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共22页
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
企业应向消费者公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对政府的建议
加强监管力度
01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使用。
完法律法规
02
政府应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
产和使用。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03
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
包括面团改良剂、防腐剂、色素等。
分析
03
这些添加剂在面包制作中起到改善口感、延长 保质期和增加色泽等作用,但某些添加剂可能
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建议
04
消费者应仔细查看面包的成分表,选择添加剂 较少的面包品种,并控制摄入量。
案例三:某品牌肉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
案例概述
某品牌肉制品在市场上销量 较高,但被发现含有某些争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通常基于一系列科 学实验和风险评估,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 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方面的 测试。
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将决定食品添加剂 是否可以用于食品中,以及使用限量。
安全性评价还会考虑食品添加剂在人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是否存 在长期累积的风险。
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食品添加剂概述 • 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 •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分析 •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管理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食品添加剂
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为 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02
食品添加剂概述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
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健康问题的案例分析1. 背景介绍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然而,滥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滥用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具体案例,分析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案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1 背景三聚氰胺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提高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2 过程当时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向奶粉中掺入了大量的三聚氰胺。
这种滥用行为导致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
2.3 结果大量婴儿和幼儿因为摄入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尿毒症、泌尿系统结石等。
许多婴儿甚至因此丧命。
这次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和愤怒,对中国奶粉行业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破坏。
3. 案例二:苏丹红染色素食品事件3.1 背景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染色剂,常用于染色纺织品,但对人体有毒。
2005年,中国发生了一起苏丹红染色素食品事件。
3.2 过程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增加食品的颜色鲜艳度,在辣椒酱、火腿等食品中掺入了苏丹红染色剂。
这种滥用行为没有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3.3 结果大量消费者摄入含有苏丹红染色剂的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
这次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并对食品监管部门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4. 案例三:硼砂猪肉事件4.1 背景硼砂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2011年,中国发生了一起硼砂猪肉事件。
4.2 过程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增加猪肉的重量和保鲜效果,在屠宰过程中使用硼砂进行处理。
这种滥用行为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和监管。
4.3 结果大量消费者摄入含有硼砂的猪肉后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
这次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并对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提出了要求。
5. 案例四: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事件5.1 背景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可用于加工肉制品。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①“皮革奶”事件概述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
当时山东省工商部门至少查获2.8万多件使用水解蛋白的乳制品,有200多家小厂从事这类生产。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于2009年2月份接到了一封举报信,举报浙江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乳制品的过程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于3月5日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品公司进行突击检查。
在当场查获60公斤无标签白色粉末,经鉴定该粉末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浙江省质监局在3月18日对浙江晨园乳业八个批次的产品抽样检测,其中三批次成品两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
目前证据表明,早在2008年10月20日监管部门在晨园乳业公司当天生产的含乳饮料中,检测出了这种皮革水解物。
晨园乳制品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无视国家法律的规定,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滥用非食品添加剂,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2010年8月,质检总局再次与农业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非法制售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使用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作为食品原料,加大打击力度。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 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
此报道一经发布,便被纷纷转载,从而迅速地登上了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
报道中声称,不法商家把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提炼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企图以此来提高奶里的蛋白质含量好蒙混过关。
二.“皮革奶”事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因此乳制品公司生产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高质量乳制品,成为了其承担社会责任中重要的一部分。
皮革奶事件的发生首先是对当地奶农及乳品产业造成重创,浙江晨园乳业公司爆发的皮革奶事件,不仅将金华的乳业发展推入了冬天,同时也在全国的乳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少食品安全案例在近年来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有毒食品添加剂事件这是一个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例。
该案例涉及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了大量有毒食品添加剂,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该加工厂没有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屡次违法添加有毒食品添加剂。
这一案例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缺乏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措施。
在追求利润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了非法添加剂的方式。
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和惩罚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案例二:餐饮卫生问题餐饮行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餐饮机构因为卫生问题而受到处罚和曝光。
其中一个案例是一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该企业在多个分店被检查时发现卫生问题,如食品存放不当、食品加工环境不洁等。
这一案例的原因在于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在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和频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假冒伪劣食品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以次充好,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不少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造成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使得假冒伪劣食品得以滋生和流通。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地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也加剧了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慢性疾病。
