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防霉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防霉剂的使用方法

防霉剂的使用方法

防霉剂的使用方法
(一)添加法
或叫调入法,就是将一定比例的防霉剂直接添加到材料或制品中去。

它可以与原料同时加入,也可以在中途某环节加入,甚至在成品中加入。

可以加入粉剂,也可以加入预先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溶解后的药剂。

通常采用此法的有:食品、饮料、调味品、化妆品、胶粘剂、油漆涂料、金属轧制液、切削油等。

(二)浸泡法
将材料或制品在一定浓度的防霉剂中浸泡一定的时间,然后取出晾于或烘干,使材料或制品的表面及內部都能吸附到防霉剂。

根据处理对象不同,需要掌握浸泡的时间和温度。

通常采用此法的有:线带、地毯、包装材料、竹木制品、草织品等。

(三)涂刷法
将一定浓度的防霉剂用涂刷工具(毛笔、排笔、毛刷等)涂在材料或制品的表面,其涂刷部位不仅是外表面,最好也涉及到内表面。

通常采用此法的有:纺织品、皮革制品、竹木制品、电气产品、布鞋等。

(四)喷雾法
将一定浓度的防霉剂,用喷雾器喷洒在材料或制品的表面,最好也涉及到内表面。

喷雾必须均匀,雾滴不宜太大。

通常采用此法的有:皮革及其制品、布鞋和布胶鞋、纺织品、竹木制品、电气产品以及各种零部件等。

(五)薰蒸法
将挥发性防霉剂的粉末或片剂置于产品或容器的空间部位,任其挥发,逐渐散发出杀菌气体,弥布于密闭空间内,起到防霉作用。

通常采用此法的有: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和中药材等。

究竟采用何种使用方法,主要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加工过程以及使用场合来考虑,可灵活掌握,不求一律。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概要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概要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曹颖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Ⅰ.织物的异味检查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目前国际上对纺织品异味的检测有三类方法: 一类是通过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检测纺织产品 上某些特定的、有嗅味的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含量; 第二类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嗅觉评判方式, 判断纺织产品上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异味; 第三类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嗅觉评判方式, 判断纺织产品上不能确定种类的异味,并以人对此异 味的耐受能力给出不同的等级。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谢谢大家!
Thank You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Ⅱ.织物的抗菌防霉测试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一.测试指标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织物的抗菌性指标为菌落。是指细 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一肉眼 可见的细菌集团。
1.检测准备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细菌,琼脂。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2.试样准备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织物的异常气味、抗菌防霉测试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织物的功能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织物抗菌和防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菌和防霉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物品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2. 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常见的面料抗菌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杀菌、光照杀菌和高温杀菌等。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有银离子、锌离子、氯酚等。

这些抗菌剂会与细菌的细胞膜或酶发生反应,进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乳酸菌、益生菌等。

3. 面料的防霉性能防霉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抑制霉菌滋生的能力。

常见的防霉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热风处理和高温处理等。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防霉剂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防霉剂有氯酚、浸渍剂等。

这些防霉剂会破坏霉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阻止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真菌菌种等。

4. 面料抗菌和防霉性能测试方法为了评估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细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和微生物测定等。

4.1 细菌抑制率测试细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抗菌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细菌的抑制率。

4.2 霉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防霉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霉菌,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霉菌的抑制率。

