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目标教学理论
8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相关性
•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在这些要素之间具 有某种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
目的性
• 系统是有“目的”的,任何系统 斗指向特定目标,而要
环境适应性
• 1.环境为系统提供一定的物质, 能量要素(如信息等),这些要 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性 质
•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或复 合的整体,也是形成复合体或单一体的事 物或部分的集合或综合。对于某一系统来 说,它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系统的要素,整 个系统就是由这些可以互相区别的各个 要素组成的集合。因此也可以说,各组成 部分是系统中的要素,通常称为子系统。
整体性
• 系统是由两个或多个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按 照作为系统整体所应具有的综合性而构成。虽 然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具有不同的功能,但他 们是按照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系 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否则它就不具有 作为整体的特定功能。因此,即使每一个要素 并不都很完善,但它们可以统一成为具有良好 功能的系统。相反,即使每一要素都是完善的, 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功能,也不能称之为完善 的系统。系统的功能要大于各要素之和的功能。
• 2.环境对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限制或者便于系统的运动。
反馈性
• 为了维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使其正常运 行,系统必须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系统是 通过反馈这一环节,使自己处于一种相对 稳定的状态。
• 第一,系统理论是一种封闭式的理论,由于教学过 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静态设 计,以静对动,以不变应万变,是不是系统理论下的 教学过程设计已显得力不从心。 • 第二,从传统的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来看,我 们认为还是以“教”为中心,甚至以“教师”为中心 的色彩比较浓厚。随着认知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现 在发展趋势已从单纯的校园教育转向打破传统校园界 线的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从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学 习者自身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知 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 题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显然传统的教学设计过程模 式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为大家共识。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当代教学理论1.讨论:教学究竟是什么?答:教学的概念规定着这一领域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或取向,通常也是教学理论的中心。
是在讨论教学理论之前,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问题。
针对教学概念的最初出发点,可以对教学做如下讨论:(1)教与学是可分的,可分的理由是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出于理性思维的需要,人们经常从局部和片面出发,以便更深入地认识统一的、整体的客观对象。
正如人们把人分解成身心两部分,并据此才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一样,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必须至少有两种理论形式,即关于教的理论与关于学的理论。
(2)教学研究把“教”当作自己的中心问题,尽管这里的“教”要讨论的是在教与学都存在的情景中的“教”。
教学是互动的,是相互依附的,它不排斥对“学”的研究,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是关于教的方法和效果研究,而“学”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3)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和辅助两个部分,主要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4)教学也不是教授,因为把教学当作教授,就容易走向“教师中心”论者一边,容易使人把教学联想为“知识授受”或“壶与杯的关系”,它不能体现现代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的真正的角色。
教学不完全是教学生学习,也有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意思。
教学应当把教师教学和教授学生学习统一起来,共同进步。
总之,经过上述讨论,可将教学定义为: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2.试述教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答:教学理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1)教学理论的形成①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教学理论的学习计划
教学理论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我们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2. 理解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能够将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3. 培养对教学理论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4.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学习内容教学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学习理论等。
在学习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建立起对教学理论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在学习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等,同时也需要了解教学方法的原则和规律,为将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
了解和掌握教学原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教学原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教学原则,如差异原则、激励原则、启发原则等,同时也需要理解这些原则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应用。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安排。
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教学设计又是建立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在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安排等方面。
4.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理论。
了解学习理论对于指导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为我们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教学论目的论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教育目标
情感领域教育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教育目标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 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2.领会:领会指的是当学生要进行交流时,要求他们知 道交流些什么内容,并能够利用材料或材料中所包含的观 念。 3.运用:运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 念。例如,把在一篇论文中使用的科学术语或概念运用到 另一篇论文所讨论的各种现象中去。 4.分析:分析指将交流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 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 念之间的关系。
1、感受并说出教育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问题; 2、提出一个或数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措施; 3、查找到该问题的国内文献资料目录; 4、选择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国内文献资料; 5、查找到该问题的国外某一语种的文献资料目录; 6、选择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国外某一语种的文献资料; 7、归纳出国内外该问题的进展; 8、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命题; 9、论证新命题;
梶田叡一教育目标分类
梶田叡一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他提出学校教育至少要包含 三种类型的教育目标:达成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 达成目标,是指通过一系列指导,期待在学习者身上发生 明显的变化;要求学生掌握规定的、具体的知识和能力。 提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向一定目标提高和发展或期待学生 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或深化。如逻辑思维能力、鉴赏力、 社会性、价值观等综合性的高级目标。 体验目标,是通过学生的某种行为变化,了解学生所产生 的某种切身体验。不是以学生表现出某种行为变化为直接 目的,而是期待学生自身产生某种特定内容的体验。
加涅教育目标分类加涅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折中者主要从事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他认为幵非所有的学习均相近从而把学习区分为丌同层次最早提出了八个层次以代表丌同种类的认知能力为了能够使学习层次的原则在教学上应用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使教师能根据学习结果的表述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发布时间: 2013-12-11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和查特斯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为他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所定的标题就是“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都是通用的),并于同年率先发展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鉴于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复杂性及研究成果不太丰富,远至1965年和1972年,才分别由辛普生和哈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提纲。
