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要求规范条件》

合集下载

船舶运输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与要求与标准

船舶运输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与要求与标准

船舶运输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与要求与标准船舶运输是全球贸易与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航行安全是船舶运输行业的首要任务。

为了保障船舶及其乘客以及货物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管理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就船舶运输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与要求与标准进行论述。

1. 船体结构和建造技术规范1.1 船舶结构设计要求船舶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际船级社的要求,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原则,以确保船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2 船舶建造工艺规范船舶建造应按照国际船级社的建造规范进行,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风险。

2. 船舶设备与系统技术规范2.1 船用动力系统船舶动力系统应符合国际船级社的要求,确保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2.2 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标准要求,并要求乘务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证书考核。

2.3 船舶消防系统船舶应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包括火灾报警与监控设备、消防水系统和其他可能应对火灾的设施。

2.4 船舶生活、安全设备船舶应配备必要的生活设备,如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确保乘客和船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3. 船员管理与培训要求3.1 船员资质与人员配备船员应取得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要求的相关证书,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职责和技能。

3.2 船舶人员的定期培训与考核船舶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包括航行安全、急救和消防等方面的知识,以保障船舶的安全操作。

4. 运输管理要求与标准4.1 航行计划和性能管理船舶应按照制定的航行计划进行航行,并且需要掌握船舶的性能参数,确保航行的安全和效率。

4.2 负载与船舶稳定性管理船舶的负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严格控制船舶的稳定性,以防止因过载或稳定性不良导致的事故。

4.3 船舶维护与检查要求船舶在航行前需要进行相关的维护和检查,包括设备运转情况、船体结构和相关操作系统等,以确保航行的安全。

5. 应急救援规范与标准5.1 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船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和救援计划,以应对紧急情况和意外事故。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标准是指在船舶设计、建造、维护和操作等方面所遵循的统一规范和标准。

船舶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环保性和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航运行业的发展和运行。

因此,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船舶运行安全、提高航运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在船舶设计和建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船舶设计标准包括船舶结构设计、船舶动力系统设计、船舶载重能力计算等内容,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和结构强度,从而确保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安全性。

而船舶建造标准则规定了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工艺、材料选用、焊接技术等要求,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符合国际标准,提高船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在船舶维护和检验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船舶维护标准规定了船舶维护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船舶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同时,船舶检验标准则规定了船舶定期检验的内容和标准,保证船舶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下进行运营。

此外,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舶操作和管理方面。

船舶操作标准规定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措施,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船舶管理标准则规定了船舶公司的管理体系和运营要求,保证船舶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标准对于船舶行业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检验、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士和机构共同参与,以确保船舶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只有不断完善和执行船舶行业标准,才能保障船舶行业的安全、环保和高效运行。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船舶行业标准作为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船舶安全、提升行业水平、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船舶作为海上运输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船舶的设计、建造、操作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效率,保障船员和乘客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专业的技术评审。

在制定船舶行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经过专家的讨论和评审,最终确定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内容。

这样才能确保船舶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的实施对于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船舶行业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质量,推动船舶制造技术的进步,提升船舶的航行性能和经济性能,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船舶行业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船舶的操作和管理,提高船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船舶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船舶行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编制说明(网上征求意见稿)(2009.10)10目次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2)二、立项背景 (2)1、规范船舶设计市场需要标准的出台 (2)2、条例的出台需要相应的配套标准 (2)3、落实船舶设计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需要有标准为依据 (2)三、标准制定的思路和原则 (2)1.总体思路 (2)2.标准编制原则 (3)四、编制过程 (4)1、资料收集和整理 (4)2、召开听取标准初稿意见座谈会 (5)3、召开标准编写工作会议确定,确定标准编制组 (6)4、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 (6)五、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6)1、关于标准的编写框架 (6)2、关于船舶设计单位的分级 (6)3、关于评价要素的选取 (6)6、关于评价方式及评分标准的确定 (7)7、关于营业执照问题 (7)8、关于注册资(本)金问题 (7)9、关于工作场所面积的确定 (7)10、关于机构职能的确定 (7)12、关于人员问题 (7)六、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8)- 1 -1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根据原国防科工委科工计[2007]526号文《关于下达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计划(第一批)》的要求,《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负责组织制定。

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长江船舶设计院、国家海事局、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船舶检验局、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舟山渔业船舶检验处、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江苏科技大学、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等单位作为参编单位。

