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背后的原因;2. 掌握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和原因;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 城市化的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所在的城市是否经历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对你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知识讲解:2.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和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

3. 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如人口增长、社会结构变化、社会服务需求增加等。

4. 探讨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机会等。

5. 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环境破坏等。

案例分析:6.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城市化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中国的深圳、印度的孟买等。

7. 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该城市化案例中的挑战和机遇,并准备汇报。

讨论和总结:8. 学生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化的挑战和机遇,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作业:10.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化的短文,包括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等。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12. 评估学生的作业,包括短文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2. 城市化案例研究材料;3. 学生调查和研究报告模板。

教学延伸:1. 邀请城市规划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城市化的经验和案例;2. 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化过程中的典型城市,加深对城市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第三节 城市化》优秀教案

《第三节 城市化》优秀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一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就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课时前后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内涵的明确是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基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学习又反过来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化内涵的认识。

学生分析: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事物。

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城市的空间结构,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对城市化的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全面的。

所谓陌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一专用名词,从而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感到茫然,而这些基本上又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因此教学要尽可能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去分析和认识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阐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得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图表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指标。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特征。

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发展变化。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2、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

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论证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三、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控制城市规模【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城市化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5教材内容,思考: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

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城市化阶段时间城市人中比重城市化进程第一阶段 1750年前 1%—2% 缓慢增长第二阶段 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3.3%(1900年)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第三阶段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1%(1990年)城市化速度、规模、范围达到空前程度综合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及其进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运用有关资料, 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2)案例教学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 从中找出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共1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启发、分析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运用讲练结合法, 将课本图、地图册、投影图片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 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运用比较法, 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的外部形态及城市的内部结构, 那么, 在它们的变化过程中, 城市的人口、用地、数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读第31页图2.16, 看长江三角洲1985年与2000年城市数量、城市规模有哪些变化。

[板书] 一、城市化1)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总结。

2)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 城镇数量增加;3)城镇等级升级。

[过渡] 从上图可以看出城市化就是: 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板书] 1.城市化的定义[过渡] 根据城市化的含义, 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 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点拨]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在三个标志中,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板书] 2.城市化的标志[过渡]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 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学生] 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 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

公开课教案-《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城市化》

环境,保护地
球生态环境正
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
观。

教学反思:
城市化是对前面章节的一个升华和总结,在第二章的内容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左右,所以对于刚接触新知识的高一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板块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承接“城市等级”的知识点,又要由此与后面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既要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又要明白“城市化的发生势必引发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环境方面的不同程度影响”。

所以,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步步深入,理解知识规律的由来。

通过各方面的准备,本节课的试题讲评形式在某个程度上是一次新的尝试,其中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一、本节课的优点。

1、本节课重难点突出,课程思路清晰,并能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较好的融合和相互联系,拓展学生知识涉及面和思维视野。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1

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
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
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
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
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
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
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
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
康地发展。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
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
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
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
2,就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中选择某个问题集中探讨,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你的见解及措施。

3,就南京的城市规划布局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

准备以“在绿色的南京生活”为主题的班会课。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

《城市化》教案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城市化的积极作用。

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原因。

理解城市化利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个情景分析,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通过曲线图能够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能够根据情景内容归纳出城市化利弊及对弊提出合理的建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为不合理的城市化出谋划策;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树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Ⅱ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

由于面向的学生是高三学生,所以我进行了教材的整合,将两个课时融合为一个课时进行复习。

四、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以单招和专科为升学目标仅有少部分同学参加高考。

但是,他们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去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统计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城市化的利弊这几个方面。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河南省县级优课)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河南省县级优课)

《城市化》教案《城市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

所以我认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比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

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准备知识]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热岛效应”等)、数学有关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的有关内容、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问题及成因等等。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自然地理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对他们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够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他们人文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素养。

2024年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2024年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2.使学生掌握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3.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概念与类型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3.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4.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类型、发展过程等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策略。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课堂提问法:检验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关注。

2.讲解城市化的概念与类型:阐述城市化的定义,介绍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3.分析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讲解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阐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4.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列举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5.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法,如优化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课堂提问:针对城市化知识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8.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

六、课后作业1.请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类型。

2.请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请列举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并谈谈你的解决策略。

4.请收集一则关于城市化的新闻,分析其中涉及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城市化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社会《城市化》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城市化等。

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定义、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适应城市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和进程,认识到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城市,关注城市化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城市的定义、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城市化的原因和进程,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城市化进程图、城市化影响示意图。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城市的定义、特点,城市化的原因、进程,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相关知识。

4. 实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化现象,如家乡的变化、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和问题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适应城市化,提出建议和策略。

6.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8.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城市的定义、特点城市化的原因、进程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适应城市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我国城市化的原因。

(2)描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谈谈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提出你认为适应城市化的策略。

2. 答案:(1)城市化的原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花溪六中彭良庆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

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第二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
(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承转)那么,促进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呢?
读图思考——讨论——归纳(调查学生)
(板书)3、城市化的动力——推力、拉力(完成学案)
(小结)城市化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方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举例深圳)
(活动)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板书:4、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板书)
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
我行我秀: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画完学生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自己所绘的图
合作探究: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点?
(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承转)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简单补充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自己绘制的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就城市化的整个过程而言,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先慢后快又慢
展示曲线图,
(评价)同学们真的好厉害,美国著名学者诺瑟姆研究了好多年才发现这个规律。

(过渡)刚才同学们动手画的这曲线仅仅代表的是世界城市化的变化趋势,那么,
发达国家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城市化的国家——英国的案例。

阅读案例,和学生一起归纳“英国的城市化道路”(点击课件,展示结果)。

对比发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张了的“S”形态。

引导分析:
引导读图城市化进程“S”形曲线示意图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图中两条界线对应的人口比重是多少?(学生回答: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30%,70%)。

不同阶段特点不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出现什么问题?
自主探究:完成P34页活动(提示:从速度和水平高低两个方面分析。


(承转)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会出现不同的城市化现象,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中期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到底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让我们通过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来比较它们的不同。

(点击课件)
(承转)城市化进程不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也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提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曲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高手竞答
合作读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哪些不同?
小组竞答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设计表格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课堂总结】
工业在发展,城市在进步,社会在飞越,我们身边的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那城市化是不是越快越好,是不是有力而无害呢,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你所在
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数据,分析今年来的城市化及带来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聚集、范围、过程
2、衡量标准: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3、城市化的动力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就业机会多
推力自然灾害拉力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文化设施齐全
4、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