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下册总结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下复习小结

化工原理下复习小结

蒸 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

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

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

一、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1. 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p A =p A 0x A p B =p B 0x B =p B 0(1-x A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A =Py A 而P =p A +p B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0BA AB P p x p p -=-———泡点方程0A AA p x y P =———露点方程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

2. 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 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 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 B A B B=A A p p x x υυ=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

其表达式有: A A B A B A B B B Ay x p p x x y x υαυ=== 对于理想溶液: 00A B p p α= 气液平衡方程:1(1)x y xαα=+- 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

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3. 气液平衡相图(1)温度—组成(t -x -y )图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

化工原理(下)复习各章知识点及复习题

化工原理(下)复习各章知识点及复习题

第1章蒸馏 内容小结复习题1 蒸馏概述蒸馏操作是借混合液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轻组分:混合物中的易挥发组分;重组分:混合物中的难挥发组分例:蒸馏是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分离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的条件是。

答:均相液体混合物,挥发性差异,造成气液两相系统精馏操作压力的选择减压蒸馏:降低了液体的沸点。

应用场合:分离沸点较高的热敏性混合液,混合物沸点过高的物系(避免采用高温载热体)。

加压蒸馏:提高冷凝温度避免使用冷冻剂。

应用场合:分离常压下呈气态的物系,馏出物的冷凝温度过低的物系。

举例:脱丙烷塔操作压力提高到1 765kPa时,冷凝温度约为50℃,便可使用江河水或循环水进行冷却,石油气常压呈气态,必须采用加压蒸馏。

2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例:当混合物在t-x-y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时,气液两相温度,但气相组成液相组成,而两相的量可根据来确定。

答: 相等,大于,杠杆规则例:当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液相泡点温度。

答:大于例: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是溶液中的挥发度对的挥发度之比,若α=1表示。

物系的α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对角线。

答:易挥发组分,难挥发组分,不能用普通蒸馏方法分离,远离理想溶液的含义例:理想溶液满足拉乌尔定律,也满足亨利定律;非理想稀溶液满足亨利定律,但不满足拉乌尔定律;服从亨利定律并不说明溶液的理想性,服从拉乌尔定律才表明溶液的理想性例: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物系,当操作压强降低时,系统的相对挥发度 ( ),溶液的泡点( ),塔顶蒸汽冷凝温度( )。

答:增大,减小,减小3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4 精馏例:精馏塔的作用是。

答:提供气液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的场所。

例:在连续精馏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其作用是;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_____,其作用是。

答:精馏段提浓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提馏段提浓下降液体中难挥发组分例: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 状态,即两相 相等,____互成平衡。

化工原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化学工程学生的必修课程。

化工原理下册主要涵盖了热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传质平衡等内容。

本篇将对化工原理下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热量和动力学过程的学科。

在化工原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状态方程等内容。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热力学中的三大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化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平衡至关重要。

动力学基础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在化工原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动力学基础知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方程、活化能等内容。

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反应动力学,如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这些知识对于设计和优化化工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质量平衡质量平衡是化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平衡之一,它是指在化工过程中物质的转移和转化情况。

在化工原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质量平衡的基本概念、质量平衡方程、质量平衡计算等。

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平衡,如连续流程、静态过程和动态过程,以及不同状态下的物质平衡。

能量平衡能量平衡是化工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平衡之一,它是指在化工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情况。

在化工原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能量平衡的基本概念、能量平衡方程、能量平衡计算等。

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如绝热过程、绝热稳态过程和非绝热过程,以及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平衡。

动量平衡动量平衡是化工过程中液体或气体流动的平衡,它是指在化工过程中动量的转移和转化情况。

在化工原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动量平衡的基本概念、动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计算等。

化工原理小结

化工原理小结

化工原理小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讲述了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化工原理的学习是学习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下面对化工原理进行一个小结。

化工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热力学和传递过程。

其中,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热力学研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传递过程研究质量、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和转化。

在物理化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溶液、气体等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我们了解到,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的化学变化。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溶解度和浓度等特性。

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具有压力、体积和温度等性质。

通过对这些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溶液和气体等的基本原理。

在热力学方面,我们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我们了解到,能量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动力源,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热能、功和化学能等。