货品知识-防虫、防霉、除霉管理处理技术

货品知识-防虫、防霉、除霉管理处理技术
防虫管理处理技术
你的收成将无望
你的收藏品变成这样
是什么让它们变成这样? 该如何保护它们呢?
防虫管理处理技术
商品在储存期间,常常会遭到害虫 的蛀蚀。经常危害商品的仓库害虫有40 多种。仓库害虫在危害商品的过程中, 不仅破坏商品的组织结构,使商品发生 破碎或洞孔,而且排泄各种代谢废物污 染商品,影响商品质量和外观,降低商 品使用价值。
卫生防治
仓库的环境卫生及备品用具的卫消毒。
防虫管理处理技术
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
是以自然或人为的调节库房温度,使库内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超过害虫 不能自下而上的界限,达到致死害虫的目的;二是利用人工机械清除的方法 ,将害虫排除。
物理机械防治
高温 杀虫法
低温 杀虫法
射线杀虫与 射线不育法
远红外线杀 虫法
微波 杀虫法
纺织品,特别是毛皮、皮制品、包括皮革及其制品,品、包括纸张及其制品和很多商品的纸制 品包装物。 木材及其制品
防虫管理处理技术
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
卫生防治是杜绝害虫来源和预防害虫感染的基本方法,以造成不利于害 虫生长发育的条件,使害虫不适宜自下而上的一种限制性措施。
防虫管理处理技术
仓库内害虫的来源
1.货物库库前已有害虫潜伏在货物之中,随货物一起进入仓库。 2.货物包装中有害虫隐藏。 3.运输工具的带入。 4.仓库内本身隐藏有害虫。 5.环境卫生不清洁,有害虫孳生。
6.邻近仓间或邻近货垛储存的生虫货物的感染。
7.农业害虫的侵入。
常 见 的 易 虫 蛀 商 品
防霉、除霉处理技术
防锈、除锈处理技术
如果你的货物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你家中的电品因为金融锈蚀发生意外
防锈、除锈处理技术
金属在环境的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或变质叫做金属的锈蚀。 仓库内金属制品容易发生锈蚀的原因: 1.内因:金属材料本身的原因; 2.外因:大气中的因素。

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技术要点

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技术要点

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技术要点一、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的原因真丝绸作为内衣、衬衣是最舒适、最高档的面料之一,其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残基有适度的抗菌性,也是一种卫生性纺织面料。

不过由于真丝绸本身是蛋白质纤维,是霉菌和细菌的良好食料。

当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5~50℃,pH值5以下时,霉菌在丝纤维上极易繁殖,pH值在6以上细菌最易生长。

真丝绸含水多,或精练后残留丝胶、肥皂、油或印花绸残留淀粉浆较多时,在湿热条件下都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导致蛋白质纤维降解断链,强力受损。

使真丝织物发霉的霉菌有很多种,例如黑曲霉、桔青霉、灰绿青霉、分支孢子菌属、曲霉属、新月菌属、胶霉属、链孢霉属、木霉属等数十种。

在丝织物上生长黑曲霉时,其孢子团块呈黑色,致使丝纤维着黑色,而桔青霉为黄色,灰绿青霉为绿色,分支孢子菌属为褐色等。

霉菌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生成乙二醇、柠檬酸、草酸、乳酸、醋酸等,从而产生恶臭,使织物温度上升,光泽减退,出现霉斑,因此在练染织物的存储、运输、售前存放过程中,为防止发霉,必须加入杀菌防霉剂处理,使霉菌不能滋生。

易滋生在真丝纤维上的细菌有数十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绿脓杆菌、发癣霉菌、附发癣菌等,真丝织物上的这些细菌有的是来自污染的环境,有的则是使用过程来自病体或皮肤感染。

因此,经过抗菌防霉剂整理,可使真丝纺织品更具医疗卫生功能二、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的技术♦精练、染色时的工艺控制鉴于丝绸精练、染色车间高温高湿,而真丝绸精练用的油酸皂及染整过程中在丝绸上施加的某些添加剂,如增塑剂、油剂、色素等在适当的湿热条件下会引起发霉,日本丝绸印染厂的防霉措施有:经精练、染整加工后的丝绸,出水要清;保持精练、染整车间操作环境的整洁;在丝绸加工时添加一定量的防霉剂;印染后的丝绸要充分烘干,烘干后经冷却才打包。

