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引言概述:计划生育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对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和管理的制度。
它的实施旨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计划生育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一、计划生育政策1.1 出台背景:介绍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如人口过快增长、资源短缺等。
1.2 政策目标: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等。
1.3 政策措施:列举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晚婚晚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等。
二、计划生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 人口红利:解释计划生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如减少劳动力供给压力、提高人均收入等。
2.2 资源压力缓解:说明计划生育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轻资源短缺的压力。
2.3 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阐述计划生育对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的作用,如减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竞争。
三、计划生育对社会的影响3.1 妇女权益保障:说明计划生育对保护妇女权益的作用,如减少妇女因生育而受到的歧视。
3.2 家庭幸福感提升:阐述计划生育对家庭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和谐度。
3.3 社会稳定和和谐:解释计划生育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意义,如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四、计划生育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方向4.1 人口老龄化:分析计划生育面临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结构失衡。
4.2 社会心理变化:探讨计划生育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如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家庭观念的转变。
4.3 制度改革:提出计划生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如优化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结语:计划生育制度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计划生育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惟独在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下,才干更好地实施计划生育,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育制度主要内容
生育制度主要内容【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1.生育制度的概念阐述。
2.为什么生育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生育制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二、生育制度的构成1.生育政策: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政策。
2.生育文化:包括家庭观念、生育观念等。
3.生育经济:包括生育成本、经济压力等。
4.生育社会:包括社会对生育的态度、性别平等等。
三、生育制度的影响1.人口结构变化:影响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等问题。
2.性别平等:影响性别比例、女性权益等问题。
3.家庭观念变化:影响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问题。
4.经济发展影响:影响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等问题。
正文(篇1)生育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到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生育制度主要由生育政策、生育文化、生育经济和生育社会四个方面构成。
生育政策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生育文化则涉及到家庭观念、生育观念等,影响着人们的生育决策;生育经济则涉及到生育成本、经济压力等,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而生育社会则涉及到社会对生育的态度、性别平等等,影响着生育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生育制度对人口结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等问题。
同时,它也会影响性别平等,从而影响性别比例和女性权益等问题。
此外,它还会影响家庭观念变化,从而影响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问题。
目录(篇2)一、生育制度的概念及背景1.生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和繁殖所产生的影响。
2.在当前社会,生育制度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等。
二、生育制度的主要内容1.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指国家制定政策,限制或鼓励人们的生育数量,以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2.性别比例失调: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3.人口老龄化: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这对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中国的生育制度
中国的生育制度
中国的生育制度指的是国家对人口出生数量和人口政策的管理和控制。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早期的目标
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具体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原则。
夫妻双方在满足法定年龄后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违反这一规定将面临罚款和其他处罚措施。
2. 强制堕胎和绝育:在一些地区和情况下,当夫妻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可能会面临强制堕胎或绝育的压力。
这一措施在近年来逐渐放松和取消,但在一些地方和特殊情况下仍然存在。
3. 奖励和处罚措施:政府为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妻提供一系列的奖励和福利,例如生育津贴、免费医疗和教育等。
另一方面,违反生育政策的夫妻可能会受到罚款、工作处罚或其他不利待遇。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中国政府于