热力学通过研究物质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如焓、熵和自由能等,来描述和分析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通过对热力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相变和能量转化等的行为和规律。

在传递过程方面,我们学习了质量、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和转化规律。

我们了解到,质量传递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传递的过程,如扩散和传质。

能量传递是能量分子之间的传递和转化,如传热和传质。

动量传递是物体之间的运动和碰撞过程。

通过对这些传递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质流动、传热和传质等的过程和规律。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包括物理化学、热力学和传递过程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化工原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溶液和气体等的基本原理,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规律,质量、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这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化学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能量转化、传质现象、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化工基本概念与物质的物理性质1.1化学工程与化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2化工过程及其特点1.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密度、比重、相对密度-物质的表观密度、气体密度-物质的粘度、表面张力、折射率-物质的热容、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物质的流变性质第二章:能量转化与传递2.1能量的基本概念2.2热力学第一定律2.3热力学第二定律2.4热力学第三定律2.5热力学循环第三章:物质的传递过程3.1传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2质量传递平衡方程3.3传质速率和传质通量3.4界面传质-液-气界面传质-液-液界面传质-固-液界面传质-固-气界面传质3.5传质过程中的最速传质与弛豫时间第四章:化工流体的流动4.1流体的基本性质4.2流体的流动类别4.3流体的流动方程-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流体的动量守恒方程-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4.4流体内运动的基本规律-斯托克斯定律-流体的相对运动-流体的运动粘度4.5流体的管道流动-管道内的雷诺数-管道的流动阻力第五章:多元物系中物质的平衡与分离5.1多元物系基本概念5.2雾滴定律5.3吸附平衡5.4蒸汽液平衡5.5溶液中的平衡情况5.6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平衡第六章:化学反应与反应工程6.1化学反应动力学6.2化学平衡6.3化学反应速率6.4反应器的基本类型-批次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均质反应器-非均质反应器6.5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以上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物理性质、能量转化、传质现象、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下复习小结

化工原理下复习小结

蒸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

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

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

一、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1.拉乌尔定律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p A =p A 0x A p B =p B 0x B =p B 0(1-x A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A =Py A而P =p A +p B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00B A A BP p x p p −=−———泡点方程0A A A p x y P=———露点方程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

2.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 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B A B B=A A p px x υυ=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

其表达式有:A A BAB AB B B Ay x p p x x y x υαυ===对于理想溶液:0ABp p α=气液平衡方程:1(1)x y xαα=+−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

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3.气液平衡相图(1)温度—组成(t -x -y )图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

化工原理下册总结知识点

化工原理下册总结知识点

化工原理下册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工原理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是揭示化学工艺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原理。

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化学工艺生产过程。

化工原理的基本问题包括反应动力学、传质和传热、流体力学等。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反应速率、传质速率、传热速率、动量传递等。

第二章: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物质的状态函数、状态方程、状态图,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函数等。

物质的状态函数包括内能、焓、熵等。

物质的状态方程包括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等。

物质的状态图包括P-V图、P-T图、T-S图等。

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热力学函数包括焓、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等。

第三章: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平衡本章主要介绍了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平衡,包括平衡态条件、混合物的平衡常数、Gibbs函数和反应平衡常数等。

平衡态条件包括稳定平衡态和不稳定平衡态。

混合物的平衡常数包括形成常数、平衡常数、活度等。

Gibbs函数和反应平衡常数包括Gibbs自由能、反应平衡常数等。

第四章:液体混合物的平衡本章主要介绍了液体混合物的平衡,包括液体混合物的正则方程、活度系数、汽液平衡和液-液平衡等。

液体混合物的正则方程包括盖丁方程、运动方程等。

活度系数包括活度系数的概念、求取方法等。

汽液平衡包括汽液平衡的条件、汽液平衡的计算等。

液-液平衡包括液-液平衡的条件、液-液平衡的计算等。

第五章:化工动力学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工动力学,包括化工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等。

化工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动力学方程等。

速率方程包括速率常数、速率表达式等。

反应机理包括反应机理的确定方法、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类型等。

第六章:传质基本概念和传质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了传质基本概念和传质作用,包括传质的基本概念、Fick定律、传质系数、传质规律等。