♦纤维表面改性将蚕丝纤维乙酰化和氰乙基化,使之不能成为霉菌的饲料。

真丝绸氰乙基化的方法是:浸渍氢氧化钠或氰化钠0.1%~1%水溶液,或用气相法与丙烯腈反应。

新型抗菌防霉剂处理后纺织品的防霉特性

新型抗菌防霉剂处理后纺织品的防霉特性
关 键 词 纳 米 TO ; 聚糖 ; 织 品 ; 霉 剂 i 壳 纺 防 中图 分 类 号 : V 4 4 T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Fu u e it nc f t x ie r a e v l ng s r ss a e o e tl s t e t d by a no e a i c e i la d m id w e it nt a e ntba t r a n l e r ssa g nt
Q A ig n ,S a i, A in e I N Tnt g U H ia T N Ta w i i j
( e i e a oaoyo i rcs, e i nv s yo h mi l eh o g , e ig 1 0 2 ,C ia B in K y L br t B o o e B r g U i r t f C e c c n l y B rn 0 0 9 hn ) jg r f p a d y y l s wh n t se fe 4 h. I dd t n, t g n a t f r 1 lun r c c e e e td a r 2 t n a ii o he a e t h s
新 型 抗 菌 防 霉 剂 处 理 后 纺 织 品 的 防 霉 特 性
钱 婷婷 , 苏海 佳 , 天 伟 谭
( 京 化 工 大 学 北 京 市 生 物加 工 过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2 ) 北 00 9
摘 要 通 过 纳米 TO i 与 壳 聚糖 的 耦 合 , 备 了一 种 新 型 抗 菌 防 霉 剂 , 将 其 负 载 于 棉 布 表 面 , 究 其 在 日常 光 制 并 研 照 下 的 防霉 性 能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米 TO 与 壳 聚糖 复 合 后 在 防 霉 效 果 上 能 互 相 促 进 , 大 提 高 霉 菌 杀 灭 率 。 防 纳 i 极

纺织防霉防蛀培训资料PPT整理

纺织防霉防蛀培训资料PPT整理
这种霉烂现象主要发生在天然纤维织物 上。
防霉整理与抗菌整理的对比
整理种类 抗菌整理
防霉整理
产品的使
室内
用范围 服装用、装饰
室外 军用、产业用品
对产品的 特殊要 求

耐日光、大气、污染
物质的侵袭
一、织物发霉腐烂的原因 及防霉途径
1、织物发霉腐烂的原因
织物发霉腐烂的原因是由于组成织物的纤维 能为微生物滋长提供食料和生存条件。
⑵二氯苯醚菊酯
结构式
如:防蛀剂MA—79、Perigen。 特点:防蛀效果好,有较高的稳定性。最低有效 用量为0.1~0.2%。 据说它的活性比狄氏剂高30倍,是目前使用较 多的防蛀剂。
两种配方可供参考
配方一:
呋酸二甲酯
60%
2-乙基-1,3-己烷二醇 20%
避虫酮
20%
配方二:
呋酸二甲酯
65%
据推测是树脂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结合形 成共价键后,使一些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真菌对 它作用十分困难。 1、甲酸的三羟甲基三聚氰胺胶体溶液 2、二甲基化三羟甲基三聚氰胺
第二节 防虫蛀整理
一、引言
能够侵蚀毛织物的昆虫很多,主要是蛾类和 甲虫类,以幕衣蛾(T.Bisselela)和家具皮囊 (A.Flavipes)为代表
(三)酚类整理法
是常用的抗霉腐剂有多卤代酚、多卤代 酚的酯、卤代双酚
耐洗性差。 可以用醋酸氧锆使其转化为不溶性物质,
改变它们在织物上的水溶性。
处理方法 织物浸轧醋酸 氧锆水溶液
浓度12.5%, ZrO2含量6.3%, 带液率112%~117%
烘干
135℃ 5min
浸轧五氯酚的乙醇溶液
浓度11.1% 带液率103~110%

浅析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比较

浅析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比较

浅析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比较沈小敏;余晓娜【摘要】防霉性能是功能性纺织品的重要性能.本文比较了国内外纺织品防霉性能的测试标准,即GB/T 24346-2009、FZ/T 60030-2009、AATCC 30-2017、AATCC 174-2011、BS EN 14119-2003、JIS Z 2911-2010,从标准的适用范围、测试菌种、结果评价等方面,分析纺织品防霉测试标准的现状,比较了各个测试方法的差异,讨论了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防霉纺织品的检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纺织品;防霉;标准【作者】沈小敏;余晓娜【作者单位】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功能性纺织品是指除一般纺织品所具有的基本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某种(些)特殊功能的新型纺织品。

