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必修作业:第三单元第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中国书法艺术绵延三千多年,名家代有所出。

被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A.王羲之B.欧阳询C.颜真卿D.柳公权解析: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均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2.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这种文字是()解析:根据题目中“乃殷世之”,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又称殷商,故郭沫若赞赏的是商朝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故A项正确;B项的文字是篆书,流行于秦汉,故B项错误;C项的字体为楷书,流行于魏晋,故C 项错误;D项的字体为草书,流行于魏晋,故D项错误。

答案:A3.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解析:三教合流主要是指宋明以后,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

这幅画是唐人作品,故A项错误。

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故D项正确。

答案:D4.右图是“马年”的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C.可以反映写意画的发展和创新D.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解析:“马年”剪纸画属于民间风俗画,不属于写意画。

故C项不正确。

答案:C5.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展出一幅名画——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应,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类画具有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

下列绘画作品的特征与此相同的是()解析:题干叙述的绘画属于文人画,A、B、D三项都属于人物画,只有C项符合文人画的特征。

故答案为C项。

答案:C6.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风俗画解析:明清时期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郑板桥正是其代表人物,故B项符合题意。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重点难点】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画同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四幅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和京剧不同颜色的脸谱的含义是什么?导入新课一、汉字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总趋势:由繁到简,稳定化、规范化二、书法艺术1、发展阶段:魏晋为分界线,之前是自发阶段,之后是自觉阶段2、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及典型代表【合作探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后,随着时代变迁书法风格有何变化?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三、中国画1、绘画的起源:(1)远古时代:彩陶画(2)战国:帛画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绘画的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年画等等3、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画中有诗”。

4、绘画的发展:四、戏剧【合作探究】五、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政策的宽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繁荣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教育: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5.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唐朝学者吕总在《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该书法家是()A.钟繇B.怀素C.欧阳询D.苏轼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判断该书法家是唐代或其以前的草书大家,只有B符合题意;钟繇、欧阳询擅楷书,苏轼是北宋人且擅行书,排除A、C、D。

2.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达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答案:B解析:“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题干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魂晋时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干时间宋朝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3.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答案:D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C.柳公权的《祭姪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答案:C解析:《祭姪文稿》是颜真卿的作品。

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济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A解析: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的“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济”,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 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时期的绘 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作品成为 商品。
A.昆曲 B.元杂剧 C.京剧 D.徽剧 【解析】C 题目中所给的图片是“脸谱”,脸谱是京剧 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 征。
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历史时期
的时代特征,如隋唐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 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D.楷书
【答案】B
2.右图所示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号 称“书圣”,该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怀素 【答案】A
3.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
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C.花鸟画
B.山水画 D.敦煌壁画
【答案】A
1.一位同学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字,你认为 他会选择( )
A.篆书、楷书 B.楷书、隶书 C.甲骨文、大篆 D.甲骨文、隶书 【解析】C 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是甲骨文和大篆。
2.学校举行书法比赛,小文去书店购买了王羲之的《兰亭
序》(摹本),你认为小文准备临摹的书法是( )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小篆
4.关于《洛神赋图》的作者及生活年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东晋 顾恺之 C.唐朝 阎立本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甲骨文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C.楷书的形成D.汉字演变为书法2.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3.下图是山东临沂的洗砚池文化遗址。

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致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其曰“洗砚池”。

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C.王羲之D.柳公权4.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5.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6.下列图片反映市民生活的是()7.下列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B.隋唐时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C.两宋时期文人画成就最高D.元明清时期绘画更强调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兼收并蓄,其来源包括()①徽剧②汉剧③昆曲④部分地方戏曲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能力提升9.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元代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10.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发展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以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2017·惠州期末]“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

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这说明汉字演变()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答案 C解析从“砲”与“炮”字的结构比较,看不出由繁到简的过程,故A项错误;从构型上看,“砲”与“炮”属于相同的左右结构体系,故B项错误;随着进攻武器制作材料的变化,对相应的汉字作出调整,由从“石”改为从“火”,体现了时代的变化,故C 项正确;“砲”与“炮”字体现的都是汉字的会意功能,故D项错误。

2.[2017·惠州期末]元朝文化获得新发展,元杂剧和昆曲先后登上文坛,影响其出现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民族分化歧视政策和职业等级制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仕途进取无望D.统治阶级利用思想文化来稳定社会秩序答案 D解析元朝由于实行民族分化歧视政策和职业等级制导致了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有利于元朝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为元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仕途进取无望,客观上促进了元朝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杂剧和昆曲不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反映,不是统治阶级行为的结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2016·浙江测试]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图中的四种字体,创始于秦代的是()答案 C解析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将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在全国推行。