此外,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梅瑞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关于教学目标的相关理论
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最近看了好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在教学目标的编写上,存在一些问题,想通过本专题与老师们一起讨论,教学目标的编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希望老师们参与!思考几个问题:一、教学目标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二、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是什么?三、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一、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当然把教学目标定义为“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可以的,但却有些一般化和笼统化。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还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义为有着递阶关系的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系列。
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水平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安排学校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
第二级水平的目标稍具体些,为课程目标,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
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引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确定将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并且可操作的单位。
教学目标的内涵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外延是各类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的表现。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具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1)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引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由于教学目标是对实际教学结果的预期,因而为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对教学结果进行的测量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3)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理论与教学目标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 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 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 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 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 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 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 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 (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 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 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 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 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 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 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 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 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 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 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 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 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 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 学理论
这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两种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中人的存在价值、意义。 建构主义强调认识过程中个人的主动性,知 识的主观性。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
简述数学教学目标(具体)
简述数学教学目标(具体)简述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数学教学所期望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
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认知:包括三个目标,分别是知道(应理解知识),领会(对知识领会并进行复述),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知识并形成能力)。
2.动作技能:包括三个目标,分别是模仿(对模型重复做出运动),熟练(完成活动,并对活动方法、技巧及动作要领有较熟练的掌握),精通(对活动进行改进,以使其达到自动化)。
3.情感态度的目标:分为三个,分别是接受(乐于接受),形成(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态度),内化(不仅接受而且能深层次地理解和表达数学的情感体验)。
以上这些目标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和交叉。
竞赛数学的教学目标竞赛数学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竞赛数学通常会采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挑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竞赛数学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分析、归纳、推理、抽象等,通过参加竞赛数学的活动,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数学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问题等。
通过参加竞赛数学的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竞赛数学通常会采用一些高难度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总之,竞赛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享受数学,并最终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课程目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数学教学案例的技能和方法,了解不同数学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和教育质量。
现代教育学-8章教学理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六个阶段对教学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在运用中 为了防止简单化和形式主义偏向,要注意以下几 点: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第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是多样的,不可能完全按六阶段进行,大多数是 一种“变式”。根据学科性质、学生的实际作各种调整。有的阶段可 省去,有时可前后作调整。 如:方便面UFO;体育课 第二,不要割裂各阶段之间的联系。 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完整过程,阶段划分只是为了更好地分析一个问题。 故教学的实际进行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而应根据实际需要自然能动 地进行。 如:运用就是检查,数学练习题;碘遇淀粉颜色变蓝,巩固就是运用。 第三,每个阶段的功能是整个教学过程缺少的因素。 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删减了某个阶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忽视 这些阶段的功能。 可以不进行专门的感知,复习巩固,检查测验,但在其它阶段当中可 以运用这些方面,发挥它们的动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位教师这样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
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 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实验美学家通过大 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黄金分割比 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它不过 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揭示的和谐 当然与自然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 工具。一旦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创造生活了: 利用黄金分割定律,人们设计书籍开本、电视屏幕、国旗的长度尺寸 等;利用黄金分割律,我们发现并应用了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选优 法;甚至利用黄金分割律,姑娘门流行的发式,也偏到了脑袋的一侧, 如果这“偏”恰好偏在脑袋的黄金分割点上,那会使身体和谐感增强, 美感增强。 请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教育教学事例,如果由你来做,还 会有哪些创新?