随着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不断进展,纺织品的各种功能性能在消费者的生活中体现越来越多的价值。

功能性纺织品可以大致分为:防护功能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阻燃性能、抗静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拒水性能、拒油性能等)、舒适功能纺织品(如吸湿发热性能、吸湿排汗性、透湿性、透气性、保暖性等)、卫生保健纺织品(如抗菌、防霉、防螨、防虫蛀性能、远红外保健性能等)、易护理功能纺织品(如防污性能、易去污性、免烫性能等)。

其中,防霉性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颇为紧密,霉菌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大量地繁殖,特别是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会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落。

每年三四月份,特别是我国的南方,雨水较多,气温渐升,家里的墙壁、衣物、毛巾等易出现起霉菌,发出难闻的异味,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测试方法纺织品防霉性能是指产品具有抑制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在纺织品上面生长繁殖的能力。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摘要:纺织品文物与纸质文物在分类上都属于有机物,在文物众多病害中霉菌侵害是两者共同的病害,霉菌繁衍原因及治理办法有很多共通之处。

我国现存纸质、纺织品文物数量庞大,它们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文章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途径,分条列举出文物保护机构常见的几种霉菌防治办法。

关键词:纺织品文物;纸质文物;霉菌治理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3-0141-04(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从形态和质地上来看,纺织品文物和纸质文物常被人看作两种物品,但实际上它们拥有诸多相似之处的。

甚至在古代就有人认为,早期的“纸”指的丝织物。

张揖认为在蔡伦之前书写的“纸”是用数枚素帛叠在一起书写的是“古纸”,蔡伦使用麻布捣成的纸是“今纸”,“古纸”与“今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早在《说文解字》中已有证明植物纤维纸已经面世,即:“纸,絮一苫也”[1]。

因此“纸”即丝织物这个说法被推翻了。

也不能说纸与丝帛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毕竟是作为帛代替品被发明出来的。

纸和帛在质地上来看都是柔软、方便剪接的;在书写方面下笔都很流畅,且便于呈色;这二者也都是由纤维组成的。

纺织品和纸质在物质分类上都属于有机物,因此这两类文物所出现的一些病害是存在相似之处的,霉菌就是这两类文物的一个共同病害,文物的病害我们要着眼于预防,霉菌防治也是近些年较为关注的一点,研究其损害原因和维护方法成为保护文物的迫切任务。

一、纺织品与纸质文物的原料及特点纸质文物和部分纺织品文物的原材料都是植物纤维,而植物纤维是由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构成的,木质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氧化致变黄变脆;半纤维素是异质多聚体,它是多聚糖分子的混合物,在酸碱作用下容易分解;纤维素分为茎纤维及种子纤维,一般来说,种子纤维是古代纺织品的重要原料,因为它的聚合度高,纤维细长,因此被人们选用。

纺织类商品保管和养护措施

纺织类商品保管和养护措施

纺织类商品保管和养护措施一、保管措施1. 温度和湿度控制:纺织品的保管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而言,纺织品的最佳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为50%至60%之间。

避免纺织品置于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以防止纤维受损或发霉。

2. 避免日晒:纺织品对阳光的长时间暴晒会导致颜色褪色和纤维损坏。

因此,应尽量避免将纺织品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有色纺织品更要注意。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纺织品的存放状况,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性。

注意查看是否有虫蛀、污渍或损坏现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分类保管:根据纺织品的材质、用途和特性进行分类保管,避免不同材质的纺织品相互接触,以防止染色或起毛现象的发生。

5. 使用防尘罩: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纺织品,可以使用防尘罩进行覆盖,以避免灰尘的沉积和污染。

二、养护措施1. 温和洗涤:在清洗纺织品时,应选择温和的洗涤剂,并按照洗涤说明进行操作。

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或含漂白剂的洗涤剂,以免对纤维造成损害。

2. 注意水温:不同纺织品对水温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棉质和亚麻质地的纺织品适合用温水洗涤,而丝绸和羊毛等纤维则较为脆弱,应使用冷水或温水进行清洗。

3. 避免浸泡:纺织品在清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浸泡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纤维变形或退色。