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实例分析_曾霞
案例:执法人员监督检查发现 某饼屋在面包制作中添加食品添加 剂“焦糖色”。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其停 止在面包制作中添加“焦糖色”。数日 后检查发现该店拒不停止,仍在面包 制作中添加“焦糖色”。
分析:由于GB 26687—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 用标准》里未规定食品添加剂“焦 糖色”可适用于面包,也就是说“焦 糖色”不可以添加于面包,故该饼 屋生产出来的面包不符合食品安 全标准,其行为属于滥用食品添加 剂。
处 罚:该饭 店 的行为 违反了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一项, 应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 第一项予以行政处罚。如果其违法 情节、性质严重的,食品药品监管部 门应将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 任。
“法治天地”栏目特约编辑:海洋 fda001@
33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虚假内容。 处 罚:该饭 店 的行为 违反了
《食品安 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一 款“食品和 食品添加 剂 的 标 签、 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 容……”的 规 定,应 当按照《食品 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进行处 罚。
二、餐饮店使用合法厂家生 产的标签未标识生产许可证编
号的食品添加剂
L 法治天地 EGAL ISSUE
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实例分析
■ 文/曾 霞
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 行为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 广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查 处此类案件的能力,笔者结合实践 中查处的案例,对一些常见的食品 添加剂违法使用行为的法律适用及 处罚做一分析探讨。
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处罚:该饮品店的行为违反了
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案例分析
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案例调查和分析工作。
本文将针对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强食品监管提供经验借鉴。
案例一: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某超市销售的一款蒸饺产品通过食品检测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化学合成物质,严重超出了食品安全标准。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廉价的食品添加剂大量添加到产品中,从而降低成本。
这一案例揭示出了部分食品企业缺乏诚信经营的问题。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管,提高食品抽检的频率和覆盖面,以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应该坚决予以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案例二:假冒食品品牌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假冒他人品牌进行销售。
这一行为不仅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侵害,而且严重破坏了食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品牌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对于侵犯他人品牌权益的企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自有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案例三: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不及时某餐饮企业因使用过期食材导致多起消费者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品监管部门在得知事件后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确立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机制。
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严重违法食品企业,应该及时关停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案例四: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一些食品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通过夸大宣传和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使其产生不实的购买欲望。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管,严禁虚假夸大宣传。
要加大对食品广告的筛查力度,对违规广告进行及时处罚。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案例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案例食品添加剂是指加工食品过程中所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某种物质。
其目的是改善食品的颜色、口感、保鲜性和营养保健功能等。
然而,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工业染料,它能使食品呈现红色。
但长期食用含有苏丹红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2005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使用了苏丹红的食品添加剂事件。
辽宁省沈阳市某食品加工厂在制作辣椒酱时,为了提高产品的色泽,非法添加了苏丹红。
这些含有苏丹红的辣椒酱通过销售渠道流向市场,消费者不知情地购买、食用了这些有害物质。
苏丹红的毒性很强,长期摄入容易导致癌症和肝脏损害。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另一个案例是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用于保持肉类和肉制品的颜色。
然而,亚硝酸盐一旦被摄入体内,会与胃内的胺类物质结合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胺。
亚硝胺是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结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等癌症的风险。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限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某些食品添加剂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比如,亚硫酸盐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在果蔬加工和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广泛使用。
但部分人对亚硫酸盐过敏,摄入后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皮肤刺痒等。
为了减少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管理。
首先,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评估,明确其安全性和使用范围。
其次,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法使用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业者的监督检查,确保他们遵守食品安全法规,不滥用食品添加剂。
最重要的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让消费者有能力正确选择和使用食品,保护自身的健康。
总之,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坚持科学、规范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案例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
可以用来防腐、着色和增香。
然而,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曾经有一起案例,一名长期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的居民发生了急性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次,硫酸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它可以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
然而,长期摄入硫酸盐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呼吸道疾病。
曾经有一起案例,一家餐馆长期使用含有硫酸盐的食品添加剂,导致了多名顾客出现过敏反应,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此外,防腐剂的危害也备受关注。
防腐剂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可以延
长食品的保质期。
然而,长期摄入防腐剂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的功能。
曾经有一起案例,一名长期食用含有防腐剂的食品的消费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案例屡见不鲜,长期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
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选择天然、健康的食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让人们能够吃到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产品添加剂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也日益严格。
某食品添加剂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违法添加违禁物质,被消费者举报,引发了一场诉讼。
本文将对该案件进行分析,探讨产品添加剂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9年6月,消费者王某在超市购买了一袋该公司生产的某品牌糕点。
食用后,王某感到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肠胃炎。
王某怀疑糕点中存在违禁物质,于是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