2016年底宣布放开二孩政策,允许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
这
一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
然而,实际生育数量的增长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压力、教育成本和女性就业等。
费孝通生育制度课件
目录
• 生育制度概述 • 费孝通的生育理论 • 生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 生育制度的改革与展望 • 生育制度案例分析
01 生育制度概述
生育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育制度是指社会为了维持人口 数量、优化人口结构而制定的关 于生育行为的一系列规范和政策 。
特点
生育制度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 社会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育 制度各有特点,反映了当地社会 、经济和文化背景。
性别平等观念
传统的生育制度往往涉及到性别不平等的问题,改革生育制度有助 于推动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实现。
家庭发展需求
随着家庭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生育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家庭 的需求,需要改革以促进家庭的发展和幸福。
生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01
02
03
04
完善生育保障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生育保障制度 ,为生育家庭提供经济、医疗
费孝通的生育理论也提醒我们社会舆论对生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通过
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促进生育水平的合理回升。
03
生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费孝通的生育理论对于传承和创新生育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
们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不断推进生育文化的现代化。
03 生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制度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新和完善。
02 费孝通的生育理论
费孝通生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家庭生育决策
费孝通认为家庭是生育决策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意愿、 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生育决策。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费孝通认为传统社会中生育是家庭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生育 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2024年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结合我队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坚决贯彻执行《____回族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灵武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
对违反计划生育行为的,采取经济处罚与纪律处分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严肃处理。
2、明确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3、对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使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规律化的方向发展。
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宣传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依法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5、建立规范的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分级分类管理,做到项目填写清楚、齐全。
建立流动人口育龄人员计划生育档案。
6、掌握员工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督促在其户籍所在地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确保持证率和验证率均达到____%以上。
7、对新来员工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员工预防艾滋病和计划外生育工作。
8、在暑假和春节期间,____职工及其探亲家属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传达现阶段国家相关精神,并将学习情况和内容整理归档。
9、开展多形式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办黑板报、贴宣传标语。
积极投稿,大力宣传计生工作的先进人物与典型。
10、每年____月____日前队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将本队年度发生的婚、孕、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流入(出)人口、育龄人员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统计备案。
11、计生领导小组按时向矿计生部门报送《流入人口登记及婚育证明查验信息反馈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二、育龄妇女管理制度:1、建立职工及家属育龄妇女婚育档案,随时掌握职工的生育情况,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
定期____“三查”,即查孕、查环、查病,防止计划外生育。
2、协助职工家属育龄妇女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相关部门办理《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证》,享受孕情及妇科病普查免费服务。
计划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是指国家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计划生育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一、计划生育制度的背景和意义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有限的资源环境条件,以及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过快的人口增长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限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实施计划生育制度对于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划生育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生育政策:国家依法规定了夫妻计划生育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包括晚婚晚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等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儿童的权益和家庭的幸福。