4. 翻面晾干:清洗后的纺织品应翻面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在晾干前应将纺织品振打或抖动,以恢复其柔软度和蓬松度。

5. 注意熨烫:纺织品在熨烫前应根据纤维材质选择合适的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导致纤维熔化或损坏。

同时,在熨烫时应使用适当的熨烫布或保护垫,以防止纤维直接接触熨斗。

6. 防虫防霉:对于长时间存放的纺织品,可以使用防虫剂和防霉剂进行处理,以防止虫蛀和霉菌的滋生。

7. 定期翻动:长时间不使用的纺织品应定期翻动、抖动,避免纤维因长时间压迫而变形或受损。

8. 注意包装:对于需要长时间存放的纺织品,可以使用透气性好的布袋或纸盒进行包装,以保持纺织品的干燥和通风。

防霉方案物品名称防霉方案

防霉方案物品名称防霉方案

防霉方案物品名称:防霉方案简介防霉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止物品受潮和霉变的解决方案。

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物品发霉,而发霉不仅会破坏物品的外观,还会对健康造成风险。

防霉方案采用一系列物品和措施,包括湿度调控、通风、干燥剂等,以保护物品免受霉变的影响。

霉菌产生的原因霉菌是一类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真菌,它们以有机物为食并通过腐败分解有机物。

在高湿度的环境下,霉菌能够迅速生长并繁殖。

潮湿的空气、高湿度的天气、不透气的材料等都有助于霉菌的滋生和生长。

当物品受潮时,霉菌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并导致物品发霉。

防霉方案的重要性防止物品发霉对于维护物品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发霉的物品不仅外观不美观,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并且对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于存放食品、纺织品、纸张等易受潮物品的保护更为重要。

防霉方案通过控制空气湿度、保持物品的干燥和通风,有效预防了物品受潮和发霉的问题。

防霉方案的物品名称与功能1. 湿度计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湿度。

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湿度,可以了解环境的潮湿程度。

低湿度可以防止霉菌生长,而高湿度有利于霉菌的滋生。

湿度计是防霉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霉措施。

2. 除湿机除湿机通过去除空气中的过多湿气来降低环境湿度。

它们通常采用吸湿剂、冷凝器或蒸发器等工作原理。

除湿机能够有效地控制湿度,减少潮湿环境对物品的影响,防止物品受潮和发霉。

除湿机分为家用和商用两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容量。

3. 干燥剂干燥剂是一种吸湿的物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并保持物品的干燥。

常见的干燥剂有硅胶、沸石、石膏等。

它们可以放置在密封容器中或与物品一起存放,吸湿剂会在一定时间内吸收湿气,防止物品发霉。

干燥剂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或重新充干,保持防霉效果。

4. 通风通风是一种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改变空气流动,减少湿气积聚的方法。

保持室内通风可以降低湿度、排除潮湿空气,起到防止物品发霉的作用。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家用纺织品的防霉性能是指其能够防止霉菌生长的能力。

防霉性能好的纺织品能够有效防止霉菌生长,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潮湿、异味和健康问题。

测试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测试样品:选择一块约为5 x 5 cm的家用纺织品
样品。

2.准备霉菌培养基:将霉菌培养基倒入测试瓶中。

3.将样品放置在霉菌培养基上:将测试样品放置在霉菌
培养基上,使其自然贴紧霉菌培养基表面。

4.将测试瓶密封并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将测试瓶密
封后,放置在温度为25°C、湿度为95%的恒温恒湿环境中。