A项是商朝的甲骨文,B项是楷书,C项是小篆,D项是行书,故选C项。

4.[2016·三亚高二检测]《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收藏的至宝。

该画()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描绘北宋都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答案 C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第3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第3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含解析)

课后牢固训练: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 ,到笔画详细的楷书 ,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表,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俊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能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拥有现在文字的某些特点剖析 :依照所学知识 ,可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A 项错误 ;B 项反响的是草书的特点,消除 ;从表格内容中的甲骨文和楷体汉字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够判断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D2、以下列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 ()剖析 :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 A 项为甲骨文、 B 项为小篆、 C 项为隶书、 D 项为楷书。

答案 :B3、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 ,唐人颂扬其“画如铁石 ,字若飞动”“节气丰匀 ,方圆绝妙”。

据此推断 ,该刻石使用的是 ()A. 篆书B.草书C.楷书D.隶书剖析:秦一致全国后,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

题干中的“骨气丰匀 ,方圆绝妙”表现了小篆的特点。

答案: A4、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众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 (即胥吏 )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剖析:解答本题的要点是提取资料要点信息“篆字难成”“隶人佐书”,并联系文字的演变历程,可知资料描述的是小篆书写不便,因此推行书写更为简略的隶书。

答案: B5.以下列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宦途受挫的 1082 年。

《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隆重,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尽兴B.笔画详细,气象隆重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叉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隆重剖析:“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图片可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故A 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细”,故 B 项错误;“字形斜正交叉”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与资料书法字体吻合,故 C 项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隆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资料中书法字体不符,故 D 项错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含解析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

”由此可知虞世南《庙堂碑》的书体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解析:小篆流行于秦朝,故A项错误;汉朝流行隶书,故B项错误;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唐代流行楷书,故C项正确;唐朝“颠张醉素”擅长草书,故D项错误。

答案:C2.“隶变”使汉字五笔俱全,笔画的摆放和变化会滋生美丑,并且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

加之笔墨纸张的改进和推广,书法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据此可知,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A.战国时期B.秦汉之交C.魏晋时期D.唐宋之交解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3.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

在此,不变的含义指()A.字体的笔画顺序B.字体的结构部件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解析:篆书字体富于图案美,楷书方正严谨,二者笔画顺序不尽相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演变,字体结构更加方正严谨,故B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了篆书的书写方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古代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无从了解民族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4.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解析: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故A项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反映出过于复杂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实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5.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层级作业: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层级作业: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演变。

(1)形成:由“图画文字”演变形成,至________形成完整体系。

(2)发展脉络:______(文字成熟标志)、金文、________(秦朝全国通用)、隶书、楷书。

(3)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________时期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

(2)主要书法字体及成就。

答案:一、1.(1)商朝(2)甲骨文小篆2.(1)魏晋(2)①形体严整实用钟繇颜真卿②流畅纵情审美王献之怀素③王羲之苏轼赵孟文征明【问题导思1】汉字形体演变有什么规律?提示:由图画到符号: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由繁到简: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预习检测1】关于书法字体,明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

□□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

”□□中应填入()A.小篆B.隶书C.行书D.甲骨文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认为这种字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结合各种书法字体的特征可知行书兼具楷书的实用和草书的审美功能,故选C项。

答案:C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发展概况。

2.主要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____________”。

答案:二、1.人物龙凤图女史箴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莫高窟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借物抒情文人画墨梅图墨兰图2.得意忘形【问题导思2】宋代文人画和风俗画发展与哪些政治、经济因素有关?提示:因为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宋代文人画进入繁荣时期;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兴起。

【预习检测2】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A.文人画B.风俗画C.宫廷画D.山水画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材料可看出此画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具有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故选A项。

高中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①词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风俗画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2.《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草书、山水画、唐诗3.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可知明朝初年官方干预杂剧演出,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明朝初年的杂剧几乎只能是以正统的忠孝节义的教化戏、正统的历史戏以及空洞无物的神仙戏为主,并且是在当时政治允许的范围之中进行,这体现了文化政策为政治服务,故B项正确,D项错误;秦始皇时期即有文化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故C项排除。

4.(题文)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①词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风俗画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5.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域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书法:魏晋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楷书方面,魏晋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草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唐朝的怀素、张旭等都是草书大家。


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唐代颜真卿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来源:] (2)绘画: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理论,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