经调查,该公司确实在糕点中添加了违禁物质。
三、案件分析1. 违法添加违禁物质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在食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化学物质或者有损食品营养、品质的物质。
第五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违禁食品添加剂。
本案中,该公司在糕点中添加违禁物质,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2.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第二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本案中,王某因食用该公司生产的糕点而受到身体伤害,有权要求该公司赔偿损失。
3. 产品责任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者因生产、销售缺陷产品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该公司生产的糕点存在缺陷,导致王某受到损害,应当承担产品责任。
四、案件处理结果经法院审理,判决该公司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共计人民币2万元。
同时,法院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并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含有违禁物质的食品。
五、案件启示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法添加违禁物质。
2. 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购买正规渠道的食品,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3. 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违禁物质的行为。
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米线中违法添加焦亚硫酸钠背景:今年3月份,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山分局对这3家黑作坊生产的米线、卷粉等进行了抽样送检,发现这些米线和卷粉中含有二氧化硫残留,质检样品不合格。
根据检测结果,4月15日晚,西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联合质监、食药监部门对3家作坊进行突击查处。
在脏乱差的生产作坊里,执法人员查获了焦亚硫酸钠等4种添加剂和包装袋,并将涉嫌人员带往警局调查。
4月16日下午,3家米线作坊的老板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刑拘。
[1]分析:焦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分解释放SO2,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二者在溶液中平衡,亚硫酸氢钠具有强还原性。
亚硫酸盐能与单糖的醛基和酮基加成反应,阻止美拉德反应产生的非酶褐变。
[2]根据GB 2760-2011[3]规定,焦亚硫酸钠在蜜饯、水果干、腐竹和食用菌等食品中可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使用。
那么上述事例中的米线使用焦亚硫酸钠是否属于违法使用添加剂呢?后续报道中[4],某“专家”认为米线是否属于粉丝、粉条类食品有待讨论,该事件中是否属于超范围食用焦亚硫酸钠是个疑问。
实际上在粉丝、粉条在国家标准GB/T 23587-2009[5]中被定义为“以红薯淀粉或马铃薯淀粉或豆类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条状或丝状非即食性食品”,而本例所述的米线符合云南省地标DB53/228-2007[6]定义——“鲜米线是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因此可以认为米线不属于粉丝、粉条类,在GB 2760中应属于大米制品类,不允许使用焦亚硫酸钠,因此可以认为该专家的观点有误,本例中的作坊生产米线使用焦亚硫酸钠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纠偏措施:对非法使用焦亚硫酸钠的作坊主已经采取逮捕措施,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对于违法使用食品漂白剂的问题,政府、企业和科学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保证产品优质、成本合适:1.政府加强“食育”,从少年儿童抓起,树立对食品色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追求亮丽、鲜艳等。
食品添加剂超标的案例
食品添加剂超标的案例一、案例背景2018年10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份食品安全抽检报告,其中包括了多种食品添加剂超标的情况。
二、案例详情1. 超标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报告显示,被检测出超标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包括: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
其中,防腐剂是最常见的超标物质之一。
在被检测出超标的样品中,几乎所有样品都含有防腐剂。
而且,在所有检测出超标的样品中,近三分之二都是因为防腐剂超标。
2. 超标原因分析据报道,导致食品添加剂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添加剂;(2)加工厂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限量使用添加剂;(3)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或假冒伪劣的添加剂。
3. 案例影响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此外,这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4. 监管措施为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1)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使用限量;(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规范生产过程;(3)加强对市场上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抽检力度,确保市场上的食品安全。
三、案例启示这起事件告诉我们,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且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上有没有明确标注添加剂种类和含量等信息。
作为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声誉,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劣质或假冒伪劣的原材料。
同时,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并定期进行自查自纠。
最后,政府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和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论文题目: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特征: 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满足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就像是食品的美容师,恰当合理地使用可以降低成本,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被运用到了食品行业的各个方面。
现在,人们生活物资得到了过于的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等使人们不得不常常吃快餐或者下馆子,上酒店;各种方便食品、零食、饮料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同时在家里自己做饭,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还要好看,方便,容易保存。
所以食品添加剂多用在饭店、快餐店、零食饮品生产厂商、家居厨房的各种调料中。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毒豆芽,毒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使得消费者出现一种恐慌。
下面通过案例来分析食品添加剂的一些问题。
案例回顾牛肉膏事件(摘自新闻报道)2011年4月,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之后,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这种牛肉膏在福州很多食品添加剂店都可买到。
那么,这种添加剂究竟是什么东西做的?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据媒体报道,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牛肉膏”添加剂,可以将猪肉加工成“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店老板告诉记者,这种膏不仅有牛肉味的,还有鸭肉味的、鸡肉味的,做烧烤、做肉丸、做汤料都可以,牛肉膏一罐售价45元,鸭肉膏贵些,售价55元。
食品添加剂案例分析
03.两者都不使用
60%
10%
30%
01.只使用天然添加剂 02.使用人工添加剂
认识误区
1
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 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的内容所限,尚不能 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 剂并不比合成的毒性小。
2
—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在许多方面不如人工化 学合成添加剂,使用技术也需求很高的水平,所以在 使用中要仔细研究、掌握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工艺 条件,不得为达到某种效果而超标加入
满足其 他特殊 需要
添加剂
有利食 品加工 增加品种 和方便性 保持或 提高
例如:防腐剂可以 防止由微生物引起 的食品腐败变质, 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消泡剂、助滤剂、 稳定和凝固剂等, 可有利于食品的加 工操作。
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 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但很多产 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 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
6
易含有毒添加物11种食物的辨别方法
1、干辣椒--颜色不能选太亮丽的。 2、水发食品--一握就碎的别买。 3、虾米--要选干爽不粘手的。 4、枸杞--有酸苦味要警惕。 5、黑木耳--有怪味的可能掺假。
6、毛肚--又白又大千万别吃。
7、茶叶--提防颜色发黑。
7
易含有毒添加物11种食物的辨别方法
8、海带--颜色特别绿的不能买。
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 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 用大致如下: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 人们的不同需求。 例如,糖尿病人不 能吃糖,则可用无 营养甜味剂或低热 能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