(完整word版)化工原理各章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化工原理各章知识点汇总
重要理论
连续性方程(依据):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
伯努利方程(依据): (无输送机械管路)
直管阻力: ;阻力系数:
局部阻Hale Waihona Puke :流体输送机械
概念
气缚;汽蚀;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管路水锤;压缩比;动风压;静风压;极限真空;抽气残率;离心泵工作点
基本理论
(或知识点)
管路特征方程;离心泵主要构件;离心泵性能曲线;叶轮类型;泵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离心泵流量调节;离心泵组合特性曲线;最大允许安装高度;输送机械分类;往复泵流量特点、计算及其调节;
重要理论
相平衡方程:
连续精馏过程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最小回流比):
逐板计算法;
气液
传质
设备
概念
液沫夹带;气泡夹带;漏液;夹带液泛;溢流液泛;板效率;返混;湿板效率;正系统;负系统;填料的特性(比表面积、空隙率、几何形状)
基本理论
(或知识点)
传质设备分类;板式塔构件;填料塔构件;筛板塔气液接触状态分类;筛板塔阻力(组成、各自特点);气液两相非理想流动;负荷性能图(组成、操作弹性、调节);液体成膜的条件;填料塔的持液量;填料塔液泛;填料塔实际气速与液泛气速的关系;填料塔的附属机构;
颗粒沉降速度:
斯托克斯区:
牛顿区:
降尘室生产能力;
传热
概念
载热体;传热速率;热流量;温度梯度;强制对流;自然对流;定性温度;汽化核心;膜状冷凝;滴状冷凝;黑体;灰体;镜体;黑度;总传热系数;壳程;管程;逆流传热;并流传热;
基本理论
(或知识点)
传热分类;傅里叶导热定律;导热系数;对流给热系数及其方程;总传热速率方程;热阻分析;黑体辐射热流量;

期末总结化工原理

期末总结化工原理

期末总结化工原理一、引言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技术和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并通过实践课程锻炼了应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将对本学期所学的化工原理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出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二、内容回顾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工程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等方面的内容,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

2.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是研究在化学工程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浓度和流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推导和求解各种物质平衡方程,掌握了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能量平衡能量平衡是化学工程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是研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通过学习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我们能够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化工过程中的热交换设备,提高能量利用率。

4. 动量平衡动量平衡是化学工程过程中考察物质流动规律的内容,主要是研究物质在管道、炉膛和反应器等设备中流动的动力学和流态学。

通过学习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和分析化学工程过程中的流态特性,为设备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

5. 实践课程在本学期的实践课程中,我们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锻炼了应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并学会了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学会了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学习收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化工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学到了以下几点:1. 学会了使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课程中,我们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结合所学的化工原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工原理下册期末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期末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期末总结化工原理下册是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一部分。

下册主要内容包含了传热和传质原理、化工流程分析及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化工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技能应用和工程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首先学习了传热和传质原理。

传热和传质是化学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工业过程的分析和设计。

我们学习了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业过程中能量和物质传递的机制,并且能够根据这些原理来进行传热和传质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在学习传热和传质的过程中,我对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热传导是指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导热方程和热传导的基本规律,了解了导热系数、热导率等概念。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的对流作用传递热量的过程,我们学习了流体动力学和传热的基本规律,并且学习了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的过程,我们学习了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和辐射传热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对传热的机制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传热和传质原理,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化工流程分析和设计。

化工流程是化学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原料处理、反应、分离和产品纯化等方面。

我们学习了化工流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动力学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化工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来设计和优化流程。

在学习化工流程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物料平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物料平衡是对化工流程中物料的进出量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流程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通过学习物料平衡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化工流程中各个设备的输入和输出量,以及流程中的损失和回收,从而对流程进行合理化设计。

同时,我还学习了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能量平衡是对化工流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流程的能量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化工原理下复习总结