船舶规范——精选推荐

船舶规范——精选推荐

总则1 性质与宗旨1.1 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关法令注册登记的、为社会利益服务的专业技术团体。

1.2 本社的服务宗旨是:对船舶、海上设施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入级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通过本社的检验工作和技术咨询,为航运、海上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和保险业服务,为促进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与保护海洋环境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2 主要业务2.1 本社的主要业务如下:(1)制订各种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相关工业产品的入级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及时进行更新;(2)承担各种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相关工业产品的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公证检验并签发相应的证书和必要的文件;(3)代表中国验船机构参加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等有关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政府主管机关组织下,参加国际海事组织(IMO)有关会议和技术活动;(4)接受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授权,代行法定检验和发证工作、认证工作以及有关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标准的编制;(5)接受其他方授权或委托进行检验和认证工作;(6)进行有关安全技术和入级标准的研究和试验;(7)依据IMO«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要求对船舶及其公司执行安全管理体系(SMS)认证;(8)按ISO 9000 等系列国际标准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9)提供保障安全生产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0)出版船舶录和船用产品录。

3 申请与费用3.1 申请本社服务者,均需由申请人向本社或本社指定单位或本社的当地分支机构提交书面申请或本社统一的申请表,并应提供从事上述服务所需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3.2 申请人应按本社检验费规或服务协议支付费用和交通费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

4 责任4.1 本社的责任是聘用有专门学识和检验技能的适任人员担任验船师或聘用有资格的人员担任本社非专职验船师,按规定完成服务项目。

4.2 本社承担的船级业务是在所涉及的设计、建造、船东等其他方履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进行的。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标准是指在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操作等方面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船舶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在海洋运输、港口作业、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船舶运输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涉及船舶设计和建造。

船舶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海事规则和国际公约,确保船舶结构强度、稳性、操纵性等符合要求,同时考虑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船级社规范和国际标准,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涉及船舶设备和系统。

船舶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和行业标准,包括主机、辅机、船用电气设备、舾装设备等。

船舶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动力系统、舾装系统、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此外,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员培训和操作规范。

船员的培训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公约关于船员培训、认证和值勤规则》(STCW公约)要求,确保船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船舶的操作规范包括航行指引、作业程序、应急预案等,旨在提高船舶的安全运行水平。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舶维护和管理。

船舶的维护应符合相关的船级社规范和制造厂家要求,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船舶的管理包括船舶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质量管理等,旨在提高船舶运营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标准对于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操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才能保障船舶的安全、环保、高效运行,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船舶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当高度重视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为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船舶行业船舶建造规范

船舶行业船舶建造规范

船舶行业船舶建造规范船舶行业是国际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船舶建造规范是确保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符合安全、环保、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以一种结构不单调的方式,从船舶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检验认证、运营管理等角度细致论述船舶建造规范。

1. 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规范是船舶建造的基础,它包括几何尺寸、稳性、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船舶用途、航行特性、运载量和能源效率等因素。

同时,设计团队应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用于特定船型的设计准则,确保船舶具备良好的航行性能和可靠度。

2. 材料选用规范船舶建造所采用的材料直接影响船舶的强度和耐久性。

船舶建造规范要求使用优质的金属材料,如钢铁和铝合金,以确保船舶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保持结构完整。

同时,规范还应明确各种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要求,以保证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施工工艺规范船舶建造属于高度工程化的领域,需要严格的施工工艺规范来确保建造质量。

规范应包括各种工艺步骤、焊接技术和涂装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针对大型船舶还需要明确拼装和安装的过程控制,以确保船舶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检验认证规范船舶建造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认证才能投入使用。

检验认证规范应包括结构、设备和系统的验收标准,以及运行性能的测试要求。

这些规范应旨在确保船舶满足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以保障船员、货物和环境的安全。

5. 运营管理规范船舶的安全运营管理是船舶建造规范的延伸和补充。

船舶运营管理规范应包括船舶维护、船员培训、运营监控和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范目的在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并确保船舶在运营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综上所述,船舶建造规范是船舶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确保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运营都能达到国际水平,并保护船员、货物和环境的安全。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航运市场和不断更新的技术,船舶建造规范应不断完善和更新,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及时研究和应用,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标准

船舶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标准

船舶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标准导言随着我国航运业的迅速发展,船舶安全管理成为保障航行安全和维护船员权益的重要方面。

