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病情监测及护理
简述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
![简述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1e50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7.png)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其病情较重时需要进行外科治疗。
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中,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
本文将从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1. 护理诊断1.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中,首先要评估和监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包括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等指标的监测,以确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静脉输液、药物治疗等,以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1.2 氧合不足外科休克病人往往会出现氧合不足的情况,即组织和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病人的氧合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疗、呼吸道管理等,以提高病人的氧合水平。
1.3 代谢紊乱外科休克病人在发生休克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代谢紊乱的情况。
包括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代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代谢紊乱,以维持病人的内环境稳定。
2. 护理问题2.1 液体管理问题外科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液体复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代谢情况,合理地制定液体管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抢救效果。
2.2 预防感染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往往会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插管、手术等,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感染预防工作,以保证病人免受感染的困扰。
2.3 心理支持外科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往往会经历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够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
我认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外科休克病人时,应该注重综合护理,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3504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e.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失血等情况下,其特征是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急救措施1. 确认休克病人:观察病人的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以及病史,确定是否为休克病人。
2. 呼叫急救人员:在确认休克病人后,即将呼叫急救人员,告知病人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及时救治。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4. 保持体温:使用毯子等物品覆盖病人,保持体温,预防低体温对休克病人的进一步影响。
5. 卧床歇息:将病人放置在平躺位,保持歇息状态,避免过度活动。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 维持血容量:根据医嘱,赋予适当的液体补充,维持病人的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
4. 赋予氧气:根据病人的氧饱和度,赋予适量的氧气,改善组织氧供。
5. 防止感染:保持病人的卫生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
6. 心理支持:赋予病人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减轻其焦虑和恐怖。
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 心律失常:根据医嘱赋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2. 呼吸衰竭:如病人浮现呼吸难点等症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脑缺氧:保持病人的氧供,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氧血症,预防脑缺氧的发生。
4. 肾功能伤害: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情况,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预防肾功能伤害。
四、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指导1. 饮食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的饮食方案,如低盐、低脂饮食等。
2. 药物管理: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人所需的药物,包括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确保病人正确服药。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e141b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1.png)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1.评估和监测病情: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护士应当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进行监测。
此外,还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尿量和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2.给予氧气:失血性休克病人常伴有组织缺氧,因此,应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提供高浓度氧气(如:5-10升/分钟)通过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患者吸入。
吸氧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
3.快速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应当针对复苏的关键点进行。
首先,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
输入的液体可以是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溶液)。
目标是回复患者的循环容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和供氧情况。
给予液体复苏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4.控制出血源: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首要任务是尽快找到并控制出血源。
如果出血源可见,如外伤出血,则需要及时进行止血。
如果出血源不明,如消化道出血,则需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控制出血(如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等)。
5. 监测休克指标:针对休克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进展和效果。
常见的休克指标包括乳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中心静脉压(CVP)、氧饱和度(SatO2)等。
6.控制疼痛: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和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咪达唑仑等。
7.预防感染:失血性休克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包括勤洗手、消毒器械、保持患者的洁净等。
8.给予营养支持: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休克后早期的恢复。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重。
9.心理疏导: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休克护理要点
![休克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9311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d.png)