隋唐时期,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二、学习延伸
提示阅读感悟题目中所提供的两首诗,印证体味文人画的精髓: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基础巩固1.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

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

②表述不正确。

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

2.欧阳修《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写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答案 A解析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因此符合文人画写意的特点。

3.右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A.展子虔《游春图》B.阎立本《步辇图》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王冕《墨梅图》答案 C解析《货郎图》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情景,都属于风俗画。

A项属于人物山水画;B项属于人物画;D项属于文人画。

4.惠州艺术馆举办了中国传统书画展,某中学有四位同学参观了画展,并对下幅中国名画作了评论,其中错误的评论是(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A.该作品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B.该作品的作者被称为“画圣”,其作品有“吴带当风”之誉C.该作品反映了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状况,属民间风俗画D.该作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 C解析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

5.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A.徽剧B.越剧C.京剧D.昆曲答案 C解析根据“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被称为‘国粹’”等信息判断,C项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材料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材料解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艺术1.仓颉造字〔材料一〕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材料二〕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赞曰: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

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解读】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流传以后,战国以来直至秦汉的文字形体混杂的现象逐渐得到了克服和纠正。

因此,《说文解字》对后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这条材料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

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

《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

这段材料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

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古文字起源于图画,象形的图画实际上就是文字图画。

【注释】①书契:文字;②乂:治也。

2.甲骨文【解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

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

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

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

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

人教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第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第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三单元第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息,具有极强的内聚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A.汉语B.金文C.甲骨文D.先秦时的俗语答案:C解析:分析: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故选C。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画文字”的概念。

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也说明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C正确。

A、B不正确,D是指“图画文字”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的发展,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

3.(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

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

”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答案:A解析:分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 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A、陶钵口沿的符号B、殷墟的甲骨文C、手戴手梏的陶俑D、日月食的记录3. (2016•新课标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2016·江苏)《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5. 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6.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文人画B、山水画C、花鸟画D、风俗画7. 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

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A、原始岩画B、山水画C、文人画D、风俗画8.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困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含解析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含解析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南朝人王愔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由此可知王愔认为(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 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可知次仲创造了一种新字体,并非创立隶书,故A项错误;从“以隶草作楷法”,可见其并非创立草书,故B项错误;楷书出现之前,已经有较多书体形式,楷体并非唯一,故C项错误;从“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可见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故D项正确。

2.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列书法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是( )A项字体为小篆,B项字体为楷书,C项字体为草书,D项字体为行书,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一致,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3.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指出,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其绘画见解明显受到了( )A.佛道思想的影响B.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C.理学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空静”是佛家的主张,“忘我”是道家的理论,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明清时期是中国画的重要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 )A.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B.强调“以形写神”的人物画最为流行C.总结绘画理论的画学开始兴起D.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最为突出,绘画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魏晋时期,“以形写神”的人物画最为流行;宋代画学已经兴起。

因此,A、B、C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

明清时期,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的士大夫的文人画最为突出。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杂剧俑”“京剧脸谱”可知这与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密切相关,故选D项。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3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3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解析】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A项为甲骨文、B项为小篆、C项为隶书、D项为楷书。

【答案】 B2.(2015·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面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被誉为“书圣”。

该作品的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欧阳询D.怀素【解析】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3.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解析】“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图片只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故A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备”,故B项错误;“字形斜正交错”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与材料书法字体相符,故C项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材料中书法字体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4.(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其代表作品是()A.《墨梅图》B.《清明上河图》(局部)C.《夫妇宴饮图》D.《步辇图》【解析】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其代表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文人画;《夫妇宴饮图》是东汉时期的人物画;《步辇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人物画。

【答案】 B5.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

下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A.风俗画B.工笔画C.文人画D.花鸟画【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作业

1.“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解析:由材料中的图画文字可以看出,原始文字起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以实际的符号、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发展成现在的方块文字,故选B项。

答案:B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从远古时期的刻画陶符,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精书,汉字沿着它自己的文化脉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遍了世界。

其中,甲骨文盛行于()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中国汉字成熟的标志是甲骨文,成于商代,发展于周。

答案:A3.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

歌词中涉及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王羲之D.王献之解析:从“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可以判断为王羲之。

答案:C4.初唐一著名书法家,尤擅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声名远播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该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A.王羲之B.欧阳询C.张旭D.颜真卿解析:材料强调“初唐一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是西晋书法家,故A项错误;欧阳询是初唐书法家,“尤擅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故B项正确;张旭擅长草书,而非正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开颜柳先河”,因此与颜真卿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5.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除了剧本的文学性之外,还将音乐、歌唱、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中的形式美要素提炼出来,按照舞台表演的要求加以重新熔铸。