为了规范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国际航行的顺畅进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船舶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从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操作规程和船舶损害赔偿等几个方面,介绍船舶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和标准。

一、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船舶安全管理对于保障航行安全、维护船员健康和促进航运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船舶安全管理旨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船舶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风险,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船舶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船舶安全管理要求船舶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程序,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船员应急处理能力,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源头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是船舶安全管理规定的核心。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在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上,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为依据,确保船舶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安全责任制:明确船舶所有人、管理者和操作者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

其中,船舶所有人需确保船舶设备的完好和船员的安全,管理者需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者需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工作。

2. 安全管理制度:船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船舶安全管理手册、航行安全规程、船员职责与培训计划等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确保船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3. 安全培训与演练:船舶企业必须定期开展船员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演练,提高船员应急处理和危险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船舶安全培训与演练应涵盖安全知识、船舶设备操作和危险品管理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船舶安全操作规程船舶安全操作规程是船舶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规范船舶企业在船舶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船舶制造,维修资质要求

船舶制造,维修资质要求

船舶制造,维修资质要求摘要:一、船舶制造资质要求1.企业资质等级划分2.技术人员要求3.生产设备要求4.质量管理要求5.安全生产要求二、船舶维修资质要求1.维修企业资质等级划分2.技术人员要求3.维修设备要求4.维修项目及范围5.安全生产要求三、船舶制造与维修行业展望1.行业发展趋势2.政策法规影响3.技术创新与应用4.行业竞争格局5.市场前景分析正文:船舶制造是现代海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海洋事业和航运业的发展。

船舶维修则是保障船舶安全、延长船舶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

在我国,船舶制造和维修行业面临着严格的资质要求,以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船舶制造资质要求1.企业资质等级划分:船舶制造企业按照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划分为一、二、三级。

各级别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条件。

2.技术人员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其中包括船舶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他们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以确保船舶制造的质量和安全。

3.生产设备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生产设备,如切割机、焊机、涂装设备等,以满足船舶制造的需求。

4.质量管理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检测、验收等环节,确保船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5.安全生产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二、船舶维修资质要求1.维修企业资质等级划分:船舶维修企业按照其技术能力、设备水平、管理水平等划分为一、二、三级。

各级别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维修设备、项目范围等方面的条件。

2.技术人员要求:船舶维修企业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其中包括船舶维修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他们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以确保船舶维修的质量和安全。

3.维修设备要求:船舶维修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维修设备,如焊接设备、打磨机、涂装设备等,以满足船舶维修的需求。

4.维修项目及范围:船舶维修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维修项目及范围,包括船舶结构维修、船舶设备维修、船舶涂装维修等。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防实力。

为了规范船舶行业的发展,提高船舶建造、运营和维护的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船舶行业标准。

首先,船舶设计标准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一环。

船舶的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航行性能和经济性。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船舶设计标准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船体结构、船舶稳性、动力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同时,不同类型的船舶也有相应的设计标准,比如油轮、集装箱船、客船等。

其次,船舶建造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船舶建造标准涉及到船舶建造材料、焊接工艺、涂装工艺、舾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建造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的结构强度和船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降低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保障船舶建造的质量。

另外,船舶运营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船舶运营标准包括船舶的航行管理、船员管理、船舶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运营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船员的权益和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

最后,船舶维护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环节。

船舶维护标准包括船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维护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船舶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延长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船舶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标准是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船舶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才能保证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海洋经济的繁荣。

希望各国船舶行业能够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共同推动全球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与船舶管理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与船舶管理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与船舶管理船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涉及到海运、港口管理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船舶管理。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船舶管理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船舶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是指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的对于船舶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法规、规章、规程等文件。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规章制度:船舶安全是航运行业的首要责任,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家法律法规都要求船舶按照一定的安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国际船舶安全规则》(SOLAS)就是全球性的船舶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保规章制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船舶行业也逐渐加强了对于环保的重视。

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规章制度之一,要求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减少废弃物、控制污染排放的产生。

3.航行规章制度:船舶在进行航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航行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航行安全规则、航线规定、水域管制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有效的航行管理。

二、船舶管理船舶管理是指对船舶进行组织、协调、监管和支持的工作体系。

船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安全性能、环保水平和服务品质。

船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船舶运营管理:船舶的运营管理是指对船舶的航行计划、船舶运输合同、船舶经营等进行管理。

