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6dff60f01dc281e53af0e3.png)
2019年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fa1c3b84254b35effd34db.png)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70a90287c24028905fc32b.png)
2019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三)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
B项,以偏概全,认为二者可以并列的只是“先哲”。
C项,曲解文意。
是“过程”非“方式”,原文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德”观念的自觉探讨。
D项,曲解文意。
文中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而“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2.D。
论证的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观点。
3.D。
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而非“源于神话”。
B项,“实现了”错误,原文为“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C项,强加因果。
“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原因是先哲“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A(太绝对,文中有“除非是在土地异常丰裕的国家(如南美)”。
)5.C(材料一中明确说“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乡村经济”“单独谈乡村经济是没有意义的”;材料三的标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产业》,“产业”不等同于“经济”。
)6.①优化人居环境。
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许多地方的卫生、给排水和炊事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程度依然不高。
②扶持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数量下降,劳动力素质偏低。
③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④加快振兴农村产业。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
⑤改善农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6分,提出一个方法或建议给1分,结合文本1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 D并非写实8.①从“我”的角度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使行文条理清晰;④叙述中回环复沓,突出“我”内心的悲苦;⑤采用具有魔幻色彩的超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语文 2019年高考三模试卷 (含答案)
![语文 2019年高考三模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45a5c6d1f34693dbef3e12.png)
语文 2019年高考三模试卷(含答案)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单选题填空题总分得分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座右铭一诺千金皴裂jūn 抛头露面lù应届毕业yīngB. 综合征既往不咎刨冰bào 一哄而散hòng 煞有介事shàC. 水龙头瓮声瓮气款识shí横生枝节héng 切中要害qièD. 水蒸气不郎不秀倔强juè长吁短叹xū卓有成效zhu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马航对这次MH370客机失联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必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不能强词夺理推托责任。
B.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 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D. 老板欠薪,固然有其经营状况不善等多种因素,而且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理应将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首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全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 复旦大学研究者近日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C.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 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用3D动画特效完成的背景画面,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受到众多影迷的大力推崇,被称为“年度神作”。
4.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解析】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
![【解析】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c9c4a4d15abe23482f4dc0.png)
交大附中语文练习卷三一、基础知识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要求: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青黄,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xǐ lín,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1)请给加点的字词注音:花苞.()(2)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xǐ lín()【答案】(1). bāo (2). 洗淋【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依据语境、词义来分析读音和字形。
第一小题,“花苞”的“苞”应读bāo,是对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第二小题,“xǐ lín”,结合“春雨”可知,这里是说春雨对花苞的冲洗,应为“洗淋”。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场战争,尚未停歇。
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
面对毒品的危险,谁都不能袖手旁观。
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A. 由于所以绵绵不绝众口一词B. 尽管但是任重道远众志成城C. 既然那么纷至沓来众望所归D. 尚且何况数不胜数众所周知【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词语的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二三句为转折关系,因为前面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展禁烟活动,后面说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工作依然存在,应选择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尽管……但是”;第三处,“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绵绵不绝”,绵绵不绝指连续不断的样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是表示 100 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毒品现象的存在,强调打击毒品工作的难度,所以选“任重道远”;第四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众所周知”,意指大家都知道的;语境是形容禁毒的决心,应使用“众志成城”。
2019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复习练习测试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复习练习测试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58be6b4b73f242336c5f6d.png)
绝密★启用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练习测试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一、基础知识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要求: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青黄,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xǐ lín,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1)请给加点的字词注音:花苞.()(2)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xǐ lín()【答案】(1). bāo (2). 洗淋【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依据语境、词义来分析读音和字形。
第一小题,“花苞”的“苞”应读bāo,是对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第二小题,“xǐ lín”,结合“春雨”可知,这里是说春雨对花苞的冲洗,应为“洗淋”。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场战争,尚未停歇。
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
面对毒品的危险,谁都不能袖手旁观。