化工原理下复习总结

1
2
3
B、逐板计算法
操作线和平衡线的距离为最远。因此,达到给定分离程度所需的理论板层数为最少。
1
2
当回流从全回流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随之逐渐增大,两操作线的位置将向平衡线靠近,达到相同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逐渐增加。当回流比减小到使两操作线正好落在平衡线时,所需的理论板层数便要无限多(推动力为0)
1
2
3
Z=HOGNOG
传质单元数的求法
式中mV/L= S 称为脱吸因数,是平衡线和操作线斜率的比值,无因次。
吸收系数测定
在定态操作条件下,测量进、出口气、液两相流量和浓度后,可根据物料衡算求出吸收负荷GA及平均推动力Ym ,再根据具体设备中的填料层体积VP ,可求得体积总吸收系数KYa。
第3章 传质设备
A、作图法
01.
xW
01.
xF
01.
xD
01.
y
01.
x
01.
xW
01.
xF
01.
y
01.
x
01.
3、理论板数计算
从 y1=xD 开始,交替使用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直到计算至 x≤xW 为止。
回流比对精馏过程的影响与选择
从理论上讲,R值越大,塔所需的理论塔板数越少,设备投资越低。但回流比越大,则操作费用增大。减少回流比,操作费用降低,但塔的投资增大。所以,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F、xF、xw、xP一定)而言,应选择适当的回流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最低。
回流和上升的蒸汽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回流比) 如果离开塔板的汽液两相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称这种板为理论板
x(y)
yn+1

化工原理下复习总结

化工原理下复习总结

【例题与解题指导】【例1】 某常压空气温度30℃、湿度0.0256kg/kg 绝干气,试求:(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比容、比热容及焓;(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50℃,再求上述各性质参数。

【例2】 解:(1)30℃时的性质相对湿度:查得30℃时水饱和蒸汽压p s =4.2464kPa 。

将数据带入0.622s sp H P p ϕϕ=-,94.30%ϕ= 水汽分压 4.004s p p ϕ== kPa比容: 由前式求比容,即51273 1.0131022.42918273H H t v P +⨯⎛⎫=+⨯⨯ ⎪⎝⎭v H = 0.8926 m 3湿空气/kg 绝干气比热容:由前式求比热容,即 1.01 1.88 1.058H c H =+=kJ/(kg 绝干气·℃)焓: 用前式求湿空气的焓,即()1.01 1.882490I H t H =++I =95.49 kJ/kg 绝干气(2)50℃时的性质参数相对湿度:50℃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 。

当空气被加热时,湿度并没有变化,若总压恒定,则水汽的分压也将不变,故4.004100%100%32.44%12.34s p p ϕ=⨯=⨯= 水汽分压:因空气湿度没变,故水汽分压仍为4.004kPa 。

比容: 常压下湿空气视为理想气体,50℃时比容为3230.89260.955303H v =⨯=m 3湿空气/kg 绝干气 比热容:由式7知湿空气的比热容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湿空气被加热后,其比热容不变,为1.058kJ /(kg 绝干气·℃)。

焓: ()1.01 1.882490I H t H =++=116.7 kJ/kg 绝干气由上计算可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内,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例2】常压下湿空气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 /kg 绝干气,试求该湿空气的露点t d 、绝热饱和温度tas 和湿球温度t w 。

化工原理公式汇总下册

化工原理公式汇总下册

石油化学工程原理(下册)公式总结第八章 传质1.质量分率 : 可知 1=+++ C B A a a a2.摩尔分率: 可知1=+++ C B A x x x3.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的换算4.质量比 有 摩尔比 有5.等分子反向扩散)(21A A A p p RT D N --=δ )(21B B B B p p RT D J N --==δ 且 A B N N -=L A A L AL AL C C D J N )(21-⎪⎭⎫ ⎝⎛-==δ LB B LBL BL C C D J N )(21-⎪⎭⎫⎝⎛-==δ 6.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单向扩散))(21A A BmA p p p p RT D N -=δ LA A SmM L AL C C C CD N )()(21-=δ第九章 精馏1.拉乌尔定律 A o A Ax p p = )1(A oB B o B B x p x p p -== 2.道尔顿分压定律: B A P P P += 其中,A A Py P = ,B B Py P =3.相平衡常数:i ii x y K =对于低压下液相为理想溶液的物系,有:P P K i i 0=4.相对挥发度:BB AA B A x P x P //==ννα 5.(1)泡点方程:o B o A o B A P P P P x --= (2)露点方程:)()(o B o A o B oA A o A A P P P P P P P x P y --== (3)相平衡方程:i i i x K y = 由于α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所以通常也可表示为xxy )1(1-==αα6. 精馏过程计算:(1)全塔物料衡算 F=D+W W D F Wx Dx Fx += (2)精馏段物料衡算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D n n x VD x V L y +=+1 回流比D LR =,RD L =,D R V )1(+=∑∑==iiA A i i A A A M a M a M a m M m a x ∑=ii AA A M x n nM x aB A m m a =a a a -=1BA nn X =xx X -=1X X x +=1a a a +=1 ,,,nn x n n x n n x C C BB A A ===,,,m m a m m a m m aC C BB A A ===气相液相气相式中 液相1212ln B B B B Bm p pp p p -=最小回流比q D q D x x y x R R --=+1min minqq q D x y y x R --=minR opt =(1.1~2)R min (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1V Wx x V L y W m m -=+式中,F q V V qF L L )1(''-+=+=,,进料的千摩尔汽化潜热量态变为饱和蒸汽所需热每千摩尔进料从进料状=--=L V F V h h h h q (4)进料线方程:11---=q x x q qy F过点(F F x x ,)、斜率为)1(-q q 的直线。