休克护理要点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护理休克患者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皮肤色泽和湿度、尿量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如有必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3. 建立静脉通路:尽快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给予药物治疗。
4.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快速补液,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5.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等。
6. 调整体位:将患者置于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 20-30 度,下肢抬高 15-20 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和改善呼吸功能。
7. 保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低体温,可使用毛毯、热水袋等保暖。
8. 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9.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0. 做好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休克的护理需要密切的监测和细致的护理操作,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918f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a.png)
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神志情况及瞳孔大小。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微循环情况(指端色泽、皮肤温度等)及其他脏器功能。
【护理措施】1、取头及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的中凹体位,也可取平卧位,保持患者安静,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患者。
2、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师治疗和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粗大的静脉,保证患者至少有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监测容量。
4、创伤和大出血的患者应准确客观地记录出血量,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注意患者血红蛋白及出凝血的监测。
5、遵医嘱用药,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注意用药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及时记录。
6、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力衰竭或液体漏至皮下组织坏死。
7、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固定,可给予必要的约束,防止休克初期患者躁动而意外拔管。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平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患者给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等)。
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及痰量,做好记录。
10、注意患者胃肠功能的评估和启动,有肠内营养的患者应抬高床头,定时评估患者胃潴留的情况,防止误吸。
对于需胃肠减压的患者应保证胃管的通畅。
11、遵医嘱按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注意患者血糖的变化1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13、病室环境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加强对患者的保温。
体温过高时要采取适当降温,同时关注体温的变化。
14、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保护患者的隐私。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e6f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4.png)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情,常见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的病人。
护理方案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快纠正血容量不足,促进病人的恢复。
护理方案
1. 紧急识别和评估:护士应该迅速识别出病人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并评估其紧急程度。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针对出血原因,护士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这可能包括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剂或外科手术等。
3. 快速输血:在止血措施采取后,护士应尽快开展输血工作。
根据病人的情况,判断需要输注的成分和数量,并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4. 监测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例如血压、脉搏、呼吸、血红蛋白水平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
采取相应措施。
5. 患者舒适护理:除了紧急治疗措施,护士还应提供患者的舒
适护理。
包括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体位、缓解疼痛等。
6.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失血性休克病人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适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7. 定期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观
察病人的病情改善情况,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方案。
结论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旨在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恢复病
人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态。
护士在实施方案时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78330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4.png)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于全身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和综合护理,以稳定其病情和维持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及监护要点。
护理目标休克病人的护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循环功能受损,护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液体复苏、血压支持等措施,维持有效循环量,确保足够的血液供应到各个器官。
2.维持呼吸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常伴有呼吸功能障碍,需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呼吸窘迫等问题,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休克病人代谢紊乱,易导致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护理应监测酸碱和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和调整。
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休克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等。
护理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
护理措施1. 紧急补液休克病人因有效循环量不足,需要紧急补液以增加血容量。
常用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补液速度,并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
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若补液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液流动。
护士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和休克指数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维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可能因呼吸窘迫或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缺氧。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例如清理分泌物、吸痰、气道吸引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密切监测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监测频率要根据病情确定,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同时,还需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评估病人的液体状态和循环功能。
