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农业政策分析框架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政策学2-课件

农业保险政策种类:包括农作物保险、畜牧业保险、渔业保险等 实施方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参与 政策目标: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政策措施:保费补贴、风险分担、保险理赔等
效果评估:农业保险政策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稳定性、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改进建议: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业保险监管等 政策实施: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国际经验:借鉴国际农业保险政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提供参考
政策调整: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 科技政策,提高 政策效果
Part Seven
定义: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是指政府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健康和食品安全。
政策种类:包 括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资
直接补贴:政府直接向农民发放现金或 实物补贴
间接补贴:政府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方式进行补贴
专项补贴:针对特定农产品或农业活动 进行的补贴,如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
区域补贴:针对特定地区进行的补贴, 如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
绿色补贴:针对环保型农业生产进行的 补贴,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研究方法:农业 政策学采用定性 和定量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包括 政策分析、经济 模型、实证研究 等。
应用领域:农业 政策学在农业政 策制定、农业企 业管理、农业科 技推广、农业教 育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包括 文献研究、案例 研究、实证研究 等
研究意义:为政 府制定农业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产业政策:包括农 业生产、加工、流通、 销售等环节的政策。
农业政策学课件PPT(ppt58张)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1政.农策干预业的缺政陷 策问题具有相互依赖性
认识一项政策,从这三大维度去加以把
2.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客观性 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
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下,农业政策方案的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 实现社会、经济、政治、
3.农业政策问题具有人为性性 农业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既面临着难以预测的自然风 险,又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加上生产周期长导 致的农业科技进步缓慢、农业生产中要素的投入数 量受到限制等原因,决定了农业是一门弱质产业。
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其他一
切国民经济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生 存之本,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满 足了人类生存的第—需要。农业剩余的出现是社会 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先决 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
四、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目标
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目标 美国农业政策的目标(徐更生:《美国农业政 策》) 欧盟农业政策的目标(赵昌文: 《欧盟共同农业 政策研究》)
第三节 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
可供选择的农业政策手段:
农业政策手段
经济手段,如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
第一章 导 论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策与政策科学 第二节 农业政策学的本质与内涵 第三节 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第一节 政策与政策科学
一、政策的涵义与要素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 实现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目标的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是在一定信念、价值观和目标基础上的有计 划的工作。它是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 统一体。认识一项政策,从这三大维度去加以把 握,就能得到一个比较深入、贴切而全面的理解。 这三大维度,就是政策的三要素。
孔祥智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PPT课件

55
第55页/共72页
一、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
析
• 1、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 人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 “第四波” 。
• 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 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 政策: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同时严格限定,流 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 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
第23页/共72页
一、我国劳动力转移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劳动力政策开放经历了由紧到松、由无序到有序、由 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1、1978-1991年:限制盲目流动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
农民工转移政策的主要特点:鼓励多种经营,对农业 劳动力从严格限制到允许流动,但控制盲目流动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 10多家报纸刊登重金招聘人才的广告185个。 山东省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国、全 世界招聘人才。 市场在人才调配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单 位把人才的进出管理交给中介机构,大学毕业生 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几 大人才服务中心空前火爆。
9
第9页/共72页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4、新劳动力迁移模型
10
第10页/共72页
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
11
第11页/共72页
一、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农业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理论 学习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关目标与政策依据
第55页/共72页
一、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
析
• 1、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 人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 “第四波” 。
• 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 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 政策: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同时严格限定,流 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 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
第23页/共72页
一、我国劳动力转移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劳动力政策开放经历了由紧到松、由无序到有序、由 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1、1978-1991年:限制盲目流动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
农民工转移政策的主要特点:鼓励多种经营,对农业 劳动力从严格限制到允许流动,但控制盲目流动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 10多家报纸刊登重金招聘人才的广告185个。 山东省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国、全 世界招聘人才。 市场在人才调配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单 位把人才的进出管理交给中介机构,大学毕业生 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几 大人才服务中心空前火爆。
9
第9页/共72页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4、新劳动力迁移模型
10
第10页/共72页
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
11
第11页/共72页
一、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农业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理论 学习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关目标与政策依据
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ppt课件