5.观察霉菌生长情况: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霉菌生长情
况。

如果在测试期间霉菌没有生长,则说明该样品具
有较好的防霉性能。

注意,霉菌生长情况的观察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进行,以避免外界污染物的干扰。

如何去除衣服(纺织品)上的霉斑

如何去除衣服(纺织品)上的霉斑

如何去除衣服上的霉斑发霉的纺织物品除霉方法发霉轻微的:把发霉的衣服放进淘米水中浸泡一夜,让剩余的蛋白质吸附霉菌。

第二天,淘米水的颜色变深了,霉斑已经清除了不少。

发霉严重的:对于霉斑依然较顽固的地方,可采用ASD-QX祛霉清洁剂来喷涂,染化刷一遍,等待自然干燥霉斑就会逐渐变淡直到完全被分解-消失。

去除衣物霉味闻到衣柜里的衣服发出霉味时,您可以在洗衣盆的清水中加入两勺白醋和半袋牛奶,把衣服放在这特别调配的洗衣水中浸泡10分钟,让醋和牛奶吸附衣服上的霉味,然后上冲冲,下洗洗,左搓搓,右揉揉,最后用清水投洗干净,霉味就没有了,对于霉味很难清除的可以使用除臭包来吸附异味。

如果您要急着出门,来不及用这个方法去除霉味,还可以再试试用吹风机去霉味的办法:把衣服挂起来,将吹风机定在冷风挡,对着衣服吹10~15分钟,让大风带走衣服的霉味,然后您就可以放心地穿上它出门了。

活性氧洗衣轻松去除细菌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个体验:梅雨季节,洗好的衣服不易晒干,常有一股难闻的酸霉味。

有时候,洗好的衣服没有及时晒也会有这种难闻的味道。

这是因为你没有将衣服真正洗干净,附在衣服上的霉菌大量繁殖,排出酸性物质,产生异味。

霉属于真菌,叫发霉的真菌,普通无氧洗衣粉洗不掉,霉菌会形成菌落,开始的时候颜色很淡,随着菌丝不断扩展蔓延,颜色逐渐加深,这就会在衣服上留下黑色斑点。

最恼人的,这种湿热梅雨天的霉菌还会造成股癣、香港脚上身。

衣物的除菌,我们平常大多采用紫外线以光波除菌的方式,但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则效果并不明显。

活性氧除菌以超强的氧化力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将细菌灭活,由于活性氧水可以渗透到衣物的每处角落,所以将不会存在杀菌死角,实验室表明ASD-PW防霉抗菌剂对细菌的杀死效果比普通的氯强3000倍,而且对人体无害,防霉抗菌剂对包括日常危害人体健康最常见的大肠杆菌、毒菌、葡萄球菌、真菌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菌均有强去除作用,使衣物即使用在阴干下也无异味。

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研究

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研究

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研究
新型纺织品有很多,其中纤维材料的发展是最为迅猛的。

纤维材料的强度是关键因素,影响着产品的穿着舒适度,耐用性和价值。

如今,不仅仅是物理性能,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纤维材料的抗霉性。

防霉是纺织品的关键技术,可以防止衣服开裂、失去硬度和颜色等问题。

有效的防霉技术是保证纺织品有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要素。

因此,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纺织品防霉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研究了现有的纺织品防霉技术,主要有化学防霉、物理防霉和普通防霉等。

其次,我们研究了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及其标准,主要包括水蒸气和湿热抗性试验、耐水抗性测试、耐清洗抗污抗菌试验等。

每种测试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例如湿蒸气、湿热抗性都是根据纤维表面发生变化的时间和热量的量来定义的,耐水性就是根据纤维表面发生变化的比例来定义的。

最后,为了验证防霉性能,我们还进行了纺织品防霉评价实验,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实验中,我们采用不同的腐蚀剂进行测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确定纤维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抗腐蚀性。

总之,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是保证纺织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过程,有效的提高产品的防腐蚀能力及其其他性能指标。

综上所述,《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
且高度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现有技术出发,分析了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及其标准以及进行纺织品防霉评价实验的步骤。

最后,本文提供了若干有效的技术方案,以此为企业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aatcc30-2017防霉检测标准

aatcc30-2017防霉检测标准

AATCC 30-2017防霉检测标准
AATCC 30-2017标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纺织材料对真菌生长的抵抗力。

这种测试方法可用于确定纺织品在潮湿和温暖环境中的耐霉变能力,以及其抵抗霉菌和腐烂的能力。

在AATCC 30-2017标准中,纺织材料的防霉性能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评估的:
选取样品:从待测试的纺织材料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通常为10个或更多。

准备培养基:使用适当的培养基来支持真菌的生长。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沙氏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接种真菌:将一定数量的真菌孢子接种到培养基上。