齐如山先生指出:“中国剧乃由古时歌舞嬗变而来,故可以歌舞二字概之。

”这反映中国古代戏剧的特征在于()A.音乐与歌舞的结合B.受阳明心学思想影响C.艺术传统源远流长D.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由题目中“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将音乐、歌唱、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中的形式美要素提炼出来”得出音乐与歌舞的结合,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出现王阳明的心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时代的大变迁,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商品经济发展与戏曲的关系,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对应学生用书P37[学业达标]1.(2018·江苏如皋质量调研)“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 B解析汉字演变总趋势应是由繁到简,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舞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B符合材料信息;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

2.(2018·浙江温州期中)史载,秦朝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凡制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这个由四十字组成的诏书。

因陶制量具不能刻字,就用刻了字的十个木戳,印在陶制量具上连成一篇诏书。

据所学知识推断,该“诏书”的字体是() 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故B项正确。

金文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的官方文字,不是秦朝的,故A 项错误;隶书是秦朝吏卒为记录官狱文件创造的,目的是简化小篆,提高书写速度,不是官方字体,故C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豫西名校联考)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张胜利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答案 C解析小篆的特点主要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可知,张胜利认为书法艺术应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C 项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4.(2018·江苏如皋质量调研)下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

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A.“笔画圆弧,富有奇趣”B.“结体扁平,方劲古拙”C.“不真不草,流动奔放”D.“状如龙蛇,钩连不断”答案 C解析根据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可以判断出该作品为行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小篆的风格,B项是隶书的风格,D项是草书的风格,C项是行书的风格。

故选C项。

5.(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宋四家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答案 B解析据材料“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书法艺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四个书法家并不代表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故C项错误;书法艺术追求的也不是得意忘形,故D项错误。

6.(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期中)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A.文人画B.风俗画C.宫廷画D.山水画答案 A解析徐渭是明代诗人、画家。

材料中徐渭的画诗画结合,题诗内容借物抒情。

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徐渭的画符合文人画的特征,故选A项。

7.(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答案 A解析材料“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故A项正确。

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8.(2018·四川阆中中学月考)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

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

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大量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不是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材料没有涉及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2018·山东济宁一中阶段检测)“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剧D.杂技答案 C解析戏剧能在舞台上表演出相应的故事性的内容,具有“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的模拟性,故C项正确。

10.(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电影《梅兰芳》上映后,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

以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B.这部电影,可以作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D.明朝中后期,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梅兰芳擅长旦角,是四大名旦之一,因此,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故C项正确。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可靠史料”;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故D项错误。

[等级提升]11.(2018·云南玉溪一中期中)汉字作为一种特有的书面语言,其发音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式,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沟通,反而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

这反映出()A.汉字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B.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C.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答案 A解析材料说明汉字促进人们的交流,促进国家统一和历史延续,这里显然强调的是汉字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作用,故A项正确。

B项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汉字对于民族融合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汉字对于文明的传承作用,并不是减弱了文字多样性,故D项错误。

12.(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有人主张:“绘画最高的艺术之境,宛若佛家莲界,总使人身心归于淡泊、朴雅、博大、冲融。

”“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

这反映了中国绘画()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 B解析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讲究创造意境,表达主观感受。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画的“意在笔先,以形写神”的特点,故选B项。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C、D三项。

13.(2018·山西太原五中月考)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

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

这主要归功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政策的宽松C.水墨技术的成熟D.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深受“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的影响,而“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则明显受到陆九渊心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风俗画出现的原因,故A项错误;文化政策的宽松和绘画风格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水墨技术的成熟是宋代绘画的条件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14.(2018·天津实验中学月考)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C.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D.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答案 A解析材料揭示了元杂剧的兴起与士人科举之间的关系,意在说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排除B项,选A项。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元杂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排除D项。

15.(2018·云南玉溪一中期中)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等文艺图书出现了无书不附图的景象,甚至有的图书版面画图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二。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A.文艺图书的市场竞争激烈B.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C.作家注重文艺创作的革新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图书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给人们以精神享受,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艺图书的发展,排除A项;文艺图书在明清以前已经存在,不属于文艺创作的革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作为插图的版画的繁荣,与活字印刷术无关,排除D项。

16.(2018·江苏海安高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三(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答案(1)打破市坊界限;商品经济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特点: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