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才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
编者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虽然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但至今读来仍可获得不少教益。主人公教育子女的具体方法大可不必仿效,但他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思想,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他用亲身的经验告诉千千万万的家长:教育你的孩子吧,越早越好!
19世纪初,有一个神童的名字轰动了整个欧洲。德国洛赫村牧师威特的儿子卡尔·威特,3岁半认字,6岁学外语,八九岁就自由地运用英、德、法、意、拉丁和希腊语,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了大学。
以后的事情是这样的:威特13岁由于提出教学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还未到任,又接受普鲁士国王的赏金去意大利留学。在佛兰茨逗留时,于无意中开始了但丁的研究,以后成为世界但丁研究的权威。20岁回国,翌年开始在格拉斯哥大学讲学,34岁转到哈雷大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学到83岁的高龄逝世。
对于威特史诗般的一生,读者无疑会感到他是一位天才。但他的父
亲老威特却全然不这样看,他以大量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位天才,完全是早期教育的结果。
孩子还未诞生便夸下海口
玛得不鲁特市的几个青年教育家和几个青年牧师,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老威特是该学会的成员之一。一次,有人在会上提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老威特马上反驳说:“不对,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生下来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我坚信爱尔维修的说法:‘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这下子,威特牧师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其余会员的激烈反驳。最后,威特牧师说:“我是寡不敌众的,辩不过你们。与其跟你们辩论,莫如拿出证据。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非凡的人。”
威特牧师有了一个孩子,但……
不久,他有了一个孩子,没有几天就死掉了。第二个孩子就是威特,
但很不幸,他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老威特悲伤地说:“因为什么样的罪孽,上天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傻孩子呢?”邻居们尽管都在口头上常常劝他不要为此忧愁,但心里却认为威特是个白痴。连妻子都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那些会员们尤其注意这个孩子的成长。每次见到威特牧师就问:“怎么样,有希望吗?”那意思很明白:好嘛,这回要看你的本事了!
智力的曙光
威特的父亲坚信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可能能力遵循着递减法则:即使生下来有100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设法杜绝这种递减。必须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开发孩子智力的曙光,使之放出异彩。教育开始了:
尽早掌握语言工具
在威特刚刚开始辨别事物时,他父亲就开始教他说话。父亲在儿子眼前伸出手指头,让儿子捉它。刚开始由于看不准,总是捉不到。最后终于捉到了,儿子非常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吃起来。于是父亲就用和缓而又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没多久,威
特就可以清楚地发出一些东西的名称的音来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亲就抱着他教他饭桌上的餐具、食物,身体的各部位、衣服、室内的器物、房子、院落、草木。老威特很有耐心,开始时,教儿子说非常简单的话,但每天坚持练习,持之以恒。
当威特稍微能听懂说话时,父母亲就天天给他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他尽早地知道这个世界,同时丰富他的词汇。他们不断他讲,还要让儿子复述。结果,威特到五、六岁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30000多个词汇!这比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所掌握的外语词汇要多近乎10倍。
老威特的语言教授法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他从不教给孩子儿语、半语子话、方言和土语。他认为教孩子“咂咂”(奶)、“丫丫”(脚)之类的语言是毫无意义的。老威特还严禁他的妻子、仆人说方言土语。他认为让孩子记住方言土语是浪费时间。他的信条是:要想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
认字和学外国语
老威特从儿子3岁便开始教认字,但决不是强迫性的(这是老威特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他首先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才开始教。他先给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他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老威特买来10公分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
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10套,把它们贴到10公分见方的木板上,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开始教儿子学德语。他的方法是:第一,背莫如练。他不教语法,因为孩子不会懂语法。第二,用各种语言反复地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用德语读,又让他用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读。幼儿对同一个故事也是百听不厌的。老威特抓住了这一特点,使儿子的外语学习突飞猛进。
小威特不到6岁就可以用德语自由地阅读了。6岁上,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学会了法语。学完法语后,只用了6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意大利语。威特7岁时,父亲常带他去参加音乐会。有一次在幕间休息时,威特看着印有歌词的小册子对父亲说:“爸爸,这既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吧?”父亲说:“不错,那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意思?”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类推,基本明白了大意。于是老威特开始教儿子拉丁语。只用了9个月,威特便学会了。然后威特开始学英语,用了3个月;又学希腊语,用了6个月。这样,威特到8八岁就能读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字的名著了。
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老威特教育法的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幼儿长到三四岁时,总是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几乎令人讨厌的问题,而一般的父母,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老威特清醒地知道,这样做只能加
速孩子能力的枯死。他鼓励孩子提问题,并且总是给予耐心准确的回答,决不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老威特被儿子问得连他自己也不懂时,就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父子俩就一起翻书,或去图书馆进行研究。
在大自然中
威特长到三四岁时,父亲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一边,一边谈话。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给威特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捉个小虫,教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这样,一块石头、一草一木都成了教材。当威特后来阅读动物学和植物学书籍时,一点也不感到生疏。
地理教育是这样开始的。老威特经常带儿子到周围村庄散步,等到对邻村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让儿子拿着笔和纸登上自己村子的一个高塔。老威特瞩目四方,提问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给儿子说明。接着两个人,主要是让威特画周围的略图。然后俩人再去散步,在略图上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最后,邻村的地图就画出来了。而后再去书店买来这个地方的地图,把自己画的与之比较并做修改。难以让孩子理解的地图概念,就这样教给了儿子。
老威特认为,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莫如开阔他们的眼界。老威特到哪儿都带着儿子。威特5岁时,几乎周游了德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