汉武帝:采取主父偃,《退恩令》,提出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ppt课件
29
延迟退休
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 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 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 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 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 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 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二)生产者剩余
所谓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 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差。
ppt课件
22
粮食,水 微软,苹果,食堂饭菜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分析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
都在寻求最优(贪腐,乐不思蜀,刘汉)
二、渐进决策模型
三、系统模型
四、过程模型
第二,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ppt课件
18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 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 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 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 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 减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 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 的等产量曲线。
第二章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学原 理与方法
ppt课件
1
第一节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三)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
ppt课件
2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ppt课件
29
延迟退休
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 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 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 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 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 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 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二)生产者剩余
所谓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 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差。
ppt课件
22
粮食,水 微软,苹果,食堂饭菜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分析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
都在寻求最优(贪腐,乐不思蜀,刘汉)
二、渐进决策模型
三、系统模型
四、过程模型
第二,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ppt课件
18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 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 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 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 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 减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 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 的等产量曲线。
第二章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学原 理与方法
ppt课件
1
第一节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三)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
ppt课件
2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农业政策学课件

第四节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
(四)福利变化的测度
政府对资源和收入的再分配政策会背离竞争决定的帕累 托最优状态。一般采用经济剩余方法度量可选择的政策手段 的福利效果。
经济剩余是指在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商品供 给和需求不断变化中实现均衡状态时获得的市场成本节约。 它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基础
第二节 农业与农业政策
一、农业的涵义、地位与作用
(四)农业的作用
1.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为经济发展做出要素贡献; 3.为其它经济部门提供市场; 4.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5.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农业与农业政策
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一)农业政策的涵义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 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和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 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本章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农业政策问题分析 2 第二节 农业政策目标确定 3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 4 复习思考题与案例分析题
第一节 农业政策问题分析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界定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 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加以
解决的特定农业事项所存在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 差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农业政策问题: 1.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能够被多数人认知的客观事实。 2.农业政策问题是由利益失衡和价值冲突引起的。 3.农业政策问题已经被政府纳入议程,并开始着手解决。
场政策等。
第一节 政策与政策科学
一、政策
(三)政策的逻辑体系
政策主要是由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三大要素组成 的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策的特征
➢政治性 ➢阶段性 ➢实践性 ➢强制性 ➢政策效果的复杂性 ➢群众性
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 高耕地质量
❖ (一)严格保护耕地(18亿亩红线)。控制非农建设 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 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 活动。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高耕地占用税 税率,严格控制减免。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
实施 条件
政策
实施
体系
手段
政策 设计
政策 背景
政策 目标
政策 背景
政策 设计
政策 目标
实施 条件
实施 手段
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
❖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缓解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 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 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 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 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 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 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2、“三农”问题的 历史回顾
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重农政策及赋税制度。
“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 的古训一直 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 业,“农本” 和 “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 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处不保暖”
❖ 辛辛苦苦三百天,洒尽汗水责任田; ❖ 亩产千斤收成好,年终结算亏本钱。
❖
❖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李开明
❖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总理
❖ 一盲流如“洪水”; ❖ 二负担如“泰山” ; ❖ 三债台如“珠峰”; ❖ 四干部如“蝗虫” ; ❖ 五责任制如“枷锁” ; ❖ 六政策如“谎言” ; ❖ 七假话如“真理” ……
❖ 问题:为什么四川不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省
一、农村重大政策
❖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 定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 1984年3月1日,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 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
❖ 1985年1月1日,决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时期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建国后
内容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 展土地革命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3、“三农”问题 现状及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所 谓:
❖ 农民富则天下富; ❖ 农村稳则天下稳; ❖ 农业强则天下强。
1、农业问题
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 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 益低下 。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的生 产低效率;
❖二是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 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 高耕地质量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
主要内容
具体方面
评价
耕作方式 农业工具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曲柄锄、大镰、曲辕犁
经营方式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土地制度 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井渠、治黄
基本政策
重农抑商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 题(土地问题);
(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3)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 相适应。
2、农村问题
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 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 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 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 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
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 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 心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而导致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 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劳动人口。
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农业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 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 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 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 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突 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1、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 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 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 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 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农民问题是 “三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之首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何谓农民?
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 “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 农民”。
❖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 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 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 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09
一、政策体系的构成
❖ 二是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 ❖ 三是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 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求。
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 第四节 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
“两个趋向”论断
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 第四节 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
学习目标
❖ 理解政策的概念、构成、特征以及形成机制 ❖ 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
局限性 ❖ 了解农业政策的目标及其历史沿革、演变规律 ❖ 了解政策分析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