化工原理下册复习题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复习题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复习题总结化工原理下册复习题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化工过程中的各种原理和理论。

下册的复习题主要涵盖了化工反应工程、传质和分离过程、热力学和热传导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下册的复习题进行总结,并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1. 化工反应工程化工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工艺设计等方面。

在下册的复习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反应平衡和反应器设计等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在复习题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反应机理和实验数据,推导出反应速率方程,并进行参数拟合和模型验证。

此外,还需要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反应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停止的状态。

在复习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调节反应平衡。

此外,还需要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吉布斯自由能变、焓变和熵变等。

反应器设计是指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平衡等参数,确定反应器的类型、尺寸和操作条件等。

在复习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常见的反应器类型,如连续流动反应器、批量反应器和半连续反应器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反应器的设计原则,如最大化反应转化率、最小化副反应和最大化产物纯度等。

2. 传质和分离过程传质和分离过程是化工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传递和分离。

在下册的复习题中,我们需要掌握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分离技术和设备。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扩散和传递过程。

在复习题中,我们需要了解质量传递的驱动力,如浓度差、温度差和压力差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质量传递的基本方程,如菲克定律和斯特凡方程等。

热量传递是指热量在物质之间的传递和转移过程。

化工原理下册总结

化工原理下册总结
7.双膜吸收理论。(参考书查到)
双模理论是是吸收过程的简化模型,目前在工程上仍被普遍采用。该模型可归纳为流动和传质模型两部分。
流动部分:
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存在一固定的相界面。
2)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气膜和液膜,膜内流体呈滞流流动,膜外流体呈湍流流动。膜层厚度取决于流动状况,湍流愈剧烈,膜层厚度愈薄。
物料中的水分超过X*(平衡水分)的那部分称为自由水分。
16.物料的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P269
物料与空气达到平衡时,即物料表面水汽的分压等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也等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当湿物料中的含水量大于XB*时,物料表面水汽的分压不会再增大,高出XB*的水分称为非结合水。
物料中小于XB*的水分称为结合水。
6.最小回流比P30
6.吸收塔为什么通常采用逆流操作?P111
在对等的条件下,一方面,逆流方式可获得较大的平均推动力,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过程速率。从另一方面讲,逆流时,降至塔底的液体恰与刚刚进塔的混合气体接触,有利于提高出塔吸收液的组成,从而减少吸收剂的耗用量;升至塔顶的气体恰与刚刚进塔的吸收剂相接触,有利于降低出塔气体的组成,从而提高溶质的吸收率。所以,吸收塔通常都采用逆流操作。
19.说明降速干燥阶段干燥机理P271~272
当湿物料中的含水量降到临界含水量Xc时,便转入降速干燥阶段。此时由于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的速率赶不上物料表面水分汽化的速率,物料表面不能维持全部润湿,部分表面变干,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只有部分用于汽化水分,另一部分用于加热物料。因此,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逐渐减小,物料温度不断升高,在部分表面上汽化出的是结合水分。当干燥过程进行到全部物料表面都不含非结合水分时,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而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出的水分也通过这层传递到空气主流中,这时干燥速率下降的更快,到达平衡水分时,干燥速率降为零。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下面是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化工原理的定义和基本任务2.化工原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化工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化学平衡和能量平衡1.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和表达式2.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热力学和热力学函数5.熵和化学势的概念和计算第三章:物相平衡1.物质在不同相之间存在的平衡条件2.相平衡的相图和相平衡计算3.蒸馏和萃取等物相平衡的应用第四章:质量平衡和物质迁移1.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程2.质量平衡的应用:反应工艺和物料平衡3.物质迁移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第五章:流体力学1.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3.流体的能量方程和压力损失4.流体的流动和阻力的计算第六章:传递现象1.传递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递现象的数学模型和方程3.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计算第七章:反应工程基础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2.反应速率的测定和表达3.反应工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4.反应器的分析和设计第八章:传热和传质1.传热的基本机制和传热方式2.导热和对流传热的计算3.汽液传质和固液传质的计算第九章:流体传动和流动分布1.流体传动的基本方式和流动性质2.流体传动的计算和分析3.流动分布的原理和应用第十章:分离工程基础1.分离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平衡分离的基本理论和计算3.萃取、吸附和蒸馏等分离工艺的应用第十一章:生化反应工程基础1.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酶反应和微生物反应的基本原理3.生化反应器的分析和设计以上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总结