通常使用的真菌种类包括黑曲霉、绿色木霉等。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培养一定时间,以便真菌生长。

观察记录结果: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真菌生长情况,记录每个样品上真菌生长的情况。

根据真菌生长的程度,可以对纺织材料的防霉性能进行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具体的培养条件、观察周期等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以模拟纺织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环境条件。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真菌种类进行测试,以评估纺织材料对
不同种类真菌的抵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AATCC 30-2017标准仅提供了一种评估纺织材料防霉性能的方法,其结果仅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纺织材料的成分、结构、染料等对防霉性能的影响。

同时,如果待测试的纺织材料已经经过了防霉处理,则需要在测试中特别说明,以便对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防霉抗菌剂或使用含有防霉抗菌剂的纺织材料,在布料中形成一种抗菌抑制霉菌生长的环境。

以下我将详细说明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防霉原理:布料防霉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霉菌的生长,二是防止霉菌扩散繁殖。

首先,通过在布料中添加具有抗霉菌活性的防霉剂,可以直接抑制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是一种能够破坏霉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磷酸锌等。

这些防霉剂可影响霉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酸或酶活性等,从而阻断霉菌的生长周期。

同时,防霉剂也可以增加霉菌细胞内的氨基酸浓度,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对霉菌产生抗菌作用。

其次,布料的结构和面料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布料的纤维结构可以影响湿度和通风情况,而霉菌适应生长的湿度通常在80%以上。

如果布料纤维结构呈现较大的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那么布料上的水分会更容易散发,减少霉菌的滋生。

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纤维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纤维上的细菌附着面积,同时它们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会影响水分在纤维表面的分布。

通常来说,亲水性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疏水性纤维会减少水珠与纤维表面的接触,从而减少霉菌的滋生。

抗菌原理:布料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使用抗菌纤维,来抑制布料上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的添加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物质,如银离子、二氯苯酚等。

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细菌的细胞壁、膜或细胞内的酶和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使用抗菌纤维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方法。

抗菌纤维是指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使得纤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抗菌纤维材料主要有抗菌塑料纤维、抗菌涤纶纤维、抗菌棉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释放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来抑制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或抗菌纤维在靠近细菌的位置释放抗菌物质,通过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或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纺织品防霉检测技术_谢小保

纺织品防霉检测技术_谢小保

)
AATCC 要: 介绍并比较国内外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的常用方法, 包括国家标准 GB / T 24346 —2009 ,
30 —2004 , EN 14119 —2003 和 JIS Z 2911 : 2000 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不同菌种、 培养时间、 接种量等对 测试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纺织品; 染整; 检验; 抗微生物性 中图分类号: TS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 - 4017 ( 2013 ) 01 - 0045 - 03
0 级: 无长霉; 干式法 JIS Z 2911 耐 霉菌 活 性 测试方 1 级: 长霉面积不超过 1 /3 ; - 2010 法 2 级: 长霉面积超过 1 /3 。 湿式法 平板 培养法 0 级: 未长霉; 1 级: 生长面积小于 10% ; 2 级: 在样品表面的覆盖面 纺 织品 防 霉 测试方 积为 10% ~ 30% ; 3 级: 在样品表面的覆盖面 法 积为 30% ~ 60% ; 4 级: 在样品表面的覆盖面 积 > 60% 。
Testing methods for anti fungal activity of textile materials
XIE Xiaobao1 ,SHANG Chengjie2 ,LI Sujuan1 ,PENG Ruqun1 ,SUN Tingli 1 ,CHEN Yiben1
前言
肺曲霉病、 蕈样肉芽肿、 鼻脑毛霉菌病、 着色霉菌病、 中 , 。 毒症和癌症 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上海 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卫生机构研究证实, 洗衣机内暗藏 的霉菌沾染内衣后, 可以导致皮肤病、 妇科病、 呼吸系 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使用防霉纺织品能有效地预防疾 对防治霉菌过敏、 脚癣、 股癣、 湿疹、 病通过织物传播, 疖痈、 汗臭、 脚臭、 皮肤骚痒有显著效果。 美国 AATCC 于 1946 年颁布了第一个纺织品防霉 “纺织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烂性能的评 性能的检测方法 [5 ] 定 AATCC 30 ” 。英国于 1981 年颁布了纺织品抗微 生物劣变性能的测定方法 BS 6085 , 该法已被欧盟标准 “纺织品测试微小真菌作用的评估 EN 14119 - 2003 ” [6 ] 替代 。日本 1992 年颁布的“耐真菌测试方法 JIS Z 2911 - 1992 ” 中规定了纺织品防霉性能的测定, 现行的 版本号为 JIS Z 2911 - 2010 。 我国在防霉纺织品的研究方面尽管起步较晚, 但 目前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 中心和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 共同起草制定了 我国第一部防霉纺织品国家标准《GB / T 24346 —2009 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 》 。 该标准的实施, 标志着 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所有防霉纺织品有了统一的测试方 法和质量指标。