2. 宣传教育: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计划生育意识和素质。
宣传教育的内容包括生育知识、避孕方法、性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
3. 健康服务:国家加强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这包括提供避孕药具、避孕手术等计划生育服务,以及妇幼保健服务,如孕前检查、产前检查、产后护理等。
4. 经济激励措施:国家通过实施生育奖励和生育保险等经济激励措施,鼓励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生育奖励可以是一次性奖励或者长期的经济补贴,生育保险则是为生育妇女提供保险保障。
5. 监督管理:国家建立了计划生育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的监督。
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
三、计划生育制度的成效和问题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其次,人口结构得到了调整,老龄化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再次,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妇幼死亡率大幅下降。
计划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是指国家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人口数量和结构,保障人民的生育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背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过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计划生育制度。
二、计划生育政策1.政策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发展。
2.政策措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3.政策内容:(1)晚婚晚育政策:鼓励年龄较大的夫妻晚婚晚育,以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2)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政策:鼓励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控制人口数量。
(3)计划生育技术支持政策:提供避孕药具、避孕手术等计划生育技术支持。
(4)奖励和惩罚政策:对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奖励,对违反政策的家庭进行惩罚。
三、计划生育制度的影响1.人口数量控制:计划生育制度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减轻了社会经济压力。
2.人口结构调整:计划生育制度促使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方向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3.人口质量提升:计划生育制度使得家庭能够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提高了人口的素质和能力。
四、计划生育制度的效果评估1.人口数量控制效果:通过计划生育制度,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放缓。
2.人口结构调整效果:计划生育制度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3.人口质量提升效果:计划生育制度使得家庭能够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提高了人口的素质和能力。
五、国际经验和启示1.中国经验: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挑战。
2.其他国家经验:不同国家的计划生育制度因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适应。
3.启示:计划生育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政策,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注重科学规划和社会参与。
第三章 生育制度
第三章生育制度第一节生育测量与生育模式一、生育概念和测量指标(一)生育力和生育率生育力是指妇女的生育能力和潜能。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者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者生育子女的数量。
(二)生育测量1.出生人数出生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后有生命现象(有呼吸)的活婴数和。
首先,出生人数只包括有生命现象的活婴,而不包括死产。
其次,出生人数与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依存关系。
2. 粗出生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以30‰的出生率为分界线。
粗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数/同期该地区年平均人口数×1000 ‰ 3.普通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千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
普通生育率=一年内出生人数/同期育龄妇女人数× 1000 ‰5.年龄别生育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个年龄组的育龄妇女所生育的活产婴儿数与相应年龄组的育龄妇女总人口数之比。
年龄别生育率=一年内某年龄组妇女生育的活产数/同年该年龄组妇女数×1000 ‰6.总和生育率:现有各年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
总和生育率=年龄别妇女生育率之和7.晚育率:一定时期内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初次生育数与全部第一胎出生人数之比,它说明在第一胎生育中符合晚育要求出生的婴儿所占比重。
晚育率=该时期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初次生育数/一定时期全部第一胎的出生人数×100% 8.计划生育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同一时期出生人数之比。
普通以每一百个出生婴儿中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婴儿数表示。
计划生育率=一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年出生人数× 100 %二、生育模式(一)传统社会的生育模式:死亡率导向的多育模式。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低死亡率,低生育率,人类的生育从自然型走向人为的控制型。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以中国为例:人口生育模式从解放前的死亡率控制的多育模式经历低死亡的多育模式转向自觉控制生育数量的模式。
生育制度
莱宾斯坦把孩子生产的成本分为两部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新生儿带来的效用分为六类:消费效用;劳动—经济效用;保 障效用;除此之外,还有经济风险效用;维持家庭地位的效用; 对家庭的扩大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效用。除第一和第六效用之外, 其他效用都会呈现一种趋势:较高胎次新增孩子的效用将随家庭 经济地位的上升而递减。
