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
中医内科学-胸痹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饮
重
症-咳 嗽咯痰
中医内科学-胸痹
诊
查 要
病症鉴别
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中医内科学-胸痹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诊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查 要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定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述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真心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特点
主症:胸痛、胸闷
概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中医内科学-胸痹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 阴阳
机 实 并损
转致
化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病
因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病
机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虚
致 心肾阴虚,水亏火炎 炼液为痰 实
心阳虚衰,阳虚外寒 寒痰凝络
中医内科学-胸痹
胸痹
概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 述因查证防语证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中---明显胸痛;
述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放射感 诱因
向左肩背、 劳累、 左上臂内 饱餐、 侧放射 受寒、
医学类-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教材教学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包括内关、心俞、膻中、 厥阴俞等,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 不同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胸部及相关穴 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 作用,缓解胸痹心痛症状。
饮食调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肥甘厚味 及辛辣之品。可适量食用具有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食物,如山 楂、红糖、玫瑰花等。
药物使用指导
详细讲解患者所需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的不良 反应,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和症状的负面认知,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 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情绪。
心理疏导
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述了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如胸部闷痛、心悸、气短等,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中医内科学在胸痹心痛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 中医内科学在胸痹心痛领域的优势:中医内科学在胸痹心痛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 体化治疗等,能够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治疗需求。
• 中医内科学在胸痹心痛领域的挑战:虽然中医内科学在胸痹心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不完善等。
02 中医对胸痹心痛认识
历代医家论述
《黄帝内经》
后世医家
首次提出“胸痹”病名,并对其病因 、病机、症状及针灸治疗原则进行了 初步探讨。
在《内经》、《金匮要略》基础上不断发挥 完善,如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血 瘀”理论及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中医内科学课件18胸痹
诊
查
胃脘痛
要
点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胸
痹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脏腑
诱因
兼证
胸
左胸部,向 闷痛;突发、历时短 受寒、饱餐、 心系病症
心 左肩臂内侧 暂;休息或用药后可 激动、劳累 -心悸气
痹
放射
诊 查 要
胃 脘 胃 胃脘部 痛
缓解
短
胀痛为主,局部有压 与饮食相关 胃部病症
痛;持续时间较长
-泛酸嘈
杂
点
胸
机
脉道失润 心脉痹阻
心火偏旺 灼聚成痰
胸 痹
病因小结
寒邪内侵
饮食失调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病
情志失节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因
劳倦内伤
病
机
年迈体虚
胸痹
胸
病机
痹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病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胸
特点
痹
主症:胸痛、胸闷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中---明显胸痛;
概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述
放射感 诱因
向左肩背、劳累、 左上臂内 饱餐、 侧放射 受寒、
激动
胸
文献摘要
痹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 称。
寒凝心脉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
实
细
辨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特
概 述
点
文 献 摘 要
概 述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范
★
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 ( 心绞痛、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 ★常 用 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加 减:失笑散;丹栀逍遥散;当归芦荟丸。
痰 浊 闭 阻 证
★证 候:胸闷痰多气短,肢重肥胖,倦怠乏力,吐涎,
辨 证 论 治
舌胖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滑,阴雨天发作。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 ★治 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诊 查 要 点
发作特点 诱发因素
胸痹
胃 脘 痛
兼夹症状
相关检查
小
结
诊断依据:主症——胸部疼痛;诱因——操劳
诊 查 要 点
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感受 寒冷等;发病年龄——中年以上。
相关检查:ECG、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胸痹
辨 证 论 治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中医内科学— —胸痹
胸痹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定
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述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最新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加 减: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海浮石、海蛤壳、山栀、
天竺黄、竹沥;桃仁、大黄。
寒凝心脉证
★证 候: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心
辨
悸,面色苍白,脉沉紧或沉细,感寒而发。
证 ★病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论 ★治 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治 ★代 表 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 用 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
★证 候:胸闷痰多气短,肢重肥胖,倦怠乏力,吐涎,
辨
舌胖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滑,阴雨天发作。
证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
论 ★治 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治 ★代 表 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
★常 用 药:瓜蒌、薤白;半夏、胆星、竹茹;人参、茯苓、
甘草;菖蒲、陈皮、枳实。
气滞心胸证
★证 候:心胸满闷,隐痛,时欲太息、嗳气,苔薄
辨腻