这包括船舶的航次安排、货物装卸、船员管理、经营管理等。

2.船舶维护管理:船舶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船舶维护管理包括对船舶设备、船体、船舶系统等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船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船舶安全管理:船舶安全是航运行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船舶安全管理包括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消防安全、救生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船舶公司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和灾害应对能力。

船舶规章制度

船舶规章制度

船舶规章制度
第一条,船舶必须遵守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航行规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避碰规则、航行安全规定等。

第二条,船舶必须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航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雷达、GPS、航海电子地图等,以确保航行安全。

第三条,船舶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船体结构和机械设备的完好,以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船舶事故。

第四条,船舶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救生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救生衣、救生艇、救生圈等,以确保船员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第五条,船舶必须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进行船员的培训和考核,保证船员具备必要的航行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六条,船舶必须遵守国际海事组织的环保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保护海洋环境。

第七条,船舶必须遵守各国港口的规定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船舶入港手续、货物装卸作业等,确保船舶在港口安全停靠和作业。

第八条,船舶必须遵守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进行船舶检验和
审查,确保船舶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

第九条,船舶必须遵守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进行航行报告和
通信,以确保船舶在航行中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和指导。

第十条,对违反船舶规章制度的船舶,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可
能被禁止进入各国港口。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一、引言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船舶设计单位的设计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介绍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方法。

二、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1. 设计能力要求:船舶设计单位应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包括船舶结构设计、船舶机电设计、船舶操纵性能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单位应有一支专业的设计团队,能够独立完成船舶设计任务。

2. 设计经验要求:船舶设计单位应有一定的设计经验,特别是在类似船型或船舶类型的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积累。

设计单位应能够根据船舶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案制定。

3. 设计工具要求:船舶设计单位应具备一定的设计工具,如CAD 软件、计算分析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设计标准要求:船舶设计单位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设计标准,如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船级社的规范等。

设计单位应对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设计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5. 设计质量控制要求:船舶设计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计审核、设计评审、设计验收等环节。

设计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评价方法1. 设计方案评价:评价船舶设计单位的设计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首先需要对其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

可以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和对比来进行评价。

2. 设计文件评价:评价船舶设计单位的设计条件还需要对其设计文件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

可以通过对设计文件的审核和验收来进行评价。

3. 设计团队评价:评价船舶设计单位的设计条件还需要对其设计团队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设计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

可以通过对设计团队的人员资质、工作经验等进行评价。

4. 设计工具评价:评价船舶设计单位的设计条件还需要对其设计工具进行评价。

(一般要求及干货船) 船舶规范

(一般要求及干货船)  船舶规范

第7章完整稳性1 一般规定1.1 适用范围1.1.1 除另有规定外,本章适用于船长为20m及以上的排水型海船,但不适用于下列船舶:(1)帆船;(2)机帆船;(3)非营业游艇。

1.1.2 对远海航区船舶,除双体客船、拖船、起重船和挖泥船外,如全部引用《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4篇附则3的规定,则可等效代替本章2和3的所有要求,但对油船还应满足本章37的要求。

1.1.3 对本章未涉及的船舶,除本规则另有规定外,可根据其特点参照本章的规定,并应经同意。

1.1.4 船舶因改装或修理使稳性变化时,应按本章要求核算其稳性。

对营运中船舶的稳性发生怀疑时,应校核其稳性。

船舶如因特殊原因需进行预定用途以外的作业和营运时,应事先核算其稳性并经审批。

1.2 空船排水量与重心位置的确定1.2.1 新建船舶完工时,应进行倾斜试验。

同一船厂同批建造的同型船舶,第一艘应作倾斜试验,以后建造的船舶如有修改及变更而影响稳性时,应重新进行倾斜试验。

1.2.2 改装或修理中使稳性变动较大的船舶,在完工时应进行倾斜试验。

对稳性发生怀疑的营运中船舶也应进行倾斜试验。

1.2.3 对各类客船,在间隔期不超过5年的每一周期中,应进行一次空船排水量和重心纵向位置的核查,然后将检验结果与已批准的稳性资料相比较,如空船排水量的偏差值超过2%或重心纵向位置的偏差值超过0.01L(L为船舶垂线间长),则应重新进行倾斜试验。

1.2.4 倾斜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空船排水量和船舶重心的实际位置,试验结果应给出空船状态下的排水量、重心位置及初稳性高度,编制倾斜试验报告并提交验船师。