5. 保持体温稳定休克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影响病人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护士要保持休克病人的体温稳定,避免过度退热或出汗,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温暖液体输注等。
6. 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调整休克病人常伴有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及时纠正和调整。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a1dbfe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c.png)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机体功能失调状态,由于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或创伤患者。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既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又要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恢复。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的第一步是快速评估病情。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史等,并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通过评估,护士可以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调整护理措施。
在处理休克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及时进行氧气输送或人工通气。
其次,护士需要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输液、药物等治疗。
同时,护士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确保血容量的恢复。
此外,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剂等药物。
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中,预防感染也非常重要。
护士应提醒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的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士还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患者的导管、插管等器械,防止细菌滋生。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中,疼痛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应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改变体位、按摩、使用热敷等。
疼痛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促进康复。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还包括心理支持。
休克病人往往面临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扰,并积极提供心理援助。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战胜困难。
除了以上所述的护理措施,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还应从个体化角度考虑,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
同时,护士还应注意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工作。
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及时应对休克病人的急需。
休克观察内容
![休克观察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c577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5.png)
休克观察内容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状态,通常由大量失血、感染、过敏反应、心脏问题等原因引起。
在休克发生时,身体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氧供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
因此,对休克患者的观察至关重要,以下是休克观察的主要内容:生命体征监测: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需要密切监测。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休克的发展趋势。
神志和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意识状态是否正常。
休克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患者的神志和意识。
皮肤颜色和温度:休克患者的皮肤可能变得苍白、湿冷,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足导致的。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休克的发展情况。
尿量:休克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尿量。
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评估肾脏功能和休克的严重程度。
呼吸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是否正常。
休克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心电图监测:对于心脏问题引起的休克,心电图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休克的原因。
综上所述,休克观察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休克患者护理问题和整改措施
![休克患者护理问题和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5e7e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8.png)
休克患者护理问题和整改措施
休克是因为机体失去破坏平衡的能力,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多重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种严重疾病。
休克病情突然,治疗时间紧迫,护理是其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休克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循环支持:休克患者内外出血和容量不足是导致循环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迅速进行液体复苏和纠正失血。
2.氧合改善:休克患者机体氧供需失衡,因此需要提高氧合水平。
氧气吸入、生物反馈、支气管扩张剂等都可以使用。
3.代谢改善:休克患者新陈代谢紊乱严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胃肠道出血和其他等等。
4.监测和处理: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及尿量等指标,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为了改善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检查和纠正气道受阻情况。
2.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节液体输注速度。
3.及时评价患者的意识状态,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休克患者的进食和水分的摄入。
5.隔离患者,控制感染。
6.给予休克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
7.保持好患者的营养和清洁,坚持护理观察,及时反馈问题,评价疗效。
休克病人护理措施
![休克病人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7dd37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7.png)
休克病人护理措施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和功能障碍。
休克病人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组织再灌注,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本文介绍了针对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与评估、液体管理、药物治疗、体位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监测与评估监测与评估是休克病人护理的基础,在休克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以及有关休克病因的指标,如血氧饱和度、尿液输出量等。
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液体管理液体管理在休克病人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根据休克的原因和类型,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液体管理方案。