证
脉细弦,情志不遂诱发。
论 ★病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
治 ★治 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
★常 用 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加 减:失笑散;丹栀逍遥散;当归芦荟丸。
痰浊闭阻证
肾阴虚不能滋养 心阴亏虚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灼聚成痰
心脉痹阻
病因小结
➢ 寒邪内侵
病
因 病 机
➢ 饮食失调 ➢ 情志失节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 劳倦内伤
➢ 年迈体虚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最新中医内科学——胸痹
概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中---明显胸痛;
述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放射感 诱因
向左肩背、 劳累、 左上臂内 饱餐、 侧放射 受寒、
激动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文献摘要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概
出“胸痹”的名称。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胸痹
概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诊 查
诊断依据
要
点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诊
查
主要症状
要
点
部 位: 膻中及心前区,并向左肩臂放射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 阴阳
机 实 并损
转致
化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病
因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病
机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虚
致 心肾阴虚,水亏火炎 炼液为痰 实
心阳虚衰,阳虚外寒 寒痰凝络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病因
➢ 寒邪内侵
病
因
➢ 饮食失调
病
机
➢ 情志失节
➢ 劳倦内伤
➢ 年迈体虚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
中医内科学-胸痹
辨证论治
❖ 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
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 顾同治。 ❖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 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 脉治法; ❖ 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肝、 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 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精品课件
概述
❖ 《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
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 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 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 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痰浊闭阻证加减变化: ❖ 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
热而理气活血; ❖ 如痰热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加海浮石、海蛤壳、
生地、麦冬、龟板、玉竹; ❖ 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寒凝心脉证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 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 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 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诊查要点
❖ 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
中医内科学课件18胸痹
结
语
结 ★辨
★治
语★
治
胸 痹
胸痹
概 述 病 因 病 诊 查 要 辨 证 论 预 防 调 结 语 临 证 备
诊 查 要 点
心
脏
超 声 X 线
心 脏
冠
脉
造 影
病症鉴别 胸 痹
悬 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诊 查 要 点
真心痛
胸痹与悬饮
胸 痹
胸 心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诊 查 要 点
痹
悬 肺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 症-心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胀痛;持续不解; 无明显诱 肺系病 症-咳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重 嗽咯痰
病 因 病 机
气血乏源
阴寒内侵
心脉失养 心脉痹阻
血行滞涩
胸 痹
年迈体虚
肾阳虚鼓动无力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肾阴虚不能滋养 心阴亏虚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灼聚成痰
病 因 病 机
血脉鼓动无力
心脉痹阻
胸 痹
病 因 小 结
寒邪内侵 饮食失调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病 因 病 机
情志失节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不足及脏腑亏虚,
纠正阴阳气血、脏腑偏衰。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查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要痹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点悬
胀痛;持续不解;无明显诱 肺系病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饮
重
症-咳 嗽咯痰
24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病
因 病 机
饮食失调 情志失节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因
病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机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轻 胸中气塞,短气。
★常 用 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
山萸 肉、仙灵脾、补骨脂。
★加 减: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
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注射液。
43
证治分类
证型
症状 舌脉 治法
方药
辨
心血瘀阻证
证
气滞心胸证
论
痰浊闭阻证
治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44
胸痹
辨
证 概病诊辨预结临
论 治
述因查证防语证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灼津成痰 气滞痰阻
心脉痹阻
劳倦内伤
中医内科学——胸痹
特点
概 述
精品课件
文献摘要
概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 金 匮 要 略 · 胸 痹 心 痛 短 气 病 脉 证 治 》 :
述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精品课件
范围
★
易耗伤阳气,又易感寒,产生阴寒之邪) 3、芳香温通药物辛散走窜,中病即止,防伤阳。
精品课件
注意益气
★病机化:痰浊痰与胸痹直接相关,且与易患因
临
素相关。
证 备 ★治疗:着重健运脾胃;祛痰加用健脾益气。
要 ★临床应用:温胆汤为基本方。根据痰浊与
气虚轻重加减。
★注意:补气之品用量不宜太大。
精品课件
治本以补肾为
精品课件
治疗原则
★标实当泻
辨
气滞当疏理气机、血瘀当活血化瘀、
证
论
寒凝当辛温通阳、痰浊当泄浊豁痰;
治
★本虚宜补
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不足及脏腑亏虚,
纠正阴阳气血、脏腑偏衰。
精品课件
证治分类
➢ 心血瘀阻证
辨
➢ 气滞心胸证
证
论
➢ 痰浊闭阻证
治
➢ 寒凝心脉证
➢ 气阴两虚证
➢ 心肾阴虚证
➢ 心肾阳虚证
精品课件
心血瘀阻证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精品课件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
★ 胸痹治疗应以通为补,通补结
临
合
证 备
★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要
★ 芳香温通药的应用
★ 注意益气化痰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及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及辨证分型治疗胸痹心痛病是指胸部疼痛及不适感,一般发生在心前区,疼痛呈压迫、榨挤感,可伴有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病常由于痰火郁结、心气不足、心脉失养或心阳不亢等因素引起。