1.2.5 倾斜试验可按认可的有关标准执行。

1.3 稳性计算与稳性报告书1.3.1 为便于驾驶人员掌握船舶的稳性情况,船上应备有“船舶稳性报告书”或“船舶装载手册”,报告书或手册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 船舶主要参数;(2) 基本装载情况稳性总结表;(3) 主要使用说明;(4) 各种基本装载情况稳性计算;(5) 液体舱自由液面惯性矩表及初稳性高度修正的说明;(6) 进水点位置及其进水角曲线;(7) 许用重心高度曲线图或最小许用初稳性高度曲线图;(8) 油船装卸操作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稿)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1)二、修订背景 (1)1、配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实施需要修订标准 (1)2、评价和规范企业的生产条件需要修订标准 (1)3、船舶企业造船技术水平提高需要修订标准 (2)三、标准修订的思路和原则 (2)1. 标准定位 (2)2.总体思路 (3)3.标准编制原则 (3)4. 修订主要原则 (4)四、编制过程 (5)1、资料收集和整理 (5)2、开展问卷调查 (5)3、召开标准编制研讨会 (5)4、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6)5、标准第一次征求意见 (6)五、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6)1、关于船舶生产企业的分级分类 (6)2、关于评价要素的选取 (7)3、删除注册资本金 (7)4、增加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方法 (7)5、增加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 (8)6、关于人员问题 (9)7、关于计量检测设备 (9)8、关于生产设施 (10)9、关于生产设备 (10)10、改写管理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1、增加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2、关于达标项及评价分数的设置 (11)13、关于是否保留附录的内容 (12)六、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12)七、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12)1、及时进行宣贯 (12)2、建立审核员队伍并做好培训 (12)附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调查问卷 (13)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2016年12月,工信部联装函(2016)548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集装箱船、客船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研究等16个项目立项的批复》,下达了“船舶行业管理和基础类标准研究”的项目计划。

修订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是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船舶行业标准是指对船舶设计、建造、检验、运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是保障船舶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就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内容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船舶作为海上运输工具,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规范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保障船舶在海上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同时,船舶行业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推动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的内容涵盖了船舶设计、建造、检验、运营等多个方面。

在船舶设计方面,标准通常包括船舶结构、动力装置、舾装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在船舶建造方面,标准涵盖了船体制造、焊接工艺、涂装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在船舶检验方面,标准要求对船舶的材料、焊接接头、设备安装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定;在船舶运营方面,标准规定了船舶的维护保养、操作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规范化,对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国际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推进。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船舶行业标准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之间加强标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船舶行业标准的统一和互认。

同时,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行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和细化。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船舶行业标准发展的新方向,智能船舶、智能船厂等新技术的出现,将对船舶行业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和执行船舶行业标准,才能保障船舶在设计、建造、运营等方面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船舶行业标准也将不断向着更加严格、规范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资料汇总 船舶经营管理规范

资料汇总 船舶经营管理规范

资料汇总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资料汇总:船舶经营管理规范一、引言船舶经营管理是指对船舶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的活动。

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进行资料汇总和总结,以便于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船舶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1. 船舶登记和证书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要求船舶所有人在船舶经营前必须完成船舶登记和取得相应的经营证书。

船舶登记是对船舶所有权和抵押权的确认,而经营证书则是对船舶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认可。

2. 安全管理体系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营,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要求船舶经营者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培训船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手段等,以应对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3. 船舶维护和修理船舶经营管理规范强调了船舶的维护和修理的重要性。

船舶所有人必须保持船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进行例行维护和必要的修理。

此外,还要制定维护和修理计划,确保船舶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4. 航行计划和船舶操作为了保证船舶的高效和安全运营,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要求船舶经营者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并确保船舶操作符合相关规定和程序。

同时,还要对船舶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5. 监测和报告船舶经营管理规范要求船舶经营者对船舶的运营数据进行监测和报告。

这包括船舶的技术状况、燃油消耗、排放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和环保性能。

三、船舶经营管理规范的执行1. 法律和政策支持为了确保船舶经营管理规范的有效执行,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应当配套完善。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船舶经营者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同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2. 监督和检查船舶经营管理规范的执行需要有监督和检查的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船舶经营者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他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船舶行业要求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要求规范条件》

附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 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十)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十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