教学理论学习计划
教学理论学习计划一、教学理论概述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教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和目标,是教学实践的核心。
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基础。
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途径、方式、方法和策略。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用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成果的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检验。
二、教学理论学习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教学理论学习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意义教学理论学习的意义在于,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更好地运用教学手段,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教学理论学习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继续发展,并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三、教学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为切入点,结合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
2.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对教学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支持。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研究论文研究论文是对教学理论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探讨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撰写教学理论研究论文。
四、教学理论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学理论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两种形式。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课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过程, 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内部认知 过程,如记忆、理解、应用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主动建 构意义来完成的,教学目标应关 注学生的主动建构和情境化学习。
教学目标分类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全面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涵盖学生的认知、 情感、动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层次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 平和需求进行分层设计,体现
因材施教的思想。
具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观察、 可测量,以便于评价和反馈。
发展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具有发展性,关注 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为学生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课件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概述 •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评价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概述
教学目标定义与重要性
教学目标定义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具有导向、 调控、评价等功能。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 授知识,适用于基础知识 讲解。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促进学生思考 和互动,适用于问题探究 和深化理解。
实践活动法
通过实验、制作、调查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 践能力。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评价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一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泰勒首次提出教学目标这一概念。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亚领域。
(2)分析包括三个层次: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3)综合包括三个亚类: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
(2)反应
(3)价值取向
(4)组织
(5)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知觉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4)理解监控(元认知策略)
(5)情感策略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者要具备技能中所需要的动作及动作的程序,外在条件是教育者要给学习者提供练习的机会和直接而精确的反馈。
5、态度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
教育部2001年提出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怎样设计教学目标理念
怎样设计教学目标理念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的桥梁,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依据。
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将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化和明确化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符合学科的要求、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确立与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科要求为基础。
学科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应与学科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要求相契合。
学科的要求是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有益引导,教学目标设计应明确在某一学段、某一主题或某一课时中学科要求的具体体现。
其次,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需求和发展需求。
教学目标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有所不同,教学目标的难度和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当前水平和潜在能力。
再次,教学目标设计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教学目标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最后,教学目标设计应融入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学目标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应以学科要求为基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融入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教育教学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全面而详细地调研学科要求、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才能够使教育教学更加有针对性、高效率和有意义。
教学理论教学计划
教学理论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教学计划引言: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教学理论素养,了解不同的教学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一、教学主题: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次教学的主题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活动安排1. 活动一:引入教学主题在课堂开始之前,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故事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二:合作学习创造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完成一些问题或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活动三:情境教学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例如,组织一次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
4. 活动四:案例教学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材使用本次教学使用综合教材,课堂教学以讲授、讨论和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讲述知识点、引导讨论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使用一些辅助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理论教学计划的设计,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一、引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1. 教育目标理论教育目标理论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它强调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
示范效应、强化效应等原则为设定明确、可观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指导。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1. 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强调学生获取知识和理解等认知能力;能力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情感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2. 教学目标的要求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测性、可行性和适应性。