常见的液体管理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血液制品输注、血浆代换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休克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液体输入和输出,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休克病人的护理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准确给予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
常用的休克药物包括升压药、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护士应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
体位调整体位调整在休克病人的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位调整措施。
例如,对于休克病人,抬高头部可以促进脑血流,减轻脑缺氧;半坐位可以减轻呼吸困难;水平位可以促进全身组织的再灌注。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位变化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及时调整体位。
心理支持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常常面临生死的考验,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恐惧、焦虑和绝望等。
因此,心理支持在休克病人的护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情绪表达,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同时,护士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结论休克病人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25615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0.png)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及颈静脉和周围静脉的充盈程
度的变化,及早发现与判断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密切观察P、R、SPO2、BP、脉压差、CVP的变化并定时记录。
3、记录尿量、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色和性状。
4、观察专科情况:肢体肿胀、血运、动脉搏动、感觉、活动度、伤
口出血。
5、注意有无颅脑、胸、腹等多发伤;有无并发症和基础疾病。
护理要点
1、立即取休克体位、保暖,骨折处制动和固定,心电监护监测生命
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升/ 分,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脉通
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作交叉配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留置导尿监测每小时尿量,如发现病人尿量减少,颜色呈浓茶色,
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肾功能损害;如颜色为鲜红色,说明肾挫伤。
4、遵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降,
必要时加速输液或加压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严
密监测体温,及时使用降温措施。
6、保持患者舒适体位,翻身,做好生活护理,使用床栏、约束带,
保持肢体功能位,并进行肢体按摩。
7、做好褥疮和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指导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
2、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从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不适随诊。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b44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1.png)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概述外科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外伤或手术创伤后,因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引起全身组织细胞功能障碍和代谢异常,最终形成严重的血容量不足和细胞缺氧状态,临床表现为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症候群。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积极发挥护理在休克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提高患者康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二、病人护理1.病情评估首先,对休克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以及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和色泽、尿量等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休克病人,维持循环稳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如维持恰当的血容量、保持足够的心输出量、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等。
护理措施包括及时纠正低血容量、低血压等情况,积极预防和处理休克状态,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合理范围内。
3.细心护理对于休克病人,需要进行细心的护理工作。
包括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炎症、溃疡等的发生;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排泄护理,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
细心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4.心理护理休克病人常常伴有严重的心理压力,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予以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5.防止感染对于休克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
包括环境消毒、手卫生、巩固患者的血液-气道-胃肠道等重要传播途径的传播阻断,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等措施。
6.康复护理外科休克病人在度过休克期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包括逐步恢复活动,进行体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预防康复期并发症的发生。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312492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4.png)
休克的护理常规一、休克的定义休克:是指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3)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每小时尿量,是否<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5)动态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6)注意及时阅读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生化等化验的结果,了解患者的脏器功能。
(7)观察患者用药治疗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
2.一般护理(1)体位:取休克卧位(头躯干抬高15-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心源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
(2)静脉给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扩容是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
对于严重的病人,应建立2-3条静脉通道。
(3)抢救准备:推抢救车,备呼吸机、负压等。
(4)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随时监测CVP。
(5)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无自主呼吸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6)留置导尿,并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7)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抗过敏、抗感染等。
3.用药护理(1) 大出血时,立即配血,尽早给予输血治疗,补充血容量。
