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送别诗锦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浙教版7到9语文表达送别诗句有哪些
浙教版7到9语文表达送别诗句有哪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送别是一种深情厚谊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在离别时表达对亲人、朋友、同事的祝福和祈福,希望他们一切安好。
送别诗句,是送别之际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诗句表达出对被送者的思念和祝福。
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既有唐诗宋词的经典之作,也有现代诗人的现代意象,每一句都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既有古典之美,也有现代之风,每一句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1. "愿有人陪你走下去,一生有你真好。
"这句诗句表达了送别者对被送者的祝福和希望,希望被送者一生有人陪伴和关爱,幸福美满。
2. "慨然赁弄,信我不自遗。
"这句诗句意味深长,表达了送别者对被送者的无限怀念和期盼,希望被送者不要忘记自己,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3. "万种千般,无语心怀。
"这句诗句抒发了送别者内心深处的无限思念和愧疚之情,希望被送者能够体谅和原谅自己的无奈和无法承诺。
4. "各自海阔天空,各执一端。
"这句诗句表达了送别者对被送者的理解和包容,希望被送者能够有自己的选择和空间,过得自由快乐。
5. "送君一斗酒,过后不相思。
"这句诗句中既有对被送者的祝福,又有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割舍的思念,描述了送别者难舍难分的心情。
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无论是古典之美还是现代之风,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让读者深有感悟。
以上就是浙江教育版7到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句,每一句诗句都饱含着深情厚谊和对被送者的祝福和思念。
送别并非终结,而是新的开始,希望每一次送别都能成为一次珍贵的经历和回忆。
送别的时刻,不仅是分别,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也是对彼此之间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美轮美奂)《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八下11《送友人》-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字词理解】①为别:分别。
②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③浮云游子意:浮云飘浮不定,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④落日故人情:落日缓缓而下,比喻难舍之情。
⑤自兹去:从此离去。
兹,此。
⑥萧萧:马嘶叫声。
⑦班马:离群的马。
【内容描述】苍山翠岭横卧北城之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去。
此地一分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远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而声声嘶鸣。
【全诗赏析】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送别的环境,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颈联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来比喻游子飘忽不定的心;以落日徐徐,依恋大地,来比喻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
【主旨】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写作特色】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考点精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一组题目:(1)【内容理解】两首诗都写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的愁情。
(1分)(2)【表达技巧分析】请简要分析《送友人》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第二组题目:(1)【词语理解】《送友人》中,“孤蓬”和“浮云”各比喻什么?(2分)(2)【诗歌赏析】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送别诗名句80句
送别诗名句80句1、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2.夕阳把渔船送回家——何朱的“渔船归来,碧绿清泉,染得又深又好”3、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离别仇恨迎春相思难续何宁菩萨满月梅半拆内轻寒5、若到松江呼小渡。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6.多卖祁酒,还要潘帖在船前——高师的《送味吧》7、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张籍《没蕃故人》8.玉红烛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杨士歌《彭州妓女宴送别》9、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10.望柱吞胜归旗行逸奔冠千古——《邓山江月别》11、别离滋味浓于酒。
——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12.水打云母杵,风吹石南——李白《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两首歌》13、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14.我记得月亮在三峡东边,望着峨眉西边——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严到仲景》15、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16.空门孤寂,你想家,向九华下的云室致敬——送男孩下山17、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李白《久别离》18.我记得当时我在另一所房子里,因为我把它送人了——张冀的《冀北路四》19、春来未有不阴时。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20、在这方面,很难在中肠中保留正义——魏颖武的《送杨的女儿》21、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贯休《春送僧》22.孤零零的花与叶结束了秋天的节日——纳兰兴德的清平乐——孤零零的花与叶23、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张纮《闺怨》24.谢公助老百姓——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回嵩山》25、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范成大《鹊桥仙·七夕》26.我从小就在皇宫受训。
我很担心——魏英武的《送杨的女儿》27、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三首不同风格的送别诗
三 首 不 同风 格 的送 别 诗
成 都八 中
沈 奇成
语 文 课 本 八 三 年 秋 季教 材 送辛 渐 》
(见 初 中语 文 二册 )
,
,
新 增 选 了 三 首唐 人 的送 别 诗
,
。
芙 蓉楼 一首 是 王 昌 龄 的 《
是 王 昌 龄在 芙蓉楼 赠 别 他 朋 友辛 渐去 洛 阳 的作 品
,
,
这是 其 一
,
。
“
寒 雨连 江夜
吴”
。
平 明 送客 楚 山 孤
, ,
”
。
长江 以 南 的 镇江, ,Βιβλιοθήκη ,古代 属 吴 国
。
故 那 一带 地 方 简 称 长江 以 北
, ,
由镇 江去 洛 阳 这儿
,
当 时 多半 是渡 过 长江
再取道 运 河
。
(7 01
开元 中
,
张 九 龄 为相
, ,
王 维 曾任右 拾遗
。
—
字摩洁
蒲 州 (今山 西 永 济
曾 一度 奉 命出 塞
, ,
。
调 升监 察御史
, ,
安
。
史 叛 军 陷二 京 时 被 俘
在 胁迫下 曾受伪 职 晚 年 态度消极
。
乱平 后
、
降 为太 子 中 允
,
后官 至 尚 书右 垂
,
王 维 早 年政 治 上 有 进取 心
: ,
更 ” 字之 中
,
为什 么 如 此
,
留恋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原文、译文与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文】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注释】⑴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
⑵碧砌:青石台阶。
【鉴赏】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
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
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