化工原理-课程总结

化工原理课程总结之流体输送机械经过一学期的化工原理课程学习之后,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过程计算、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作机理;能正确的查阅和使用一些简单的工程计算图表,对化工生产工艺中的常见机械设备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六章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蒸发和干燥。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对流体输送机械的学习心得。

在化工生产中,流体输送是最常见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单元操作。

流体输送机械就是向流体做功以提高流体机械能的装置,因此流体通过流体输送机械后即可获得能量,以用于克服流体输送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提高未能以及提高流体压力等。

通常,将输送液体的机械称之为泵;将输送气体的机械按所产生压力的高低分别称之为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

下面我以离心泵为例,介绍一下我对本章的学习情况。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离心泵依靠旋转叶轮对液体的作用把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

由于离心泵的作用液体从叶轮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其速度能和压力能都得到增加,被叶轮排出的液体经过压出室,大部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然后沿排出管路输送出去,这时,叶轮进口处因液体的排出而形成真空或低压,吸水池中的液体在液面压力(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叶轮的进口,于是,旋转着的叶轮就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

二、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流量即为离心泵的送液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的液体体积。

离心泵的扬程又称为泵的压头,是指单体重量流体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离心泵在输送液体过程中,轴功率大于排送到管道中的液体从叶轮处获得的功率,因为容积损失、水力损失物机械损失都要消耗掉一部分功率,而离心泵的效率即反映泵对外加能量的利用程度。

三、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和允许安装高度液体在叶轮入口处流速增加,压力低于工作水温的对应的饱和压力时,会引起一部分液体蒸发(即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与选择题试题范围(30分)1、蒸馏定义及概念,实现精馏的理论依据(国庆+李军PPT )定义: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传质过程。

概念:是质量传递过程(传质过程),即由浓度差引起的物质转移过程精馏的理论依据(13~14):即多次蒸馏。

液体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后,几乎被完全分离。

2、进料热状况的种类,q 值大小与进料状况的关系;q 线的物理意义,不同进料状况下 q 线的变化(国庆+李军PPT )进料的汽化潜热需的热量进料汽化为饱和蒸汽所饱和液体焓饱和蒸汽焓原料焓饱和蒸汽焓=--=--=-=L V F V I I I I F L L q '对于饱和液体、气液混合物以及饱和蒸汽而言,q 值就等于进料的液相分率。

进料焓值(温度)增加,q 值减小, 则 q 线与精馏操作线的交点(相应加料热状态下两操作线的交点)沿着精馏操作线朝 x 、y 减小的方向移动。

从塔设备的角度,这意味着加料板位置下移。

3、精馏塔计算时,塔内上升蒸汽量与R 的关系回流比D L R = L ——精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D ——馏出液摩尔流量,kmol/h4、相对挥发度与饱和蒸气压的关系(国庆PPT )00BA p p =α 00,B A p p —分别为组分A 、B 的液体蒸汽压,Pa ,即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5、在y -x 相图上,相对挥发度α大小与平衡线、对角线、组分的分离难易程度等之间的关系(李军PPT )yyx xxy )1(,)1(1--=⋅-+⋅=αααα1=α时,x y = ;对于大多数溶液,两相平衡时,y 总是大于 x ,故平衡线位于对角线上方。