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 !A. 由于所以绵绵不绝众口一词B. 尽管但是任重道远众志成城C. 既然那么纷至沓来众望所归D. 尚且何况数不胜数众所周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词语的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二三句为转折关系,因为前面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展禁烟活动,后面说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工作依然存在,应选择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尽管……但是”;第三处,“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绵绵不绝”,绵绵不绝指连续不断的样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是表示 100 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毒品现象的存在,强调打击毒品工作的难度,所以选“任重道远”;第四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众所周知”,意指大家都知道的;语境是形容禁毒的决心,应使用“众志成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e0e87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5.pn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五丈原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维乃收剑。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
汝可急出迎敌。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
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
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
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
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
汝可依法造用。
”维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
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
”岱领计而出。
少顷,杨仪入。
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
2019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2019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3c5a0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9.png)
2019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3)士“任重道远”的原因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七则》公众号:语文教与学2.按要求选择(5分)⑴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B)(2分)A.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为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D)(3分)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_______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①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②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
③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④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学者的本分胡成①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
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
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
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
2019年高考语文3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
![2019年高考语文3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49c6eb148d7c1c709a145d5.png)
2019年高考语文3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3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3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云南卷)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而不应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试题三(含解析)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试题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189a995022aaea998f0fe8.png)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试题三(含解析)一、基础知识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要求: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青黄,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xǐ lín,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1)请给加点的字词注音:花苞.()(2)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xǐ lín()【答案】(1). bāo (2). 洗淋【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依据语境、词义来分析读音和字形。
第一小题,“花苞”的“苞”应读bāo,是对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第二小题,“xǐ lín”,结合“春雨”可知,这里是说春雨对花苞的冲洗,应为“洗淋”。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场战争,尚未停歇。
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
面对毒品的危险,谁都不能袖手旁观。
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A. 由于所以绵绵不绝众口一词B. 尽管但是任重道远众志成城C. 既然那么纷至沓来众望所归D. 尚且何况数不胜数众所周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词语的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二三句为转折关系,因为前面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展禁烟活动,后面说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工作依然存在,应选择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尽管……但是”;第三处,“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绵绵不绝”,绵绵不绝指连续不断的样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是表示 100 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毒品现象的存在,强调打击毒品工作的难度,所以选“任重道远”;第四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众所周知”,意指大家都知道的;语境是形容禁毒的决心,应使用“众志成城”。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978450360cba1aa911da69.png)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练习三语文试题一、名句默写 本大题共1道小题。
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①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②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 ⑤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⑥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⑧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答案及解析:1. (1). 城春草木深 (2). 青山郭外斜 (3). 烟笼寒水月笼沙 (4). 一枝红杏出墙来 (5). 老骥伏枥 (6). 落花时节又逢君 (7). 潭影空人心 (8). 莲动下渔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郭、斜、笼、骥、枥、逢、渔。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 本大题共1道小题。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中的草鞋答案第2页,总10页从记事起,就看见爷爷常常坐在院子里编草鞋,他身旁的那一堆草,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细密的光。
爷爷是村里唯一穿着草鞋的人,每年天气一转暖,他便把草鞋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
穿上草鞋的爷爷精神焕发,就像他当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穿着草鞋轻快地走在阳光里,仿佛那一双脚被囚禁了整个冬季,终于重获了自由。
我穿过爷爷编的草鞋,柔软清凉,说不出的舒服。
闲暇时,他便坐在院子里编草鞋,有时,我蹲在一旁看着他,我会惊讶于那一双粗糙的手竟能如此地灵巧,把阳光,把那些过去的岁月都编了进去。