三 伊斯特林:生育率决定的供给—需求理论
强调生育率随着家庭相对经济状态的变化而变 化,对生育率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
主要内容: (1)批判贝克尔的理论假定,认为人的嗜好不仅是
善变的,而且存在差异,是社会化的结果。 (2)收入对生育率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于嗜
好的变化。 (3)两代间经济状况的相对变化是决定生育率的主
第三节 专题:生育政策
二、计划生育政策 1、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 2、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 3、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4、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5、计划生育谋变
6.总和生育率:现有各年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 。 总和生育率=年龄别妇女生育率之和
第一节 生育测量与生育模式
7.晚育率:一定时期内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初次 生育数与全部第一胎出生人数之比,它说明在第 一胎生育中符合晚育要求出生的婴儿所占比重。 晚育率=该时期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初次生育数/ 一定时期全部第一胎的出生人数×100%
(二)主要观点:夫妇决定生育子女的是一种合理的行为 ,因为孩子可以成为直接的效用资源,类似于耐用消费资 料。按照这一假定,当收入增加时,人们通常愿意多生孩 子,即收入对生育存在着正效应,但是现实却与此相反。 原因是孩子支出的增加将提高孩子的质量,父母通过对孩 子支出的自由选择,自由地选择了孩子的质量,因此生育 数量的多少与养育质量之间密切相关,家庭内部影响生育 率的决定性因素是:父母对孩子质与量的选择。而且时间 价值的上升,是导致家庭选择以孩子质量替代孩子数量的 主要因素。
计划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是指国家为控制人口数量和促进人口结构优化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下面是对计划生育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计划生育制度的背景和意义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是基于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因此,为了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采取了计划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提高人均资源分配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计划生育制度还可以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
二、计划生育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1. 基本原则(1)自愿与合法:计划生育应基于夫妻双方的自愿和合法权益。
(2)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计划生育制度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确保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
(3)全面与综合:计划生育制度应涵盖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健康等多个方面。
2. 主要政策措施(1)晚婚晚育政策:鼓励年龄较大的夫妻晚婚晚育,以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2)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在城市地区,夫妻双方独生子女可生育两个子女;在农村地区,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3)节育措施:提供多种节育方法,包括避孕药、避孕环、避孕套等,鼓励夫妻选择适合自己的节育方法。
(4)计划生育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效果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制度以来,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总量得到了控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总人口为14亿,相比于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制度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可能会超过20亿,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对于控制人口数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人口结构的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劳动力人口占比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育制度
• 二、生育测量——生育率的几种统计指 标
• (一)测量前提 • 1.育龄妇女是指15-49岁处于生育年龄的
妇女。 • 2.以活产数为生育基数。 • 活产:妊娠产物完全从母体中排出时,
具有呼吸、心跳、脐带动脉搏动、明显 的随意肌的运动,这四种生命现象之一。
• (二)统计指标
• 1.粗出生率
• 又称一般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平 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 第四,发展中国家对高生育率的控制主 要依赖于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
• 第二节 生育制度分析
• 一、生育制度的分析框架
• 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 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 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 (一)生育规范
• 生物因素经由制度因素而实现现实的 生育率,在生育制度中,生育规范的 重要性表现为生育规范规定了两性怎 样的结合才能生育子女和养育子女, 即规定了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 第四,农业社会的政治制度普遍地具 有封建专制的特征,存在着阶级间 生存境遇的巨大差别和极度的不平 等。
•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
• 第一,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 在低死亡率的状况,生育率明显下降.
• 欧美型
• 20世纪初这些国家生育率下降时起点低,出生率一
般在30‰以下;经历了两次人口增长波动。
•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以中国 为例
• 第一,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表现死 亡率与出生率之间非同步变化.
• 第二,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 的生育率稳定下来,一些国家开始出 现下降的趋势.
•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有关生育的指标 (1980-2000年)
