研究中意义重大。

浮游植物能富集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2.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别原核细胞型生物:细菌;蓝藻门;真核细胞型生物:硅藻门: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将重点介绍。

海洋资源开发与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与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与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第一章:海洋资源开发的背景和概述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

而经过多年的开发,陆地的资源已经逐渐枯竭,因此,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海洋。

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七大洲,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在的无限资源。

海洋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

而其中,浮游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成为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新领域。

第二章:浮游植物的概述浮游植物是指在水体中漂浮的微小植物,包括蓝藻、硅藻和甲藻等。

它们的大小均在微米到毫米级之间,人眼是看不见的。

但是,它们却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浮游植物在海洋光合作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海洋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浮游植物还是海洋特有生物繁殖、生长、饲料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浮游植物已经成为了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其最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是从浮游植物中提取油脂。

与陆地上的植物不同的是,浮游植物所含有的油脂是一种高度饱和的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适合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补充品等领域。

另外,浮游植物还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柴油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四章: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虽然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前景很好,但是在实际开发利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由于浮游植物的采集需要在深海等特殊环境中进行,成本非常高昂。

其次,由于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浮游植物油脂的提取等,导致开发利用的效率并不高。

第五章:浮游植物的未来发展尽管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但是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浮游植物的充分开发利用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技术将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浮游植物的开发利用需要遵循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与保护海洋环境的相关政策相匹配。

浮游植物—隐藻的分类

浮游植物—隐藻的分类

2、与渔业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 有机物、氮丰富的水体,传统高产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毛藻 类。
• 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量高。 • 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小结:隐藻门的主要特征
• 1、多为单细胞运动个体,有2条鞭毛,顶生或侧生。少数形成不定形群体。 • 2、细胞有背(隆)腹(平)之分,前端钝圆或斜截形。 • 3、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有纤维素的细胞壁,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 • 4、除了叶绿素a、c,β-胡箩卜素,还具有藻胆素,色素体1-2个,叶状或盘状,贮存物质
,边缘常具( ),周生,呈蓝色到蓝绿色 。 • 细胞核1个 ,位细胞下半部。
常见是尖尾蓝隐藻,细胞长7~10μm,宽4.5~ 5.5μm。
细胞后端渐尖,向腹侧弯曲
三、分布、与渔业的关系
• 1、分布
• 隐藻门植物种类不多,但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均有分布。 • 隐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均可形成优势种群
二、分类概述
• 此门仅1纲,隐藻纲,分5科。 • 我国仅发现1科(隐鞭藻科)。 • 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单细胞,细胞不对称,有背腹之分,具2条鞭毛,多数
种类具色素体,少数无。具纵沟和口沟,刺丝泡位口沟处或细胞周边。
1、隐藻属 Cryptomonas
• 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圆锥形、S形等。 • 背腹扁平,背侧明显隆起,腹侧平直或略凹入,前端钝圆
为淀粉和脂肪(油滴); • 5、繁殖:游动的种类主要为纵分裂,群体或不具鞭毛种类产生游动孢子。
优势种
红褐 显著 蓝绿色云彩状水华 蓝绿裸甲藻 色 显著 草绿色云彩状水华 膝口藻
显著 棕黄色云彩状水华 光甲藻

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研究意义

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研究意义

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研究意义浅水湖泊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浮游植物作为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产者,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研究意义,以期为湖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浅水湖泊浮游植物概述浅水湖泊浮游植物是指生活在湖泊表层水域的一类微小植物,主要包括蓝藻、绿藻、硅藻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二、研究意义1.评估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能够直观地反映湖泊生态环境的质量。

通过对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研究,可以评估湖泊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为湖泊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预测和预警水华灾害富营养化是导致浅水湖泊水华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浮游植物物候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相互作用,会显著改变浮游植物的物候特征。

研究浅水湖泊浮游植物,有助于预测和预警水华灾害,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揭示生态过程与机制浮游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物候过程和变化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最直接响应。

研究浮游植物的物候过程,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4.指导湖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了解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生态特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湖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例如,通过调整氮、磷等营养盐的输入,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减轻水华灾害。