明确性要求教师具体描述所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可测性要求目标可以被观察和评估,可行性要求目标能够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实现,适应性要求目标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1. 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关系教学目标与评价是密不可分的。
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度量和判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
六、教学目标的实例以数学教学为例,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例、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七、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应依据目标的设定,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
比较常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比较常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目标分类理论有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学习内容分类理论,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其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等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整个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依归,教学目标的异同决定教育过程中策略、模式、媒体等的选取。
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体现及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是当前争论较多的两种教学目标分类法,正确地了解他们的内涵与功能是我们在以后指导教学的关键。
二、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
每一领域由多个亚类别组成,子类间具有层次性。
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支撑。
2.1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2.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3.运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4.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5.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的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关系
布鲁姆和克拉斯沃尔等人认为,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之间存在 “有机体的基本统一性”——认知目标中存在情感成分,因而 认知目标可以作为实现情感目标的手段;情感目标中存在认知 成分,因而情感目标可以作为实现认知目标的手段。 这种理念对全面实现科学素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9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被至少译成 18种语言,成为20世纪教育测验与评价、课程编制和 师范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7
1、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 标分为六个递进的层次类别(ascending level)
层次1:知识(knowledge) 层次2:理解(comprehension) 层次3:应用(application) 层次4:分析(analysis) 层次5:综合(synthesis) 层次6:评价(evaluation)
4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涅的目标分类系统
加涅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类别:
言语信息
辨别
又分为四个亚类别
概念
智慧技能
规则
认知策略
高级规则
说明:(1)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层次升高 (2)每种知识类型既有认知内容又有认知过程
5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等人首创,旨在
2、不同之处 (1)分类目的不同:
布卢姆为学习测量而分类 加涅为教学设计而分类
(2)分类依据不同:
布卢姆以价值和可能为依据 加涅以知识分类为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论
教学目标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论是一种教育学理论,它对教育活动中的目标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论主要研究教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和实现问题。
教育目标的设置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设定教育目标,使学习者能够为个体和社会生活,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和价值观,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论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和要求,并且是清晰、具体、可操作和可评价的。
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需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重点,是实施教学的效果,也是评价教育活动的标准。
教学目标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育活动,合理设置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定适合学生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水平和素质。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除此之外,教学目标论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评价教育活动的指标和标准。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判断教学效果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为教学活动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
总之,教学目标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学理论,它对教育活动中
的目标设置和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设定和实现问题,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组织教育活动,合理设置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评价教育活动的指标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目标教学理论目标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三大流派(理性派、感性派、人本派)中理性派的杰出代表。
还有学者认为,目标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四大教学实验家族(学导式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创造教学)之一。
获得这样广泛的好评,在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有必要重温其理论与实践。
1、目标教学的本质与特点(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
一是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
二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达成的,不是学生自然成熟的结果。
三是学生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也表现为与行为变化相统一的心理变化。
学生的发展是心理与行为的统一。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正确地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
教学目标的内隐与外显都是相对的,教师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行为化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内隐目标的重要,而排斥行为目标的价值。
二是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
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
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
三是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期性目标与非预期性目标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教育机遇。
(2).什么是目标教学。
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目标教学,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0年8月,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这一定义简明扼要,既反映了目标教学的特征,也揭示了目标教学与其它教学理论流派的区别。
具体而言,目标教学具有五个特征:一是以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
将教材按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独立的单元,在整体设计和分节授课的基础上,把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单元达标作为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步子,在实现单元目标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
二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是以异步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的教学只有尽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特征与需要,才有可能使不同的学生学会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
为此,必须把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
四是以可控变量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着力点。
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有些容易改变,有些则较难改变。