• 第三,与传统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 济和政治因素依然存在,成为其生育率 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生育制度名词解释
生育制度名词解释1. 引言生育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生育制度的目的是在保障人口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本文将对生育制度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背景随着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采取了相应的生育制度。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更是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环境的挑战。
因此,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生育制度,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目的生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
具体来说,生育制度的目标包括:•控制人口数量:通过限制生育人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避免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调整人口结构:通过引导生育行为,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4. 内容生育制度的内容包括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常见的生育制度内容:4.1 生育政策生育政策是生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生育奖励政策和生育惩罚政策等。
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对生育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通过限制生育人数和时间间隔等方式,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生育奖励政策是指国家对符合生育政策要求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生育。
生育惩罚政策是指对违反生育政策的家庭进行处罚和限制,以达到约束生育行为的目的。
4.2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孕产妇权益和婴幼儿健康,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包括孕产妇保险和婴幼儿保险两部分。
孕产妇保险主要是为孕产妇提供医疗保险和生育津贴等福利待遇,保障其在怀孕、分娩和产后恢复期间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补贴。
婴幼儿保险主要是为婴幼儿提供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等服务,保障其健康成长。
第三章 生育制度
第三章生育制度第一节生育测量与生育模式一、生育概念和测量指标(一)生育力和生育率生育力是指妇女的生育能力和潜能。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二)生育测量1.出生人数出生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后有生命现象(有呼吸)的活婴数和。
首先,出生人数只包括有生命现象的活婴,而不包括死产。
其次,出生人数与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依存关系。
2. 粗出生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以30‰的出生率为分界线。
粗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数/同期该地区年平均人口数×1000 ‰3.一般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千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
一般生育率=一年内出生人数/同期育龄妇女人数× 1000 ‰5.年龄别生育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个年龄组的育龄妇女所生育的活产婴儿数与相应年龄组的育龄妇女总人口数之比。
年龄别生育率=一年内某年龄组妇女生育的活产数 /同年该年龄组妇女数×1000 ‰6.总和生育率:现有各年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
总和生育率=年龄别妇女生育率之和7.晚育率:一定时期内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初次生育数与全部第一胎出生人数之比,它说明在第一胎生育中符合晚育要求出生的婴儿所占比重。
晚育率=该时期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初次生育数/一定时期全部第一胎的出生人数×100%8.计划生育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同一时期出生人数之比。
一般以每一百个出生婴儿中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婴儿数表示。
计划生育率=一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年出生人数× 100 %二、生育模式(一)传统社会的生育模式:死亡率导向的多育模式。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低死亡率,低生育率,人类的生育从自然型走向人为的控制型。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以中国为例:人口生育模式从解放前的死亡率控制的多育模式经历低死亡的多育模式转向自觉控制生育数量的模式。
生育制度一书
生育制度一书【最新版2篇】篇1 目录一、生育制度的概述二、生育制度的历史变迁三、生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四、生育制度的现状与挑战五、生育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篇1正文一、生育制度的概述生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育政策、生育观念、生育行为以及生育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安排。
生育制度关乎国家的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生育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育制度的历史变迁从古至今,生育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生育制度以传统的生育观念为主,强调多子多福,人口数量的增加是社会繁荣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大,生育制度逐渐向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方向发展。
在我国,生育制度的变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鼓励生育,提高人口数量,以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2.上世纪 7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3.90 年代至今:逐步推行优生优育政策,实现人口质量的提升。
三、生育制度的影响因素生育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需求、社会保障体系等都会对生育制度产生影响。
2.文化观念因素:生育观念、家庭观念、性别观念等传统文化因素对生育制度具有深远的影响。