(2)输液量与速度的安排宜选择粗大血管建立静脉通路,备齐抢救药品,遵医嘱补液,补液速度开始宜快,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速度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3)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适当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应使用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外周静脉严防药物渗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根据血压调节泵速。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原则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e2578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e.png)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原则
休克是一种临床急重症,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以保护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休克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 快速评估和识别
休克患者往往表现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识别休克的类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2. 确保通畅的气道和呼吸
休克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困难或气道阻塞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呼吸支持措施,如氧疗等。
3. 补充液体和维持循环
休克患者的循环血量不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适
量的液体,以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速度,
如晶体液、胶体液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尿量等指标。
4. 控制出血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应积极控制出血源,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对于其他类型的休克,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收
缩剂或扩张剂,以调节血管张力,促进血液循环。
5. 监测和维持器官功能
休克会对多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器官功能,如心脏、肾脏、肺等,并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其功能。
例如,通过心电监护、尿量监测等手段来评估器官功能的状况。
6. 维持体温和提供心理支持
休克患者往往伴随体温变化和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维持患者
的体温稳定,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以上是休克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5fdaf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4.png)
(三)病情观察与监测 3、皮肤色泽及温度 反映体表灌流情况标示
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红润 → 休克好转 四肢皮肤苍白、湿冷 、轻压迟缓→休克无好转
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 →暖休克
(三)病情观察与监测 4、尿量 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 <25ml/h、比重↑→ 血容量不足 BP正常,但尿量仍少、比重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 >30ml/h → 休克纠正
(一)急救护理 1、积极处理原发病 快速扩容,建立静脉通道
包扎、止血、 抗休克裤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给氧
3、平卧位或者采取休克卧位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对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头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 3、维持正常体温 注意保暖
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体表局部加温方法 4、预防损伤
100次/分 收缩压下降为70~ 浅促
以上,较 90mmHg,脉压更
弱
小<20mmHgFra bibliotek减少重度
意识模糊, 嗜睡,甚至 昏迷
显著苍白, 青紫或花斑 状,甚至瘀 斑
厥冷, 肢端尤 其明显
很弱或触 收缩压在 摸不到 70mmHg以下或
测不到
微弱或 很少或 不规则 无尿
(二)身体状况
1.意识和表情
休克早期病人呈兴奋或烦躁不安的状态; 休克加重时,病人表情淡漠、谵妄或嗜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正常值:5-12cmH2O
CVP ↑
心功能不全
CVP ↓
血容量不足
【护理评估】
4.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右心室压力
PCWP
肺循环阻力增加
PCWP
血容量不足
5. 血生化检查
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指导
![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bf076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c.png)
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指导1. 了解休克休克是一种危急病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系统性感染等情况。
休克导致器官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休克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2. 提供稳定的环境在护理休克患者时,提供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
确保环境安静、温暖和干燥,避免过度刺激和紧张情绪。
3. 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经常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饱和度。
定期记录和报告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4. 维持循环稳定保持血容量和循环稳定是护理休克患者的关键。
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确保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
同时,密切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5. 保护呼吸功能休克患者的呼吸功能容易受到影响。
应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并提供必要的氧气辅助。
使用呼吸机或其他辅助设备时,需要注意调整气压和呼吸频率,确保呼吸功能的维持。
6. 动态评估心脏功能心脏是休克患者的重要器官,需要密切关注其功能状况。
监测心电图变化、心脏收缩力和循环系统的血流动态等指标,以指导心脏支持治疗的进行。
7. 防止感染休克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弱,易于感染。
因此,保持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包括洗手、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保持患者周围环境清洁等,减少感染风险。
8. 提供心理支持休克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其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
护士应提供温暖、安慰和理解的支持,倾听患者的情感需求,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9. 持续监测与评估对休克患者的护理要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
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与医疗团队密切协作,及时沟通患者的情况和护理需求。
10. 教育患者和家属对休克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进行护理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
向他们解释休克的病因、护理措施和预后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
通过以上护理要点和指导,我们可以有效地护理休克患者,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循环缺血
微循环扩张期(休克抑制期) 微循环内缺血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无氧酵解↑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微动脉和cap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微动脉和cap前括约肌收缩减弱
血液涌如cap网、微循环瘀血
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回心血量↓、BP↓
微循环衰竭期(休克失代偿期) 血液浓缩 酸中毒 血粘度↑ 血液高凝状态
4、动脉血气分析:“休克时酸碱平衡” 正常值: PaO2: 80-100mmHg PaCO2: 36-44 mmHg PH: 7.35-7.45 PaCO2>45-50 mmHg提示严重肺泡功能不全 PaCO2 >60mmHg且吸氧后无效,提示ARDS
5、动脉血乳酸测定:1-1.5mmol/L,无O2 代谢和高乳酸血症,估计休克及复苏变化。
苍白
发冷 100~120 收缩压90 表浅静脉 尿 20%~40% 次/分 ~70mmHg, 塌陷,cap 少 (800~ 脉压小 充盈迟缓 1600ml)