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十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试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005 年10 月目次1 一般规定 (1)1.1定义 (1)1.3船舶生产企业分级分类原则 (1)1.4船舶生产企业分类 (1)2通用要求 (3)2.1营业执照及政策要求 (3)2.2注册资金 (3)2.3所有权证明 (3)3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 (3)3.1生产设施 (3)3.1.1生产场所 (3)3.1.2岸线长度 (3)3.1.3船台(坞) (4)3.1.4下水方式 (4)3.1.5建造方法 (4)3.1.6舾装码头 (5)3.1.7放样设施 (5)3.1.8下料设施 (5)3.1.9起吊能力 (5)3.2生产设备 (6)3.2.1船体加工设备 (6)3.2.2机加工设备 (6)3.2.3涂装设备 (7)3.3计量检测 (7)3.3.1计 '量器具 (7)3.3.2检测设备 (7)3.3.3计量检测要求 (7)3.4人员 (7)3.4.1技术负责人 (7)3.4.2专业技术人员 (7)3.4.3技术工人 (8)3.5管理 (8)3.5.1质量保证机构 (8)3.5.2质量主管领导 (8)3.5.3方针目标 (9)3.5.4质量管理文件 (9)3.5.5采购质量控制 (9)3.5.6过程质量控制 (9)3.5.7库房及原材料管理 (9)3.5.8质量信息管理 (10)3.5.9技术管理 (10)3.5.10质量检验管理 (10)3.5.11外包(外协)管理 (10)3.5.12焊接材料控制 (11)3.5.15安全生产 (11)3.5.16环境保护和卫生 (11)4铝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 (12)4.1生产设施 (12)4.1.1生产场所 (12)4.1.2室内仓库或加工车间 (12)4.1.3下水设施与分包控制 (12)4.2生产设备 (13)4.2.1附属于生产设施上的设备 (13)4.2.2固定设备 (13)4.2.3建造设备及工具 (13)4.3计量检测 (13)4.3.1计量器具 (13)4.3.2检测设备 (14)4.3.3计量检测要求 (14)4.4人员 (14)4.4.1技术负责人 (14)4.4.2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14)4.4.3技术工人 (14)4.5管理 (14)4.5.1质量保证机构 (14)4.5.2质量主管领导 (15)4.5.3方针目标 (15)4.5.4质量管理文件 (15)4.5.5采购质量控制 (15)4.5.6过程质量控制 (15)4.5.7库房及原材料管理 (15)4.5.8质量信息管理 (15)4.5.9技术管理 (16)4.5.10质量检验管理 (16)4.5.11外包(外协)管理 (16)4.5.12设施设备管理 (17)4.5.13焊接材料控制 (17)4.5.14文明生产 (17)4.5.15安全生产 (17)4.5.16环境保护和卫生 (17)5玻璃钢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 (18)5.1生产设施 (18)5.1.1生产场所 (18)5.1.2放样间 (18)5.1.3成型车间(包括甲板糊制车间) (18)5.1.4贮存仓库 (18)5.2.2下水设施 (18)5.2.3金属加工设备 (19)5.3计量检测 (19)5.3.1计量器具 (19)5.3.2检测设备 (19)5.3.3计量检测要求 (19)5.4人员 (19)5.4.1技术负责人 (19)5.4.2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19)5.4.3技术工人 (20)5.5管理 (20)5.5.1质量保证机构 (20)5.5.2质量主管领导 (20)5.5.3方针目标 (20)5.5.4质量管理文件 (20)5.5.5采购质量控制 (20)5.5.6过程质量控制 (20)5.5.7库房及原材料管理 (20)5.5.8质量信息管理 (21)5.5.9技术管理 (21)5.5.10质量检验管理 (21)5.5.11外包(外协)管理 (21)5.5.12设施设备管理 (22)5.5.13文明生产 (22)5.5.14安全生产 (22)5.5.15环境保护和卫生 (22)6附件 (23)附件一:一级I类、n类、川类、"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对比表 (24)附件二:二级I类、n类、川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对比表30 附件三:三级I类、n类、川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对比表 (36)附件四:I类、n类、川类铝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对比表 (42)附件五:I类、n类、川类玻璃钢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基本要求对比表 (49)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1 一般规定1.1定义1.1.1船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行业要求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