3.政治法律因素:政府对生育制度的立法、执法以及国际合作等都会对生育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四、生育制度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生育制度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生育率下降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对生育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五、生育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未来的发展,生育制度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
以下几个方面可作为生育制度未来发展的趋势:1.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引导人口合理增长。
2.推广优生优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生育成本,鼓励生育。
计划生育制度
计划生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对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的一种制度。
它旨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一、背景介绍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是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资源环境的压力。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于1979年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即俗称的“独生子女政策”。
二、政策内容1. 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政策是计划生育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政策规定,夫妻双方若为独生子女,则可以生育一个子女;若一方为独生子女,则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这一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了保障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政府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这包括提供避孕药具、手术避孕等各种避孕措施,以及生育咨询和健康检查等服务。
3. 奖励和处罚措施为了鼓励计划生育,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例如,生育符合政策要求的独生子女家庭可以享受一些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
同时,对于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罚款、限制就业等。
三、实施效果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对中国的人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根据统计数据,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数量将远远超过现在的规模。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优化人口结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3.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使得家庭人口负担减轻,家庭收入得到相应提高。
这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4. 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它有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减少了社会矛盾和压力。
关于生育制度
关于生育制度引言生育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生育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如过快的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育制度各有不同,有些国家采取了鼓励生育政策,而有些国家则采取了限制生育政策。
本文将就生育制度的意义、生育制度的类型以及生育制度引起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生育制度的意义1. 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快的增长会给国家带来诸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等。
通过生育制度的实施,国家可以调控人口的数量,以保证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发展。
2. 调整人口结构随着社会发展,生育制度可以帮助国家调整人口的结构。
例如,一些国家在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可以通过生育制度来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以增加劳动力人口,并缓解养老压力。
二、生育制度的类型1. 鼓励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政策是指国家采取主动措施来鼓励夫妇生育子女。
这些措施通常包括提供育儿津贴、婴儿福利以及教育优惠等。
通过这些政策,国家希望能够提高生育率,增加人口数量。
2. 限制生育政策限制生育政策是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夫妇生育子女的数量。
这些措施包括规定间隔生育、实施计划生育、征收高额罚款等。
限制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以保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育制度引起的问题1. 社会不公平问题生育制度实施不当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问题。
一些限制生育政策使得少数群体无法享受到生育的权利,或者生育权利受到限制。
这种不公平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2. 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一些国家长期实施限制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结构失衡。
例如,由于中国长期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劳动力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
这种失衡可能会引发社会经济和养老问题。
3. 生育力人口不足问题一些国家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导致生育力人口不足。
生育力人口的减少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需要通过调整生育制度来应对这个问题。
结论生育制度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生育制度
第三讲生育制度一、生育力和生育率1、生育力(生殖力)(fecundity):是有关人类再生产的能力,指妇女生殖能力和潜能。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20世纪50年代,古特马赫:亲自哺乳的妇女每24个月可生一胎。