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
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
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原文、译文与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文】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注释】⑴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
⑵碧砌:青石台阶。
【鉴赏】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
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
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
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
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
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初中阶段的送别诗
初中阶段的送别诗1、《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代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0、《送别/山中送别/送友》唐代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精编】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doc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美轮美奂)《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完整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感情之——送别诗解说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经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先人特别重视分别。
分别之际,人们经常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远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寥寂孤单;流连忘返的纪念;情深意长的激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沉醉与不舍——低落哀婉,伤感触心;宽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斜阳在沙岸。
【说明】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 1. 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杂,描绘了紧张繁忙的送别场景。
2. 斜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寥寂之景抒发孤单落寞之情。
( 二 )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遇。
马首向哪处?斜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庸的表达中展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之情。
( 2 分)2.从情况交融的角度,解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 4 分)【答案】 1. 示例:(久别重逢的)欣喜。
2.示例:经过描绘斜阳余晖照射着千万山岳的情况,表达了诗人立刻与友人又其他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惑的感想。
①(三) 峡口送友人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天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其他_______ 和_________ 。
“花飞欲尽春”这一情况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 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 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样样?( 3 分)【答案】 1.( 3 分)地址季节2.( 3 分)惜别司空曙伤心伤感衬着了凄凉伤心的氛圉,衬托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原文、译文与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文】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注释】⑴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
⑵碧砌:青石台阶。
【鉴赏】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
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
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
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
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
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初中语文知识之送别诗类型及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知识之送别诗类型及写作技巧初中语文知识之送别诗类型及写作技巧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总结: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
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
选好材: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
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
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
《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你能说出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 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 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 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 赋予江水以无限情意。
总结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 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当时,年轻 的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 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潮澎湃,壮丽的山河因此 而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 奔流,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格调轻快,形象 奇伟,想象瑰丽。中间两联,尤以颔联为佳, 气象博大,气势飞腾。
首联:陈述诗人离开家乡,乘船过荆门要 去楚地漫游。
紧扣题目,交代出游目的地。
颔联:移步换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 地写出了整个行程中的景物变化。
颈联:比喻、想象。写坐在船上,低头看水 中明月,犹如飞下的天镜,抬头看飘荡在碧 空的朵朵云霞,由于光的折射,形成了非常 壮观的美景。
颔联和颈联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 取的精神,寻求理想的热情,抒发了对大好 河山的赞美之情。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 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 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 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 中,化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字里行间 种种奇想,言尽意远,韵致清扬。
结构图示
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 楚国游——此行的目的
渡荆门送别 颔联:山尽、江流——写远景 颈联:明月、云霞——写近景 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发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