2019-2020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ae4fe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5.png)
2019-2020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沁源县有个牛家庄。
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有个种地的叫老韩。
老丁和老韩是好朋友。
做买卖的人,本该爱说话,但老丁一天说不了十句话。
种地的整天和牲口、庄稼打交道,本该不爱说话,但老韩一天得说几千句话。
一个不爱说话,一个爱说话,本不该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爱上山打兔,爱唱上党梆子。
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
老丁平日不爱说话,但一到唱戏,像换了一个人,口舌翻飞,字正腔圆,精神焕发。
两人本是朋友,但唱起戏来,或是夫妻,或是君臣,或是父子。
有时唱一个折子,有时连走一本戏,全看二人的兴致。
唱起戏来,往往忘了打兔。
两人是朋友,两家的老小也走得近。
老丁的小女儿胭脂和老韩的小女儿嫣红,常在一起割草。
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割了一下午草,天快黑了,背着草回家,看见前头路边,躺着一个物件。
两人都想捡这物件,嫣红比胭脂大一岁,跑得比胭脂快,早一步跑到物件前。
捡到手里,原来是一只布袋。
嫣红便将这只布袋搁到自己草筐里,背回了家。
老韩老婆打开布袋,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
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
晚饭时候,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
两口子夜里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
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昨天拾布袋的事,你漏出半点风声,我用绳子勒死你。
”把嫣红吓哭了。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老韩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老丁笑了:“哥,俺胭脂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老韩有些不高兴了:“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2019-2020学年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6a845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4.png)
2019-2020学年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
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
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用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
中国文明起源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
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的源头可以概括为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
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是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
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
在对夏商王都的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黄河中游地区。
《论语·为政》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
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统。
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尧舜禹时代与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夏商西周与“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秦汉以后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
(优选)(新课标ⅲ卷)全国大联考2019年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含解析)
![(优选)(新课标ⅲ卷)全国大联考2019年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aab45b4a7302768e9939b6.png)
2019年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新课标Ⅲ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
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
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
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168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
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
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
《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
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
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
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
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
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
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
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
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
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
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
2019-2020学年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76652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b.png)
2019-2020学年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桐城“三祖”游观之作,徜徉于山水之间,情寄于山水之外,心中之境多由此生发。
方苞学宗程朱,文效韩欧,超迈自然之论,标举雅洁之风,山水诸作或借景述怀,或因景说理。
《游雁荡记》见“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顿生“严恭静正之心”;《记寻大龙湫瀑布》感慨“先王之道榛芜久矣”,述探幽之路而及先王之道,以明理为归。
龙眠山水、江南诗音会于心,儒道玄理、顺康世风正其意,清新秀美的山水之作由此成为感悟道德旨归的桐城文章之别体。
方苞弟子刘大櫆不得意于科场,悠游暇日遂多,于山水之文中隐含透彻之悟。
时弟子姚鼐初隽进士,一行人登上光明顶,见远山可数、云海涌动、日光下照,渺极天际。
文中所记幽泉异石、奇峰秀色较方苞游山诸作多了一些灵动之美。
姚鼐山水之作传承师法,往往借游迹抒写怀抱。
《登泰山记》则叙作者在大风扬积雪、无鸟兽音迹的除日登临极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红日喷薄而出,回看众山如偻。
文章有柳宗元山水游记之至味,得方苞清真雅洁之风,承刘大櫆高远含蓄之意,兼有峻洁之笔、澄明之境。
从方苞至姚鼐,桐城派早期山水文章皆恪守程朱理学之入世精神,涵融天地正气,简淡的写景文笔展现出登览者的顿悟与灵性,雅洁的感慨之辞寄寓着作者的淑世情怀。
(节选自萧晓阳《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材料二:“桐城派”要求语言“雅洁”,指语言雅致简洁。
为什么要求“雅洁”呢?这个散文流派的作品内容,宣扬程朱理学。
在语言情感的表达上,早期的儒家思想主张“发乎情,止乎礼”,强调情感表达要有所节制,但只是节制而不是禁绝。
因此,无论是《史记》中常见的“夹叙夹议”或“太史公曰”的片段,还是韩柳欧苏的大多数作品,其间都有抒情或议论,有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有的尽管“笔力曲折”,但也“无不尽意”。
程朱理学之后的散文实在乏善可陈,幸亏明代有位归有光在撑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大附中语文练习卷三一、基础知识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要求: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青黄,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xǐ lín,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1)请给加点的字词注音:花苞.()(2)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xǐ lín()【答案】(1). bāo (2). 洗淋【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依据语境、词义来分析读音和字形。
第一小题,“花苞”的“苞”应读bāo,是对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第二小题,“xǐ lín”,结合“春雨”可知,这里是说春雨对花苞的冲洗,应为“洗淋”。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场战争,尚未停歇。
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
面对毒品的危险,谁都不能袖手旁观。