教师要通过操作和调控那些较易改变的教学因素优化课堂教学。
五是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的保证。
目标教学借助教学评价建立的自我反馈矫正系统,为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了监督保障机制。
2、目标教学的理念与要义(1).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乐观主义的教学思想,它既为保障中小学生的基本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发中小学生潜能找到了科学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而不是在教育的不同阶梯上,挑选少数能够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的人。
相信所有学生(智力正常的)都能学好学校所教授的课程。
这是目标教学的基本信念。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
但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正相关。
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5%的优等生加上90%的中等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每个后进生都能够得到预防或转化。
目标教学认为,后进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早期发展和后来的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造成的。
在后进生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缺陷积累与情感障碍积累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
“缺陷积累”说不仅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后进生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且为预防和转化后进生找到了基本策略:对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要进行及时的揭示和矫正。
如果后进生已经出现,要通过诊断补偿,揭示失误,补救教学,消除缺陷积累,进而逐步实现转化。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
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的重要标志。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
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这是中小学教师的神圣职责。
(2).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教学目标分类学,既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统一的起点和归宿,也为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目的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质特性。
教育的本质很重要的是它的目的,否则就不成其为教育。
目标教学恰恰抓住了教育的这个本质,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把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即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依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
(3).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较为科学完整的多变量可控制的课堂教学操作体系,它既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目标教学为广大实验教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是学程目标教学模式。
在一个完整的学程(学期)中,目标教学要经历:①准备阶段:确定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单元、设计单元反馈矫正程序和为学生定向等。
②单元目标教学阶段。
按常规实施单元教学、形成性测验、反馈矫正、平行性测验等。
③终结性评价阶段。
全部教材(课程)学完后,要通过终结性考试和评价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学期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是单元目标教学模式。
包括单元备课、前提准备、单元新授、单元综合、单元矫正、单元小结等六个阶段。
三是课时目标教学模式。
一个单元除了上课前的备课环节和单元小结,余下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单元目标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即补偿课、新授课、综合课、矫正课,每种课型又往往分为几个课时来进行。
目标教学的课时教学模式一般包括认定目标、诊断补偿、达标教学、反馈矫正、课堂小结等环节。
(4).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课堂学习策略指导体系,它为教师把课堂教学与学习指导统一起来,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目标教学学习策略研究至今虽然只有六七年时间,却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学习策略教育内容,包括一般认知策略和学科学习策略。
要求按学段分解为年级序列、单元要点和课、节训练要素、学习策略教学目标编制建议和方法途径。
二是学习策略教学要求。
包括:①“四项原则”,即过程性、训练性、分解性、一体性等原则;②“五个结合”,即课堂教学与专门训练、策略知识与元认知技能、掌握学习内容技能与信息加工技术、学习策略教授与学习策略训练、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等相结合;③“四个突出”:学会学习、有效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情境条件、技能要素、自理技术等准确的任务分析和合理的过程设计的指点、解释,足够的练习与反馈,恰当的作业与矫正等;④“四个进入”,即学习策略教学要进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测评、活动等,把课内外结合起来。
(5).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反馈矫正机制,它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机制。
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学评价就没有目标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经过教学评价来判断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就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到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与教学评价紧密相联,形成了以“目标——活动——调节——发展”为特征的教学体系。
这种以反馈矫正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观是最符合素质教育本质的评价观。
它包括五个方面:教学前提诊断性评价,包括入学准备程度、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后进生成因等方面的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性评价,包括课时级教学目标达成性评价和单元级教学目标达成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主要指对学生情感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价。
(6).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科学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提供了有效机制。
目标教学管理体系是目标教学体系高效运行的保障系统。
这种保障作用体现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校所有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为达标而教、学、评、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它包括:①分级管理,由县区、乡镇、学校、班级、学科五个方面构成。
②全程管理,包括教学设计管理、前置目标管理、当堂达标管理、单元达标管理、终结性目标达成管理。
为了真正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程控制,还必须建立模式、程序、材料、反馈、随机、指令等六种控制机制。
③分类管理,包括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优秀生的发展等。
④质量管理,包括教学质量管理常规、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堂教学评估办法、学生学习成绩管理体系等。
3、目标教学的未来与发展今天,人类教育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
目标教学必须与时共进,为中小学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在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
在人文教育思想大发扬的时代潮流面前,要让目标教学的旗帜继续飘扬,就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已有的课堂教学操作框架的基础上,借鉴人文教育流派的课堂教学理论,促进和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命化、积极化,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中全面推进和深化目标教学研究。
(2).在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要从旧的“三中心”走向新的“三为本”。
尽早突破陈旧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仍是今后目标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主张,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
(3).在教学目标的追求上,要从以“双基”为重点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有人认为,目标教学在落实认知领域的“记忆、理解、运用”等低层次教学目标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其实,目标教学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诸如能力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同样是有效的。
这一点已为“九五”期间目标教学实验研究成果所证实。
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日益成为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主题的今天,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必须尽快从以“双基”为重点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在课堂教学实践上,要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走向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