照此计算,妇女不加限制地生育且所生婴儿全部由自己哺乳的话,那么在30年的育龄期(15-44岁)内,一名妇女最多可生15胎。
若以35年的育龄期(15-49岁)推算,妇女一生最多可生17胎以上。
2、生育率(Fertility rate):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按生育的活产婴儿数相对于一定性别、年龄的一定量(每千人)人数而计算出来的。
即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数量。
是一种与社会有关的统计概念和指标二、生育测量1、生育率测量的两个前提是:(1)视生育行为只与妇女有关;育龄妇女是指15-49岁的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2)以活产数为生育的基数,而不是分娩数。
活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妊娠的产物完全从母体排除时,具有呼吸、心跳、脐带动脉搏动、明确的随意肌的运动这四种生命现象之一(不管这种生命现象持续多长时间)。
不包括流产和死胎,但包括出生不久死去的婴儿。
2、 时期生育率指标:以某一时期不同年龄的育龄人口为研究对象。
3-6项指标3、 粗出生率(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简称:CBR )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30‰为界)1000*数同期该地区年平均人口某地某年活产数=CBR ‰ 作用:可反映出总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年)生育水平。
优点:数据容易获取,简单易懂,广泛应用缺点:受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影响很大4、 一般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 ,简称:GFR ):表示: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1000*同期育龄妇女人数一年内出生人数=GFR ‰ 作用:较真实反映育龄妇女一般生育水平优点:排除了人口性别和育龄妇女占全体人口比例的影响缺点:受到育龄妇女中各不同年龄妇女所占比例大小及其生育水平的影响1995年,厄瓜多尔每1,000名15-49岁的妇女活产62名婴儿。
生育制度一书
生育制度一书(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生育制度的概念和背景2.生育制度的目的和意义3.生育制度的主要内容4.生育制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5.我国的生育制度改革篇1正文生育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规范和管理人口生育行为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政策。
它的出现源于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包括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结构失衡等。
生育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调控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以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它通过设定生育政策,如计划生育、全面二孩等,来调控每个家庭的生育行为,以达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生育制度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生育政策、生育服务、生育保障等。
生育政策,如计划生育、全面二孩,规定了每个家庭可以生育的孩子数量。
生育服务,如孕产检、分娩、育儿指导等,为家庭提供生育全程服务。
生育保障,如产假、生育保险等,为家庭提供生育的经济和社会保障。
生育制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一方面,生育制度对于调控人口数量和优化人口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生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家庭生育自由的限制、生育观念的扭曲等。
我国的生育制度改革,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从计划生育到全面二孩,再到未来的生育政策改革,都体现了我国在人口政策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篇2 目录1.生育制度的概述2.生育制度的历史演变3.我国现行生育制度的特点4.生育制度的影响和挑战5.对未来生育制度的展望篇2正文【生育制度的概述】生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管理和调控生育行为所制定的政策和规定。
生育制度作为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人口数量、结构、质量的合理化,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育制度的历史演变】生育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礼仪和法令来调控生育行为。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育制度逐渐演变为现代国家所实行的政策和规定。
在中国,生育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三篇)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是指国家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下,将计划生育责任下放到单位层面,通过单位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来实施控制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政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套制度:单位计划生育制度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划分,确保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
2.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单位应组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向职工解释政策,宣传避孕知识和方法,提倡正确的生育观念。
3. 组织实施措施: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如设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明确人员任务分工,建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档案管理系统,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便利。
4. 动态管理和监督:单位应及时掌握职工的生育情况,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5. 奖惩措施:单位可以根据职工的计划生育表现给予奖励,如奖金、荣誉称号等,也可以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
