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创新

——正确处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六个关系

蒋黔贵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更为迅速,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也更为迫切和深远,成为众多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

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来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企业管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文化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作用力是最本质的和最持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需要接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在主导性。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本国文化框架中形成民族精神内核化的企业文化。

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流动,使得企业管理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然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逐渐流行一个词“Glocal”,是由英文“Global”与“Local”组成的合成词。其含义是,要把国际化(国际性视野、国际间网络、各种制度的国际性标准)与本土化(服务当地社会、加强各地域之间的合作、致力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这个问题的共识。

实践证明,管理是有两重性的,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的一面,还有其特殊性、社会性的一面。这决定了它与技术和资本不同,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差异。理性的科层组织产生于德国,创新的变革理论产生于美国,强调精神力量的企业文化和严细精益的管理风格诞生于日本,这里都包含着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必然性。理论界的一些专家将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技术或实践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在这三个层面当中,技术或实践层面的普遍性是比较强的,比如平衡记分卡、ISO9000、六西格玛、5S,等等,在任何国家的企业都可以适用,具有世界的通用性。而到了文化这个层面,则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即便是技术或实践层面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被不同国家的企业学习引进的过程中,也会和目标企业的文化、观念发生碰撞,处理不好就会因“水土不服”而导致“管理失灵”。将管理方法和工具与企业所在国家的文化进行融合,使管理的普遍原理和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是先进管理方法在国际间流动的必然要求。这种融合不是“1+1”式的拼接,而是一个新的“冶炼”过程,最终的“产品”已经包含了企业所在国家的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被广大员工认同、共享、维护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方法论。文化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作用力是最本质的和最持久的,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本国文化框架中形成民族精神内核化的企业文化。有人问,在跨国经营中,文化和资金、技术比较,孰轻孰重?我认为,在强弱式的并购中,购方并

不缺乏资金、技术,但是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却是可能导致失败的难题。企业文化看似软件,但当你试图去改变它时才显示出其韧性来。不同文化的融合,绝不是消除其差异,而要着眼于相互尊重和互补。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光辉的思想。怎样将其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演绎成为企业文化,我们实践的时间还太短,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注意力更多还是学习和借鉴。在向先进国家学习方面,中国的企业是热心的、虔诚的。可以说,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实践的案例。但是,怎样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消化他人经验,探索并建立承袭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管理方式和风格?这方面,我们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20多年的实践看,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和世界任何国家相比都有其独特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迎来了信息化,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迎来了全球化,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迎来了社会责任标准。统一、开放、竞争的全球市场要求我们的企业“几步并作一步走”,在跨越发展过程中企业所遇到的相对集中的矛盾、困惑、阻力,以及最终取得突破的解决办法,都离不开中国国情的现实规定性。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追求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开始注重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宝库中寻找文化传承的支持。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将“取之而有道,用之而欢乐”作为万向集团的经营哲学;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以“上善

若水”的理念统领海南航空,成功树立了“本土”性的企业文化;国酒茅台,飘香世界,已近百年。企业至今诚信恪守传统的“纯粮固态发酵酿造”工艺,集群山之谷、赤水河畔的水、土、空气、植物之精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加一滴添加剂,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被誉为“文化酒”。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二、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企业是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维护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否则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随着改革的深化,全球经济市场化程度在日益提高。但由于目前的核算体系还不能充分反映商品中资源过度消耗损失和环境污染成本等原因,形成了经济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要想减缓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生态变化,解决水、能源、原材料等供应日趋紧张的难题,企业必须下大力量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尽管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为了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GDP比2000年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国在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矛头直指那种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经济与社会不协调,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一种创新。

依法保障和促进企业与环境友好相处。中国已经制定了水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993年,中国开始推行清洁生产,2002年正式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促进广大企业采用清洁生产过程,推出清洁产品,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将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通过对中国开展清洁生产的219家企业的统计,推行清洁生产后,COD排放量平均削减40%以上,废水排放量平均削减40-60%,工业粉尘回收率达95%。

开源节流,使创立节约型企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节约资源被纳入中国企业发展战略。中石油、鞍钢、宝钢、中铝、华能、一汽6家企业已提出全面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的联合倡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纳入资源替代、减量、再利用等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相应的效益评价体系等,拉开了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序幕。这股潮流已经波及到边远地区。内蒙古集宁市在建设热电厂的同时,投资兴建污水处理厂,将城市污水处理为中水用于发电,发电的余热用于城市供暖;又投资兴建水泥厂,以煤电企业的炉渣、粉煤灰为原料生产水泥。在他们看来,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提上日程。今年2月中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用立法的形式引导全社会增强对风能、太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