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助剂,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防霉剂

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助剂,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防霉剂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1、浸轧工艺:〈1〉用量:10~40g/L〈2〉工艺流程: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2、浸渍工艺:〈1〉用量:2~5%(o.w.f)〈2〉浴比:1:10〈3〉处理温度:40~60℃〈4〉处理时间:30~40min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纤维用抗菌防臭整理剂杨栋梁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200042)摘要介绍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审查项目,重点阐述分析主要的抗菌整理剂及其抗菌机理,包括目前最流行的天然抗菌整理剂。

叙词抗微生物剂机理种类纤维1 前言现代抗菌防臭(又名卫生)整理剂的发展史,可追溯到1935年由G.Domak使用季铵盐处理的军服,以防止负伤士兵的二次感染。

1947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由季铵盐处理的尿布、绷带和毛巾等商品,可预防婴儿得氨性皮炎症[1]。

1952年英国Engel等人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毛毯和床(坐)垫面料,但由于季铵盐活性较低,不耐水洗和皂洗。

以后,曾一度使用有机汞、有机锡等高效杀菌剂作为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剂。

但是,由于这类高效杀菌剂很容易引起人体皮肤的伤害,不久就被淘汰了。

以后抗菌防臭整理剂一直沿着安全、高效广谱抗菌和耐久性的方向开发。

直至1975年美国道康宁公司推出有机硅季铵盐(即商品名为DC-5700),可以说是现代抗菌防臭剂中最完美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但最近十多年来,无机化合物、纤维配位结合的金属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等三方面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开发研究,其进展令人瞩目。

抗菌防臭整理剂的用途主要涉及化妆品、食品、医药、造纸和纺织品等。

布料防霉条件

布料防霉条件

布料防霉条件
布料防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清洁:布料必须保持清洁,避免残留物和微生物滋生。

2、干燥:布料应保持干燥,潮湿的布料容易滋生霉菌。

3、灭菌:布料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4、防腐:在布料加工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防腐剂,如氯化钙、苯甲酸钠等,以防止霉菌生长。

5、包装:布料应该用密封的包装袋或盒子包装,以避免湿气和尘埃进入。

6、存放:布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同时定期通风,保持存放环境干燥。

7、定期检查:对库存的布料应定期检查其是否有霉变现象,如果发现有霉变现象应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防霉方法介绍
纺织品保守防霉方法:
黄梅天,霉菌繁殖快,霉菌到处有,受潮的东西都会长霉。

纺织产品,装箱前必须要干透、凉透(采用蒸汽发泡的聚苯乙烯空心微珠更要干透、凉透),还要与防潮剂一起封装,大纸箱本身也要能密封防潮。

措施到为,产品会降低80%的发霉风险。

织物防霉处理不只是为了运输途中防止产品发霉,主要是为了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时不发霉。

潮湿季节,从一些地毯、窗帘、沙发套,椅套,车、船、机内装饰织物上,都能散发出令人厌恶的霉味儿。

纺织防霉剂-BJ可以直观的解决这个问题。

纺织防霉剂的防霉原理:
经过防霉抗菌剂整理的织物表面形成一层防霉抗菌保护层,采用机械式杀菌,遇到微生物主动杀死它,从而确保纺织品即使潮湿都不会发生霉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