5.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浮游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产者,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研究浮游植物,有助于保护湖泊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三、结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浮游植物,我们可以评估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预测和预警水华灾害,揭示生态过程与机制,指导湖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的生活周期
• 生活史:某种生物整个发育阶段中,有一个或几 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连续,形成一个有 规律的循环。
• • • • 生活史中仅营养繁殖,无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生活史中仅一个单倍体的藻体,有性或无性繁殖。 生活史中仅一个双倍体的藻体,只行有性繁殖 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有两三个藻体。
色素
• 各门藻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色素成 分的组成极为复杂,可分为4大类,即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 (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 胆素(phycobelin)。各门藻类因所含 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 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裸藻
囊壳
• 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 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 色甚至棕红色。囊壳形状一般并不与原生质体一 致,囊壳的内壁并不紧贴在原生质体的表面,中 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中有水充塞,因此原生质体 在囊壳中常可自由伸展和收缩,或向四周作螺旋 绕转。
三、体制
• • • • • • • • 单细胞类型 群体类型 链状体类型 丝状体类型 异丝体类型 管状体类型 膜状体类型 假薄壁组织类型
与运动有关的胞器
• 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 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桔红色,球形、椭球 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周质体
• 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 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 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 板上还有刺。 • 有的藻无周质体,体全裸露,细胞可变形。
色素体
•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 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 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 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板 状 色 素 体
杯 状 色 素 体
↓ 片 状 色 素 体 ↓
↑ 螺旋带状↑ 星 状 色 素 体 盘状色素体↓ ↑
• 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 体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
二、藻类的形态构造
• 藻类体型多样,但细胞具有趋同的球形或近 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 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 (1)细胞壁(cell wall)(2)细胞核(nucleus) (3)色素(Pigment)和色素体 (chromoplast)(4)蛋白核(pyrenoid) (5)贮存物质 (6)胞器(7)周质体和囊 壳
海洋浮游植物 ≈ 藻 类
(Algae) 概 述(7-14页)
植物界分类
• 植物界按其进化系统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两大 类。 • 低等的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 体植物。雌性生植器官为单细胞,无胚,包括 藻类、细菌、粘菌、真菌、地衣。 • 高等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故又称茎叶体植物。 此类植物雌雄生植器官为多细胞组成。包括苔 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具有根、 茎、叶的分化,且有维管束组织,故又称维管 束植物。 •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包括从低等 的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 • 浮游植物≈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浮游在水中的 藻类。
一、海洋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 海洋浮游植物是低等植物,分布甚广,绝大多数生 活于水中. • 海洋浮游植物具有叶绿素(chlorophyll),整个藻体 都有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 因此一般均能自养生活。 •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spore) 或合子(zygote)。 •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 藻体雏形胚的过程。不开花结实。
细胞壁
• 细胞壁为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坚韧而具 一定的形状,表面平滑或具有各种纹饰、 突起、棘、刺等,这些突起物对藻体营 浮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藻类大多数种 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 有周质体。有些具有囊壳。
各门藻类细胞壁不同
• 可作为分类上的参考。 • 大多数藻类(如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外层 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组成。 • 硅藻门的细胞壁主要硅质组成,即外层为二氧 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 硅藻细胞壁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 • 黄藻常为两个“H”形节片组合而成, • 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的。
蛋白核
• 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 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之为淀 粉核, 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 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绿藻门色素体上大多具 有一个或多个蛋白核。
贮存物质
根据色素成分和比例不同,贮存物质也不同。 • 绿藻、甲藻:淀粉 • 硅藻:脂肪 • 金藻:白糖素 • 蓝藻:蓝藻淀粉 • 裸藻:副淀粉
细胞核
• 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 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 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 细胞核具有核膜(nuclear membrane), 内含核仁(nucleolus)和染色质 (chromatin),这种细胞核叫真核 (eukarya)。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 生物(eukaryote)。
四、繁殖及生活周期
• 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 的接合生殖。 • 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不通过 生殖细胞的繁殖方式,如出牙繁殖和群体破裂 • 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通过产生孢子 进行繁殖,孢子不需结合。 • 有性生殖(sexual propagation):配子两两结合 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同配、异配、卵式 • 接合生殖:由营养细胞形成不具鞭毛的可变形的 配子相结合。产生接合孢子(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