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A. 由于所以绵绵不绝众口一词B. 尽管但是任重道远众志成城C. 既然那么纷至沓来众望所归D. 尚且何况数不胜数众所周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词语的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二三句为转折关系,因为前面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展禁烟活动,后面说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工作依然存在,应选择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尽管……但是”;第三处,“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奋斗;“绵绵不绝”,绵绵不绝指连续不断的样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是表示 100 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毒品现象的存在,强调打击毒品工作的难度,所以选“任重道远”;第四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众所周知”,意指大家都知道的;语境是形容禁毒的决心,应使用“众志成城”。
据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许多精神财富。
B. 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 5000 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 亚航 QZ8501 客车失事,再次引发人们对马航 MH370 失联航班的追忆。
D.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留下了灿烂的许多精神财富”语序不当,属于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多重定语排列如下:表领属+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词,“许多”是数量词,应放在形容词“灿烂”的前面,应改为“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精神财富”;B项,“近 5000 多辆”不合逻辑,“近”和“多”前后矛盾,应删去“近”或“多”;D项,“防止孩子不玩手机”不合逻辑,“防止”意思是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本身已经包含否定的意思,“防止”和“不”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应删除后面的“不”。
故选C。
4.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是A.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难。
B. 近日,《丝路梵韵——西夏佛教文物精品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开展,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西夏王朝精湛的佛教艺术和璀璨的文化。
C.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 充满关中韵味的民间音乐“华阴老腔”与谭维维的美妙高音混搭组合在东方卫视亮相,令全国观众耳目一新。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标点使用正确”,然后回顾标点的常见用法,再结合具体选项分析。
A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后面应是分号,而不是逗号,因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和“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难”结构一致,内容相关,属于句子之间的并列;B项,“《丝路梵韵——西夏佛教文物精品展》”,书名号改为引号,因为这不是书籍报刊,而是属于活动;D项,去掉“华阴老腔”上的引号,然后在前面加上破折号,表示前后是解释说明关系。
故选C。
古诗文默写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①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②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④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⑤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⑥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⑦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⑧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答案】 (1). 城春草木深 (2). 青山郭外斜 (3). 烟笼寒水月笼沙 (4). 一枝红杏出墙来(5). 老骥伏枥 (6). 落花时节又逢君 (7). 潭影空人心 (8). 莲动下渔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郭、斜、笼、骥、枥、逢、渔。
名著阅读6.六年级三班举行“四大名著”读书会,你作为主持人,请向同学们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名著,并且阐述理由。
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我向大家推荐施耐庵先生写的《水浒传》。
这本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的语言丰富而生动,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构置的情节引人入胜,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发配、杨志卖刀。
如果你打开《水浒传》,你就会发现,扑面而来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簇拥在我们周围的就是这样一群好汉,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浪子燕青,豹子头林冲,有了一百零八将的陪伴,我们的生活一定更精彩。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以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考生应该从四大名著中选出一本比较熟悉的,结合书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展现出的精神以及书本的意义价值等陈述理由,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要得体”。
比如推荐《三国演义》,可以抓住书中塑造的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结合众人熟知的情节,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进行推荐;如推荐《西游记》,则可以围绕其宏大的规模、完整的结构以及借助幻想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写法进行推荐;如推荐《红楼梦》,可以围绕小说中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该书的意义价值进行推荐。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中的草鞋从记事起,就看见爷爷常常坐在院子里编草鞋,他身旁的那一堆草,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细密的光。
爷爷是村里唯一穿着草鞋的人,每年天气一转暖,他便把草鞋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
穿上草鞋的爷爷精神焕发,就像他当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穿着草鞋轻快地走在阳光里,仿佛那一双脚被囚禁了整个冬季,终于重获了自由。
我穿过爷爷编的草鞋,柔软清凉,说不出的舒服。
闲暇时,他便坐在院子里编草鞋,有时,我蹲在一旁看着他,我会惊讶于那一双粗糙的手竟能如此地灵巧,把阳光,把那些过去的岁月都编了进去。
干了一天的活儿,爷爷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草鞋,挂在院子里的树枝上。
于是草鞋便在晚风中摇摇晃晃,那些浸透的汗水也挥发于无形,草鞋很快便又变得干爽了。
爷爷夜里去院子里收鞋,怕凌晨的露水重新把它们打湿。
躺在炕上,听到开门的声音,我就会坐起身来,看见那双草鞋在树影中摇曳着,然后一双手轻轻地把它们摘下。
爷爷把草鞋捧在胸前,仰头看着天,静静地站上一会儿,才慢慢地踱回房去。
有一次,爷爷躺在炕上抽烟,由于太劳累,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手中的烟袋掉落在地上。
而地上,堆着他编出的那些草鞋。
于是很快燃烧起来,几十双草鞋终于化成了一堆灰烬。
爷爷一边清扫着草灰,一边说:“幸好外边树上还挂着一双,明天还有得穿!”我问:“你辛辛苦苦了几个月编的草鞋一下子全烧没了,一点儿不心疼吗?”爷爷拍着我的头说:“心疼什么?甸子上有那么多草,还怕没有草鞋吗?”果然,第二天爷爷便又开始编草鞋了。
后来,我在外地工作,起初的日子诸事不顺,许多梦想都一一破灭。
那些日子我心丧若死,为了逃避无所不在的伤痛,我终于又回到了故里。
爷爷在院子里编着草鞋,我像小时候那样蹲在那里看着爷爷。
良久,爷爷放下手里的草鞋,抚着我的头说:“那年,爷爷的一堆草鞋都烧没了!”我轻轻点头,爷爷接着说:“你问我为啥不心疼,我说,甸子上有那么多草,还怕没有草鞋吗?孩子,只要你心里有奔头,还怕干不成事吗?”那一刻,我忽然泪流满面。
那个秋天,爷爷永远地走了。
我们把他留下的那些草鞋在坟前焚化,满甸子的草一片金黄,可是,再没有一双手把它们编成鞋,再没有一双脚带着它们健步如飞。
7.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 说一说这句话——“心疼什么?甸子上有那么多草,还怕没有草鞋吗?”的作用。
10. 谈谈你对文中“爷爷”的认识。
11. 你的好朋友在考试中失败了,请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一句恰当的话对他进行鼓励。
【答案】7. 本文讲述了爷爷与草鞋的故事。
爷爷辛勤编织草鞋、悉心呵护草鞋,草鞋被烧毁却乐观地重新编织草鞋,并以此向“我”说明了遇到挫折应该乐观坚强、充满信心的道理。
8. 表面含义是说爷爷鞋上的汗很快的干了,深层含义是说爷爷干活的辛苦,表现了我对爷爷任劳任怨辛苦操劳却又乐观坚守的品质的赞扬以及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9. 从结构上来说,引出下文,是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从内容上来说,与“孩子,只要你心里有奔头,还怕干不成事吗?”相照应,突出了爷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要乐观的品质。