制 意识模 非常明 显著苍 厥冷 速而细 收缩压小 cap充盈更 少 >40% 重 或 期 度 糊,昏 显,可 白,肢 (肢端 弱,或 m于70mHg, 迟缓,表浅 无 (>
晶体
Crystalloid
胶体
Colloid
学术观点
临床医疗处理思路
Morgan GE.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3 ed P628 McGRAW-HILL 2002
1. 当给予足够的晶体溶液可以产生与 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 2. 补充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 需要3~4倍的晶体溶液 3. 绝大数外科病人的细胞外液体丧失 大于血管内液体的丢失 4. 大量快速的使用晶体溶液> 4-5L 常常 导致明显的组织水肿
压力监测器
压力传感器
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示意图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反映肺V,左心房, 左心室压力 正常值: 6-15mmHg 降低: 血容量不足 升高: 肺阻力高,肺水肿 3、心排出量(CO)和心指数(CI): 正常值CO: 4-6L/min C1:2.5-3.5L/(min m2) SVR(外周血管阻力)
动脉血乳酸浓度是反映组织缺氧的 高度敏感的指标之一
6、DIC的检测:
7、胃肠粘膜内PH(intramucosal PH, PHi)值监测:
• 休克的监测(视频)
休克的治疗 1、一般紧急措施:
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急救:动脉—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 静脉—压迫伤口、抬高受伤部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休克体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 高15-20°。 其他: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搬动。
4、脉率(改变早):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反应休程度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 0.5: 多提示无休克 >1.0~1.5: 休克存在 >2.0: 休克严重
• 5、尿量:反映肾灌流量的反应 • • >30ml/hr,表示休克已纠正 <25ml/hr,①比重高—说明肾血管收缩,血容 量不足 • ②比重轻,BP正常—可能有急性肾衰 •
●
● ● ● ●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应用抗菌药 避免误吸造成肺部感染 加强留置导尿管护理 加强创面或伤口护理
4.维持正常体温
●
定时监测T变化
●
●
保暖:加被或室内升温保暖,切忌体表加温。
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定时通风调节 室温、及时更换浸湿衣物及被单、作
好皮肤护理等。
●
库存血复温
5.预防皮肤受损和意外受伤
定义
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
效循环血容量锐减,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细胞
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
机体维持足够血液灌流的三大因素
• 充足的血容量 • 有效的心排出量 • 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病因与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失液性休克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
◆
采取休克体位 ◆ 使用抗休克裤 ◆ 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护理
低浓度、慢速开始,随时按血压测定值调整 浓度和滴速,避免BP骤升或骤降 ● 心电监护仪监测,维持BP在90/60mmHg左右 ● 严防缩血管药液外渗致皮下坏死 ● BP平稳后,逐渐减量、减速,避免突然停药 ● 其他:如增强心肌功能药物效果观察
经典复苏方法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其后被美国外科 医师学院提出的ATLS指南所规范
一旦确认发生失血性休克, 应立即开始进行复苏治疗 快速输入大容量晶体液体, 直至出血被有效制止
以提升血压至正常范围为基本复苏目标
经典复苏策略的潜在危害
在出血未被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经典复苏将导致: 加重持续出血,降低氧输送 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 提升血压使血栓被冲开,造成血 管再度出血 造成血液稀释,使血液丧失凝血 功能
温度及尿量变化
意识:反映脑组织灌流情况 皮肤色泽、温度:反映体表灌流情况
●
定时监测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
气分析等 观察原发病变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变化
●
◆
动态监测尿量及尿比重
尿量:反映肾灌流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反映组织灌流情况最佳的定量指标。
尿量>30ml,提示休克改善
尿比重:帮助鉴别少尿的原因是血容 量不足还是肾衰。
● ● ●
预防压疮 适当约束烦躁病人,防止意外伤害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7.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 ●
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损伤及意外伤害 意外损伤后的初步处理和自救知识
发生高热或感染时应及时就诊
注意醒醒
重点来了
即学即练
血压下降是( )。 A.诊断休克的惟一依据 B.休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C.组织细胞缺氧的重要指标 D.估计休克程度的主要指标 E.以上均是
3.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降低、侵入性治疗有关 5.有皮肤受损和意外受伤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
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疲乏无力等有关
6.潜在的并发症:MODS
护理措施
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 ◆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条以上) 合理补液:根据BP、CVP值调整量和速度 CVP与补液的关系
理想的胶体液
良好的扩容效果(容量效应及持续时间)
血管内无蓄积
完全经肾脏排泄
组织内无蓄积
良好的安全性
1993年2月至2003年2月,我们在临床共 遇到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 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
临床资料:13例706代血浆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8例,年龄28~76岁(28岁1例,50~60岁5例、61~70岁4例, 71~76岁3例)。其中高血压冠心病3例,高血压高血脂症6例,高血压合 并脑梗死3例,慢性肾炎1例。
即学即练
纠正休克所并发的酸中毒的关键措施 是( )。 A.过度通气 B.提高血压 C.及时应用大量碱性药物 D.利尿排酸 E.改善组织灌注
即学即练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 A.每分钟心脏排出的血量 B.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 血量 C.维持人体基本代谢的血容量 D.不包括贮存在肝、脾和淋巴窦中的所有 血量 E.循环系统内血量增加停滞于毛细血管中 的血量
2、补充血容量——快速? 3、积极处理原发病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间羟胺、多巴胺 血管扩张剂 酚妥拉明 强心剂 西地兰
6、改善微循环
早期:立即用肝素 晚期:氨甲苯酸、阿司匹林、小分子右旋
7、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经典复苏方法和目标
凝 血 病
死亡三角
低 温
酸中毒
大量输入液体造成低体温
形成“死亡三角”
根据对临床和实验资料的全面分析, 目前多数学者主 张对失血性休克采取“低度干预”的策略: 采用小容量复苏(限制性复苏) 使血压维持低于正常的水平( 可允许性低血压 permissive hypotension)(70mmHg左右? ) 在止血手术前开始进行完全复苏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2)
• 脑:后期,持续低BP→脑灌流↓→脑细胞水肿、坏 死→脑水肿、脑疝。 • 肝:肝血流↓微血栓形成→肝小叶中心坏死→细胞 缺血→肝功能障碍→内毒素血症→代酸↑ • 胃肠: ①胃肠缺血→粘膜糜烂出血→应激性溃疡 ②胃肠瘀血及粘膜受损→细菌及毒素入血 →菌血症或毒血症 • MODS
美国FDA只允许应用3%NaCL溶液
目前主张
联合使用晶、胶体液复苏, 以晶体液为主, 胶 体液为辅.
晶体液首推7.5%生理盐水
胶体液首推HES或万汶或佳乐施
晶胶体混合液 HSD(7.5%生理盐水+5%右旋糖酐)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肺泡与微血管间 气体交换减少有关
微血栓
DIC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激活纤溶系统
组织细胞缺血、 缺氧 ↑ 细胞功能障碍、坏死
严重出血倾向
休克时的体液代谢变化
儿茶酚胺释放 胰高血糖素生成 胰岛素产生↓ 血糖↑ 糖元分解↑ 血容量减少 ADH和醛固酮分泌↑ Na和水的排出↓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无氧代谢↑
能量生成↓
代谢性酸中毒
细胞膜Na-K泵功能失常
休克的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 分 程 神志 口渴 脉搏 期度 色泽 温度 休 轻 伴痛苦 明显 克 度 表情, 代 精神紧 偿 张 期
中 尚清 很明显 休 度 楚, 表情 克 淡漠, 抑 清楚, 开始 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