6. 职工权益保护:单位应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歧视或迫使职工进行人工流产、结扎等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对职工在生育和照顾孩子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怀。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合理控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二)是指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育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是中国早期实行的一项人口管理政策,旨在达到人口控制的目的,调节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结构。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限制职工生育子女的数量、调整生育年龄、提倡晚婚晚育、实施计划生育技术和避孕措施、进行人口普查和家庭计划生育登记等。
此外,单位计划生育制度还包括对生育行为的奖励和处罚机制,例如奖励双独二女、晚婚晚育等,同时对超生的家庭会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
单位计划生育制度的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出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育制度读书报告(修改)
《生育制度》本书共分为十六章,作者从为什么社会出现生育制度开始引发出了人的出生,到人成长以后所必须面对的各种社会关系,再到组建家庭繁衍后代。
如此反复循环深入浅出的解释了生育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
从本书的结构,按照书的章节来,第一章种族绵续的保障,包括生育制度的功能、从性爱到生殖、从生殖到抚育、损己利人的抚育、社会完整和新陈代谢;第二章双系抚育,包涵了生理抚育的单系性、两性分工与合作;第三章婚姻的建立,主要有生物性的父母和社会性的父母、结婚不是件私事;第四章内婚与外婚,有夫妇之间、乱伦的禁律、性和社会;第五章夫妇的配合,含有相敬如宾、变相的内婚、择偶的自主;第六章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包含三角的稳定、家庭的概念和实体、婚姻是个别的契约;第七章居处的聚散,有基本三角的区位、父居和母居;第八章父母的权利,包括弗洛伊德的寓言、社会和个人、严父和慈母、女性的情结;第九章世代间的隔膜,主要有理想和现实、共生和契合、要飞的终于飞了;第十章社会性断乳,包涵了家庭的暂时性、三角的团结、温存的留恋、成年仪式;第十一章社会继替,主要有社会容量和人口、继替的亲属原则;第十二章世代参差;第十三章单系偏重;第十四章以多继少,包涵人口的控制、长幼行序、萁豆相煎;第十五章续绝,包涵了养子、过继、暂时的改系;第十六章亲属扩展,主要有亲属的建立、亲属关系扩展的社会因素、亲属的分类、亲属体系和社会结构。
其在生育制度中具体阐述了关于生育的种种问题。
这大部分问题在现在看来可以用基因和进化来解释,而不必求助于造物主。
作者认为生育是在性冲动的生理现象的副产物,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完全可能丢失这种维持种族繁衍的机制,而需要依靠形成社会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许多国家的生育率为负,丁克族也逐渐兴起,国家需要通过补贴和宣传来增加生育率。
人在近两百年来的变化已经将进化远远抛之在后,其中出现的问题种种,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
费老从社会结构功能论出发告诉我们结果:种族绵续本质上不是人类的本能,因为生殖本来就是损人利己的,不可能用人得本能去解释种族绵续,就像书里说的,彻底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就得设法避免生殖。
这样看起来,人的性欲根本没有产生绵续后代的愿望,但是造物主还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类社会需要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才能生存,这个社会结构是要有人去填充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就必须有另外的人去继续他们的工作,这样就必须有种族绵续。
整个社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分工,在男女分工体系中,一个完整的抚育团体必须包括两性的合作,两性分工和抚育作用加起来才发生长期性的男女结合、配成夫妇、组成家庭。
一个孩子之所以需要男女分工合作才能被抚育长大,是因为孩子所依赖父母的,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全部。
他认为因为人要死亡,因此才有生育。
这较为容易理解,进一步的他也认为人类有孩子
才有婚姻。
基于这两点基本的认识,用来解释社会的结构和现象。
如父母通常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自己未能从事的事业,把下一代当做新生的自己。
而孩子与婚姻的关系中,介绍了一些社会结构中将生育当做婚姻开始的现象等,并解释了婚姻结构对于培育下一代所产生的作用。
生育只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完整性。
人类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从事各项分工,如果某一部分没有人了,社会完整性受到破坏,对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都有很大影响,在我看来,政府就是为了保证社会完整性和维护社会秩序而存在的一个存在。
这样一项工作是巨大而繁琐的,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他们从事这项工作,从中得到的回报也多。
他们让这个社会有机的组织了起来,不管是封建王朝的政府还是现代政府。
他们把社会最小的细胞单位——家庭——采用某种方式组织了起来。
当然,任何时候都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人存在,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主流还是家庭单位。
婚姻是用社会力量造成的。
单靠性的冲动和儿女的私情是并不足以建立长久合作抚育子女的关系来的。
由此而建立的一种所谓的婚姻买卖性质:把个人的婚姻关系,扩大成由很多人负责的事,同时使婚姻关系从个人间的感情的爱好扩大为各种复杂的社会联系。
在近亲结婚中,作者认为近亲的之间的乱伦会破坏社会结构的条理和完整,并且使团体之间相互隔绝,不利于社会交流。
而并非是一种来自于本能的厌恶。
近亲是被禁止的,外婚由此提出,它的意思不是生物上的无关,而是像原来没有社会关系,或者本来不属于密切合作关系的生活团体的人中去建立两性和夫妇关系,这样既可以满足新的需要,又不用破坏原有的结构,并且还因为不同的小社会团体的文化交流而有利于整个大的社会团体的发展。
理想的夫妇关系是要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能胜任社会所交给他们抚育孩子的事务,一方面是两人能享受友谊爱好的感情生活。
费孝通对于婚姻总结说有三种方式:相敬如宾,变相内婚,自主择偶。
在现代婚姻之中,往往忘怀了婚姻的培植功夫之不易。
相对旧式婚姻来说,是退步了的。
家和万事兴。
现代男女面对现实,发现了婚姻痛苦时,心理上难以接受,顿觉感情受了欺骗,结果反而不在和洽上花功夫了。
世代间的隔膜,孩子往往是父母未完成的理想的延续,但是孩子长大了之后,却有自己的思想。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他会感觉到懊丧,甚至严重些,对自己失去信心,终于把理想一步一步排挤出去。
可是现实自我却又不能脱离理想而单独存在,人是无法回到禽兽德水准上去过活的。
失去了自信的人不是成为病态,就是自杀。
因此,理想和现实不能挤得太紧,也不能分得太远。
把理想转移到孩子身上去,就成为一种放卸的方式。
社会需要安稳,种族需要延续。
婚姻为种族延续并且保障种族延续提供了一种方式。
生下孩子,并且保障孩子的教育,直到他可以接续社会上的工作。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血缘关系。
也许,社会采用婚姻的方式来稳定,延续也考虑到了血缘这层关系吧。
有时候觉得,建立一种社会秩序,就是综合调整社会资源,得到一个可行的办法来让社会运行。
在认识世界时,需要探讨其现象背后的原因。
而不能将一些难解释的想象归结为造物主的一时兴起,一方面这显得较为懒惰,缺乏求知的精神,另一方面唯有真实才是最简单的。
若看待事物过于简单,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那必然会受制于现实,因为唯有理解才能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