在中医辨证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可以对胸痹心痛病进行相应的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寒热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胸痹心痛可分为寒痹和热痹两种类型。
寒痹胸痹心痛多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寒凉地区,疼痛多为胀痛,可加重受寒、饮冷食物后或情绪波动时。
热痹心痛多见于气温高、饮食过热、过度劳累等情况下,疼痛多为灼热感,可加重于夜间。
2.辨气虚实胸痹心痛也可分为气虚和气实两种类型。
气虚胸痹心痛多伴有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虚证表现。
气实胸痹心痛多伴有胸闷气促、腹胀便秘、口苦口渴等实证表现。
3.辨痰火痰火郁结也是导致胸痹心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痰火胸痹心痛多伴有口苦口干、烦躁易怒、舌苔黄腻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进行治疗:1.温经化痰法:适用于寒痹胸痹,可选用温性药物如生姜、附子等进行调理,以温阳化寒,化痰平喘。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温经逐寒汤、温陈汤等。
2.益气补阳法:适用于气虚胸痹,可以选用补气血、温补心阳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进行调理,以益气健脾,补充心阳。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气汤、补中益气汤等。
3.清热化痰法:适用于热痹胸痹,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药物如黄连、枳实等进行调理,以清热化痰,降火平喘。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消炎颗粒、清心降火汤等。
综上所述,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辨寒热、气虚实和痰火等,辨证分型后可以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的合理使用。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心口不明原因的疼痛,中医上都可以归属为胸痹心痛,是心脏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今天全净通就给大家分享关于胸痹心痛的知识。
1、胸痹心痛的简介: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2、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
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
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或经常饱餐过度,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郁化火,火热又可炼液为痰,灼血为瘀,痰瘀交阻,痹阻心脉而成心痛。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
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
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人,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
3、胸痹心痛的症状表现:寒凝心脉: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气滞心胸: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心系病症-胸痹
心系病症-胸痹
一、A1
1、胸痹心痛之疼痛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为主,一般不会呈现( )
A.灼痛
B.跳痛
C.绞痛
D.刺痛
E.隐痛
2、胸痹心痛的病位在( )
A.肾
B.肝
C.脾
D.心
E.肺
3、胸痹心痛发作时,疼痛可以放射到( )
A.右胸
B.肩背
C.左胁下
D.右胁下
E.背正中
二、A2
1、患者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宜选( )
A.炙甘草汤
B.血府逐瘀汤
C.归脾汤
D.瓜蒌薤白半夏汤
E.天王补心丹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单元测试-胸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64656,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胸痹心痛的病位”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64654,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七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64652,点击提问】
二、A2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单元测试-胸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64658,点击提问】。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r,1 .1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1.1.1以心前区疼痛、憋闷、短气为主症。
表现为胸骨后或胸膺部发作性疼痛,常为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自、自汗等。
临床以气虚、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的病机为多。
可见相应的舌象、脉象。
l.l.2中年以上人群多见,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鉴别诊断I胃院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胸痹心痛之不典型者亦表现为胃皖部疼痛,但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等症状,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
1.2.2悬饮:悬饮之胸痛多表现为胸胁攻撑胀痛,持续不解,且疼痛随呼吸、咳唾、体位变化而加重,常伴有咯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多有呼吸系统疾病史。
胸痹心痛之胸痛,疼痛呈发作性,持续时间短暂,可痛引左肩背和左臂内侧,常于劳累、饱餐、受寒、情绪变化时突然发作,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
1 .2.3真心痛:真心痛之胸痛剧烈,甚则疼痛持续不解,休息或服用药物后不能缓解,常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欲绝或结代等危重症状。
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优秀精选PPT
第二节 胸痹心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胸痹心痛的概念: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 畅,心前区、膺背肩胛间隐痛、绞痛,历时数秒至数 分钟,经休息或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但多反复发 作;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持续不能缓解。
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
心悸辨证要点,分证论治,惊悸与怔忡鉴别;胸痹心痛概念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阴寒凝滞,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甚则冷汗自出。
胸痹,心痛治的发疗生多原与寒则邪内,侵、分饮食证不节论、情治志失,调、预劳倦防内伤调、年护迈体;虚等心因素衰有关概。 念,与哮病鉴别, 辨证要点,分证论治;不寐基本病机,分证论治。
2.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健,聚 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而成胸 痹心痛。如痰浊留恋日久,痰阻血瘀,亦成本病。
据历代文献记载,胸痹心痛有广义、狭义之分,广 义者范围甚广,可涉及胃脘痛等多种疾病。本节专论 由心之病变引起之狭义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胸痹心痛源流: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
《内经》对之已有明确论述。
汉代张仲景首先明确提出了“胸痹”病名,并设专篇讨论。将其病因病机 归纳为“阳微阴弦”。治疗方面,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半夏汤 等十首方剂,以通阳宣痹为主,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本虚有气虚、阴伤、阳衰,并可表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甚至阳衰阴竭、心阳外越; 明清时期,对胸痹心痛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明代徐用诚《玉机微义》中明确提出胸痹心痛既有实证,亦有虚证。 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