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三)应设有专门的生产设计部门,具有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能力,建立区域生产设计模式,船、机、电等专业能够按区域配套出图,为区域造船提供完整、准确、可靠的工艺信息、生产信息、物量信息和管理信息。

(四)应具有与总装化建造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船舶建造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80%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85%以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应达到70%以上。

(五)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应达到:造船综合能耗每万元增加值不高于0、20吨标准煤,钢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65%以上,涂敷系数不高于2、2,分段无余量制造率不低于70%,分段上船台(进坞)无余量搭载率不低于80%,下水(出坞)前舾装工程完整率不低于80%。

上述指标评定按照CB/T 4335《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方法》执行。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六)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具有省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2%。

(七)企业所建造的船舶产品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国际公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八)企业所建造的船舶应按照要求通过船舶检验机构的审图、相关建造工艺认可,完成船舶建造各阶段验收,获得船舶检验合格证书。

(九)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六、人员要求(二)企业领导中应有专人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并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和主管相关工作的经验。

(二一)应配有适任的、能覆盖船体、船机、船电等专业的技术、检验和检测人员。

(二二)应具有与生产规模和所建造的船舶相适应的技术工人,全部船舶焊工均应持有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焊工证书,持证上岗。

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持证上岗。

(二三)应建立企业发展规划、经济分析、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七、质量保证体系(二四)应按ISO 9000系列标准或GB/T1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二五)应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建立采购质量控制制度、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库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外包(外协)管理制度等。

(二六)应建立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任职资格。

归档保存船舶建造过程中全部检验资料和全套完工图样,交付时应有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检验合格证书,并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八、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二七)企业应按AQ/T 7008《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

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八)企业应按ISO 14000系列标准或GB/T 24000系列标准、ISO50001或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规章制度,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单位产品生产能耗限额标准。

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粉尘、噪声等处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应通过环境保护部门验收。

(二九)企业应按OHSAS 18000系列标准或GB/T28000系列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并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设置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

(三)企业应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用工制度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九、规范管理(三一)企业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及公告:1、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船舶行业规范管理工作。

申请企业须编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要求附后)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通过本地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其中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所属企业通过所在企业(集团)总公司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并抄送企业所在地省级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船舶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对所属船舶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

初审须按规范条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相关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依据规范条件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评审。

4、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通过评审的企业进行审查并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告。

(三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

地方各级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每年要对本地区或所属企业执行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

鼓励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规范情况进行监督。

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的将撤销其公告资格:1、填报相关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的;4、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撤销公告资格的,应当提前告知有关企业,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三三)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应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

各地应综合运用经济、市场和法律手段,积极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四)列入公告的企业名单将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依据。

对未列入公告名单的企业,相关政策将不予支持。

、附则(三五)对本规范条件的第五至第条、第二至二六条,应按照CB/T3000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三六)本规范条件所引用的标准均以最新有效版本为准。

(三七)本规范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三八)本规范条件自xx年12月1日起实施。

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附船舶行业规范申请报告企业名称:(加盖公章)申报级别/类别:联系人:联系电话:申报日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制船舶企业规范公告申请报告大纲一、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类型、注册地址、成立时间、法定代表人、现有职工人数、现有造船能力,上年度造船完工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生产经营情况(并附表格,格式见附表1)。

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有关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土地证等基本证件复印件。

二、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1、企业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情况描述。

2、企业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工艺设备的配备情况。

3、企业的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主要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2~4,主要装备可配照片)三、建造技术能力1、企业的总装造船体系、作业主流程、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组织形式、工程计划管理体系的描述。

2、企业生产设计能力的描述。

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描述。

4、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的描述。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5)。

四、技术创新和产品1、企业研发机构、研究成果、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情况的描述,省级及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批复文件或认定证书复印件(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6)。

2、企业已完工交付或在建的重点船舶产品描述。

3、售后服务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的描述。

五、人员1、企业领导中负责技术、质量工作人员的描述,任命及职责分工的文件材料。

2、企业技术人员的描述。

3、企业技术工人的描述,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证书。

4、企业专业管理队伍的描述。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7)。

六、质量管理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描述,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2、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描述。

3、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七、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描述,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证明,及申请当年及上一年度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证明材料。

2、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描述,主要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及环保验收文件复印件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和主要节能措施描述,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4、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5、企业上缴税收和交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情况。

备注:以上所有证明材料复印件需加盖本单位公章。

如不能提供要求的证明材料,须说明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