平衡线偏离对角线越远,表示该溶液越易分离。

恒沸点时,x-y 线与对角线相交,该点处汽液相组成相等。

α越大,组分在汽、液两相中的摩尔分数相差越大,分离也越容易6、精馏塔实际板数计算(李军PPT )全塔板效率 ET (总板效率)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N 和实际塔板数 NT 之比若已知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全塔效率,便可求得实际板数。

7、二元理想混合液精馏,平衡关系已知,全回流下两板间的液相组成计算 全回流时,精馏塔顶y1=x1,利用相平衡关系求相对应的x 或yn 1n x y =+ ——精馏段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 m mx y '='+1 ——提馏段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8、全回流的概念塔顶上升蒸汽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的操作方式。

全回流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距离为最远,达到相同的分离程度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9、吸收的定义及概念(国庆+李军PPT )定义: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传质过程。

概念:是质量传递过程(传质过程),即由浓度差引起的物质转移过程(不知道)蒸馏中气相中重组分向液相传递,液相中轻组分向气相传递,是双相传递;吸收中溶质分子由气相向液相单相传递,惰性组分及溶剂组分处于“停滞”状态。

10、脱吸因数S 概念。

脱吸因数LmVS = m ——相平衡常数;V ——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kmol/s ;L ——溶剂的摩尔流量,kmol/s11、吸收剂用量、液气比、传质推动力、传质单元数、填料层高度、吸收塔的费用等之间的关系(国庆+李军PPT )↓↑↑↑↑↓↓↓↑↓↓↓↓↑↑↑操作费,设备费填料层高度,接触面积传质单元数推动力操作费设备费,填料层高度,接触面积传质单元数推动力,,,,,,,,,,V LL VLL12、双膜理论要点及特定体系(如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氨气等)的吸收控制类型(国庆+李军PPT )双膜理论1. 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有效膜,溶质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 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浓度均匀。

吸收控制当溶质溶解度很大,即H 很大时,G G k K ≈ ,传质阻力主要在气膜,称为气膜控制传质过程。

如水吸氨。

当溶质溶解度很小,即H 很小时,L L k K ≈ ,传质阻力主要在液膜,称为液膜控制传质过程。

如水吸氧。

13、享利定律概念,亨利系数E 与溶解度大小的关系,E 、m 随系统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趋势(李军PPT )概念: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不太高)下,稀溶液中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成正比亨利系数E 与溶解度大小的关系)(1A S A L S M M c EM H -+=ρ,对稀溶液S S EM H ρ≈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液的浓度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温度下降则气体的溶解度增高亨利系数的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异。

物系一定,E 值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14、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计算一、 物料衡算由()()2121X X L Y Y V -=-, 得 ()2211XY Y LV X +-=或 2211X VL Y X V L Y -=-式中:V ——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kmol/s ;L ——溶剂的摩尔流量,kmol/sY 1,Y 2分别为进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 X 1,X 2 分别为出进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回收率Φ:溶质被吸收的百分率,即 121121Y Y Y VY VY VY -=-=φ 所以 ()φ-=112Y Y二、 吸收操作线方程11X VLY X V L Y -+=或 22X V L Y X V L Y -+= 显然,吸收操作线为一直线。

式中:V L ——液气比。

最小液气比2121min X X Y Y V L --=⎪⎭⎫⎝⎛*15、湿空气的性质,湿度图的构成使用。

焓I :1kg 干空气和其所带的Hkg 水汽的焓绝干气kg kJ Ht H HI I I v g /2490)88.101.1(++=+=湿度图等H 线:与纵轴平行 等I 线:与斜轴平行 等t 线 等Φ线 水汽分压线已知一对独立参数,求状态点t 和t w t 和t d t 和ϕ16、恒速干燥,降速干燥的影响因素(李军PPT )恒速干燥:由水份汽化速率控制(取决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降速干燥:取决于湿份与物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物料的结构,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对其影响不大17、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自由水分、平衡水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参数表达。

平衡水分:物料在不饱和空气中不能汽化的水分。

当物料中水分的蒸汽压降至空气中水汽分压时,水分不再蒸发(汽化)。

自由水分:物料在不饱和空气中能汽化的水分,即总水分与平衡水分之差。

结合水分:物料中细胞壁内的水分、毛细管中的水分以及结晶水。

由于结合力强,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所以分离较困难。

非结合水分:物料表面的水分以及较大孔隙中的水分。

由于结合力弱,其蒸汽压等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所以分离较容易。

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参数表达:(214,图4-10)18、关于湿空气性质的相关计算公式。

见15题19、干燥速率曲线与物料表面温度的关系(李军PPT )预热段:物料吸热升温以提高汽化速率恒速干燥段:物料温度恒定在 tw ,X~t 变化呈直线关系,气体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湿份汽化。

降速干燥段: 气体传给物料的热量仅部分用于湿份汽化,其余用于物料升温20、空气经干燥系统的预热器后,其状态的变化物料含水量下降,表面温度升高,但变化不大21、恒定干燥条件(李军PPT )一定的气-固接触方式下,固定空气的温度、湿度,流过物料表面的速度22、不饱和空气的温度、湿度、相对湿度、水气分压的关系见15题23、干燥器的临界含水量(李军PPT )概念: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

Xc 决定两干燥段的相对长短,是确定干燥时间和干燥器尺寸的基础数据,对制定干燥方案和优化干燥过程十分重要。

影响因素:Xc 与物料的厚度、大小以及干燥速率有关,所以不是物料本身的性质。

一般需由实验测定。

物料层越厚,临界含水量越大,转入降速段越早,干燥时间越长。

减小物料层厚度、加强对物料的搅拌均可减小临界含水量。

24、理想干燥、等焓干燥(李军PPT )理想干燥:气体放出的显热全部用于湿分汽化。

如果散热损失可视为零且物料的初始温度与产品温度相同,则加热物料所消耗的热量为零;或当干燥器的补充加热量恰等于加热物料和散热损失的热量,则干燥过程可视为理想干燥过程。

理想干燥过程可近似为等焓过程Atwas t t ,%100=ϕAt%100=ϕϕAtdt %100=ϕ等焓干燥:又称绝热干燥过程。

a.不向干燥器重补充热量,即QD=0.b.忽略干燥器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即QL=0.c.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相等,即G(I2’- I1’)=0d.沿等I线,空气t1 、t2,即可确定H1 、H2。

25、实现干燥的必要条件(李军PPT)只要物料表面的湿份分压高于气体中湿份分压,干燥即可进行,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二、问答题(10分)湿度图的应用(李军PPT)1、由测出的参数确定湿空气的状态a水与空气系统,已知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确定该空气的状态点A(t,H)。

b水与空气系统中,已知t和td,求原始状态点A(t,H)。

c水与空气系统中,已知t和φ,求原始状态点A的位置2、已知湿空气某两个可确定状态的独立变量,求该湿空气的其他参数和性质干燥流程预热器的作用(李军PPT)预热器的作用在于加热空气。

根据加热方式可分为两类:直接加热式:如热风炉。

将燃烧液体或固体燃料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用作干燥介质;间接换热式:如间壁换热器。

干燥过程图解(李军PPT)等焓干燥(李军PPT)等焓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

a.不向干燥器重补充热量,即QD=0.b.忽略干燥器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即QL=0.c.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相等,即G(I2’- I1’ )=0d.沿等I线,空气t1 、t2,即可确定H1 、H2。

干燥机理(对流干燥过程原理,李军PPT)温度为 t、湿份分压为 p 的湿热气体流过湿物料的表面,物料表面温度 ti 低于气体温度 t。

由于温差的存在,气体以对流方式向固体物料传热,使湿份汽化;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湿份由物料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并被气流带走。

影响干燥过程的因素(李军PPT)1物料尺寸和气固接触方式:减小物料尺寸,干燥面积增大,干燥速率加快。

2干燥介质条件:通过强化外部干燥条件 (t↑,H↓,u↑) 来增加传热传质推动力,减小气膜阻力,可提高恒速段 (表面汽化控制) 的干燥速率,但对降速段 (内部扩散控制) 的改善不大。

3物料本性:物料本性不影响恒速段的干燥速率;物料结构不同,与水分的结合方式、结合力的强弱不同,降速段干燥速率差异很大。

临界含水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李军PPT)概念: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